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伽梵歌第十四章 物质自然三形态

博伽梵歌第十四章 物质自然三形态

第十四章物质自然三形态

1. 至尊人格神说:我要再次向你宣讲这门至高无上的智慧——最好的知识。掌握它,圣哲就达到至高的完美境界。

要旨:从第七章之始至第十二章之末,圣主奎师那详尽地阐述了绝对真理,也就是至尊人格神。现在,主本人进一步启迪阿尔诸那。如果一个人以哲学思辨的方式了解这一章,便会逐渐明白奉献服务。第十二章很清楚地解释了,谦卑地培养知识就可能摆脱物质的缠缚。第十二章也说明了,生物在这个物质世界受缠缚,是由于跟自然形态接触的缘故。在这一章中,至尊主要解释,什么是自然形态;这些自然形态怎样发挥作用,又怎样束缚生物,怎样让生物得到解脱。至尊主宣称,这一章所要解说的知识,比先前各章所给的知识更高级。伟大的圣者们就是通过了解这门知识而达到完美,升转灵性世界的,现在,主以更好的方式解说同样的知识。这门知识远远高于前面解说过的所有其它知识途径。很多人了解后,到达了完美的境界。因此,可以预料,一个了解了第十四章的人必将达到完美境界。

2.稳住于这门知识中,就能达到同我一样的超然本性。如此确立之后,(世界)创造时不再投生,(世界)毁灭时亦无妨害。

要旨:获得了完美的超然知识,人就获得了与至尊人格神性质上的平等一致,不再流转生死。然而,一个人并不会因此而丧失了作为个别灵魂的身份。根据韦达典籍得知,已到达灵性天空超然星宿的获得解脱的灵魂,常看着至尊主的莲花足,因为常处于对他的超然爱心服务之中。因此,即使在获得解脱之后,奉献者也不会丧失他们的个体身份。

一般而言,在物质世界,人所得到的任何知识都被物质自然三形态污染了。未受到自然三形态污染的知识称为超然知识。一旦处于超然知识之中,人就跟至尊主在同一层面上。对灵性天穹一无所知的人认为:摆脱物质活动之后,灵性的身份变得没有形体,也失去了多样性。然而,正象在这个世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一样,灵性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对此一无所知的人认为,灵性存在跟物质种类截然相反。然而,实际上,在灵性天空,人获得灵性的形体,而且还有灵性活动。灵性的境况称为奉献生活。那里的环境不受污染,而且,人跟至尊主在品质上是一致的。要得到这些知识,就必须培养全部灵性品质。这样去培养灵性品质的人,无论在物质世界创造时还是在毁灭时,都不受影响。

3. 巴茹阿特之子呀!整个物质实体称为梵,是诞生的始源。我使梵受孕,众生才有了出生的可能。

要旨:这是对世界的解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躯体(ksetra)和灵魂(ksetra-jna)的组合产生。物质自然和生物的这种组合,是由至尊主亲自使之成为可能的。大实体(mahat-tattva)是整个宇宙展示的全部原因。在物质原因的全部实体之中有三种自然形态,有时又称为梵。至尊者使全部实体受孕,于是无数的宇宙便出现了,这全部的物质实体,也即是大实体(mahat-tattva),在韦达典籍中被形容为梵。《曼都克亚·乌帕尼沙德》(1.1.9)tasmad etad brahmanama-rupam annam ca jayate。至尊把生物的种子放进梵之内,使之受孕,以土、水、火、空气为起点的二十四种元素全是物质能量,构成了所谓的mahad brahma,又称为大梵,也就是物质自然。正如第七章所解说的,在物质自然之外还有另一高等本性——生物,由于至尊主人格神的意旨,高等本性被混入物质自然中,然后,一切生物便在这个物质自然中出生。

蝎子在米堆中产卵;于是有时有人说,蝎子是由米所生的,然而,米并非蝎子的原因。实际上,那些卵是由雌蝎所产下的。同样,物质自然并非生物出生的原因。种子是由至尊人格神所给予的,

只是看上去好象是物质自然的产物。这样,每一生物根据过去的活动而得到不同的躯体;这个躯体由物质自然产生。生物根据过去的活动或受苦或享乐。主是这个物质世界中一切生物的展示的原因。

4.琨缇之子呀!你要明白,各种各类的生命在这个物质自然中诞生,始能存在,而我就是播下种子的父亲。

要旨:这节诗清楚说明了,至尊人格神奎师那是一切生物原本的父亲。生物是由物质自然和灵性本性组合而成的。这样的生物不仅在这个星体上可看到,在每一星体上都有,甚至在布茹阿玛居住的最高星宿上也有。到处都有生物,泥土里有生物,甚至水里火里也有生物。一切的出现是由母亲、物质自然和奎师那撒下胚种的过程一起产生的。这节诗的要旨是,生物在物质世界中孕长,根据过去的活动,在创造的时候降生成形。

5. 自然有三形态: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愚昧形态。当永恒的生物跟自然接触时,臂力强大的阿尔诸那呀!他就受到这些形态的制约。

