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能源贸易

中俄能源贸易

中俄能源贸易
中俄能源贸易

开拓中俄能源贸易新局面——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和战略分析

提纲

一、全球能源贸易的现状

(一)能源含义、作用及本文对能源的界定分类(二)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三)中国能源利用与生产概况

(四)国际能源市场特点

二、中国能源贸易概况

(一)中国能源贸易主要目标市场

(二)我国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三、俄罗斯油气资源概况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储量及产量现状

(二)俄罗斯能源出口现状

四、中俄能源贸易可行性

(一)中俄能源合作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二)中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三)中俄在天然气领域合作有更大优势

五、中俄能源贸易概况

(一)中俄能源贸易现状

(二)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评估

六、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战略

(一)中俄能源贸易中的机遇

(二)中俄能源贸易面对的问题

(三)中国对俄能源贸易问题的解决

(四)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和展望

开拓中俄能源贸易新局面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和战略分析

Expand the energy trade new situation of the Sino-Russian

-- The energy cooperation of the Sino-Russian present

condition and Strategy analysis

国贸02-2班刘一帆

摘要

能源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这已经成为了现今各国争夺的热点。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而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的分析,得出两国还具有很大的能源合作潜力。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衡量,为此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应对措施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能源合作,能源消费,能源贸易,问题

一、全球能源贸易的现状

(一)能源的含义、作用、分类及本文对能源的界定

1、能源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量。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以及生物能是多年来大规模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核能、地热、太阳能等,都称为新能源。

在我国,能源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保证。能源生产、供给的增长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如果能源的供给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出现短缺,就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是当代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占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而这些常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2、本文对能源的界定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能源中的能源。目前它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已成为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的重要筹码。因而在考虑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时,石油安全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关注的一个话题。其实,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问题并非是指该国是否拥有石油以及能生产多少石油,而是指在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石油供应保障能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石油安全对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油在21世纪前50年仍将不可能被大规模替代,而且仍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军事装备现代化的动力基础,对世界经济运行仍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煤炭、石油等黑色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的氮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悬浮微粒极少,几乎不产生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而产生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煤的40%左右,燃烧之后也没有废渣、废水。天然气的转换效率高,环境代价低,投资省和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积

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世界能源工业的主要潮流。

从当今世界石油生产格局来看,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中亚里海地区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应的新基地。中俄两国领土接壤,油气输送十分便捷,而且经陆路运输还可避免海上运输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促进油气进口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的油气安全系数,我国应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开发和引进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如果中俄油气合作得以实施,它就可成为我国长期而稳定的油气供应地之一。可见,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减轻我国巨大的油气缺口给油气安全带来的沉重压力,满足中国能源多元化的要求,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就中国取得能源的有效途径——中俄能源贸易进行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且将分析的能源种类仅限于石油和天然气。对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中出现的如两国在各自法律法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并对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作一定的展望。

(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要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首先,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在能源消费中往往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重较大。其中南非为77.1%,中国72.9%,波兰68.1%,印度56.8%,澳大利亚44.5%,美国24.9%。

其次,发达国家中石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其中美国39.7%,日本51.1%,德国40.6%,法国37.9%,英国35.4 %,加拿大37.9%,意大利58.4%,澳大利亚36.3%。

第三,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天然气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均在35%以上,其中俄罗斯55.5%,伊朗43.8%,沙特41.2%,英国 35.1%。

第四,煤油气能源缺乏的国家,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核电及水电,其中日本核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6.8%,法国核能占40. 1%,韩国核能占13.8%,乌克兰核能占13.8%,加拿大水电占13. 0%,巴西水电占19.8%。

第五,在世界前20个能源消费大国中,煤炭占第一位的有5个,占第二位的有6个,占第三位的有9个。

当前就全世界而言,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第一位,但所占比例正在缓慢下降;煤炭占第二位,所占比例也在下降;目前天然气占第三位,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前景良好。

图表1 2004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居前5位的国家单位:万吨

(三)中国能源利用与生产概况

由于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稀缺国家,根据目前预测,中国在未来石油的最大年产出量只能在2亿吨左右,但是从国际比较看,在工业化完成阶段,按桶计算的石油消费量,美国为人均28桶,日本和韩国为人均17桶,中国目前只有1.7桶,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六分之一,日、韩的十分之一。美国世界上最浪费能源的国家,日、韩却是工业化国家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如果按日、韩的石油消费水平计算,到2030年中国基本上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中国的石油总消费量就要增加到36亿吨。由于中国在未来的最大石油产能只有2亿吨,这就意味着将需要有34亿吨石油需要依靠进口。但是世界石油资源并不丰裕,目前每年世界全部的石油生产量约为45亿吨,其中可贸易量为22~23亿吨。当然世界石油产量和可贸易量还会增长,但是相对于中国的巨大需求来说仍是远远不够的。

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中国石油储量相当有限,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带来的大量新增石油需求不得不通过进口得以满足。因此,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在能源,能源问题的焦点在石油。而且从总量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已经难以自给自足。

从1997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能源净进口/最终能源消费)逐步上升到2003年的6%。特别是从石油消费看,由于自身的石油储量非常有限。中国从1993年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依存度迅速上升,到2003年已经达到了近50%。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报告预测,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需求缺口将达60亿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能源需求实际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巨大的需求造就了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在国际石油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的时候中国的应对措施又显得相对滞后。

(四)国际能源市场特点

目前,国际能源市场大体上是由石油市场,煤炭市场和天然气市场三部分组成的统一市场。一般来说,该市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主体性

从物质内容上看,以石油市场为主体,煤炭和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变化随石油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从供求关系上看,以发达国家的需求为主体,供求关系的变化大体上随发达国家的需求变化而变化。从供给方面看,基本上以欧佩克为主体。

2、垄断性和非完全竞争性

总的说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欧基本上垄断了能源进口。但是,国际能源市场在存在垄断性的同时,还存在非完全的竞争性。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之成为能源需求增长最旺盛的地区,其能源进口量大幅攀升。非欧佩克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中亚、北海,石油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佩克的出口垄断。而欧佩克内部的重重矛盾,也使其垄断难以持久。现在来看,国际能源市场这种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局面有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

3、政治性与波动性

正因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能源问题往往不仅是经济问题,而被看作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和安全问题。

二、中国能源贸易概况

(一)中国能源贸易主要目标市场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4个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开发利用世界石油资源的战略地区。

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

该地区拥有2/3的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储量,31%的世界石油产量和50%的世界石油出口量。该区石油地质条件极好,油气田储量大,单井产量高。石油生产成本非常低。

