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第6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材料”的概念非常广泛,本单元研究的“材料”是指可以直接制造成品的东西,如造纸用的麻、纺织用的棉纱等。

面对生活中不同的物品,学生们经常提到“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造出来的?”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根据对物品的使用要求,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和功能也是在发展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关于“材料”的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涉及到的有:导电材料、传热材料、磁性材料等。

单元页反映了人类材料发展的历史,在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单元教学用时大约需要6课时。

1 形形色色的材料

本课首先建立“我们身边的物体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引出材料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并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通过指南车信箱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到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按照这个标准将归纳出的各种材料进行分类。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材料的多样性,初步尝试按照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知识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由各种材料组成的物体:包括教室、学校、家中学生常见的各种物体,可以让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建议用1课时。

活动导入:

将教室中的物体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增加研究物体的种类,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物体,以扩大学生的观察视野。

活动它是用什么做的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作的。

2.了解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3.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建议以小组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制造不同的物体所需要的不同材料。这里支持学生分析的前概念,来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分类的标准不宜过细,如:各种金属材质统称为“金属”即可。在活动中学生可能总结出的材料类型有:金属、玻璃、

木材、石材、塑料、棉花、石油等。根据材料类型,将教室里的物体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材料的多样性,以及材料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具体的物体认识,抽象到各种材料的认识。为提出研究有关材料的问题打下基础。

指南车信箱中呈现了两种材料的来源: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并告知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不同材料的科学分类方法:“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大多数学生对“天然材料”的理解不是难点,但是对“人造材料”的理解,却还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基础才能建构。因此,处理这部分教材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只要让学生知道“人造材料”有别于“天然材料”,它们是由人工制造的,非天然的即可。如:人造革、人造纤维等。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材料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

整个活动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来说是递进的关系,学生通过活动能逐步加深对材料的认识。

评价建议

以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如:能归纳出三种材料类型的学生为合格、五种为优、五种以上为优秀。评价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以生生互评为主要形式。

课程资源

科学名词

橡胶: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取得的胶乳,加工后制成的具有弹性、绝缘性、不透水又不透空气的材料。橡胶制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和生活各方面。

合成橡胶:以石油和煤为原料,现已发展出二十多个品种。合成橡胶

在弹性和抗撕裂性、方面赶不上天然橡胶;但也有其独特长处,在某些性能上超过天然橡胶,如有的合成橡胶其气密性比天然橡胶好,有的比天然橡胶更耐寒等等。

塑料: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与配料混合,再经过加热加压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在常温下不再变形。它本领高强,用途广泛在材料的大家庭里,塑料就是一位小弟弟,它的诞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物质: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物体: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

材料:可以直接制造成品的东西,如建筑用的砖瓦、纺织用的棉纱等。

原料:指工厂中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

2 我们的衣服

本课将通过各项活动,使学生了解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质,意识到人类为满足对服装材料的需求,在不断的研究、发明、生产新的服装材料。

本课的研究重点是让学生探究不同服装材料的性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3.初步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材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

科学知识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建议为各组学生准备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样大小的服装材料(尺寸可以稍大一些,便于学生研究),钩码、悬挂纤维的支架,同样大小的玻璃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或显微镜、镊子。

学生准备: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建议用2课时。

第一课时: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汇报调查服装材料的种类。

3.衣料的研究:对要求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第二课时:

1.学生实验、汇报、分析实验结果。

2.选择衣料设计服装。

3.设计未来的服装。

教学导入:

教材展现了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明服装是变化的,这一变化是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并从中让学生感受制作服装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根据办学环境,活动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

1.教师通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人类从古至今关于服装材料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变迁。

活动1 调查我们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衣服的衣料是由哪些材料制作的。

2.培养学生调查、记录的能力。

活动建议:

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查阅各式服装的标签说明,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并根据衣服适应的季节,穿着时的感受来间接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如:纯棉布制作的服装,夏季穿着吸汗、透气,但是爱起皱折不美观;涤纶布制作的服装,不起皱、美观,但是穿着不吸汗、不透气等特点。调查研究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许多的衣料已不再是由一种原材料加工而成,而是由多种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织成。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材料的混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百分数的知识,因此,学生在进行调查记录时,对于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百分数的概念,学生只有了解了其含义,才能进一步理解混合材料对衣料制作的影响。

活动2 衣料的研究

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衣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特点。

实验一:将衣料蒙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观察衣料的纹理,指导学生寻找衣料的相同点——大多数的衣料都是用线织成的。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方法,还可以用镊子、放大镜,“拆”开衣料进行观察。

