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4.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以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家乡常用交通工具调查、学生身边的交通工具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快来看看吧!

播放微课《交通工具的变迁》,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师:同学们像刚刚微课中提到的汽车火车等都是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相互交流,认识身边的交通工具。

(一)小小调查员:

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是乘坐汽车来上班的,同学们,你是怎么来上学的呢?接下来请大家来做小小调查员:说说你乘坐的交通工具

1.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电动车、三轮车、自行车、步行等

过渡:同学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种类可真不少,除了这些,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呢?请打开课本35页

2.寻找身边的交通工具

师:仔细观察课本35页的图画,你能找到多少种交通工具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下面我们开始汇报交流,哪个小组先来?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非常佩服大家。

天上飞的交通工具除了飞机,还有哪些?请大家具体说说。

生:天上飞的交通工具还有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热气球。

师:你说的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这些虽不是我们身边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这是一个现代高科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神州十号

地上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车,还有哪些?请大家具体说说。

生:火车、动车、磁悬浮列车、自行车、摩托车.....

水里有轮船,除了轮船还有哪些交通工具在水上航行呢?

生:水上还有气垫船、潜水艇、竹排、渔船、帆船……

(四)寻找家乡的交通工具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交通工具,那接下来这几种交通工具你认识它吗?(课件出示:磁悬浮列车、牦牛、骆驼、雪橇)你知道它来自哪里吗?谁来把它介绍给大家?

生1: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无轨列车,它依靠磁力的作用悬浮起来,时速快,与飞机不相上下,人们称它为“飞行列车”,又因为它噪音小,无污染,被称为“绿色交通工具”。

(六)出谋划策:

师:了解了身边的交通工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件出示,“出谋划策”小丽是北京人,假期要和爸爸、妈妈去上海旅游,他们正在商量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吧。)

师:你看,从北京到上海,就要选择这么多的交通工具,有时还需要各种交通工具的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我相信小丽听了同学们的建议,一定会非常高兴,并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认真选择最适合她们家庭条件的交通工具,我们也祝小丽一家旅游快乐。

同学们,老师这儿就有几项运输任务急需完成,需要大家给出出主意,看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请说明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1. 叔叔急着从海南赶往北京与客户签订合同。

?2 .有大批的木材需要从泰安运到北京。

?3 .有一批课本需从书店运到我们学校。

?4. 有一大批钢材从青岛码头运往海南。

生1:选用飞机,因为是急需,飞机速度快。

生2:因为火车运输量大,火车可以从泰安直达北京。.

生3:课本从书店运往学校选用卡车,因为距离近,使用卡车灵活方便。

生4:因为有码头,轮船适合海上运输,运输量大.

过渡:同学们,交通工具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斥着交通工具,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交通工具了,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交通拥堵;就是交通工具本身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像自行车、费时费力速度慢,电动车,电池寿命短,汽车有污染、有噪音等等,总之交通工具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些烦恼科学家也在不断的研究中,请看(视频未来的交通工具)各位小小设计师们,看了科学家们的设想,有没有给你一些提示呢?你能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交通工具了吗?

(七)我是小小设计师

学生设计交通工具!

(八)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授课助手投屏介绍)。最后张贴在黑板上。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交通工具从轿子到磁悬浮列车,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到今天神州系列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无不显示着我们祖国的不断强大,十九大以来,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属于我们,同学们努力学习吧,为建设一个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我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奋斗吧!

