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草胺生产中出现白色结晶体的探讨

乙草胺生产中出现白色结晶体的探讨

乙草胺生产中出现白色结晶体的探讨

陈琦;蔡云钦

【期刊名称】《杭州化工》

【年(卷),期】1999(029)004

【摘要】乙草胺作为酰胺类芽前旱田除草剂在世界各地均已拥有广大用户,本文就乙草胺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的白色结晶体的现象及其产生机理予以解释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生产中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陈琦;蔡云钦

【作者单位】杭州农药总厂;杭州农药总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57.206

【相关文献】

1.白糖蒜生产中出现发红问题的探讨 [J], 李全明;李宝龙

2.萜烯树脂生产中出现绿色产物现象的探讨 [J], 陈尚和

3.臭氧用于重碳酸钙镁型矿泉水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J], 任宇

4.矿泉水生产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探讨 [J], 吴曦

5.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J], 和琎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砜嘧磺隆 一

砜嘧磺隆一、产品概述 玉嘧磺隆(rimsulfuron),又称砜嘧磺隆,商品名为宝成(Titus),系杜邦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功研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施药采取芽后处理,通过杂草茎叶及根部吸收迅速在植物内传导并抑制杂草缬氨酸及异亮氨酸的合成,阻止细胞分裂,杀死杂草。敏感杂草吸药后3天变黄,1~3周内枯萎死亡。1992年在欧洲注明用于玉米田,1995年在美国注册用于马铃薯与玉米田,1997年在我国注册作为玉米田苗后除草剂开始推广使用。可有效防除大多数阔叶与禾本科杂草,如田蓟、马唐、鸭趾草、稗草、多花黑麦草、反枝苋、猪殃殃、繁蒌、虞美人,使用范围广,可用于玉米、马铃薯与番茄等作物。玉嘧磺隆是近年来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中较突出的品种之一,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二、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线品为白色结晶固体。m.p.176~178℃,25℃时水中溶解度<10mg/L,分配系数(正辛醇/水)0.034,pk a4.1。在中性土壤中稳定,在酸性或碱性土壤易降解。土壤中半衰期为1.7~4.3d。水解半衰期为4.6d(pH=5)、7.2d(pH=7)、0.3d(pH=9)。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兔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D50>5.2mg/L空气(4h)。对兔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未见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四、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含量,%(HPLC)≥95 外观白色晶体或淡黄色粉末 熔点,℃ 176-178 水份,% ≤0.3 B用途 一、用途概述 1.玉嘧磺隆应用范围 玉嘧磺隆可有效防除大多数阔叶与禾本科杂草,如田蓟、马唐、鸭趾草、稗草、多花黑麦草、反枝苋、猪殃殃、繁蒌、虞美人,使用范围广,可用于玉米、马铃薯与番茄等作物。 2.玉嘧磺隆吸收、传导与作用机制 玉嘧磺隆通过幼牙与叶片被植物吸收,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传导,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中第一阶段的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而造成杂草死亡。其药害症状;喷药迅速抑制生长,最早症状产生于植物分生组织,敏感和禾本科杂草植株矫化,阔叶杂草失绿、组织坏死,最终死亡。药害是缓慢发生的,从杂草出现受害症状至相干株死亡约需8-12d。 1)代谢作用与选择性 在植株内代谢作用速度的差异是玉嘧磺隆的选择性原因,玉米代谢迅速,半衰期<1h,而敏感杂草如假高梁、反枝苋、马唐等代谢作用缓慢,半衰期相应为38,>48与27h,药害与半衰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如下:植物种类型植物敏感性GR50(,ai/hm2) ALSI50(nm) 玉米(Zea mays) >6.4 37 龙葵(Solanum nigrum) 25 - 假高梁(Sorghum halapense) 0.9 46 马唐(Digitaria samguinalis) 8.1 37 反枝苋(Amarantus retroflexus) 0.6 42 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1.0 - 藜(Chenopodium album) 2.8 — 玉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内的代谢首先是嘧啶环的羟基化作用,其后与葡萄糖缀合,使化合物的活性全部丧失。此种代谢作用与植物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有关,此外,温度对代谢作用,特别量度玉嘧磺隆在玉米根

