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

月城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阶段特征

1 总体特征: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2具体特征:

(1)1917年“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成为现代史的开端。

(2)巩固政权时期(1917——1921)经济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打败了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21——1925)经济上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政治上苏联建立。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方针;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体制。

二重要概念

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与法制。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对苏联以后的发展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重要历史知识

1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1)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焦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农民与地主、资本主义与封建农奴制、人民与沙皇专制、沙俄与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

(2)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给革命的爆发带来机遇。资产阶级软弱,建立的政权缺乏

军事实力与经验。

(3)俄国无产阶级相对成熟。

(4)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1)作用:A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创造了条件

B 但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也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造成了

社会的不稳定与生产力的下降。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原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困难与政治危机。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3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与影响是什么?

(1)原因A历史因素:小生产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和缺乏民主传统。

B现实因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帝国主义包围下的险恶环境及战争的

危机感。

C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易形成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

D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方法及理论上的失误。

(2)影响A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到二战后又迅速恢

复了国民经济。

B但该体制也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日益阻碍

苏联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

源。

四单元相关专题

1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得到的启示。

(1)变化A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铁路、银行、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B为击退国内外敌人,巩固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为解决国内经济与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

D1925年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1928年实行

计划经济。

(2)启示A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219世纪20年代、30年代、70年代苏美中都出现了重大经济改革与举措,(1)这三大举措是什么?

(2)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各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3)分析说明它们的主要措施,并据此归纳其共同点。

答(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2)背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与政治危机。

B美国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矛盾尖锐,经济破坏。

C中国文革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急需转移。

相同点:都是在较为困难的背景下实施的。

(3)说明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B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尽快摆脱

经济危机的阴影。

C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在于实现经济体制的

转变。

共同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

1、促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的直接原因是()

A、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工人阶级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

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取得了多数

D、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发展方向

2、之所以说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B、推翻了农奴制度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完全掌握了苏维埃的领导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主要

是因为()

A、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占有多数席位

B、列宁的《四月提纲》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C、布尔什维克党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D、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

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将工业全部收归国有

B、将农民的全部粮食收集到国家手中

C、取消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

D、日用生活用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

5、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C、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

D、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

6、十月革命后,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更具有策略性意义的决定是()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7、共产国际得以建立的最主要原因是()

A、第二国际已彻底破产

B、苏俄的成立和各国共产党组织的纷纷建立

C、战后革命形势的高涨

D、各国共产主义运动中机会主义猖獗

8、共产国际在组织形式上同第二国际的最大不同在于()

A、它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B、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C、是国际性的联合组织

D、要定期召开代表大会

9、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二五”计划完成后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后

D、新经济政策被取消后

10、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其主要原因是()

A、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C、它宣布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D、它规定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11、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的工业化最明显区别在于()

A、以重工业为中心

B、农、轻、重各业并举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工业化速度较快

12、下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正确的是()

A、轻工业发展较快,生活消费品极大丰富

B、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问题

D、用国家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1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执行新经济政策

B、牺牲农业保证工业化实现

C、工农业协调发展

D、农、轻、重协调发展

1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B、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

C、落后的经济文化

D、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

15、导致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直接原因

A、个人崇拜风盛行

B、国际反苏势力猖獗

C、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错误认识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6、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A、打击对象相同

B、领导力量相同

C、革命性质相同

D、产生结果相同

17、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最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第二国际的领导

B、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C、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破坏

D、帝国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厮杀

18、最能表明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实行国内各民族权利平等

B、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C、接管铁路、银行和企业

D、没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19、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

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

C、人民群众广泛参加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20、1919年成立的共产国际

A、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果之一

B、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C、是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

D、是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

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剩余粮食的征收方式是()

A、有偿征收

B、无偿征收

C、低价购买

D、限价交售

22、苏联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1)促进了工业化的实现(2)造成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3)加剧了工农关系的紧张(4)奠定了卫国战争的物质基础(5)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A、(1)(2)

B、(3)(4)(5)

C、(1)(2)(3)(4)

D、(1)(2)(3)(4)(5)

23、俄国十月革命后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实质是()

A、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斗争

B、人民群众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协约国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D、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二、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易,所

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

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引自《毛泽东选集》材料三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时,则作价每公斤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25.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对红军和缺粮地区紧急供应粮食,阐发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粮食垄断法令规定将余粮和饲料交归国家支配的条例如下:

