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现代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三章DNA生物合成(复制)

选择题

【A型题】

1.根据F.Cri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

的传递方式是

A.蛋白质→ RNA→DNA

B.RNA→DNA→蛋白质

C.RNA→RNA→DNA

D.DNA→RNA→蛋白质

E.DNA→DNA→蛋白质

2.F.Cri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

传递方式不包括

A.DNA→rRNA

B.DNA→DNA

C.RNA→蛋白质

D.mRNA→DNA

E.DNA→tRNA

3.H.Temin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是

A.mRNA→蛋白质

B.DNA→DNA

C.RNA→DNA

D.DNA→mRNA

E.蛋白质→mRNA

4.H.Temin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是

A.转录

B.逆转录

C.翻译

D. DNA复制

E. RNA复制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座是RNA→RNA

B.转录是DNA→RNA

C.复制是DNA→DNA

D.逆转录是RNA→DNA

E.翻译是RNA→蛋白质

6.M.Meselson和F.W.Stahl用15NH

Cl 证明的机制是

4

A.DNA转录为mRNA

B. DNA半保留复制

C. mRNA翻译为蛋白质

D. DNA混合式复制

E. DNA全保留复制

Cl作氮源复制DNA时,开始产生不含15N 7.以15N标记DNA双链为模板,当以NH

4

的子代DNA分子时在

A.第 1代

B.第 2代

C.第 3代

D.第 4代

E.第 5代

8.真核DNA生物合成的特点不包括

A.半不连续复制

B.多复制子复制

C.半保留复制

D.双向复制

E.滚环复制

9.如果以15N标记的DNA双链作模板,NH

Cl作氮源进行复制,对子一代DNA分子

4

做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其密度带应位于

A.重DNA带下方

B.普通DNA带

C.普通DNA带上方

D.重DNA带

E.普通带与重DNA带之间

10.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技术是

A.Sanger法

B.密度梯度离心

C.α互补

D.斑点杂交

E.蛋白质印迹

11.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方式是

A.滚环复制

B. D环复制

C.全保留复制

D.混合式复制

E.半保留复制

12.DN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其表现形式是

A. DNA互补双链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B.代与代之间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C.偶数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D.有规律间隔的碱基序列一致性

E.对应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

13.关于双向复制,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

B.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C.原核生物是双复制子复制

D. 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

E.每个起始点产生两个复制叉

14.有关DNA复制,错误的是

A.领头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B.领头链连续复制

C.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是随从链D.子链延伸方向是5'→3'

E.不连续片段称为岡崎片段

15.关于复制的化学反应,错误的是

A.新链延长只能是5'→3'方向

B.形成3', 5'磷酸二酯键

C.dNTP的β、γ-P以PPi形式释放

D.DNA复制的底物是dNMP

E.α-P与子链末端核糖3'-OH连接16.DNA-polⅢ 具有的特点是

A.α亚基是复制保真性所必需的B.α、β、θ亚基组成核心酶

C.比活性低于DNA-pol I

D.催化3',5'磷酸二酯键生成

E.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

17.关于DNA-polⅢ,不正确的是

A.β亚基起夹稳模板链的作用

B.3'→5'外切核酸酶作用

C.5'→3'聚合酶活性作用

D.线粒体DNA合成的酶

E.核心酶以外的亚基称γ-复合物18.关于DNA-polⅢ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5'外切酶活性

B.细胞中的分子数最少

C.DNA复制延长的酶

D.有5'→3'外切酶活性

E.有5'→3'聚合酶活性

19.DNA-polⅢ亚基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基形成异源多聚体

B.α、ε、θ组成核心酶

C. 10种亚基构成全酶

D.ε亚基与复制保真性有关

E.10种亚基又称γ-复合物

20.关于DNA-polⅠ,不正确的是

A.5'→3'核酸外切酶活性

B.3'→5'聚合酶活性

C.5'→3'聚合酶活性

D.3'→5'核酸外切酶活性

E.Klenow片段有3'→5'外切酶活性21.DNA-polⅠ的作用不包括

A.DNA修复时填补空隙

B.DNA复制时填补空隙

C.合成RNA引物

D.校读复制中的错误

E.能催化延长20个核苷酸左右

22.关于DNA-polⅠ的叙述,错误的是

A.3'→5'酶活性水解错配碱基

B.填补复制中出现的空隙

C.5'→3'酶活性切除突变片段

D.填补修复中出现的空隙

E.内切酶活性切除引物

23.关于DNA-pol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即时校读功能

B.细胞中的分子数最多

C.能填补DNA修复中的空隙

D.可被水解为大、小片段

E.是大肠杆菌主要的复制酶

24.关于DNA-pol的叙述,正确的是

A.polⅡ能校读复制中的错误

B.polⅢ参与SOS修复

C.polⅢ是催化复制延长的酶

D.polⅡ对模板的特异性最高

E.polⅠ的比活性最高

25.关于真核生物DNA-p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已发现polα、β、γ、δ、ε

