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练习题附答案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练习题附答案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练习题附答案
循环系统心律失常练习题附答案

心律失常练习题

1.下列心律失常,表现为心律不整齐的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窦性心动过速

D. 窦性心动过缓

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男,40岁。查体发现“心动过缓”20余年,平时心率45-55次/分“无心悸,无头晕和乏力,无黑蒙和晕厥。运动后心率可达90次/分。该患者最适宜的处置是

A.口服阿托品

B.口服氨碘酮

C.暂不治疗,定期随诊

D.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E.植入永久起搏器

3.女,23 岁。因心悸1个月就诊。查体:血压120/8OmmHg,心率85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可见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间,P-R间期0.14秒,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悸最可能的原因是

A.窦性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动过缓

D.室性期前收缩

E.房性期前收缩

4.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的特征是

A.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B.QRS波群时限O.12s

C.QRS波前可见异位P波

D.T波低平

E.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5.严重心力衰竭时,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的药物是

A.氨碘酮

B.索他洛尔

C.多巴酚丁胺

D.佛卡尼

E.普罗帕酮

6.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是

A.美西律

B. 普罗帕酮(心律平)

C. 奎尼丁

D.β受体阻滞剂

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7.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的是

A.突发突止

B.心率> 150 次/分

C.心律绝对规则

D.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E. 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

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率一般在

A.60-100次/分

B.150-250次/分

C.200-300次/分

D.250-300 次/分

E. 300-350 次/分

9.男,25 岁,突发心悸2小时来诊。查体:心率200次/分,律齐。心电图显示:可见逆行P波,QRS波群宽大畸形。预激综合征病史治疗应选择

A.静脉推注西地兰

B. 静脉推注维拉帕米

C. 静脉推注普罗帕酮

D. 按摩颈动脉窦

E. Valsalva 动作

10.女,32 岁,阵发心悸3个月。发作时心电图示:心室率240次/分,II、III、aVF导联P 波倒置,QRS波群正常并与 P波保待固定关系。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是

A.口服维拉帕米

B.口服胺碘酮

C. 口服地高辛

D. 射频消融术

E. 口服美托洛尔

11.为根治由旁路引发的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首选

A.外科手术

B.射频消融治疗

C.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D.长期服用有效药物

E.自动心脏复律除额器

12.女,42岁,阵发性心悸3年,无心跳间歇感,发作时按摩颈动脉窦心悸可突然终止,发作时心电图示:心室率190 次/分,逆行P波,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

诊断是

A.心房扑动

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 心房颤动

D. 窦性心动过速

E.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3.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A.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B.心室率100-200次/分

C.心室律稍微不规则

D.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E.房室分离,房率>室率

14.鉴别室速与阵发性室上速最有力的证据是

A.QRS波群宽大畸形的程度

B.是否存在房室分离 D.对迷走神经刺激的反应 E.静脉应用普罗帕酮是否可终止

C. 心室率的快慢

15.男,65岁。心悸、头晕10分钟。BP75/40mmHg,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最恰当的治疗是立即使用

A. 胺碘酮

B.索他洛尔

C.普罗帕酮

D.利多卡因

E.直流电复律

16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治疗为

A.服用阿托品

B. 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

C. 服用奎尼丁

D.安置房室顺序起搏器

E.静注维拉帕米

A. 地尔硫卓

B. 洋地黄

C. 阿托品

D. 利多卡因

E. 胺殡酮

17.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加速性室性自主律

18.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心房颤动

19.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额动

C. 窦性心动过速

D.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20.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按摩颈动脉窦可终止发作,最可能的是

21. 最易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是

答案解析

1.A BCDE(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提前发生,后多有QRS波群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代偿间歇,故表现为心律不齐(A)。BCE项体检时一般不会出现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仅在部分严重患者才会出现心律不齐,故最佳答案为A而不是D。

2.AB C DE(成人窦性心率<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等。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如因心动过缓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进行治疗,但长期应用疗效不佳,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故应考虑植入心脏起搏。本例心动过缓己20年,无任何症状,故无需治疗。

3.ABCD E (心电图示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 间期正常,QRS波群正常,应诊断为房性期前收缩。

