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我们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

让我们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

让我们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
让我们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

让我们认识一下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特别是在中年女

性中更多见。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

高,当B超分辨率达到1mm时,甲状腺结

节的检出率不断攀升。患了甲状腺结节到

底要不要紧呢?

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85-95%是良性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90%以上又都是低度恶性的。甲状腺

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1.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原因

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接触放射线、自身免疫、遗传、内分泌、情绪和压力、缺碘、过多摄入碘等因素有关。

2.甲状腺结节的判断,B超好还是CT、磁共振好?

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就是B超最准。CT、磁共振(MRI)都比不上。除非要看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可以再做磁共振。

3.甲状腺B超结果怎么看?

B超看3点:边界、钙化、血流。

(1)“边界欠清”: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

为有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良性的炎性病灶因为有渗出,边界也是不清楚的。

(2)“点状强回声”:可见于

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

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都

有钙化,并且多为微小钙化;但有

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需要专业

人士鉴别。

(3)“血流丰富”:恶性的多显示血流丰富,且以内部

血流为主。但仅有血流丰富并不能诊断恶性的结节,往往炎性结节也可以有,此种情况则需要密切的随访。

以上这3点,如果一个也没有,良性可能性很大;有1-2点的,需要去医院找普通外科(或基本外科)的治疗甲状腺疾患的医生进一步确认,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复查或定期观察。三点都有的,恶性可能性大,您需要立即去医院进行就诊了。

鉴别良恶性结节,除了上面三点之外,还可以看:是否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无淋巴结转移,短期内是否迅速增大,生长方式(纵向生长的恶性结节可能性偏大),结节大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B超检查医生的经验以及机器的分辨率

可能对B超结果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B超结果对判断结节性质又是特别重要的参考,所以建议需要明确鉴别结节性质的可以去大医院找有经验的B超医生做检查。

4.良性结节怎么办?

甲状腺的位置在气管两旁,因此良性结

节如果没有压迫症状,没必要苛求良性结节的消失,最重要的是定期复查B超及甲状腺功能,一年复查一次。有明显增大的可考虑手术治疗。由于每次B超探头切面的不同,结果报告上描述的结节大小有几毫米的偏差是正常的。目前并无药物可以消除甲状腺。因此,良性结节只要不明显增大,不痛不痒,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根本无需太在意。

至于饮食上是应该少吃含碘食物还是多吃含碘食物,查阅各专家的意见发现有很大分歧,所以大家可咨询就诊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人不同病因和甲状腺功能等情况给予您意见;您也可以选择平衡膳食。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的概念 1、甲状腺肿: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或二条均可诊断甲状腺肿:①扪及肿大的甲状腺。②扪及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孤立性病变,在未明确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所致。有些结节既可触及,又有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可触及,却无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有影像学异常,却不能触及。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3、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恶性率 (1)据流行病学调查:女性6.4%,男性1.6%,平均4.2%有甲状腺结节。 (2)据尸体解剖学报告:25%~5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 (3)据超声波检查:3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仅有5%临床上可触及。 (4)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在甲状腺结节中5%-10%是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具有更高的恶变率。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首选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流及血流状况。根据超声表现可把甲状腺结节恶性危险分

为五级。I级:形状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II级:形状规整的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实性部分有血流信号。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III级:形状规整的均匀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分化型癌。IV级:形状不规整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V级:形状不规整并有腺外浸润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包括:缺乏晕环征;实性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整;发现微钙化;腺体外浸润;内部高血流。 2、CT检查 CT检查可判断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高密度、低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结节是否被强化。CT的诊断价值不如超声检查,因此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3、核素检查 核素检查可判断结节是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还是冷结节。但核素检查不易发现小于10mm的结节。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是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转移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T3、T4 、FT3、FT4、TSH(超敏方法),可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改变。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结节评估方法和手术选择

