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摘要】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由于杂草的存在,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杂草与种植的玉米争水争肥的现象非常严重,使玉米产量大幅下降。对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除草。根据玉米和杂草的生长特点严抓苗前、苗后两个阶段的除草工作,确保玉米种植的高效性,提高亩产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治;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共有耕地面积43697亩(航测),其中水田1987.4亩,旱地41709.6亩(旱地主要种植玉米)。是一个主要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纯农业乡镇之一。境内无矿产资源,农民依赖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所种植的玉米除了养家湖口外,将富佘粮食销售维持平时开销,因而玉米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玉米种植受到杂草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使玉米种植的效率提高,必须对种类多样的杂草进行清除,使玉米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单产。因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杂草的清除,降低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种类繁多,恶种突出。

由于六枝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加之气候的原因,形成适合多种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调查显示,在这一地区的植被除了较为常见的马唐、马齿苋、稗草、牛筋草、田旋花以外,还有反枝苋、香附子、龙葵、铁苋子等等。杂草对玉米产量影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杂草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玉米田生长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玉米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使玉米植株较为矮小、根系不发达,同时不良的发育状况也在玉米作物表面显现出来,叶黄杆细,双穗率显著下降,空秆率增加,果实饱满度降低,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杂草的存在。

1.2杂草能够传播病虫害

玉米田内的杂草使病虫害的传播几率增加,有害昆虫通过杂草能够更轻易的从一个植株移动到另一个植株,同时在玉米田上生长的杂草还能够滋生各种害虫和细菌,成为害虫和病菌的“避难”场所。

1.3土地利用率下降,耗费人力成本

各省玉米田杂草种类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省 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 841.10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61%,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7.84%。 1.1.1 省种植结构 夏播面积保持80%左右,可灌溉区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占总播种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丘陵山区夏播区,热量资源相对短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省约70% 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和养殖,约29%用于工业加工。 (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文英,农业科学,2009,13(6):113-115)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由马唐、稗草、黎、反枝苋、

牛筋草等杂草组成。在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作用下,近年来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北春玉米区鸭跖草、芭英菜、问荆等杂草的危害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演变为田间主要杂草,而华北夏玉米区难除杂草铁苋菜、苘麻在田间的优势度显著提高。 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10种:牛筋草、鸭跖草、灰绿藜、打碗花、苦荬菜、苣荬菜、芦苇、蒺藜、野稷、碎米莎草。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十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十藜,一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十稗+反枝苋,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和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与一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2006.6,植物保护学报,守辉等) 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于2006—200在冀北地区春玉米生产重点县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地点、72个地块进行调查,鉴定出春玉米杂草18科、46种。其中主要优势种有马唐、藜、反枝苋、铁苋菜、鸭趾草,次要优势种有狗尾草、鬼针草、小蓟、山苦荬、葎草、稗草、辣子草、猪毛菜、个别地块黄花蒿、苣荬菜、圆叶牵牛、莎草等为害较重。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 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灭草松;鸭趾草、小蓟、黄花蒿、藜等较多的地块,可在配中加入适量的2,4一滴丁酯;圆叶牵牛较多的地块,宜选择含有烟嘧磺隆的药剂等。对于乙草胺+莠去津和异丙草胺+莠去津的配,为提高对藜、鸭趾草等的药效,可适当加入2,4一滴丁酯,但加入量一般每亩不超过有效成分309, (冀北春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化学防除技术探讨,明辉,树才.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出苗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若无覆盖并去除麦根,则对马齿苋的萌发和生长更有利,主要原因有以下2个面,1、麦根的去除为杂草生长腾出了生存空间;2、麦根对杂草生长有抑制作用减少。麦根水提物对杂草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郭宪,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96)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与探讨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防除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田间药效试 验研究与探讨 1 试验目的 目的是明确该药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适宜用量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田间应用防治技术,为登记提供依据。 2 试验条件 2.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试验作物:玉米;品种:先玉335 2.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玉米田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刺蓼、藜、反枝苋、龙葵、苘麻。 2.3栽培条件 试验地点在双城区农药管理站试验田,试验地土壤类型为碳酸盐黑钙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2.3%,PH值7.0。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480克/升麦草畏水剂,山东中禾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3.1.2对照药剂

