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浓香型白酒的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浓香型高家窖白酒的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原料:单粮:高粱

多粮:高粱、大麦、糯米、小麦、玉米

糖化发酵剂:中偏高温大曲

发酵设备及其型式:泥窖、固态发酵

发酵时间:45-90天

工艺特点: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

浓香型白酒工艺

(1)“跑窖法”工艺(跑窖分层蒸馏法)

(2)“原窖法”工艺(原窖分层堆糟法),以四川为代表

(3)“混烧老五甑法”工艺类型,以苏,鲁,皖,豫,江淮为代表(1)“跑窖法”工艺(跑窖分层堆糟法)

(2)“原窖法”工艺(原窖分层堆糟法)

窖内糟醅发酵完毕后,在出窖时,窖内糟醅必须分层次进行堆放。经过加原、辅料后,除底糟,面糟外,各层糟醅混合或分层使用,蒸煮糊化,打量水,摊凉下曲,仍然放回到原来的窖池密封发酵。

(3)“混烧老五甑法”工艺类型

原料与出窖的香醅在同一个甑桶内,同时蒸馏和蒸煮糊化,在窖内有4甑发酵材料,及大米查,二米查,小米查和回糟。出窖加入新原料分成5甑进行蒸馏,其中4甑入窖发酵,另1甑则成为丢糟。

多粮浓香酿造工艺流程

浓香型白酒中,就其风格而言存在着两种不同流派。即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浓中带陈味”( 或称“浓中带酱”)的流派,从区域上可界定为川派;这个流派的浓香型白酒闻香以窖香浓郁,香味丰满而著称,在口味上突出绵甜,气味上带有“陈香”或所谓的“老窖香”,似乎又带有微弱的“酱香气味”特征。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为代表的浓香纯正的“纯浓型”( 或称“淡雅浓香型”)的流派,从区域上可界定为江淮派;该流派的特点是突出己酸乙酯的香气,而且口味纯正,以醇甜爽净著称。个人觉得还是浓香型高家窖白酒适合我。

香味特征

1、主体香味成分是以己酸乙酯为主;其最高含量以不超过280mg/100ml为准,一般的浓香型优质酒均可达到这个指标;

2、乳酸乙酯/己酸乙酯<1为好;

3、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在0.1左右为好;

4、乙酸乙酯/己酸乙酯<1为好

感官评语:无色(微黄)透明、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爽口

品评要点

1、色泽:无色透明(允许微黄)、无沉淀

2、根据香气判断流派

3、品评酒的甘爽程度,是区别不同酒质量差的主要依据

4、绵甜是优质浓香白酒的主要特点,也是区分酒质的关键所在

5、品评后味长短、干净程度

6、香味谐调,可区分酒质差,也是区分酿造、发酵酒和固、液态配置酒的主要依据

7、易品出的不良口味是泥臭味、涩味,这种杂味偏重,严重影响酒质。

文章介绍这些,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会选择浓香型高家窖白酒,大家多品尝一些不同香型的白酒,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白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解说

