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复习题一、完整的相机治理程序包括那些要素?试述相机治理程序三个阶段的内容和特点?

要素:相机治理主体、信号及相机治理程序。

三个阶段:(1)事前监督。即相机治理主体应对投资对象做一个合理的评估,为防止信息

不对称条件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行为,如高估盈利率、低估风险,以操纵信息。(2)事中监督。即密切关注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经理人员的行为,以防道德风险的出现。(3)事后监督。通过公司绩效来判断企业的未来,目的是防止财务危机。根

据不同的绩效水平,相机治理主体采取相应的行动。

结合供给侧改革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如何认识把国有产权模糊等同于“所有权虚置”的观点

二、结合“供给侧”改革“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从经济增长依靠的主要因素来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类。例如:如

果经济增长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得以实现的,那么,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粗放型

的;如果经济增长是主要依靠生产效率的提高得以实现的,那么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集约型

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划分方法是科学的和严格的,但是这种方法有点过于简单,而且不

太全面。因此也有从其他各个角度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分类的,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把经

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外延)型和集约(内涵)型;按经济增长过程的特点,把经济增长方式分为速度型和效益型或数量型和质量型;从结构变动的角度,可把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产值型和结构型;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角度,可把经济增长方式分为投入驱动型和效率驱动型增长。这种分类法基本借用了世界银行和西方学者最流行的用法。投入驱动型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效率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效率

的提高。而经济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

1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由于技术水平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和初级资

源相对较多,而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幅度

提高,要求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劳动力投入比例下降。这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适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

将难以为继。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

的质量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了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评价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增长是

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别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经济增长

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的,那么这种经济增长就是集约型的。否则,如果经济增长主要

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那么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粗放型的。因此可以说,实现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

平稳增长。

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作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

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

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职工素质以及社会专

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等,而这些因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而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可以说技术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

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技术进步使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从而使宏观结构效益和资

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反过来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的进步与创新。两者是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的。

三、如何认识把国有产权模糊等同于“所有权虚置”的观点?

四、试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城乡关系的形成,既有自然历史原因,也有社会现实原因;

既有建国初工业化权宜的因素,也有计划经济时代“抽农补工”、“以城补乡”制度安排的结果,还有改革开放以来继续实行城乡差别性政策的原因。??

1.城乡割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目前,中国的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城乡之间差别巨大,成为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

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而

广大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则不能享受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只能靠自己出钱。

2.不对称的城乡土地制度。?

城乡土地的不对称性,使农村无法与城市平等地分享由发展机遇带来的资源收益。一

是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和附着物所有权收益很难流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

民的流动。二是缺乏对农村强制征地的严格限制,而且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现行

的补偿标准配合广为施用的征地权利,而且征地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大都流向了城市,已经

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对征地权的滥用。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为承包农民提供了更大

的交易土地的自由,但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

?3.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

目前,中国户籍制度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

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各种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这一系列的政

策保障大部分都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实际却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可以享受,

农村户口的则不能享受。二是户籍制度中对居民户口身份迁转的严格限制。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农业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享受

相应待遇。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

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

证制度。

趋势二元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我国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造成农村消费水平低下、社会需求不足,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扩大、农业劳动力过剩等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

展。简单地说,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差距发展战略,建立起地位平等、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当前积极推进城

乡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城乡

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通过各种制度创新来给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推进城乡互动、城乡交融的城市化进程,建立与规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

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经济新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请论证中国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应采取何种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迅速成

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第二

产业的制约作用也相当突出。我国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1.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水利

是农业的命脉,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被严重忽视,农业的抗

灾能力低。?

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

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我国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

廉价劳动力获得的,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底

端,产品的附加值难以提高。从中国商务部2003~2005年出口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

出口额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其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超过了50%,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一旦发达国家重新整合他们的产业布局,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总出口

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同样超过了50%。这表明,即使是本土企业,也严重依赖外国企

业的订单,而不是依靠自主研发和自有产品来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对订单的依赖是中国产

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的又一明证。?

(2)产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研发投入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

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产业升级面临很大困难。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导致

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企业无法在品质、创新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

只能靠低成本维持收益。这正是我国的企业在彩电、空调、手机等诸多领域都深陷价格战

泥潭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

业增长非常快,但存在总量偏小和行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发展水平滞后。从总量来看,第

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

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

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40%以上;邮电通讯、金融

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

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

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

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状况严重?

各地为了增加财政税收,盲目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着低

水平重复、分散、规模小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

93.5%,西部与中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3%。以1992年全国工业净产值的部门结构作为零标准,然后对全国各省市区的工业部门进行分析并两者相关系数(相似系数)比较,

结果是在所统计的28个省市区中,除偏在性资源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山西、黑龙江和云南三省外,其他省市区和全国标准结构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其中相似系数在0.9以上的区有17个,占地区总数的60.7%,如果剔除偏在性资源产业部门后进行部门比较,则相似系

数不足0.8的只有云南省1个超过0.9的达25个,占地区总数的89.3%。?

对策:(一)正确处理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

在创新方式上,对国内外差距较大又有可能引进先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在引进的基

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其主体更多是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对我国具有规模优势

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业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有效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重点推进集成

创新,其主体更多是产业这一中观层面;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技术的产业领域,要

大力推进原始性创新,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其主体则更多是国家或地区这

一宏观层面。同时,在创新机制上,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发挥我国社会制度能够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调动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

跨越式发展。?

(二)扩大人力资本规模?

知识的生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知识的创造、知识积累、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对人力资本的不断投资上,而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强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R&D水平来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过低的人力资本投资将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并且直接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因此,应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创新型团队,激发原有人力资本存量和优化整合人力资本增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