要旨:生物是超然的,所以跟这个物质自然没有丝毫的关系。因为受物质世界的条件限制,生物乃在物质自然三形态的影响下活动。因为生物有不同的躯体,而本性又有不同的方面,生物便被导致按照那种本性而活动。这就是各种各样的苦乐的原因。

6.无罪的人啊!善良形态光辉璀璨,比其他形态更纯洁,它能使人免除各种恶报。处于善良形态的人为幸福感和知识所局限。

要旨:受物质自然制约的生物种类繁多。有人快乐;有人活跃;有人无助。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表现是生物在自然中受条件限制的原因。《博伽梵歌》的这一部分解释了他们是怎样受到不同的制约的。首先要讨论的是善良形态。在物质世界中培养善良形态的结果是使人比受其他条件限制的人更聪明。在善良形态中的人受物质痛苦的影响并不那么大。他们会有在物质知识方面进步的感觉。布茹阿摩那被认为处于善良形态中,最能代表该形态。快乐的感觉是由于了解:一个人在善良形态中几乎是远离罪恶的业报。实际上,据韦达典籍说,善良形态,意谓着更大的知识,更大的快乐。

这里的困难是,当生物在善良形态中时,就会受条件限制,认为自己有精粹的知识,高人一等,他们就这样变得受条件限制。科学家和哲学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都以自己的知识为傲,而且,一般而言,他们的生活条件都得以改善,所以感觉到一种物质快乐。这种在受条件限制的生活中感受高级快乐使他们受缚于物质自然的善良形态。因此,他们陶醉于在善良形态中工作。而只要他们有心这样去工作,那就得接受在自然形态中的某类躯体。因此,他们不可能获得解脱,或升转灵性世界。他们可能会反反复复地当哲学家、科学家、诗人;反反复复地受同样的生死之苦的束缚。然而,由于虚幻的物质能量影响,他们还以为这种生活很愉快。

7.琨缇之子呀!情欲形态由无限的欲望和渴求产生。因此,体困的生物受物质功利性活动的束缚。

要旨:情欲形态的特征是异性相吸引。女性吸引男性,男性吸引女性。这就称为情欲形态。当情欲形态趋于严重时,就渴望物质享乐,就想享受感官快乐。为了感官快乐,一个在情欲形态中的人会渴望得到某种社会或国家的荣誉,会渴望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孝顺的子女、温柔的妻子、舒适的房子。这全是情欲形态的产物。如果一个人追求这些,他就须十分勤劳地工作。因此,这里清楚地说明了这样的人跟自己活动的结果发生关系,因而受这样的活动所束缚。为了讨好妻子、儿子、社会和保持荣誉、他必须工作。所以,整个物质世界几乎都在情欲形态之中。现代文明被认为在情欲形态的标准方面,颇为进步。从前,人们认为在善良形态之中才算进步。如果在善良形态的人尚不能获得解脱,受缚于情欲形态的人又能怎样呢?

8.巴茹阿特之子哟!要知道愚昧形态生于黑暗,使所有生物产生幻觉。这一形态导致结果就是疯狂、懒惰、昏睡,这些将把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捆绑。

要旨:在这节诗中,梵文tu(可是)一词的特别应用十分重要。这即是说,愚昧形态对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来说,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性质。愚昧形态正和善良形态相反。在善良形态中,通过培养知识,可了解各种事物的真相,但愚昧形态刚好相反。受愚昧形态影响的每一个人都变得疯狂,而疯狂的人不可能了解任何事物的真相,不仅不会有进步,反倒要堕落。愚昧形态的定义在韦达典籍中是这样的:一个人受了愚昧形态的影响,就没法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譬如,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祖父死了,因此,自己也会死的;人是不免一死的。自己的子女也会死去。因此,死是必然的。可是,人们仍疯狂地累积财富,日以继夜地拼命工作,对永恒的灵性反倒不关心。这就是疯狂。他们在疯狂中,绝不愿意在灵性理解方面追求进步。这些人十分懒惰。有人邀请他们一块儿培养灵性理解力,他们也不感兴趣。他们甚至不会象受情欲形态控制的人那么活跃。所以,深陷于愚昧形态中的另一征候是贪睡,六小时的睡眠已足够,然而,在愚昧形态中的人一天至少要睡十至十二小时。这样的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疲疲蹋蹋,无精打彩,只是嗜好刺激品,贪吃贪睡。这些都是受愚昧形态限制的人所有的征候。

9.巴茹阿特之子哟!善良形态使人受制于快乐;情欲形态使人受制于功利性活动;而愚昧形态则遮蔽了知识,使人疯狂。

要旨:在善良形态中的人满足于自己的工作或智力追求。就象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在各自特殊的知识领域中有所追求,而且满足于此一样。情欲形态的人或许会从事功利性活动。他们竭尽所能占有一切,并将财富用于正当的事情上面。他们有时会开办医院,捐赠金钱给慈善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在情欲形态中的人的表现。愚昧形态笼罩知识。在愚昧形态中,一个人所做的事情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10.巴茹阿特之子哟!有时善良形态击退了情欲形态和愚味形态而变得显著;有时情欲形态击退了善良形态和愚昧形态,还有些时候,愚昧形态击退了善良形态和情欲形态。三形态总是这样竞逐优势。