实验二:研究衣料的不同特点。学生在收集资料、调查等活动中已经对衣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衣料的问题,并尝试着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活动。

由于我们选择研究的衣料是丝、棉、毛、尼龙,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学生可能提出这些衣料在颜色、弹性、耐磨性、保暖性、透气性、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有些问题的解决,直接的视觉观察就可以;而有些

问题的解决,则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这也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平台。教材选择了检验衣料的耐磨性为范本,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实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地迁移,进行更多实验内容的检测,如衣料的弹性、保温性、透气性等。落实教—扶—放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检验衣料的耐磨性上既然是“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明显:1.帮助学生分析怎样操作,得出的结果才有说服力。

2.帮助学生建立对比实验的初步概念。

3.帮助学生确定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

4.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有了扎实的“教”,在接下来的自主研究中,学生才能模仿着进行实验,当然作为教师期待着学生通过学习—模仿到独立研究发现,这样的过程。

活动3 选择衣料设计服装

选择衣料设计服装这一活动应该是学生了解了衣料特点之后,对所了解知识的运用。

教材中选择了军人、婴儿、滑雪者、潜水者、消防员作为分析对象,实际上生活中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特种服装还很多,根据这些行业的特点人们必须选择特殊的衣料。

开展活动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让学生收集各种工作服,通过比较这些工作服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具有不同特点的衣料在生活中的运用。

也可以采取让学生收集各种人们从事各种工作或各种年龄的人的图片,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设计服装。

拓展活动设计未来的服装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不妨让学生设计未来衣料,向大家说一说这种服装衣料的特点;例如,学生可能会设计出既可以防热又可以防寒的服装,衣料肯定是合成的,说不定有微电脑程序控制。或者利用现在的各种衣料设计一套服装,做一套服装,向大家解释这套服装使用了哪些衣料,利用了衣料的什么特点。

课程资源

我国古代的服装

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据《五经要义》﹑《艺用服饰资料》﹑《说文解字》等史料和出土文物表明,服装的产生距今最少也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从距今已有十万余年的北京周口店猿人洞穴中发现有比较精细的骨针,完全可以认为那时已有了缝纫。于是,服装的历史又可向前推移十多万年。实际上,在我国甘肃新店出土的一个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就已有当时人穿的服装式样——类似长袍束腰带。服装的发展约经历了一千万年前的古猿人的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阶段,然后是几十万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的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最后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繁荣的氏族社会中,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都已广泛开始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我国服饰工艺历史源远流长,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出现了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等。

(摘自北京纺织信息网)

科学名词

纤维:

纺织纤维的分类

纺织纤维的种类很多,—般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是指凡在自然界中生长形成或与其他自然界物质共生在一起,直接可用于纺织加工的纤维。天然纤维包括自然原有的,或从人工种植的植物体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体中或矿物质中获得的纤维。如: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麻纤维等。天然纤维根据来源和成分又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也称作天然纤维素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天然矿物质纤维。

植物纤维指从植物的种子、茎、叶、果实上获取的纤维。动物纤维指从动物体上获取的纤维分为毛发和腺体分泌物两类。毛发类如山羊绒、免毛、骆驼毛等。腺体分泌类如桑蚕丝、柞蚕丝。矿物纤维指从纤维状结构的矿韧岩石中获得的纤维。如石棉纤维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的性能,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用来织制防火、保温和绝热织物。

以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得到的纤维称为化学纤维。也就是说,采用原来不具备纺织性能的物质,

经过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纤维。根据原料来源: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人造纤维是指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如木材、棉短绒、甘蔗渣、花生、大豆、酪素等,经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而制成的纤维。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天然气中提炼得到的简单化合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化学反应,合成为高聚物,再纺丝而制成的纤维。

(摘自《服装材料学》杨静、秦寄岗,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9)

3 纸

教材在研究衣服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纸”的研究,积累对材料的认识,将科学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研究纸的特点、了解纸的发展。

纸是生活中常见的,种类繁多。在研究纸的作用以及多样性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的纸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探究纸的特点,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应为祖先的这一发明感到自豪。教材再现蔡伦造纸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造纸工艺,通过模仿蔡伦造纸感受造纸工艺的发展。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加工而成的,从而意识到要节约用纸,保护天然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制定研究计划,划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模拟蔡伦造纸的过程造一张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为保护森林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

2.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

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镊子,放大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复印纸、餐巾纸每小组各一份,铁架台,钩码,大头针,双面胶或胶带,解剖盘,红水。蔡伦造纸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各种纸制品,课前阅读蔡伦造纸的方法收集废纸或其他造纸原料,搅拌机或搅拌棒,棉布或过滤网,毛巾或旧报纸,一大堆书,胶水。