第一条: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给各产粮省份向居民征收。

第二条:收集余粮的省份,以及每个省份应收集粮食和谷价饲料数量,均由粮食委员会根据产量、储备和消费数额规定。

第三条:种籽谷物、粮食谷物以及粮食机关根据粮食委员会的清单收购的谷物饲料全部数量均列入余粮收集制。

——引自人民委员会《关于在产粮省份收集归国家支配的粮食和饲料》的法令

请回答:

①以上引文出自苏维埃俄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②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③实行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三、问答题

27、对于苏俄1918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

政策功不可没;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弊大于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的实行利

大于弊。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理由。

28、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苏俄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联的社会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9、19世纪20年代、30年代、70年代苏美中都出现了重大经济改革与举措,

(1)这三大举措是什么

(2)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各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3) 分析说明它们的主要措施,并据此归纳其共同点。

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答案(第一章)

一、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D

7、B

8、A

9、B 10、B 11、

A 12、C 13、

B 14、

C 15、C 16、B 17、

D 18、C 19、D 20、B 21、

B 22、D 23、A

二、材料解析:

24、(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5、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地战胜敌人,动员一切力量服从革命战争的需要…

③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资产阶级地主反动势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勾结,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了猖狂进攻。为保卫新生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三、问答题

27、答案一:功不可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可行的。

实施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国有化,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对于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平定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

答案二:弊大于利。战进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苏俄在战争中采取的应急措施,但从领导人的主观认识上看企图通过这一措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市场、货币,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越阶段地直接实行共产主义,这违背了经济规律,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三:利大于弊。参照答案一,适当结合答案二即可。

28、(1)变化及影响:1、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一切企业蛇行工人监督,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的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2、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3、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了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4、1928年

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2)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

29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

(2)背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与政治危机。

B美国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矛盾尖锐,经济破坏。

C中国文革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急需转移。

相同点:都是在较为困难的背景下实施的。

(3) 说明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B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

阴影。

C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目标在于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

共同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阶段特征

(一)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由动荡到相对稳定再到走向战争

(二)具体特征

1、1919年——1929年资本主义由动荡到相对稳定

A、资本主义各国进入恢复经济、相对稳定时期

B、帝国主义战胜国调整在欧洲及亚太地区关系,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929——1939年,以大动荡、大危机和走向战争为基本特征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各国采用不同措施摆脱危机,在政治上日益走上分化。

B、部分国家遭法西斯侵略,中国、埃及、西班牙把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结合。为以后取胜作贡献。

C、国际关系: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疯狂侵略,英、法、美则采取绥靖政策,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重要概念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帝国主义以召开国际会议方式,按实力重新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秩序,英法为主导,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美国主导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维护了二十年的世界和平,顺应了全球化趋势,但必竟建立在大国瓜分世界基础上,带有强权色彩,任意宰割战败国,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

而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隐患。

2、国际联盟

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产物,是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实质却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不过其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了世界民主化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上有一定作用。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由于存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产品相对过剩,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工商业破产、市场萧条,大批工人失业的经济现象,严重破坏经济,引起社会动荡,被称为经济危机。

4、罗斯福新政

为扭转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放弃以前自由放任政策,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由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恢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影响深远,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无法根除经济危机。

三、重要历史知识

1、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外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但该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崩溃不可避免。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A、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B、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分期付款、银行信贷、股票投机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经济危机严重的时刻进行的资本主义体制改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新政以加强国家对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干预,其中以经济生活为主要干预内容。新政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稳定了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四、单元相关专题

1、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怎样演变的?试分析其原因。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演变:由一战前英德矛盾变为一战后的英美矛盾。

(3)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本性。英国在大战中损失惨重,但仍全力继续扩大殖民地,保护海上霸权;美国利用一战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2、试从美德两国政治、经济特点和一战后的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两国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不同方式的原因。

(1)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

(2)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干预方法;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经济对外

依赖性强,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方法摆脱危机。

(3)德国阶级矛盾尖锐,纳粹党被当作镇压革命的理想工具,得到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美国阶级矛盾尚不至于从根本上动摇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德国则是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压制,有强烈的复仇心理。

3、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恢复旧封建秩序,建立英、俄、普、奥相对稳定的均势协调关系,因普法战争的爆发而最终被摧毁。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调整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但该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斗争随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加剧。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二战的爆发,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崩溃。

