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工作怎样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运营管理工作怎样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运营管理工作怎样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运营管理工作怎样做好全行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科学平衡

凝心聚力抓管理求真务实促转型

-----运营管理工作如何做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科学平衡根据董事长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14年我行“战略转型,提速发展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要求全行牢固树立“效益、风控、和谐”三大观念,围绕战略抓落实,加速发展增效益,在继续深化转型发展的进程中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全面开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运营管理作为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平台,在操作风险管理中承担着过程控制的关键职责,是全行的服务支撑部门。我部将围绕”防风险、促转型、优服务”三大主题,按照“运营有序,保障有力,风控有效,服务有名”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以人为本,技术领先,价值创造,科学布局”的运营理念,完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强化集中管理,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完善的服务设施,扎实的服务管理、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行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做好保障支持工作,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运营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加快促进转型升级,筑牢科学发展机制。

一、充分认识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科学平衡的重要意义,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观念

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特殊行业,如何在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银行业的典型问题。业务发展应该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理性发展,风险防范是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风险

管理。加快业务发展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风险防范是为了保持业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业务运行的同时,既要有效控制风险,又要确保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从而最终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商业银行的价值和收益直接体现在对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上。寻求保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相对平衡,以最小的风险代价换取最大程度的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是指因内控、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导致潜在损失的风险,包括办理业务时出了差错、内部人员的作案、外部欺诈、各种系统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可抗力等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具有分布广泛、涵盖全部业务、隐蔽性较强的特点,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操作风险防范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业务操作上的违规,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以及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要坚信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人人有责,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各级支行及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我行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农信社时期较为单一的业务种类不同,产品业务种类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系统、新设备也不断上线,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也相应随之更新,提高操作风险防控水平刻不容缓。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行柜面业务操作不断规范,内控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违规操作仍时有发生,部分内勤员工操作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业务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内控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要以

风险防控为底线,加强对风险防控的重视。

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的科学平衡

(一)推进现代化营运系统建设,为全行战略转型提供保障技术支持

在稳定发展业务的基本要求下,以资金结算、现金清分、对账、事后监督、会计档案、集中授权六大中心建设为基础,积极引用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创新各项运营管理工具,对全行运营条线的作业授权模式、风险管控模式、支持保障模式、基础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的整合和再造,逐步实现“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处理模式总目标。目前资金结算、现金清分、对账、事后监督、会计档案五大中心运行有序。2014年继续推进资金结算中心、现金清分中心、对账中心、事后监督中心优化工作,重点推进集中授权中心建设。

其中集中授权中心要在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运行情况,及时对系统进行优化,完善授权流程和中心管理规范,开展第二阶段建设工作,实现在全行所有网点上线运行。同时,后督系统要根据授权中心需求配套调整后督系统规则引擎,进一步优化后督风险防控体系,扩大风险防控覆盖面,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度,促进风险防控体系的稳健运行。

六大中心建成后将做到作业集中、监督集中、授权集中,实现前台前移,后台提升,建立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把“依靠科技支撑,搭建安全高效平台”落实到位,全面推进网点转型,进一步强化风险闸口作用,把操作风险降到最低。强化集中管理,加强后台服务,将非

营销及服务职能逐步整合到中、后台集中处理,发挥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功能,减轻前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网点员工从目前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营销工作;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客户流失,深度营销,向优质客户宣传我行的新产品,全身心的为客户服务,促进我行前台业务的发展。

(二)强化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实现风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整合流程,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根据我行柜面业务开展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根据检查及事后监督及时了解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相关制度未能覆盖的业务盲点进行归纳梳理,修订、完善和制定相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岗位制度和操作规定。

为统一各项业务处理流程的规范性、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为柜员操作提供统一指导,努力实现柜面会计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由总行运营管理部牵头,根据条线分类、业务属性等划分业务流程类别,编写全行《柜面业务操作手册》,建立编写团队,制定编写方案,

于2014年底完成会计业务操作手册的编写,印制成册发至各网点,

组织全行员工学习,实现柜面员工办理业务有章可循,防范风险有据可依。

2.加强对业务流程关键点的控制。提升后台运营控制力度,完善流程管理、系统控制、视频监控和现场监督等多种内部控制手段的配合使用,依靠科技支撑,减少现场检查,加强非现场检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对全行业务的实时检查监督,建立切实有效、相互制约的动态

监督机制,全行会计检查要从传统事后现场检查向事前辅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转变。

