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环境监测(第四版)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

1.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环境水样所含的组分复杂,并且多数污染组分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所以在分析测定之前需要预处理,使欲测组分适合测定方法要求的形态、浓度并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水样的消解,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无机元素氧化成单一的高价态。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富集与分离:水样中的待测组分低于测定方法的下限时,必须进行富集或浓缩;共存组分的干扰时,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2. 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原理上:相同之处:都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基态汞原子蒸汽,根据一定测量条件下光强与汞浓度成正比进行测定。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253.75nm的特征紫外光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光强度,进而确定汞浓度。冷原则荧光光谱法是测定吸收池中的汞原子吸收特征紫外光被激发后所发射的特征荧光光强,进而确定汞浓度。

仪器上:相同之处:两种方法所用的仪器结构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无激发池,光电倍增管与吸收池在一条直线上。冷原则荧光光谱法的测定仪器的光电倍增管必须在与吸收池垂直的方向上。

3. 怎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六价铬和总铬?

答: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540nm 进行比色测定,可以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溶液中,将三价铬用高锰酸钾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与540nm进行比色测定,可测定总铬。

4. 根据重铬酸钾法和库仑滴定法测定COD 的原理,分析两种方法的联系、区别以及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

答: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重铬酸钾法的原理: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需氧量;

库伦滴定法的原理: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定电流进行电解,使之在工作电极(阳极或阴极)上电解产生一种试剂(称

精品文档

滴定剂),该试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反应,反应终点可通过电化学等方法指示。依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和法拉第电解定律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三章

1. 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答:(1)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当大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从大气中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2)富集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比较低(ppm—ppb 数量级),直接采样法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时的情况。

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1)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A.与被采集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B.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C.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D.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2)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2. 为什么室内要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醛?根据用色谱法测定VOCs流程,说明定量测定原理。

答:VOCs 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 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烃、氧烃等。VOCs 和甲醛是人们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机物,具有毒性和刺激性,有的还有致癌作用,这些有机物浓度虽低,但对人体健康潜在威胁大。

测定原理:首先以二硫化碳做溶剂配制苯、甲苯、二甲苯和三氯甲烷四组分的系列混合标准溶液,作为VOCs的标准溶液。然后再气相色谱最佳条件下分别进样测定系列混合标准溶液,并根据各组分峰高或峰面积与对应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再按同样条件和进样方法测定样品溶液的各组分,根据其峰高或峰面积和标准曲线、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的VOCs的浓度。

3. 说明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对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有何意义?答:要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减少误差,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采样时间:在不存在周期性变异的情况下,可直接计算所需采集的样品总数,然后平均分配于整个监测期间。(2)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它和采样时间均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及人力物力特征等因素决定。

精品文档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1页共7页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及适用范围 目的 制定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对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为中心站实验室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环境监测所有监测项目 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1 描述了各个环节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 1 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2页共7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或/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体系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使整个环境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下高效、规范的运作。 2、样品采集 根据监测方案所确定的采样点位、污染物项目、频次、时间和方法进行采样。必要时制订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障等。 采样人员应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了解监测点位的周边情况,掌握采样方法、监测项目、采样质量保证措施、样品的保存技术和采样量等,做好采样前的准备。 采集样品时,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并对采样准备工作和采样过程实行必要的质量监督。需要时,可使用定位仪或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证实采样点位置。 样品管理 样品运输与交接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沾污、损失和丢失。样品接收、核查和发放各环节应受控;样品交接记录、样品标签及其包装应完整。若发现样品有异常或处于损坏状态,应如实记录,并尽快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必要时重新采样。 样品保存 样品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以免混淆。样品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 3、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 监测人员应执行相应监测方法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定,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空白样品 空白样品(包括全程序空白、采样器具空白、运输空白、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第3页共7页 白等)测定结果一般应低于方法检出限。一般情况下,不应从样品测定结果中扣除全程序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 校准曲线 采用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仅限在其线性范围内使用。必要时,对校准曲线的相关性、精密度和置信区间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是否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环境监测作业一b

10.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取四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量镉溶液(加入量见下表),稀释至50mL ,依次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测得吸光度列于下表,求该水样中镉的含量。 编号 水样体积/mL 加入镉标准溶液(10ug/mL )的体积/mL 吸光度 1 20 0 0.042 2 20 1 0.080 3 20 2 0.116 4 20 4 0.190 解:绘制V-A 曲线如下: 由公式得该直线与x 轴的交点为:V s =-0.0424/0.0369=-1.141591mL 故,水样中镉的含量g/mL 0.2298150 1.141591 10-μ=?=?=X S S X V V C C 11. 现有四个水样,各取100mL ,分别用 0.0200mol/L(1/2H 2SO 4)滴定,结果列于下表,试判断水样中各存在何种碱度?各为多少[以mg/L(CaCO 3)表示]?