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

1.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目的是()

A.防范美国凭其经济实力支配欧洲

B.牵制法国,不使其称霸欧洲

C.阻止苏联的势力向西发展

D.对德国实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际目的是()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B.借机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遏制德国势力东山再起

D.防止苏联势力向欧洲蔓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4.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

D.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组织

5.《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处理德国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支持中国要求的意图是()

A.削弱日本在华势力B.维护中国主权

C.受五四运动压力D.扶植亲美英势力

7.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这是由于会议()

A.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

B.削弱了英国的海军优势地位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使美国在中国取得独霸地位

D.使美国实现了领导世界的野心

8.《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权

D.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9.对英国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最恰当的解释是()

A.英国与欧洲各国力量保持均衡

B.英国与欧洲大陆强国保持均势

C.欧洲大陆强国之间力量保持均衡

D.欧洲大陆各国力量保持均势

10.在“华盛顿体系”中获得利益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1.《五国海军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美英海军力量并驾齐驱 B.暴露了美国夺取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

C.平息了海军军备竞赛

D.使日本受到了一定打击

12.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13.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比例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4.罗斯福在新政中首先整顿银行,其直接目的是()

A.促使美元升值

B.抑制股价狂跌

C.恢复银行信用

D.兴办公共工程

15.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最能充分体现其特点的是()

A.金融方面的改革

B.农业政策的调整

C.工业复兴法的制定

D.“以工代赈”的推行

16.罗斯福新政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实行美元贬值

B.规定工资标准

C.规定工作日时数

D.兴办公共工程

17.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C.调整工业布局,加强计划指导

D.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18.希特勒法西斯党利用民族主义的旗号骗取了广泛支持,主要是利用了()

A.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

B.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

C.德意志民族的传统优越感

D.资产阶级扩大市场的愿望

19.日本广田弘毅内阁确立的《基本国策纲要》对外宣传要“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发展的国策”,其含义是()

①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②欲发动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③欲发动对苏联的战争④表明要夺取东南亚的市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日本法西斯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

A.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B.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

C.不断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

D.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二二六”兵变

C.广田宏毅上台

D.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22.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A.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C.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

D.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23.20世纪30年代国联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联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

B.国联虽无法制止侵略,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C.它成了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D.它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二.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材料二:1929年~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材料四:1928年5月选举,纳粹党在全部3100万张选票中仅获得81万张,在国会491个议席中只占12个议席;1930年9月选举,获得640万张选票,占总选票的18.3%,l07个议席。1932年7月选举,达1370万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占230个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材料五:1932年纳粹党员阶级成份统计表:

阅后回答:

①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③据材料三、四,指出1932年纳粹党的特征。

④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有何关系?

⑤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三、四、五现象的原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善言辩而荣膺“狐狸”的外号。克里孟梭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孟手”。威尔逊因博学多学,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马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分赃者的聚会》

材料二: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分赃者的聚会》

请回答:

(1)“分赃者的聚会”是指哪一次会议?

(2)“狐狸”的野心是什么?

(3)“老虎”的野心是什么?

(4)“百灵鸟”变作唐吉诃德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5)日本代表为什么会成为“沉默的小伙伴”?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过后,美国经济在股票、债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虽然清教徒传统的价值观念仍在农村中流行,但在城市中的主导道德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以及享乐之风盛行。……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材料二要清除妨害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自由流通、势将减少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额的障碍;要通过发展产业组织,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罗斯福的坚决反对者、报业大王赫斯特说“新政”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SoaktheRich),而是榨取成功者(SoaktheSuccessful)。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约翰·根室说他所听到的关于“新政”的最好定义,是说“那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另外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

——《环球时报}(2002年3月18日)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呈什么趋势?