3.完善基础业务管理。加强高风险业务交易流程控制,对助农取款等代办业务、大额资金交易、账户变更、存单(折)挂失等高风险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授权人员必须严格审核。健全对业务印章、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建立领用、交接、作废、销毁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4.加强对重要岗位员工的行为管理。全行各级会计条线员工,尤其是一线柜面员工,工作性质和内容较为敏感,是风险高发地,要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内外勤员工相互串通作案;二级支行行长严格执行行长“五个一”制度,加强内外勤沟通协调,重点关注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行为。

(三)加大检查辅导频率和力度

2014年检查辅导工作将以辅导为主,检查为辅,着重开展基层调研,采取分片辅导的方式,全年组织多项会计辅导工作。在方式上采取网点自查,一级支行常规辅导,专项辅导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靠科技手段,提升后台运营控制力度,创新检查辅导方式,减少现场检查,加强非现场检查,从传统事后现场检查向事前辅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转变。内容上针对重点业务、重点岗位,结合2014年度会计规范化操作流程编写任务,按季度落实辅导计划,在基层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规范操作流程,全行统一要求,达到业务操作规范化、流程化。

加大对一级支行、委派会计和柜员的考核力度,以增强其履职尽责、合规操作的意识;充分发挥一级支行检查辅导功能,督促各一级支行制定2014年会计检查辅导计划,重点加大对一级支行考核力度。检查辅导重效果而非处罚,实施差错整改后续“回头看”制度,建立检查、辅导、整改、规范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内勤员工综合素质

一是实施等级柜员管理制度。为提升网点营销能力与产能,规范柜员管理,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快柜面操作人员队伍的建设,2014年将在全行实施星级柜员管理制度,逐步将员工业务量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与营销任务考核有机整合,努力实现网点功能从操作处理中心向营销服务中心转变,柜员结构从业务操作型向营销拓展型转变,增加员工的正面积极因素,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合规意识,为全行战略转型夯实基础。

二是严把入门资质,实施柜员上岗资格制。为确保柜面员工服务质量,所有内勤员工均需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反假货币资格考试和行内的内勤员工上岗考试,考试合格通过,持双证方能上岗临柜,对考试未通过的员工予以待岗学习,坚决确保柜面员工业务素质达标,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是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业务技能。2014年计划继续在全辖范围内继续举办业务技能竞赛,在前两届比赛的基础上,对竞赛内容、方式、参赛人员、奖励范围进行调整优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员工岗位练兵活动的开展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并积极选拔我行点钞能

手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点钞技能竞赛,实现纵向横向全面的比较,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2014年技能竞赛计划于1-3月份做

好准备工作,制定竞赛方案,落实场地、竞赛用品,4月份下发预通知,7月份举行全行业务技能竞赛。

四是加大业务培训学习力度。依托“紫金课堂”和在线考试系统,结合年度会计重点工作,开展运营条线会计操作风险及规范方面的相关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促使会计人员树立起良好的会计内控意识,掌握会计规范化处理流程。

五是开展内勤积分制考试,促进员工常规化学习的积极性,在2013年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积分制考试形式,采取在线考试和现场考

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充丰富题库内容,目前题库已经扩充至3000题下发全行内勤员工学习,充分调动员工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员工学习的常态化。

四、优化柜面服务,全面推进标杆网点建设工作,抓好柜面限时服务承诺

网点柜面是我行对外的窗口,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行的社会形象。为推进全行网点转型发展,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和效率,塑造我行服务品牌,根据总行开展标杆网点建设的要求,我部将积极配合,协助此项工作的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围绕“为客户着想、让客户满意”的服务宗旨,以改善客户体验为导向,深入研究标杆网点建设内容。抓好柜面限时服务承诺工作,2014年将按照“全面推广、区别实施”的原则,着力研究和梳理柜面服

务流程,结合柜面会计业务常规检查、“神秘人”检查和标杆网点验收等措施,持续优化,加强考评,不断推进柜面限时服务承诺的有效实施,并以此促进标杆网点建设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全行网点的转型发展战略。

(二)差异化推广综合柜员制度。结合星级柜员管理,在全行范围差异化推广综合柜员制,逐步将员工业务量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与营销任务考核整合成有机体系,促进网点柜员向营销型转变。我部通过结合星级柜员管理,在全行范围差异化推广综合柜员制,根据运行情况,结合网点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推行实施方案,由总行进行上门辅导,逐步将员工业务量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与营销任务考核整合成有机体系,促进网点柜员向营销型转变。计划一季度出台综合柜员差异化推广方案,完成推广目标的20%,二季度完成综合柜员制度推广目标60%,三季度完成综合柜员制度推广目标,四季度结合星级柜员管理,规范运行综合柜员制。

