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离散化方法研究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离散化方法研究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离散化方法研究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离散化方法研究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 2 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三离散化方法研究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416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4年4月1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与按离散设计方法);

2.熟悉将模拟控制器D(S)离散为数字控制器的原理与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

3.通过数模混合实验,对D(S)的多种离散化方法作比较研究,并对D(S)离散化前后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

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PCI-1711数据采集卡一块

3.PC机1台(安装软件“VC++”及“THJK_Server”)

三、实验原理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应的信号变换装置(A/D和D/A)取代了常规的模拟控制。在对原有的连续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时,最方便的办法是将原来的模拟控制器离散化。在介绍设计方法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图3-1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1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由图3-1可见,从虚线I向左看,数字计算机的作用是一个数字控制器,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是离散的数字量,所以,这一系统具有离散系统的特性,分析的工具是z变换。由虚线II向右看,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模拟量,所以该系统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可以用拉氏变换进行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系统,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近似地把它看成模拟系统,用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动态分析和设计,再将设计结果转变成数字计算机的控制算法。也可以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经过适当变换,变成纯粹的离散系统,用z变化等工具进行分析设计,直接设计出控制算法。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当采样系统的采样频率足够高时,采样系统的特性接近于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此时忽略采样开关和保持器,将整个系统看成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用s域的方法设计校正装置D(s),再用s域到z域的离散化方法求得离散传递函数D(z)。为了校验计算结果是否满足系统要求,求得D(z)后可把整个系统闭合而成离散的闭环系统。用z域分析法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最终的检验,离散后的D(z)对D(s)的逼真度既取决于采样频率,也取决于所用的离散化方法。离散化方法虽然有许多,但各种离散化方法有一共同的特点:采样速率低,D(z)的精度和逼真度越低,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预

定的要求相差就越大。由于在离散化的过程中动态特性总要变坏,人们将先设计D(s)再进行离散化的方法称为“近似方法”。

按离散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直接在z 域中用z 域频率响应法、z 域根轨迹法等方法直接设计数字控制器D(z)。由于离散设计方法直接在z 域设计,不存在离散化的问题,所以只要设计时系统是稳定的,即使采样频率再低,闭环系统仍然是稳定的。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精确方法”。 本次实验使用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二阶系统来说明D(S)控制器的离散化方法。

1、二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3-2所示。

图3-2 二阶对象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3-3 二阶对象的模拟电路图

2、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2≥v K ,超调量%10%≤δ,系统的调整时间1≤s t s

令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2

n n S S S G ξωω+=

根据公式2

1%100%e ζδ-

-=?,为满足%10%≤δ,取2

ζ=

可以满足要求。 根据公式3

s n

t ζω≈

,取5?=,为满足1≤s t s ,取32n ω=。

则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

()(0.1671)

G s s s =

+,已知二阶对象传递函数为

05

()(0.51)

G s s s =

+,可用零极点抵消的方法来设计校正网络D(s),

所以校正网络s

s

S D 167.015.016.0)(++?

= 。

此时0

3

lim ()lim 32(0.1671)

v s s K s G s s

s s →→=?==>+,满足速度误差系数2≥v

K 的条件。

利用Simulink 对校正前后系统进行仿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

3、)(S D 的离散化算法

图3-4 数—模混合控制的方框图

图3-4中)(S D 的离散化可通过数据采集卡的采样开关来实现。 下面介绍几种按模拟系统设计的几种设计方法。 1)后向矩形规则法

后向矩形规则S 与Z 之间关系为

T

z S 1

1--=,代入D(S)表达式中得 111

1

167.0167.015.05.0167.06.01167

.0115

.016.0)(----+--+?+=-+-+?=Z T Z T T T

Z

T Z Z D 于是得

)1(167

.03

.0)(167.05.06.0)1(167.0167.0)(-+-++?+-+=

k e T k e T T k U T k U

2)双线性变换法

此时的转换关系为1

1

1121122

121--+-?=+-?=?-+

≈z z T S Z Z T S s T s T Z 或,代入D(s)得 )

1(334.0)1()1()1(6.011T 20.167111T 20.516.0D(Z)1

1111

111

---------++++-?=+-?

?++-??+=Z Z T T Z Z Z Z Z Z

11

1

1334.0334.01)1()1(334.06.0)334.0()334.0()1()1(6.0)(----+----+?+=--+--+?=Z T

T Z T T T Z T T Z T T Z D

即 )1(334.016.0)(334.016.0)1(334.0334.0)(-+-?-++?+-+-=k e T

T

k e T T k U T T k U

3)冲激不变转换法 如果用零阶保持器,则

1()[()]sT

e D z D s s

--=Z

1()

()(1)[

]D s D z z s

-=-Z 根据前面已知10.5()0.610.167s

D s s

+=?+

则1

10.5()0.6(1)[

](10.167)

s

D z z s s -+=?-Z +

11 1.94

()0.6(1)[]5.88

D z z s s -=?-Z ++

5.881

5.881

2.94(1.94)()0.61T T e z D z e z

-----+=?- 即 1)]-)e(k (1.94-2.94e(k)[6.01)-U(k U(k)88.588.5T T e e --+?+= 4)零极点匹配法

已知10.5()0.610.167s

D s s

+=?

+

极点16S =-,零点22S =-,

对应到Z 域,极点61T Z e -=,零点22T

Z e -=,

由于零点数等于极点数,故可省略匹配零点与极点相等这一步骤。

则在离散域传递函数变为26()

()T T

K z e D z z e

---=- 由10()|()|z s D z D s ===

得2610.61T T

e K e ---?=-,求得6210.61T

T

e K e ---=?-,则 62621

26261

111()0.60.6111T T T T T T T T e z e e e z D z e z e e e z --------------?=??=??----?