(3)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4)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三.问答题

2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扩张和战争威胁的严重局面。这一时期法西斯侵略扩张和战争威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面对这种严重局面,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其中,西方大国的态度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8.一战后至二战结束,英国对德国的政策有何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16分)

29、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战争的主要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这种严重局势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五、单元兼小专题知识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A 7.B 8.D 9.C

10.A 11.C 12.A 13.A 14.C 15.C 16.D 17.A

18.A 19.D 20.B 21.C 22.B 23.D

二、材料解析

24.①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②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③纳粹党具备了夺取政权的实力和条件。④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⑤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获得广泛支持。

25、(1)是指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2)削弱德国,抢占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但又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

(3)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尽可能地索取战争赔款。

(4)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在英法的排挤下,没有获得国际联盟的领导仅,最终也未参加国联。

(5)日本争夺的目标是远东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中国。再加上日本的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所以,对欧洲事务少开口,以免引起列强的反感。

26、(1)原因:股票投机狂热和大量发行债券;城市中主导道德观念变化巨大,发财心理、犯罪活动及享乐之风盛行。

(2)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趋势: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3)不正确。赫斯特等人是站在一些垄断资本家局部利益立场上对罗斯福新政的攻击。)

(4)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但是它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问答题

27.表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军备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日本大肆侵略中国;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态度: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共产国际召开七大,提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策略;世界进步力量组成“国际纵队”,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法西斯国家结盟,形成三国轴心。

影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也使当时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遭到严重挫折。

28.(1)政策: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主张削弱德国;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原因:在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上,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防止法国势力过分强大,利用德国牵制法国和苏俄。

(2)政策: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原因:企图避战自保和祸水东引。

(3)二战爆发后,英国由宣而不战到坚决抵抗。

原因: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丘吉尔取代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德国已经攻入法国境内,英国将成为下一个侵略目标。

(学生以史实说明的亦可酌情给分)

29.主要表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态度及影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不顾强敌英勇抗战,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但由于敌强我弱,孤立无援,未能阻止法西斯进一步扩大战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方面支持中国、西班牙人民的抗战,另一方面实行自保。英法美大力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脉络梳理(文科)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脉络梳理 中国近代历史 阶段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840——1860年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1842)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 (1851)、定都天京(1853)、《天朝田亩 制度》(1853)、《资政新篇》(1859)、天 京陷落(失败1864)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逐步解体 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1860——1895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 军火烧圆明园(1860)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及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 年代)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895——1900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 约》(1895)、黄海海战(1894)、台湾军 民反割台斗争 戊戌变法(1898)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1900——1912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 丑条约》(1901)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900) 辛亥革命:兴中会成立(1894)、同盟会 成立(1905)、武昌起义(1911)、中华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纲领和《民 报·发刊词》) 1912——1919年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其统治时间为1912 —1927年)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 杂志》开始)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1918年李大钊)

世界近现代史选择题

1.世界步入近代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力学三定律 B.达尔文——进化论C.伏尔泰——启蒙思想 D.爱因斯坦——杠杆定律 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3.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4.1948年,在运往希腊的物资上都印有以美国国旗为基础,形状如同盾牌般的纹章标志,正中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援助”的标语。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建立下 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 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 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7.2001年,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正式成为世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这是中国为顺应世界哪一潮流 做出的努力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信息化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 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 始统一”始于()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看出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 矛盾的焦点是() A.工业品的进出口问题 B.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一一14世纪的意大利 2 ?文艺复兴的先驱一一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一一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一一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一一华盛顿(1787年) 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一一1804拿破仑 &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一一英国 9. 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一一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一一英国宪章运动 11.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一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 美国和德国 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一一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 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 飞机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一一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一一创建微积分 21 ?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一一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 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一一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 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一一人民委员会 2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一一苏俄 3.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一苏俄 (1836~1848) 英国科 日本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期末复习 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体的信息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的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2物联网三大特征 全面感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2)可靠传送: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3)智能处理: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4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技术 (1)低耗自组、异构互连、泛在协同的无线传感网络。(2)智能化传感器网络节点研究。 (3)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及底层协议研究。(4)对传感器网络自身的检测与控制。 (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6)先进测试技术及网络化测控。 5 物联网中的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2)机器学习(3)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4)智能信号处理 8 什么是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9 IPv6与物联网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与IPv6紧密联系,因为每个物联网链接的对象都需要IP地址作为识别码,而目前IPv4的地址已经不够用.IPv6拥有巨大的地址空间,他的地址空间完全可以满足结点标识的需要 第二章 1 物联网层次结构模型 (1)信息感知层: 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物联接入层:主要任务是将信息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技术进行汇总,将大范围内的信息整合到一块,以供处理。

近代史脉络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整理 专题一苦难与抗争 一、五次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 3、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剿共 3、制造大屠杀: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 四、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的斗争 (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赵登禹、佟麟阁等)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军。 (8)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3、学生运动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近代史陈蕴茜推荐书单