课时分配建议:

本课建议用3课时。

第一课时:

1.展示收集的纸制品,提出研究问题。

2.制定研究纸不同特点的研究计划。

第二课时: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第三课时:

1.课前阅读蔡伦造纸方法,准备造纸原料。

2.学蔡伦造一张纸。

教学导入: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2.学生通过展示各自收集的纸制品,了解纸的多样性以及多种用途,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

活动1 研究纸的特点

实验一: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纸有相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纸的相同特点,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大多数的纸是由纤维制成。

1.将纸片撕开,引导学生观察撕开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学生会发现纸不会沿一条直线撕开,且纸的边缘是毛茸茸的。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一根根纸的纤维。

2.把纸揉戳后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揉戳后的纸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会发现纸的表面有一丝丝的纤维。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是用放大镜,并把放大镜下纸纤维的样子画下来。

实验二: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因为学生有了对各种衣料性能对比实验的基础,初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本课实验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教材中以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能为范本,目的是希望以它为例,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方法,让学生模仿地开展其它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教学策略中起到“扶”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纸的吸水性的实验时,应更加强化变量与不变量,和怎样控制变量与不变量。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纸条的宽窄、长度要一致、放入水中的时间要一致、放入同样的水中、放入水中的时间要一样,不同的只是纸的种类不同。实验的现象说明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是不同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实验方法不是根本的目的,目的是让学生

领悟对比实验的原理,这样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中,才能有目的地设计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设计研究计划是本活动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这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研究计划”设计的教学,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中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教材中提供了一份“第五小组研究计划”的样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的样本,进行符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研究计划的制定。

还可以研究纸的韧性:

将不同的纸条分别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纸条与桌面保持水平,在纸条中间不断加重物,比较哪种纸的承受的重物大,借此研究不同纸张的韧性。

活动2 学蔡伦造纸

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认识大多数的纸是由纤维制造的,因此建议课前先让学生寻找或阅读蔡伦造纸的资料,自己收集造纸的材料。

科技史是本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学习蔡伦的造纸技术,模仿蔡伦的造纸过程,学生学习造纸的方法。教师在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造纸”,并比较“纸”的不同性能。学生制造纸浆的工具可以是手工的搅动棒,也可以是搅动机,使用时要注意安全。纸浆内要加些胶水,加强纸浆的结合性。纸还可以建议学生加一些颜料放入纸浆中,造出各种颜色的纸。

用过滤网将纸浆过滤、晒干,比较各自造好的纸的特点:我们造的纸一样厚薄吗?颜色呢?气味呢?……

引导学生讨论造纸的感想,使学生懂得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植物,我们应该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

课程资源

蔡伦造纸

蔡伦是东汉和帝时(公元105年)的中常侍兼尚方令,掌管制造宫廷用品,是一名宦官,湖南耒阳人。因家境贫寒,少年时就进入宫中作宦官。

蔡伦发现竹简木牍太重又不方便,缣帛太贵,如何才能够制造出轻便又便宜的书写材料呢?经长期努力研制,蔡伦用随处可得的原料,终于研制出了纸,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很快在全国传了开来。

关于蔡伦发明了造纸的史实,我国二十五代史之三《后汉书》有着明确的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侯,是指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

其它古书上还记载了蔡伦造纸的工艺方法,如《博物志》中说:“蔡伦煮树皮以造纸”,“蔡伦始捣故鱼网造纸”。《后汉书集解》称:“蔡伦挫捣故布网抄作纸”。这里的挫、煮、捣、钞,相当于现在的切料、蒸煮、打浆、抄纸等主要造纸工序。“造意”、“始捣”有首先发明的意思,说明蔡伦首先以破布、鱼网和韧皮植物的茎皮为原料,制造出可用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我国传统手工纸的制法

我国传统手工纸的制法,有一整套生产工序,不论采用何种原料,抄造何种纸张,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步骤。这些主要的生产工序有: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

泡料又称浸料,是把不同原料按等级分开,扎成小捆,泡在水塘里。浸泡的时间随原料品种不同而异,毛竹砍下后要在水里浸泡半个月左右,稻草扎捆在河水里一般泡7~10天,树枝、麻杆浸泡的时间则在

10天左右。浸泡的目的,是把原料中的可溶性杂质溶(除)去,为制造良好的纸浆打下基础。

煮料是用碱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温下处理原料,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维分散开来而成为纸浆。煮料过程也随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别:煮桑皮先用石灰水泡10分钟,再放进煌锅里与石灰水处理5天,取出后还堆置发酵。稻草只需要少许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发酵,即可成为纸浆。