(三)在全行柜面设置柜面服务评价器。为强化柜面服务管理,提升柜员服务意识,了解客户对我行柜面服务满意度,将在全行柜面设置柜面服务评价器,结合服务评价器使用和客户反馈情况对柜员服务进行客观、公正的测评,不断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新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报告详细阐述了现阶段经济增长、体制改革、人民生活、经济结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正面的成绩,也包括负面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明确这些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三是物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逐渐恶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二,发展不够协调。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三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第三,发展不够全面。经济发展领先,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二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还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的要求。三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管理社会的难度明显增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 第四,发展不够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贫困人口有两千多万,城镇低保人口有两千多万,低收入人口还有一亿多。三是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全面把握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 学员号401020 姜苏容法学院 关键词:突破、挑战、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而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则不仅关系到他们本身,大学生家庭,更加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未来几十年中的发展。将当代青年的个人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所采用,鉴于本人不管是在社会阅历,专业水准还是论文水平方面都极为有限,故希望采用较为初级的方式来完成此篇论文。下面,我将通过对三部电视剧的简单剖析来得出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的有关结论。这三部都为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反映当代社会现状的电视剧,它们分别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蜗居》。 当代青年的突破 狭义上的当代青年可以用“80后”来涵盖,社会上对于其的探讨也早已不绝于耳,而《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则是其中较具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固然有其偏离真实生活的成分,但这并不影响其反映现实世界.这两部剧有一个强烈的共同点,那就是当代青年有活力,有思想,有追求,这些无一例外都是“80后”的优势。 《奋斗》中的陆涛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坚定的追求,不甘于平庸,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落亦有起;《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赵青楚是名校的高学历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楚的定位,不会因为母亲的反对而轻易放弃梦想,终于在业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清楚的看到当代青年敢闯敢拼的特质,同时也看出了“80后”一代在精神上的独立性远超前人。这些可以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上看出。所谓职业价值观即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第一,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当今中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而当代青年们追求的也早已不是粗茶淡饭的安逸生活。他们需要竞争,渴望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样说固然有追名逐利之嫌,但考虑到他们肩上所背负的对家庭的责任,任何人只能承认此举无可厚非。第二,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这应该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的趋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青年人的就业选择。以《青春》中的赵青楚为例,大学毕业后,其母劝其回到上海工作,以便就近家中。但独立的青楚对就业有自己的想法,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经过与母亲的“斗争”,她终于得以留在北京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究其根源,是在价值观上更加突出自我使其敢于坚持。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这恰好与当代青年的就业观乃至价值观不谋而和。但是,在此基础上当代青年应该同步完善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这要求当代青年重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穿而忧,为住行而愁,现在中国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GDP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很可观,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在我们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便捷、快乐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什么:天空不再蓝,河水不再清,黄沙漫天飞。气候一次又一次的变得恶劣;人类的健康状况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每况愈下,我们是否曾反思过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的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与绿色经济相重合的地方,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要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绿色经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呈现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整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障碍依存在,改革攻坚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同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监管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具体表现。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清醒

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总结 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总结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区审计局严格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周密部署,严格要求,精心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积极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全面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是强化会前准备。做到了广征求、明议题、多沟通。在前一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认真开展“听民声集民智、找问题明方向”活动,针对审计工作转型,广泛听取多方意见,鼓励党员干部献计献策。紧扣“创新审计理念,服务**崛起”这一主题,明确了会议议题,深入查找支部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做好前期的思想沟通工作,支部成员交心谈心,坦诚交流思想,撰写较为深刻的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使每位支部成员对开好民主会做到了心中有数,提前作好了准备。二是认真开好会议。按照《关于开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潘学组发〔201X〕21号)精神,于12月22日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程晓玲局长总结回顾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民主生活会前征求的各方面意见,提出了整改的初步设想。党员群众也畅所欲言,对支部及支部成