要旨:当情欲形态显著时,善良形态和愚昧形态都被击退。当善良形态显著时,情欲形态和愚昧形态都被击退。当愚昧形态显著时,情欲形态和善良形态被击退。这种竞争的情况不断发生。因此,一个专心在奎师那知觉中求取进步的人,必须超越这三种形态。通过人的交往、活动、进食等就能体现出究竟哪种形态占主导地位。这些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说明。然而,如果一个人愿意的话,他可通过修炼,培养善良形态,从而击退愚昧形态和情欲形态。同样,他也能培养情欲形态,击退善良形态和愚昧形态,或者,他培养愚昧形态,击退善良形态和情欲形态。虽然这三个物质自然形态都存在,但一个人要是下定决心,就可享受到善良形态的好处,而且一旦超越善良形态,更可以处于纯粹至善之中,到达称为华苏兑瓦(vasudeva)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可了解关于神的科学。通过特别活动的表现,可了解一个人究竟是在哪一种形态中。

11.当躯体众门为知识照耀时,便能经验到善良形态的展示。

要旨:身体有九门:两眼、两耳、两鼻孔、口、生殖器、肛门。当善良的征候在每门都被照亮的时候,应该明白此人已发展到了善良形态。在善良形态中,人可在正确的立场上看事物,听事情和品味事物。内外都变得纯净。在每扇门中都有快乐的表现,这就是善的境界。

12. 巴茹阿特人中的佼佼者啊!当情欲形态增盛时,便会出现迷恋难舍、功利性活动、不懈的努力以及无法控制的欲望和渴求等等表现。

要旨:在情欲形态的人永不满足于他们已获得的地位,他们渴望提高自己的地位。如果他们想兴建住宅,就竭尽所能要拥有一所称心如意的房子,好象可以永远居住在那里似的。他们发展了一种强烈的欲望:追求感官快乐。然而,感官快乐是没完没了的。他们永远想跟家人在一起,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继续满足感官。这个过程永不停止。所有这些都应理解为情欲形态的特征。

13.库茹之子呀!当愚昧形态愈来愈盛时,便出现疯狂、幻觉、懒惰、黑暗。

要旨:没有光的启明,知识就隐没不见。在愚昧形态中的人不会按照规范原则工作。他们的活动,纯为兴趣所至,并无目的。即使有能力工作,他们也不会努力。这就称为幻觉。虽然知觉仍继续活跃,而生命则暮气沉沉。这些就是人在愚昧形态中的表现。

14.如果人在善良形态中死去,他就能到达伟大圣哲所居住的纯粹的更高级的星球。

要旨:善良的人可到达较高的星宿,例如布茹阿玛楼卡(Brahmaloka)或佳那楼卡(Janaloka),而且在那里享受神圣的快乐,“纯粹”一词十分重要;“纯粹”的意义为远离情欲和愚昧。在物质世界里,不纯洁的事物俯拾皆是。然而,善良形态则是物质世界中最纯粹的存在形式。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种类的星宿。在善良形态中死去的人晋升往伟大的圣哲和奉献者所居住的星宿。

15.如果在情欲形态中死去,便出生在功利性活动者中;如果在愚昧形态中死去,便出生在动物国度里。

要旨: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当灵魂到达人体生命的层面时,就永不再堕落。这是不正确的。根据这一诗节,一个人如果培养了愚昧形态,死后就堕落至动物的生命形体中,而且,须从那里,通过进化过程,重返人体生命。因此,对人类生命严肃认真的人须培养善良形态,跟善良的人在一起,超越各种形态,最后达到奎师那知觉,这就是人类生命的目标,否则,人类绝无保证再获人的形体。

16.虔诚活动的结果是净化,处在善良形态中;在情欲形态中活动,结果是痛苦;在愚昧形态中活动,结果是愚拙。

要旨:在善良形态中通过虔诚的活动,一个人就获净化。因此,远离一切幻觉的圣者,处于快乐当中。同样,在情欲形态中的活动只是痛苦而已。任何追求物质快乐的活动都注定受到挫折。例如,一个人想拥有一幢摩天大楼,在摩天大楼建成之前,人要受很多苦。金融家得挖空心思去筹集大量的钱,建筑工人要付出辛勤的血汗。确实有不少人受苦。因此,《博伽梵歌》说,任何受情欲形态影响下的活动肯定带来极大的痛苦;或者也会有一点点所谓精神快乐——“这所房子或这些金钱是我的”——然而,这不是真正的快乐。