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 酱香型白酒是独特的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而形成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风格,现将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综述如下: 第一部分原料 酱香型白酒以小麦制曲。小麦感官要求:颗粒坚实,饱满,均匀,呈金黄色,皮薄,无霉变。理化指标:水分≤13.0%,淀粉≥60%,干粒重≥38.0g/千粒,不完善粒≤4.0%,夹杂物≤1.0%。 高粱为制酒原料。高粱为红褐色,不带清白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无霉变,无污染,断面呈玻璃状。以茅台本地“红缨子”糯高粱为例,其颗粒较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蒸煮、耐翻拌,其水分<13%,蛋白质>12%,干粒重>35g/1000粒,淀粉含量>60%,其中支链淀粉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高粱,占总淀粉的99%。其吸水量低,耐蒸煮,不易糊化,这些条件满足了酱香型白酒逐步糊化,多次蒸煮、翻拌、发酵的需要。 第二部分制曲工艺 制曲技术是我国特有的一份民族遗产。曲的种类较多,按其形状和原料可分为大曲、小曲、麸曲。 大曲可分为三类:按大曲的品温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和低温大曲;按工艺可分为传统大曲、接种的强化大曲和纯种大曲;按所作用原料生产的产品可分为酱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清香型大曲、兼香型大曲。 酱香型酒曲是独特的高温大曲,以小麦为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酱香型白酒大曲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生料制作、开放制作 生料制作是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小麦自身所带的菌及环境微生物在制作时共同作用,由此而部分形成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产香、产酒功能菌和酱香型白酒香气、香味的前驱物质。 开放式制曲有别于其他曲种的制作,开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网络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总量。 (2)堆积升温、自然培养、季节性强 酱香型白酒大曲的生产季节性强,伏天踩曲。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多又活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于高温大曲极为有利。 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的条件是自然的过程,特别是培养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也纯属自然控制。曲房采取活页木窗和小青瓦顶自然通风,曲块堆积时采用横三竖三的形式交错堆积,这种堆积形式易排潮也易保温。以曲块间加稻草调节温、湿度,以四周及顶部加盖稻草保湿、保温。在大曲培养期间品温达到60℃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仓,一周后再进行第二次翻仓,以降低品温并使曲块发酵均匀。(3)高温制曲、培养周期长 高温制曲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的重要工序。酱香型白酒大曲培养品温高、培养时间长,曲砖要经过40天品温高达60℃以上的培养。拆曲将曲块转入干曲仓后,还要存放半年以上,才能投入生产使用。通过存放曲块自然干燥,酶活力降低,曲块香味增加。 (4)成曲黄、白、黑,糖化力低 在制曲生产过程中因曲醅的品温不同,自然形成了黄曲、白曲、黑曲。白曲品温较低,是发酵不彻底时形成的,但其糖化率相对较高;黑曲品温过高,是曲块烧坏而形成,糖化率低并有糊苦味;以黄曲最香,质量最好,所占比例最高,达80%以上。 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大曲有别于中温大曲,中温大曲糖化力高,约700~1000葡萄糖mg/35℃.h.g,而高温大曲的糖化力低约100-300葡萄糖mg/35℃.h.g,但蛋白质分解率相对较高。 第三部分制酒工艺 制酒生产工艺是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最重要的部分。全年两次投料,多轮次高温堆积发酵、窖内发酵,高温接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制酒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细介绍 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时,季克良对茅台酒即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部分。 茅台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1964年,现任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克良与未婚妻徐英大学毕业来到茅台厂工作,他们是茅台厂历史上最早的发酵专业大学生。 今年67岁、已是满头银发的季克良对我回忆,他对当时茅台酒技艺之复杂感到震惊,书本上的介绍不仅粗率且错误百出。他对徐英说,我们不说话,慢慢观察、学习,也许10年后才有发言权。直到第11年,季克良当上了酒厂生产科的副科长,写了一份“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茅台工艺做初步总结和规范。 酿酒的技术本质上十分简单,两句话即可说清:第一步将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第二步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酒精)。但事实上,酒之所以甘醇馥郁,并非乙醇的作用,而得益于发酵酿酒过程中的副产物——大量的酸酯类有机物。这些复杂的有机物群构成了口感、味道、香味、回味等一系列感受。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还不清楚。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汉使唐蒙出使夜郎路过今天的二郎时,僚人便用自酿的“蒟酱酒”来招待他。唐蒙把“蒟酱酒”带回长安,令汉武帝大加赞赏,从此钦定其为岁岁来朝的贡酒。茅台当地人告诉我,蒟酱就是当地的拐枣,也叫鸡爪子,学名叫枳犋,果实外皮比较青涩,而果肉比较甜。汉武帝喝的其实是低度果酒 在蒸馏技术发明前,中国人饮用的基本是酿造工艺生产的米酒,酒精浓度不超过20度。蒸馏技术的产生,推动了酿酒技艺革命,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高度“烧酒”。但是蒸馏酒的技术是如何发明的还是一个谜。 “茅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季克良对我说。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型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酿酒的第一步是制曲。 每年端午后,酒师们开始制造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刚来的工人都受不了这个活,踩两天腿就会疼得下不了楼。”茅台制曲车间的一名工人对我说。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我们在茅台厂寻访酿酒技艺时,发现“沙”是茅台型酒的核心概念,但很多误解与传讹都来自于对“沙”的不理解,甚至包括美食家唐鲁孙。 “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粱即高粱。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高粱。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出不同的酒。投入的是比较完整的高粱,产的酒为“坤(当地方言音)沙酒”;用磨碎的高粱产出的酒名为“碎沙酒”;用最后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产出的酒为“翻沙酒”。而茅台最著名的“回沙”工艺,即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义地解释为,茅台酒要在沙里过滤。 茅台型酒的用料极为讲究,一定要用本地产的高粱。这种高粱被称为糯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禁得起多次蒸煮。外地高粱一般取到第五次酒后就被榨干了,只有本地高粱能完成七次取酒的微生物环境茅台型酒