4.ABCD E(室早的心电图特点为提早发生的QRS波群,且宽大畸形,时限> 0.12s,ST-T段与QRS 主波方向相反。由于QRS波群提前出现,故其前常无P波出现。室早后常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

5.A BCDE(严重心力衰竭伴频发室早,多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室早是这类患者心脏性猝死的

独立危险因素,而长期使用1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能降低死亡率,应避免使用。氨碘酮

对这类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6.ABC D E(对于合并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病(陈旧性心梗)的频发性室早,禁用I类抗心律失

常药(普罗帕酮等),因可增加死亡率;而应该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死亡率、再梗

死率,此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

7.ABCD E(阵发性室上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少数为自律性增高或平行心律。其特点是突发

突止。

8.A B CDE(阵发性室上速的特点是突发突止,发作期心率多为150-250次/分,节律绝对规则。

9.AB C DE(逆行P波,P波与QRS波群保持固定关系,为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交界性心动过速属室上速。对于轻症者,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如按摩颈动脉窦、

Valsalva动作)的方法,终止发作。

10.ABC D E (洋地黄(地高辛)、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均是预防室上速复发的有效药物,但不能根治。现在,导管射频消融具有成熟、安全、有效且能根治室上速的优点,可优先考虑应用(D) 。射频消融是根治由旁路引起的折返性

室上速的首选治疗方法。

11.A B CDE(射频消融是根治由旁路引起的折返性室上速的首选治疗方法。

12.A B CDE(心电图示逆行P波为室上速的特点。发作时按压颈动脉窦心悸可突然终止,为阵

发性室上速的特点,故本例应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

13.ABC D E(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是室速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为室速的最主要诊断依据。

14.A B CDE(室速和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室速常有房室分离,而室上速罕见,因此房室分离可作为两者最主要的鉴别依据。

15.ABCDE(本例为室速患者,血压仅75/40mmHg,呈休克状态,已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不能行药物治疗,应首选直流电复律。

16.A B CDE (对反复发作的室速,若药物治疗无效,应改用直流电复律。对于室颤更是应该

首选电

复律。

17. ABC D E 18. ABCD E19. A BCDE

20.ABC D E 21. ABCD E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1.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史: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正常的人群也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有明确的心悸或黑蒙,甚至心脏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加、异常自律性、由早期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和折返[1-2]。 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阜外医院华伟与张澍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尽管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等。尽管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效果并不好

[4],但因不良反应低,因此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普罗帕酮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引进中国市场,常被应用于治疗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患者。索他洛尔可明显延长QT间期,国内一些医生与患者因过度担心该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应用谨慎,导致进口的索他洛尔退出中国市场。胺碘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5],虽然有明确的心外不良反应,由于其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仍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药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2007—2008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2012—2014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良合并频发室早研究”和2012—2015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研究”均为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8]。3项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控制无或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尤其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早和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有效减少室早负荷,且可改善心功能和有限度地提升窦性心律患者的心室率。 我国应用器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始于1991年,该年4月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蒋文平与汪康平等与心外科合作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胸手术植入了中国第1台植入型心律转