至于愚昧形态,活动者完全没有知识。因此,他们一切活动都带来即时的痛苦。接着,他们就得进入动物生命,动物生命永远是可悲的,虽然在虚幻能力——麻亚的影响下,动物并不理解这点。屠宰可怜的动物也是由愚昧形态所引起的。屠宰动物的人不知道,动物将来会有适合的躯体来杀死他们。这就是自然的法律。而在人类社会则是:杀人者死。这是国家的法律。由于无知,人们觉察不到有一完整的国度,由至尊主控制。每一生物都是至尊主的儿子。至尊主对一只蚂蚁被杀,也不能容忍。人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因此,耽于杀害动物以肆口舌之欲是愚昧之至。人类根本无需杀害动物,因为神已供应了很多精美的东西。据了解,如果一个人耽于肉食,他就是在愚昧中活动,使自己的前途黯淡异常。在所有对动物的宰杀中,杀害奶牛是罪大恶极的,因为奶牛给我们牛奶,使我们得到各种快乐。屠宰奶牛是愚昧之至的行为。据韦达经典说“gobhih prinita-matsaram”,“喝饱牛奶后还想杀母牛的人是愚昧到了极点的人”。韦达典籍中有这样的一节祷文: namo brahmanya-devaya go-brahmana-hitayaca jagad-dhitaya krsnaya govindaya namo namah.“我的主哇!你是母牛和布茹阿摩那的祝愿者,你是全人类社会和全世界的祝愿者”。(《维施努·普

然那》(1.19.65)这祷文特别提及母牛和布茹阿摩那,主在保护他们。布茹阿摩那是灵性教育的象征;奶牛是最珍贵食物的象征。布茹阿摩那和母牛这两种生物须给予一切的保护——这就是文明的真正进步所在。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灵性知识被忽略,杀害母牛的行为也获鼓励。因此可以明白,人类社会正在向错误的方向迈进,而且正在为自己掘墓,走向葬身之地。引导人类在下一世变为动物的文明, 决不是什么人类文明。不言而喻,当前的人类文明是明显地为情欲形态和愚昧形态所误导。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时代。世界各国须负责提供最容易的方法——奎师那知觉,拯救人类,脱离最巨大的危险。

17.从善良形态发展出真正的知识;从情欲形态发展出贪婪;从愚昧形态发展出来的是愚蠢、疯狂和幻觉。

要旨:因为当前的文明不很适合生物,所以该提倡奎师那知觉。通过奎师那知觉,社会将发展善良形态。善良形态得到了发展时,人们就会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在愚昧形态中,人们只是象动物一般,不能够清楚地认识事物。譬如,在愚昧形态中,他们看不到,杀害一头动物,他们在下一世有被同一动物杀害之险。因为人们没有接受传授真正知识的教育,所以变得不负责任。为了遏制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就必须有向一般人提供发展善良形态的教育。当他们实际接受了善良形态的教育时,就变得清醒明智,充分认识事物的本相。这样,人们就会有快乐和兴旺。即使大多数人不快乐不兴旺,如果人口中有小部分发展了奎师那知觉,因而处于善良形态之中,那么,整个世界就有可能得到和平、繁荣。否则,如果情欲形态和愚昧形态在世界横行,世界就不可能有和平繁荣。在情欲形态中,人们变得贪婪,而对感官享乐的渴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常常发现,即使有足够的金钱和追求感官快乐的适当安排,人也不会有快乐,心意也不会平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在情欲形态之中。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得到快乐,金钱是无能为力的。他须实践奎师那知觉,把自己提升至善良形态。在情欲形态中活动不但心意不快乐,他的专业或职业也会叫人烦恼。他须构思很多计划,赚取足够的金钱,才能维持自己的现状。这绝对是悲惨的。在愚昧形态中,人们变得疯狂。由于环境叫他们痛苦失望,他们便到麻醉刺激品中去寻找安慰。结果堕落到更深的愚昧中。他们未来的生命异常黑暗。

18.处于善良形态之中,人逐渐走向更高的星宿;在情欲形态之中,人生活在地球般的星宿;在令人厌恶的愚昧形态之中,人堕至地狱般的世界。

原旨:这节诗更清楚地宣讲了在自然三形态中活动的结果。较高的星系包括天堂的星宿。在这些星宿上的居民全是境界高超的。生物按照在善良形态中发展的程度升转这系统内的各个星宿。最高的星宿是萨提亚楼卡(Satyaloka),又称布茹阿玛楼卡。宇宙的第一人布茹阿玛就居于此。我们已看到,布茹阿玛楼卡的生活条件好得叫人惊奇,好得叫我们难以想象。然而,生命的最高状况,也就是善良形态,可将我们带到那里去。

情欲形态是混杂不齐的。介于善良和愚昧形态之中,一个不是常常纯粹的人,如果他纯粹地处在情欲形态中,也顶多只以国王或有钱人的身份留在这个地球之上,因为驳杂不纯,他可能堕落。这个地球上的人,在情欲和愚昧形态中,使用机器,也不能强行到达较高的星宿。人在情欲形态中也有可能在下一世变得疯狂。