近代史陈蕴茜推荐书单 一、史学理论与经典(一) 1.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2.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1《日常生活的结构》,三联书店1996。 4.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 5.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 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杨念群、黄兴涛、毛丹:《新史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8.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一、史学理论与经典(二) 1.李宏图等编:《表象的历史》,上海三联2003年。 2.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杨念群:《新史学·卷1·感觉·图像·叙事》,中华书局2007 。 5.孙江:《新史学·卷2·概念·文本·方法》,中华书局2008 。 6.黄兴涛:《新史学·卷3·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书局2009 。 二、政治史 1.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魏丕信:《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5.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2005。 6.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 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 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 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1787年) 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 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1804拿破仑 8.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英国 9.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 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1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美国和德国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14.汽车最早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 15.飞机最早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 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微积分 21.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 1.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苏俄 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1928年 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早开始于——美国 7.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的是——美国 9.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是——日本11.二战后,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美国 12.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二、性质实质类:知识汇编

Zigbee知识点

第一章Zigbee概述 1、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 2、Zigbee的特点是功耗低、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3、常见的Zigbee芯片有CC243X系列、MC1322X系列和CC253X系列。 4、常见的Zigbee协议栈有非开源(msstatePAN)协议栈、开源(freakz)协议栈和半开源(Zstack)协议栈。 5、Zigbee软件开发平台包括IAR、Zigbee Sniffer、物理地址修改软件以及其它辅助软件。 6、Zigbee硬件开发平台采用Altium Designer进行设计。 7、简述Zigbee的定义。 答:Zigbee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包括典型的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的应用。 ( Zigbee的基础是,但是仅处理低级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层和物理层协议,Zigbee 联盟对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进行了标准化。) 8、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Zigbee之间的关系。 答:从协议标准来讲:目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和MAC层都采用协议标准。描述了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层),属于工作组。而Zigbee 技术是基于标准的无线技术。 从应用上来讲:Zigbee适用于通信数据量不大,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成本较低的便携或移动设备。这些设备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外一个传感器,并能实现传感器之间的组网,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自组织和低功耗的特点。 9、Zigbee技术特点: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可靠、时延短、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 第二章Zigbee技术原理 1、Zigbee协议分为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MAC层由定义。 2、Zigbee有三种网络拓扑结构,分别是星型、树型和网状型。 3、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无线信道和与MAC层之间的接口,提供物理层数据服务和物理层管理服务。 4、MAC层提供MAC层数据服务和MAC层管理服务,并负责数据成帧。 5、网络层负责拓扑结构的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 6、Zigbee的应用层由应用支持子层(APS)、Zigbee设备对象、Zigbee应用框架(AF)、Zigbee 设备模板和制造商定义的应用对象等组成。 7、简述MAC层帧的一般结构。 答:MAC帧,即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是由一系列字段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设计目标是在保持低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在噪声信道上的可靠数据传输。MAC层帧结构分为一般格式和特定格式。 一般格式:三部分,MAC帧头(MHR)、MAC有效载荷、MAC帧尾(MFR)。 特定格式: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和命令帧。 (MAC帧头部分由帧控制字段和帧序号字段组成;MAC有效载荷由地址信息和特定帧的有效载荷组成,MAC有效载荷的有效长度与特定帧类型有关;MAC帧尾是校验序列FCS)。 8、简述Zigbee网络层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总结

下面是今年南大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考题 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租界“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国民参政会《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 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世界近代史(记不太全了)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82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洋行、天朝田亩制度、轮船招商局、三国干涉还辽、东南互保、中国通商银行 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评析(35) 惟念发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为仇则有旦

参考书目(世界近代史)

导 论 (美)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全24册),台北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美)马里·佩里等编:《西方文明史》(上、下卷),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美)罗宾·W. 温克,R. J. Q. 亚当斯著:《牛津欧洲史》(全4卷),吴舒屏, 张良福等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年。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中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潘润涵、林承节、王建吉:《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吴于廑主编:《大学世界历史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93年。 (英)G. N. 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梁于华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尤来寅、孙立田、吕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文艺复兴 (意)欧金尼奥·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法)丹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傅雷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美)玛格丽特·L. 金:《欧洲文艺复兴》,第2版,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