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军事和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对、伊朗实行制裁,而我国与这两国关系友好,为我国与其石油领域双边合作提供了机遇。2000年,上述两国成为我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地,原油进口量1018万吨。

我国与中东大多数国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因此,无论在

石油资源上,还是在地缘政治关系、交通条件上,中东地区是近期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未来最主要的石油供应源之一。

2、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

该地区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3.88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1.2亿吨。

从地缘政治、供应安全和石油来源的多元化方面考虑,应将俄罗斯列为我国利用开发国外石油资源的重要目标地区,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俄罗斯成为继中东以外的石油主要供应来源。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第二大石油资源国。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石油资源也比较丰富。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亚诸国是我国的近邻,与我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近年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我们有条件进一步发展与该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关系。但是考虑到资源的潜力和运输距离等方面的限制,中亚地区对我国的石油供应的地位将排在中东和俄罗斯以后。

3、非洲和南美地区

截至2000年底,非洲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7.1%.石油年产量达3.7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0.4%.该地区的油田一般油层较厚,油质优良,勘探成功率很高,预计西非将很快成为欧佩克以外的世界原油主要增产地。非洲和南美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与我国关系友好,经贸往来不断扩大。

在我国获得国际石油资源的战略区域选择上,应使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实现多元化,以保证长期稳定供给。首选供应区应该是中东,其次是俄罗斯-中亚、非洲和中南美地区也要积极做工作。

(二)我国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1、从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看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量也与日俱增,而且能源消费的增长大于能源生产的增长。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原油从1993年开始也由净出口转化为净进口,2000年进口原油达7100万吨,已占消费总量的30%,而且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

2、从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看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品种齐全、分布广泛、总量丰富、人均较少等几个基本特点。

煤占世界人均的55.67%。石油占11.14%,天然气占4.38%。除煤炭资源外,石油、天然气等均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3、从日益增长的需求看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第一,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能源资源。第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求消

耗更多的能源。

4、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看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我国既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在世界中所占比例已由1990年的9.08%上升到1998年的10.18%。

不仅消费总量在迅速增长,自给率迅速下降,而且石油进口量中有一半是来自中东地区,这是很不安全的,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可能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建立一个为我所用的长期安全稳定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全球能源供应体系,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

5、从国际经验看发展能源贸易的必要性

由于全球地壳运动的不平衡性,造成世界各地具有不尽相同的地质条件,因而在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矿产资源在品种上、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依赖本国资源来进行建设与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别国资源作为补充。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资源贫乏的国家主要靠利用国外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往往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高。

三、俄罗斯油气资源概况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储量及产量现状

1、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储量现状

与我国油气资源紧张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可以用“富裕”一词来形容。从储量情况来看,据俄官方估计,俄石油总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10左右。目前,俄罗斯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那里的石油储量为73.4亿吨;其次是乌拉尔地区,为8.9亿吨;再次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北部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48.2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近60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首位。俄罗斯天然气主要产自西西伯利亚地区。目前西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占俄罗斯天然气总产量的87%左右。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总量为31.8万亿立方米。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已发现59个油气田,除极少数油气田处于试开发期外,其他大多数处于勘探初期或中期。截至2003年1月1日,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3.735亿吨,远东地区为 4.152亿吨,其中鄂霍次克海大陆架为1.653亿吨。这种能源部局对中俄开展能源合作是一个有利条件。

2、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产量现状

从产量情况来看,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大部分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如图5所示)。该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燃料动力生产基地,是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1985年苏联石油产量高达5.95亿吨,而当时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石油产量就达5.42亿吨。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原油产量曾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后一直在3亿―3.9亿吨之间波动。2002年俄石油产量达到3.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0.7%,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 4.21亿吨,比上年增加0.41亿吨,创12年来新高。而从2003年夏季开始,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图表2 俄罗斯油气资源分布图

(二)俄罗斯能源出口现状

从能源的出口及前景来看,俄罗斯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0%,但消费量却只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4%。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石油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也就是说出口能力很大。1999年以来,俄罗斯油气工业积极利用世界原油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增加石油出口,为俄罗斯带来了滚滚的“石油美元”,因而石油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目前,俄罗斯燃料动力部门所创的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近30%。据悉,燃料动力部门的出口额约占俄罗斯对外出口额的54%,石油成为俄罗斯国家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有54%的联邦预算收入来自于燃料动力部门。近年来,俄罗斯每年出口的石油近2亿吨,出口的天然气达1 300多亿立方米,堪称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能源出口额占GDP的20%以上,占外汇收入的50%― 60%。

图表3 俄罗斯能源出口状况表

自1996年以来,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基本呈上升的态势,只有1999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如图表3所示)。根据俄罗斯能源部的预测,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将为2.19亿吨,2005年为2.42亿吨, 2010年为2.96亿吨。

从对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状况的介绍我们至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俄有能力缓解中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一系列的事件也证实了这一点:从俄方最早提出的“安大线”、“安纳线”几经波折到最近提出的“泰纳线”方案。但中间的反复又显示了中俄能源合作不是简单的事,中俄之间能源合作方面的可能性在下一个章节进行分析。

四、中俄能源贸易的可行性

中国是一个能源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出口大国,客观上两国的能源贸易存在互补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俄能源合作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从进口来源来看,2001年我国进口原油53.6%来自中东地区。在中东地区,我国主要从阿曼(22.3%)、伊朗(10%)和沙特(8.2%)等国进口原油,而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只占4.53%,并且这一比例在2002年已经降至不到1%。除了中东国家外,非洲的安哥拉(12.3%)、亚太的印尼(6.5%)也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

最近几年的变化趋势还表明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993年,我国进口原油主要来自中东、亚太地区,基本上各占42%。但近年来,我国对中东地区进口原油的依赖性不断增加。1999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所占比例为46%,到2000年上升到了54%,而2002年进一步上升至近60%。

不容忽视的是,石油过于依赖中东地区存在较大的风险。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

必须经由马六甲海峡,而一旦出现意外,这条石油生命线很可能切断。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的 82%将依赖进口,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寻找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基地。国内外专家认为,一国的石油进口若超过5000万吨,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能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当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了。总之,随着中国石油消费和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中国迫切需要增加能源进口渠道,以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的能源战略。

综观当今世界石油生产格局,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中亚里海地区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应的新基地。中俄两国领土接壤,油气输送十分便捷,而且经陆路运输还可避免海上运输所带来的风险。为了促进油气进口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的油气安全系数,我国应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开发和引进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由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如果中俄油气合作得以实施,它就可成为我国长期而稳定的油气供应地之一。可见,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减轻我国巨大的油气缺口给油气安全带来的沉重压力,满足中国能源多元化的要求,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二)中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