B.polβ还有拓扑酶的作用

C.polε有校读、修复作用

D.polα具有引物酶活性

E.polγ催化线粒体DNA合成

26.真核生物DNA-pol作用,正确的是

A.pol-α有切除修复的功能

B.pol-β是线粒体DNA复制的酶

C.pol-γ有引物酶活性

D.pol-ε作用与polⅡ相似

E.pol-δ相当于原核生物pol Ⅲ

27.原核和真核DNA-pol都不能

A.辨认复制起始点

B.以dNTP作底物

C.5'→3'方向延长DNA子链

D.生成冈崎片段

E.需RNA引物

28.DNA复制的保真性作用不包括

A.真核生物DNA-polδ即时校读功能

B.引物酶的即时校读功能

C.DNA-pol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D.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E.3'→5'外切酶活性切除错配碱基29.关于DNA解螺旋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 B蛋白是解螺旋酶

B.rep蛋白是解螺旋酶

C.rep蛋白作用时需ATP供能D.DnaC蛋白辅助Dna B发挥作用E.Dna B蛋白能辨认起始点

30.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G蛋白催化游离NTP聚合B.DnaB蛋白就是rep蛋白

C.DnaG蛋白是引物酶

D.rep蛋白解链不须ATP供能

E. rep蛋白又称解螺旋酶

31.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

A.辨认复制起始点

B.复制时理顺DNA链

C.稳定DNA分子拓扑构象

D.解开DNA双螺旋间氢键

E.使DNA分子成为正超螺旋32.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不包括

A.拓扑酶共有5种

B.连接磷酸二酯键

C.酶Ⅰ切断DNA双链的一股

D.酶Ⅱ作用时需要ATP

E.水解磷酸二酯键

33.关于拓扑酶的作用是,错误的是A.切断DNA单链或双链

B.使DNA适度盘绕

C.已发现3种拓扑酶

D.只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E.参与复制全过程

34.不参与原核DNA复制的物质是A.dNTP

B.Uvr B

C.Dna G

D.SSB

E.NTP

35.不参与DNA复制的酶是

A.核酶

B.引物酶

C.连接酶

D.解螺旋酶

E.拓扑酶

36.复制中维持DNA单链状态的蛋白质是

B.SSB

C.UvrB

D.Rec A

E.Lex A

37.关于单链DNA结合蛋白,不正确的是A.作用时有协同效应

B.是异源四聚体

C.结合单链的跨度约32个核苷酸

D.不断地结合、脱离

E.保护单链DNA完整

38.DNA连接酶的作用是

A.填补去除引物后的空隙

B.复制时切断、理顺DNA链

C.RNA引物去除后连接DNA

D.解开DNA双螺旋

E.连接相邻DNA链3'-OH和5'-P

39.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是A.DNA复制

B.DNA重组

C.SOS修复

D.DNA切除修复

E.DNA复性

40.为DNA连接酶供能的物质是

A.FAD

B.NADPH

C.CTP

D.ATP

E.GTP

41.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错误的是A.引物酶催化合成短链RNA

B.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

C.解螺旋酶又称DnaB

D.连接酶能切断和连接磷酸二酯键E.拓扑酶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42.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超螺旋有更好的模板作用

B.引发体形成后引物开始合成

C.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的复制D.DnaG蛋白辨认复制起始点

E.参入子链的是脱氧单核磷酸核苷43.引发体成分不包括

A.Dna A

B.Dna B

D.Dna G

E.DNA起始复制区域

44.关于复制起始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 A不是引发体成分

B.oriC是复制起始点

C.引发体在DNA链上移动需要ATP

D.oriC有富含GC区

E.引物酶最后加入引发体

45.辨认复制起始点的蛋白质是

A.DnaA蛋白

B.DnaG蛋白

C.DnaC蛋白

D.引物酶

E.DnaB蛋白

46.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起始的识别区为串联重复序列

B.识别区下游为富含AT区

C.初步形成复制叉

D.RNA引物提供3'-OH末端

E.引物合成依据聚合酶的碱基序列

47.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引物酶的底物是NTP

B.DNA聚合酶的底物是dNTP

C.解螺旋酶能切断DNA再连接

D.拓扑酶切断一股或两股DNA链

E.连接酶仅连接双链DNA的单链缺口

48.DNA复制时,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

A.5'-GGAUAGA-3'

B.5'-GGAUCUA-3'

C.5'-CCTAGAT-3'

D.5'-GGATCTA-3'

E.5'-ATCTAGG-3'

49.模板链DNA序列5'-ACGCATTA-3'对应的mRNA序列是A.5'-ACGCAUUA-3'

B.5'-UAATGCGT-3'

C.5'-UAAUGCGU-3'

D.5'-TAATGCGT-3'

E.5'-UGCGUAAU-3'

50.mRNA序列5'-ACGCAUUA-3'对应的cDNA序列是

A.5'-TAATGCGT-3'

B.5'-TAAUGCGU-3'