A 10.00 14.00 8.20 0 15.50 38.60 8.40 12.70 B C D 解:A 水样:M=T-P=15.50-10.00=5.50

P ,故水中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共存。 总碱度(CaCO 3,mg/L )=0.02=???1000/10050.538.60389.86 C 水样:M=T-P=8.40-8.20≈0=P ,故水中只含有碳酸盐。 总碱度(CaCO 3,mg/L )=0.02=???1000/10050.58.4084.84 D 水样:M=T ,P=0,故水中只含有重碳酸盐。 总碱度(CaCO 3,mg/L )=0.02=???1000/10050.512.70128.27 12.简述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修正的碘量法针对何种干扰? 答: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溶液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 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公式如下:水 ) ,(V 1000 8V c mg/L O DO 2???= 修正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方法可消除亚硝酸根离子(-2NO )的的干扰;高锰酸钾修正法可消除亚铁离子Fe +2的干扰;明矾可消除颜色、藻类、悬浮物;硫酸铜—氨基磺酸可排除活性污泥。 13. 若配制理论COD 值为500mg / L 的葡萄糖溶液1升,须称取多少克葡萄糖? 解: 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由方程式得,氧化180g 葡萄糖需192g 氧气,即180g 葡萄糖需192g 的COD 。故

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著)作业部分答案答案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4.此文档打印时可能会出现乱码的问题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2.0ml,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1.5mg/L的邻二氮菲0.2 ml、0.4 ml、0.8 ml、0.6 ml、0.8 ml、1.0 ml、2.0 ml、4.0 ml;加入5.0ml,1.0mol/L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0.1g/L的铁标准溶液? 答: Fe + 4HNO3 = Fe(NO3)3 + 2H2O+NO 5.6g 0.5mol/L0.8L 0.1mol 0.4mol 1 用天平称取5.6g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0.5mol/L的HNO3 3 将铁粉与HNO3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0.1g/L的Fe(NO3)3 溶液 5 娶17.9ml,浓度为0.1mol/L的Fe(NO3)3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 即得到0.1g/L的铁标准溶液 作业2 一、铁的质量浓度为5.010-4g/L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在 波长为510m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19 1 求a; 2 求k。 答:1 已知A=abc 则 =-1g-1 2 已知a=190L·cm-1g-1且Fe的摩尔质量为56g·mol-1 所以 k=a MFe=190L·cm-1g-156 g·mol-1=10640L·cm-1·mol-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酸度(pH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2OH·HCl),摇匀,放置2min,各加入2ml,1.5g/L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0.5 ml、2.00 ml、5.00 ml、8.00 ml、10.00 ml、20.00 ml、25.00 ml、30.00 ml、40.00ml)的NaOH(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曲线,确定pH范围。

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以下所附签名者代表已审阅并确认此份标准作业程序书所明列的细则且了解所有职责归属。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 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 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

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 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 二、环境监测目的:(习题1)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 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 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三、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四、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环境监测作业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概念及所学到得知识 环境监测这本书的对象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详细讲述了各种监测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手段。内容包括环境和环境污染概述、水质监测和分析、环境空气及气体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我区的环境介绍 生态环境概况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距首府乌鲁木齐经沙漠公路1500多公里。全地区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绿洲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边界线长264公里。和田地区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2009年和田市有效监测天数为355天,城市空气质量好于等于Ⅱ级日数154天,空气质量达标率为42%。共有36条河流,年总径流量72.53亿立方米,同时有泉水60余处,全年径流量11.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用量21.41亿立方米。按灌溉面积计亩均1800余立方米,且年际流量变化较为稳定。但由于地表水时空分布极不平衡,4—5月份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7%,6-8月份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74%-90%,且52%集中在和田河流域。河流季节反差极大,夏季洪涝,秋冬严重干旱,春季极为缺水,水资源时空、地域分配不均匀等因素,致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国土面积24.55万平方公里,山地16105.9万亩,占总面积的43.73%其中草场3288.9万亩, 冰川1057.51万亩;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 准确、快速测定地面水和工业废水中pH、悬浮物、挥发酚、氰化物、COD、油类、氨氮、重金属、六价铬等项目。 1.2 确保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监测质量,防止监测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准确测定企业厂界噪声,防止企业噪声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噪声治理和评价提供依据。 1.4 监测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排放标准,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污染防治措施的效益性,为空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地面水、工业废水中pH、悬浮物、挥发酚、氰化物、COD、油类、氨氮、重金属、六价铬、环境空气中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的测定、厂界噪声的, 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等有害物质等项目的测定。 3 管理职责 监测人员负责试剂配制、玻璃器皿的清洁卫生及分析废液、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负责监测仪器的调试、保养和日常维护,计算