十二种香型白酒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十二种香型白酒工艺特 点及香味特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十二种香型白酒工艺特点及香味特征 一、浓香型(四川五粮液、国窖1573) 1 原料: 单粮:高粱 多粮: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 2 糖化发酵剂:中偏高温大曲 3 发酵设备及其型式:泥窖、固态发酵 4 发酵时间:45—90天 5 工艺特点: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 6 评语:无色(微黄)透明、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 7 香味特征:已酸乙酯为主,辅以适量的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 乳酸乙酯/已酸乙酯<1 乙酸乙酯/已酸乙酯<1 丁酸乙酯/已酸乙酯<1为左右 二、酱香型(贵州茅台酒) 1 原料:高粱 2 糖化发酵剂:高温大曲 3 发酵设备及其发酵型式:条石窖、固态发酵 4 发酵时间:八轮次发酵,每轮次为一个月。 5 工艺特点:固态多轮次堆积后发酵。 6 评语: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7 香味特征:目前尚未定论。 A/有4—乙基愈创木酚说、吡嗪及加热香气说、呋喃类和吡喃类说、十种特征等多种说法…… B/传统说法,把茅台酒的香味成份分成三大类:酱香酒、醇甜酒、窖底香酒。C/含氮化合物为各香型白酒之最,正丙醇、庚醇、辛醇含量也相对高。 三、清香型 大曲清香(山西汾酒) 1 原料:高粱 2 糖化发酵剂:低温大曲 3 发酵设备及其发酵型式:陶瓷地缸、固态发酵 4 发酵时间:28天左右 5 工艺特点:清蒸清烧 6 评语: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净爽。 7 香味特征: A/乙酸乙酯为主,它的含量占总酯的50%以上。 B/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之比一般在1:左右。 C/乙缩醛含量占总醛的%。 D/酯大于酸,一般酯酸比为~:1。 麸曲清香(红星二锅头、牛栏山二锅头) 1、原料:高粱 2、糖化发酵剂:麸曲酒母(大曲、麸曲结合) 3、发酵设备及发酵型式:水泥池固态短期发酵