2 甲状腺结节评估方法和手术选择 2.1 甲状腺非毒性孤立结节的术前评估主要是其性质的初步判断和手术决定。下列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大应及时手术。甲状腺结节质硬、固定或伴有声带麻痹者;甲状腺孤立结节,颈部又扪及肿大的淋巴结者;近来甲状腺反复有结节生长者;甲状腺结节,儿童时期有颈部放射治疗史者;20岁以下的甲状腺结节;男性甲状腺孤立结节[我们资料显示:男11.6%(5/43),而女性只有 3.4%(8/236)];B超检查为实质性者;B超检查为囊性,穿刺抽液为血性,吸尽后仍有残余块者。 2.2 甲状腺结节的术中评估及手术选择对下列情况要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术中发现结节质硬者;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者;结节的数目多于一者;结节为实质性者,尤其结节直径大于4 cm者;囊实性囊壁突出于甲状腺外且囊壁不完整者;手术宜行甲状腺叶切除或仅保留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囊性变者囊壁有葡萄簇样细小结节突入囊腔,有钙化颗粒,腔内有陈旧性血水,包膜不完整,常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有完整包膜的实质性结节,包膜上有丰富血管网剥离时易出血,结节内常可见纤维化、钙化出血和坏死,这常常是甲状腺滤泡性腺癌的特征。有时局限在腺体内的早期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在临床上较难区别,特别是滤泡性腺癌以及少数具有包膜的乳状腺癌,除甲状腺内肿块外无其他体征。甲状腺囊肿和乳状头腺癌囊性变在体征上也十分相似。若术中单纯行甲状腺瘤摘除术,切除的标本术中应及时剖开检查,术中若能发现上述特征,应及时改行甲状腺叶及峡部切除术。第一阶段发现上述特征未能扩大手术,导致病人短期内做了难度大的第二次手术。第二阶段我们术中有5例及时改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其中2例术后病检为甲状腺癌。对于术中改行腺叶切除者,术野应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以免肿瘤因浸润脱落种植。术后随访2~3年未发现有复发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有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有时病史和临床检查都难以确定其性质。尚无理想的方法可提供确切的术前诊断依据。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对手术的选择带来困难,而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疗效。细针穿刺涂片检查目前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最精确可靠的检查[1],诊断符合率在80%以上,国外报道其确诊率可达90%[2]。但在我们基层医院还由于经验的缺乏常出现假阴性假阳性难作良恶性诊断参考。但可以和BUS结合,BUS发现为囊性,行穿刺检查,若抽吸液纯清,结节完全消失的可服甲状腺素片抑制治疗,观察6个月;若穿刺液为血性,或吸尽后仍有残余块或吸尽后很快又复发者则手术。甲状腺结节手术与否,我们赞成“除功能性或炎性结节外均行手术治疗”[3]。在手术时,一方面在肿瘤治疗中心多主张“做甲状腺叶切除而不做结节摘除术”[3],我们认为这样虽然干净彻底,但却使80%~90%左右的良性腺瘤的手术被扩大了,加大了甲状腺功能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在基层医院又只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导致了10%左右的甲状腺癌及其他多发结节的手术不彻底,我们认为这样更不合理。第一阶段由于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不足,未能掌握甲状腺叶切除的相关技术,对甲状腺结节一律诊断甲状腺瘤,行单纯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盲目性,结果导致有7例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甲状腺孤立结节的癌变率为1%~18%,平均为10%[3]。我们统计1990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甲状腺癌占4.66%(13/279)。第二阶段我们加强了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甲状腺叶切除和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的相关技术,通过术前检查、尤其是术中甲状腺癌病理肉眼观认识提高,经术中综合评估使手术的选择趋于合理。虽然由于我们基层医院检查条件的不足,术前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结合术中对甲状腺结节肉眼观的大体性质判断,尤其是对甲状腺癌大体观的警惕。甲状腺乳头状癌,肉眼所见:肿块境界不清,可呈放射状或分叶状,少数有(约占10%)但包膜不完整,切面中央部有纤维化,形成不规则致密瘢痕[4]。亦有描述甲状腺乳头状癌大体观,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质地坚硬可见颗粒状结构[5]。大体上甲状腺滤泡癌包膜常较厚,包膜上有不规则突出,包膜有细小血管浸润,顺包膜剥离时包膜易出血,若有广泛浸润邻近甲状腺组织则缺乏完整包膜[5]。腺瘤样增生结节与滤泡腺癌相比,前者常常多发且缺乏纤维包膜,不引起明显压迫现象,出现几个结节时,以其中一个为主且较大,没有血管浸润,而且不出现小结节从大结节发的浸润现象[4]。第二阶段,有5例是术中发现结节大体形态异常,改行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其中2例是囊性肿块,包膜不完整、腔内有乳头状隆起、切面有钙化、沙砾感;有3例实性结节其包膜渗血多、且有1例包膜较厚,术后病检3例为甲状腺癌。这样未出现甲状腺癌的误治,仅有1例对侧复发,再手术率0.88%(1/114),与第一阶段再手术率10.3%(17/165)差异显著。 4 小结 导致甲状腺结节手术选择失误主要是相关知识和手术经验的缺乏。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应具备甲状腺叶切除的知识和经验,应重视术前、术中综合评估。在基层医院,医生应加强甲状腺术中病理学肉眼观学习判断,从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处理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处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朱精强 1.甲状腺结节的普遍性(40±%) 影像学技术提高(彩多等)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健康意识提高 环境因素的恶化 2.甲状腺结节常见于 增生——甲状腺肿 肿瘤——良、恶性,转移癌等 炎症——亚甲炎、桥甲炎、结核①②③④⑤ 3.诊断甲状腺结节应注意: 1.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较困难,术前更是如此 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主要目的是确定或排除恶性肿瘤,是否有手术指征1.1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检查 1.1.1血清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①TT 3、TT 4 、FT 3 、FT 4 : 主要反应甲状腺的功能,其中FT 3、FT 4 尤其重要 ②TSH:主要反映垂体—甲状腺轴的状况 有甲碱时↑甲亢时↓ ③HTG:存在甲状腺滤泡细胞内,如血清甲HTG↑术前:甲癌,囊性占位,炎症,甲减,甲癌术后:复发转移 ④TGAb、TPOAb(McAb)、TRAb——诊断桥甲炎;甲亢手术甲状腺残留量的估计 反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指标,其中TGAb、TPOAb为抑制性抗体,可见于桥甲炎,甲亢TRAb 为兴奋性抗体,主要见于原发甲亢(Graner病) ⑤CT 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分泌的与PHT拮抗的激素,通过对CT的检测,在术前可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500Pg/ml,用钙激发试验可发现亚临床的MTC),对家族性MTC的监 甲状腺结节↑