俄罗斯是世界油气大国,燃料动力部门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主导部门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础。目前,俄罗斯之所以能摆脱苏联解体后多年的经济危机并进入经济恢复性增长阶段,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石油天然气工业。据悉,未来20年内俄罗斯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可能性,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国家及整个国际社会可靠的能源供应国。可见,俄罗斯将能源出口视为经济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是实现经济迅速发展和确保实现普京提出的GDP在2010年前翻一番的必要条件。因而目前俄罗斯积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展开能源外交。在俄罗斯联邦政府2000年11月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要点》中,指出了借助能源外交促进经济复苏、维护地缘利益的重要性。“9.11”事件后,俄罗斯开始全面拓展其能源外交,不仅加强俄美之间的能源战略合作,而且把独联体与欧盟作为俄罗斯未来能源出口的主要市场。在里海地区,它也逐渐加强对能源开发的影响力度。与此同时,俄罗斯把东北亚地区作为其能源政策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该地区已成为俄罗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场。2004年能源出口占整个俄罗斯出口额的40%以上,在GDP中所占比重也达到了13%,这两个数字从一个角度反映出“能源出口”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举足轻重。从自身发展的战略考虑,能源富有的俄罗斯也必须寻找稳定和具有潜力的市场,而中国恰恰是一个对石油有最旺盛需求的好邻居。

(三)中俄在天然气领域合作有更大优势

其一,由于俄罗斯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即便是再扩大对欧洲的出口,除现在的从西西伯利亚经伏尔加—乌拉尔及蒂曼—伯朝拉通过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欧洲的管线外,再修建经黑海到土耳其的“蓝色气流”管线,绕过乌克兰的管线及跨北方管线,仍有大量的余量可供出口。

其二,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要过境特别多的国家,除乌克兰(俄乌两国纠纷主要源于天然气过境费)、白俄罗斯外,还需过境高加索地区或波罗的海地区,争端太多。

其三,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迫切需要实现多元化。此外,对中国出口天然气,还可以将韩国甚至日本连通起来。

五、中俄能源贸易概况

(一)中俄能源贸易现状

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合作伙伴,能源合作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

与中国成为能源消费大国并行的是俄罗斯作为能源供应大国的崛起。2002 年2 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多年来首次超过沙特,重夺世界石油生产桂冠。俄每年出口天然气约2000 亿立方米,石油近2 亿吨,最近三年来,俄罗斯能源出口增长了18 %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出口国。

根据中国有关能源安全的专家分析,只要政治条件许可,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本世纪前20 年,即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内满足我较大部分的油气需求,尤其俄方稳定的油气供应对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而又现实的战略意义。

图表4基本上反映了1995 —2000 年含俄罗斯在内的我国各进口源地进口石油的情况,对此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大致判断俄罗斯在我国各进口源地中的地位及前景。

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能源合作便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因为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互补性,还因为中俄能源合作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中国与俄罗斯领土相邻,油气管道可不经过第三国,运输便捷;中国油气需求量大,是俄罗斯油气资源稳定的市场;中俄建立了良好的国家关系,这就为两国进行持久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另外,从地域上说,俄罗斯不像中东、非洲与美洲和我们相距那样遥远,可用陆地油气运输取代远洋油气运输,这里没有中东

那样错综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形势,这都提高了油气安全系数。鉴于上述有利条件,从长远看,俄罗斯能够而且理应成为紧随中东之后我国油气供应多元化格局中又一个重要的油气源地。

(二)中俄能源合作现状评估

自1996 年中俄签署《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以来,中俄油气合作基本上进展顺利。双方都提出了一些合作的大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输油管道:2001年夏,中俄达成协议,双方将合作修建一条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东北大庆的石油管道,总长度约为2400 公里,由中俄两国合作铺设。该管道原计划于2005 年铺设完成,每年向中国输送石油2000 万吨,以后将增加到3000 万吨。

2、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科维克金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双方正在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便尽早全面启动该气田的开发和管道的铺设,建成后,俄罗斯将向中国每年输送200 亿立方米天然气。

3、西西伯利亚乌连戈伊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开始对这一项目进行概念性研究。从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中俄双方愿意共同研究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能性,同时也共同研究从萨哈林岛海上油田向中国南方供应液化天然气的问题。

4、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工业公司”参与了中国“西气东输”的建设:将在优化天然气管网、建设天然气地下储备池等方面向中国提供服务。

5、另外,中俄还在石油、天然气以外的能源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中俄合作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00 万千瓦的田湾核电站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中俄在架设输电线路和将伊尔库茨克州的电力向中国输送方面的分析、评估工作取得积极成果。初步研究成果表明,该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俄罗斯向中国一些电站提供电力设备,并参与中国一些能源项目的技术改造等等。

在过去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中,既有过一些成功的事例,但也有过不少深刻的、甚至是痛苦的教训。这其中既有我方的战略决策和具体经济规划方面的主观失误,也有俄方试图利用能源武器取得最大的经济、政治收益及日、美等国从中阻挠等客

观因素。

首先,我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中俄油气合作的性质和目标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和战略思考。其次,我国对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上大国竞争的剧烈性缺乏深刻和清醒的认识。第三,俄方从地缘政治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出发,对与我国进行长期的能源合作一直心存疑虑。

六、中国对俄能源贸易的发展战略

(一)中俄能源贸易中的机遇

随着俄经济改革的深入,俄经济发展的重心将随着俄欧洲地区资源的枯竭而逐渐向东转移,加快开发开放远东以促进俄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近年来俄罗斯出于发展国内经济的考虑,全面拓展能源外交。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场。

俄罗斯今后的能源战略就是要实现资源出口多向性。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是俄罗斯的主要能源伙伴,在未来的15年间,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将会由以往主要向欧洲市场出口,逐渐向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地区转移。到2020年,这一地区将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目前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产自西西伯利亚地区,那里的石油出口占全俄石油出口总量的70%左右,出口的天然气占全俄的90%左右,出口主要面向英国等欧洲国家。

但这一局面正在悄悄变化,俄罗斯能源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不断增加,如对中国、美国的石油出口,到2010年时将增加到1亿吨。这一变化显示,俄罗斯石油出口的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石油开采的重点也转向东西伯利亚。这可以实现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从而确保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最大利益。同样,根据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其天然气的出口增长重点在欧洲以外地区,其开采重点也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最近两年俄罗斯对我国的石油出口不断增加,2004年的出口量达到620万吨,计划2006年达到1500万吨,2010年达到3000万吨。目前,中俄两国已初步确定铺设泰纳线支线--从泰纳线上的斯科沃罗季诺通往大庆的方案和首先通过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石油管道向中国出口石油的方案。随着这些项目的竣工和开始输油,俄罗斯对我国的石油出口将大幅增长。