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工艺 还是以茅台酒为例,早在公元前135年前后,茅台古镇就酿出令汉武帝淌口水的“枸酱酒”,那便是“酱香型”茅台酒的前身。秦以后露香型逐渐向清香型酒演变,直到唐代都是清香型酒占主导地位。因此,“汉代,仁怀一带枸酱(低度甜酒)供奉汉皇室享用。”是后人的附会之说。枸酱酒的起源时间是五代十国,其时也是勾兑技术的开始。所谓的“枸酱酒”其实就是在当时的清香型白酒勾入果酒和黄酒,再用中药材调味而成,其知名度仅限于贵州。 “风曲法酒”的问世,为大曲酒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风曲法酒”之香型介于酱香型和浓香型之间。“风曲法酒”是“枸酱酒”衍生而来的,由上品“枸酱酒”勾入黄酒鹿血并辅以符咒后进行蒸馏,蒸馏时加入中药材,最后进行贮藏。 “风曲法酒”衍生为“回沙茅台”后,大曲酒问世。“回沙茅台”作为贡品开始向宋朝廷供奉,到元代中期酱香型定型,之后因战乱而荒废,至明清又发展到鼎盛。到了清朝中期“回沙工艺”失传。因“回沙茅台”的产量极低及朝廷大量的索取,致使“回沙工艺”失传。真正的“回沙工艺”是在每一个回沙流程中加入鹿血和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中药材,“回沙工艺”产出的酒因成份复杂而口感不纯,必须进行贮藏。贮藏期少则3年,多则愈百年。因此,真正的“回沙工艺”是没有勾兑一说的。清朝中期,因“回沙茅台”的产量极低及朝廷大量的索取之矛盾,为应付差事和避免杀头之罪,“回沙工艺”被简化,回沙流程中应加入的鹿血和中药材被取消,代之以勾入不同的酒,然后进行贮藏。茅台第一次获得巴拿马金奖用的就是勾兑后经长期贮藏过的酒。而现在的茅台生产工艺则是贮藏以后再勾兑,其谬又甚也!多数人不习惯茅台酒的口感,并非这些人不会品酒,事实是经过勾兑的茅台酒不但品质低下,而且口感不好。 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称,据查考,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户名单有大和酒坊名称而获得的。据最近的考证发现,有一家比大和烧房更早的酒坊叫偈盛酒号。这是在1990年茅台至县城的三百梯段出道的路碑上发现的。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偈盛酒号。 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这与在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据黄植青《自流进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与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盐号“协兴隆”就拥有了子号70余外,分布在由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清道光)《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已远销滇、黔、湘、川。清朝张国华《茅台村》作技词写道:“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使君休怨曲生醉,利锁名疆更醉人。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战!”清朝卢郁芷有诗赞云:“茅台香酿严如酒,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清咸丰初吴振或在《黔语》中写道:“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洌……。” 到清咸丰年间,在黔北一带有杨龙喜领导的号军起义。清咸丰四年(1854年)派兵镇压,与号军战于茅台,村寨夷为发墟,茅台的几十家酒房皆毁于兵燹茅台酒生一度中断。战后1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 一、酱香型白酒的概述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与其他白酒工艺相比,是十分独特、科学合理的。在顺应茅台镇当地环境、气候、原料外,又有其独特巧妙的工艺内涵。概括酱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季节性生是酱香型白酒工艺区别于中国其他白酒工艺的地方。三高是指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 酱香型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温度高出10—15度,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也是形成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的过程,其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度。通过高温规程发酵,形成酱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过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这种高温堆积发酵是其他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也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他的蒸馏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离酱香型白酒酒精发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或不利物质或低沸点物质。是酱香型白酒饮用后不口干、不上头的一个重要原因。酱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是指基酒的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两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白酒只需

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酱香型白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进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酱香型白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加醇香体美,加之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其酱香型白酒的高品味价值。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严格按照节气进行,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再经三年陈酿,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出厂。一是按照高梁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的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酱香型白酒系纯发酵蒸馏食品,它不允许也不能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53度酱香型白酒不允许添加水,而其他白酒甚至洋酒,都需要添加水、色素、香料。酱香型白酒酒香由酱香、窖底香、醇甜香三种香型本酒组成,在勾兑酒的过程中,可要根据要求的品味调配比例适中于不同的人群。 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母糟大曲→粉碎→曲粉 高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 酒尾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 →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 三、目前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采用的工艺主要有三种: (1)传统的大曲酱香工艺: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不破碎或破碎

各种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

各种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特点 楼主陈海超2011-10-12 18:18 浓香型白酒 代表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洋河、双沟、宋河、口子窖、古井贡酒等; 酿酒原料:高粱或多粮; 糖化发酵剂:小麦或添加大麦、豌豆、高粱等焙制成的中温偏高温大曲; 用曲量:18%-25%; 工艺特点:混蒸续粮固态发酵法;采用“跑窖”、“原窖”、“老五甑”工艺;泥巴老窖、万年槽;“两高一长三适当”(即入窖淀粉高,酸度高,长期发酵,适当的水分、温度和糠壳用量); 发酵周期:30-90天; 发酵设备:泥巴老窖; 贮酒容器:陶坛、水泥池、金属罐 清香型白酒 代表产品:汾酒、宝丰酒等; 酿酒原料:高粱; 糖化发酵剂:大麦和豌豆混合制成的低温大曲; 用曲量:9%-11%(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混用); 工艺特点:清蒸清入、清蒸二次清;高温润糁(堆积),低温发酵; 发酵周期:28天; 发酵设备:地缸或水泥池; 贮酒容器:陶坛。 酱香型白酒 代表产品:茅台、郎酒、北大仓等; 酿酒原料:高粱; 糖化发酵剂:小麦制成的高温大曲; 用曲量:粮:曲为1:1左右; 工艺特点:两次投料、8轮次发酵,7次取酒,“四高两长”工艺(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发酵周期长,一年为一个大的生产周期;酒的贮存期长,3年以上),用曲量大,按酱香、窖底香、醇甜3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分别长期贮存; 发酵周期:30天(每一轮次); 发酵设备:条石窖泥底或砖窖泥底; 贮酒容器:陶坛、木箱、不锈钢罐。 米香型白酒 代表产品: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 酿酒原料:大米; 糖化发酵剂:米粉、辣蓼草混合制成的小曲; 用曲量:0.8%-1.5%; 工艺特点:整粒大米为原料,固态培菌糖化,液态发酵、釜式蒸馏; 发酵周期:7天; 发酵设备:陶缸或大罐; 贮酒容器:陶坛或金属容器。