25%辛酰溴苯腈乳油,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 3.1.3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26m2(4垄×10m×0.65m) 重复次数:四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本试验施药于玉米苗后4-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按设计用药量采用喷雾法均匀喷洒茎叶处理一次,喷液量为每亩30升,其后玉米正常管理。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即先配成母液再进一步稀释。 3.3.2施药器械 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 背负式喷雾器械,扇形喷头。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是6月6日下午,施药时玉米4-5叶期,阔叶杂草2-6叶期,茎叶均匀喷雾施药一次。 3.3.4使用量 试验药剂480克/升麦草畏水剂有效成份用量190.0克/公顷、235.02克/公顷、280.0克/公顷、470.0克/公顷。对照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摘要:目前,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杂草的种类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农民滥用除草剂,导致杂草群发生变化,使危害更加严重。该文通过对玉米杂草的种类与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的补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为后期的玉米田除草作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除技术 苏彦丽.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5. 一、玉米田草害发生趋势 免耕技术推广后,小麦收割后遗留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数量多、草龄大,麦田机械化收割的普及,使自生麦已成为玉米田中的主要草害,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一些除草剂长期使用,使田间杂草种群发生变化,宿根性杂草如旋花科杂草、芦苇的比例上升,危害加重。还有生产者对除草剂种类和技术使用不当,防除效果不佳,药害频发。 二、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

春播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莎草、反枝苋、草、龙葵、铁苋菜、打碗花、田旋花、藜、酸模叶蓼、苍耳、茼麻、黄花蒿、龙葵、苦卖菜、刺儿菜、猪毛菜、问荆等;夏播玉米田主要有狗尾草、稗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刺儿菜、藜、小藜、苍耳、龙葵、打碗花、田旋花、q蓄、茼麻、莎草、苣荬菜、草等。 三、主要杂草形态识别 许多除草剂就是由于杂草的动态特征而获得选择性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可以较好地指导杂草的化学防治。根据形态特征将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三类。 1、禾本科杂草特征 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中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如狗尾草、金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虮子草、节节麦、芦苇、看麦娘、狼尾草、雀麦、荩草、牛筋草、千金子等。 2、阔叶类杂草 包括所有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及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特征:茎圆形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叶有柄,网状叶脉,胚具2子叶。如车前科(车前、大车前、平车前)、唇形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田杂草综合治理简明技术操作规程 一、玉米田杂草种类 (一)禾本科杂草 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谷莠子等。 (二)阔叶杂草 铁苋菜、反枝苋、凹头苋、皱果苋、马齿苋、苘麻、鳢肠、鸭跖草、饭包草、藜、青葙、跑马秧、小藜、牵牛花、酸模叶蓼、半夏、田旋花、打碗花、苣荬菜、刺儿菜、乌蔹莓等。 (三)莎草科杂草 香附子、黄颖莎草等。 二、玉米田杂草防治措施 以植物检疫为前提,因地制宜地采用生态、农业、化学等措施,可安全、有效地控制杂草发生与危害。 (一)生态措施 采用秸秆覆盖法,即利用作物秸秆,如粉碎的小麦秸杆、碎草、树叶等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一般每亩可覆盖粉碎的小麦秸杆等150~200公斤。 (二)农业措施 采用春花生或春棉花等与玉米、小麦二年三作,有利于改变杂草群体,减少伴随性杂草种群,有效减少杂草基数,控制杂草危害;播种前,配合增施肥料,适当深耕30~50厘米;播种采用精选种子、施用腐熟有机肥料,并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中期管理以人工或利用农机具直接清除杂草。 (三)化学措施 根据田间优势杂草,选择在玉米田登记使用的合适除草剂。按说明书中规定的除草剂使用剂量、施药时期等执行。不同年份,除草剂应轮换使用。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及玉米亲本田慎用除草剂或使用前进行试验确定。 车载喷雾机械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15~30公斤,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除草剂兑水量一般为每亩30~50公斤。 三、玉米不同播种方式化学除草技术 (一)夏直播玉米 1.土壤处理。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的地块,每亩可分别选用:48%甲草胺乳油150~200毫升,或72%异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毫升,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

杂草学知识要点

《杂草学》知识概要 绪论 杂草:在人工生境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杂草的三性:适应性(前提和先决条件)、持续性(核心地位)、危害性(必然结果)【考点】杂草的有益性: 1.杂草的生态环境意义:保持水土,光合作用,富集、清除金属离子 2.可利用价值:药用,作物育种材料,食用价值,畜牧业利用价值 3.科学价值:物种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生理代谢的抑制剂 杂草的危害性: 1.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如:毒和毒麦 2.防除成本巨额 3.给人类生产活动带来不便 4.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宿主 5.改变人文景观,破坏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 6.威胁人畜安全 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指植物物种本身的形态、分布、生长繁殖、栖息等方面的特征。强调:人工干扰环境 主要内容:【重点以及考点】 1.杂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①个体大小的变化②根茎叶形态结构③组织结构 2.杂草生活史的多样性 生活史:物种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全部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②二年生杂草③多年生杂草(简单和匍匐) 3.杂草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①光合营养②寄生性(全寄生和半寄生) 寄生性杂草:种子发芽后,经历一段时期的生长,必须依赖于寄主的存在和寄主提供足够有效的养分才能完成生活史全过程的杂草。 4.杂草的适应性 ①抗逆性强②可塑性大③生长势强④杂合性⑤拟态性 5.杂草的繁衍滋生的复杂性和强势性 ①惊人的结实性②种子寿命长③种子的成熟度和萌发时期参差不齐【需补充】 ④繁殖方式多样(有性和无性)⑤子实具有广泛传播的附属结构 Ⅱ.杂草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杂草生态学:研究杂草与其环境之间的学科【非重点】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个体 群落: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之和 ⅰ.种子休眠 休眠: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发或生长状态。(大部分种类的杂草种子和营养器官都具有) 内因:【重点】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图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

