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物质世界复习教案

物质世界

章节(课题)名称物质世界章节复习学时 1 总

45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

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

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特征分

析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密度.

3.天平的使用.

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

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

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

码的质量).

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公式ρ=V

m

的正确理解.

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

验.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

活动 设

教学札记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测得直径为1 mm .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

已知:m =7.9 kg,ρ铁=7.9×103kg /m3,r =0.5 mm=0.5×10-3m 求:L

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

解:根据ρ=V m

得V =ρm =3

3/109.79.7m kg kg ?=10-3m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2L 得:

L=V/πr2==??--2

33

3)105.0(14.310m m 1274m .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从实验原理(ρ=V m

)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

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

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

测出总质量(m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m0→金属颗粒的质量; m1→m 杯+m 水; m2→m 杯+m0+m 剩水· 则溢出水的质量 m 溢=m1-(m2-m0)→

可以求出V 溢=V 金,问题就解决了.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0 (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2.

表达式:ρ=

.)()(0210

2100水水

金ρρm m m m m m m m V m --=--=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4)计算液体的密度. 因为V 液=V 水

所以水水

ρρm m =

,即水

ρρm

m m

m -=

-12

得:ρ液=m m m

m --1

2ρ水.

个 性 化 教 学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测试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填空题 1.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通常以 作为单位,若每一个原子的直径10-10m ,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4nm ,这相当于 个原子一个一个紧挨排列成一列的长度。 2.如图11—5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3.小明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错将被测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并移动游码,则他所测出的物体的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此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如图11—6所示,则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g 。 4.在如图11—7所示中盒装纯牛奶的质量是 ______g ;牛奶喝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牛奶的密度为 kg/m3。(ρ牛奶 =1.02g/㎝3) 5. 将一铝块和一钢块分别置于天平左右两盘中,这时天平刚好平衡,则铝块和钢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6. 能装满500g 水的瓶子,_______(填“能”或“不能”)装下500g 的酒精。 7. 质量为450g 的水结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__m 3。 (ρ冰=0.9g/㎝3) 图11—4 图11—5 250mLl 图11—7 图11—6

8. 底面积为100cm 2的圆柱形容器最多能装下3.84kg 酱油,这个容器的高度是________ m 。(酱油密度为1.28 ×103kg/m 3) 9. 分别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为2:1,体积之比为1:3,则其密度之比为________。 . 10.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一种未知液体密度的正确操作情境。其中负责记录表格和填写实验数据的同学有三项没填完,请你帮他填上。 11. 标尺上每一小格表示的质量是多大?游码读数时应以哪一 侧为准(左、右)?下图游码读数为___克 二、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 .夸克还可以再分 5g mL 40 10 20 30

宽城三中 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宽城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主备人:周建华审核人:裴庆敏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 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溶液。 注意: (1)描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某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________,还可以溶解______________等溶质。 2、判断方法: (1)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在减少时,表面溶液已经饱和。 (2)实验法: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后,若能溶解,是______溶液,若_____ 溶解,是_______溶液。 3、相互转化: ()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饱和溶液________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 练习: 1.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3.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的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三课时) 【复习回顾】 1.在下、里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的饱和 溶液;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下,该物质在里达到状 态时所溶解的。 3.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由上表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要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现有8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138g,若降温至20℃,析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约 g。【活动探究】 实验1:蒸发浓食盐水 现象: 实验2: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现象: 归纳小结:常见的结晶的方法有: (1)使溶质结晶析出;(2)冷却(也叫),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实验反思: 对的固体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 剂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对的固体物质,还可用冷却热饱 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知识应用:简单的分离和提纯 1.混有泥沙的粗盐初步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2.从硝酸钾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晶体的步骤是、 、。 反思归纳: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采用。

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是因为( ) 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剂质量变小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将80℃饱和硝酸钾溶液300g 降温至30℃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质的质量分数 3.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 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t 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2℃时都会析出晶体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 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 ) A. 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 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D.给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6.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浸洗前后,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不变 B .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D .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 6. 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 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t 1℃时一定质量c 饱和溶液升温至t 2℃(不考虑水分蒸发), 此时该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 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为使b 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全部析出,可采用 结晶(填“蒸发” 或“冷却”)。 (4)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甲乙冰水溶解度(g)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的物质性(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课堂】同学们,大家知道,咱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咱们的祖先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我们的祖先除了创造了辉煌的成也创造了很多神话故事(同时展示PPT1)。这是真的吗?(不是)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下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展示PPT2)(同时板书:4.1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展示PPT2) 1. 理解物质的含义 2. 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是咱们本框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学生读完)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理解物质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本框的第二个学习目标: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个学习目标:运用所学