新题型--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一、小论文: 1.小短文分类: 联系类和对比类。 2.内容套公式: 背景一句话+图片介绍一句话+结果一句话+二者关系过渡一句话+背景一句话+图片介绍一句话+结果一句话。(7---9句话即可) 3.中考阅卷出现的问题有: 题目忘拟或者拟错;字数过多或过少;时空顺序错误,史实混淆;缺乏联系或对比。 ~~~~例子:华盛顿与林肯之间的联系 范文: 美国的独立与统一 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展,南方的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美国内战爆发,最终在林肯的领导下,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练习一:联系类小论文 1.(5分)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5分)(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发动二战的背景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并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由于它对德国的过分掠夺,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之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短暂的繁荣,但好景不长,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2.(5分)补充图片,使其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补充图片示例:罗斯福新政,田纳西水利工程,珍珠港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等。图片名字: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引发了政治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并宣布实施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罗斯福新政也为二战中美国打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5分) 依据下面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一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图二 不平衡的跷跷板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北约和华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形成。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5分)请你根据下列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写一篇小短文。(题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字数80——120) 冷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 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2.时间:1689年 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 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 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 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 (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 1.《人权宣言》的发表: (1)时间:1789年8月 (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最新无线传感网知识点

第一章无线传感网概述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无线传感器网路是一种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几个汇聚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的检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域的环境或感兴趣的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一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 2.WSN的特点及优势 1)WSN与Ad hoc共有的特征:自组织;分布式;节点平等;安全性差 2)WSN特有的特征:计算能力不高;能量供应不可代替;节点变化性强;大规模网络 3.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 1)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载波频率产生、信号的调制解调等工作,提供简单但健壮的信号调制和无线收发技术。 数据链路层:(1)媒体访问控制。(2)差错控制。 网络层: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因素。 传输层:负责将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提供给外部网络,也就是负责网络中节点间和节点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主要由一系列应用软件构成,主要负责监测任务。这一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传感器管理协议、任务分配和数据广播管理协议,以及传感器查询和数据传播管理协议。 2)管理平台:(1)能量管理平台(2)移动管理平台(3)任务管理平台 (1)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资源,在各个协议层都需要考虑节省能量。 (2)检测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节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动态跟踪其邻居的位置。 (3)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检测任务。 4.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低能耗,实时性,低成本,安全和抗干扰,协作 第二章无线传感网物理层设计 1.WSN物理层频率的选择:一般选用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ISM(医疗)频段的主要优点是无需注册的公用频段、具有大范围可选频段、没有特定标准、灵活使用。欧洲使用433MHZ,美国使用915MHZ频段 2.WSN结构采用的是无线射频通信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MAC协议分类: 1)按节点的接入方式:侦听(间断侦听:DEANAdeng),唤醒(低功耗前导载波侦听MAC协议),调度(主要使用在广播中) 2)按信道占用数划分:单信道(主要采用),双信道,多信道 3)信道分配方式:竞争型(S-MAC,T-MAC,Sift),分配型(SMACS,TRAMA),混合型(ZMAC),跨层型 2.分配型MAC协议采用TDMA,CDMA,SDMA,FDMA等技术 3.数据链路层的关键问题:能量效率问题,可扩展性,公平性,信道共享,网络性能的优化 4.记忆竞争的S-MA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1)周期性的侦听和睡眠 (2)使用虚拟载波侦听和物理载波侦听进行冲突避免 (3)自适应侦听 (4)将长消息分成子段进行消息传递 5.基于竞争的T-MAC协议:为了改进S-MAC协议不能根据网络负载调整自己的调度周期的缺点,T-MAC协议根据一种自适应占空比的原理,通过动态地调整侦听与睡眠时间的比值,从而实现节省能耗的目的。主要解决了早睡的问题 6.基于竞争的Sift协议:为了解决多个相邻节点都会发现同一事件并传输相关信息而导致空间竞争现象,它采用CSMA机制,竞争窗口的大小原本是设定好的,采用非均匀概率来决定是否发送数据,特点如下: (1)无线传感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空间中的竞争 (2)基于时间的报告方式 (3)感知事件的节点密度的自适应调整 7.基于分配的SMAC协议:该协议假设每个节点都能够在多个载波频点上进行切换,将每个双向信道定义为两个时间段。SMAC协议是一种分布式协议,允许一个节点集发现邻居并进行信道分配。SMAC协议可避免全局时间同步,从而减少复杂性 8.基于分配的TRAMA协议:该协议采用了流量自适应的分布式选举算法,节点交换两跳内的邻居信息,传输分配时指明在时间顺序上哪些节点是目的节点,然后选择在每个时隙上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TRAMA将一个物理信道分成多个时隙,通过对这些时隙的复用为数据和