内科护理学试题A

《内科护理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道感染 B.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 D.栓塞现象 2、高血压危象可首选 A.硝普钠 B.心得安 C.利尿剂 D.胍乙啶 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时间是 A.起病3~4h B. 起病3~5h C. 起病3~6h D. 起病4~6h 4、脑血栓多见于哪个年龄阶段 A.40岁左右 B.60岁左右 C.50~60岁 D.50~70岁 5、诊断肺炎球菌性肺炎最有特征的是 A.寒战 B.持续高热 C.咳嗽、呼吸困难 D.咯铁锈色痰 6、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合理饮食是 A.低热量、低磷、低蛋白、富于维生素的饮食 B. 高热量、低磷、优质蛋白、富于维生素的饮食 C. 高热量、高磷、高蛋白、富于维生素的饮食 D. 高热量、高磷、低蛋白、富于维生素的饮食 7、下列血管扩张剂属于小动脉扩张剂的是 A硝酸甘油B消心痛C酚妥拉明D血管转换抑制剂 8、下列哪种属于免疫风湿性疾病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风湿热 C.多发性骨髓瘤 D.痛风 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少食多餐 B.保护胃粘膜 C.抵制胃酸分泌 D.早期手术 10、提示胃穿孔最有意义的根据是 A.突然腹痛 B.急性腹膜炎体征 C.休克症象 D.膈下游离气体(气腹) 11、出现黑便提示每日出血量为 A.5ml以上 B.50~100ml C.250~300ml D.500~600ml 12、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胸部叩击排痰,每次叩击时间多长为宜 A.5~10min B.10~15min C.15~20min D.20~25min 13糖尿病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 A.感染 B.心血管病变 C.肾血管病变 D.酮症酸中毒昏迷 14、尿毒症最早和最常出现的症状是 A.消化系统症状 B.心血管系统症状 C.血液系统症状 D.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15、肺心病导致心衰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心肌缺血 B.血液粘稠度增加 C.肺动脉高压超过右心负荷 D.水电解质平蘅失调 16、突然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最常见于 A.自发性气胸 B.支气管哮喘 C.阻塞性肺气肿 D.气管内异物或梗阻 17、大咯血发生室息的抢救措施哪项错误 A、迅速抱起双腿呈倒立位 B、头部背屈,清除口腔内血块 C、用导管盲插抽吸血块 D、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18、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不可能出现 A、紫绀 B、呼吸困难 C、血压升高 D、皮肤干燥 19、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是 A、踝部水肿 B、心动过速 C、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D、两肺底湿啰音 20、心室颤动的脉搏特点是 A、快而规则 B、慢而规则 C、快而不规则 D、消失而摸不到 2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波型是 A、深而宽的Q波 B、S-T段抬高 C、S-T段压低 D、T波高耸 22、溃疡病患者饮食宜少量多餐,其意义在于 A减少对胃的刺激B、中和胃酸C、减轻腹痛D、避免胃窦部过度扩张 23、急性胰腺炎腹痛明显者需禁食禁饮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1-3天 24、下列哪项在缺铁性贫血中看不到 A、眩晕或晕厥 B、气促 C、皮肤粘膜苍白 D、红细胞数减少较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25、哪项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脾肿大和贫血 B、多有畏寒和发热 C、多见于四肢粘膜出血 D、内脏出血 26、下列哪项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 A、感染力 B、外伤及手术台 C、妊娠及分娩 D、胰岛素过量 27、关于瘫痪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瘫痪是指自主运动的减弱或消失 B、单瘫是一侧一个肢体的瘫痪 C、偏瘫是一侧肢体瘫痪 D、交叉瘫是一侧上肢与对侧下肢的瘫痪 28、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不会出现

完整word版,内科护理学护理诊断汇总,推荐文档

内科护理学护理诊断 呼吸系统 一、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痉挛有关。 5、疼痛:胸痛与肺部炎症累及壁层胸膜有关。 6、潜在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呼吸衰竭。 四、肺脓肿 1、体温过高与肺组织感染、坏死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且位置较深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内痰液积聚、肺部感染有关。 4、疼痛:胸痛与炎症波及胸膜有关。 五、支气管扩张症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和无效咳嗽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感染导致机体消耗有关。 八、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2、体温过高与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 4、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等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多而黏稠、气道湿度减低和无效咳嗽有关。 6、焦虑与健康状况的改变、病情危重、经济状况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疲劳、呼吸困难等有关。 8、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低、摄入减少等有关。 九、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6 1、恐惧与肺癌的确诊、不了解治疗计划及预感到治疗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死亡威 胁有关。 2、疼痛与癌细胞浸润、肿瘤压迫和转移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癌肿致机体过度消耗、压迫食管致吞咽困难等有 关。