此外,在天然气及电力资源合作方面空间也十分广阔。如俄罗斯作为世界天然气资源第一大国,计划在其东部建设集开采、运输和供应一体化的管网,到2020年预计向亚太地区供应不少于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且将以中国市场为主。

(二)中俄能源贸易面对的问题

2001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48%,同期,中国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只占总量的4%。但汇丰证券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在2002年的头8个月,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飙升至石油进口总量的70%,达每日5万桶,这些数据恰恰说明了中俄能源贸易是一双赢的结果。虽然中俄能源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在具体的合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中俄双方须本着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原则,克服这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合作潜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俄方存在的问题

(1)能源合作等大型项目久拖不决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对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寄予厚望。这几年,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屡屡亮起红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俄“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权拍卖中被迫退出;俄当局突然叫停论证多年的安加尔斯克至大庆输油管线建设方案;从伊尔库茨克州经中国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被迫推迟开工。

(2)“中国威胁论”的阻挠

从去年底中石油竞标俄罗斯尤甘斯克公司失利,到今年7月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铩羽,再到这次中石油收购PK石油公司过程中所出现的“一波三折”,总体来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并不顺利。左右世界石油资本市场风云际会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而是政治;其中旨在扼制中国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不可小觑。

俄罗斯《消息报》上的一篇文章称:“中石油如果进入俄罗斯,将给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直接威胁。”这种俄罗斯版的“中国威胁论”已成为阻碍中俄劳务和能源合作等项目的直接原因之一。目前,俄方对管道走向何去何从尚未有定论,虽然现在俄方对“泰纳线”予以很高的重视,但是从“安大线”夭折的过程我们应该可以得出教训:在管线没有完全建成以前,任何承诺都是不确定的。“安大线”可以说不建就不建,“泰纳线”同样也可以。12 月参加斯拉夫公司股权拍卖的失利表明,与俄开展能源战略合作困难不少,并不能一相情愿。

(3)俄罗斯亚洲地区经济不发达

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新兴工业更是集中在俄西部。俄辽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和基础设施不发达地区,这一大片地区同俄欧洲地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主要依靠西伯利亚大铁路。由于这条铁路运输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两国不断增长的货运需求。

(4)俄经贸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不完善、政策随意性强、缺乏透明度、经营风险高,已成为中方企业在俄投资和经营中最头疼的难题。

(5)俄一些企业和个人排挤中方

一旦发现中俄合资企业有利可图,俄方合作伙伴就会使尽招数排挤打压中方。上世纪90年代初,圣彼得堡的“上海饭店”一度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在俄方合作伙伴的挤压下,中方最后只好将饭店拱手相让。还有,俄罗斯一些不法警察总是想方设法敲诈勒索中国商人。

2、中方存在的问题

当然,中俄间的问题是相互的,中方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不愿到俄投资。由于俄罗斯投资环境欠佳,一些国有企业把外贸投资的重点放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少到俄罗斯投资建厂。油田勘探和开采是投资巨大和风险度很高的一个行业,国际上石油跨国巨头通过不断进行兼并和重组,赢得了全球资源、技术、市场和投资的优势,而国内石油公司资金与技术实力有限,参与国外合作的经验较少,因此,走出去的胆量和步伐都较小。如俄中管线方案,俄方预测项目总造价为22 亿美元,中方只负责中国境内760 公里的建设和投资,而俄境内1700 多公里的投资则要由俄方自己负责,而俄方也面临资金缺乏问题,自然,优先开展与美、日合作,可以获得巨额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国企业对俄投资缺乏长远的战略目光。许多中国企业在决定对俄投资前,缺乏对俄罗斯市场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对俄罗斯的国情也了解不够。

此外,一些中方企业驻俄代表不善经营、损公肥私。而“倒爷经济”也败坏了中国商品的声誉。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拥入俄罗斯,坑害了俄罗斯消费者,严重败坏了中国商品在俄民众中的良好声誉。目前,在西方优质商品大量拥入俄罗斯的情况下,中国商品要想在俄消费者中重新找回信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熟悉俄法律法规,缺乏规避风险意识。

3、中俄双方存在的共同问题

这主要是指两国油气合作缺乏总体战略规划。自1996年中俄签署《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以来,双方酝酿过许多项目的合作计划,但总体来看,这些项目缺乏长期的统一规划,甚至有些相互掣肘。比如科维克金气田与乌连戈伊气田相互影响,中方在与“卢西阿石油公司”商讨共同开发科维克金气田的同时,与俄方“天然气工业公司”商讨乌连戈伊项目,引起俄方不满。此外,俄方认为天然气合作风险大,希望我提供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与我制定长期合作计划。但我“十五”计划尚未制订天然气发展的总体规划,只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划,并分阶段向俄方通报。可以说,缺乏油气合作中长期计划,已成为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因素。

4、其他问题

即第三方因素的干扰。在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时日本插了进

来,2003 年1 月10 日日本首相小泉特经停远东飞往莫斯科与普京会见并签署了“俄日行动计划”。双方表示将把能源合作当作今后一段时期内日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并讨论了修建东西伯利亚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日本输油管道计划。日方承诺从俄每天进口石油100 万桶,并准备提供50 亿美元贷款协助俄开发油田。这一建议使俄管道走向计划产生“摇摆”。日本现在正积极参加“萨哈林—1”、“萨哈林—2”的油气开发项目,已经向萨哈林岛(库页岛)大陆架油田和天然气开发项目投入了约10 亿美元。而美国则通过实力雄厚的跨国石油巨头参与俄方一些大型项目的开发,加大对俄能源战略攻势,如政府批准埃克森—美孚对俄“萨哈林—1”巨额投资项目,达到其“借助日本、拉拢俄国、防范中国”的地区战略目标。俄美能源合作深度和广度将对东北亚能源供给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并对中俄能源合作水平产生制挚。

天然气方面,东亚的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是液化天然气(LNG)的主要进口者,而且在其能源政策中均强调要加大利用天然气的力度,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样,未来该地区天然气的进口量将要更进一步增加,自然也就演变成我国未来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也可能会参与竞争)。