填报监测原始记录、分析结果,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标准分析监测,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后由站长报出。 4 工作程序 按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对废水、环境空气、噪声、降尘、工业窑炉、烟囱口及排气筒排放的粉(烟)尘进行监测,工业废水监测如有超标情况,则对超标项进行跟踪采样监测,凡是超标数据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作好《信息交流台帐》的记录。 4.1 pH测定 4.1.1试剂 pH标准缓冲溶液(pH 6.865、pH 9.180 25℃),当被测样品pH 过高或过低时,应考虑配制与其pH值相近似的标准溶液校正仪器。 4.1.2仪器 酸度计或离子活度计,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复合电极。 4.1.3样品保存 最好现场测定。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h之内进行测定。 4.1.4仪器校准 操作程序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水样与标准溶液温度必须是同一温度,记录测定温度,并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调至该温度上。用标准溶液校正仪器,该标准溶液与水样pH值不超过2个pH单位。从标准溶液中取出电极,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再将电极浸入第二个标准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

环境监测试卷与答案10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水中铬常以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其中的毒性最强。 2、水体控制断面是为了了解而设置的。 3、残渣可以分为、、和总不可过滤性残渣,其中总悬浮物属于; 4、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法有、、、四种方法。 5、误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偏差是指测定值与之间的差别;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和两种。 6、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时,可用将大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进行测定。 7、测定烟气烟尘浓度时,采样点的烟气流速与采样速度相比应当。 8、与物理化学监测方法相比,生物监测方法的优点是 缺点是。 9、在质量控制图中,当测定值落在上控制线以上时,表示这个数据是的,测定值中连续7个点递升,表示分析数据,当空白试验值连续四个点落于中心线以下时,说明数据。 10、大气连续自动监测的子站布设应满足、、和。 二、判断题:(10分) 1、称量样品前必须检查天平的零点,用底脚螺丝调节。() 2、使用高氯酸消解时,可直接向有机物的热溶液中加入高氯酸,但须小心。() 3、在分析测试中,空白试验值的大小无关紧要,只需以样品测试值扣除空白实验值就可以抵消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扰和影响。() 4、测定DO的水样要带回实验室后加固定剂。() 5、水温、PH值、电导率等应在现场进行监测。() 6、我们通常所称的氨氮是指游离态的氨及有机氨化合物。() 7、使用标准皮托管测试时,当烟道内尘粒浓度大时易被堵塞。() 8、环境噪声测量时,传声器应水平放置,垂直指向最近的反射体。() 9、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分析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保证测试数据达到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10、每次测定吸光度前都必须用蒸馏水调零。() 三、简答题:(25分) 1、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几种?(5分) 2、保存水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分) 3、测定BOD5时,哪些类型的水样需要接种,哪些水样需要进行菌种驯化处理。(5分) 4、何谓表色和真色,怎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的办法?(5分) 5、试述β-中污带的理化和生物特点。(5分) 四、计算题:(25分) 1、试写出平均值置信区间的估算式,并计算下题:有5个测定值:1.1 2、1.15、1.11、1.16、1.12,求置信概率为95%的平均值置信区间。(t0.01,4=4.60;t0.05,4=2.78;t0.01,5=4.03;t0.05,5=2.57)(7分)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2.5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2.6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2.7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2.5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2.6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2.7打印机是否正常; 2.8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2.1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2.2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2.3 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必须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 3、注意事项: 样品交接单应随测试报告归档。 四、样品分析(滤筒、重量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前后滤筒的称重。 2、一般事项: 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有关规定。 3、器具与材料: 3.1器具 (1)分析天平精度0.1mg (2)烘箱 0-300℃ 3.2材料:圆筒状玻璃纤维滤筒,28×70mm 4、操作步骤: 4.1用铅笔将滤筒编号。(新规定不能用铅笔) 4.2将已编号的滤筒(或采样后的滤筒)在105~110℃烘箱中烘烤1