况如图2所示: 图2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 吉林省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8.47%,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9.79%。 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 主要杂草28种,单子叶杂草有6种,双子叶杂草22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60%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年生杂草约占27%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草不到13%。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吉林地区旱田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2008.2) 1.2 黑龙江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注:以上数据是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03-2007的5年数据平均得到的,单位是万亩,个位数后面的小数部分采取了4舍5入。 单位:万亩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摘要介绍了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从除草剂选择、除草方式选择、药害预防与补救等方面总结了其化学防除技术,以期为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化学防除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玉米主要生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2 000万hm2。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及汽车用乙醇汽油的普及,玉米的价格逐步提升,农民种植玉米的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相应对玉米田除草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呈现从农民不用到大部分使用;从使用苗前除草剂为主,向使用苗前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并存;从使用单一型除草剂,向使用复配型除草剂为主的发展趋势。玉米田除草剂以其高效、经济、省时省力、增产显著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除草剂是一种有着专业技术的特殊商品,其技术性和区域性较强,在使用方面有着较严格的技术要求,若不按要求使用,极易造成效果不佳或出现药害,不但不能服务于农业生产,还会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1 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自生麦苗、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野高粱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苘麻、马齿苋、苍耳、龙葵、野西瓜苗等;多年生杂草主要是香附子、田旋花、刺儿菜等[1]。根据播期不同,玉米田杂草发生有明显的差异。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玉米前期生长缓慢,田间间隙大,极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春玉米田杂草自玉米播种后就开始发生,与玉米同步生长,随着气温上升,杂草发生进入高峰,一般生长期长,出苗不整齐。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在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 d即达出苗高峰期,15 d出苗杂草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 d出草97%左右[2]。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玉米田杂草的发生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灌水或降水对杂草的出苗有较大的影响,凡浇水后或连续降水量大于10 mm,隔3~5 d田间就可以出现1次杂草出苗小高峰。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中后期的玉米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因此,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治主要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2个关键时期。 2 玉米田除草化学防除技术 2.1 除草剂选择 玉米田除草剂按施药时期不同主要分为苗前封闭除草剂和苗后除草剂。苗前除草剂主要品种有莠去津、绿麦隆、利谷隆和2,4-D等,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通过将莠去津与酰胺类除草剂合理混用并制剂化,才使玉米田化学除草剂在

玉米田化学除草的药害及方法

1前言 目的与意义: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在2000万hm 2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藜、马齿苋、苍耳等,因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故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田间杂草不仅与玉米争光、水分、养分和空间,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蔓延与传播,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玉米播种到收获期间进行有效的田间除草,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除草剂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对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药害问题。笔者对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药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使用方法作一介绍。 2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2.1 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 根据统计,2012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 2449.83万hm 2,占旱田播种面积的36.6%,当年玉米 总产量为1.2747亿t ,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5.3%,单产为5203kg/hm 2,仅排在水稻、甘薯之后,并且播种面积在近几年不断增加。其中播种面积超过 67万hm 2的有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 河南、四川、陕西等9省区,它们的种植面积累计之和占全国的74.2%。由于玉米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杂草种类及危害也十分复杂,其中马唐、稗草、藜、苋、苣荬菜、双穗雀稗、牛筋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因轮作和土壤耕作使杂草群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象鸭跖草、蓼、苍耳、苘麻、龙葵、铁苋菜等也有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 667万hm 2,其中严重危害占20%,每年玉米因杂草 危害减产超过10%。杂草与玉米伴生,与玉米争夺阳光、空间、二氧化碳等资源,造成玉米生长群体郁闭、通风不畅、光合利用率降低;在地下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品质下降。 玉米田化学除草的药害及方法 作者简介:杜丽娟,女,本科,从事马铃薯、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杜丽娟 (河北省围场县农牧局 围场068450)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又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玉米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藜、马齿苋、苍耳等。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应用化学除草剂具有高效、省工、减轻劳动强度、增产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近年来,我国在除草剂的研究、生产与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除草剂的品种、产量与施药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的安全性,降低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增强了药效,扩大了杀草范围,对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对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和药量掌握及其药害处理等问题。笔者初步概括了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使用方法作一介绍。关键词:玉米;除草剂;发展趋势 227--