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咱们本框的重点。【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的含义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课堂精讲】同学们,这是什么?(手里拿个棒棒糖)(学生说:棒棒糖)大家都认识。这就说明棒棒糖是能被人认识的,也就是能为人的意识反映的。(点一下PPT4)。(把棒棒糖放进手心里)现在你还能看见它了吗?(学生说:看不见。)你看不见它是不是它就不存在了呢?(学生说:不是。)所以不管你看的见他还看不见它都存在,它的存在是不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学生说:是。)(点一下PPT4)棒棒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它是客观实在的。(点一下PPT4)好,同学们放眼望去,你还能看到哪些东西是客观实在的?(学生四处张望)好,同学们一块说一下。(学生各说各的)那么,你看不到的东西它是否就不存在呢?(稍停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1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三、器材准备 挂图、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飞天,让我们感到再次祖国的强大和宇宙的浩渺。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探究历程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 1.宇宙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 总结:糖这种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跟踪练习: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很小__。 3.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 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内交流讨论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及其特点。 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例子吗?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 观察图10.1-4;小组内总结:糖分子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5.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 自主阅读课本明确:,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是有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和,核外_______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_______,_______。 6. 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自主阅读教科书第7、8页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你能知道: “纳米”是一个___的单位,符号是______1 nm=____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______nm。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 nm-100 nm)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表明:当物质被细分到_____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着的变化。 (三) 跟踪练习

初四化学物质的溶解性学案

初四化学第一单元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2、通过对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探究,学会采用控制变量法设 计实验方案,培养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分析得出溶解度的概念,初步理解其含 义,学会运用溶解度来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溶解性的概念及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2、如何用溶解度来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溶液的影子,下面的生活现象,你能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吗? 1、把质量相等的面粉和蔗糖,分别放入一定量的水中,是否都能溶解? 2、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3、你泡速溶饮料的时候想要在短时间内更甜,用热水还是用冷水? 【学习活动一】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问题:1.什么是溶解性? 2.有哪些因素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对问题2猜想: 实验一: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和碘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序号溶质溶剂现象 1 食盐1g 水5ml 2 碘1g 水5ml 结论 实验二: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和5ml酒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g碘,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序号溶质溶剂现象 3 1g碘水5ml 4 1g碘水5ml 结论 实验三: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 【学习活动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 问题:1、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溶解性? 2、怎么用溶解度来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通过讨论、交流并归纳: 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四要素:、、 、 溶解度定义: 讨论: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这句话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跟踪练习: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案:2.1世界的物质性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2.1世界的物质性 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2.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提前熟悉课本知识 1、导入新课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 1、希腊神话混沌之神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接着盖娅她又和两位儿子天空、海洋结合诞生了第二代神系:和天神生了十二位(六男六女)泰坦巨神(Titans),分别代表世界最初的些事物(日、月、天、时间、正义、记忆等),三个独眼巨神和三个百臂巨神。和海神生了五个孩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海

九年级化学全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结晶,知道常用的结晶方法。 2、学会蒸发结晶的操作要领,知道其作用。 3、针对具体物质的溶液能够选择恰当的结晶方法。 【学习重点】 1、学会蒸发结晶的操作要领。 2、针对具体物质的溶液能够选择恰当的结晶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结晶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生活,结合实验认识“结晶” 1.思考:夏天出过汗的衣服如果没及时洗涤,衣服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若将一份80℃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看到什么现象? 2.观察老师演示P21上“活动与探究”中的两个实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整理蒸发操作的要领。 3.阅读课本P22,了解结晶的定义,归纳结晶常用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常采用法结晶。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常采用法结晶。 【巩固训练】 1.蒸发操作中,蒸发皿里液体的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蒸发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蒸发操作中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不能析出晶体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 C.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 D.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6.如图所示,mgKNO3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图示 ()

【活动二】探究用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及方案设计 1.将90oC 溶剂是100g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30oC,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析出晶体___ g。 2.要从硝酸钾这类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常采用的是 法;而要从氯化钠这类物质的 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常采用的是法。 3. 设计方案:若169g硝酸钾固体中混入了30g氯化钠固体, 怎样能从该混合物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课堂检测】 1.结晶的方法有;。 (1)蒸发溶剂的方法,适用于, 如:; (2)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 如:。 2.分离或提纯某物质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结晶;④过滤等操作方法,选择恰当的操作序号并按操作顺序填空。 (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 (2)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水; (3)除去硝酸钾固体中的氯化钠; (4)粗盐提纯。 3. .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甲、乙所示。请回答: 甲乙丙 (1)由图甲可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________(填“>”或“<”)硝酸钾的溶解度; (2)欲对含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进行提纯,可以使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水中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放热),石灰水变浑浊,结合图乙分析其原因是氯化钠硝酸钾