4、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接受放疗损伤皮肤组织等有关。 十二、胸膜疾病 1、气体交换受损与大量胸水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 2、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3 5、自理缺陷与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机械通气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气管插管和代谢增高有关。 7、语言沟通障碍与建立人工气道、极度衰弱有关。 8、潜在并发症: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严重心律失常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严重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心律紊乱或在原稳定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突发性加重,是ICU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由于ICU病房大部分的严重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及时辨认及紧急处理。 【观察要点】 1.清醒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2.心电监测: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a 室性心动 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 心室扑动 c 心室颤动 d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 3.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a 原发性或新发性的心脏病;b 过度劳累; c 剧烈的精神或情绪刺激; d 供氧不足; e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f 休克;g 心衰,心肌缺血;h 感染;I 急性中毒 【护理】 1.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吸氧与人工通气: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有利于缺血心肌供氧,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需人工通气,应通知医生,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用药。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心 脏泵功能下降,在补液量方面,外源性液体补液量应受到限制。 4.抢救设备与药物: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仪,气管插 管用物,人工呼吸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西地 兰,阿托品等。 5.休息与活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 6.饮食和排便:饮食需含必需热量和营养,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 盐低脂饮食,禁忌饱餐,防止便秘,如发生便秘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清洁 灌肠,避免排便用力过度或屏气,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7.情绪和睡眠:病人情绪常常不稳定,自身行为控制力下降,需给予耐心 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如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安定,保持足够的睡眠,利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专家共识解读

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展专家共识解读 一、什么是室性心动过速(VT) 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浦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心动过速。由自发的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或电生理检查诱发的连续6个以上的室早组成,频率大于100次/分。90%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0%发生于正常的心脏。 二、什么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均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率>230次/分的单型性VT; 心室率逐渐增加的VT,有可能发展为室颤; VT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多形性VT,包括尖端扭转型VT; 特发性室颤/室扑。 三、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根据VT的形态 单形性 多形性 根据持续时间 持续性 非持续 临床常将二者合用

单形性持续性VT;单形性非持续性VT 多形性持续性VT;多形性非持续性VT 持续性VT和非持续性VT 持续性VT: -VT持续时间>30秒, -或VT持续时间<30秒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非持续性VT:血流动力学稳定,VT持续时间<30秒。 四、心律失常处理原则 首先纠正诱发因素 -缺血 -电解质紊乱 -药物因素 治疗原发病 终止心律失常 处理心律失常不能只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 五、2014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EHRA/HRS/APHRS 1、功能性室早 功能性室早治疗适应症包括: 在反复告知患者早搏的良性预后和安慰治疗后仍然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对于检查发现左室心脏收缩功能下降或左室扩大的患者,频发的无症状室早可能也需要治疗

对于24h超过1万次的室早患者,随访时需重复监测超声心动图。 功能性室早的治疗: 对于安慰剂治疗无效且症状重者 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这些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显著的症状 -治疗有效 -预后与安慰剂相似 导管消融:仅用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的患者,成功率为74%-100%。 2、结构性心脏病室早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 -评价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价值尚不清楚 -EF≤35%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室性早搏的数量不能预测猝死的危险性 室性早搏与心肌病 -绝大多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不会进展为心肌病 -导致左室功能受损的24小时内室性早搏负荷通常在总心搏的15%-25%以上 -室性早搏可能是潜在的心肌病的一种临床结果 结构性心脏病室早治疗适应症: -对于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室性早搏患者,即使存在明显的疤痕组织,消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10%)也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当频发的室早干扰心脏再同步治疗时,需要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最新资料推荐------------------------------------------------------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第28章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代表了一大系列的心律失常,临床较为常见。 本章所涉及的主要类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也属最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因另有章节专述故未包括在内。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大多为非致命的,但发生率高,容易反复发作和药物治疗困难,使患者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下降或使心功能恶化、基础心脏病加重。 因此正确诊断和给予患者最佳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将各类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诊断要点、临床特征、发作时的处理、预防复发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可能的并发症及预后等做简明介绍,做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依据。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机制和自律性与触发活动异常是主要的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室上速的机制为返返。 常见的折返性室上速有 AVRT、 AVNRT、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与房扑等。 而房速则以自律性或触发活动机制多见。 1.临床表现患者就诊时经常无症状,阵发性心悸是重要的 1 / 24