附杂草防除技术测试题答案

附杂草防除技术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2分,共 10 分) (1 )除草剂 除草剂就是能够抑制或杀灭杂草的农药。 广义上是指防除所有不希 望其存在的植 物的药剂。 (2)农田杂草 农田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栽培的植物或者说是农田中不希望存在 的植物。 (3) 甩喷法施药 北方地区水稻田一种常用的施药方法, 将农药制剂采用喷雾器对水稀释成 所需要 的容量后,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将药液以非雾化状态相对均匀地喷射到 保持有一定 深度水层田间。 (4) 药土法施药 很多除草剂在水稻本田施用时, 往往需要将除草剂制剂与一定量的载体如 细土或 细沙混拌后进行均匀撒施(要求田间有水层),称为药土法。 (5) 选择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是只能杀死杂草而不伤及作物, 甚至只能杀死某一种或某类 杂草的 除草剂。 二、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分) (1 ) (2) (3) (4) (5) (6) (7) (8) (9)光合作用、激素、酶促活化作用、钝化作用 三、选择题(每个 2 分,共 10分) (1 ) (2) (3) (4) (5) 四、判断题 (每题 1. X 、 2. X 、 五、简答题(每题 1. ( 1 )草相及叶龄:除草剂的药效与杂草的种类、叶龄、及株高密切相关。一般 不同 种类的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所以同一除草剂用于不同杂草群落的地块, 的除草效果不同;杂草在幼苗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充分发育, 2,4-滴 1963 “时差”和“位差” 内吸传导性 旱生型杂草、湿生型杂草、沉水型杂草、藻类杂草 65%、 4 米/ 秒 2%、低洼 广谱、茎叶兼土壤、触杀性 D. A. D. A. D. C. C. 1 分,共 10 分) 3. 4. X 、5. V> 6. X 、7. / 8. X 、9. X 、10. X 5 分,共 20 分) 表现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汇总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我国各省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分布情况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按区域可分为东北平原春玉米区、华北春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划分图1 个省、市、自治区。其千公顷,分布在约2429863.8截止2008年,我国种植玉米、云南、广西辽宁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82% 1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1吉林省1.1 一年一熟制,旱地垄作,无霜期短,低温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大部分农田地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千公顷,适宜机械作业,吉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998.2势平坦,,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58.47%2922.5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为9.79%面积的。1.1.1 玉米田杂草群落结构种。以菊科、禾本科杂草种类22种,单子叶杂草有286种,双子叶杂草主要杂草%以上,以禾本科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多60居多,其中一年生杂草约占%左右,以蒲公英、苣荬菜、大蓟和小蓟等数量多,危害大。越年生杂年生杂草约占27(吉林地区旱田%。其中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马唐,在该地区危害最为严重。13草不到2008.2杂草种类调查及研究,尚海庆等,作物杂志,)黑龙江1.2 2 赫波赛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一年一熟制,旱田以垄作为主,无霜期短,冷害较重,生产季节性强。农田地势平坦,人少地多,非常适宜大机械作业。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摘要在了解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分布的基础上,总结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分析玉米田除草剂药害问题,提出了玉米田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对玉米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玉米田;化学除草;发生;分布;现状 田间杂草不仅和玉米争光、水分、养分和空间,部分杂草还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重病虫害蔓延与传播,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1]。因此,在玉米播种到收获期间,进行有效的田间除草,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 除草剂尤其是混合除草剂的使用,对玉米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药害问题。现对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的现状及药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 据统计,1996年我国玉米播种总面积为2449.83万hm2,占旱田播种面积的36.6%,当年玉米总产量为1.2747亿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5.3%,单产为5203kg/hm2,仅在水稻、甘薯之后,位于旱粮之首,并且播种面积在近几年还不断增加。其中播种面积超过67万hm2的有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9省区,它们的种植面积累计之和占全国的74.2%。由于玉米地理分布极为广泛,其杂草种类及危害也十分复杂,其中马唐、稗草、藜、苋、苣荬菜、双穗雀稗、牛筋草、狗尾草等危害严重1]。并且因轮作和土壤耕作使杂草群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象鸭跖草、蓼、苍耳、苘麻、龙葵、铁苋菜等也有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玉米草害面积达667万hm2,其中严重危害占20%,每年玉米因杂草危害减产达10%以上。杂草与玉米伴生,与玉米争夺阳光、空间、二氧化碳等资源,造成玉米生长群体郁闭、通风不畅、光合利用率降低;在地下争夺土壤养分、水分,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品质下降。 2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近10年来,我国玉米田化学除草发展很快,面积越来越大,除草剂品种越来越多,搭配更趋合理。到目前为止,玉米田除草剂仅苗前用单剂已发展到十几种之多,还不包括茎叶处理单剂及各种混剂2]。但是比较常用的是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阿特拉津、赛克津、2,4-滴丁酯等及其混剂,特别是乙草胺、阿特拉津及乙阿合剂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玉米田苗前除草的主导产品3],因此有很多厂家纷纷生产乙阿合剂,而农民在实际应用中也按两者商品量相等的比例现混现用,这些都为玉米田化学除草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两者相混,不单是杀草谱互补,更重要的是降低阿特拉津用量,减少其对环境的残留和地下水的污染。但是这类除草剂均为苗前土壤处理型药剂,其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土壤墒情不好,其防效也大打折扣。并且我国的气候十春九旱,特别是在占全国32%的播种面积春玉米主产区辽、吉、黑及内蒙春旱更为严重,每年春旱使这类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降低了15%以上,并且还不包括药剂投入损失。另外,阿特拉津代谢缓慢,残留时间长,易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积累,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再者由于除草剂的长期使用,残留药害、杂草抗性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3除草剂药害问题 3.1症状表现 除草剂产生药害主要表现在幼龄植株和植株的分生组织部位,引起根、茎、叶等形态的变化。症状轻者,表现为受害处失绿,出现坏死斑点、局部干枯、叶茎轻微皱缩弯曲、根系发育不良等4],危害期短,植株10~15d左右能基本恢复正常,一般不影响产量;症状重者,表现为植株严重畸形(如:茎基部产生肿瘤、心叶苞茎、茎叶卷曲、畸型、心叶呈马鞭状或葱状不能抽雄即拧心)、生长点坏死、根系短少老化等,危害期长,导致植株停滞生长,严重矮化、黄化,并逐渐枯死,对产量影响较大。 3.2除草剂产生药害的主要原因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

