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考资料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考资料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考资料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必考资料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答:(1)货币当地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职能指的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主要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4,简述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答:(1)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2)利息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怎么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答:(1)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3)要妥善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6,试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主要表现。

答: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学说,也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与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形而上学则通常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专指那种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与方法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也坚决否定矛盾是推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与源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主要变现在: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2)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过程;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上的变更,没有质的飞跃。(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定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否定事物的内部矛盾,把事物变化看作单纯的外力推动的结果。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根本的分歧。

7,试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答: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两方面。(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由商品按照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实现。这种必然性越是得到贯彻和实现,越是表明价值规律在有效的发挥着作用,也就意味着商品经济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7,简述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因及其意义。

答:原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2)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1,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2,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意义:掌握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1,只有找出某一事物和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2 正确的把握因果关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行动。

8,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

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的;在深度上认识有待深化。(2)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9,劳动产品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以下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2)劳动力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的扩大。但是,在一定国家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7,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及其是如何实现的。

答:(1)垄断利润来自本国劳动力的剥削,非垄断企业的利润,海外的利润,再分配收入等,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2)垄断利润主要通过垄断组织在销售和购买商品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

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

9,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辩证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连接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外一方面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2)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同类个别事物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事物范围及其扩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外场合则变成特殊性,反之亦然。

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际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试述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答:(1)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了其历史的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11,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各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2)矛盾斗争性是在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他们互相联结表现在:同一性是包含斗争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1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1)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表现在:1,现象暴露于事物外部;2,现象是个别的,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共同的东西;3,现象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2)本质和现象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1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两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

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答:(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在:1,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生产力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是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1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是如何体现的?

答: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社会主义革命要有正确的思想的指导,要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群众,这些任务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2)政治领导方面。当革命的形式到来时,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行动步骤。在革命形式发展迅速,变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能正确的判断形式,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指出明确的方向。(3)组织领导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有纪律,能战斗的新型政党。在革命中通过党把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宏达的革命队伍,才能同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有效的抗争。

1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1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外因的作用无论大小,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党制定和执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3,我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理根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的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17,试述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源泉。

答: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级差地租Ⅱ形成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2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在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经营性垄断。(1)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2)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3)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18,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4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9,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答: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综合因素,主要指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等;(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20,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2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22,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1,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2,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严峻挑战。4,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2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开放。

答:1,矛盾双方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矛盾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时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发展大好形势。

2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且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5,为什么说新的事物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答:1,新的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的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3,在社会历史的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6,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源泉。

答: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实际表明,在相当长的实际发展时期内,资本主义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因而投入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假定剩余价值率相同,则农业部门比工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多,从而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就形成绝对地租。所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农业中的有限土地被私人土地所占有后,别无法再拥有对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权,从而形成了对土地私有权垄断。(1)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2)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3)绝对地租的源泉:绝对地租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答: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另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和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间接的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控的主要方式。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控的手段,主要是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在个别时候,特定的情况下,还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干预。3,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28,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答: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的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2,人类从旧的自然关系中解放出来,摆脱一切的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和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3,人类从剥削阶级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2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当科学还没有运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当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中去时,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2,在现代化生产中,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其表现是:科学不再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3,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28,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表现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行优胜劣汰。

29,试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答:1,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其原因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来分析:(1)在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2)在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是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他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部分质变。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会继续这种爆发式质变过程。其内部在我否定的因素将不断积累,新社会因素也会逐步增多。作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说资本主义本质已经改变,它很快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目前,它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同时,非爆发式质变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要完成这一转变,也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0,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1,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须的生活资料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时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2,资本主义劳动的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这就是资本价值增殖的秘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3,简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

答:1,两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2,两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3,剩余价值率清楚的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交资本,利润率是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34,简述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答:1,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一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者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2 ,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无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国家的领导。3,无产阶级专政,也即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社会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但是镇压各种敌对势力的强有力国家机器,更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人民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4,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1)辩证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的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应不应一概排斥。