C.5'-UAAUGCGT-3'

D.5'-ACGCATTA-3'

E.5'-TGCGTAAT-3'

51.不催化3', 5'磷酸二酯键生成的酶是

A.聚合酶

B.拓扑酶

C.解螺旋酶

D.引物酶

E.连接酶

52.DNA-pol催化的反应,不包括

A.双链DNA中单链缺口的连接

B.DNA复制延长中3'-OH与5'-P反应

C.引物3'-OH与dNTP5'-P反应

D.切除错配的核苷酸

E.切除引物和突变的DNA片段

53.关于复制中的RNA引物,不正确的是

A.DnaG催化生成

B.保留为DNA新链的一部分

C.被RNA酶水解

D.以模板的碱基序列合成

E.是短链RNA分子

54.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

A.活化SSB

B.使冈崎片段延长

C.参与构成引发体

D.提供3'-OH末端供dNTP加入

E.协助解螺旋酶作用

55.复制时①DNA-polⅢ;②解螺旋酶;③引物酶;④DNA连接酶;⑤SSB作用的顺序是

A.②、⑤、④、①、③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③、①、②

D.①、②、③、④、⑤

E.②、⑤、③、① 、④

56.复制起始时最早发挥作用的一组物质是

A.DnaA、SSB、连接酶

B.冈崎片段、引物酶、DNA-polⅢ

C.外切酶、DanB、SSB

D.解螺旋酶、Dan A、Dna G、

E.引物、拓扑酶、DNA-polⅠ

57.参与原核生物复制延长的酶,不包括

A. DNA-pol Ⅰ

B.限制性内切酶

C.引物酶

D.连接酶

E. DNA-polⅢ

58.DNA复制过程中不能出现的是

A.冈崎片段的连接

B.合成RNA引物

C.生成冈崎片段

D.RNA引物被水解

E.全不连续复制

59.有关冈崎片段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生物能生成冈崎片段

B.子链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C.只有随从链生成冈崎片段

D.由于引物太小所致

E.领头链不生成冈崎片段

60.关于冈崎片段的生成,不正确的是A.领头链复制先于随从链

B.DNA半不连续合成所致

C.仅发生于随从链

D.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所致

E.有自由的5'-OH

61.产生冈崎片段的原因是

A.复制速度过快

B.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

C.多个复制起始点

D.拓扑酶作用生成

E.RNA引物过短

62.关于原核生物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从链复制方向是3'→5'

B.领头链复制与解链方向一致C.DNA-polⅠ填补引物水解后的缺口D.半不连续复制

E.RNA酶水解引物

63.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polα合成引物

B.DNA-polδ是复制酶

C.冈崎片段较长

D.多个复制起始点

E.双向复制,生成复制叉

64.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正确的是

A.卫星DNA在S期后期复制

B.复制的起始点很多

C.有上千个复制子

D.复制有时序性

E.端粒是在S期中期复制

65.有关真核生物DNA复制,不正确的是

A.polα有解螺旋酶活性

B.酵母复制起始点有自主复制序列

C.PCNA在复制起始起关键作用

D.起始点比

E. coli的oriC短

E.需要复制因子和拓扑酶

66.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不正确的是

A.自主复制序列可克隆到质粒上

B.典型的细胞周期分为4期

C.中心体是在S期后期复制

D.P21蛋白和锚蛋白又称检查点蛋白

E.P21蛋白激活多种CDK

67.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从链的延长是连续的

B.滚环复制需A蛋白参与

C.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

D.不连续复制与引物酶性质有关

E.线粒体DNA是滚环复制

68.参与真核生物复制的物质,错误的是

A.cyclin是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基

B.CDK是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基

C.复制因子有CDK和cyclin两类

D.复制因子不参与原核DNA复制

E.PCNA就是增殖细胞核抗原

69.只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物质是

A.hTR、hTP1、hTRT

B.CDK、cyclin

C.polα、β、γ、δ、ε

D.DnaA、DnaB、DnaC、DnaG

E.PCNA

70.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只需核酸外切酶切去引物

B.岡崎片段长度达135bp或其几倍长

C.polδ置换polα,延长DNA子链

D.随从链的引物包含有DNA片段

E.polδ需要PCNA的协同作用

71.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大部分原有组蛋白组装至新DNA链

B.端粒与DNA复制的完整性有关

C.DNA复制与核小体装配同步进行

D.核内RNA酶和核酸外切酶切去引物

E.领头链连续复制一个复制子

72.参与DNA复制的物质不包括

A.核酶

B.拓扑酶

C.连接酶

D.引物酶

E.DNA聚合酶

7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polⅢ催化复制延长

B.DNA-polδ催化复制延长

C.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D.原核生物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E.真核生物冈崎片段比原核长

74.用作DNA合成的模板不包括

A.tRNA

B.载体DNA

C.病毒RNA

D.cDNA

E.线粒体DNA

75.关于真核生物端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染色体DNA末端

B.染色体两端都有

C.是富含T、G短序列的多次重复

D.染色体中膨大的部分

E.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76.关于端粒酶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逆转录酶活性