冬小麦田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 从防除的角度,麦田杂草可简单地分为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目前来看,麦田杂草的主要组成仍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发生呈上升趋势。 一、阔叶杂草(1)播娘篙(俗称黄花草):叶2~3回羽状深裂。花小,淡黄 色。长角果,种子一行,褐色。(2)荠菜(俗称白花草):茎有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茎生叶狭披针形,抱茎。花小,白色。短角果,倒三角形,种子2行,淡褐色。(3)麦瓶草(俗称米瓦罐、红花草):茎直立,单生或叉状分枝。 基生叶匙形,茎生叶矩圆形或披针形。花瓣5片,粉红色。结果时萼筒基部膨大成瓶状,蒴果,内有种子多数,螺卷状。(4)麦家公。全株被糙伏毛,有分枝。叶两面被短糙伏毛,狭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花冠白色。小坚果4个,卵形,淡揭色,有瘤状突起。(5)藜(俗称灰灰菜)。茎粗壮,有棱及条纹,多分枝。叶片近三角形、菱状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背面被粉粒。花数朵花集成一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种子横生,双凸状,黑色具光泽。(6)葎草(俗称拉拉秧)。成株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叶片掌状5~7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两面具粗糙毛。雌花排成近圆形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圆锥状。瘦果,扁球形,黄褐色,表面具4条纵棱。(7)刺儿菜。叶全缘或齿裂,有刺。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生于茎端,花冠紫红色。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多年生草本。(8)打碗花(俗称小旋花、圆葫芦苗)。茎蔓生,缠绕或匍匐。叶互生,基部心形;茎上部的叶三角状戟形,先端钝尖,基部戟形或截形。花单生叶腋,花冠粉白色。蒴果,卵圆形,光滑。种子卵圆形,黑褐色。多年生草本。(9)鸭跖草(兰花菜)。茎基部匍匐分枝,向上斜生。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有膜质的叶鞘。花瓣3片,蓝色。蒴果。种子暗褐色,具不规则窝孔。 二、禾本科杂草:(1)野燕麦(俗称麦铃铛)。圆锥花序开展,小穗柄弯曲下 垂,小穗轴被毛。芒柱棕色。颖果,被淡棕色柔毛。(2)看麦娘。圆锥花序顶生,狭圆柱形。小穗椭圆形,两侧压扁状。花药橙黄色o (3)日本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与看麦娘不同之处是花序较粗壮,小穗较长,芒较长。花药白色或淡黄色,果实较大。(4)雀麦。圆锥花序展开下垂。颖较宽。颖果,压扁,暗红褐色,顶端圆形有毛茸。(5)节节麦。具顶生圆柱形穗状花序,小穗单生而紧与穗轴节间贴生,穗轴于成熟后逐节折断或整个穗轴自基部脱节。(6)菵草。圆锥花序狭窄,由多数直立,长为1~5厘米的穗状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压扁,圆形或倒卵圆形,灰绿色,成覆瓦状排列于穗轴的一侧。 除了上述重点描述的杂草之外,不同程度发生的还有扁蓄、问荆、荞麦蔓、苦荞麦、离子草、离蕊芥、小花塘芥、猪殃殃、早熟禾、硬草、苦菜、苣荬菜、酸模叶蓼等。