第六章农药

第六章农药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农药的发展方向。 2、了解农药的分类、各类代表物的名称、结构。 2、了解部分农药的合成反应。 3、了解有机磷农药、有机氮农药及杀菌剂的化学结构与物理活性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有机磷、有机氮杀虫剂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及常用农药的合成。 2、杀菌剂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及常用杀菌剂的合成。 三、课时:4 四、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作物的病菌、害虫和杂草的药剂。广义地说,除化肥以外,凡是可以用来提高和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及环境卫生的化学药品,都叫做农药。 农药的发展:植物性农药、无机农药、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农用抗菌素、生物化学农药。现今的农业生产已离不开农药的使用,据估计,如果没有农药,全世界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可达50%左右。使用了农药可挽回损失约15%。 二、农药的类型 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防冶害虫。2)杀菌剂防冶病害。3)除草剂消灭杂草。4)植物生长调节剂 按农药组分分:1)化学农药有机氯、有机磷农药。2)植物农药除虫剂、硫酸烟酸。3)生物性农药 三、农药的安全性及发展方向 1、农药残留问题 1)农药残留指使用农药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的总量。 2)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可以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急性毒性是一次服用或接触大量药剂而表现出的毒性,以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LC50)表示。有的农药急性毒性不高,但在人畜体内有慢性累积性毒性或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澳氯丙烷,杀虫脒,二澳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氯乙酸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 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醉,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

农药学

农 药 学 植物化学保护 实验指导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二○○三年十一月 编 者 骆焱平 杨 叶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在九七年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二OO二年制定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该书在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增加实验项目、补充并修改部分内容后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农药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农药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即利用有害生物(或称靶标生物),如昆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对农药的反应来测定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本书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可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病虫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本书可作为《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的实验指导。因此更名为《农药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的任务是: 1、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一般技术。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衔接。 3、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化保教研组 二○○三年十一月

乙草胺生产工艺

乙草胺生产工艺 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和控制效果,广泛应用于农田和非农田的除草工作中。下面是乙草胺的生产工艺介绍: 1. 原材料准备:乙草胺的主要原材料有苯胺、三氯乙酸、碳酰二氯和乙胺。苯胺经过氢化处理得到苯乙胺,然后与碳酰二氯反应生成乙草胺的中间体N-(3-氯-4,5-二氢-5-氧-1,2,4-噻二唑基)苯乙酰胺。这个中间体与氢氯酸反应生成最终的乙草胺。 2. 反应过程:将苯酰胺和三氯乙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70-80℃,搅拌混合均匀;同时将碳酰二氯溶于N,N-二甲基乙酰 胺中,加入反应釜中。这个反应需要进行数小时,并通过加热和搅拌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搅拌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3. 中间体处理: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其加入乙胺溶液中,用以中和反应液中的残余三氯乙酸。这个中和过程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并需要搅拌混合,以确保反应彻底。 4. 结晶和精制:中和过程之后,将反应液充分搅拌,然后开始加入冷水,使反应液中的乙草胺逐渐析出结晶,并通过滤网进行分离。分离的乙草胺结晶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乙草胺的成品。 5. 成品处理:得到的乙草胺成品需要进行粉碎、干燥和包装处理。粉碎可以将乙草胺成品研磨成细小颗粒,以提高其溶解速

度和可悬浮性;干燥可以去除成品中的水分,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存期限;最后进行包装,通常以塑料袋或桶装为主,以方便携带和销售。 乙草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和操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生产工艺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合适的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是乙草胺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生产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各个环节的控制和操作,以确保乙草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安全。