上诉各种不利因素严重阻碍了中俄能源贸易的顺利进行,如何妥善解决这些负面影响对中俄能源贸易是否能够在平稳的环境中展开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中国对俄能源贸易问题的解决

中俄能源贸易的合作不是有一个供求关系就能顺利开展的,中间还夹杂着许多政治、经济等众多利益问题,对于任何贸易来讲,贸易双方都希望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对前述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将是一个关键。本论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俄双方应该提高认识,消除偏见

我国要把与俄开展油气合作当作我国石油世界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石油报》2002 年2 月13 日举办的“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油气合作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普遍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互补互利性,我们应该共同来消除疑虑和偏见,积极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应将石油合作作为扩大"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内容,力争在组织内部以法律形式将某些成员国间的优惠政策固定下来,以利于我国今后与其长期合作和使我国获得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基地。2、中方应加强与俄方的沟通,增强俄方对华信任度

中国曾在苏丹做了许多工作,与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才为中石油与苏丹的石油合作项目创造了条件,使得目前与苏丹的合作项目效益非常好。与俄进行石油项目合作也要少一些幻想,多方想法,积极与俄方增加解决各种分歧和矛盾,如在国际石油价格不稳定和存在上涨趋势条件下,中方如硬要俄方答应在收回管道投资之

前按照某种固定价格供油,无疑会使俄方难以“遵命”。所以,我们必须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俄方妥善解决对未来管道建成后中国保证稳定购油和按照双方可接受的价格购油以及其他一系列重大问题,消除俄方各种疑虑,以争取尽早达成中俄油管建设协议,尽早启动工程。

3、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大投资

加大投资力度是顺利参与对俄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俄罗斯需要巨额资金来维持石油、天然气的稳产超产。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估算,在2005 年前,俄罗斯为稳定和扩大油气产量、开发新矿和铺设管道,每年需要400 亿美元以上的投资。这不是俄罗斯政府和公司能力之所能及。所以,积极吸引外资将是俄罗斯开发其丰富的油气资源的重要举措。中方公司应借此机会扩大对俄能源项目的投入。俄罗斯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法律制度和投资经营环境将会不断改善,可为中国企业进入俄能源领域减少商业风险。特别是如果美国成功“倒萨”,则战后美国将在伊掌握主动,而俄将失去在伊和中东石油棋盘上的优势,使俄在伊经济利益受损,如会使2002 年8 月俄伊签署的400 亿美元长期经济合作协议可能永远停留在“纸上”。这些都可能会为未来俄美能源合作蒙上阴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中俄扩大能源合作提供新的契机。所以,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应该具有长远战略眼光,抓住机遇,消除障碍,积极进取,肯定会有收获。

此外,中方对俄方在油气管线上的反复摇摆不定应表现出“不是非你不可”的态度,对俄方应该施加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早日在油气管道的铺设问题上做出决定。例如:在石油管线方面,最能向俄罗斯施压的是中哈线。规划的中哈原油管道全长3088公里,从哈萨克斯坦境内里海岸边的阿特劳出发,经过肯基亚克与阿塔苏,最终到达新疆的独山子。这项工程总投资25亿至30亿美元,建成后年输油量不低于2000万吨。其中哈国阿特劳至肯基亚克之间448公里的管道首段,已于2003年3月由中哈双方合资建成。哈国阿塔苏至中国阿拉山口的1000多公里输油管道已经开始铺设,计划于2006年贯通。按理说,中哈线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该线的中国一端是新疆,而新疆油气资源富集,其潜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209亿吨和10.3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30%。本来新疆的油气就是要往外部输送的,现在又把国外油气引过来往东送,自然不如直接从东部引气。另外中国的许多油气管网使中国人谈判的底气有所增加。比如,2004年1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商业供气。西气东输管线西段新疆轮南-陕北靖边段的管道主体焊接已经完工,2004年10月1日前已全线贯通。前几天,新疆的天然气已输至上海。除此之外,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的忠武输气管道已于2003年8月全面开工,陕西至北京的陕京二线控制性工程也已先期开工。目前已进入论证规划的还有西气东输管线和陕京二线、忠武管道等干线的联络线和支线工程。

总之,由于能源的特殊性,许多国家把石油战略储备是否充足看成是和衡量国家经济、政治、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能源贸易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在现今很大程度上已经上升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此,各个国家在

能源贸易的态度上都持谨慎态度,对于俄方来将在中国、日本等国家反复周旋,利用两国相互牵制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俄罗斯有一种大国情结,但由于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不是很大,相反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地位日益提高,如果把油气轻易卖给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这是俄方不愿意看到的,同样,日俄由于北方四岛的历史遗留问题结下积怨,俄日的能源合作也存在问题,但是俄罗斯又不愿意失去两个大买家。既不想别人强大,又担心失去市场,这就是俄罗斯矛盾心情的症结,所以俄罗斯在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上的反复摇摆不定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中国来讲如何消除俄方在这方面的疑虑,加强两国在政治上的沟通,以政治合作来推动两国的能源合作是关键。中俄两国政治上发展长期友好的关系是双方期待的,中俄能源合作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则至关重要。

(四)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和展望

近十年来,中俄双方在石油管道建设这一能源合作中心环节上做了很多工作。早在1996年两国政府就曾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11月,普京总统发表了题为《俄罗斯东方:新的前景》的署名文章。该文指出,俄罗斯将大规模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希望中国等东北亚国家参与。俄罗斯能源部长在2001年底在莫斯科召开的俄中能源合作会议上也曾指出,能源是中俄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俄能源合作进展得并不尽如人意。2003年,我国石油进口为1亿多吨,而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仅200多万吨,不到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而当年俄罗斯出口的石油达2亿多吨,向中国出口的石油不到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1%。目前,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主要是靠铁路运输。可见,中俄两国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成果并不显著。目前,中俄之间在能源领域有四个较大的合作项目:一是西气东输工程,两国政府已批准了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正进入实施阶段;二是俄罗斯伊尔库次克州科维克金斯克气田向中国及韩国输气的工程项目,已展开可行性研究工作;三是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向中国供气的项目,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已完成;四是众所周知的中俄石油管道的建设项目。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安大线”和“安纳线”搁浅后,2004年12月31日俄政府批准了一个新方案,即“泰纳线”管道方案。该项目是建立在对俄罗斯石油开采和需求的长期预测及对亚太地区国家能源需求基础上的,与俄罗斯2020年前的能源政策相符,并且考虑了环保问题。该方案对“中国线路”做了安排,要修建一条至中国的支线。 2004年9月25日,当温家宝总理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时,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同中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并认为这是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表示,能源是两国前景最好、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双方应制定石油天然气合作长期规划,同时也应大力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俄农产品贸易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去年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达到21亿美元。中方与俄罗斯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他还指出,"作为邻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中方将进一步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农产品贸易,并且愿意和俄方一道为此创造便利条件"。 此前,中方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旨在推动俄中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据中国媒体报道,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内正在加紧建设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俄中农产品贸储基地项目共内设油罐区、粮食仓储区、保鲜冷链厂区、生活管理区和铁路专用线等。其中,保鲜冷链区计划建设18000平方米保鲜库、仓储规模大于8000吨。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俄中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基地。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8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说法报道,俄中官员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将通过俄罗斯远东的一个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直接出口水果和蔬菜。该协议为刚宣布针对欧美实施食品进口禁令的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俄罗斯作为欧盟最大的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食品出口市场,2013年从欧盟进口农产品超过118亿欧元,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约14亿美元。在俄公布对欧美的反制措施后,西方国家在俄市场留下的市场空白急待被调补。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671亿美元,其中,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21亿美元,仅占3.13%。