九年级化学全册632物质的溶解性学案无答案新版沪教版

第6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牢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要素,并能根据溶解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固体物质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溶解度曲线,能依据溶解度曲线掌握物 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认识。 【学习难点】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不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不饱和溶液 有哪些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转化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 【新知导学】: 1、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溶液知识的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仔细分析后回答。 10mL水 (1)在同一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和有关; (2)除(1)中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有关,如果外界条件和溶剂种类确定,要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请设计方案探究:常温下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强弱。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阅读教材P18,根据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溶解度的四要素:(1)(2)(3)(4) ___ 思考: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什么要考虑上述四个要素? 2.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①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②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④20℃时,131.6克NaNO3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31.6克,则20℃时N aNO3的溶解度是31.6。 ⑤ 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思考: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则在20℃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活动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思考: (1)你能根据课本P18物质的溶解度说出它们的溶解性吗? Ca(OH)2Na2CO3NaCl NaNO3 NH4NO3 C12H22O11 (蔗糖) (2)根据20℃时,Ca(OH)2溶解度是0.165g,NaOH溶解度53g(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 用检验CO2,理由是 用吸收CO2效果较好,理由是 【活动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表示 (2)溶解度曲线 以物质的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相应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观察与思考P20图6-13、图6-1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充 ①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 ②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③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1)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运动的含义 (5)静止的含义 (6)规律的含义 (7)运动是有规律的 (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 (1)世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 (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

物理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近三年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同步练习(近三年中考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综合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填空题二、选择题 三、实验,探究 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_m3的酒精。(ρ水银=13.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2009遂宁)2、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5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中,物质的密度较大;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较大。 (2008苏州)3、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波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9.1×103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评卷人得分

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s. (2008苏州)4、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途径有 和轻核聚变. (2007大连)5、图示是氢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原子核是图中的____ (填“A”或“B”),原子核带____电. (2007海南)6、有下列物体:铜钥匙、纯净水、橡皮擦、煤油、玻璃棒、水银,将它们根据物理特性分为两类,一类包括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 (2007枣庄)7、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科学家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电子受______(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而绕______高速旋转 8、“纳m”(nm)是_________物理量的单位;纳m材料的特性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茂名)9、小敏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小金属块的密度,天平和量筒的示数如图6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3。 (锡山模拟)10、原子直径大小数量级为m。一般地说,一个九年级学生的身高约m,质量约kg.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1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演示]:汽油洗油漆的实验 提问:你知道汽油为什么能洗掉油漆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油漆能溶于汽油中 [教师问]:在生活中你对有关的物质溶解有什么现象和疑问吗? 二、[导出]新课《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提出疑问:如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2、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 4、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5、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6、物质溶解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教师]:我们这堂课就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教师]:科学探究有那些步骤? [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成果交流[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问题,然后应该怎么办?[学生]:建立假设。 [教师提问]:你能假设吗? [学生回答]: [教师]:建立假设以后又该如何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教师]:如何设计呢?

[学生回答]: [教师]: 好,接下来我们就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一(并完成表格):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学生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二(并完成表格):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学生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三(并完成表格):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 学生得出结论: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四(并完成表格):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某物质在不同的其它物质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五(并完成表格):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六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六(并完成表格):物质溶解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溶解时,有的吸热,有的放热。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 三、小结[学生总结] 四、随堂练习 [书本P145讨论思考] 1、为什么用洗洁精能很容易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油污能够溶解在洗洁精里,所以能很容易被除去。 2、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缺少氧气而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排入热水后,河水温度升高,造成水中氧气的溶解能力减弱,所以河里的鱼就会因缺氧而死亡。 五、作业 完成做业本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比赛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二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中的第二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框内容。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知识构成上看,它是既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中介作用。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学情分析】 从现有的知识水平看,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知识,如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也对人体的大脑结构有了一定的认知,本框题的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采用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本框乃至必修4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了解和识记物质的概念对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突破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和学生举例,由学生概括得出。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通过学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才能完整理解世界的物质性,从而得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突破方法:分别播放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学生从中得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非神作。 2.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特别是人的意识的物质性:相比自然界的物质性,学生在学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时容易扩大认得主观能动性,误认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能考点整合 考点1 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中。 2.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由________组成,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不同。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_______,粒子间具有强大的_______,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_______,运动比较自由,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_______,具有_______性;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_______很大,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容易被_______,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性。 4.纳米是_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_,1纳米=_______米,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_______nm~_______nm。 考点2质量和天平 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平是测量_______的工具,常见的天平有_______和_______。 4.使用天平时要先调节天平,调节的方法是:①将天平放置在________上;②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上,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在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物体的质量就等 于。 考点3密度及其应用 1.单位______某种物质的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_____表示。 2.密度的公式是______,密度的单位是______,有时密度的单位也用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 ,表示的物理意义______ 。 3.温度升高时,空气的体积会,密度会,空气会向运动;温度降低时,空气的体积会,密度会,空气会向运动。水的密度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 考点4密度的测量 1.量筒通常用毫升作单位,1mL= cm3,使用量筒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 和。 2.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较小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液法测量,即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把被测物体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V= 。 3.测量物质密度的一般方法是用测出物体的质量,用测出物体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出密度。 中考典型例题 1:(2011·兰州)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 2:(2011·宜昌)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只鸡蛋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D.一只母鸡 3:(2011·泰州)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把矿石放到天平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最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g。 4:(2011·绵阳)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A.0.05吨B.0.26吨C.2.6吨D.50吨 5:(2011·潍坊)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A.未掺水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 6:(2011·菏泽)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7:(2011·南京)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 g; (3)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 cm3; (4)酱油的密度ρ=g/c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