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助学同步练语文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新课标助学同步练语文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新课标助学同步练语文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新课标助学同步练语文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元]

新课标助学同步练语文[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三单

元]

第I卷(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寥(liáo)落兴(xìng)奋喋(dié)血长歌当(dàng)哭

B.立仆(pū)惩创(chuāng)隔(gé)壁殒(yǔn)身不恤

C.解剖(pōu)屏(bǐng)息拭(shì)泪叱咤(zhà)风云D.菲(fěi)薄夹(jiā)克鳏(guān)夫熙(xī)熙攘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文采顿足精悍绿草如茵

B.形骸喋血微漠炯乎不同

C.黯然廖廖租赁不能自已

D.桀骜虐杀踌躇深居减出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C.又听到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D.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

4.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至于泣下。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前往的。真的猛士,将更而前行。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

A.黯然欣然奋然居然B.黯然奋然欣然居然

C.茫然欣然奋然居然D.茫然奋然欣然居然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准确的一项是()

A.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B.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以青年。

C.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D.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黄老师的书房就是一个小图书馆,那里的图书真可称得上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了。

B.由于在春节前就已经做好防寒工作,因此那里的香蕉都能硕果仅存,蕉农也能安心过节。

C.小明看中了服装部那件新款的运动衣,可惜带的钱不够,因此只好忍痛割爱。

D.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7.下面这段话的划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对于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自信心又必须有一定的度。过分自信,就可能变成固执,将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A.尤其在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下

B.尤其在方向、目标不对头的情况下

C.尤其在缺乏有经验的老科学家指导的情况下

D.尤其在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的情况下

8.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项是()

A.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B.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摇着雪亮的大铲,伸着长长的鹅脖子,腾跳着,吼叫着。C.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

[4]

[5]

[6]

D.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E.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课文中选取的刘和珍的几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刘和珍的思想品质,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刊物。

②刘和珍敢于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③女师大复校,赁屋授课结束,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④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

A.①思想进步,积极向上②她在政治上想有所作为,出人头地③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④不怕反动派的凶残

B.①热情渴求革命真理②具有革命斗争精神③为学校的前途而黯然神伤④为了国家,宁死而不屈

C.①喜欢读鲁迅主编的刊物②具有大无畏的造反精神③具有革命责任感④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D.①渴求革命真理②具有革命斗争精神③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④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0.下面对本单元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B.《小狗包弟》一文思路清晰,行文自然;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

气势雄浑。

D.《金岳霖先生》用语自然,真实地描绘了人物的个性,材料选择恰当,极具表现力。二、(9分,每小题3分)

11.对武元衡《春兴》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前两句写春景:细雨初晴,柳暗花残,流莺只影,露出春景即逝的意象。

B.三、四两句写乡思:春风吹起思乡梦,梦又随风返故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C.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全诗充满了诗人思乡的愁绪。D.本诗想象新奇,春风吹梦,梦逐春风,一吹一逐,极富表现力。1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A.一、二句写画眉鸟在五颜六色的山花间,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自由自在的鸣叫的情态。B.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画眉鸟在笼中的叫声不及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啼叫动听。C.诗中的画眉鸟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借以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

D.诗人借写画眉鸟,含蓄表达了追求自由生活的志趣。

13.对野曼《失落》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心中开始接纳大佛,/灵魂便开始脱离躯体;

膜拜于大佛的双膝之下,/人,便完全失落了自己。

(选自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花的诱惑》)

A.诗人告诉人们:虔诚信佛,佛的思维代替了人的灵魂之后,顶礼膜拜,烧香许愿;香烧了,愿许了,自己原有的便完全失落了。

B.接纳和失落之间,完成了灵魂的转换,并得出了足以令人反思的哲理。

C.诗的哲理:人,只有在精神上摆脱对其他事物的迷信和依赖,才能成为真正获得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的人,而不只是蒙昧的躯壳。

[4]

[5]

[6]

D.诗虽短,但意高、情深、理明,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完全出于诗人的灵气和思想深度。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一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14.选出对第一段中中国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指全体中国人。

B.特指反动派,包括所谓学者文人。

C.指有恶意的闲人和无恶意的闲人。

D.既指凶残、下劣的反动派,也指那些落后、冷漠的一般人。

15.作者在第一段中使用了这样、如此和如是几个修饰语,选出对其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口语化词汇便于直接抒发慷慨之情,文言词汇更显颂扬感情之真切。

B.仅这三个词语的选用,就足见鲁迅的作品刻意追求文白错综的语言风格。

C.为了避免用词的单调重复,作者有意选用同义词来表达,从而收到使语言变化多姿,表意准确生动的效果。

D.以上理解都失之牵强,作者仅是信手拈来,三个词任意调换一下也未尝不可。

16.意义就在此罢中的此指代的对象是()

A.中国女子的办事B.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C.互相救助,殒身不恤D.勇毅没有消亡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1.拿一幅画给小孩子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他总是说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不外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

2.许多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很坦白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后者引诱力自然比前者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二者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力,所以他以为比不上英国姑娘。

3.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都是低等感官,只有前者可以尝到美感而后者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许引起不快感。。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的。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到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

4.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

[4]

[5]

[6]

5.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却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引起的是不是快感。对一件艺术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

17.在第3段横线处应补上的一句话是

A.美感具有引诱性,快感缺乏引诱性B.与快感相比,美感更具有趣味性C.与美感相比,快感则更具有实用性D.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18.在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的比喻要说明的道理是

A.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C.如果过于专注,反而不能获得美感。D.美感与快感永远是不能同时存在的。19.美感和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

A.美感起于艺术鉴赏,而快感起于生活实际。

B.美感欣赏的浓度大,快感欣赏的浓度小。

C.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D.主张享乐主义的人获得的多是快感,而能忘却自我的人多能获得美感。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