洗料是把蒸煮后的浆料放入布袋内,经过水的冲洗和来回摆动,把纸浆中夹杂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净。

4 材料的应用

本课概述材料的发展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通过了解材料的回收利用,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益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课通过概述材料的发展简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材料的多样性,了解材料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

1.能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审题,正确填空.(共36分,每空3分.) 1.( ):24=8 5= 10÷( )=20:( ) 2.小李6分钟走480米,小明5分钟走250米,小李速度与小明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六(1)班有男同学24人,女同学18名,男同学与女同学人数的比是( ),女同学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4.一个小礼盒内装有皮蛋、盐蛋和鲜蛋.三种蛋的个数比是3:2:7.由此可知,这个礼盒内皮蛋的个数是盐蛋的,鲜蛋的个数是三种蛋的. 5.幼儿园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用消毒液与水按1:200的比配成消毒水给小朋友洗手,如果配置消毒水10.05千克,那么需要消毒液( )千克;现有80千克水,要配置这种消毒水,需要消毒液( )千克. 6.研究表明,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时间与睡眠时间是最合理的.今年上6年级的小明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 )小时才是合理的.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共8分,每题2分.) 1.在某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日本队与韩国队的比赛结果是0:3,这也是一比.(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淘气和笑笑今年的年龄比是6:7,明年两人的年龄比一定是7:8. ( ) 4.六年级订阅《学习方法报》和《学习报》共30份,它们的份数比不可能是1:3. ( ) 三、反复比较,谨慎选择.(共12分,每题3分.) 1.一个比的比值是3,比的后项是4 1,比的前项是( ). A.21 B.4 3 C.12 2.在8:9中,如果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6 B.乘2 C.乘3 3.园林处有9吨黏土和24吨沙土,现要把黏土和沙土按1:3的比配制成新土,最多可配制( )吨新土. A.32 B.33 C.36 4.小刚把一包糖果分给军军和亮亮,按3:5与按7:9来分,结果( ). A.按3:5来分军军分得多 B.按7:9来分军军分得多 C.两种分法军军分得同样多 四、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共12分) 32:5 4 43:0. 5 0.52m:13cm 五、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共32分,每题8分.) 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六(1)班48名学生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主题为“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环保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5.六(1)班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妈妈在本月的收入中支出的钱数和储蓄的钱数的比是3:5,月底结算时发现,支出的钱数比储蓄的钱数少1200元.妈妈本月的收入是多少元? 3.小红家后院有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用篱笆将菜地四周围起来,则篱笆的长度是40米.如果菜地长与宽的比是3:1,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4.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 10 1,剩下的按3:4:5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哪个年级分到的树苗最多,是多少棵?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全面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人一生有两次生长高峰期,第一次是婴幼儿期,第二次是青春期。(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生长突增期是:0到1岁,10到11岁。)★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9、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 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1、可以通过自我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的特点。★2、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3、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一般是10岁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1岁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5、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开始。 ★6、女生在17—18岁,骨骼闭合,停止生长。男生在19岁之后,骨骼闭合,停止生长。 ★★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8、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9、青春期是人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渐渐成为“大人”人。(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10、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6)防治青春痘(7)不束胸勒腰(8)不要过度使用嗓子 ★1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2、少年健康的大敌:吸烟和酗洒。 13、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14、青春期对待异性的正确做法是:保持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式。而不是讥笑、杜绝、禁止异性的交往。 15、穿高跟鞋的坏处: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16、我们所处的阶段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17、体育课上,老师要进行1500米跑步测试,而小红正处于月经期,对此,她应该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 ★★18、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1.(2019秋?合肥期末)一片树叶长与宽的比为2:1,该树叶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 2.(2019秋?鹿邑县期末)为绿化校园种植一批柳树和杨树,计划柳树占总棵数的2 5 ,后考虑景观需要又将 4棵柳树换成了4棵杨树,这时柳树与杨树棵数之比为3:7.学校共种植柳树和杨树()棵.A.16 B.24 C.40 3.(2019秋?永州期末)把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水与盐水的比是() A.1:21B.1:20C.20:21D.21:20 4.(2020?合肥模拟)甲比乙多2倍,乙比丙多1 2 ,且甲、乙、丙都不为零,则甲:乙:丙( ) A.3:1:2B.2:1:3C.3:1:6D.9:3:2 5.(2019?长沙模拟)110克盐水中含盐0l克,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A.1:11B.1:10C.1:9 6.(2018?中山市)两个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大长方形面积的1 6 ,相当于小长方形面积的 1 4 .则小 长方形和大长方形的面积之比是() A.2:3B.6:5C.1:6D.5:1 二.填空题 7.(2019秋?合肥期末)用36米长的栅栏围成长与宽的比是2:1的长方形羊圈.该羊圈的长是米,面