测追踪有效。术后:有利于判断是否彻底切除病灶 1.1.2核素扫描 除了反映甲状腺的形态外,还能反映甲状腺及其结节的功能,应注意: ①单发实性冷/凉结节,应注意有甲癌的可能(20-30%) ②其敏感性较低,一般说,结节>1-2cm才能显示 ③亲肿瘤扫描 ④排除/诊断甲状旁腺肿瘤(99m TC-MIBI) 1.1.3彩多 其检查的目的: ①是否有结节——隐匿癌 ②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对冷/凉结节重要) ③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 ④结节的边界是否清楚,质地是否均匀 ⑤结节的血流情况 ⑥结节有无钙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的特异性比X片差) 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其血供,皮髓质分界情况) ⑧结节与颈部大血管关系 1.1.4颈部X片 目的:结节对气管的推压情况;结节内有无钙化灶(细小钙化灶重要) 注意:一定正、侧位片 1.1.5CT及MRI 对于了解甲状腺的结节及颈淋巴情况,彩多基本能满足要求:如了解纵膈、肺、咽喉部、气管内等情,才做CT/MRI检查 具体讲以下情况应做此检查: ①胸骨后甲状腺肿 ②甲癌伴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者,甲状腺滤泡型癌(FTC); ③有呼吸道梗阻,不能用颈部的情况解释者 ④了解鼻咽部,颅底情况者: ●颌下淋巴结肿大,未发现甲状腺结节者; ●颈部病灶多,大者,了解其吡邻关系,尤其是与大血管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规范标准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规范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术,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甲状腺的损伤小,对甲状腺的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影响很小。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对于直径不太大的肿瘤经过治疗可获得长期缓解。比较适合青年女性等患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病人治疗。 适应症: 1、良性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胶体性甲状腺潴留(也有称囊肿)、肿块状的桥本氏甲状腺炎; 2、恶性结节:甲状腺癌、甲状腺复发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或复发癌、甲状腺淋巴癌。 3、甲状旁腺瘤,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囊肿等。 禁忌症: 1、甲状腺结节并重度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未经严格术前准备; 2、儿童期患甲状腺疾病不能配合者; 3、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患者; 4、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5、安装心脏起搏器及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6、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7、高龄(70岁以上)或其他不适宜手术者。 术前准备 (一)术前检查与一般准备 1、手术前详细采集病史细致的查体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术前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型,2.凝血四项,3.大便常规,4.尿常规,5.甲功七项,6.生化全套,血钙。7.乙肝三系定量,8.丙肝抗体(Anti-HCV),9.艾滋病抗体(HIV-Ab),10,梅毒二项,11,心电图,12,甲状腺B超检查,13,肝胆脾肾彩超检查,14,胸部平扫。对个别有声音改变的病人可行直接喉镜检查。 2、对患者体内置有心脏起搏器、助听器、金属内支架、钛夹、内置(外置)钢板等金属物品,则禁用微波射频消融;如患者佩戴手表、耳环、金属眼镜架等金属配饰等,则应提前摘除,以防术中发生危险。 3、患者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波立维、丹参滴丸、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类型、特征及发病率的研究分析以寻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化验血清降钙素、T。、T。、TG—Ab、TM—Ab、TPO、端粒酶、甲状腺B超、CT、放射性核素、针吸活检、甲状腺特异肿瘤标记物;结果:对甲状腺结节做出诊断;结论:对甲状腺各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分别给予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针吸活检 公元952年,西班牙的Albucasis施行首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获得成功,掀开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历史。继而由于甲状腺手术出血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无人敢于问津。1909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Koeher,使大宗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死亡率降至0.5%而获得诺贝尔奖。其规范化手术原则推进了现代甲状腺外科的发展。目前,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0.05%,几乎接近于零[1]。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为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结节,少数为恶性肿瘤,近年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进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进步,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有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现综述如下。 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 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国内综合各地报道临床检查单发甲状腺结节者,癌肿的发病率达15.6%~28.7%,而多发甲状腺结节癌肿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0%;故单发结节恶性程度高[2]。有报道美国及北美成人单发结节达4%~6%左右[3]。其中女性占6.4%;男性1.5%。儿童中不常见,发病率为0.22%~1.5%。随年龄呈线性增加。80~90岁组间60%~80%的人有结节。最近超声研究提示50岁以上受试者中50%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2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及特征 2.1甲状腺囊肿 占甲状腺结节的15%~20%。囊肿可因结节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结节液化而成。小囊肿无症状,质软。巨大囊肿才产生压迫症状,有学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囊肿甲状腺癌占32%~43%,胶质结节占25%,因此部分甲状腺囊肿是恶性的。 2.2胶质结节 常见地方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少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尤其在青春期、妊娠期。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软而光滑无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性结节多年后可发展成毒性结节。毒性结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癌变可能。有报道甲状腺胶样结节患者中癌的发生率为4%[4]。 2.3甲状腺腺瘤 多发生30岁以上女性,腺瘤可分为滤泡型及乳头型两种。后者大部分是恶性的。腺瘤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坚硬无压痛及粘连,如有血供障碍可造成坏死、钙化、囊性变等。一般无临床症状。腺瘤可长期维持原状或缓慢长大或发生退行性病,也可转归自主功能结节或癌变。 2.4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多见中年女性,结节为滤泡组织,但腺瘤为自主性的,不受垂体TSH的控制,也不是由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表现甲亢症状,结节的性质与腺癌无区别,通常为良性极少恶变,核素扫描为“热结节”。 2.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慢,甲状腺肿大无疼痛,质地坚韧而有弹性,z/3以上患者有甲状腺大及结节[5]。早期有甲亢症状,晚期及慢性期常呈低功表现。TM—Ab、TG—Ab增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6]。 2.6亚急性甲状腺炎 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急伴体温高,甲状腺一侧肿胀压痛,可伴有结节。疼痛放射至耳、枕部。多数病人病情较轻。数周后累及对侧甲状腺可反复发作、缓解。有一过性甲亢表现。放免T3、T4增高、血沉快,131I摄取率显著降低,TPO过氧化酶抗体阳性,B超示甲状腺低回声不均质改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2.7 甲状腺癌 大多发生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单发结节多。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达3%~23%[5]。可能与桥本氏甲腺炎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及血清TSH水平增高有关。小病变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触及,大多数病例都因出现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而被发现。有下列情况提示有甲状腺癌的可能:①有既往头、颈部放疗;②甲状腺结节增大较快,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或固定者;③伴有质硬的颈淋巴结肿大;④有周围组织侵犯现象如声带麻痹、嘶哑,颈交感神经麻痹,呼吸吞咽困难;⑤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⑥B 超示甲状腺区低回声团块;⑦血清降钙素、组织胺酶升高(髓样癌);⑧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滤泡状或乳头状癌);⑨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阳性(Ret、Trk、Ras,端粒酶、P53等)[4]。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版

