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复习题

(答案)

2017届初一(9)(12)班班级

姓名学号

(一)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朗读下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也

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概括选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闻一多潜心钻研学问,学成《唐诗杂论》

2.第1、2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要读下去。

3.体会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叙述的表达方式,但却洋溢着赞美之情,十分富有感染力。这句话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对偶的修辞和动词的运用更加形象的表现闻一多的钻研精神。

4.选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对偶的修辞和动词的运用更加形象的表现闻一多的钻研精神。

5.第3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6.选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做”,突出他历尽心血、埋头实干。

7.闻一多钻研文化史和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味救济的文化药方。

8.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废寝忘食

9.《唐诗杂论》的硕果论证了闻一多的哪句话“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0.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

1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12.体会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这句话用的是叙述的表达方式,但却洋溢着赞美之情,十分富有感染力。这句话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

1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两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

第(1)句,四句十六个字,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才强烈的感染。内容丰富,气势流畅,一个“沥”字深刻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

第(2)句。“它”是指深夜灯光。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二)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照应题目中的“说”和“做”。

2.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自己的话概括。

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群众大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或: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

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第二段中的“这个方面”指带什么内容

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5.从“小声说”到“声音越来越大”再到“呼喊”,这表现了闻一多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

形象的表现了他号召人民的积极态度和进行革命宣传的大无畏精神。

6.“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的“巨”和“高”各体现在哪里“巨”体现在为国为民上;“高”体现在有热情澎湃的爱国精神上。

7.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8.请找出选文中穿插的形象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9.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言行一致、勇敢无畏的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

谭嗣同——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大无畏的精神。

(三)

1.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语言描写)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规矩,也是无暇及此的。

(肖像描写)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

(4)他走到流行示威队伍的前头不,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肖

像、神态描写)

2.本文的语言精练含蓄,有的很普通的一个词,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手法,是耐人寻味的。请体味下面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现做,我是做了再说。”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吹嘘、自诩,这里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3)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有答案)-(语文版语文七年级).doc

《说和做》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 ..淋漓()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 ...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 ....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完美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实录 高密市城南中学姜萍、高伟 一、导入新课 师:学习新课之前咱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播放《最后一次讲演》部分的视频) 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看了这段录象,你最想说什么?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生1: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地痛斥国民党特务。! 生2:闻一多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生3:国民党特务真可耻! 师:老师跟同学们想的一样,今天咱们再跟随作者臧克家,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缅怀先生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二、目标导学 课件显示: 四、识记本文生字新词; 五、学习本文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特色; 六、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生齐读) 师:下面咱就一起来探究。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7页,我想跟同学们合作读课文。同学们推荐两个同学跟老师一起读。(有一个男同学主动站了起来)好,这个同学毛遂自荐。(学生推荐了一名女生)再有请这个同学。请女同学读1—5自然段,请男同学读6-11自然段,老师读后面的文段。 (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我们读的怎么样? 生:老师读的有气势,两个同学读得感情不够充沛。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有气势吗? 生:不知道。 师:不是老师读的好,而是这一部分内容作者写的有气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是本文一大特色,接下来咱们就来品味。 四、研读课文 出示“自主探究”内容

课件显示: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他作为学者的伟大精神的?扣住具体的字词句来赏析。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他“做”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解决课件上的题目。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咱们再在全班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 师:好,咱们一起交流第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众生:(一起争答)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他作为学者的伟大精神的?要扣住具体的字词句来赏析。 生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贪婪的钻研精神。 生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攀”“钻”这两个词用得非常好,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锲而不舍的“钻”劲和“韧”劲。 生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两个“尽”字用得好,表现了闻一多扑在文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生4:“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学问很勤奋,什么也顾不得。 师:“沥”是什么意思? 生4:“滴”的意思。 师:滴尽了心血,一个“沥尽”足见闻一多研究的—— 生4:刻苦用心。 师:很好,我想问一下: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刻苦执着地研究学问呢? 生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闻一多先生这样苦心孤诣地研究学问,既不是为名,也不为利,而是为了救国。他做出了这样伟大的举动,他像有些人一样到处宣传了吗? 众生:没有。 师:他是—— 生:(齐)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is teaching plan is customized fo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s suitabl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tent can b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新课程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海宁许巷中学肖鹏 ●设计理念 1.把握大语文观方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做到课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语文。从而真正落实语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 2.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3.在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演员。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虽然有了欣赏美的权力,却很少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待遇。所以,让学生“翻身”当家作主迫在眉捷。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美的世界,真正成为教学舞台上的主角。而教师要

做的只是导航,绝非掌舵。 4.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扬弃”而非“抛弃”。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它的某些基本内容却不能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是构筑教学大厦的重要材料。 ●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3、掌握从生活中走进课堂,从课堂上步入生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愿瘢蛔龅娇翁媚谕馊诨峁嵬ā?SPAN lang=EN-US>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照片导入 1、联系生活: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2、照片导入:

七年级下语文《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语文《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试卷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他正向古代典籍________(钻研研究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________(衰弱衰微衰败)的民族开一剂________(救良拯救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kuī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尽心血。杜甫晚年,shū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xiá及此。(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壳.( ) 弥.高( ) 锲.而不舍 ( ) 兀.兀穷年( ) 凌.乱( ) 目不kuī()园shū()懒无xiá()及此lì()尽心血(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 气冲斗牛,直上云霄。