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坚果等,而且中国农业生产面积辽阔,农业生产品种繁多。中国农业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足以支撑俄罗斯的部分蔬菜、水果、水产品进口增长需求,以及一些牛羊猪肉和禽肉的进口需求。同时,随着国内农产品冷链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开展。

中俄边境贸易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的新态势下,中俄边境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当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够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着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关键词】中俄经贸边境贸易历史机遇战略升级 论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纵观自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俄边境贸易3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俄边境贸易的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中俄边境贸易适应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两国边民的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边境贸易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关系的制约,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和睦与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俄边境贸易的盛衰。 3.两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于边境贸易管理与扶持力度的大小,对于边境贸易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俄边境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地位。 1.2000年迄今是中俄边贸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背景,首先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尤其是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普京总统执政以来,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持续回升的俄罗斯经济,为中俄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2.近两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边境贸易,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基本稳定。据统计,200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7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0.1%;2003年为35.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2.3%。2004年为42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将近20%。2005年依然保持着这一水平。据中俄经贸合作网的统计资料,2005年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86.4亿美元,占中俄贸易总额的30%,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达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同期中俄贸易额近20%,占同期中俄边境外贸额的64.5%。2006年上半年,两国边境地区的外贸额达48.6亿美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26.8%,其中,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同期中俄贸易额的20.7%,占同期中俄边境地区外贸额的64.4%,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中俄边境贸易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边境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对稳定边疆、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 当前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特点。

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障碍及路径分析

中俄边境贸易存在的障碍及路径分析 长春大学经济学院 盛洪昌 宫曼宁 摘 要:中俄两国近年发展速度加快,而中俄边贸和两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匹配。随着俄入世的临近,两国边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介绍了两国边贸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两国边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两国边贸发展的有效路径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对促进两国边贸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中俄 边境贸易 障碍 路径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7(c)-184-02 与中国毗邻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远离本国经济中心,当地纺织、轻工、食品工业很不发达。俄罗斯远东老百姓自己都说,是中俄边贸让他们随时买得到物美价廉的衣服,一年四季能吃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报道说,俄罗斯东部地区居民70%的日常用品来源于中俄边境贸易。由此可见中俄边贸和俄罗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达到密不可分、休戚相关的程度。 1 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 1.1 中俄边贸的主要口岸 我国共有20多个对俄沿边开放口岸,可谓数量众多。在东北只有满洲里、绥芬河、黑河是比较大的口岸。新疆主要是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其中满洲里是最大的综合性口岸。据内蒙古满洲里海关、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统计数据显示,满洲里口岸2010年1月至5月进出口过货量达到1032.6万吨,出入境人员达到50万人次,比2009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数据显示,满洲里口岸进口货物以原油、木材、机械设备为主,出口货物以果蔬、轻工业品和机电产品为主。 1.2 中俄边贸的商品结构 中俄边贸的种类比较齐全。商品贸易,从汽车、食品,到IT、电子、能源行业,应有尽有。服务贸易形式多样,劳务合作目前比较热门的是教育和医疗合作,中国的中医、牙医纷纷受邀到俄罗斯开诊所。此外俄罗斯远东居民比较热衷于到中国旅游。交通物流方面,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海运公司,都十分发达。有专门的国际货运和出口清关公司,提供便捷服务。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有粮食、果菜、服装、日用百货、家电等轻工业产品;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有化肥、钢材、木材、能源等原料产品居多。 1.3 中俄边贸的模式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以往的中俄合作,都从双方的比较利益上分析合作的基础。认为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而俄罗斯是资源密集型国家。两国的贸易主要以中国出口蔬菜水果、轻工产品为主,而换取俄罗斯的木材、钢铁等原材料。交易的品种比较单一,模式也相对固定,交易额有限。而近期中俄边贸出现了新的模式——加工贸易。即从俄罗斯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国内加工成品后,再返销俄罗斯。除此以外,补偿贸易,转口贸易也有一定发展。双方的交易数额呈现成倍的提高,大大加深了合作的水平。 2 中俄边贸现存的主要障碍 2.1 中俄边贸的质量规模障碍 目前,对俄边贸大多数是民间个体工商户为主。国内的大企业参与到对俄贸易中的较少。如,在彩电、冰箱等家电市场上,俄罗斯居民需求十分旺盛,韩国的Samsun、日本的panasonic、荷兰的philips、德国的bosch等都在俄市场取得成功。而中国的大型家电企业没有利用好这一商机,只是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销售商品档次低、质量差、价格低、利润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企业及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信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俄的大企业同时处于转型时期,都在各自发展自己的资本和调整自身结构中,无暇它顾。民营资本虽然有合作的意愿,但是其规模和实力又不足以将中俄边贸合作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实际上,1.4亿人口的俄罗斯市场,其购买力相当于几个东欧国家,而且其60% ~70%的轻工产品、50%左右的食品需要进口。可不少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远东市场不够重视,用老眼光看待俄罗斯,造成两国的边贸规模小质量跟不上去的局面。 2.2 中俄边贸的信誉障碍 中俄边贸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直处于冷状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败坏了中国产品在俄罗斯的声誉。很多俄罗斯消费者习惯性地把中国货看成是“劣质品”,即使中国产品质量上来了,达到西方国家的质量水平,但价位却上不去的情况。如,在俄罗斯,一条意大利单人床单能卖到1000多元人民币,而同等质量的中国床单却只能卖到400多元。不规范的中俄经贸曾给中方带来很大损失。导致两国经贸间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随着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个人购买力提高,低价商品不再吃香,相反,高质量高档次的商品在俄很受欢迎。这方面正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中俄边贸的文化障碍 近年来,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伙伴主要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合作关系比较稳固,文化比较接近。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市场,对于俄罗斯商人来说,是不愿意轻易转向的。如果开发中国市场,则需要重新开始,重新适应新的观念和新的文化,这将会花费更多的成本。而中国对于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是,在俄罗斯经济危机时期,这种优势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相对俄政府而言,中国政府明显更加重视中俄边贸。俄罗斯方面对中国产品进口设置了壁垒,增加了中国对俄出口的成本。 2.4 中俄边贸的政策障碍 两国在政策上的不配套也是双方边贸发展的瓶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导致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混乱。也反应在经济政策的不成熟、多变和不连续性上。两国的金融保险业在边贸合作中至今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无形中加大了中俄企业在的合作中的风险。汇率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了边贸结算的不顺畅。灰色清关问题的存在仍然制约着边贸发展。俄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也为双边贸易带来影响,如前一段时间出台的零售业限外令。2009年6月,关闭以华商为主的切尔基佐沃市场。都为中俄边贸合作增加了不确定性。综上可见,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俄的贸易保护色彩还是比较重的。 184《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目录 引言 (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3)