积是平方米. 8.(2019秋?中山市期末)学校美术组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倍,女生人数是男 生的() () ,女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9.(2019秋?郓城县期末)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比是3:4:5,其中最短的一根长7cm,这三根小棒长度总和是厘米. 10.(2019秋?隆昌市期末)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队派30人去乙队,那么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2:3.甲队原来有人. 11.(2019秋?市中区期末)甲:乙4:5 =,乙:丙3:7 =,那么甲:乙:丙=. 12.(2018秋?沾化区期末)图书馆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2 5 ,故事书与科技书本数的比是,科技书 与两种书总数的比是. 三.判断题 13.(2019秋?会宁县期末)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判断对错)14.(2019秋?肥城市期末)若5:4的前项加上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加上5.(判断对错)15.(2019秋?麻城市期末)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非0的数,比值不变..(判断对错)16.(2018秋?沾化区期末)妈妈和小丽今年的年龄比是5:1,3年后她们的年龄比会发生变化.(判断对错) 17.(2015秋?沭阳县校级月考)长方形长是宽的1.2倍,那么长与宽的比是6:5.(判断对错)18.甲数除乙数商是4,则甲、乙两数的比是4:1.(判断对错) 四.应用题 19.(2019秋?红安县期末)李想养成了天天打卡看书的好习惯.一本故事书,他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 看了全书的1 4 ,这时已看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为1: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0.(2019秋?迎江区期末)课间,两名同学量得人的身高与影长的比是5:4.这时他们量出旗杆的影长是6.4米,旗杆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总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两边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两边较薄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可以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放大镜的倍数(越高),视野(越小)。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蝗虫的触角是(丝状)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 9、晶体的形状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1、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3、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 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 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 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 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 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 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 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 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 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 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 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 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 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 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 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 过了的火柴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把10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和水的比是(). A. 10:100 B. 1:10 C. 1:11 D. 11:1 2.小军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三八”节时,他按照药袋上的说明特地兑了一盆药水给妈妈洗脚.药袋上写着“使用时药粉与水请按重量比1:39配制”,那么药水中药粉重量占药水重量的() A. 2.5% B. 2.6% C. 无法确定 3.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长方形,甲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3:2,乙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4:3,甲长方形的面积()乙长方形的面积.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4.同一段路程,开汽车要用4小时,骑自行车要用9小时,开汽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比是(). A. 4:9 B. 14:19 C. 9:4 5.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一杯糖水,糖的质量占水的,糖和糖水的质量比是( ). A. 1∶15 B. 15∶1 C. 1∶14 D. 14∶1 7.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的比是(). A. π:1 B. 1:1 C. 1:π 8.如果被减数与减数的比是5:3,则减数与差的比是() A. 5:3 B. 2:3 C. 3:2 9.打一部稿件,已打的页数和没打的页数的比是3:4,已知已打的页数比没打的页数少8页,这本书共有()页. A. 24 B. 32 C. 56 10.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1:4,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11.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变成7:8,那么两包糖重量的总和是()克. A. 20 B. 30 C. 50 D. 40 12.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化合而成的,90千克水中,含氢和氧各是()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每一种 生物都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 2.丹顶鹤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与沼泽地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丹 顶鹤更适合生活在沼泽地。 3.松树林和沼泽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松树林干燥少水,林木茂 密,空间狭窄,林间生活着许多鸟类、昆虫和其他动物;沼泽地水源丰富,空间宽阔,在水草、淤泥之间生活着大量的鱼虾等水生物,以及以这些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 4.丹顶鹤是一种大型的鸟类,体长可达1.6米。丹顶鹤的身体特征有三长: 颈长、嘴长、腿长。“颈长、嘴长”可以帮助丹顶鹤在沼泽地觅食,“腿长”则便于丹顶鹤在浅滩中行走。 5.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由于环境不同,影响生物存在的 各种因素也会有很大差异,如阳光、湿度、空气、土壤,以及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等。 6.丹顶鹤适宜在沼泽地生活,沼泽环境为丹顶鹤提供了生存的环境、食物 等等。 7.沼泽是一种常见而典型的湿地环境。湿地水量丰富,水温适中,光照充 足,为许多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湿地里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所需的食物类型丰富,湿地成为了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8.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有动物的踪迹。除了湿地之外,还有草原、森林、沙 漠、池塘、河流、海洋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这些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为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 9.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能在花园、庭院的砖缝、 石头或花盆下面看到它们。 10.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11.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用纸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箱,在盒底铺上一层 薄薄的潮湿细土。用小刀将盒盖的盖面从中间划开,去掉其中半边盖面,形成一个大的开口。取20只鼠妇,将它们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在开口上放一块透明的塑料片。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 12.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 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气候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进入冬眠、夏眠等。