B.是RNA-蛋白质复合物

C.催化端粒DNA生成

D.催化生成的母链可以反折

E.以染色体DNA为模板

77.关于端粒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hTP1是端粒酶协同蛋白

B.爬行模型机制合成端粒

C.催化逆转录

D.提供DNA模板

E.hTR辨认及结合母链DNA

78.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殖细胞端粒长于体细胞

B.老化与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

C.肿瘤细胞可有端粒缺失

D.胚胎细胞端粒最短

E.肿瘤细胞可有端粒酶活性增高

79.关于逆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解杂化双链中的RNA

B.促使新合成DNA转入宿主细胞

C.以单链RNA为模板

D.以单链cDNA为模板

E.能催化生成cDNA双链

80.关于逆转录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逆转录酶有RNase活性

B.逆转录酶有DNA聚合酶活性

C.第二步反应生成RNA/DNA双链

D.生成的双链DNA称前病毒

E.DNA病毒基因组不需逆转录

81.逆转录现象的生物学意义不包括

A.RNA也能携带遗传信息

B.可用逆转录酶获取目的基因

C.逆转录病毒中有癌基因

D.HIV是致人类艾滋病的RNA病毒

E.逆转录合成的cDNA是单链DNA

82.有关试管内合成cDNA,不正确的是A.酶或碱除去杂化双链的RNA

B.逆转录的原料是NTP

C.Klenow片段催化合成DNA D.cDNA是双链的DNA

E.cDNA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83.不属于滚环复制的叙述是

A.内外环同时复制

B.M13噬菌体在E.coli的复制形式

C.滚环复制不需要引物

D.A蛋白有核酸内切酶活性

E.一边滚动一边连续复制

84.不属于D环复制的叙述是

A.复制时需要引物

B.线粒体DNA的复制形式

C.内外环起始点不在同一位点

D.内外环复制有时序差别

E.DNA-polε催化反应

85.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改变无表型改变

B.必然导致生物功能受损

C.多态性是个体间基因型差别

D.是某些遗传病的发病基础

E.突变可使生物进化

86.紫外线照射最常引起的碱基二聚体是A.T-T

B.C-T

C.T-U

D.C-C

E.U-C

87.对嘧啶二聚体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邻两个嘧啶碱基共价结合形成

B.由紫外线照射引起

C.光修复酶修复

D.是一种插入突变

E.500nm波长可活化光修复酶

88.一定能引起框移突变的是

A.嘌呤取代嘧啶

B.错配

C.插入3个核苷酸

D.点突变

E.缺失5个核苷酸

89.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碱基错配又称点突变

B.插入不一定引起框移突变

C.缺失一定引起框移突变

D.插入可改变密码子阅读方式

E.亚硝酸盐可使C置换为U

90.亚硝酸盐引起DNA分子的突变是

A.形成嘧啶二聚体

B.一段DNA分子重排

C.C→U

D.A→G

E.G碱基N-7甲基化

91.机体对DNA损伤的修复方式不包括

A.光修复

B.热修复

C.重组修复

D.切除修复

E.SOS修复

92.切除修复时①DNA-polⅠ;②DN A连接酶;③Uvr A、Uvr B;④Uvr C作用的顺序是

A.②、③、① 、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E.①、②、③、④

93.参加切除修复的酶是

A.引物酶

B.解螺旋酶

C.拓扑酶

D.DNA-polⅠ

E. RNase H

94.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

A.Uvr类蛋白缺乏

B.RAD基因缺陷

C.Dna类蛋白突变

D.XP基因缺陷

E.rec基因突变

95.关于DNA损伤修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S修复就是重组修复

B.切除修复是最重要的修复方式

C.重组修复能切去损伤链

D.<300nm波长活化光修复酶

E.切除修复使DNA保留的错误较多

96.关于重组修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于DNA损伤面太大不能及时修复

B.修复线粒体DNA损伤

C.修复后损伤链并没有切去

D.以健康母链填补损伤处

E. Rec A有核酸酶活性

97.不属于基因改变造成的遗传病是

A.地中海贫血

B.膀胱癌

C.着色性干皮病

D.血友病

E.镰形红细胞贫血

98.镰状红细胞贫血基因和基因表达时,不会出现异常的是A.α肽链

B.hnRNA

C.mRNA

D.β肽链

E.DNA

【B型题】

A.复制

B.转录

C.逆转录

D.翻译

99.从DNA→DNA称

100.从mRNA→DNA称

101.从DNA→mRNA称

102.从mRNA→蛋白质称

A.从N端→C端

B.从C端→N端

C.以5'→3'方向

D.以3'→5'方向

103.遗传密码阅读

104.多肽链的合成

105.反密码子阅读

A.参与重组修复

B.参与切除修复

C.参与光修复

106.光修复酶

107.DNA pol I

108.RecA

A.多肽链

B.模板链

C.领头链

D.随从链

E.编码链

109.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的是110.需多次生成引发体的是111.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是