诊断线索。 表现为有规律的突发突止的发作特点,而窦性心动过速则为非阵发性,逐渐加速和逐渐减慢可做鉴别。 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可以终止的心动过速通常提示有房室结参与的折返机制。 室上速发作时除心悸症状因心房肽分泌增多可伴多尿现象。 室上速病人如发作时心室率极快或心动过速突然终止时出现较长的心脏停搏间歇可发生晕厥。 晕厥也可因房颤通过房室旁路下传引起,或提示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或有脑血管疾病。 症状轻重常取决于心室率、有无心脏病基础、室上速的持续时间及病人的自我感觉。 持续数周或数月的室上速并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可以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2.诊断描记完整的心动过速时与窦性心律的 12 导联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诊断极为重要。 至少应记录到 1 次发作时的 12 导联心电图。 12 导联心电图自动分析系统并不可靠,常作出错误的心律失常诊断。 对于频发短暂心动过速者常规心电图往往难以捕捉应行 24 小时 Holter 检查。 发作次数少的患者采用事件记录器或可携带循环记录器更优于

《内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内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CAP) 2.三偏征 3.心律失常 4.癫痫持续状态 5.贫血 6.呼吸衰竭 7.TIA 8.窦性心动过缓 9.癫痫持续状态 二.填空题 1 .呼吸衰竭指动脉P02低于_____ mmHg;伴(或不伴)PC02高于___mmHg。 2.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主要有,,,癌变。 3. 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4.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以和为主。 5.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有类和类药物。 6.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贫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浸润。 7.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8. 肾盂肾炎最多见的致病菌是。

9.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10.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___ ,全程。 b5E2RGbCAP1.1 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和昏迷。12.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和心室舒张充盈受限。1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贫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浸润。14.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有_ , _ ,,15.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ml。 16.肾盂肾炎最多见的致病菌是。 17.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1. 肺结核的分型? 2. 简述肝性脑病的诱因?3.简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4.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侧支循环有哪几支? 5.如何对甲亢患者进行眼部护理?6.简述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要点。7.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标准。8.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9.化疗药物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1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晨僵的护理措施?11.咳嗽、咳痰的护理措施? 12.简述地高辛的中毒反应? 四.选择题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主要治疗是()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一、慢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2)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最为常见。 (2)心脏负荷过重 1)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以及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 2)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重点记忆:两个瓣膜狭窄 两根血管压增高 两个循环压增高 2.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 (1)感染:是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3)循环血量增加或锐减:如输液过多过快、摄入高钠食物、妊娠及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 (4)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各类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 (5)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不恰当应用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等。

(6)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肺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咯血: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泡和支气管淤血所致。 (3)其他症状:由于心排出量降低,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失眠、嗜睡、烦躁等症状,重者可有少尿。 (4)体征: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可出现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急性肺水肿时可出现哮鸣音。慢性左心衰竭心脏扩大。 2.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1)水肿:身体的下垂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 (2)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右心衰竭可见颈静脉怒张,其程度与静脉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压迫病人的腹部或肝脏,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肝大和压痛。 (4)发绀:由于体循环静脉淤血,血流缓慢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 3.全心衰:阵发性呼吸困难减轻。 (三)心功能分级

《内科护理学》复习题与答案

《内科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CAP) 2.三偏征 3.心律失常 4.癫痫持续状态 5.贫血 6.呼吸衰竭 7.TIA 8.窦性心动过缓 9.癫痫持续状态 二.填空题 1.呼吸衰竭指动脉PO2低于_ ___mmHg;伴(或不伴)PCO2高于__ _mmHg。2.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主要有,,,癌变。 3. 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4.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以和为主。 5.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有类和类药物。 6.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贫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浸润。7.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8.肾盂肾炎最多见的致病菌是。 9.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体重下降。10.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早期,_ ___,__ __,__ __,全程。11.肝性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和昏迷。 12.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和心室舒张充盈受限。13.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贫血、、、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浸润。14.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有___ ___,____ __, ____ __,__ ____。15.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ml 。 16.肾盂肾炎最多见的致病菌是。 17.十二指肠溃疡的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 肺结核的分型? 2. 简述肝性脑病的诱因?