六年级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设计案例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雷家坡小学张峰 基础知识(50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héǎi zīyuán kūjiéāi dào ( ) ( ) ( ) ( ) juàn liàn xióng yīng yūníēn cì ( ) ( ) ( ) ( ) 二、用“√”划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1、树汁流经树干(gān gàn),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2、河水为我们解除干(gān gàn)渴,滋润我们的心田。 3、陈明在教室里等待(dāi dài)家长来接他放学,待(dāi dài)了一会儿,只见他的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 三、比较下面的字,并组词。(8分) 指()揭()剔()坑()脂()竭()赐()炕()四、查字典填空。(5分) “顾”字用音序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音节______;用部首法查_____部首,再查_______画,字形结构是______,第四画名称是______ 。它的解释:A.到商店来买货物的;B.拜访; C. 珍惜,顾念; D.看或转过头看。依次写出含有这些意思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日积月累,按要求积累成语。(6分) 1.含有“天”或“地”字的: 2.含有“草”或“木”字的: 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试着写一个环保标语。(6分) 1、善待地球就是。 2、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 4、有限的,无限的。 5、自然资源,生命绿色。 环保标语: 七、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不少科学家提出了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等许多设想。 缩句: 2.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非常小。 改为比喻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019?衡水模拟)57 ÷=(分数)=:42 2.(2019?呼和浩特市期中)一个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3.5厘米的梯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从上底的左端点到下底的右端点画一条线段,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小三角形面积与大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3.(2019秋?贵池区校级期中)用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1个长方形,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周长比是. 4.(2019?长沙)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①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记号②表示5大杯、4中杯、3小杯容量之和,那么记号①、记号②的容量之比是 5.(2019?武威)一个比的比值是3,它的前项是15,后项是 6.(2019?保定模拟)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 -之间,男生与女生的比是6:7,合唱队共有人. 7.(2019?保定模拟)甲数是丙数的4 5 ,乙数是丙数的 1 1 5 倍.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 8.(2019?保定模拟)图中,两个圆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大圆的1 4 ,是小圆的 2 5 ,大圆与小圆 面积的比是. 9.(2019?长沙)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3,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7:9.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比是.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11.(2019?郑州自主招生)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和是67,如果把分子与分母各加上5,则分子与分母的比是2:5,原分数是.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2.(2019?福田区)小明和小丽今年的年龄比是5:6,两年后他们的年龄比不变.( ) 13.(2019春?临河区期中)1克盐放49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49.( ) 14.(2018秋?定西期末)今年小明和爸爸的年龄比是4:13,两年前他们的年龄比是2:11.( ) 15.(2019?长沙模拟)3:7的前项加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加3.( ) 16.(2019秋?湟源县期末)如果甲、乙两数的和是a,它们的比是3:5,那么,甲数等于3 8 a.( ) 三.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7.(2019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原来两数相除的商是0.25,要使商变成整数,下面正确的方法是()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都有三个点: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 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2、杠杆的特点: (1)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如:修枝剪、撬棍、开啤酒瓶的启子)。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费力。(如:钓鱼竿、火钳等)。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跷跷板、天平等)。 3、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如:汽车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开关、辘轳等)。 要点:大的为轮,小的为轴,轴提起重物。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不变时,轮越大越省力;轮不变时,轴越小越省力。 4、滑轮边缘有槽,能绕上绳线,并能围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5、固定在重物附近,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6、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力(省力二分之一);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在滑轮组中连系动滑轮的绳子有几段,则拉力就为原拉力的几分之一。 7、斜面像斜坡、斜搭的木板、引桥等一端在高处另一端在低处的装置就叫做斜面。 特点: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且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就越省力;斜面越短坡度越陡省力就越少。 湾甸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填空(23分)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_______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优秀作文 每天忙忙碌碌就为修改作文,有的时候真的好累,面对这看似简单的第四单元作文,大家是否能真的不让我操心呢? 还是先看看几个写得好的同学的建议书吧: 节约水资源的建议 龙美炫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本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这里生活了6年的时间。我知道,学校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特别是其中的绿化带,那万绿丛中的月季,那月月换新的花朵,给人一种清新向上的感觉。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犹如涂上了一层明油,光泽而明亮。为我们这个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 可是,校园里虽然多姿多彩,但在学校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不良现象在发生。 每天,在来来往往的值日生忙碌穿梭的脚步中,水龙头总会一直不停地往下滴水。几次三番我都会上前去把它关紧,可第二天依旧是老样子。体育上,最容易看到同学们喝完的饮料瓶散落在塑胶操场的各处,犹如一张哭泣的脸在倾诉容颜的败坏。为了保护我们学校的环境,也为了珍惜水资源,我想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大家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提高觉悟。 2举办一个“争当节水好榜样”的活动,比一比谁才是 真正的节水之星。 3挑选水池负责人,监管大家用完水后用是否拧紧水龙头,不让它落下眼泪。 4节约用水,洗完手后的水充分利用来洗拖把。 请全校的少先队员们,自觉遵守以上建议,也衷心的希望我的这一纸建议能让校园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六零四班龙美炫 XX年10月6日 保护校园建议书 刘仁杰 敬爱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我校六年级四班的一位学生,我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生活已经六年了。清晨我伴随着徐徐升起的太阳汲取知识;傍晚,我迎着落日的余晖,眷恋的再多看一眼母校。每天在这样恬静怡人的校园里学习,使我对母校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我们校园端庄秀美,那里有绚丽夺目的花坛,有鲜红翠绿的塑胶跑道,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庄重大方的教学楼。但是在这美丽的校园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2、填表。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厘米450米 4.2厘米1∶20000 350千米1∶7000000 五、解决问题。 1、一箱啤酒12瓶。 (1)请完成下表。 箱数/箱1234… 总瓶数/瓶12…(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描出箱数和总瓶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3)根据图象判断,啤酒的总瓶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4)8箱啤酒有多少瓶?144瓶啤酒可以装多少箱?