A.缺失

B.重排

C.转换

D.点突变

112.烷化剂导致核苷酸脱落113.移位的DNA颠倒方向

114.碱基错配又称为

A.自然突变

B.只有基因型改变的突变

C.致死性突变

D.基因型突变

115.不改变蛋白质编码序列的是116.可使物种进化和分化的是117.没有可觉察的表型改变

A.采用滚环复制

B.仅一个复制起点

C.多个复制起点

D.单链反折为双链

118.原核生物DNA合成

119.端粒合成过程可有

120.一些低等生物DNA合成121.真核生物DNA合成

【C型题】

A.5'→3'延长聚合活性

B.有即时校读功能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否

122.RNA聚合酶

123.DNA连接酶

124.DNA-polⅠ

A.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

B.复制中理顺DNA链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否

125. DanB

126. SSB

127. DanG

A.胚胎干细胞DNA复制

B. E. coliDNA复制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否

128.双向复制

129. 1个复制起始点

130.端粒酶参与

A.基因重排

B.基因缺陷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否

131.白化病的病因

132.地中海贫血病因

133.镰形红细胞贫血病因

A.需要RNA模板

B.需要DNA模板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否

134.端粒酶

135.逆转录酶

136.引物酶

答案

1.D 2.D 3.C 4.B 5.A 6.B 7.B 8.E 9.E 10.B 11.E 12.B 13.C 14.C 15.D

16.D 17.D 18.D 19.E 20.B

21.C 22.E 23.E 24.C 25.B

26.E 27.A 28.B 29.E 30.D

31.B 32.A 33.D 34.B 35.A

36.B 37.B 38.E 39.E 40.D

41.D 42.D 43.A 44.D 45.A

46.E 47.C 48.D 49.C 50.A

51.C 52.A 53.B 54.D 55.E

56.D 57.B 58.E 59.D 60.E

61.B 62.A 63.C 64.E 65.A

66.E 67.B 68.C 69.D 70.A

71.E 72.A 73.E 74.A 75.D

76.E 77.D 78.D 79.B 80.C

81.E 82.B 83.A 84.E 85.B

86.A 87.D 88.E 89.C 90.C

91.B 92.C 93.D 94.D 95.B

96.B 97.B 98.A 99. A 100.C

101.B 102.D 103.C 104.A 105.C

106.C 107.B 108.A 109.C 110.D

111.B 112.A 113.B 114.D 115.B

116.A 117.B 118.B 119.D 120.A

121.C 122.A 123.D 124.C 125.D

126.D 127.A 128.C 129.B 130.A

131.B 132.A 133.D 134.A 135.C

136. B

第四章RNA生物合成(转录)

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体内只有一条DNA链转录

B.两个过程新链合成方向都是5′→3′

C.两过程均需RNA为引物

D.复制的产物通常大于转录的产物

E.聚合酶都需要Mg2+

2.DNA上某段碱基顺序为5′ACTAGTCAG3′,转录后的mRNA相应的碱基顺序为

A.5′-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AGCUGACU-3′

D.5′-CTGACTAGT-3′

E.5′-CUGACUAGU-3′

3.Pribnow box序列是指

A.AATAAA

B.TATAAT

C.TAAGGC

D.TTGACA

E.AAUAAA

4.关于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录只是指合成mRNA的过程

B.转录是一种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

C.逆转录也需要RNA聚合酶

D.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也是转录

E.逆转录也是RNA的合成过程

5.不对称转录是指

A.同一RNA分别自两条DNA链转录

B.转录时可以从5′至3′延长或从

3′至5′延长

C.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不一定在同一条DNA链上D.分子中有一条DNA链不含任何结构基因