农药学

一、名词解释 1农药:为了预防、消灭。控制危害农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化学药品的总称2致死中量(LD50):在一定条件下可使生物种群50%死亡的药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杀死50%生物群体的药剂浓度 3有效中浓度EC50:抑制50%病菌的孢子萌发所需要的浓度 4忍受极限中浓度TLM: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一种鱼/虾在一定接触时间内使50%体死亡的药剂量/浓度 5相对毒力指数:表示杀虫剂生物活性大小的指标,被测试药剂的LD50(LC50)与标准药剂的LD50(LC50)比值的百分数 6农药的分散系数:各种农药的原药或制剂经调制、施用、燃点或释放,使之分散在介质中及形成应用上的分散体系 7乳化剂: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均匀分散的物质。分为亲水性和亲油性乳化剂 8油水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分配系数越大,油溶性越大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在一定温度硬度的水溶液中,用来度量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所具有的综合亲水亲油效应 9抗药性:昆虫种群能忍受杀死其大部分个体的杀虫药剂药量的能力,并在种群中逐渐发展耐药性: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药剂产生不同的耐药力 10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同一机制对选择药剂以外的药剂产生抗性。 负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对某种药剂有抗性时,对另一种药剂反而更敏感。 11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2独立的联合作用:两种药剂机制不同,各自独立作用于不同的生理部位,互不发生毒理学上的影响,但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机制的加合作用。 13植物生长调节剂: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的活性的物质。14淋溶性:由于降水或土壤水分引起除草剂向下渗透的现象。 15VSR:毒效比值即脊椎动物选择性比例 二、简答 1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毒杀效力大小)。一般是在相对严格的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定方法,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多在室内测定,较高的毒力才有实验价值。 毒性:是农药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的,不同的病虫和草害等防治对象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的作用效果有密切关系。因此药效常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综合生产时间经行测定。更有实际意义。 药效: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效果(防治效果) 2分散度:指农药被分散的程度,是平衡制剂质量和喷洒质量的重要指标。水剂>胶体剂>烟剂>乳剂>粉剂>可湿性粉剂 提高分散度对药剂性能的影响①增加农药的覆盖密度与靶标物接触机会增多②改善农药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增加成效③改善药剂颗粒运动性能④提高药剂颗粒表面能⑤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 控制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①充分发挥有效成分的作用②提高目标性③提高安全性 3十种农药的主要剂型:①原药②母药③油剂④颗粒剂⑤可溶性粉剂⑥悬浮剂⑦乳油⑧粉剂⑨可湿性粉剂⑩水剂⑾乳油⑿片剂⒀烟剂⒁熏蒸剂

违禁原料鉴别 杨艳姣

常见违规原料鉴别 在面粉改良剂市场上,曾不断有相关违规原料使用的报道,奥尼斯特公司作为行业中重要的一员,一直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按照GB2760的要求使用各种原料,然而多年来在市场上还是见到不少违规原料使用的现象,为保护行业健康的发展,我们做了大量的违规原料鉴别工作。除次磷酸钠溴酸钾吊白块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钛等国家已明确禁用的物质以外,现将我们所做的常见违规原料鉴别情况汇总如下: 1.曲酸 ◆性状:外观为类白色晶体或晶体粉末,化学名为5-羟基-2-羟甲基-1,4-吡喃酮,存在于米曲霉等多种曲霉和一些青霉的菌丝和培养液中,分子式:C6H6O4;分子量:142.1;毒性试验:LD50 2500-3500mg/kg;溶解性:溶解于水、酒精、丙酮、微溶于乙醚、乙酸乙酯、氯仿和吡啶,不溶于苯,对光、热和金属离子不稳定。 ◆用途:曲酸的用途相当广泛,在医药领域,作为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增强白细胞动力等作用,生产出的成品药用于治疗局部炎症等疾病;在化妆品领域,曲酸能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因而可以强烈抑制皮肤黑色素的形成,曾被配入化妆水、面膜、乳液、护肤霜中,制成能有效治疗雀斑、老人斑、色素沉着、粉刺等的美白化妆品,在妆品中一般添加量为0.5~2.0%; 在农业领域,曲酸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曾经用于杀虫剂。 ◆曲酸被违规用于面粉尤其用于面条粉中的原因:曲酸能对多酚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多种要素控制完成的,首先,其结构与分类底物相似而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次可以螯合多酚氧化酶活性必须的铜离子,第三曲酸能通 过对氧自由基的去除干扰多酚氧化酶促反应中对氧的吸收,第四,能还原形成黑色素的底物醌类化合物为联醌而阻止黑色素的形成,另外,曲酸具有抗氧化性,它的酚羟基可以被还原。曲酸能与铁、铜、锰等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而这些金属离子恰恰是酶促反应的促进剂,基于以上原理,近年来部分不法食品改良剂厂商将大量的曲酸用于面粉改良剂中,其中面条粉抗褐变改良剂尤为严重。加入曲酸的面条粉改良剂,能大大延长面条的褐变时间,使面条长时间保持白亮的异常状态。