最新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资料讲解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最新自考社会学概论00034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于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人中国之时,酋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8.康有为 C.严复 I).章太炎 6.孪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1、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2、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本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迪尔凯姆和韦伯 B. 帕森斯和默顿 C. 科赛和达伦多夫 D. 库利和米德 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 A. 一定数量的成员 B. 特定的活动目标 C. 明确的规章制度 D. 正式的组织结构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 客观存在的实体 C. 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聚集到一起 6、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 社会角色的确定 B. 社会角色的表现 C. 社会角色的扮演 D. 社会角色的失调 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 A. 1840年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D. 1949年 8、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丁克家庭 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 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 B. 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理论 D. 战争 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 A. 滕尼斯 B. 罗斯 C. 孔德 D. 韦伯 11、霍桑实验提出了:()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 1. 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阶级斗争理论?D .政治经济学? 四、 五、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 .功能学派? 七、? 八、3. 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 C .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 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 .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B .典型调查?C .观察法? D .个案研究? 十六、十七、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 .实地研究?D .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 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 .整体性社会结构?二十二、二十三、8.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B .人口规模?C .人口结构?D .人口分布?二十五、 二十六、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 C .文化震惊?D .文化排斥?二十八、 二十九、10. “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B .孙本文? C .李达? D .费孝通?三十一、 三十二、11. 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 .重新社会化?D .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及文学活动(注1) 五种文学观念(注2) 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注3) 文学的界说(注4) 文化(注5)及文学的文化意义(注6) 文学是文化的意义载体(注7) 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注8)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注9) 审美及其实现的条件及审美的特点 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注1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注11) 体验与文学(注12) 体验的美学功能(注13) 英加登提出的“层次论”,他认为文本由四个层面构成: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英加登同时认为,有的文本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它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以下是对上述五种文学观念做出的解释。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摹仿”说,也就是再现说。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摹仿自然”,摹仿说的形态至苏格拉底已相当完备,柏拉图的“理式摹仿”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摹仿”虽有唯心唯物之分,但他们都认为艺术是“摹仿”。摹仿说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统治西方达二千年,直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摹仿说才被打破。与再现说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真”的观点。“度物象而取真”由五代大画家荆浩提出,明代批评家叶昼与清代思想家叶燮也持类似看法。 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说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是其代表。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一)主张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们情感活动时的创造,是他们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二)主张诗人忠实于情感,忠实于诗人自我与人类的情感;(三)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使平凡的事物现象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在中国,与西方表现说可相提并论的是“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 实用说实用说强调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型

题型复习: I . Choose the best answer.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 1. __________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 Psycholinguistics B. Language acquisition C. Sociolinguistics D. Biolinguistic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belongs to the lexical categories? A. conjunction B. determiners C. verbs D. prepositions II.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a proper term. Initials have been given in each item.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 M___________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of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2. V_______ are produced with little restriction of the airflow from the lungs out through the mouth and or the nose. III. Write phonetic description that corresponds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symbols.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 low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t?] voiceless palatal affricate IV. Using one or more of the constituency tests (i.e. stand alone, move as a unit, replacement by a pronoun, one-replacement), determine whether the boldfaced portions in the sentences are constituents and provide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the constituents. (每小题2.5分,本大题共10分) 1. I saw a dog in the room. 2. I send him a letter. Answer: 1. I saw a dog in the room. a dog—NP, a constituent (1) stand-alone test: What did you see in the room ? A dog. (2) Move as a unit test: A dog is what I saw in the room. (3) pronoun test: I saw it in the room.. 2. I send him a letter. send him—not a constituent (1) stand-alone test: What did you do? * send him. (* means wrong) (2) Move as a unit test: * Send him is what I did. (3) pronoun test: *I did a letter.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马克思 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B) A.社会规范 B.社会事实 C.社会制度 D.社会问题 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C) A.严复 B.章太炎 C.费孝通 D.雷洁琼 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A)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深度访谈 D.定量分析 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 析方法是(D)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定量方法 D.定性方法 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C) A.生产关系 B.交往关系 C.社会关系 D.群体关系 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A)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杂交 D.文化冲突 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 斯和(C) A.马克思 B.雷克斯 C.布劳 D.帕森斯

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A)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 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D) A.基本社会化 B.正向社会化 C.反向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C) A.互动论 B.交换论 C.拟剧论 D.理性选择论 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B) A.个人选择 B.印象管理 C.自我坦白 D.扮演角色 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内的距离,是(C)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D) 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 15.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A)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同辈群体 16.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科研机构、宣传鼓动团体一般被称为(C) A.第一部门 B.第二部门 C.第三部门 D.第四部门 17.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A) A.社会控制功能 B.传播知识功能 C.文凭功能 D.社会选择功能 18.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B) A.涂尔干 B.滕尼斯

【精品】2018年10月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精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1、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动物之间也有相互用来交际的信号,但这跟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人类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开放: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2、构造灵巧:音位,音节语素,词,句子 3、需要学习 2、人类语言构造灵巧的三个条件: 任意性: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达 离散性:保证了语言单位自由拆装 层次性:电+影电影彩+色彩色 电影+彩色彩色电影 3、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你如何 理解? 语言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动选择的可能性。因此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但命名一旦成立就具有强制性。因此说,“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语言事实加以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1、形式内容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如“马”“车”对这两个语素本身的例句,现代词源学还没有找到一致的认识,因此他们是任意约定的。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