E.没有规律的转录

6.原核生物的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核心酶的组成是A.α2ββ′σ

B.α2ββ′

C.ααβ′

D.ααβ

E.αββ′

7.能识别转录起点的是

A.ρ因子

B.核心酶

C.RNA聚合酶的α亚基

D.dnaB蛋白

E.RNA聚合酶的σ因子

8.关于σ因子,正确的是

A.负责识别DNA模板上转录RNA的特殊起始点B.能沿5′→3′及3′→5′方向双向合成RNA

C.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

D.与转录全过程有关

E.结合DNA模板

9.原核生物参与转录起始的酶是

A.解螺旋酶

B.RNA聚合酶全酶

C.RNA聚合酶Ⅲ

D.引物酶

E RNA聚合酶核心酶

10.能特异性抑制原核生物RNA聚合酶β亚基的是

A.利福平

B.鹅膏蕈碱

C.假尿嘧啶

D.亚硝酸盐

E.氯霉素

11.真核生物中, RNA聚合酶Ⅱ催化生成的直接转录产物是A.mRNA

B.18SrRNA

C.hnRNA

D.28S rRNA

E.tRNA

12.催化生成真核生物tRNA和5S rRNA的酶是

A.RNA聚合酶Ⅰ

B.RNA聚合酶Ⅲ

C.RNA聚合酶Ⅱ

D.RNA聚合酶全酶

E.逆转录酶

13.真核生物的转录特点是

A.在细胞质内进行

B.需要σ因子辨认起始点

C.需RNA聚合酶和多种蛋白质因子

D.转录与翻译在同部位同时进行

E.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

14.真核生物TATA盒的功能是

A.DNA合成的起始位点

B.转录因子结合处

C.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

D.翻译起始点

E.转录起始点

15.RNA聚合酶催化转录的底物是

A.ATP、GTP、TTP、CTP

B.AMP、GMP、TMP、CMP

C.dATP、dGTP、dUTP、dCTP

D.ATP、GTP、UTP、CTP

E ddATP、ddGTP、ddTTP、ddCTP

16.RNA作为转录产物,其5′端的第一个核苷酸多为A.A或G

B.C或U

C.无一定规律

D.pppC或pppU

E.pppG或pppA

17.当转录延长开始后,σ因子

A.随全酶在模板上前移

B.作为终止因子在转录终止时起作用

C.发生构象改变,与核心酶结合更紧密

D.与核心酶分离,从模板上脱落

E.较松弛地结合在模板上

18.在转录延长中,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的结合是A.全酶与模板结合

B.松弛结合而有利于酶前移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成为断裂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一、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①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 内,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内基因组是双份的(即双倍体),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②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 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再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③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④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 ⑤真核生物的大部分基因都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断裂基因)。 ⑥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多复制起始 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2.试述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指第一向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与第二向SDS-PAGE组成的分离系统,也称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2-DE。等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等电点(pI)的差异进行分离,SDS-PAGE则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Mw)的不同进行分离。 其中等电聚焦指:在电场中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正极移动,待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移动,当蛋白质分子运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带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焦在各自的PI处,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而彼此分开的现象就称为等电点聚焦。 SDS-PAGE是在PAGE系统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所组成的电泳系统。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疏水端能插入蛋白质分子内,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氢键及疏水作用,改变蛋白质分子的三级和四级结构;还原剂则断裂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使蛋白质分子去折叠,结构变得舒展。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原有电荷的差异。蛋白质-SDS复合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的迁移率不再与电荷相关,而主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09级一班芮世杭222009317011027 1,列举两种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1)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SAGE)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在转录组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因此,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2)原位杂交技术(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RNA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课通过反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基因芯片技术(FISH)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用原位杂交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简述基因芯片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解某些基因对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重要性;基因芯片还可用于进行基因诊断,可建立正常人特定组织、器官的基因芯片,给出标准杂交信号图。用可疑病人的cDNA做探针与之杂交,检查哪些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或激活,另可研究表达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3,比较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优缺点? (1)酵母双杂交技术称Two-hybrid system也叫interaction trap(相互作用陷井),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分离基因的新方法,可用于分离能与已知靶蛋白质(target protein)相互作用的基因。 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如GAL4的N端1-147aa是DNA结合域(BD),其C端768-881aa是转录激活域(AD)。一般情况下,AD能与GAL4效应基因启动子上游的特定DNA区段(UAS)相结合,而此时,AD 则推动了转录起始。 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GAL4 AD和BD分别克隆到不同的载体上,导入同一细胞株中表达,效应基因无法被激活,但可把来自不同转录因子的AD或BD区域连成一个功能基因。 主要实验过程: a. 选择缺失GAL4编码基因的酵母寄主菌株-SFY526或HF7c; b. 构建带有GAL1 UAS-启动子-lac Z(His3)的转化载体; c. 把已知的靶蛋白质编码基因克隆到pGBT9的多克隆位点上,把所有cDNA都克隆到pGAD424载体上,构成cDNA表达文库。 d. 从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这两种重组质粒DNA,共转化感受态酿酒酵母菌株。 e. 将共转化的酵母菌株涂布于缺少Leu,Trp和His的培养基上,筛选表达相互作用的杂种蛋白的阳性菌落。