3.简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4. 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侧支循环有哪几支? 5. 如何对甲亢患者进行眼部护理? 6.简述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要点。 7.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标准。 8.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9.化疗药物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1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晨僵的护理措施? 11.咳嗽、咳痰的护理措施? 12.简述地高辛的中毒反应? 四.选择题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主要治疗是() A.吸氧B.控制感染 C.解痉、平喘D.祛痰 2.下列关于排痰的措施,不妥的是() A.多饮水以利于痰液稀释 B.痰多且无力咳痰者应以祛痰为主 C.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的病人应给予机械吸痰 D.为了增加病人的耐受能力,体位引流应在餐后半小时内进行 3.肺结核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 A.痰结核菌检查B.红细胞沉降率 C.胸部X线片D.结核菌素试验 4.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病人痰液的典型表现是() A.只有少量黏痰B.草绿色 C.红棕色胶冻状D.痰液分层现象 5.肺结核大咯血病人最重要的潜在护理问题是() A.肺部感染B.窒息C.心输出量减少D.电解质紊乱6.大量咯血是指() A.每日咯血量小于100ml B.每日咯血量大于200ml C.每日咯血量大于300ml D.每日咯血量大于500ml 7.夜班护士发现一支扩病人咯血约200ml后突然中断,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两手乱抓,首先要做的是() A.立即通知医师B.立即气管插管

内科护理学之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内科护理学之慢性心力衰竭考点总结 内科护理学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重视内科护理学的复习,循环系统是内科护理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章节,下面是关于心力衰竭的重要考点总结。 【病因】 (1)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等。 (2)长期心脏负荷过重 ①室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②室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容量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妊娠)引起。 【诱因】 感染: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减少。 ①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的基本表现。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②咳嗽、咯血:咳痰呈白色泡沫样,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③其他症状:由于心排血量降低,患者常感倦怠、乏力,脑缺氧导致头昏、失眠、嗜睡、烦躁等精神症状。 ④体征: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减弱,有些患者可出现交替脉(为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两肺底湿啰音和发绀。 (2)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尿、夜尿和肝区胀痛等。 体征: ①水肿:早期在身体的下垂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可下地活动的患者以足背、内踝和胫前明显,长期卧床的患者以腰背部和骶尾部明显。 ②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升高;压迫患者的腹部或肝脏,回心血量增加而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全心衰竭:左心衰继发右心衰时,呼吸困难症状减轻。 (4)心功能分级:根据临床表现和活动能力,心功能分为四级。

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

心律失常的急救和护理 心律失常的诱因很多,其中饱餐所致者应饮食适量,尤其晚饭的饮食量应有所控制;因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者,应调节情志,修身养性;因劳累引起者应注意充分休息,劳逸结合。心律失常的发生部分是功能性的,如饱餐、情绪激动、劳累等,还有许多是由于其它疾病所致。这样,治疗和预防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心律失常的家庭急救 (1)在家中发生心律失常时;如果是年轻人且病情较轻者偶尔出现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则不必处理,可注意休息,思想放松,并继续观察即可。病情较重时,特别是突然出现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心房纤颤,感明显心悸、脉快、恐慌,可根据以往经验口服常规药,并注意休息、镇静和联系专科医院治疗。 (2)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时,必须先开放气道,解开衣领头向后倾,拳击心前区2~3次,观察心跳是否恢复,若未恢复可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呼吸以15:2的比例进行,心脏按压的次数以100次/分左右为宜。同时设法呼叫医生联系急救车,在急救车和医生未到之前,一定要连续地进行心肺复苏,并注意观察心跳恢复情况。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地等待,而延误了时间,失去抢救时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所困扰,并且常常会出现心律失常,那么,心律失常患者要如何进行平日的护理呢? 方法一:多休息

心律失常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就需要卧床静养了,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方法二:保证安静的环境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要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方法三:避免精神刺激 心律失常患者要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方法四:注意着装 心律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方法五:注意卧姿 对于平躺就不能正常呼吸的患者来说,应该用被子把背部垫高,或者是采用半卧位。 方法六:注意观察病情 要经常观察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注意患者的症状、血压以及心率。 方法七: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了心律失常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出汗、四肢发冷等症状时,应该立即给患者吸氧并且氧气的流量需保持在3-4L/min,同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让医生迅速给患者进行诊治。