下课!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天上

地上

水中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学情分析

因为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场景以及背景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相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虽然三年级学生对交通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因生活环境的限制和生活阅历不足,学生对交通工具的作用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对交通工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利与弊。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活跃、好动,彼此间喜欢交流,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询问个人的真实情况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品德教育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寓乐于学。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既有交通工具优缺点分析的专项训练,又有交通工具分类的训练。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我会填。”全班40名学生参与答题,40人全对。说明同学们掌握情况很好。

第二题:“我是分类小能手。”全班40名学生参与答题,38人全对。两名同学写错字。究其原因主要是个别交通工具名称笔画较多或名字比较偏僻。

第三题:“出谋划策。”39名学生能按要求作答。1人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按照要求来写。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还算是不错的。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回答问题灵活性的训练。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3、对于笔画较多的或名称较偏僻不太常见的交通工具,教给学生多写几遍。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材分析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中,交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与交通密不可分。认识与了解现代交通工具,关注身边的交通秩序,理解与遵守现代交通规则,对发展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是小交警”这一单元设计着眼于落实《品德与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于“通过观察社会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交通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要求。为此,教材设计安排了与学生身边的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四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交通规则要遵守”“小小交通宣传员”“交通安全伴我行”。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头的图片,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向同学们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评测练习

1.想一想自己熟识的交通工具优点、不足以及它的用途,完成下表

2.给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3 . 出谋划策:(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并说出选择这种交通工具的原因)

从杭州轮船码头把煤运到上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课后反思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搜集、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第一个准备工作:进行课前调查。内容包括:1、我们小组的同学家长用()交通工具接送上放学。2、我们学校的老师用()交通工具上下班。3、家长用()交通工具上下班或出行。4、我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有(),我知道的特殊的交通工具有()。

第二个准备工作:把你收集到的交通工具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组织:1、小组长组织同学先把图片上的交通工具按照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进行分类。2、再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出你搜集的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请你们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一些地区独特的交通工具,并了解他们的具体特点、用途(即该交通工具适合在什么情况下用),把总结的结果填入表格。3、小组长做好交流汇报的分工。

第三个准备工作:请你们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一些地区独特的交通工具,并了解他们的具体特点。

学生在课下肯定要调动所有途径来完成资料的调查与整理,搜集、整理、处理资料的能力得以锻炼。整理完成后组长还要协调组内同学进行汇报前的分工,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以锻炼。

二、体现课堂的生活性。

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开始调查,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而且合作探究部分又设计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归生活。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在最后一个环节资料延伸部分中,让学生把课堂上的收获应用于社会生活,同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德育离不开儿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请孩子们建议自己

的家长,生活中如果是短途出行就骑自行车吧!那么你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的风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如果你们是远距离出行,请再建议你们的家长,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少开私家车,为节能减排尽一份力。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了环保教育。

上完整节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改正的地方:

1、在展示的时候只注重了小组在全班的汇报展示,而学生组内展示、组间展示没有涉及,汇报形式过于单调。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要尝试小组展示的多样性。

2、学生汇报时教师的评价跟不上,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订正、评价。

3、多给学困生一些展示的机会。

4、课件的设计要注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指导、梳理和概括。

5、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课程标准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外部的道德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内在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一课是单元主题的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关于“知道有关交通知识“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力图使学生在回顾认识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懂得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家乡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原因。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4.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以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

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小小调查员”、“我欣赏”、“我是分类小能手”“群策群力”“出谋划策”“我是小小设计师”等活动,我试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了航空母舰、卫星、救护车、警车等特殊的交通工具,以拓展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 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 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 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 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 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 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 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 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 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 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 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 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绿色使者”事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从生活细微处入手,积极参与环保行为。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为什么》视频 2.彩笔 3.广告板 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现在春暖花开,特别适合外出游玩,你们出去了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老师也愿意出去游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些风景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播放风景照 看完之后心情如何?(高兴) 让我们带着这好心情开始上课好吗?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每天我们都在享受着 它的赠予。你听,大自然在呼唤我们了。 师课件播放鸟鸣声