分子生物学笔记

分子生物学笔记 ?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二、真核基因组中DNA序列的分类?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lO5) 卫星DNA(Satellite DNA) (二)中度重复序列 1.中度重复序列的特点 ①重复单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②散在分布于基因组中. ③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非常不均一, ④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作为DNA标记. ⑤中度重复序列可能是转座元件(返座子), 2.中度重复序列的分类 ①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LINES ②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SINES SINES:长度<500bp,拷贝数>105.如人Alu序列 LINEs:长度>1000bp(可达7Kb),拷贝数104-105,如人LINEl (三)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 包括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基因间间隔序列,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修订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5-13题) 222009317011128 牛旭毅2011.10.15 5,比较原核与真核的核糖体组成? 答:相同点: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可以解离为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r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不同点:(1)原核生物核糖体由约2/3的RNA及1/3的蛋白质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2)大肠杆菌核糖体小亚基由21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S1……S21表示,大亚基由33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L1……L33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大亚基含有49种蛋白质,小亚基有33种蛋白质。 6,什么是SD序列?其功能是什么? 答:定义:因澳大利亚学者夏因(Shine)和达尔加诺(Dalgarno)两人发现该序列的功能而得名。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功能:此序列富含A-G,恰与16SRNA3’端富含T-C的序列互补,因此mRNA 与核蛋白体sRNA容易配对结合。因此SD序列对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 7,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核糖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即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 tRNA部位(A 位)、结合或接受肽酰-tRNA的部位(P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转肽酶中心),此外还应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种延伸因子的结合位点。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答: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 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上角标),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上角标)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机制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核糖体较大,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其mRNA具有m7GpppNp帽子结构,Met-tRNA (Met上角标)不甲酰化,mRNA分子5' 端的“帽子”参与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9,链霉素为什么能预制蛋白质合成? 答: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干扰fMet-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并导致mRNA的错读。若以poly(U)作模板,则除苯丙氨酸(UUU)外,异亮氨酸(AUU)也会掺入。链霉素的作用位点在30S亚基上。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 第一次 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作业)P35 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P58 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 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 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 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 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 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 1、5’端加帽 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 0号帽子(cap1) 1号帽子(cap1) 2号帽子(cap2) 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 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 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加尾信号: 3?末端转录终止位点上游15~30bp处的一段保守序列AAUAAA。 过程: ①内切酶切开mRNA3?端的特定部位; ②多聚A合成酶催化加poly(A)。 3、RNA的剪接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 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 ,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 基因组学( 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和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 蛋白质组( proteome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 —>% ),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 经重复(duplication) 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 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 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 . ¥ 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 .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 .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 .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 2 .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 3 一3X106bp ;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 .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 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 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 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 区域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1、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均含有HI、H2A、H2B、H3和H4五种组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它们的保守性表现在() A.H3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2A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B. H2A和H2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4的保守性比较低 C. H1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D. H1和H3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4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2、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正相关 B.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负相关 C. 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 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体的进化 3、真核DNA存在于() A. 线粒体与微粒体内 B. 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内 C. 线粒体与细胞核内 D.细胞核与高尔基体内 E. 细胞核与溶酶体内 4、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 2‵-3‵磷酸二酯键 B. 2‵-5‵磷酸二酯键 C. 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5、所有生物基因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 A. 半保留复制 B. 全保留复制 C. 嵌合型复制 D. 偶联型复制 6、复制子是() A. 细胞分离期间复制产物被分离之后的DNA片段 B. 复制的DNA片段和在此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蛋白 C. 任何自发复制的DNA序列(它与复制起始点相连) D. 复制起点和复制叉之间的DNA片段 7、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下列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酸() A.DNA聚合酶I B.DNA聚合酶II C.DNA聚合酶III D. 连接酶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列〃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 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 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二、基因组(genome) 一 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 用全部 DNA 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 3X1 09(30 亿 bp),共编码约 10 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 DNA 量称为 C 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 点:, ①真核基因组 DNA 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二、真核基因组中 DNA 序列的分类 &#8226; (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lO5) 卫星 DNA(Satellite DNA) (二)中度重复序列 1〃中度重复序列的特点

①重复单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②散在分布于基因组中〃 ③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非常不均一, ④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作为 DNA 标记〃 ⑤中度重复序列可能是转座元件(返座子), 2〃中度重复序列的分类 ①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LINES ②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 SINES:长度<500bp,拷贝数>105〃如人 Alu 序列 LINEs:长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 作业系统> 答题 第一次作业 题目: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 2. 狭义分子生物学 3. 基因 4.断裂基因 5.外显子 6.内含子 7.C值与C值矛盾 8.半保留复制 9.转座子 10.超螺旋结构 参考答案: 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和跨膜运输等。 2.狭义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3.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包括编码蛋白质和tRNA、r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基因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决定翻译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水平的调控机制,来实现对遗传性状发育的控制。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产生有利、中性、有害或致死的变异。 4.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一发现大大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5.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6.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7.C值与C值矛盾: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DNA含量,以pg表示(1pg=10-12g)。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8. 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程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发育生物学作业