异恶草酮的开发可行性报告

异恶草酮的开发可行性报告 植物保护学院制药工程2班周骏成 222009327022047 一.合成路线总述 1.以邻氯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肟化、还原、酰化、闭环制得异噁草酮。 2.另一条合成路线是以3-氯-2,2-二甲基丙酰氯为起始原料,经酰化、闭环、缩 合制得异噁草酮。 二.最优路线 在第一条路线中由于还原步骤需要用到的氰基硼氢化钠价格昂贵,且国内未工业化。另外中间体3-氯-N(-氯苄基-)-N-羟基-;2-二甲基丙酰胺很不稳定,极易分解,收率过低。使得该路线在我国难以工业化. 而对于第二条路线该路线合成步骤少,原料易得,反应所用溶剂均为水,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操作简便,收率较高,是一条容易工业化的合成路线。但该路线的闭环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异构化,导致异噁草酮的纯度不高。因此我们选择该路线作为合成路线。重点考察影响产品收率和产品纯度的各种因素,优化工艺条件。 三.纯化改进方法 由于闭环反应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异构化,闭环反应产物又未经分离就直接用于下步缩合反应,因此导致最终反应产物纯度不高,只有80%。其主要杂质为3-[氯苯基)甲氧基]-4,5-二氢-4,4二甲基异噁唑和1-[氯苯基)甲氧基]-3,3- 二甲基-2-β-丙内酰胺。我们采用通入氯化氢的方法 使上述杂质分解。3-[氯苯基)甲氧基]-4,5-二氢-4,4二甲基异噁唑分解为4,4-二甲基-3-异噁唑酮和邻氯氯苄,分解产物又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缩合成为异噁草酮。这样既提高了产物收率,又提高了产物纯度。 四.成本分析 在选择的最优路线中所需要的原料有盐酸羟胺含量98%、3-氯-2,2-二甲基丙酰氯含量98%、邻氯氯苄含量99%、乙基黄原酸钾含量99%、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含量99%,均为工业级。 其中盐酸羟胺(16000/t),邻氯氯苄(11000/t),乙基黄原酸钾(100000/t),三辛基甲基氯化铵(150000/t),3-氯-2,2-二甲基丙酰氯(125000/t)已形成工业

乙草胺合成工艺

乙草胺合成工艺 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等农业生产中。本文将介绍乙草胺的合成工艺及其应用。 乙草胺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合成、中间体处理和产品提纯等步骤。首先,乙草胺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丙酮、氯乙醛和氨水。这些原料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合成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 在反应合成阶段,丙酮与氯乙醛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乙草胺的中间体。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高效和产物的纯度。同时,反应过程中还需要对反应物进行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中间体处理是乙草胺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中间体处理,可以提取和分离出乙草胺的产物,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中间体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溶剂萃取、结晶和过滤等技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产品提纯是乙草胺合成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在产品提纯过程中,主要采用洗涤、结晶和干燥等方法,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溶剂,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乙草胺产品。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乙草胺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乙草胺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较小。因此,乙草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乙草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农田、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等农业生产。在农田中,乙草胺可以用于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中,乙草胺可以用于除草和除去不需要的植物,保持果树、蔬菜和花卉的生长环境,提高它们的生长效果和品质。 乙草胺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其合成工艺对于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乙草胺的合成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合成、中间体处理和产品提纯等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合成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乙草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7-除草剂2

六、取代脲类 四十年代前期已报道了取代脲类化合物有抑制植物生长的活性,但未阐明其除草作用。1951年布查(H.C.Bucha)和托德(C.W.todd)首先报道了灭草隆的除草活性。此后,许多脲类除草剂品种陆续出现,成为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我国在六十年代后研制或生产了除草剂一号、敌草隆、异丙隆、绿麦隆等品种,在化学除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代脲类除草剂的种类很多,它的通用名称都含有“隆”字。 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通性: (1)基本结构: 其中R1为芳基或杂环,通常多为环状结构,尤以苯环为多,即 R2、R3为低级烷基或烷氧基等。 (2)基本性状:纯品白色结晶,蒸气压低,水溶性小,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小或仅有中等程度的溶解度。因此这类药剂主要是配成可湿性粉剂来应用。 (3)除草原理:属于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根部吸收,经过质外体系而迅速转移至植物地上部分的茎叶中。取代脲类除草剂被植物吸收与转移的速度,因化合物及植物种类不同而异。伏草隆、草完隆、灭草隆、绿谷隆在植物体内转移快,而枯草隆、草不隆则转移较慢。叶面处理时,可不同程度地吸收(如利谷隆叶面吸收能力稍强)。进入叶内药剂移动有限,很难进入韧皮部而输导到其它部分。 这类除草剂的杀草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杂草中毒后最初表现失绿,然后停止生长而逐渐死亡。 多数取代脲类除草剂的选择性较差,主要靠土壤的位差来达到安全除草的目的。在除草剂中,取代脲类是受土壤因素影响药效较强的一类除草剂,特别是土壤胶体颗粒吸附强的利谷隆等。土壤湿度对取代脲类除草剂有重要影响,通常需要有一定湿度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 在我国常用的取代脲类除草剂主要有异丙隆、绿麦隆、莎扑隆、敌草隆和利谷隆等。 (一)异丙隆(Alon, isoproturon)