2.当鸟鸣声停止时,突然鸟儿不再为我们歌唱了,为什么?(请 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 3.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环境污染) 4.小结:是呀,我们的地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日 益严重,森林遭到砍伐,人类的朋友越来越少,疾病越来越多…… 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危机四伏,我们该怎么办呢? 保护环境 5.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现实中已经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环境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绿色使者 二、寻找“绿色使者”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绿色使者”的资料,带来了吗? 2.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A: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所以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我们再全班交流。 B:生交流师巡视 C:同学们交流的可真认真,相信你们一定选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请同学们认真听,从中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篇一】 让生活融入课堂 摘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生活,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实践体验发展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班级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对原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有机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联系。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教学核心的课程。因而,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受文本范围的制约,教学时间不能受40分钟的限制,教学空间不能局限与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生活;走进社会,拓宽教学内容,把教学融于学生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一、课堂生活化,提高认知。 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

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的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学会拒绝“不跟烟酒交朋友”后,学生了解了烟酒的害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吸烟酗酒的危害,我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交流自己身边因为抽烟酗酒产生严重后果的真实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天晚上,我家附近有位老爷爷抽烟,烟火掉在棉被上,酿成一场火灾,大火烧了被子、家具,老人也在大火中烧成重伤,损失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位年青人在外面酗酒后开车回家,车子一头撞在电线杆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案。 学生C:…… 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沉重的代价,血的教训,同学铭记了抽烟酗酒的危害,坚定了远离烟酒,并主动劝告父母不抽烟不酗酒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再现生活,增强认知。 再现生活就是通过视频、表演还原事实真相,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全方位、多角度的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看清事实、获得切身体验,增强认知,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1

最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如“情景剧”“辩论课”“讨论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学生只把它当做娱乐了,没有严肃对待这些小活动,这与课前没有准备工作有很大关系,临场发挥对他们而言还有点困难.今后再设计这些活动,课前一定组织好人,准备一下.让学生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品格等方面的问题. (二)讲习题,我原来采用的方式就是抽一列学生来回答,有错误的同学用手指出示他们错误的答案(选择题),然后我再给他们讲解.原来讲习题方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不是现在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的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解说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琢磨着讲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和同学一起分享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即我就说,好吧,你们说!虽然刚开始他们说得磕磕巴巴,甚至说不出来,但几次讲解之后,他们也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改进: 一,利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利用“感性认识能力”到“深层领悟能力”的过程与发展,以座位相邻的几位同学为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三,将探究的问题,策略条件开放,使学生开阔了探究,设计的空间,并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资料分析、演讲、讨论、谈生命价值的体现感受,写箴言、诗歌欣赏等,调动了学生全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1 /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 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

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 学科德育课例 体例

激活生活体验情思和谐共振 ——课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开篇语)在多年的小学品德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探寻如何基于儿童的生活,建设一个真实自然的、和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家乡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根据课标要求,我尝试着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前几个周的时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走进生活,去搜集自己家乡的美景资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或访问亲戚朋友,或在家长带领下亲自到景点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资料,然后小组合作,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多角度地感受了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一、课题版本 鲁教版五四学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1课时。 二、确立目标 (一)课标分析 关于家乡,小学段《课标》中共有两次要求,即低年级“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中高年级“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年级《小学品德与生活》中《我生活的地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对小学低年级有关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一是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二是引导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地域与居民、气候与饮食、历史与古迹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三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的、历史的思维视角,能客观地了解家乡,形成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四是将问题意识与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共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二)课题分析(提示:下面需要按照我们近年来的“规范性要求”重新修改) 鲁教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及“浓浓乡土情”三个主题,本节课是第二个主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为背景,在低年级“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家乡名人,从“知道”到“加深了解”,从“关心”到“激发热爱之情、唤起自豪感”,螺旋上升,一步步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一是寻找家乡的美景,二是我是小导游。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牟平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资料,为学生展示了牟平“山、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