酱香型白酒的七大特点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特殊,迥然不同于浓香和清香 一瓶酱香型白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要经过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贮存、勾兑等,在漫长、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在窖池和空气中庞大的微生物族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体中。于是,防病治病的可能性也就蕴涵在其中了。 酱香型酒易挥发物质少 酱香型白酒蒸馏时接酒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它酒接酒时的温度高出近一倍。高温下易挥发物质自然挥发掉的多,而且酱香型白酒要经三年以上的贮存,贮存损失高达2%以上,很显然容易挥发的物质已经挥发掉很大一部分,所以酒体中保存的易挥发物质少。自然对人体的刺激少,有利于健康。 酱香型酒的酸度高,是其它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 根据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为,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视酸的养生功能。 酱香酒的酚类化合物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选择干红葡萄酒,原因在于干红葡萄酒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酱香型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它名优白酒的3至4倍,可见酱香型白酒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酱香酒的酒精浓度科学合理 酱香型白酒的酒精浓度一般在53%(V/V)左右,而酒精浓度在53度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缔合得最牢固。加之酱香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所以对身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酱香酒是绿色天然发酵产品 由于酱香型白酒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主体香味物质,所以即使有人想通过添加合成剂做假也无从着手,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的可能。 酱香型酒中存在SOD和金属硫蛋白等物质 其中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其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明显。同时,酱香型白酒还能诱导肝脏产生金属硫蛋白,金属硫蛋白的功效又比SOD强多了。金属硫蛋白对肝脏的星状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使之不分离胶离纤维,也就形不成肝硬化了。

对白酒各种香型的介绍与举例

对白酒各种香型的介绍与举例 白酒有香味,就有了香味的分类,那么就出现了香型。白酒,酿造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有的是高粱,有的是大米;所选用的糖化发酵剂不同,有的是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有的是小麦制成的中温大曲或高温大曲,有的是大米制成的小曲、麸皮和各种不同微生物制成麸曲等;所使用的发酵容器设备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砖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采取的酿造工艺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续精混蒸、回沙发酵,有的是固态和液态发酵等;所处酿造环境的气候条件不同,有的干湿度高,有的干湿度低,有的气温高,有的气温低等。因此,各个厂家所酿制的酒品,其香韵特点也就各不一样。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在1994年12月28日联合发布的通告中,已将中国的白酒分为以下7种香型: 酱香型 又称茅香型,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高梁为原料。以小麦高温制成的高温大曲或纵曲和产酯酵母为糖化发酵制,采刚高温堆积,一年一周期,二次投料,八次发酵,以酒养糟,七次高温烤酒,多次取酒,长期陈贮的酿造工艺酿制而成。其主体香味成份至今尚无定论,初步认为是一组高沸点的物质。酒质特点为无色或者微黄色,透明晶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幽雅持久,口味醇厚、丰满,回味悠长。高度酒分为43度和53度二种。其总酸以乙酸计,为≥克/升,总酯以乙酸乙酯计,为≥克/升;低度酒为38度以下,其总酸为≥克/升,总酯为≥克/升。 清香型 又称汾香型,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这种香型的白酒以高梁等谷物为原料,以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有的用麸曲和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清糟酿造工艺、固态地缸发酵、清蒸流酒,强调“清蒸排杂、清洁卫生”,即都在一个“清”字上下功夫,“一清到底”。其主体香味成份是乙酸乙酯,酒质特点无色、清亮透明,清香纯汇.醇厚柔和。甘润绵软、自然协调、余味爽净.后味较长:不应有浓乔或酱香技其它导香和邪杂气味。高度酒分为40度至54度、55度至65度两种,其总酸(以乙酸计)为至克/升;其总酯(以乙酸乙酯汁)为至2克/升。低度酒在40度以下,其总酸≥克/升,总酯≥克/升。