厦门市甲状腺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 一.超声检查适应症: 1.临床出现甲状腺相关症状或体征 2.核素、CT或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异常 3.甲状腺外科手术前、术中及术后评估 4.甲状腺病变的随访 5.甲状腺活检、消融或其他介入手术的定位 二.超声检查方法 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行颈部I131放射治疗的患者需在治疗1个月后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行ECT检查的患者需在1周后再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1.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体位,在颈后及双肩后垫一枕头,头稍后仰,呈头低颈 高位,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2)侧卧位:如一侧甲状腺明显肿大,可采取侧卧位,分别检查甲状腺左、 右叶。检查两侧颈部淋巴结时,也可采用侧卧位。 2.扫查方式 原则:包含所有甲状腺组织(两侧叶、峡部、锥状叶) (1) 横切扫查时,左右叶分别从上向下滑行扫查,直至甲状腺下极消失为止。 (2) 纵切面扫查时,可沿甲状腺左右叶的长径扫查,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做 一系列的纵切面滑行扫查。 (3)任意角度切面,针对感兴趣区的任意角度多切面扫查,评估感兴趣区超 声特征。 (4)甲状腺血管扫查:彩色/能量多普勒检查,探测甲状腺实质血流、结节血 流以及甲状腺大血管情况(甲状腺上动脉)。 (5)甲状腺周围颈部软组织:扫查范围为颈前、颈侧区。有无异常回声,有 无异常淋巴结病变。 图1 在左右侧叶纵切面上极扫查甲状腺上动脉,(左图); 甲状腺周围颈部软组织颈前颈侧区扫查范围(右图)