最低的品性,就是愚昧形态,这节诗把它形容为令人厌恶的。发展愚昧的结果十分危险。这是物质自然中最低的品质,人类之下有800万种生物:鸟雀、野兽、爬虫、树木等。按照愚昧形态的发展程序人们被降到这些可憎的状况中。Tamasah是指在愚昧形态的人,这一词在这里十分重要。Tamasah即指不断停留在愚昧形态中,无法上升到更高形态的人,他们的未来黑暗异常。有一个良机能让在愚昧和情欲形态的人升转至善良形态。这一良机就是修习奎师那知觉。不利用这个良机的人肯定会继续停留在较低的形态中。

19.当人正确地认识到,在所有活动之中,除了这些自然形态外,别无其他活动者,而且知道

至尊主超越于这些形态之上时,就达到了我的灵性本性。

要旨:一个人只要向正确合适的灵魂学习,便可正确了解物质自然三形态的一切活动,从而轻易超越。真正的灵性导师是奎师那;他正把这门灵性知识传授给阿尔诸那。同样,一个人须向完全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学习关于自然三形态活动的科学。否则,人的生命会被误导。通过真正灵性导师的指导,生物可认识自己的灵性地位、物质躯体、感官,以及他们是如何受困,是如何受物质自然形态影响的。他们在这些形态的掌握中,全然无助。然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真正的地位,就会有灵性生活的见识,就能到达超然的层面。实际上,生物并非种种不同活动的进行者。他们被迫活动,因为他们都在某一类躯体之内,由物质自然某一特殊的形态引导。一个人除非得到灵性权威的帮助,否则不能够了解自己实际的地位。跟真正的灵性导师在一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实际的地位。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就能稳处于完全的奎师那知觉。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不受自然的物质形态控制。第七章已很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人皈依奎师那,就能摆脱物质自然的活动。因此,一个能够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的人,物质自然的影响就会逐渐消止。

20.当体困的生物能超越这三种与物质躯体相联的形态时,就能脱离生死之苦,甚至此生就可尝到甘露之美。

要旨:如何能保持在超然的位置,即使是在这个躯体中,也能处于完全的奎师那知觉中,这节诗给予了解释。梵词“dehi”意即“体困”。人虽然在这个物质躯体之内,但通过在灵性知识方面的进步,就能摆脱自然各形态的影响,即使在这个躯体里也能享受到灵性生命的快乐,因为在离开这个躯体后,他肯定可到灵性天空去。然而,即使在这个躯体中,也能享受到灵性快乐。换言之,在奎师那知觉中,奉献服务是摆脱物质束缚获得解脱的表现。第十八章对此将有进一步的说明。当人摆脱了物质自然三形态的影响,他就进入奉献服务的境界。

21.阿尔诸那问:我亲爱的主哇!凭什么征候可知道一个人已超然于这三种形态之上呢?他的行为怎样?他又怎样超越自然形态?

要旨:在这节诗中,阿尔诸那的问题十分恰当。他想知道,一个人已经超越物质三形态时会有什么征候。他首先问,一个这样超然的人有什么征候。人们怎样知道他已经超越物质自然三形态的影响?第二个问题问他怎样生活、怎样活动?他的活动受规范还是不受规范?接着,阿尔诸那又询问,他须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超然性。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除非知道永远处于超然地位的直接方法,否则就不展示有关特征。因此,阿尔诸那所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十分重要,主一一给予回答。

22-25.至尊人格神说:灵感、依附、幻觉出现时不厌离,消失时不渴求;在物质属性的所有这些报应中泰然自若,毫不动摇,始终保持中立和超然的态度,洞悉到只是诸种形态在活动,稳处自我之中,快乐和痛苦同等看待;以同等的眼光看待一堆土、一块石头或是一块金子;理想的和不理想的,一视同仁;稳定沉着,在褒扬贬责,荣誉耻辱面前从容不迫,平静处之;平等对待敌友;舍弃一切物质活动——这样的人已超越了自然三形态。

要旨:阿尔诸那提出了三个问题,主逐一给予了回答。在这几节诗中,奎师那首先提出,处于超然境界的人不羡慕什么,也不渴求什么。当生物以物质躯体之形留在这物质世界,他们就要受物质自然某一形态的控制。当他们实际离开躯体时,才脱离自然物质形态的掌握。然而,只要他们仍未离开物质躯体就应保持中立。他们该为主作奉献服务,这样一来,他们会自然忘记把自己与物质躯体的认同。当一个人知觉到物质躯体的时候,他的活动只会是指向感官快乐的。然而,当他升转到奎师那知觉,感官快乐自然而然就会停止。他不需要这个物质躯体,也不需要接受这个物质躯体的支配。在躯体内物质形态的属性将发生作用,但身为灵魂的自我则远离这些活动。如何远离这些活动呢?他并不想享有躯体,也不想离开躯体。奉献者就如此处于超然境界,自然而然地变得自由。