浓香型白酒的功效

浓香型白酒的功效 浓香型白酒的功效首先,浓香型白酒可以保护肝脏、滋养脾胃、软化血管。浓香型白酒中含有乙酸和乳酸,这些成分都对人体的肝脏、脾胃、血管有很好的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其次,这一点应是大多女性消费者所关注的,浓香型白酒里含有的金属硫蛋白和sod对人体具有抗病毒、抗衰老的作用。浓香型白酒中含有大量的sod分子,这些分子经过浓香型白酒的特殊酿制工艺和储存条件会诱导产生许多的金属硫蛋白,多喝浓香型白酒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提神醒脑,消除身体上的疲劳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最后,在浓香型白酒的酿制过程中,其中有一环节是取酒,但是此时的取酒温度多达40度以上,比其他香型的白酒要高出很多,在加上储存,经过这两个环节,酒体中易挥发的物质大多被挥发完了,在最后的成品酒中易挥发物质少,自然对人体的刺激也较小,十分温和,对饮酒者的身体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浓香型和浓香型的区别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属

全国大曲酒之首,全国八大名酒中,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都是浓香型白酒中的优秀代表。 浓香型,又称汾香型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主要代表。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白酒的香型分类1、酱香型白酒: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以茅台酒、郎酒、武陵酒为代表。 2、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为代表的纯浓派。 3、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别净,清香纯正,后味很甜。以汾酒、黄鹤楼酒和宝丰酒为代表。 4、米香型白酒:口味柔和,蜜香清雅,入口绵甜,后味怡畅。以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为代表。 5、凤香型白酒:无色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如西凤酒。 6、董香型白酒:清澈透明,药香舒适,香气典雅,酸度较高,后味较长。如贵州董酒。 7、豉香型白酒: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如广东玉冰烧酒。 8、芝麻香型白酒:芝麻香突出,幽雅细腻,甘爽协调,尾净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非常独特。它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而用曲量还要多于原料。用曲量多,发酵期很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 一瓶古酿坊酱香型白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酿制要经过两次加生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方准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独特工艺造就了酱香型白酒成为独一无二的品质,酱香型白酒的香型是其他香型白酒无可比拟的,酱香型白酒可以说是白酒产品中的精品! 酿酒工艺的长久以及酱香型酒愈久愈醇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喜好收藏酱香型白酒,随着年份的逐渐增长,酱香型白酒愈发的具有收藏价值! 酒水源取自被誉为美酒河的赤水河,水质清澈,甘冽无污染,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赤水河谷独特而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冬暖夏热、少雨少风、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美酒,酱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的一个大类。酱香型白酒它不允许也不可添加任何香剂,香味物质;酱香型美酒之所以美,也可以说是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融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精绝,以优质红高粱为原料,酿造的绿色健康酒!

茅台镇酒系纯绿色,有机的环保产品。采用茅台地区独有,而且富含硒、锂、锌、碘、铁等,30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群赤水河水源,用小麦制成高温曲温度达63度,而且用曲量多是其他白酒的4-5倍,发酵期长,多次发酵,高温取酒等独特工艺。 这就是茅台镇酒品质优异,风格异常独特的重要原因,酿制赖茅酒要经过两次加生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在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才准装瓶出厂,全部的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因此,茅台镇酒的生产工艺,优秀品质和独特风格,都是其他白酒无法比拟的。 1915年,茅酒荣获金奖后,法英等国也都学习此回沙、发酵技术,使其酿制的葡萄酒、白兰地更加醇美。俗话说:“席上无茅台,空有美佳肴”。喝茅台镇酒实乃人生莫大口福,真可谓,奇香溢满室,异芳举座惊。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解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详解 以国酒茅台,酱香型白酒后起之秀贵海酒,郎酒为代表的酱香型中国白酒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却很少有人知晓。今天小编就来带您一起揭秘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原料准备 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大曲要求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下沙 名词解释:【下沙】在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 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 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