2、一辆汽车行驶225千米节约汽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行驶720千米,一共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3、小兰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0页,12天看完,若每天看15页,几天可以看完? 4、有一批树苗,原计划40人去栽,每人要栽15棵,后来又增加10人去栽,每人要栽多少棵? 5、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6、如图所示,小明家距医院1000米。 (1)小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2)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向1500米处要建少年宫,请你在图上画出少年宫的位置。

参考答案一、1、9248 2、8 4=12 6 4×12=8×6 3、反 4、6 5、28 6、6 3.6 7、400 二、1、×2、√3、×4、×5、√ 三、1、C2、B3、C B4、B5、A 四、1、x=4 3x=36 x=25 24 x=5 2、1∶15000840米5厘米 五、1、(1)243648(2)略 (3 )正比例原因:它们的比值一定(4)96瓶12箱 2、解:设一共节约汽油x千克。 15∶225=x∶720 x=48 3、解:设x天可以看完。 10×12=15x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举例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作用 滑轮动滑轮省力 定滑轮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60分钟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42分) 1.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括号里。(6分) 妻凄 ( )凉( )女 ( )清( )然 叛判 ( )乱( )决 ( )定( )徒 橱厨 ( )师( )窗 ( )柜( )房 2.我会查字典。(7分) “撇”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再查( )画。字典中的解释有:A.平着扔出去;B.倾斜;C.用撇嘴的动作表示轻视、不以为然或不高兴等;D.量词,用于像撇儿的东西;E.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形状是“丿”。下面句子中的“撇”字应选哪种解释?将字母填在括 号里。 (1)他留着两撇.儿胡子。( )

(2)他把那件事撇.到脑后去了。( ) (3)他撇.了撇嘴,走开了。( ) (4)他走路时脚往外撇.。( ) (5)“币”的第一画是撇.。( ) 3.我是写字小能手。(9分) 4.用“\”划掉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10分) 栩栩如声( ) 惊慌失错( ) 穿流不息( ) 滔滔不决( ) 走头无路( ) 无微不致( ) 束手无册( ) 阴谋鬼计( ) 衣衫蓝褛( ) 天崖海角( ) 5.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汤姆的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卡在大城市过着非人的生活。凡卡乞求爷爷快点把他接回

家。(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去取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并不想 .. ...它替我做个什么伴,我只想..它替我衔什么东西,也不想 它同我说说话,它却.办不到。(用加点的词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8分) 6.人物形象评论:我看汤姆·索亚 [提示:你怎么看待汤姆·索亚这个人物?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写出你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3分) 7.填一填。(8分) (1)_________是道德之本。 (2)________无法洗去痛苦。 (3)人是为了自己的_________才活着的。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是能使我们或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费力的是()。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是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秤砣是,称重物处是)。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手握物体处是,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动滑轮可以,但。 *力的大小用来测量,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最新)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凿(záo) 避(bì) 僻(pì) (2)难写的字 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 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 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 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 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 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 (3)多音字 燕{y ān (燕山)y àn (燕子) 劲{j ìn ɡ(坚劲)j ìn (使劲) 埋{m ái (埋头)m án (埋怨) 难{n àn (被难日)n án (困难) 为{w èi (为了)w éi (成为) 兴{x īn ɡ(兴旺)x ìn ɡ(高兴) 嚼{ji áo (嚼碎) ji ào (倒嚼)ju é(咀嚼)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埋头 整理 书籍 文件 含糊 军阀 避免 组织 警察 局势 严重 新闻