各省玉米田杂草种类

截止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千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主要玉米产区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比例 1主要玉米种植省区基本情况 1.1河北省 河北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8713.2千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 千公顷,占总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其玉米播种总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1.1 河北省种植结构 河北夏播面积保持80%左右,可灌溉区面积也在80%以上,冀中南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占总播种面积的70%;冀东平原和太行丘陵山区夏播区,热量资源相对短缺,约占总面积的10%;春播玉米区,生态、生产类型多样,约占总面积的20%。河北省约70% 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和养殖,约29%用于工业加工。 (河北省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研究,张文英,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113-115) 春玉米是冀北地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群落主要由马唐、稗草、黎、反枝苋、牛筋草等杂草组成。在化学除草剂的长期作用下,近年来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北春玉米区鸭跖草、芭英菜、问荆等杂草的危害程度不断上升,逐步演变为田间主要杂草,而华北夏玉米区难除杂草铁苋菜、苘麻在田间的优势度显着提高。 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区域性优势杂草10种:牛筋草、鸭跖草、灰绿藜、打碗花、苦荬菜、苣荬菜、芦苇、蒺藜、野稷、碎米莎草。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张家口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十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承德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十藜,唐山一秦皇岛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十稗+反枝苋,石家庄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

杂草学基础知识

杂草学基础知识 一、杂草的危害 杂草一般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与农作物争水、肥、光能等 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 是作物某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 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毒麦 影响人畜健康:豚草(花粉过敏)、紫荆泽兰 影响水利设施:水花生、凤眼莲 二、杂草的生物学特点 多实性 繁殖方式多样:种子、根、茎 种子抗逆性:休眠 出苗、成熟期参差不齐 拟态性:狗尾草与谷子,稗草与水稻 杂草竞争力强:光合作用效率、生长速度 多种授粉途径:自花、异花 多种传播方式:冠毛、钩刺、粘液…….. 三、杂草的类型 根据形态学分类: 禾本科杂草(grass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茎圆、节间明显、中空;常有叶舌;阔叶杂草(broad leaf weed) 叶片宽阔,叶脉网状、有柄;茎圆、节不明显、茎实心; 莎草类(sedge weed)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无叶舌。茎三棱、茎实心;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年生杂草:一年中完成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直至死亡的生活史全过程。如马唐、反枝苋等; 二年生杂草:生活史在跨年度中完成,又称越年生杂草。第一年秋季杂草萌发生长产生莲座叶丛,耐寒能力强,第二年抽茎、开花、结实、死亡,如野燕麦、看麦娘、播娘蒿等。 多年生杂草:可存活两年以上。这类杂草不但能结子传代,而且能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如狗牙根、刺儿菜等。 根据生长环境分类: 水生杂草:这一类杂草适应水的环境,具发达通气组织,如稗、眼子菜、萍等湿生杂草:这类杂草喜生长在水分充足的潮湿环境中,如莎草科、毛茛科等的许多杂草; 中生杂草:大多数杂草属于这一类,它们生长在干湿度适中环境; 旱生杂草:干旱的环境下或地势较高之处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杂草。 四、各种农田杂草的发生 1.稻田杂草的发生: 稻田常见杂草种类有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最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扁秆藨草等;其中牛毛毡、水莎草、异型莎草、扁秆藨草皆为莎草科杂草。 分布较广的常见稻田杂草有萤蔺、千金子、鳢肠、日照飘拂草、水苋菜、田字苹、茨藻、黑藻、陌上菜等。 此外,圆叶节节菜、尖瓣花等在南亚热带和热带稻区危害较重;芦苇、藨草、泽泻、水绵等主要在北方的温带稻区形成危害。 目前直播稻推广面积越来越多,其中杂草千金子的发生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稻田杂草发生规律: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秧田一般5~7天)左右出现第一杂草出苗高峰,此批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且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 播、栽、抛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出草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莎草科杂草和阔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一、玉米田杂草的危害分布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于从东北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的“玉米带”,但60%以上集中在鲁、豫、冀、晋、陕、甘、皖、苏省的黄淮海平原和太行山山麓平原及浅山丘陵地带。除了东北、内蒙、宁夏以及冀、陕、晋、甘的北部地区为春播玉米外,其它各省区在春夏两季均可种植,其比例约为1:2-3。 夏播玉米因生育期较短,播种时又值高温和雨季,主要是晚春性一年生杂草的危害。据“七·五”全国普照查和“八·五”攻关资料,玉米田杂草共有20个科、38个属43种。其中以禾本科为主,占总种数的23.6%。从要值和优势度分析,以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为主。从频度统计,其排序为:马唐(92.8%)、马齿苋(78.4%)、牛筋草(74.4%)、铁齿苋(64.8%)、反枝苋(52.8%)。以下堪称夏玉米田十大杂草(表1)。 表1 北方玉米田的十种主要杂草 此外,其它次要杂草如律草[H·scandens (Lour·) Men]、酸模叶蓼(https://www.doczj.com/doc/9a18729279.html,pathifolium L.)、田旋花(https://www.doczj.com/doc/9a18729279.html,pathifollium L.)、打破花(C.hederucea Wall.)、苘麻(A.theophrasti Medic)、醴肠(E.prostrata L.)、狗牙根(C.dactylon (L.) Pars.)、鸭跖草(https://www.doczj.com/doc/9a18729279.html,munis L.)等,在局部地区发生较多。 二、米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时机 玉米C4植物,其净光合率较高,发生速度快,它作为田间植物群落中的一个层片,对杂草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般不易造成草害。但玉米又是稀植点播作物,从播种到幼苗期间给杂草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条件,与此同时,在夏播季节,气候和农业经营特点也给杂草蔓延造成相当有利的条件,如:三夏作业集中,劳动力紧张;高温多雨,除草困难;杂草危害玉米幼苗的“临界持续期”很短,在北方仅约十天。