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人、鸡、鸭。布谷鸟。联系是成立的,但不是本质的。 5、关于幼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有哪几种假说?试加评述。 1、模仿说:认为幼儿是通过摹仿听到的语句而学会说话的。通过成人的重复,更 正、赞许等反馈,正确的说法得到强化,由此而形成幼儿的说话习惯。 2、天赋说:以乔姆斯基为代表,认为有一种可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后 天具体语言输入刺激下,经过语言习得机制习得一种具体的语言。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儿童习得母语学的是抽象的规则,即语言能力,虽然他们接触到的是具体的语言行为。 3、认知说: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伴随着认知能力而发展起来,语言习得能力仅 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斯洛宾、皮亚杰认为,不能脱离智力发展的全局来考查语言习得。如先有判断事物大小的能力,然后才会有“狗比猫大”直螺纹ideas 语言表达。儿童学话的早期似有此种情况,但两者都比较发达后,关系就比较复杂,语言也可影响认知能力。 各学说局部真理,互相补充。 6、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1、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 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准则。 1)形式内容的恋歌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 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 2、线条性 3、层次性:语言单位具有层层“套装”的性质。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组成更大的: 我们学习语法。 4、系统性:语言符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性质。其中聚合关系和 组合关系是两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7、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自考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文学理论——属“文学学”(一般称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属性,是人们对文学的性质、特征、规律的系统把握。 文学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通常由三个分支学科组成: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一经产生之后,其发展和变化既要收到经济基础的最终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有规律和内在逻辑,是他律因素和自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的真实性——通常是指文学作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再现和表现社会人生所达到的情理统一、具有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 文学的倾向性——是积淀于作家头脑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因素,在与特定的文学表现对象发生双向交流之后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的爱憎、褒贬、扬抑的情感态度,通过艺术形象流露或显示出来。 文学的人民性——是指文学作品以进步的审美理想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的属性。人民性实质上是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因此它也是文学倾向性的表现之一。 文学的阶级性——是指文学作品表现一定阶级立场、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属性。 艺术形象——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创造。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生动可感、体现作家和艺术家审美情感的综合的社会人生图画或情景。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 文学的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适应人的审美本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本质属性。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提炼、概括、想象、虚构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的真实。 艺术独创——包括作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艺术上的独特体现。两者是综合体现的。 艺术传达——指作家运用语言、结构、体裁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评判。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家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社会生活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特点由作家的创作个性所决定。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画面或情景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或主导情感,也就是一部作品题材所蕴涵的主要的思想情感。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2.举例说明如何表现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的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4.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感情交流功能(5)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答:“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6.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7.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民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2020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20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题干】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时间是()。【选项】 A.1918年 B.1928年 C.1938年 D.1948年 【答案】C 2.【题干】涂尔干认为,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是()。【选项】 A.有机团结 B.集体团结 C.个体团结 D.机械团结 【答案】A 3.【题干】属于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是()。 【选项】 A.《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B.《社会行动的结构》

C.《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 D.《团伙》 【答案】B 4.【题干】我国最早译介西方社会学论著的是()。 【选项】 A.章太炎 B.谭嗣同 C.康有为 D.严复 【答案】D 5.【题干】抗日战争期间,费孝通撰写的实地调查成果是()。【选项】 A.《禄村农田》 B.《化成镇的基层行政》 C.《金翼》 D.《芒市边民的摆》 【答案】A 6.【题干】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回答“为什么”的是()。【选项】 A.描述性功能 B.预测性功能

D.解释性功能 【答案】D 7.【题干】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 【选项】 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 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 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宏观层面 D.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 【答案】B 8.【题干】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选项】 A.个案研究 B.典型调查 C.实地研究 D.访谈观察 【答案】C 9.【题干】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推进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在()。 【选项】 A.1935年

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四要素中,“实用说”强调的是 A.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B.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C.世界与作者的关系 D.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2.提出“寓教予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的观点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的是 A.乡愁(思乡之苦) B.哀怨(明主之弃) C.孤寂(知己之稀) D.悲伤(年华已逝) 4.文学文本作为语言系统,是指 A.有待于读者阅读的语言系统 B.已经历史验证的语言系统 C.有待于作家创作的语言系统 D.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自鸟飞回。”上下两旬形成的基本辞格是 A.借代 B.反讽 C.对偶 D.反复 6.从读者阅读效果来说,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被称为 A.陌生化 B. 明喻性 C.内指性 D.反复化 7.“迟曰江山丽,春风花革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本诗最明显的文学形象特征是 A.文化意蕴性 B.符号系统性 C.具体可感性 D.社会经验性 8.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发人们的美感”的是 A.海德格尔 B.贺拉斯 C.华兹华斯 D.苏珊?朗格 9.叙事的核心内容是 A.故事 B.人物 C.行动 D.语言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称为 A.环境 B.情节 C.情景 D.故事 11.构成抒情作品的必要条件是 A.坚实的积累 B.真挚的情感 C.理性的分析 D.正确的立场 12.抒情作品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