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说》优秀说课稿

《师说》优秀说课稿

《师说》优秀说课稿
《师说》优秀说课稿

《师说》优秀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师说》的教学分析及其设计高中语文的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教材:本课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本课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这篇自读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风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二)关于学情: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够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从师的意义和能者为师的道理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在当今这个社会,学生更应该养成尊师重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说理方式和方法

难点:本文是议论散文文中的对比论证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因此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上作出简单阐述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二)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因此,我将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学生向老师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

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得当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整体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

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诵读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难懂实词虚词和句子第二课时主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则主要学习文中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以及体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导入及解题(5分钟)

我将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者,学生齐读注释1,补充作者相关事迹以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12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5)理清全文思路(板书)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评议(21分钟)

(1)教师范读

(2)理解并归纳涉及的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语活用.

例如,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总结(5分钟)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5.布置作业(2分钟)

抄写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

(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抽查背诵及检查翻译来复习上节课所学(8分钟)

2、用第一课时一样的方法对第三四自然段进行学习(12分钟)

(1)找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并讲解对本段的字词积累疏通文意

(2)由学生补充积累到的字词并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

3、体会语言:整散结合顶真手法(13分钟)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拓展延伸(9分钟)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5、作业布置(3分钟)

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当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课时设计

1、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5分钟)

2、教师设问:(17分钟)

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1)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

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试谈论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评议(9分钟)

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4、总结课文,布置作业(4分钟)

总结:文章以“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作业布置在精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因此本课作业布置如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小论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