引言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中俄能源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修建输油管道的来龙去脉 2007年12月12日 自2003年“安大线”输油管道搁浅后,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后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日本巨大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这一合作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各自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 一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将能源合作提上日程,欲以能源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长达十几年的能源管线合作一波三折,至今仍无结果。 (一)200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 1996年4月,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确立了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期间双方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将包括中国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引进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双方会谈重要内容之一,并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此后,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分委会领导下,开始就铺设从俄通向中国的输油、输气问题进行磋商,并签署多项协议。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应邀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将发展经济合作作为中俄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战略基础。在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同年9月7日,朱鎔基总理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该协议对双方输油管道合作的相关事宜做了具体规定:(1)输油管道走向:计划铺设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安大线),全长2400公里。预计2002年7月前结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2005年投放运营,输油量为2500万至3000万吨;(2)双方参加的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经费:首先,双方各自分摊3000万美元可研经费。其次,据估计,修建“安大线”管道需要投资17亿美元,中方承诺承担中国境内800公里部分管线所需的4.83亿美元的全部投资,俄方部分在中方积极配合下资金筹措有保障。 (二)2003年3月,俄政府提出管线“二并一”折衷方案。 中俄双方自决定修建“安大线”后,中国政府于2002年12月初批准中方公司的报告,但俄方一直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俄高层态度前后摇摆。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新方案(简称“远东方案”,即“安纳线”)。2003年2月7日,俄能源部召开会议,俄各大石油公司,包括国家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均与会参加讨论,最终作出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和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建设一条有支线经外贝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和输气干线,通到中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的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结合中俄贸易的特点来探讨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简要介绍了中俄边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贸易潜力。在第二部结合中俄边贸和总体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突出的问题并列举了其原因。在第三部分针对其中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边境贸易战略升级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the increasingly furthe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Russia,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being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China-Russia trade, the bord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of both sides. Over the past years, China-Russia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still immature in a relative small scale. M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are preventing the border trade from furth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trade and its border trade,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se obstacles and change our mentality about traditional trade, and improve inappropriat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kind of a typical China-Russia trade. To a great degree, the traits of the former one represent that of the latter one.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border trade and solutions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view point after we learn about its feature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cent situation in short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then analyzes the trade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the traits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the whole China-Russia trade, then listes reasons for them.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some opinions for tho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Key Words】China-Russia trade;Border trade;Strategic promotion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000年11月 第4期 东 北 亚 论 坛 N o rtheast A sia Fo rum N ov1,2000 N o14   中俄合作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夏义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北京 100005) 摘 要: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从勘探、研究到开发、管道铺设正逐步铺开。这一合作是双边的,但对外国公司开放。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它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惠及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有利于东北亚的繁荣,而且会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中俄油气合作;勘探、开发、管道铺设 中图分类号:F1241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411(2000)04200282(04) 中国和俄罗斯是一对伟大的友好邻国,相互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两国政治关系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但是经贸关系仍滞后于政治关系。为了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必须上大项目,而开展大规模的能源合作,主要是油气合作,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迄今中俄为开展能源合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两国政府近期做出最后的决策提供了可能。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具有优势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现在讨论中俄能源合作是适时的。 一、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惜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俄未能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只是在9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发生变化,才使两国的合作成为可能,现在中俄油气合作正逐步展开。它涵盖以下7个方面: (一)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科维克金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完成该气田的开发和向中国铺设天然气管道的预可行性研究。该气田的可行性研究争取2001年完成,以便尽早全面启动该气田的开发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争取早日向中国和可能的第三国供气。 (二)西西伯利亚乌连戈伊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开始对这一项目进行概念性研究。计划在2000年年中共同完成总报告,2001年上半年根据该气田的供气量和气价及未来20年内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量对报告进行审议和修改。 (三)萨哈自治共和国恰扬金及其他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预计在2000年年中可以完成从萨哈共和国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行性研究。这一研究完成后,双方可开始这一项目下一阶段的研究,即可行性研究。 (四)东西伯利亚至中国的原油管道建设:双方准备尽快开始俄中原油管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在2001年年底完成这一工作,争取2005年开始向中国供油。 (五)从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中俄双方愿意共同研究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能性,同时也愿意共同研究从萨哈林岛海上油田向中国南方供应液化天然气的问题。双方决定近期开始这一问题的研究。 (六)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国合作包括:俄罗斯按与中方商定的数量、互利的价格和运输费用向中国提供原油和成品油,供应量将逐年提高。中俄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油田生产的原油与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原油进行串换,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出口;中俄将在修建中国天然气管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立中国统一的供电网、优化中国现有的天然气管网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中俄联合进行地下储气库的研究,两国将在地下储气库和长距离天然气管道设计和运营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合作;中俄继续开展两国境内气田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七)中俄还在石油、天然气以外的能源的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中俄合作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 — 8 2 —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策略 关于《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专科论文优秀专科范文10篇之第三篇: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中俄两国在农业资源的整体市场需求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济的互补性能相对非常明显,经贸合作的前景一片良好,这主要是得益于中俄双方农业资源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存在的差异,因此需要有效的挖掘出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当中存在的各自优势,并且积极推广农产品产业在两国之间的发展转型工作。