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

【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 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1.2.1.3.6、入池发酵 a、先将池底用黄粘土铺8-10公分,铺底的黄粘土用80%的酱香黄水和20%的酱香酒尾与50kg大曲粉混匀,泼在黄土上,光脚踩实、踏平,在撒5kg大曲粉、1公分厚稻壳,【如用酱香黄水建池更好】。 b、堆积后入池前,对堆积粮渣的表面用约80kg的纯净水泼撒,扬凉降温28-33℃入池【注:扬凉时须使用吹风机吹】。 1.2.1.3.7、封窖发酵 将粮渣入满后摊平盖席,将席上面撒一薄层稻壳,然后将活柔的封顶泥

各种白酒风味特征、品评要领及工艺概述

各种白酒风味特征、品评要领及工艺概述 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和现状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被列为世界五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千百年来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果,是中国广阔的地域、气候、原料、水质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各类型酒之间不断相互模仿、借鉴的结果。但中国白酒真正的发展还在解放以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花齐放。 中国白酒香型 的由来,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年代初,几大试点总结的结果为香型的确立打下基础。如茅台试点分析出了已酸乙酯,是窖底香酒的主要成份,才为浓香型酒的确定找到了理论根据。第二阶段是七十年代末期,通过全国名优白酒协作会议及79年的第三届评酒,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而且在这次评酒会上,这四个香型的代表酒分别获得国家名酒和优质酒称号。同时有的酒只因香型报错而名落孙山。第三阶段,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第三、四、五届评酒会的推动,全国树立新香型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一,第五届评酒会上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其二,西凤酒确立为凤型工作进展顺利,于92年终于挤进第五大香型。至此后,兼香型、芝麻香型、特型、豉香型的分析、总结工作全面展开,分别推出确立各自新香型的理论根据,93年豉香型召开确立香型研讨会,通过了香型标准的确立上报等项决议。94年9月将进行兼香型确立的类似工作。另外特型、芝麻香型,药香型的香型确立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白酒香型的现状是: 酱、清、浓、米、凤五大香型已确立,其中清香、浓香、米香型白酒已有了国家标准,凤型酒标准,已上报未批下来,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新五小香型的确立工作,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可,香型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知识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知识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知识 一、香型:酱香型 二、度数:53° 三、品质 1、捆子酒:俗称坤沙,是用茅台镇周边生长种植的小红梁,赤水河的 水,酿造而成。因为工艺特点:小红梁不会打碎或者说爆壳,这样小红梁酿酒出酒率很低(大约5斤红梁1斤白酒),但酒质最好。因粮食自然发酵酿造所以酒质最优。喝醉以后,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茅台酒厂所用酒是捆子酒) 2、粹沙酒:俗称碎沙:因为成本关系,茅台镇有50%左右厂家会生产粹 沙酒。工艺特点:粹沙酒是讲小红梁打碎发酵,这样出酒率高很多(大约3斤红梁1斤白酒),酒质:酒质较好。但是个别厂家工艺生产特点不同,口感不会一样。粹沙酒特点:口感有一点麻舌的感觉,没有刺喉咙的感觉。喝醉以后不会头疼,但是身体会根据个人体质有恶心感,呕吐感。 不会伤害身体。 3、翻砂酒:根据一定比例用酒精跟粮食混合酿造,出酒率很高。(大 约1斤粮食1斤酒),酒质特点:因为混有一定酒精酿造,口感有点刺舌,麻舌,的感觉。喝醉以后:有一定副作用,比如头晕,恶心,体质差的人,也许会头疼。 4、串酒:受到外地不良商贩影响,为了逐利。生产串酒: 1:生串:直接用酒精勾兑水,加上色素,香精。特点:酒体黄色看着很黄,香味很浓,口感很差,刺舌,麻舌,刺喉咙,喝醉以后会上头,有副