3.检查程序 (1)检查内容 ①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整体) a)体积:增大(上下径>6cm,前后径>2cm,横径>2cm,峡部前后径> 0.5cm)、正常、缩小(两侧叶体积之和小于6cm3) b)包膜:清晰,模糊或中断 c)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强度(正常,减低或增高),粗细,网格 d)血流:丰富、正常、减少 e)PW:甲状腺上动脉内径有无增宽,流速有无增快,RI有无升高或降低一般无法做定性诊断。 一些典型弥漫性疾病表现: Graves病:甲状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实质回声减低,血流较丰富,甲状腺上动脉PSV增快。 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体积增大或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增粗,呈网格状,内或见小片状低回声区。 甲减: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回声减低增粗,血流正常或丰富。 ②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内分泌学定义) 甲状腺内散在的病灶,影像学检查能将其和周期甲状腺组织清楚分界(2009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定义) 超声评估: a)部位:两侧叶上、中、下三区,加上峡部,共7个区域。 b)数目:单发,多发 c)大小:一般在纵切面上测量,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 d)A/T:A/T≥1,A/T<1 e)结节边缘形态:不规则(分叶状,成角、蟹足状),椭圆形或圆形,直立状 f)结节的边界:清晰,模糊不清 g)周边声晕:完整,不完整,无;厚声晕(>2mm),薄声晕(≤2mm); 均匀声晕,不均匀声晕 h)内部结构:实性,实性为主(实性成分>50%),囊性为主(囊性成分>50%),囊性 i)回声水平:高、等、低、极、无(与甲状腺实质回声相比) j)回声均匀性:均匀、不均匀 k)后方回声:增强、衰减、侧边声影、混合性改变、无变化 l)钙化:微钙化(<2mm),粗钙化(>2mm),弧形钙化,无钙化 m)浓缩胶质: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 n)血流信号:周边型,中央型,混合型,无血流型 o)RI:高>0.7,不高<0.7 超声鉴别诊断: a)定位鉴别:与甲状旁腺、食道、淋巴结、其它邻近器官疾病鉴别