《心力衰竭》教学设计

《心衰病人的护理》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心衰病人的护理》是人卫版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循环系统相关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并在上次课里学习了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这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心力衰竭是目前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并且本节之后的内容中,又会涉及到很多疾病直接或间接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也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本节在整个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熟悉慢性心衰的概念、病因及诱因;掌握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病史及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 3、情感目标:体会心衰病人的疾苦,并在以后临床实践中体谅、爱护病人 三、教学的重、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慢性心衰病人的身体状况 因为心衰病人的身体壮况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接下来将学习的心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基础。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能起到很重要的指导工作 教学难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 将这部分内容归入难点,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薄弱,很难掌握。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讲授法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是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单纯使用讲授法,易使课堂教学显得简单乏味,不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而讲授法加上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且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2、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 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 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 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 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 平衡失调等。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 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 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 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 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 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 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 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2006年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2006年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于2006年9月正式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和European Heart Jo urnal杂志发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SCD)预防指南,ACC (https://www.doczj.com/doc/9a17562568.html,)、AH A (https://www.doczj.com/doc/9a17562568.html,)、ESC (https://www.doczj.com/doc/9a17562568.html,)网站发布全文。这是第三个美国和欧洲联合发表的指南,其他两个是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和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该指南是美国和欧洲主要心脏病组织ACC、AHA、ESC合并和更新过去有重叠、差异的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SCD的19个临床指南和4个专家共识,依据目前医学上能提供的最佳的医疗手段,共同制定的一个新的意见一致的指南,指南包括的诊断过程、治疗和管理或特殊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预防SCD的策略推荐均来自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指南不推荐医疗实践者,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对室性心律失常和SCD风险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必须逐条按推荐执行。在具体执行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时,可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差异的情况有所改变。 指南的室性心律失常主要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常常会导致SCD。指南内容包括有或可能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非侵入性和侵入性检查,包括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等。逐步介绍了药物治疗、ICD和CRT+ICD装置、导管消融(破坏受累区域)、外科手术和冠脉血管成型术的治疗选择;指南也指出,个体除了临床表现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负荷决定治疗和预后;指南除了详细的对特殊心律失常急性治疗策略推荐外,也论述了特殊病理、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以及遗传等情况下的策略推荐,还对心脏结构正常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孕妇、老人和儿童的治疗推荐。即指南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治疗手段几个方面交叉性的全面论述,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指南的一个关键的更新是对植入装置ICD、CRT+ICD的选择按射血分数划分,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范围是50-70%。 指南首先根据欧洲ESC和美国ACC/AHA发布的指南如ACC/AHA/NASPE 2002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ACC/AHA 2004 ST抬高心肌梗死指南、ESC 2001,2003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定义: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 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 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 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 致其衰竭。 二、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 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 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 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 不明 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四、辅助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内科护理学-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1.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出现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发病速度: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发病部位: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有无舒缩功能障碍:收缩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 2.心功能分级 Ⅰ 级 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Ⅱ 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引起乏力、气急、心悸 Ⅲ 级 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一、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急剧、显著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常见:急性左心衰竭,以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属临床急危重

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输液过快过多 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 ①心排血量骤然减少 ②心室淤血 (二)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急性左心衰竭。 特征性表现为: ①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50次/分 ②端坐位,频繁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③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面色苍白,被迫采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查体听诊:①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②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三)辅助检查 漂浮导管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动脉血压及肺小动脉楔压(PCWP)的变化判断病情,调整用药。 (四)治疗原则 1.体位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2.吸氧高流量(6~8L/min)给氧,加入30-50%酒精湿化。 3.镇静吗啡 4.减轻心脏负荷 ①快速利尿剂--静脉注射呋塞米 ②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5.强心剂毛花苷C (西地兰)

29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入院治疗,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下列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的描述是 A.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B.QRS时限正常 C.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 D.T波常与主波方向相反 E.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答案】:D 【解析】:考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2.王先生,33岁,触电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由心电图发现患者有心室颤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用阿托品 B.放置心脏起搏器 C.电除颤 D.用肾上腺素 E.用利多卡因 【答案】:C 【解析】:考察室颤治疗原则。室颤可致心搏骤停,发生室颤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3.健康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出现期前收缩 A.过度饮水 B.饮浓茶 C.饮酒 D.过度吸烟 E.情绪激动 【答案】:A

