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范文之我和李白的故事作文

作文范文之我和李白的故事作文

我和李白的故事作文

【篇一:作文与李白的对话——我和李白有个约会(4选

1)】

与李白的对话

四季变幻,斗转星移,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还曾记得那些与你一起读诗的日子吗?

第一次与你邂逅,我便深深地陶醉之中。你的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把当时懵懵懂懂的我带入了童话般的诗的世界。抬起头,便是一条“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风景线,俯下头眼前会浮现出“疑似地上霜”的情景,仿佛我们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使我对你一见倾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对你的爱也越发深厚。不知从何时起我总爱疼这一本《李太白集》,与你一同漫步于湖畔。看到落花飘零,不禁想起“桃花流水三千尺”小时候总是疑惑,流水怎么会有三千尺了。直到不久以前才明白这正是你对汪伦的一片情啊!你伴我走过了这14年的风风雨雨,唯有诗追随了你我穿越了无尽的时空,把我拉回久久以前,了解了古人的情感

冒着“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环境,耳边却久久回荡着高适《别董大》依依惜别的话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浩瀚的庐山瀑布下,我与李白再次相遇,也终究见识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诗中的一切,我仿佛都已知晓,诗里的友谊,令人惊叹。即使长别千米却依然演绎出高山流水般的心灵交融,诗里的思乡情怀,如一杯酒,越是浓烈,喝起来越是惆怅。游子在外的辛酸泪,全跟着这杯烈酒,下了咽,流到了心里。诗里山水,全是文人对自然的渴望,诗人们所铸造出的唐诗的灵魂,包含着诗人对自然的含情脉脉不得语。

诗词,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情感,让我让我有机会和这么多古人进行心连心的交流,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你让我在困难时找到了勇气,在绝望中看到古人作为,从而化悲痛为力量。尽管生活我们相距甚远,我会更加珍惜你我之前的情。

我,今生与你相约。

【篇二:李白的成长故事】

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

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

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

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

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

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四年级:李雨洪

【篇三:关于李白诗歌的作文】

我离你越来越近 [257091]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二月文学社10级6班李昭润识你时尚早,但待我知你时,转眼已过十余个春秋。四岁

时的我用无忧无虑且稚嫩的声音,诵出了你无限的愁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彼时的我钟意于你的诗,因为那些我不甚理解的

诗句可以换回旁人的褒奖。而那时的我,知道你是谁,“是大诗人!”——在母亲问我时,我答。是的,你是大诗人,但却不怎么受

欢迎。小学时,全班有六十个人,没有一个人说喜欢的诗人是你。

十二岁的我,再背出你的诗时,不会再听到夸赞,谁不会背上一句“举杯邀明月”呢!你不再是大诗人,而是“通俗”的代名词。到了初中,心中充斥着小资情怀的我,更不会理睬你了。那时的我口中念

叨的全是纳兰容若般的轻吟浅唱,甚至觉得连你的名字都没有任何

的美感。现在想来,肤浅庸俗的人是我,我竟不懂,你是那般的豪

情万丈,仅“李白”二字,便大气磅礴,已然成诗。对于十五岁的我,你已成神。那时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你的人生并不只有“低头思故乡”,我读懂了你“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霸气,读懂

了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读懂了你“昨日之

日不可留”的豁达。我正慢慢走向你,随你去看“飞流直下”的瀑布、“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我看到你“仰天大笑出门去”,笑谈“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你是神祗般的存在。可我写不出“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佳句来称颂你,也道不出“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的绝章来怀念你,我只能仰望你,难以走近。当你终褪去华丽的外衣,十七岁的我终于走近你,读懂了你的内心,我看到你“天生我材

必有用”背后的“长安不见使人愁”,我看到了你目送友人离去,“唯

见长江天际流”的寂寞背影,你由谪仙人变成了真正的拥有悲欢离合

的人,我终究是看懂了你“举杯邀明月”时眼中的泪水。你只是个失

意寂寞的人,仅此而已。十七岁的我再读十年前的那首烂熟于心的《独坐敬亭山》,不禁潸然泪下,最终与你“相看两不厌”的,竟只

有那座敬亭山了。十余年,我一步步地走向你,走近你,我多想跨

越千年陪你静坐看山,陪你肆意纵酒,陪你看尽世态炎凉。若是那样,寂寞如你,也不会醉后捞月而死于宣城了吧。我寻遍千年时光,借着那泛黄纸章上的不朽诗句,寻得了你的心。我款款走近你,你

离我那么遥远,却又这么亲近。(指导老师:刘俊华)简评最遥远

的距离,不是相隔千年时光,而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作者讲述了

自己对诗人李白由不理解到嫌弃再到仰望,最后终于“读懂”的情感

变化,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文学的日益热爱,更看到了作者作

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尝过人生百味,终

于长大的小作者,不仅寻得了李白的“诗心”,也寻得了自己的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