结合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谈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和手术指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a16896799.html, 结合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谈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和手术指征 作者:江道振 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24期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多发病且多为良性,其中恶性结节的患病率约占5.0%~15.0%,虽然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但是甲状腺结节的非必要手术率也显著升高。因此,如何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本文结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重点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以及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10-03 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触诊发现一般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0%~7.0%;而高清晰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20.0%~76.0%。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其中恶性结节的患病率仅为5.0%~15.0%。虽然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甲状腺结节的非必要手术率也显著升高。不同医疗单位、甚至同一单位不同医生间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手术比例差别很大,说明国内在对甲状腺结节的认知上还存在巨大差异,直接导致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均缺乏规范。国内学者近年已逐渐开始重视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并以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1]为蓝本,于2011年4月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联合编写并发布了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简称指南)。该指南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与非手术 治疗所提出的建议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该指南,重点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以及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1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处理不同,对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和涉及的医疗花费也有显著性差异。目前国内学者对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指征把握相差很大,统计近期有大宗病例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文献报道,其恶性结节仅占13.1%~32.9%[3-5],与10年前的文献报道[6]相近,这与国外文献报道[7-8]的46.3%~58.1%恶性率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说明国内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为过度治疗。因此,在决定手术之前,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评估尤为重要。国内《指南》也明确了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是良、恶性鉴别(推荐级别A)。

健康讲座-甲状腺结节知多少

健康讲座-甲状腺结节知多少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触诊发现的结节约有3%~7%,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20~76%的受检者有结节。女性较男性多见(4:1),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因此中年以后的女性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相当多。其实结节只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及恶性之分,但却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的良性结节生长较快有些象恶性肿瘤,而有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结节。因此,要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能单凭体检或超声检查,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化验检查,甚至病理检查才能判断。当然,客观地说,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10%。而且即使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其侵袭性也比肺癌等癌症小得多。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 人群中甲状腺长结节十分常见,过去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人们只有当脖子增粗后才发现。但自从B超声检查普遍应用于体检后,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从人群的4 %,快速上升19 %~67 %。也就是说我们每4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遗传、碘摄入等因素有关。辐射接触史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儿童期接受照射剂量10~1000rad的个体,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易发甲状腺结节。除家族性髓样癌以外,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其它甲状腺

癌有遗传性,仅有约7%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结节。 结节如何产生的? 家族史,基因异常 儿童期头颈局部或全身受到放射性外照射的病史 饮食因素:发育期的碘摄取不足,或长期高碘的摄入,或长期进食大量白菜、卷心菜、萝卜、木薯等富含硫氰酸盐的蔬菜,或服用某些黄酮类物质含量高的药物 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肥胖,女性激素 甲状腺结节会影响健康吗? 甲状腺结节是否影响健康,取决于结节的病理性质、大小、生长方式和功能 所谓的病理性质,简而言之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良性或恶性,恶性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而良性至多会引起某些不适症状 炎症性的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会有发热和颈部疼痛的症状;如果结节过大或者呈侵袭性生长,则可能会压迫食管、气管、神经,导致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相应的症状;如果结节能够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那就会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善饥、消瘦等甲亢的相应症状;如果合并了甲状腺机能减退,那就可能出现畏寒,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如果甲状腺结节发生坏死出血,颈部肿块会突然增大并可引起疼痛。当然,绝大多数的良性结节不引起任何主观不适症状,可以与您和平共处。