【解析】:考察期前收缩病因。健康人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饮浓茶、进食咖啡因等可引起期前收缩。 4.王某,男,62岁。因心房颤动住院治疗,心率114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搏细弱,且极不规则。此时护士应如何准确观察脉搏与心率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 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 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 【答案】:C 【解析】:考察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情观察。心房颤动病人由于存在脉搏短绌,即心率与脉率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因此应由两人分别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心室率和心房率。 5.下列各项中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房颤 E.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心律失常的病情观察,需掌握。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如有发现,应立即抢救,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6.心动过缓常见的症状一般没有 A.胸痛 B.胸闷 C.晕厥 D.头晕 E.心悸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 作者:江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上传时间:2008-6-3 15:17:46 关键词:2008东北会江洪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药物治疗除颤器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是引起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心梗幸存的人群中, 50%以上仍死于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已得到较深入的研究,而早期治疗和预防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也成为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1.1 心脏交感神经重构心梗后交感神经发生重构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研究发现,心梗后心脏交感神经发生损伤,周围神经纤维经过Wallerian变性,梗死区域去神经支配,继而梗死周边区发生神经鞘细胞增殖和轴突再生(神经芽殖),导致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高分布,交感神经密度增加。在发生心梗的心脏中,去神经支配区域(梗死区)和高神经支配区域(梗死周边区)以及正常神经支配区域的共存可能在交感神经活动中增加心脏的电生理异质性,促进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的发生以及折返的形成,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目前认为,心脏交感神经激活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可与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结合激活钙通道,促进Ca2+内流,导致4期除极加速,心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心梗后,梗死周边区交感神经密度增高,交感神经激活时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将明显高于梗死区和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因而梗死周边区很可能成为一个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引起心律失常。交感神经重构可以促进触发活动的发生。Pinto等研究表明,梗死周边区心肌细胞静息电位水平,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动作电位时程和复极离散度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明显不同于正常区和梗死区,其原因可能在于三个区域的交感神经密度不同。高神经支配区域局部交感神经递质——NE浓度增加可以增加IcaL密度,减少复极K+电流密度,使交感神经高密度部位的动作电位延长(主要是复极化时间延长),交感神经刺激时使心肌细胞内Ca2+负荷增加,促进早期后除极(EAD)或延迟后除极(DAD)的发生,引起触发性心律失常。此外,心梗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也为触发室性心律失常提供潜在的电生理基质。心梗造成结构性(纤维瘢痕的形成) 或功能性(有效不应期的不一致)的“传导阻滞”,加上交感神经过度再生引起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对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存活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和传导速度产生影响, 而且交感神经过度再生释放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使复极离散度更加异常,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造成局部血管收缩、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增加。这些因素可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促进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2 心肌细胞电重构心梗发生后,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可观测到心肌细胞的电重构,表现为心脏各种电生理指标的改变。心肌细胞电重构可能是心梗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机制。心梗发生后,由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Na-K泵活动降低,使膜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膜电位减小,快钠通道失活,而钙通道仍可激活,心肌的快反应电位转变为慢反应电位,并有自律活动,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同时,由于Na-K泵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内Na+聚集,Na-Ca交换增强,细胞内Ca2+浓度增高,容易引起触发性心律失常。心肌细胞电重构也直接参与了心梗慢性期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梗死慢性期心外膜边缘带或称梗死周边区(EBZ)心肌细胞(IZs)与正常心外膜心肌细胞(NZs)相比,IZs的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长于NZs,而0期去极化的最大速率和传导速度则小于NZs。在复极化过程中,由于复极电流的不同(NZs早期复极电流以Ito 为主,IKr,IKs及IK1主要参与2期和3期复极过程;而IZs早期复极电流以IKp和INaCa为主,晚期则以IK1为主),IZs复极化时程要长于NZs。在IZs,Na通道功能的缓慢恢复引起复极化后不应状态导致IZs和NZs的ERP和复极离散度进一步扩大,加上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重构,为诱发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提供基质。心梗后心肌各种离子通道的重构是心梗慢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