玉米田常用的化学除草剂

玉米田常用的化学除草剂 夏玉米田杂草多达43种,其中单子叶杂草12种,双子叶杂草31种。为了防除玉米田杂草,农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及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采取省工、省力、省时的化学除草方法势在必行。现介绍一些玉米田常用的除草剂。1.阿特拉津又名莠去津,剂型为40%胶悬剂,是玉米田常用的广谱性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即玉米播种后马上喷施阿特拉津,每亩用药量为200~30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阿特拉津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施药量过大时易伤害后茬敏感作物(如油菜等),所以一般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化除杂草,时间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2.乙草胺乙草胺(50%乳油)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药量为150~200毫升。该除草剂对大豆、花生安全,故适用于玉米与大豆、花生间作的地块。乙草胺主要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防效较差。3.丁草胺剂型为50%、60%乳油,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药量为60%丁草胺125~150毫升或50%丁草胺150~185毫升。丁草胺对大豆、花生安全,故适用于玉米与大豆、花生间作的地块。4.乙莠水乙莠水是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混配剂,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使用,每亩用量200~300毫升。应注意乙莠水不能用于玉米与大豆、花生间作的地块,只适用于玉米单作的地块。5.克草灵克草灵45%悬乳剂系山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杂草研究室开发成功的一种除草混配剂,是用于防除玉米田混生杂草群落的新型、安全、高效除草剂。经过3年的大田试验证明,克草灵一次使用即可防除夏玉米田间所有种类的杂草,除草效果达90%以上,持效期60天。最佳使用时期是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或玉米出苗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摘要】六枝特区位于贵州西部,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由于杂草的存在,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杂草与种植的玉米争水争肥的现象非常严重,使玉米产量大幅下降。对此,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除草。根据玉米和杂草的生长特点严抓苗前、苗后两个阶段的除草工作,确保玉米种植的高效性,提高亩产以达到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治;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共有耕地面积43697亩(航测),其中水田1987.4亩,旱地41709.6亩(旱地主要种植玉米)。是一个主要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纯农业乡镇之一。境内无矿产资源,农民依赖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所种植的玉米除了养家湖口外,将富佘粮食销售维持平时开销,因而玉米种植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地玉米种植受到杂草的影响非常严重,为了使玉米种植的效率提高,必须对种类多样的杂草进行清除,使玉米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提高玉米单产。因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杂草的清除,降低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1.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种类繁多,恶种突出。 由于六枝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加之气候的原因,形成适合多种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调查显示,在这一地区的植被除了较为常见的马唐、马齿苋、稗草、牛筋草、田旋花以外,还有反枝苋、香附子、龙葵、铁苋子等等。杂草对玉米产量影响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直接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杂草的生命力较为顽强,玉米田生长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光照、水分和养分,导致玉米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使玉米植株较为矮小、根系不发达,同时不良的发育状况也在玉米作物表面显现出来,叶黄杆细,双穗率显著下降,空秆率增加,果实饱满度降低,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杂草的存在。 1.2杂草能够传播病虫害 玉米田内的杂草使病虫害的传播几率增加,有害昆虫通过杂草能够更轻易的从一个植株移动到另一个植株,同时在玉米田上生长的杂草还能够滋生各种害虫和细菌,成为害虫和病菌的“避难”场所。 1.3土地利用率下降,耗费人力成本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 摘要:目前,玉米田的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玉米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杂草的种类也逐年增多。再加上农民滥用除草剂,导致杂草群发生变化,使危害更加严重。该文通过对玉米杂草的种类与形态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化学除草的技术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后期的补救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为后期的玉米田除草作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玉米;杂草;防除技术 苏彦丽. 玉米田杂草防除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6):25. 一、玉米田草害发生趋势 免耕技术推广后,小麦收割后遗留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数量多、草龄大,麦田机械化收割的普及,使自生麦已成为玉米田中的主要草害,已成为玉米生产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一些除草剂长期使用,使田间杂草种群发生变化,宿根性杂草如旋花科杂草、芦苇的比例上升,危害加重。还有生产者对除草剂种类和技术使用不当,防除效果不佳,药害频发。 二、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 春播玉米田常见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