关键词:产业间贸易;中俄农产品;贸易; 中俄两国不但是世界上非常紧密的两个大国,并且在农产品的贸易往来上也有着诸多益处,在全球范围内的,从产业链当中中俄两方在整个经济合作关系上正在不断上涨,并且截至到2014年年底,中俄双方在农产品的交易总额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可以为俄罗斯提供出更多的能源、矿产以及原材料等资源的补充,同时中俄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在此过程当中取得了长远稳定的发展。由于受到世界上经济危机以及卢布贬值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在针对我国和俄罗斯农产品的出口工作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产品贸易交易总额,相比于之前一年的总量有所下降,俄罗斯也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当中,建立起了相应的发展贸易基地,针对中俄双方的农产品交易规模进行了有效的扩张,并且在整个贸易发展规模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潜力上前景非常良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两个国家之间的优势点,推动两国农产品贸易交流的快速开展,这对实现两国的农产品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一、中俄农产品产业贸易的现状 俄罗斯和我国是世界上关系非常密切的两个大型国家,中俄双方具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上由于俄罗斯国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非常广阔,同时农业资源异常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当地区域的自然环境影响,造成了农产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中俄农产品在贸易往来过程当中,主要收益在于各自农产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俄罗斯国家在农业资源的优势点上比较突出,由于俄罗斯的土地非常广阔,拥有较大面积的耕地以及庞大的水体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的储备,自然资源的储备量非常大,而我国在整个农业产业的劳动力优势上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可以将两国之间的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1

试论中俄经济贸易

试论中俄经济贸易 一、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是中俄贸易发展的宏观基础 经济全球化为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创造了宏观的经济环境。中俄两国 政府高度重视双方的经贸合作,双方高级领导人多次互访,共同解决很 多经贸合作的具体问题,签署合作文件,为实现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共 同努力。《〈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2008年)》,更 是提出使双边贸易额2010年达到并超过六百亿美元。 (二)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中俄经贸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基本稳定,中俄贸易额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关键是俄国经济的复 苏水准。近年来俄罗斯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促进了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即使在世界经济整体颓势 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健康、稳定增长。两国经济的增长,贸易需求的 增加,成为推动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及丰富能源资源是客观基础 1.能源互补合作。中国是能源缺乏国家,石油等重要资源多靠从中东 地区进口,对于中国来说解决能源进口多元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俄罗 斯正是看到这一契机,实施“能源立国”的国家战略。中俄两国具有开 展能源合作、发展经济贸易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各自原有的管线网络,经过对接连通即可使合作迅速实施。无争端、无战火,和平友谊的 四千三百多千米边界,为两国今后的互惠互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科技合作。中俄大型科技贸易项目对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 战略意义。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俄 两国都需要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展大型经贸项目合作,以减缓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b12409163.html, 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逢珉丁建江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3期 2014年8月7日,为了反制欧美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宣布禁止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挪威进口水果、蔬菜、肉类、鱼、牛奶和乳制品等农产品,这势必刺激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因此,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如何不断完善对俄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和质量,扩大对俄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特征 (一)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 自2002年至2013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扩大。如图1所示,2002年中国出口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额仅为440.57百万美元,到2013年已达1985.06百万美元。除2009年和2012 年,其余年份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额均为增长,2007年更是突破10亿美元,其增长百分比达到38%。与此同时,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也在不断扩大,从2002年677.15百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1571.30百万美元,除2008年、2009年以及2012年外,其余各年进口额都呈正 增长,2005年突破10亿美元,增长率达35%。 (二)中方由逆差国变为顺差国 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自2010年开始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要快于进口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9.21%,但是进口额的年平均增长仅率为 11.00%。2002-2009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顺差国一直为俄罗斯,2005年中方逆差额甚至高达4.5亿美元。但是,从2010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变化,中国成为顺差国,且顺差数额逐年增长,至2013年顺差数额达到4.14亿美元。 (三)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下降 从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在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比较缓慢,所占比重从2002年的9.37%降至2013年的3.98%,下降大约1.4倍。除2009年和2013年出现小幅增长外,其余年份都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俄双边贸易额增 长迅速,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除2002年和2009年,其余年份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率均高于农产品贸易增长率。2002-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平均年增长率达56.66%,而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仅为28.61%。正是由于这种增速差距,相比较其他产品贸易,中俄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金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利用1991~2006年的数据,对中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其次是两国的合作政策。20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而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则得益于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急剧上升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贸领域的逐渐深化。 【关键词】中俄贸易进出口模型回归分析弹性分析 【作者简介】王金亮,1973年生,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系副教授。(哈尔滨15008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联邦的出现。十几年来,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与我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合作。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更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都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对中俄贸易前景的分析也基本上属于定性的预测。而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俄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在参考中俄两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中俄贸易最基础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考察和探讨,试图得出一些有数量依据的结论,以期对中俄贸易的未来做出估计。

二中俄贸易的理论分析 (一)中俄贸易理论假设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两国间发生贸易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双方各自存在的比较优势。可以说,比较优势是两国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运输费用、交易成本等原因也是引发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是两国间贸易流动的前提条件[1]。 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中俄贸易大都属于基于比较优势而发生的产业间贸易,而基于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等等原因的产业内贸易占的比重很小。可以说,中俄贸易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较优势的存在。然而这只是为双方贸易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并不代表贸易必然发生并且会不断增长。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要素禀赋是很难发生变化的,而制度等因素对于贸易的影响也是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为了观察决定中俄贸易额的深层次原因所在,我们把始终存在的比较优势和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资源禀赋和一般的制度因素视为前提假设,来设定两国的进出口模型。我们假设: (1)两国各自存在比较优势。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方面,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资源方面。无论在人均资源占有比率方面,还是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种轮廓。 (2)要素在两国之间仅存在有限制的流动。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和合作前景

1 中俄能源发展现状 1.1 能源资源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七,占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的6.1%,储采比为21.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5。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2,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4%,储采比为13.4,远低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 和合作前景 高世宪 (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俄能源发展现状,中俄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石油、电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大,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发展。 关键词:能源合作;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 TK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6)04-0031-05 收稿日期:2006-03-22 作者简介:高世宪(1964-),男,江西吉安人,研究员,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ussia. They arebig energy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in the world. Energy resources in Russia is rich and the potential ofdevelopment is big. The export of natural gas, oil and electricity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China抯energy reserve per capital is low. Energy demand will increase with the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in energy file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big.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energy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Key words: energy cooperation; current status; prospects 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尤其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26.7%,储采比为81.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7。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7,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2%,储采比为54.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俄同为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在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分别占17.3%和12.6%。俄罗斯储采比大于500,中国为59,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9。 1.2 能源生产 200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4.587亿t,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