即66221()(1)0.6[()(1)]1T

T

T T

e U k e U k e k e e k e

-----=-+??-?-- 四、实验步骤

1、仔细阅读“PCI-1711数据采集卡驱动函数说明.doc ”和“THJK-Server 软件使用说明.doc ”文档,掌握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数据输入输出方法和THJK-Server 软件(及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

2、模拟电路接线图如图3-5所示:

图3-5 模拟电路接线图

下面解释硬件电平匹配电路存在的原因,由于PCI-1711卡的DA 输出只能为0~10V 的正电压,而实验中则需要输出-10~10V 的电压,故先将-10~10V 的输出电压o U 进行软件电压匹配,将其转换为0~10V 的正电压由DA1通道输出,转换关系为11

(10)2

DA o U U =+,如表3-1所示:

表3-1 (范围为-10V~10V )与1DA U (范围为0~10V )的对应关系

这样就把-10~10V 电压转换为0~10V 电压通过DA1通道输出了,然后再将此电压通过图3-5中的硬件电平匹配电路,还原为-10~10V 的电压,不难看出,此硬件电平匹配电路的转换关系为112(5)DA DA U U '=-,1DA U '为1DA U 在通过硬件匹配电路后的输出电压。

此电平匹配方法实际作用是克服了PCI-1711卡只能输出0~10V 单极性电压的不足。 3、用导线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到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DA1”输出端,系统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卡的“AD1”输入端相连;

4、用导线将阶跃信号发生器输出端连接到PCI-1711数据采集卡的“AD2”输入端,作为阶跃触发使用,阶跃幅度由软件设定。初始时,+5V 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

5、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根据不同的方法设计离散化数字控制器(此步可在预习过程中做完)。

6、打开离散化实验文件夹下.dsw 工程文件,源程序中缺少数字控制器算法程序。请同学用设计好的数字控制器算法编写程序。

7、源程序编译通过后,先启动“THJK_Server ”图形显示软件,再执行程序代码,在显示界面出现的曲线并稳定后(初始化后),把+5V 电源打到“开”状态,观测并记录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在实验结束后,在键盘上先按下“e ”,再按下“Enter (回车键)”键,程序退

o U

-10V -7.5V -5.0V -2.5V 0V 2.5V 5V 7.5V 10V DA1

0V

1.25V

2.5V

3.75V

5.0V

6.25V

7.5V

8.75V

10V

出。

8、采用不同的离散化方法,重复步骤6、7,比较采用各种离散化方法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9、利用Simulink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将校正前后曲线进行比较,并把校正后曲线与前面步骤7、8中采用数字控制器的实验曲线相比较;

五、实验记录

1. 采用不同离散化方法并绘制阶跃响应曲线 (1)后向矩形规则法

由后向矩形规则法计算有:

)1(167

.03

.0)(167.05.06.0)1(167.0167.0)(-+-++?+-+=

k e T k e T T k U T k U

对应控制器编程为: ei=sv-fVoltage; //控制偏差

output=0.167/(Ts+0.167)*opx+0.6*((Ts+0.5)/(Ts+0.167))*ei-0.3/(Ts+0.167)*eix; eix=ei;

opx=output;

设置不同的采样周期T :

①T=0.1s

②T=1s :

③T=0.01s :

结果分析:后向矩形法离散后控制器的时间响应与频率响应,与连续控制器相比有相当大的畸变。但能够保证只要原连续时间系统是稳定的,离散化后得到的离散系统也稳定的。但是随着控制周期的增大,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都随之增大。 (2)双线性变换法

由双线性变换法计算可得:

)1(334.016.0)(334.016.0)1(334.0334.0)(-+-?-++?+-+-=

k e T

T

k e T T k U T T k U

对应控制器编程为: ei=sv-fVoltage; //控制偏差

output=(0.334-Ts)/(0.334+Ts)*opx+0.6*(1+Ts)/(0.334+Ts)*ei-0.6*(1-Ts)/(0.334+Ts)*eix;

eix=ei;

opx=output;

设置不同的采样周期T : ①T=0.1s

②T=1s

③T=0.01s

实验分析:双线性变换法也能够保证只要原连续时间系统是稳定的,离散化后得到的离散系统也就是稳定的,离散化后的系统稳定与不稳定的部分与原系统相同。但是随着控制周期的增大,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都将随之增大。 (3)冲激不变法

由冲激不变法计算可得:

1)]-)e(k (1.94-2.94e(k)[6.01)-U(k U(k)88.588.5T T e e --+?+=

对应的控制器的编程为: ei=sv-fVoltage; //控制偏差

output=exp(-5.88*Ts)*opx+0.6*(2.94*ei-(1.94+exp(-5.88*Ts))*eix);

eix=ei;

opx=output;

设置不同的采样周期T ①T=0.1s

②T=1s

③T=0.01s

实验分析:冲激不变转换法可以保证离散系统的脉冲响应与连续系统相同,在采样周期较小时,相比与前两种方法,其超调量较小,但是随着控制周期的增大,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都同样将随之增大。 (4)零极点配置法

由零极点配置法计算可得:

)1()(116.0)1()(2266-?-?--?+-=----k e e k e e

e k U e

k U T T

T

T

对应的控制器的编程为: ei=sv-fVoltage; //控制偏差

output=exp(-6*Ts)*opx+0.6*((1-exp(-6*Ts))/(1-exp(-2*Ts)))*(ei-exp(-2*Ts)*eix);

eix=ei;

opx=output;

设置不同的采样周期T ①T=0.1s

②T=1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