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 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 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定义1:由精原细胞经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至成熟精子形成的过程。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定义2: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再发育为成熟精子的整个过程。 胚胎诱导:中文名称:胚胎诱导 英文名称:embryonic induction 定义:动物在一定的胚胎发育时期,一部分细胞影响相邻的另一部分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现象。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胚胎干细胞:英文名称: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 定义1: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 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细胞(三级学科) 定义2:取自哺乳动物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经培养而成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潜能。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分化与发育(二级学科) 定义3:从囊胚期内细胞团分离得到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发育遗传学(二级学科) 细胞表型:也就是细胞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有基因型和表型,遗传后染色体自有重组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同的基因型不一定都有不同的表现,而生物体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表型”。 知道隐性显性吗?比如隐形是a,显性是A,基因型Aa和AA的东西表现出来的样子其实就可以是一样的(完全显性状况下),即为他们的表型相同。 分生组织:英文名称:meristem 定义: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基础科学(二级学科) (meristem)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分裂所产生的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一小部分仍保持高度分裂的能力,大部分则陆续长大并分化为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细胞,构成植物体的其他各种组织,使器官得以生长或新生。分生组织是产生和分化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由于它的活动,使植物体不同于动物体和人体,可以终生增长。 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途径)和结果, 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 在细胞通讯系统中,细胞或者识别与之相接触的细胞,或者识别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和物理信号(来自于周围或远距离的细胞),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活性的变化,从而改变细胞的某些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速度,甚至诱导细胞凋亡,这种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应答反应全过程称为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变态:英文名称:metamorphosis;metamorphoses (复) 定义1:脊椎动物中,仅两栖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过程。其幼体具鳃,多水栖,而成体一般用肺呼吸,多陆生。变态过程伴随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一系列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巨大变化。 应用学科:古生物学(一级学科);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二级学科);两栖类(三级学科) 定义2:

分子生物学课程(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案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何宁佳 查幸福 赵爱春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二、总课时数:45 三、先修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四、使用教材: PC Turner, AG McLennan, AD Bates&MRH White,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八次印刷 五、教学参考书: 1 PC特纳、AG麦克伦南、AD贝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七次印刷。 2 朱玉贤,李毅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六、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中期考试10%,期末考试60%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 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 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 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 (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 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 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 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 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4)类固醇激素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 答:类固醇激素穿膜后与细胞内(或核内)受体结合,使受体变构形成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中,然后以TF的形式作用于特异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专题二基因分析的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采用杂交的手段(方式),用一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测检样品中未知核苷酸顺序。 (3)探针(Probe):是指用来检测某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 (4)增色效应:是指DNA变性时260nm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5)解链温度(Tm):是指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即50%DNA 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 (6)转基因:是指是借助基因工程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Ψ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 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2.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3一3X106bp;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 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 1.细胞学创立时期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分子生物学作业2

载体:指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载体的本质为DNA。 制备的目的基因或外源性DNA片段必须与合适的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才能进入受 体细胞并进行复制和表达。载体包括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是指处于待测基因下游并通过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反映上游待测基因 功能的基因,又称报道基因。 融解温度:在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原位杂交:即组织原位杂交,指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直接用于杂交分析。先经适当处理,使细胞通透性增加,让探针进入细胞内与DNA或RNA杂交。因此原位杂交可以确 定探针的互补序列在胞内的空间位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 1.简述蓝白斑筛选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某些质粒载体带有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lacZ'基因,该基因含一段编码β-半乳糖苷酶氨 基末端145个氨基酸α-肽的片段,IPTG可诱导此片段合成,此片段能与宿主细胞所编码的 缺陷型β-半乳糖苷酶实现基因内α-互补,形成完整的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催化指示剂底 物X-gal 形成蓝色菌落。当外源基因插入lacZ'基因中的MCS时,lac α-肽基因阅读框架被 破坏,细菌内将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克隆呈白色菌落,这是常用的蓝白斑筛选。 2.简述寡核苷酸探针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 特点:①根据需要来合成相应的核酸序列,避免天然探针的缺点;②探针长度一般为10-50bp; ③尤其适合点突变的检测④由于探针的长度较短,特异性较低,杂交信号较弱,但经 过精心设计仍可设计出非常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 设计原则:①探针长度,一般要求在10-50bp;②G/C含量为40%-60%;③探针分子中应避免互补序列;④避免同一碱基连续出现,一般不能多于4个,如GGGG-或-CCCC-; ⑤借助计算机相应软件与已知的各种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3.借助文献举例说明代谢组学在某一方面的应用(植物代谢) ①代谢组分析: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可同时对大量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用来观察植物 在环境条件改变下的代谢物变化;也可用于研究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或不同时期的代谢物种 类与含量变化。 ②代谢途径的描述:在找到某途径一系列底物、产物、中间体和关键酶的基础上,阐明这条 代谢途径的调节机制和关键调节位点。用代谢组学手段可以方便地找到调节位点。 ③基因功能研究: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代谢物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从 而推断基因的功能及其对代谢流的影响。 ④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整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它们都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信息是按DNA→mRNA→蛋白质→代谢 产物方向流动的,将所获得的这几者的信息联系起来,有利于从整体研究生物系统对基因 或环境变化的响应。 ⑤其它:根据植物代谢物尤其是次生代谢物的差异进行化学分类已成为经典的植物分类方 法,代谢物组学高通量的检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为分类指标的准确筛选和确定提供了依 据,大大促进这一分类方法的发展。 1

现代分子生物学笔记朱玉贤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p8)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 : 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 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经典遗传学 两条基本规律: 统一律: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相同; 分离规律:将不同植物品种杂交后的F1代种子再进行杂交或自交时,下一代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离,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