川农《环境监测(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答案)

(单选题)1: 把不同的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 )。A: 瞬时水样 B: 混合水样 C: 综合水样 D: 平均水样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在环境监测中,对监测结果应达到的要求是:()。 A: 可靠性、可比性、正确性、权威性、精密性、法律性、准确性 B: 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权威性、法律性 C: 正确性、等效性、可代替性、代表性、准确性、权威性、精密性 D: 权威性、精密性、法律性、完整性、等效性、可代替性、代表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BOD5的测定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样稀释过程中,用带胶板的玻璃棒小心上、下搅匀,搅拌时勿使搅拌棒的胶板露出水面,防止产生气泡 B: 在水样稀释过程中,应用带胶板的玻璃棒快速搅拌,使其产生大量气泡,以便有较多的溶解氧 C: 上述A和B的搅拌法均不会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D: 在水样稀释过程中国不需要搅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四氯汞钾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加入EDTA和磷酸可以消除或减少( )的干扰。A: 某些重金属 B: Na+ C: Ca2+ D: NOx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盐酸奈乙二胺比色测定NOx和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选择测定波长分别为( )。 A: 370nm和420nm B: 540nm和577nm C: 545nm和560nm D: 520nm和545nm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多孔玻璃吸收瓶(管)在使用前应检验它的阻力和发泡情况,要求其发泡面积占玻板的()以上且发泡微小均匀才能使用。 A: 1/3 B: 1/4 C: 1/2 D: 2/3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监测 作业题答案

第三章 作业题 1. 25℃时,Br 2在CCl 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试问:(1)水溶液中的Br 2用等体积的CCl 4萃取;(2)水溶液中的Br 2用1/2体积CCl 4萃取;其萃取率各为多少? 解: (1)()100100*29.0%96.7129.01D E V D V ===++水 有机 (2)()100100*29.0%93.5129.01/2D E V D V ===++水 有机 2.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水样中的镉,取四份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量镉溶液(加入量见下表),稀释至 Y=0时, X=11.459ug 水样中镉的含量为=11.459 ug /20 ml =0.573ug/ml 3. 现有四个水样,各取100 mL ,分别用 0.0200mol/L(1/2H 2SO 4)滴定,结果列于下表,试判断水样中各存 11501000/501/2/cV V c H mol L V mL V ml g mol +?= ?碱度—酸标准液(以计)的浓度,;—所消耗酸标准的体积,; —水样的体积,; —的摩尔质量,。 对于水样A ,P=10ml, T=15.50ml

酚酞碱度P=0.02×10×50×1000/100=100mg/l T=0.02×15.5×50×1000/100=155mg/l 由于P>1/2T 所以存在[OH -][CO 32-] [OH -]碱度=2P-T=45mg/l [CO 32-]碱度=2(T-P )=110mg/l 同理,对于水样B ,[CO 32-]碱度=280mg/l,[HCO 3-]=106mg/l 对于水样C, [OH -]碱度=80mg/l, [CO 32-]碱度=4mg/l 对于水样D, [HCO 3-]=127mg/l 4. 下表列出二级污水处理厂含氮化合物废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形态氮化合物的分析数据,试计算总氮和有 40(8.2414/462014/62)100%65.2%40 TN -+?+?=?=去除率 (403014/17)(8.2914/17)100%94.8%403014/17 -?--?=?=-?有机氮去除率 810000.0125V 81000(/)==V 100 M V DO mg L V ??????=水 1212112121522 ()()()()(/)c c B B f c c B B f BOD mg L f f ---?---?== 耗氧率因现不常用,可不计算. 第四章 作业题 1. 已知处于100.30KP a 、10℃状况下的空气中SO 2的浓度为2×10-6(V/V ),试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 3为单位表示的浓度值。 解: Cv=2×10-6(V/V )=2ml/Nm 3 Cm (mg/Nm 3)= Cv ×M /22.4=2×64/22.4=5. 71 2. 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100.00 KP a 。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 2日平均浓度,每隔4h 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 ,采样流量0.5L/min 。将6次气样的吸收液定容 至50.00mL ,取10mL 测知含SO 22.5μg ,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准状况下SO 2日平均浓度,请分别以mg/m 3和 ppm 表示。 已知实验条件下 T=273+27=300K P=100kPa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