(完整word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ü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不过,Burgess和Tueker[2]。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总体而言,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确诊需要参考其他辅助检查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虽然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功能都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被推荐为必测项目[5]。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区分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甲减,TSH升高)和亢进(甲亢,TSH降低)。大多数权威指南提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首先行TSH测定,如果TSH低于正常,下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为功能性。因为除极少数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表现为热结节外,功能性结节绝大多数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显像确定为功能性者一般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如果TSH正常或增高,应做甲状腺超声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上课讲义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 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的概念 1、甲状腺肿: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或二条均可诊断甲状腺肿:①扪及肿大的甲状腺。②扪及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孤立性病变,在未明确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所致。有些结节既可触及,又有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可触及,却无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有影像学异常,却不能触及。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3、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恶性率 (1)据流行病学调查:女性6.4%,男性1.6%,平均4.2%有甲状腺结节。 (2)据尸体解剖学报告:25%~5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3)据超声波检查:3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仅有5%临床上可触及。 (4)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在甲状腺结节中5%-10%是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具有更高的恶变率。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首选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流及血流状况。根据超声表现可把甲状腺结节恶性

危险分为五级。I级:形状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II级:形状规整的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实性部分有血流信号。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III级:形状规整的均匀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分化型癌。IV级:形状不规整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V级:形状不规整并有腺外浸润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包括:缺乏晕环征;实性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整;发现微钙化;腺体外浸润;内部高血流。 2、CT检查 CT检查可判断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高密度、低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结节是否被强化。CT的诊断价值不如超声检查,因此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3、核素检查 核素检查可判断结节是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还是冷结节。但核素检查不易发现小于10mm的结节。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是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转移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T3、T4 、FT3、FT4、TSH(超敏方法),可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改变。

甲状腺的评估

在甲状腺检查中,叩诊的应用最少。甲状腺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有结节及肿块,颈部可能增粗。甲状腺肿大一般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触诊甲状腺可有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检查甲状腺结节或肿块时,要特别注意病史以及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儿童时期的甲状腺结节和成年的单发结节,以及结节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活动度变小等均应警惕恶性的可能。(二)压迫症状甲状腺肿大时可压迫邻近组织和器官,出现各种相应的压迫症状: 1.压迫气管使气管弯曲、移位或狭窄,导致呼吸困难。长期受压可致气管软化。 2.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 3.压迫静脉压迫双侧颈深部大静脉,可引起头面颈部及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头面颈部及上肢瘀皿、青紫、浮肿、浅表静脉怒张。 4.压迫神经一侧喉返神经受压,可导致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双侧受压可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压迫颈交感神经丛,可出现Horner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患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头面部无汗。(三)甲状腺疾病常用辅助检查 1.基础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和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能量消耗率,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基础代谢率正常值为士10%;+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基础代谢率也可用基础代谢率测定器测定,较为可靠。为简便起见,临床上常根据脉率和脉压计算。计算公式为:基础代谢率=(脉率十脉压)-111. 2.甲状腺摄碘率测定正常甲状腺在24小时内摄取的碘量为总量的30%~40%,吸碘高峰在24小时以后。如果在2小时内甲状腺摄取的碘量超过总量的25%,或者在24小时内摄取的碘量超过总量的50%,且吸碘高峰提前出现,都提示有甲亢。缺碘性甲状腺肿也可能会出现摄碘量增高,但吸碘高峰一般正常。 3.B超多用于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区别甲状腺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了解结节的位置、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131碘或99m锝扫描用于比较甲状腺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密度,了解结节的性质。密度较正常增高者为热结节,与正常相等者为温结节,较正常减弱者为凉结节,完全缺如者为冷结节。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均为冷结节,但冷结节不一定都是恶性。甲状腺腺瘤可表现为温结节、凉结节或冷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表现为冷结节,是由于血液循环不良,结节内常发生退行性变,形成囊肿而引起。 5.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激素即血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L,也称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该测定是甲状腺功能测定中最基本的试验。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值T.5~12弘g/ml,T3 l10~,150n9/mⅠ。甲亢时,血清T3的增高较T4更为敏感。 6.颈部X线吞钡透视或摄片了解气管和食管有无受压和移位,是否有胸骨后甲状腺肿。7.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肿块的性质。方法是用直径0.7~0.9mm的细针,直接刺人结节,从2~3个不同方向进行穿刺抽吸,然后涂片进行病理学检查。(四)心理和社会状态较大的甲状腺肿、突眼征、颈部手术切口瘢痕等均可使部分患者感到自我形象紊乱;对甲状腺结节或肿块性质的担忧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由于甲亢患者容易激动和烦躁易怒,可产生思维过程的改变,或与家人或朋友发生冲突而导致社交障碍、家庭作用改变、应对无效等。