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

(完整)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统编教材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反思: 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在教育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在课外组织“身边科学的利与弊”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生活材料和辩论生活话题的形式,进一步深化认识,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根据城乡特点,由学生民主确定他们感兴趣的辩题,如:电脑的利与弊、化肥的功和过等等;然后发动学生分正反两组分别搜集相关资料和辩论依据、研讨辩论方案的技巧;再在让学生充分阐述观点、呈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共识:科学技术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和利用;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就如何“正确利用科学”发表见解。通过在实践中搜集和拓展生活材料,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精神,懂得趋利避害,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生活材料进课堂,是充实课堂、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的终南捷径。但是,引用材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于借助材料阐明事理,冶情励志,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引用材料,如何用好材料,对品德课的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探索、值得参与实践的问题。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谈到“社会文明”四个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一些社会上的不文明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人的素质问题,一个人的素质应当从小培养,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如:尊老爱幼、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等。但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本册教材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活动一:社会小调查 活动二:小事中的文明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活动五:我眼中的社会文明 在活动一中,我把小调查直接改成了交流,因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很容易举出例子,然后再统计一下“自己最讨厌的行为”,并说出原因。在模拟演示时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从内心感受不文明现象的可耻之处。 “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中除了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书中设计的讨论外,还设计了一个“动脑筋”问题,“如果你是环保工作人员,有什么比罚款或立标语牌更好的办法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从人文的角度看待问题,提示“纽约市地铁车站的口香糖处理办法”“生活中的一米线”活动同上,“既然人们普遍忽视一米线,你有社么好办法?”思考问题比刻板的教条要更有效果。 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社会) 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 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 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 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 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 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 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 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 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1、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好课堂督 查,加大监控频率,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及推门听 课制度,强化常态课建设,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2、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流

动性大的特点,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对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充分利用好区级教材培训的机会,及时进行校级培训,建立健全参训通知、到会记录、学习考核、成绩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3、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以区送教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为学习平台,结合网络优秀课例或者聘请兄弟学校的优质课例观摩等活动,组织老师们对市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再研究、再学习、再反思,促进学科教师不断优化品德课堂教学流程,提升个人教学设计能力。 4、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在教学的引领上,继续以市学科策略落实、学生有效参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合为深化着力点,大力推进学科生本活力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体验真正参与、品德养成真正落地,努力改变部分课堂“看图画、教课本”的现象,还真实生活体验于课堂,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

重点内容。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我国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包括快乐、爱、审美情趣等心理体会;态度也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态度,也包含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主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融合,生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等。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递进性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发展整体。当前课程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方法、习惯与科目对其产生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培养甚至强于知识的传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因为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量化与限定,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所以难以有效把握与衡量。因此,新课改按照学生的成长特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以美学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 1

“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 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制》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新编道德与法治想要真正融入小学课堂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挖掘各种资源,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规范,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课外知识要求教师整合充分后教授给学生,同时以更多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简单单一教学,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生活中的每一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牢记于心,并熟练运用教授学生。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坚持学习理念,秉承终身学习信念,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适合学生们成长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扩展教师知识面,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从读书做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将更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印象中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引路人”。而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散发属于自己的魅力。才能做到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敷衍了事,而是真正喜欢,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该理论及知识,这是教学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读书,同时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也是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思维有对接,思考学生所思考的内容,更好的考虑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积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化培训活动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教师在假期或者平常多参加教师培训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较快途径,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知识,接受更多想法与建议,学习他人之长,补充自己短缺,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进步的喜悦。努力突破自己提高自己。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目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全册教学设计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1 挑战第一次9 小水滴的诉说 2 学做“快乐鸟”10 空气清新是个宝 3 做个“开心果”11 我是一张纸 4 试种一粒籽12 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 5 健康游戏我常玩13 我能行 6 传统游戏我会玩14 学习有方法 7 我们有新玩法15 坚持才会有收获 8 安全地玩16 奖励一下自己 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 一、教材分析 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全然不同于仅仅把水当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的做法,而是将水看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戚与共的存在,通过“小水滴”的歌唱与遭遇不幸后的诉说,激发学生爱惜水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大都只知道平时用的水是一拧就有的自来水,不明白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水是很宝贵的。也很少留心水资源目前遭遇的污染状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日常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意识。让学生集思广益想想生活中个人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国家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节水的做法,渗透从小科学用水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掌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中。 难点:感知水资源的缺乏;了解创造性节水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方格纸、海绵、水杯、塑料板、自来水、被污染的水 学生:水费单、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知水资源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水资源当前所遭遇的危机,理解水资源的宝贵。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 ————————————————————————————————日期: ?