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批评和帮助,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了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把握机遇能力不强;二是年度审计项目任务太重,业务学习时间太少,与外部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工作不够,审计工作质量水平不高;四是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等。这次民主生活会,达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实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三是切实进行整改。针对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的不足,支部制定整改方案,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改: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强化党的建设,引导广大审计干部深入思考审计工作的本质,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民本审计理念、绩效审计理念、免疫系统审计理念,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进一步提升审计质量。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规范审计程序入手,加强培训工作,实施全程管理,改进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二、严格把关,认真撰写领导班子检查分析报告一是早准备。在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前,严格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要求,组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及调查问卷,多渠道、多方面听取审计一线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纳,认真有序地完成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意见汇总与反馈等前期工作,为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严要求。支部书记、局长程晓玲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谋划撰写工作,明确提出起草要求,对提纲的具体内容逐条进行分析指导。支部成员对分析检查报告提纲进行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确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sixth edital) 唐述春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个人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规划、推进个人成才、加快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个人发展的科学可以说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全球性课题,现实在呼唤一门新兴的科学——个人发展观,这个个人发展观至少是融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决策学、养生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对策论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我们可以得出,个人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家庭事业全面兴旺为根本指针谋发展、促发展,努力营造个人全面进步所需的多领域、多文化、多环境的系统性需要,切实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让所有外在资源与内在动力真正围绕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发挥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要统筹学习与实践,统筹自我发展与广结良缘、统筹做事与做人、统筹消费与赚钱、统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个人发展上就是推进的过程要做到可持续性,并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个人全面成才及家庭事业全面兴旺。坚持走出一条稳定性好,可持续提升的发展道路,谋得经得起时间与空间多维变化考验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认真总结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各阶段实际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指导个人发展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兴旺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运用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个人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抢抓机遇,努力奋斗,更好地完成各成长阶段我们肩负的发展任务,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能力建设的各个环节,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以点: 首先,必须紧密结合个人实际,针对个人发展目标,拟定自己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 既然说是个人发展观那么决定权就应当在于个人手中。有些人从读书到就业都没得自己做过主,个人发展的方向完全交给了别人,当他终于摆脱他人的代办,又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谋生才是最重要的阶段。他的一生幸福与否在个人发展上他的内心没有遗憾那是假的,造成这种个人发展不能自主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文化意识,长期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教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师、尊老、忠君、“三纲五常”的意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

形势与政策:科学发展观

[摘要]: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再理解战略的连续性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们把大脑对科学和发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观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二、有效实施科学发展观的7大主题 1.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它既不同意限制财富积累的“零增长”,也反对不顾一切条件提倡过分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结构上要不断合理与优化外,新增财富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来越低;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上要越来越小;在知识的含量上和非物质化方面要越来越高;在总体效益的获取上要越来越好。 3.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国家、区域的生存支持系统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范围之内。通过基本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过就业的比例和调配,达到收入、分配、储蓄等在结构上的合理性,进而共同维护全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 4.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

最新审计工作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审计工作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就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内涵和实质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使审计工作高度自觉地服务服从于这些内涵和实质的要求。 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科学的审计工作指导思想。 发展,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把发展提升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位置,要求把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来指导发展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要用“发展第一要义”的理念,来指导“发展第一要务”的实践。审计机关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监督部门,其所具有的维护经济秩序调控实现管理,国资保值增、监督权利运行、保障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等作用,凸显了在科学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审计人员在其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是第一要义”贯彻到我们审计工作中。 长期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的“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因此,我们要将其作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工作指导思想的重点加以贯彻。把“发展是第一要义”的工作指导思想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部署工作对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要充分考虑所确定的工作内容,是否适应了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要充分审视取得

的工作效果,是否达到了科学发展的预期目的。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体体现,因此,必须把为人民而审计,通过审计造福于人民,作为审计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好处,作为审计工作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 在审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当前重点是要以促进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强对关系民生问题的审计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党和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政府民生工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关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文化教育,就业再就业等涉及民生重点领域的共性问题,真正体现审计为民。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紧跟党的要求,确立工作重点。 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就是要围绕其要求来确立工作的重点,去开展工作。 一是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严格查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坚决揭制当前严重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破坏经济秩序的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要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化解矛盾。要特别关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政府投资,资产运作,产业扶持,支农惠农,公共服务,耕地保护,节能减排,资源使用,生态补偿,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完善,权利阳光运行等问题,运用审计手段揭露和解决这些方面存在的问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发展的认识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承担着继往开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策划审计工作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策划审计工作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精神实质,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一方面要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在强化经济监督和反对腐败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审计工作中去,推动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管理、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创新,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和“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并在工作指导上,树立六种意识,处理好五个关系,实现四个转变。树立六种意识:一要树立宏观意识。一切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为自治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二要树立创新意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审计理念、理论和实践。三要树立发展意识。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正确的工作目标,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审计机关就给予坚决支持;反之,就要依法给予监督和纠正。四要树立依法从审、廉洁从审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依法从审、廉洁从审,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五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挥审计为宏观经济决策的服务作用,当好参谋和助手。六要树立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将质量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把审计项目复核审理关。处理好五种关系:一要正确处 1 / 4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2019年文档资料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1 以人为本与中华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何为“以人为本”?胡锦涛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进一步追溯起来,以人为本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的源头是民本思想。胡锦涛在2003 年7 月1 日讲话中阐释这个“本”时讲: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胡锦涛所引用的这段富于哲理的古训,出自《孟子?梁惠王 下》。孟子恰是中华文化传统上民本思想的突出代表。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围绕君与民的关系而展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孟子的重民思想就是孔子提出的“所重:民、食、丧、祭”,就是孔子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孟子的亲民思想就是孔子主张的以政富民,省力役、薄赋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民本思想也为历代开明的政治家所尊崇,成为他们治国安邦