他不需费尽心思地试图从物质形态的影响下解脱出来。下一个问题与处于超然境界者的处世有关。处在物质之中的人受到给予躯体的所谓荣辱影响,但处于超然境界的人则不受这种虚幻的荣辱影响。他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不计较别人的毁誉。对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有利的事物,他接受;除此,他不需要任何物质,无论石头也好,金子也好。任何帮助他在奎师那知觉中履行责任的人,他视为挚友。他并不憎恨他所谓的敌人。他倾向平等,在同一层面看待万物,因为他认识得很清楚,他跟物质存在毫无关系。社会和政治问题不会影响他,因为他明白短暂的动荡不安是怎么一回事。他不为自己试图做什么事情。他会为奎师那做任何事情,但不会为自己去做任何事情。通过这些行为,他实际上处于超然境界中。

26.完全从事奉献服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停止,就立即超越物质自然的形态,并且到达梵的境界。

要旨:这节诗是对阿尔诸那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以什么方式达到超然境界呢?一如前面所解释的,物质世界是在物质自然形态的影响下活动的。人们不该受自然形态的活动的干扰,用不着把自己的知觉投进这种活动中去,却可把自己的知觉转移到奎师那活动去。奎师那活动称为奉爱瑜伽——永远为奎师那活动。这不但包括奎师那,也包括他不同的全权扩展,例如茹阿摩和那茹阿亚纳。他有无数的扩展。一个人为奎师那的任一形体或任一全权扩展服务,就被认为处于超然境界。人们还应该留意到,所有奎师那的形体都是完全超然、喜乐、全知、永恒的。神的这些化身都是全能和全知的,他们拥有一切超然的性质。因此,如果一个人为奎师那或他的全权扩展服务,坚定不移,尽管克服物质自然的形态十分困难,他也能很容易克服。第七章已说明了这一点。皈依奎师那的人立即克服物质自然形态的影响。在奎师那知觉中即从事奉献服务,也就是获得跟奎师那的平等。主说,他的本性是永恒、喜乐、全知的,而生物是至尊的所属部分,一如金粒是金矿的部分。因此,生物在灵性地位上跟金子相同,在性质方面,与奎师那没有差别。个体性的分别继续存在,否则就没有奉爱瑜伽可言。奉爱瑜伽意谓着主、奉献者、主和奉献者爱的交流的活动。因此,两人的个体性存在于至尊人格神和个人之间,否则,奉爱瑜伽就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不是跟主一样,处于超然境界,就不可能为至尊主服务。要充任国王的私人助手,就须够资格。这资格就是到达梵的境界,也即是说,摆脱一切物质污染。据韦达经典说,brahmaiva sanbrahmapy eti,一个人成为梵就可达到至尊梵。这等于说,一个人须在性质上变得与梵一般无异。达到梵的境界,作为一个个体灵魂,他就不会丧失永恒的梵的身份。

27.我就是非人格梵的基础。梵的构成地位是终极快乐,梵是永恒的、不朽的、长存的。

要旨:梵的构成地位是永恒、不朽、不灭、快乐。梵是超然觉悟的开始、超灵则是中间点,是超然觉悟的第二阶段。至尊人格神是觉悟绝对真理的最终阶段。因此,超灵和非人格梵都在至尊者之内。第七章解释了,物质自然是至尊主低等能力的展示。主以高等本性的部分使低等的物质自然受孕,这就是物质自然的灵性接触。当受这个物质自然的条件限制的生物开始培养灵性知识时,就把自己从物质存在的境界提升起来,逐渐升转至尊梵的概念。到达梵的生命概念是自觉的第一阶段。在这阶段,觉悟梵的人超然于物质境界;然而,他在梵觉境界中并不完美。如果他想的话,可继续停留在梵的境界中,然后逐渐升转至觉悟超灵的境界,然后到觉悟至尊人格神的境界。韦达典籍有很多这类例子。库玛尔四兄弟最初处于真理的非人格梵概念中,但他们渐渐升转到奉献服务的层面。一个不能够把自己提升至非人格梵的概念上的人,就有掉下来的危险,根据《圣典博伽瓦谭》,一个人可升转至非人格梵的阶段,如果不再进一步,对至尊者一无所知,他的智慧就不完全。韦达经典说,“当人了解了人格神——快乐的泉源奎师那时,他实际上已变得超然快乐。”(《泰提瑞亚·乌帕尼沙德》2.7. 1)至尊主充满六种富裕。当奉献者接触他的时候,两者就会有着六种富裕的交流。国王的仆人享受的程度差不多与国王一般无异。因此,永恒的快乐、不朽的快乐、永恒的生命伴随着奉献服务。所以,梵觉,也就是对永恒不朽的觉悟,包括在奉献服务之内。从事奉献服务的人已拥有了这种觉悟。

