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走进化学世界》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并掌握其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煤燃烧、铁生锈等。

【要点诠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要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要点诠释】

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要点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水槽等。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3.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4.托盘天平:

(1)左物右码。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

(3)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6.使用药品“三不能“原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7.药品取最少量原则:(1)要严格按照用量来取;(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用剩药品“一要三不要”原则:(1)要放在指定容器内;(2)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

9.常见事故的处理:

(1)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浓酸、浓碱流到实验台上:①浓酸:a.加碳酸氢钠溶液;b.水冲洗;c.抹布擦干。

②浓碱:a.加稀醋酸;b.水冲洗;c.抹布擦干。

(3)浓酸、浓碱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①浓酸: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

溶液;②浓碱: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要点诠释】

1.酒精灯:

(1)①外焰温度最高,用外焰加热;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可少于1/4;③意外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2)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三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固体药品(广口瓶):

(1)取用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2)取用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细口瓶):

(1)不定量取用: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桌上,标签要向着手心,一斜二挨三倒)

一斜:试管倾斜;二挨: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三倒:缓缓倒入。

(2)定量取用:量筒(一倒二看三滴)

一倒:向量筒内倒入药品;二看: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滴:用滴管添加所差拭剂。(3)少量取用:胶头滴管

要点四、科学探究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产生黄色光亮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应用外焰进行加热。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越多。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要点诠释】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由各种粒子构成,各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将制得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淡蓝色液态氧储存在氧气瓶中

B.电解水,并将产生的氢气点燃

C.土豆切成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黑

D.伐木,并将木头制成课桌

【思路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答案】A

【解析】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将制得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淡蓝色液态氧储存在氧气瓶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电解水,并将产生的氢气点燃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C、土豆切成片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伐木,并将木头制成课桌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总结升华】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节日的礼花B.夜晚的霓虹灯C.雨后的彩虹D.彩色的图画

【思路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答案】A

【解析】

A、节日的礼花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放出不同颜色的光,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霓虹灯是利用通电后稀有气体发出的不同的光制成的,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雨后的彩虹是利用光的折射和散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彩色的图画是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画的,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总结升华】化学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酒精挥发 C.火柴燃烧 D.铁器生锈

【答案】B

【解析】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器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类型二、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思路点拨】熟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D

【解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A错误;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B错误;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错误;取用固体药品要先横放试管,再把药品放入试管底部,最后慢慢竖起试管,D正确。

【总结升华】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思路点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燃烧匙、试管、蒸发皿等。

【答案】B

【解析】试管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量筒不可直接加热,故B符合题意;燃烧匙可直接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蒸发皿可直接加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总结升华】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加热,部分仪器根本就不能被加热.如量筒不能加热。

5.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答案】①I②A③D④G⑤B

【解析】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夹持镁条燃烧要用到坩锅钳;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等;取用粉末状的药品要用药匙;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要用胶头滴管。

【总结升华】要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答案】C

【变式2】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 (填序号)。

(2)仪器③和⑤的名称分别是。

(3)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 (填“能”或“否”)

【答案】(1)⑥ (2) 酒精灯 烧杯 (3)否

【解析】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精确到0.01。 类型三、考查科学探究

6.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体积为250mL 的呼出气体2瓶和空气2瓶。请根据表中已给信息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呼出气体和空气各一瓶,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盖上玻璃片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

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

【答案与解析】

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比空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得快

取呼出气体和空气各一瓶,分别滴入等量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变化

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多

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总结升华】氧气可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含量不同会导致现象不同。水蒸气一般不好观察,

但若使之冷凝成液态或固态就可清晰可见。 举一反三:

【变式】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 2是否比吸

入的空气中的CO 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 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 2含量多

【解析】在体积和组成都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分别通入相同时

间的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白色浑浊越多,表明二氧化碳的含量

越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关系不大的是( )

A .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 .“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

C .新型材料的合成

D .化肥的合理使用

2.(2016?安溪县模拟)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

认为应该用下列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 )

A .调查取证

B .上网查资料

C .做实验

D .组织讨论

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 .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通入人呼出的气体十五秒 通入空气十五秒 现象: 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甲烷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5.化学实验课后,老师在课后总结时列举了一些同学的做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C.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取用药液后的试剂瓶长时间未盖瓶塞

6.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

D.火药爆炸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9.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1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滴加液体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移开蒸发皿读出液体的体积

A B C D

1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方法的归纳中,错误的是()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均匀加热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水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1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填空题

15.某同学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帮助

这位同学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答三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使用滴管取液后,滴管应保持___________在上,不要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7.用量筒量液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的保持水平。

18.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A所示),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填B或C),理由是进行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19.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探究实验。

【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2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

(2)向另一瓶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20.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在蜡烛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小明点燃一支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小明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食物、衣料、新型合成材料、化肥都和化学关系密切;“神七”飞船从地球轨道转到月球轨道是物理学研究范畴。

2.【答案】C

【解析】A、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酸是否为硫酸,A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并不能对某酸是否为硫酸做出实验性证明,B 不合理。C、通过向标签残缺的酸中滴加酸化后的氯化钡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认标签残缺的酸是否为硫酸,C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但却不能代替实验对某酸是否为稀硫酸做出实验性证明,D不合理。

3.【答案】C

【解析】雪糕熔化,木炭除去异味,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都是物理变化。铁锅生锈是化学变化。

4.【答案】B

【解析】A中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水;C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D中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A、C、D都是物理性质决定用途。B中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5.【答案】C

【解析】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把瓶塞打开,用手在瓶口稍微扇一下,让少量气体飘到鼻孔;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取用药液后的试剂瓶要及时盖上瓶塞;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B、D都是错误的,故应选C。

6.【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花生霉变和火药爆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玻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7.【答案】C

【解析】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A中过滤实验中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A操作正确。溶解时为加快固体溶解的速率,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操作正确。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C中瓶塞正放,操作错误。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D操作正确。

8.【答案】C

【解析】A中没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长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故A错误;B中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入

浓硫酸中,故B错误;D中容易打破试管底部,故D错误。只有C正确。

9.【答案】C

【解析】C中图示过滤操作中有两处错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没有用玻璃棒引流。A、B、C都是正确的。

10.【答案】C

【解析】稀释浓硫酸要记住“酸入水”。

11.【答案】D

【解析】胶头滴管滴液时,应垂直位于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倾斜或伸入试管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应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不能用手拿;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12.【答案】C

【解析】使用量筒时,为了减少误差应选择合适的量程量取液体。

13.【答案】A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玻璃容器都可作反应容器,如量筒就不能作反应容器。

14.【答案】A

【解析】B中涉及蜡烛燃烧,C中涉及燃烧,D中涉及煅烧石灰石,均发生了化学变化。A中“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15.【答案】(1)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2)试管外壁有水滴;(3)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解析】根据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试管破裂可能是由于试管受热不均匀,也可能是在高温时突然冷却等引起的。如试管没有预热,就直接加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再拿出水槽中的导管,这些都会导致水回流,试管破裂。

16. 【答案】橡胶胶帽(或胶头)平放倒置

17.【答案】凹液面最低处

【解析】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正确读数的方法为: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则读数偏低,如果俯视则读数偏高。

18.【答案】C

【解析】B中集气瓶未盖玻璃片及进行振荡操作。

19.【答案】(1)氧气(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答案】(1)小(2)a 外焰

【解析】(1)石蜡浮在水面上,证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外焰中石蜡气体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更完全,温度更高,使处于外焰处的小木条先炭化变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