中国近现代史题目

一名词解释 1海国图志2新文化运动3南京大屠杀 二简答题 1洋务运动的内容,历史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 2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请谈一谈1919年“五四运动”对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以及对当代青年如何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启示 三论述题 1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请就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基本脉络,梳理中国梦的曲折发展道路,并就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表自己观点。 一 1 《海国图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2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3 南京大屠杀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1]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2]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之一。南京大屠杀期间,《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均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大量的揭露。 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3]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二 1 a洋务运动的内容 军事: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经济: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政治: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

世界近现代史推荐书目

世界近现代史推荐书目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卷一、二),袁志英译。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上、中、下) 汤因比:《历史研究》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威尔斯:《世界史纲》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教材)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夏诚:《近代世界整体观》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卷一、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 英国剑桥大学:《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瑟诺博斯:《法国史》 亨廷顿:《变化世界中的政治秩序》 丁建宏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 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高岱:《殖民主义史总论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罗荣渠:《美洲史论》 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烈火中的考验》 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赖海榕译 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梁展编选:《全球化话语》 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 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 冯绍雷:《国际关系新论》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钱乘旦 现代化的缘起现代化在欧美的发展现代化在全球的推进现代主流意识形态结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之所以做如此断言,是因为自近代以来,历史的主要内容 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的缘起 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然而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出现了种种趋向,最终使农业文明走向解体。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 代化的准备阶段。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业游离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有它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价值体系,这是当时的西欧和其他文明地区完全不同之处。在其他文明结构中,城市和商业也是有的,有的甚至比西欧更发达,但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商业都被包在社会主体结构之内,压在一个无所不包的国家大屋顶下,无法形成它自己的制度和思想,也就不可能独立发展,形成不了对主体农业文明的挑战。西欧的情况却导致在城市和商业中出现一种异质文明,这种文明逐步发育,最终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一种新的精神发展起来,这种精神赞扬财富,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去发财,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许多自由:人身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经济活动的自由,以及由此而必然出现的财产自由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一种新的文明创造了前提,社会变动的时机已 经来临了。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具有巨大意义。在中世纪欧洲(尤其西欧),国家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领地。在领地上,民族的属性没有意义,一国的贵族可以在另一国领有土地,领主不讲究国籍。欧洲大地因此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基督教是把西欧连接起来的唯一力量。在这个基督教的大世界里,“国家”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它更多地只是一种地理概念,而很少表现为政治实体。 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民族国家出现后,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民族国家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由此产生两个结果:第一,发展的不平衡迫使各地区都要形成民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 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 团结阿拉 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 上第一个阿 拉伯国家。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 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点

I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3个基本要素为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 无线网络是传感器之间、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的通信方式,用于在传感器与观察者之间建立通信路径;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发布感知信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 一组功能有限的传感器协作地完成大的感知任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特点。 传感器主要由感知单元、传输单元、存储单元和电源组成,完成感知对象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简单的计算后,传输给观察者以提供环境的决策依据。 观察者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用户,是感知信息的接收和应用者。观察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计算机或其它设备。 感知对象是观察者感兴趣的监测目标,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感知对象。 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感知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多个对象,一个对象也可以被多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所感知。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硬件资源有限 (2)电源容量有限 (3)无中心

(4)自组织 (5)多跳路由 (6)动态拓扑 (7)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学术界研究进展 1、网络技术(不太懂) 2、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要有不同于传统Ad Hoc和因特网通信协议的原因如下: (1)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数量远大于Ad Hoc网络中的节点数; (2)感知节点出现故障的频率要大于Ad Hoc网络; (3)感知节点要比因特网和Ad Hoc网络中的节点简单; (4)感知节点的能量有限; (5)因特网的数据报头对于传感器网络来说太长,例如,每个节点必须有一个永久的地址。 美国一些大学提出了有效的协议如下: 包括谈判类协议(如SPIN-PP协议、SPIN-EC协议、SPIN-BC协议、SPIN-RL协议)、定向发布类协议、能源敏感类协议、多路径类协议、传播路由类协议、介质存取控制类、基于Cluster的协议、以数据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