的重要原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因为文帝和景帝尊崇以民为本的原则,实施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唐代“贞观之治”的一条重要原因,是李世民强调“国依于民”。清代的“康乾盛世”,也与康熙坚持“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坚持“以养民为本”密不可分。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业社会由于劳动生产率低 下,社会劳动在农业部门的分配比例不能过小。中国历史上过分 的重农抑商政策,带来了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是,恰当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保持农业劳动在社会劳动中的必要比例,对维护社会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结合的具体比例是历史的。 但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相适应才能有效利用人力和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协调发展的要求。 生产资料,这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中国古代“人必称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思 想。天人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人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和谐、人类活动顺应天时而行等方面。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是孔子效法自然的思想。 宋代理学家张载是传承前人“天人合一”思想、宣传天人和谐的突出代表。他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既然我为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同胞,生物都是我的近亲,所以我不仅要善待所有人民,还要善待所有生物,顺应天地,不可逆天地之性而行。这种观点的传播对天人和谐、保护自然生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和谐:科学发展观的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主张“致中和” “君子和而不同”“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合异以为同”。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目录 引言 (2)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3)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3) (二)主要内容 (3) 二、科学发展观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4)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 (4)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5) 三、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6)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6)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7) (二)“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 (7) (三)“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 (7) 五、怎样践行科学发展观 (7) 六、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昆明高校为例 摘要:作为“铁肩担道义”和“舍我其谁”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以极强的自觉性和彻底的坚定性来透彻体认和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成为了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相当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身心成长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不是一个游乐的场所,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不应成为一个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而应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我们要明白自己适合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能得过且过;要着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多方面知识;明确不谋求自身发展就是退缩,就会落后。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退缩没有出路,落后等于死亡。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就难以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这也就与国家大力的培养目的相违背。然而,要想做好其中一件事或者想把两件事情同时做好也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指导,只有利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

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不再为吃穿而忧,为住行而愁,现在中国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GDP每年的增长速度也很可观,经济的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在我们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便捷、快乐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什么:天空不再蓝,河水不再清,黄沙漫天飞。气候一次又一次的变得恶劣;人类的健康状况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而每况愈下,我们是否曾反思过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 [摘要]: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的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与绿色经济相重合的地方,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要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绿色经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呈现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整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障碍依存在,改革攻坚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同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监管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具体表现。要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最新科学发展观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审计事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又一次全党范围的集中教育活动。我区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新起点、把握新要求、转变新作风的宝贵机会。这段时间来,通过教育动员、集中学习、讨论座谈等活动,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理念、方法、精神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简要谈谈第一阶段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认识、思考和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精辟概括,提纲挈领,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提高到一个

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发展之所以要以人为本,是因为,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第二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党的执政为民理论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要点:一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七大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呢?

试题--科学发展观

(辨析)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发展的问题。 (辨析)背景材料: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持之以恒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辨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用哲学观点进行辨析,谈了怎么看待给定材料)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这是正确的,但国内生产总值只是衡量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经济指标。因此,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就是发展。(2)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的世界奇迹,但它是以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而付出的大代价为条件的。中国政府考虑减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再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定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将环境、资源、社会进步等包括进来,正是坚持了全面的观点。(3)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进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4)任何事物都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而发展。 (辨析)背景材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年增长速度是9.4%,2004年我国GDP达到9.5%。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05年我国GDP 增长率调整到了8.5%。辨题: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对辩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的概念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两个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经济增长速度是指社会或某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量或产值与原来相比的增长率。经济要发展,不能没有增长速度。(2)经济速度快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好。如果劳动消耗小于产量或产值的增长幅度,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才意味着经济效益提高;如果劳动消耗大于产量或产值的增长幅度,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符合,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反而会“欲速则不达”。(3)一般来说,经济效益的提高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应把速度与效益结合起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题目的说法是片而的。 (简答)2005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联系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要求,谈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并请你就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珍惜和保护资源,发展经济要立足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要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1)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提倡绿色消费。(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3)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