环境监测作业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请注意:1.本文档仅供参考,不保证所有答案都是完全正确的,如有疑问请其他同学或老师 2.用红色标记的是老师上课重点讲到可能会考的 3.考试内容不局限于本文档 作业1 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铁的条件实验: 答:以显色剂用量为例 在7只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10-3mol/L的铁标准溶液,盐酸羟胺摇匀,放置2min,分别加入不同体积L的邻二氮菲 ml、 ml、 ml、 ml、 ml、 ml、ml、 ml;加入,乙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照溶液,在测定浓度下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 二、如何配制成L的铁标准溶液 答: Fe + 4HNO 3 = Fe(NO 3 ) 3 + 2H 2 O+NO × 1 用天平称取无杂质的铁粉 2 用量筒娶800ml,浓度为L的HNO 3 3 将铁粉与HNO 3 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 4 将反应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即配成L的Fe (NO 3) 3 溶液 5 娶,浓度为L的Fe(NO 3) 3 溶液,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即得 到L的铁标准溶液

作业2 一、 铁的质量浓度为×L 的溶液与1,10-邻二氮菲生成橙红色配合物,该配合 物在波长为510mm 、比色皿厚度为2cm 时,测得A= 1 求a ; 2 求k 。 答:1 已知A=abc 则 a =A bc =0.192×5.0×10?4 =190L ·cm -1g -1 2 已知a=190L ·cm -1g -1且Fe 的摩尔质量为56g ·mol -1 所以 k=a ×MFe=190L ·cm -1g -1×56 g ·mol -1=10640L ·cm -1·mol -1 作业4 参考教材P528 直线和回归 作业3 一、 酸度(pH 值)的确定: 答:去9只50ml 容量瓶,各加入铁标准溶液、盐酸羟氨(NH 2OH ·HCl ),摇 匀,放置2min ,各加入2ml ,L 的邻二氮菲溶液,用移液管在9只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 ml 、)的NaOH (碱性)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pH 试纸或酸度计测量各溶液的pH 值。以水为参比,在选定的波长下,用1cm 吸收池(比色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值,绘制A-pH 曲线,确定pH 范围。 作业5 一、 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在酸度较大的溶液中 进行测定为什么要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 Cr 2O 72-(橙红)+H 2O=2H ++2CrO 42-(黄色) 答:1 分光光度计法是根据仪器侧得的吸光度求溶液浓度,所以需要保证溶

环境监测第四版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监测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特定目的的环境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是具有某些特定目的或用途的环境监测。 3、环境标准:为了保证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相关规定。 4、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环境监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二、简答思考 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物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 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③、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 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等服务。 2、环境监测技术有哪些并简述其发展趋势。 答:(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下以测试技术为主说明其类型。 环境监测的测试技术包括以下两种: ①、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结构与状态的分析多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则是以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②、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信息来 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生物监测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化学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 (2)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监测技术中,新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监测的精确度、覆盖面积、监测能力得以提升。 ②、连续自动检测,数据传送与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提高。 ③、小型便携式、简易快捷式的监测技术发展,使得环境监测能快速适应各种条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检测作业指导书1 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组成,一般分析单元能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PM10等参数。其监测仪器一般分为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光程监测仪器。 本作业指导书用于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参数监测仪器、采样装置等监测子站进行测试。 2 编制依据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83-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7-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1995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88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263-94 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表3-1、表3-2和表3-3中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 3.1 外观要求 3.1.1 应有制造计量器具CMC标志(进口产品应取得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和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等。 3.1.2 仪器表面无明显碰、划伤,外观整齐、清洁,零部件表面不得锈蚀。 3.1.3 仪器各紧固件应连接牢固、可靠;各调节器件应功能正常,操作灵活方便。 3.1.4 仪器主机面板显示部分数字清晰,字符、标识易于识别。 3.2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 系统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为0℃~40℃; b 相对湿度为不大于85%; c 工作电源为交流220V±20V、频率50Hz±1Hz;

(完整版)环境监测期末复习总结-奚旦立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 环境监测的过程(不同角度)(P1)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对象(P1) 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环境监测的特点(P5) 1综合性:表现在手段、对象、数据统计及分析 2连续性 3追溯性 环境优先污染物(概念)(P8)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污染分类(P34)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物质造成的污染。 水质监测方案(地面水、水污染源)(P41-47)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河流断面布设、监测垂线布设、采样点位确定)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区处设置监测断面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 (2)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 (4)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 (6)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 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这种断面应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 (3)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