虽然生物的本性为梵,但生物有支配物质世界的欲望;就由于此,生物堕落下来。生物在其构成地位上是在物质自然三形态之上的。然而,由于跟物质自然接触,他们为物质自然的不同形态:善良、情欲、愚昧所束缚,由于与这三形态交织在一起,生物就有要控制物质世界的欲望。通过在完全的奎师那知觉中从事奉献服务,他们立即处于超然境界中,要控制物质自然的不合法欲望也被清除掉。因此,奉献服务的过程,始于聆听、唱颂、记忆——引向觉悟的奉献服务所规定的九种方法——这些方法该与奉献者一起练习。通过这种接触,通过灵性导师的影响,一个人想控制一切的物质欲望逐渐地被消除。然后,他就坚定地为主作超然奉献服务。本章第二十二节至本节就提供了这个方法,供人遵行。为主作奉献服务十分简单:一个人该常常为主作服务,该吃供奉过神像的祭余;该闻供奉过主莲花足的花朵;该朝拜主有过超然逍遥时光的地方;该阅读有关主不同活动的记载,即主跟他的奉献者所作的爱的互应;该时常唱颂超然的颂歌:哈瑞奎师那,哈瑞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哈瑞哈瑞/哈瑞茹阿摩,哈瑞茹阿摩,茹阿摩茹阿摩,哈瑞哈瑞;该在纪念主和奉献者显现和隐迹的日子,遵行断食。遵循这些方法就可完全不依附一切物质活动。这样一个人就能处于梵光中,处于不同的梵的概念之中,在品质方面,就跟至尊人格神同等无异了。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十四章“物质自然与三形态”之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大题范文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四、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单元过关试题.

图1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过关试题 一、填空题(23分)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 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 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 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 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 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5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0.如图2,仔细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两个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2

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物理第4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表面有白色颗粒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会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2.“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3.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35℃﹣42℃ B.家用寒暑表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C.常见的温度计一般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 A.护目镜上的“水雾”B.早春,冰雪消融 C.玻璃上的冰花D.热泉上的“白气”5.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

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华 6.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7.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8.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9.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测试题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测试题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 C、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D、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 2.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下面或旁边,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 ] 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B.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使汗水蒸发,而蒸发需要吸收身上的热 3.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固 5.下面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 ] A、熔化,凝华,汽化 B、凝固,凝华,液化 C、液化,熔化,升华 D、汽化,熔化,升华 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 [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7.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8.关于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9.若将冰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C.冰和玻璃都会熔化,但冰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同时它也会产生相应的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特点:自发、直观、猜测性)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a.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2.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万事万物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唯心主义辩证法:把整个世界看成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它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科学地结合起来,使辩证法学说发展到科学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课时训练05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课时训练(五)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限时:30分钟)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K5-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图K5-1 2.[2019·黄石]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清晨草地上出现的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 C.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 D.升华就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4.[原创]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柳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 春天,早晨柳江河上有雾 B.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

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K5-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5-2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 C.甲物质在4~6 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 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6.如图K5-3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 图K5-3 7.如图K5-4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实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图K5-4 8.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生活中它(选填“能”或“不能”)测气温。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选填“升华”或“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 9.[2018·柳州]某实验小组用图K5-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1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0扬州)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一一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一一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一一凝华 2、(2010广东)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3、(2010福州)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 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 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20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6、(2010鸡西)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2010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8、(2010宜昌)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9、(2010龙岩)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江西九江同文中学易恒梅2014.2 4.1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课前回顾:复习热身,将下面的空格填写完整 一、从全球变暖谈起——温度、温标及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温度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另一种是国际单位,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二、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质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5.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课中学习: 1.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分析: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温度计上沾有20℃的酒精,酒精易蒸发,且蒸发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低于20℃;当酒精蒸发完之后,由于周围空气温度为20℃,与温度计之间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最后温度计的示数又回复房间内的室温. 简解:D.先下降后又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当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当两物体温度相同后,热传递停止. 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 分析:这是常见的一种错误看法. 第一,100℃不一定是水的沸点,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是会改变的,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体系 .doc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体系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 矿产: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如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 固态如,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 等,其中,以矿物和矿物最为重要。 (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组成。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 喷出岩,如、、。 分类: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而形成。 如、、、。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念:是指和其下的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 与之相伴的是以及的持续转化。 (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作用和作用,岩浆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经 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 成为新的岩浆。 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第二节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 (运动或静止)当中, (2 )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 (碰撞或张裂)形成 。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 运动、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原因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 运动, 、 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知识点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1、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 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与热力学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 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 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用符号“K”表示,它是国际 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它以-273℃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 (3)两者的关系:T=273+t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 ....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 .....,待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 如图4-1中乙正确 ..、甲和丙错误 ..。 4、温度计读数:如图4-2中甲的示数为9℃;乙的示数为-16℃。 (甲)(乙) 图4-1 图4-2 图4-3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8℃(或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 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4-3中体温计的 示数为36.8℃。 6、几种新颖的温度计:气体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体温计、 光测高温计、电阻温度计。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态。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 ..。 ..和沸腾 (1)蒸发: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 象。蒸发有致冷作用。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图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23分)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 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 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 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 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 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 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 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259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0.如图2,仔细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两个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图2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没空1分,计19分。) 1、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它采用的是____温标,它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如图1是甲、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一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甲图1 乙 3、某物质从40℃就开始熔化,直到50℃还未熔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____(选题“晶体”或“非晶体”)。 4、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将”;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 5、蒸发是在____下都可以发生的,并且是只在液体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____下发生的,并且是在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6、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的模糊,但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后____。 7、夏天,小明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冷得直哆嗦,这是因为________,可他却惊奇地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热的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增大________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从而带走小狗体内的热量。 8、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9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前所对应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9、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图2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10、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温度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 B、三人的体温都是℃。 C、乙、丙的体温都低于℃。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13、将手从水中拿出后,觉得手凉些,原因是【】 A、原来的水温比手温低。 B、原来的水温比手温高。 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7.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第二章的内容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知晓目标,明确重点 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了解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夯实基础,死记活用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化学键断裂角度分析 (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3)化学键的和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从物质所含能量角度分析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1)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 2)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 二、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是体系总的不变。2.能量转化的实验探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1)铝与盐酸反应 现象:铝条表面有产生,反应后温度。 结论:反应过程中热量。 ①中和热的概念——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时的反应热。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利用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进行生产、生活和科研。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又帮助人类进行化工生产和研 制。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1.柴草时期 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 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为主要能源。 3 多能源结构时代,以和为主要能源,包括。 三拓展拓宽开阔视野 一、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 (1)-切燃烧反应; (2)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3)酸碱中和反应; (4)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C +02=2CO,原子合成分子; (5)物质的缓慢氧化; (6)放热过程, 浓H2SO4溶于水、生石灰溶于水、NaOH固体溶于水等。 2.吸热反应 (1)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如:NH4C1竺HCl+NH3 (2)少数晶体的反应 如:Ba(OH)2·8H2O+2NH4CI =BaCl2 +2NH3.H2O+8H2O; (3)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2CuO==2Cu+C02 (4)弱电解质的电离 (5)吸热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多数铵盐溶于水,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 【注意】①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不吸热就放热。 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过程、放热过程不一样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分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 现以氢气和氯气反应进行说明 H2的键能为436kj/mol Cl2的键能为243kj/mol HCl的键能为431kJ/mol 则(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 kl+243 kj=679 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 (3)反应中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②冬天,湖面结冰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A.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③ 2 . 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3 .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 4 . 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漫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正在消融的冰凌