甲状腺结节报告的解读

如何看甲状腺结节的B超报告 自从甲状腺超声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开展以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明显增多,很多人闻结节而色变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现阶段甲状腺结节是否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也存在不少争议,这一切都源于对甲状腺结节的了解有限,未能真正识别结节的性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根据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将诊断结果由良性到恶性分为1-6级,为解读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提供可靠的依据。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属于良性征象,主要包括:结节形态规则,有完整的包膜,结节内部可呈等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和低回声,结节的纵横径之比小于1,结节周边见完整的声晕,结节周边测及环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另一类属于恶性征象,主要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无明显的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结节内部多呈低回声,甚至有些结节后方回声衰减,结节的纵横径之比大于或等于1,结节内见微小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紊乱,多由结节周边向内部穿入。 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1级:甲状腺检查正常,无异常发现。2级:良性发现,包括甲状腺囊性结节,恶性风险为0。3级:可能良性的结节,具有典型的良性超声征象的结节,恶性肿瘤的风险<5%。4级为性质不明的可疑结节,根据恶性超声征象的多少又分为4a级:具备至少一项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5-10%,4b级:具备至少两项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10-80%,4c级:具备多于两项恶性超声征象,恶性风险>80%。5级:同时伴有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转移证据的结节。6级:已经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恶性结节。 TI-RADS分类为2级和3级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结节,如胶质结节、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 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

甲状腺结节的分级标准【最新版】

甲状腺结节的分级标准 甲状腺结节的分级是超声检查时根据甲状腺结节形态、血运情况、大小、与周围边界的情况及有无钙化等对结节进行初步的良恶性的判断,根据恶性程度对其进行分级。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甲状腺结节怎么分级?恶性程度怎么辨别? 甲状腺结节彩超TI-RADS分级如下: 1 级:阴性,正常超声表现,常规体检(1年1次)。 2 级:良性病变,恶性可能为0。 特点:无回声(囊性)为主,界清,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内可伴点状高回声,可有血流。如:囊肿,海绵状结节,腺瘤囊性变等。 甲状腺内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团块,其内可见海绵样回声。 3 级:可能良性病变( 特点:边缘光整,实性为主,可伴有蛋壳样钙化或粗大钙化如:桥本甲状腺炎、腺瘤等。

甲状腺内实性团块,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 4 级:可疑恶性(5%-80%恶性) 4A特点:实性为主结节,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无微钙化。如:腺瘤、亚甲炎等。 4B特点:实性为主结节,边界不清,伴有微钙化。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 甲状腺内低回声结节,形态欠规则,边缘可见短毛刺,无微钙化,TI-RADS分级4A级。 甲状腺内两个低回声团块,界限局部欠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微钙化,TI-RADS分级4B级。 5 级:高度怀疑恶性(>80%恶性) 特点:实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血流丰富,微钙化如:乳头状癌、髓样癌等。

甲状腺内实性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其内可见典型微钙化,弹性评分4分。 6 级:活检证实为恶性,是新增加的类型,用在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 甲状腺结节如何判断良性还是恶性 1.边界是否清楚: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为对周围组织有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有些炎性的病灶,可以有渗出,边界也是不清楚的。 2.形态是否规则:良性病变,一般形态是规则的,有些周围还有晕,晕也是完整的。 3.是否有点状强回声: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多表现为微小钙化或砂砾样钙化;但有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 4.肿瘤或结节的内部是否有血流:血流分为内部血流、外部血流。恶性的多有内部血流紊乱。因为甲状腺是一个血流丰富的器官,腺体血流一般都比较丰富。如果是甲亢,血流更丰富,火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