油菜除草剂药害症状及其预防

油菜除草剂药害症状及其预防近年来,在油菜生产上因除草剂使用不当或药剂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导致油菜药害现象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的油菜田化学除草试验,积累了一些除草剂的药害资料,探索了预防药害的措施。广灭灵通用名为异恶草松。据试验,每亩用36%广灭灵微乳剂26~33毫升加水50公斤对土壤喷雾,施药后10天移栽油菜,移栽后4~7天出现药害症状。一般油菜心叶或幼嫩叶片出现黄色、白色等白黄化现象,部分白化症状仅发生在叶片的一侧或以中脉为界的半边叶片上。移栽后10~20天达到白化高峰,1个月后长出的新叶转为正常的绿色,至春后抽薹期白化症状基本消失,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少数白化严重的药害株在栽后30天死亡。预防措施:乙草胺对油菜田阔叶杂草的封杀作用较差,而广灭灵对大多数阔叶杂草有良好防效。为发挥广灭灵和乙草胺各自的长处,可以采取减半混用的方式在翻耕移栽油菜田使用。每亩用36%广灭灵微乳剂15毫升、50%乙草胺乳油50毫升加水喷雾,既克服了广灭灵、乙草胺的药害问题,又扩大了杀草谱。乙草胺一般情况下施用乙草胺比较安全,但是在施药后雨水过多、田间多次积水、地下水位高等情况下易产生药害。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直播油菜田,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80毫升(常规用量),油菜即出现药害症状,死苗率达16.6%。一般在油菜受药50天后表现药害症状,植株明显矮小,叶片变紫色并呈匙状,叶面积为正常叶片的五分之一。严重药害株在施药后60~70天死亡。预防措施:要保证乙草胺使用安全,应严格控制50%乙草胺乳油每亩用量不超过80毫升。稻茬直播油菜田或地下水位高的直播油菜田慎用或不用。移栽油菜田施用,用药后田间不能多次或长时间积水。用水量应视土壤墒情而定,每亩用水量以40~45公斤为宜。草除灵每亩用50%草除灵

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监测理综生物试题

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监测理综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合成了具有与天然胰岛素一样的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摘取了第一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桂冠。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一个由17种、30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就可能是17300种 B.蛋白质是生物体所特有重要的生命物质,是生物大分子。大多数天然蛋白质都 是生物合成的 C.打破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界限,极大地推进人类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和应用D.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阐 明,又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 2.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可以进行遗传、复制等生命活动 C.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D.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长发育等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3. 科学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B.德国的魏尔肖(R.L. C. Virchow)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欧文顿(E.Overton)通过对动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 成的 D.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4. 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错误的是() A.无论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B.无论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元素含量最多,是最基本的元素 C.脂质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氧化分解时需要更多的

乙草胺的功能主治

乙草胺的功能主治 1. 乙草胺简介 乙草胺(英文名:ethametsulfuron-methyl)是一种草甘膦类除草剂,是乙咪 隆(ethametsulfuron)的甲基酯化物。其化学结构为苯磺酰脲类化合物,外观为 白色结晶固体。乙草胺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于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的除草工作,对草本杂草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 2. 乙草胺的功能主治 乙草胺作为一种高效的除草剂,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广谱除草作用:乙草胺能有效控制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田间的广谱杂草,包括但不限于狗尾草、稗草、早熟禾等。 •快速吸收与传导作用:乙草胺能够通过作物的叶片、根部等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通过底部茎、叶片的导管系统向植物的生长点传导,使植物全身受药。 •对多年生杂草的控制:乙草胺在适当的剂量下,还可以对一些多年生杂草如马先蒿、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进行长效控制。 3. 使用方法 3.1 剂量和使用时间 •乙草胺的推荐使用剂量为每公顷5-20克,具体剂量可根据不同作物、草本杂草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使用时间一般为作物的早期生育期,应避开高温、干旱和多风的天气,以充分发挥乙草胺的除草效果。 3.2 施用方法 •乙草胺一般以喷雾的方式施用,喷雾需均匀覆盖作物叶片和杂草的茎叶。使用时应注意保护好自身皮肤和呼吸道,避免接触和吸入。 •需搭配相应的助剂,如表面活性剂,以提高乙草胺的喷雾效果和吸收传导效果。 4. 注意事项 •使用乙草胺前,需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建议的剂量使用,不得超量使用。 •施药后,应注意观察作物和草本杂草的反应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咨询专业人士。