B.敬爱的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在教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C.这里虽然只有一河之隔,但两岸的气候条件却迥乎不同。D.当竺可桢之子、88岁高龄的竺安先生向浙大捐赠56册竺可桢日记手稿时,现场嘉宾肃然起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3.下面一段话的三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依次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①诗人臧克家的家乡是山东诸城人,他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②他自幼受家庭影响,良好的打下了古典诗文基础。③他的经典之作《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语言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A.引用反复拟人排比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

(完整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 的高尚形象。 2、对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 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感悟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讲授法 3、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问题2 写闻先生作为学者的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详略怎样安排的? (二)授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问题1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问题2 说的目的是什么?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问题3 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那些事情?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③参加示威游行 2、播放《最后一次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教师:我们学完了课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闻一多先生的具体形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学者,我从文中________中品读出来和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革命家,我从文中哪个事件中概括出来的? 1、闻一多是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出来的。 2、闻一多是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出来的。 师: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渊赞美孔子之道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

第2课说和做课时练习题(有答案)-(语文版语文七年级)AwKwKK

说和做》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指责民族败类。 ? ? ?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 ? ? ?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 ? ?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 ? ?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

一的美德。(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⑶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咼标。()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 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 .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2015.3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人格。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a?r bùshě()。 2.他要给我们shuāi wēi()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wùqiónɡnián(),lìjìn xīn xua()。 4.十年艰辛苦,一部“校补”,harán ()而出。 5.他qián xīn ɡuàn zhù( ),xīn huìsh?n nínɡ(),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6.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ɡhūbùtónɡ(),而且yìfǎn jìwǎnɡ()了。 7.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qǐ(),形势紧张。 8.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chōnɡdǒu niú(),声震天地!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 (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血 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和文章脉络结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格。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2.通过分组讨论的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空山新语】(猜话游戏) PPT出示9班师生常说的话,让他们猜话语是出于谁。 师总结导入课题: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这些简单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话语,将来会成为我们美好校园生活的回忆。平凡的我们尚且如此,那些为国家、为时代大声疾呼着的文人墨客、民主战士的话语,更值得我们去回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二、【读文准备——知识积累】 1.知人读文: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介绍。 2.识记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内容结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的呢?分别用了哪些事来例证? 《唐诗杂论》起稿传单学者:做了再说《楚辞校补》革命家:说了就做大会演讲 (1—7)做了不说《古典新义》(8—18)言行一致参加游行 (PPT显示) 四、【研读人物——曲径通幽】 第一部分对闻先生的叙述中,有许多深刻、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划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品质?(提示:语言、肖像、细节……) 小组合作学法指引:1.朗读课文,自做批注。 2.小组交流,思想碰撞。 3.小组展示,评点总结(PPT显示) 师总结:同学都说得非常到位,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到:作者主要运用语言、外貌、细节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潜心学术、不畏艰辛、默默无闻、硕果累累的学者。 五、【以读悟情——卧听风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教学提纲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 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2)文章 来自: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 一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2.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中“目不窥园,兀兀穷年,足不下楼,沥尽心血”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运用四个四字词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刻苦,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4理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5肖像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6“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态度。 7作为学者,这部分写了闻一多的那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二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 2、文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告白自己做了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实干精神谦虚美德) 4、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用原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

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课时练习题及答 案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然()迭.起()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 ..淋漓()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 ...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 ....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名师教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朗读课文,理清 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 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音乐导入 播放闻一多做的容韵琳《七子之歌.澳门》。 熟悉的旋律响起,来自儿时。更是来自一个时代一个爱国学者的铿锵之笔。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他目 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故而有了不朽之《七子之歌》。这位伟大爱国学者便是闻一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他的伟大情怀!(布置学生下去后,集齐七子之歌) 二、读文知事 1.介绍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 (明确) 臧克家: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 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

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 自己最好的挽歌。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 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 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 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 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 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了解更多,参看汪曾祺《闻一多先 生上课》,感受大师风范。 2.自读课文,勾画精美句子和词语。 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记3-5分钟,然后考核。 (1)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壳(ké弹壳;qiào 地壳) 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⑵xiá暇hè赫kuī窥pài澎湃shuò硕mí弥piǎo漂jiǒnɡ炯 ⑶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评课稿

评课稿 -----评谢明辉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 自区教研室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以来,我校的谢明辉老师一直是主题阅读实验的先行者,她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 这节课,谢老师围绕“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这一主题展开。由于课文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为此谢老师在课前让学生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并推荐与文本相关的诗文《最后一次讲演》、《一句话》让学生进行类文阅读。 导入环节以学生质疑的形式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一石击水,泛起层层涟漪。 在“自主阅读”的环节,谢老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并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发言踊跃,思路开阔,思维有深度;教师适时地评价、引导、补充,让闻一多学生的品格和精神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这个环节里,除了方法的引领之外,谢老师还注重了朗读训练,阅读与表达的有机结合,更能凸显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也高效地完成了教学重点。 “阅读升华”环节让学生用仿写的形式评价闻一多,这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思维训练。因为有了前面的深入探究,所以学生们的表现令人欣喜:准确的评价、动情的表达,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紧接着老师有推荐了社会名人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及闻一多先生自己的创作,这样有留给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广阔空间,将语文的学习引向纵深。 整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读、说、听、写相得益彰,教学节奏富有变化之美,主题阅读落在实处;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是 一节语文味儿足、有深度和广度的好课。 (襄阳市第二十三中学郑荣项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教学设计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意图及切入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整体实施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屏幕,他是谁?(臧克家) 1. 2019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

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材料。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①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

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关,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