B.花朵上形成的露珠 C.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D.冬天形成的雾凇 5 . 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6 . 正确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对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A.电流表:2.40A B.天平:62.4g C.温度计:17℃ D.速度表:70m/s 7 .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同时还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综合概述】 物态变化是热学部分的重点。涉及到题型几乎能够全部覆盖。从2006年的中考命题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除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试题,出现了知识迁移的试题,探究冰熔化规律的试题,熔化和凝固图像的试题,等等。 【考点预测】 【预测1】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走向与图像相结合。用图像、图表表示物态的基本特征所涉及的知识。 一、从物态变化的过程图像判断不同阶段物质所处的状态。 1.小红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所示。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 (2)小红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较少;水的初温较高;酒精灯的火焰较大 (写出一种即可) (3)她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如图2(A )所示是小明同学研究萘熔化时的实验装置图,图3(B )是她根据实验数线。请回答: (1精灯和烧杯 。 (2的结论是:①萘是 晶体 ;时间;④熔化、凝固过程分别 吸 热、 放 热,但温度 不)在该实验中,小明同学把装有萘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3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__甲_____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232 __℃。该晶体加热___15____min 后开始熔化。 二、从图表中判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 A.铜球调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图1 图2

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以熔化 【预测2】温度计的使用 一、温度计的构造、原理 3.比较如图3所示中的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1) 测量范围不同 ;(2) 最小分度值不同 ;(3) 液泡大小不同 。(4) 体温计上方有缩口 。 二、温度计的读数 4.如图4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7℃,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液柱,使它正确地表示出该温度. 提示:该温度的最小分度值是1℃ 三、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 5.如图5所示,的各种情景,其 中正确使用了温度计的是 〔 D 〕 某同学测液体温度计时的方法如图6甲所示。 指出他操作时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高 。(填8乙所示,该液体的 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 7.如图7所示,是水的沸腾图像,其中T 0为水的沸点,图8所示是四个水沸腾的图像,则叙述正确的是 〔 C 〕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物质性,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思维能否认识或反应存在的问题。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有神论和无神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孤立、发展静止、内部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去思考和理解并且解决问题。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也就是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的特殊的物质——人脑机能的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意识决定于物质,它要求我们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意识的能动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有高度的革命和工作热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⑴(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⑵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李虎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1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2.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 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3.如图2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 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 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图1 4.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他用手一摸碗 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 的 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 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 热。 图2 5.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 (填物态 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 ________,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 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6.小宇打开家中的冰箱门时,看到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 抹布上的水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7.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爽,这是利用___________来降低温度。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也变干,这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8.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 示例:夏天,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 箱门时有“白气”冒出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 气” 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 会“变黑”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9.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 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 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0.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 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