棉花姑娘 杏东小学韩亚颖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

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2、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 五、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上课前,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你们会学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那我说小动物的名字,你们用叫声来回答我,好吗? 生:好。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篇一】 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指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 形教育,即回归生活,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体验,在亲历中培养学生的品行;符合逻辑,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隐性教育;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注重体验 目前,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由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承担,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和我们忽视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中的隐性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一、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 隐性教育的概念是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的“隐性课 程”(HiddenCurriculum)概念中演变而来的。杰克逊认为,学生在校不仅可以学 到各种知识,还能得到了态度、动机、价值及其他心理上的成长,这种“非正式”文化传递即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所以,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上位概念,它使我们的教育视野扩展到校外。隐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某种经验的传递,不一定是直接的经验,并在科学性方面也是不确定的。隐性教育逐渐从知识的教 学深入到德育领域,进而伸展到整个教育领域,隐性教育可看做是隐性课程内容的扩展和教育意义的提升,其过程有随意性、结果有非预测性、途径有开放性、方 式有隐含性、主体有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隐性教育机制的特殊性[1]。 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教育案例:一位父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 子非要下坑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坐在不远处,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在哭求爸爸的帮助无果后,开始自己想办法,当借助坑边的土阶梯,手脚并用地爬出坑后,惊喜、自豪地告诉爸爸:“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这个例子里,爸爸为 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立能力,隐藏了他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简单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直接的,孩子在这种预设的教育环境中,刚开始显然处于受教育者的无意识状态,在经历了无助的情况后,由最初被动地接受现状,到主动寻求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导读:本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是为了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下面是带来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xx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情感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运用1

情感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使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发生改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动,使得我国教育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实行情感教育,能够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协助学生逐渐树立准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情感教育实施措施。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使用 前言: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较大,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逐渐融入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协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准确的价值观,逐渐完善人格魅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这个时候正是树立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小学与法治课堂实施情感教育恰好与之相契合,能够促动小学生情感与知识双向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理应从学生对法律知识及道德观点掌握水准着手,从学生的思想方面持续渗透,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后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实践。小学生不具备明辨是非的水平,人生经验比较缺乏[1]。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协助学生明辨是非,从而逐渐形成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协助其进一步完善性格,树立准确的心态,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也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当前虽然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理念比较传统,这样是不能满足当前教学要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要持续突破发展瓶颈,尽可能满足素质教育相关要求,从而逐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 我们爱整洁”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活动的开展努力架设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重视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教学中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再现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地做到“健康、安全地生活”。借助绘本创设情境,将生活中不整洁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找原因,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沉浸于情景中,此时帮助学生找原因,与学生一起想对策,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主体全面体验,从教学内容来看,与整洁相关的事情学生都知道了,也不难做。课堂上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让学生沉浸在生活世界中。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明白了整洁孩子人人夸,保持整洁人人爱。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整洁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本节课的设计离不开与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我们有精神 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在生活中,学生觉得没必要时刻都精神,那样会感觉很累。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有精神的生活和学习是健康的表现。第二,当自己看到别人不精神时的感受是什么,换位思考,当别人看到自己不精神的时候,又会有何感想。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有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动力坚持。 课堂上我尝试着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适当点拨,适当引导,同时介绍一些生活小技能、小窍门,我发现学生已沉浸在生活世界中。在演示生活的情景中学生绽放出美丽的火花——明白了有精神的孩子人人夸,有精神的孩子更自信,有精神的孩子是健康的表现。自己应该每时每刻把最美最精神的样子展现给大家! 不足之处:1、应注意和家长的信息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课外延伸评价应加强督促指导,并进行持续跟踪,将学生在课堂内的短时实践转化为课外的持续践行,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长期坚持的仪态仪表习惯。 1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