莎草、反枝苋、?草、龙葵、铁苋菜、打碗花、田旋花、藜、酸模叶蓼、苍耳、茼麻、黄花蒿、龙葵、苦卖菜、刺儿菜、猪毛菜、问荆等;夏播玉米田主要有狗尾草、稗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刺儿菜、藜、小藜、苍耳、龙葵、打碗花、田旋花、?q蓄、茼麻、莎草、苣荬菜、?草等。 三、主要杂草形态识别 许多除草剂就是由于杂草的动态特征而获得选择性的,应用形态学分类可以较好地指导杂草的化学防治。根据形态特征将杂草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莎草科杂草三类。 1、禾本科杂草特征 茎圆或略扁,节和节间区别明显,节间中空,中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脉,叶无柄。如狗尾草、金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虮子草、节节麦、芦苇、看麦娘、狼尾草、雀麦、荩草、牛筋草、千金子等。 2、阔叶类杂草 包括所有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及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特征:茎圆形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叶有柄,网状叶脉,胚具2子叶。如车前科(车前、大车前、平车前)、唇形科(夏至草、益母草)、大麻科(?草)与大戟科(铁苋菜)。 3、莎草类杂草 主要包括莎草科杂草。特征:茎三棱形或扁三棱形,无节和节间的区别,茎常实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胚具1

玉米田 除草方案

2 玉米田中常见的杂草种类分为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 2.1 双子叶杂草 玉米田中常见的双子叶杂草,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年生杂草,如苋菜、小藜、马齿苋等,这些杂草的种子当年发芽,当年死亡;第二类是宿根性的多年生杂草,如:刺儿菜、小旋花、田旋花、苣荬菜等,这些杂草的地下部分冬天不死亡,第二年又发芽生长。 2.2 单子叶杂草 玉米田中常见的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马唐、牛筋草、旱稗、狗尾草、画眉草及香附子等,而狗牙根则是多年生单子叶杂草。 3 玉米田杂草药剂防治 玉米田中往往是双子叶杂草与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因此必须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正确选择施用除草剂。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时期选用不同类型的除草剂。 3.1 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即玉米播后苗前使用的除草剂。主要用在覆膜玉米、春玉米以及灭茬后直播夏玉米田的除草上。 常用的除草剂有乙草胺、拉索、都尔等酰胺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属于内吸输导型芽前除草剂,被玉米吸收的乙草胺等在玉米体内被很快降解成无毒物质,玉米能安全生长。乙草胺等能有效地防除马唐、旱稗、狗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单子叶杂草,对部分小粒种子的双子叶杂草如马齿苋等也有一定防效,但对多年生杂草无效。土壤处理药剂持效期较长,对陆续发芽的杂草都有作用。 由于杂草对上述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幼芽、幼根,因此需在杂草出土前施用。每亩使用50%乙草胺乳油100-140毫升、72%都尔乳油90-180毫升、48%拉索乳油200-250毫升,与30kg水稀释,用喷雾器喷于土壤表面。乙草胺等药效的发挥受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土壤墒情好、施药后降雨或灌溉,除草效果明显。因此干旱时应适当增加用水量,可增加到每亩用水50kg配成药液,且施药后浅混土,将药剂混于2-3厘米深处,以提高除草效果。乙草胺等有效期长达1-2个月,对覆膜玉米田,播种后出苗前使用一次可使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受草害。 乙草胺等在土壤中易被胶体粒子吸附,因此亩用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及季节而定,粘土且有机质含量大于3%时,使用建议用量的上限。 3.2 茎叶处理剂 茎叶处理剂即杂草幼苗期使用的除草剂。一般在玉米5叶期前使用。由于在将除草剂喷施到杂草上的同时,也接触到了玉米,所以必须使用选择性的除草剂。常见的除草剂有:阿特拉津、草净津、玉农乐以及乙莠悬浮剂、都阿合剂等。玉米也能吸收莠去津,主要用于麦套玉米田。 玉米田茎叶处理常用的是40%莠去津胶悬剂,莠去津即阿特拉津,是内吸性除草剂。对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喷在杂草及杂草周围土壤中的药剂被杂草吸收后,抑制了地上部的光合作用,使杂草不能制造养分而饿死。失绿是杂草中毒的典型症状。施药后7-10天,杂草开始表现症状,首先是叶尖失绿干枯,最后整株干枯死亡。 莠去津作茎叶处理时,适宜的施药时间是玉米3-5叶、杂草2-5叶期。夏玉米3-5叶期,田间多数杂草已出土且处于2-5叶期,因此夏玉米田化学除草适宜选用这种方法,尤其是麦套玉米田只能做茎叶处理。 一般每亩使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50-200毫升。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湿度低、杂草发生严重时,使用建议用量的上限。用30kg水将药剂稀释,均匀喷于杂草及杂草周围的土壤上。喷药后降雨、灌溉,药液下渗,有利于根系吸收药剂,除草效果明显。干旱时应适当增加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