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共3篇

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共3 篇 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1 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的使用成为了现代农业的必备手段。但同时,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水体产生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因此,在环境保护的要求下,研究农药在水体中的降解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对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的降解情况进行介绍。 一、氯丹 氯丹是一种有机污染物,也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农药,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危害颇大。氯丹在水体中降解的速度较缓慢,而且氯丹的降解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研究表明,氯丹的主要降解方式是微生物降解,自然降解较慢,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降解。 二、草甘膦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但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草甘膦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较快,但其降解产物如磷酸甘氨酸、甘氨酸等也对水环境产生了威胁,甚至会引起植物的异常生长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紊乱,从而影响

到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三、克百威 克百威是一种有机磷类农药,具有广泛的杀虫、杀菌、除草功能,但其也是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克百威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较慢,但一旦克百威被降解,会产生稳定而有毒的磷酸化物质,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四、乙草胺 乙草胺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环保的杀草剂,但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乙草胺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非常快,不会产生任何严重的污染物,不会对环境水体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农药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与降解产物也有很大的区别。加强对农药在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研究,提高对农药在水环境中的监测与管理,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是当今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不同种类的农药降解速度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加强对农药在水环境中的监测与管理,重视农药降解产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质健康。同时探索替代性的农业治理方式,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也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农药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药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林成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2期 林成 (勃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七台河 154599) 摘要:农民在除草、防虫、防病过程中经常使用农药,但农民在购买、使用农药中常常出 现药效差、药害重等各种事故。就勃利县近几年在农药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一简单总结,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药使用;问题;农药伪劣识别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处于第二、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为2670℃,无霜期为119~137天,年降水量为525.8mm。全县总耕地面积11.67万hm2,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烟草、万寿菊、西甜瓜、蔬菜、果树等作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除草、防虫、防病经 常使用农药,但在农民购买、使用农药过程中常常出现药效差、药害重等各种事故,以下就我 县近几年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简单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 农药中“隐性成分”问题 这类问题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中比较常见。有的农药标签中未标出“隐性”农药的 成分;有的以助剂的形式成组销售。这类现象大多为正规厂家生产的真药,作用是为了提高对 某种对象的防治效果。但未标出的农药成分可能对某种作物产生药害。例如在烟嘧磺隆中加入 二甲四氯增加对问荆的防除效果,但在产品包装上找不到二甲四氯的字样。这类产品若施用不当,玉米则表现出激素类药害症状。硝磺草酮中莠去津以助剂的形式成组销售,因产品标签中 找不到莠去津的字样,施用后可能对下年某些作物产生残留药害。这类问题违反了农药登记法规,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药登记管理。 2 将“高毒”误认为“高效” 特别是农民在购买杀虫剂时,往往选择毒性高的农药如甲拌磷、甲胺磷、水胺硫磷等,认 为毒性高的农药杀虫效果一定好。实际上并非如此,农药的高毒是对人、畜而言的高毒,并非 对害虫而言。对害虫应为高效,效果高杀虫才彻底。要加强宣传及科技培训,转变农民对“高毒”与“高效”的误解,高毒不等于高效。 3 “药师配药”问题突出 在防治病害、虫害方面问题突出,由于市场经营商户众多,大部分农药经营者无专业技术 知识,看看图谱或看看书,普遍充当“药师”角色,药不对症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还讲究“配药”:像抓中药一样任意加量、减量或配点其它农药。并在口头上敢“保”以招揽生意。建议 相关单位加强对农药经营者的技术培训,建立农药经营者诚信制度;同时希望农民到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咨询。 4 轻易相信“奇方、妙方” 农民之间相互交流“奇方、妙方”,相信某些不科学的配方。如近几年先后用豆磺隆加辛 硫磷防除大豆田中的苣荬菜;噻吩磺隆加异丙甲草胺防除用于向日葵田封闭除草;马歇特加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