纷乱喊叫闪亮抽屉僻静剧烈 粗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 自杀严峻态度残暴匪徒拘留 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 过度革命解放彻底意义文学 剥削压迫缺点批评指出改正 意见兴旺五湖四海共同目标 责任解救奋斗牺牲应当必要 炊事员制度寄托 (2)近义词 如~像似~像等闲~平常吟~诵 焚~烧若~像坚劲~刚劲 千锤万凿~千锤百炼粉骨碎身~粉身碎骨 恐怖~恐惧沉着~冷静幼稚~天真 会意~领会含糊~模糊占据~占领 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严峻~严厉 兴旺~旺盛压迫~欺压寄托~寄寓 采用~采纳哀思~悼念批评~批判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厉害~严重安顿~安置艰苦~困苦 结实~健壮脆弱~软弱灿烂~绚丽 抽噎~抽搭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24分) 1、():10==18÷30=()%= ()折。 2、有3,5,6三个数,再添上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 是()。 3、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则甲数乙数=() ()。 4、如果,那么m=(),n=()。 5、如果x=6y,那么x和y成()比例。 6、一部电视剧的总集数一定,每天播放的集数和播放的天数成()比 例。 7、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 3.6 cm,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km。 8、比例尺100:1,表示把实际距离()后画在图纸上。有一个机器零 件长1.5 mm,画在图纸上的长是30 cm,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 cm,高是6 cm,把它按1:3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 积是()cm2。

10、在比例35:10=21:6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增加30,第二个比 的后项应加上()才能使该比例成立。 11、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60圈,从动轮有 30个齿,每分钟转()圈。 12、右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处填();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处填()。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6分) 1、两个比不一定能组成比例。() 2、,a:b=3:2。() 3、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 4、按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图形,图形的形状不变。() 5、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3 cm表示实际距离60 m,这幅图的比例尺 是1:20。() 6、如果x=6y,那么x和y成反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题1分,共6分) 1、六(1)班有56名学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A.2:3B.3:4 C.4:5D.5:6 2、下面的比中,不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锤、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有些杠杆类工具(如:镊子、钓鱼竿)使用时不能省力,但很方便。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与前臂骨的连接处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_。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3.起重机上常采用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组装的滑轮组,那是因为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使用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越少。 3.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地方很多,如“S”形的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各种刀刃、螺丝钉的螺纹,高架桥的引桥等。 4.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会越省力。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运用了杠杆(如:刹车、车铃的按钮)、轮轴(如:把手、脚蹬)、斜面(如:螺丝钉)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直接写出得数。 720×40=600×60= 0×988=400×50= 150×4=506×80= 102×7=204×40= 二、填空题。 1.300个18是()。 2.某高速列车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574千米,这个速度可以写作()。 4.32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 5.200个18是(),125的40倍是()。 三、在里填上“>”“<”或“=”。(8分) 120×8012×800160×7016×700 500×16900×857×30030×580 四、根据32×25=8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2×75=()320×25=() 64×75=()32×()=4000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明5分钟走325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这是一道求()的题目。 A.时间 B.路程 C.速度 D.不能确定

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不能确定 3.两数相乘积是180,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也乘3,那么 积()。 A.不变 B.乘6 C.乘9 D.乘3 4.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乘10,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该()。 A.乘10 B.除以10 C.不变 D.乘100 六、列竖式计算。 362×54=560×56=29×480= 805×70=209×60=350×90= 125×24=250×60=178×30= 七、解决问题。 1.某书店为灾区某校捐了2438本图书,平均每班发126本,发完 18个班后,学校的图书还有多少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平均每小时行95千米,经过12小时后,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地间铁路长多少千米? 3.一个长方形花圃的长是132米,宽是55米,现在如果把宽也增 加到132米,成为正方形花圃,面积会增加多少? 4.新一佳超市购进60台豆浆机,每台豆浆机的批发价是180元。 (1)新一佳超市购买这些豆浆机共花多少元? (2)超市在卖出40台后,开始搞促销活动。豆浆机全部售出后,超市一共赚了多少元? 原价:270元/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