作用,头疼等。喝串酒对身体有害。 2:熟串:用酒精加酒糟蒸煮取酒,后期加入色素香精。特点:酒体可能黄可能白。香味很浓。口感:很差,刺舌,麻舌,刺喉咙,喝醉以后会上头,有副作用,头疼等。喝串酒对身体有害。 四、年份 1、捆子酒, 1新捆子酒:口感一般,因为酒分子还能活跃,酒香四溢,有一点刺激的感觉。 2陈年捆子酒:年份越长口感越好,入口顺滑,柔和,酒香内敛,完全不会有麻舌,刺舌的感觉,喝醉无副作用。 3因为:在几年的储存中,酒体的微生物逐渐发生复杂变化,酒体逐渐变黄,淡黄色,微微黄色,变的有益。酒分子因为静止储存的环境中逐渐降低活动频率,酒香会内敛。 2、粹沙酒: 1新粹沙酒:口感一般,入口有一点刺激感觉,辣喉的感觉,烧的感觉。 2陈年粹沙:感觉好很多,但是相比捆子有明显区别。有麻舌,刺喉的感觉,喝醉:伴随一定副作用,难受,干呕等。 3、翻砂酒: 1新翻砂酒:口感较差,入口明显感觉不舒服,辣喉 2陈年翻砂:感觉一般,相比粹沙有一定区别,有麻舌的感觉。喝醉:有 一点副作用,难受,干呕,全身无力感。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神秘的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神秘的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神秘的生产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酒体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等特征。在所有的白酒中,酱香型白酒所含的总酸是相当高的一种,可达2.0g/L(以乙酸计)以上,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其发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酒体主体香成分不明确。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时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两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两次投料操作。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1. 下沙 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

水(称量水)后出甑。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2. 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3. 七次取酒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4. 贮存与勾兑蒸馏所得的各轮次酒酒质不尽相同,在这7次取酒中,从原酒的质量看,前2轮次的酒质较差,酱香弱,酒体单薄,呈现霉味、生涩味较重。第3、4、5次酒,酒质较好,第6次酒带有较好焦香,第7次酒由于出酒率低。在各轮次的蒸酒过程中,窖内不同层次的酒体风格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上层酒酱香较好,中层酒比较醇甜,而下层酒窖底香较好,故在蒸酒时应分层蒸酒。根据不同轮次,不同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于容器中,分别贮存。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经贮存三年后的原酒,经

中国白酒的十大香型

中国白酒的十大香型 ——烟酒店网 一:浓香型,又称泸香型,代表酒:泸州老窖特曲。 五粮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剑南春、全兴大曲等都属于浓香型,贵州的鸭溪窖酒、习水大曲、贵阳大曲、安酒、枫榕窖酒、九龙液酒、毕节大曲、贵冠窖酒、赤水头曲等也属于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酒特点: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风格特点一般用六个字、四句话概括:六字:香、醇、浓、绵、甜、净。四句:窖香(或喷香)浓郁,绵软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白酒风味特征: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窖香浓郁,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纯正协调的复合香气。入口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余长。 浓香型白酒有三个流派:四川流派、江淮流派、北方流派。 二: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代表酒:茅台酒,属大曲酒类。 除茅台酒外,国家名酒中还有四川的郎酒也是享名国内的酱香型白酒。贵州的习酒、怀酒、珍酒、黔春酒、颐年春酒、金壶春、筑春酒、贵常春等也属于酱香型白酒。 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尚且没有定论,但目前的观点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三:清香型,又称汾香型,代表酒:山西汾酒,属大曲酒类。 宝丰酒、特制黄鹤楼酒也是清香型白酒 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清香型白酒标准评语是: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清雅、协调的香气,入口绵甜,香味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风格(突出、明显、尚可)。 四: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传统代表酒:桂林三花。新时代代表酒:回隆窖大米原浆酒。全州湘山酒也属这种香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设计流程图和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 工艺流程图 注:

1.2.1《下沙工艺》 1.2.1.1工艺流程: 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1.2原、辅料使用要求: 1.2.1.2.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 1.2.1.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2.1.2.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1.3作业规程: 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 1.2.1.3.1、泼水堆积 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 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 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2.1.3.2、蒸粮【蒸生沙】P1.1大气压 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3、出甑摊凉 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2.1.3.4、聚拢加曲翻拌 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1.2.1.3.5、堆积 做好粮渣后,用推车抓紧推到堆积场上,要求随推随将粮渣堆成园堆型,堆积时间22-24小时,温度38-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