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_以四川成都_五朵金花_观光休闲农业区为

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_以四川成都_五朵金花_观光休闲农业区为

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_以四川成都_五朵金花_观光休闲农业区为
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_以四川成都_五朵金花_观光休闲农业区为

过去,由于城市发展迅猛,规划从业人员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城市建设,而对乡村则关注不够。随着农村建设的新发展,改造农村落后面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农村发展的迫切性又要求设计与改造能跟上产业调整和建筑改造的步伐,确保建成现代化、生态化的乡村环境。

1乡村环境意象

与城市环境意象相对应,乡村环境意象是乡村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在人们脑海中所留

下来的“共同的心理图像”[1]

。它是大众公认

的“可印象”和“可识别”的乡村环境。概括起来,乡村环境意象则主要表现为乡村环境的景观意象和人文意象。

乡村环境意象与城市环境意象的区别,首先在于景观意象本身的不同,即乡村聚落形态、建筑和环境风貌给人们的直接印象差异;其次

[摘 要]乡村环境意象在景观与人文两方面具有不同于城市意象的丰富内涵。在进行乡村环境景观设计时,需因地制宜,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人文特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乡土品牌。

[关键词]乡村环境意象;景观设计;新农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5-0036-04 [中图分类号]TU985.12+8 [文献标识码]B

Landscape Plan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magery T ourism: a Chengdu Example/Xu Wenwei, Huang Jianyun

[Abstract] Rural living and its environment are different from city living in both landscape and cultur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incorporate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and customs and accentuate the rural scenery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market rural tourism as a local brand.

[Key words] Rural imagery, Landscape design,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在于由此营造出的人文意象的不同,即乡村环境的景观意象既表现出了迥异的乡土风格,又反映出了乡村生活的某些方面,见证了乡村发展的历史。一方面,乡土建筑形式与农业劳作方式、乡土民俗等软硬环境中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它们共同体现了乡村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乡村对于建筑选址特别关注,赋予了周围环境一定的人文涵义,乡村通过这些朴实的乡土建筑展现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表达出对“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脱离这些物质与文化的基础,乡村环境意象就如无根之萍,无从谈起。

2与乡村环境意象相协调的景观设计

方法

对于乡村环境意象在景观与人文两方面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给予充分考虑,使改造所得成果区别于城市环境而更加贴合乡村环境。本文以国家4A

□ 许文炜,黄建云

基于乡村环境意象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以四川成都“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为例

系列专版Column

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的建设改造为例,对其景观设计方法做初步探讨。

2.1打造乡村环境景观风貌

(1)明确农村发展定位。

乡村环境景观意象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就是乡村聚落的形态与分布特点,而乡村聚落形成与生长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活动的发展。因此,在农村环境改造中,首先要明确该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

当前的现代新农村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基地,它们也可以是新的旅游目的地或农耕文化技术的展示场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了乡村环境景观改造的目标。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占地12 km2,由原红砂村、幸福村、万福村、驸马村、江家堰村五村组成,形成了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以“五朵金花”为品牌的观光休闲农业区,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其现今良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最初规划定位时提出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经营规模化、产业专门化的休闲观光农业思路。围绕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明确“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定位,采取连片联户开发,降低农民单家独户的创业风险,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改造前的红砂村种花历史悠久,村民世代以种花为生,规划的“花香农居”定位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全方位深度开发符合观光产业要求的现代化农业。现在已发展成为以观光、赏花为主题,对花卉的科研、生产、包装、旅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开发的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当地经常主办各种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集聚。景区内的万福村地形为浅

丘台地,陡沟河从区域内穿过,水资

源丰富,十分适合进行水产品养植,

当地村民长期从事荷花莲藕的种植,

规划改造后的“荷塘月色”以原有近

千亩荷花种植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

水岸经济,建设融水、莲、蛙于一体

的乡土产业。景区内的驸马村面积为

3 000余亩,村民世代都以种植菊花

为生,建设的“东篱菊园”依托丘陵

地貌,因势利导构建菊文化村,引导

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幸福村

所植梅花品种数仅次于武汉,位居全

国第二,其所在的“幸福梅林”则被

定位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

一体的返璞归真的农业休闲旅游观光

胜地,用3 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

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

梅林风景。江家堰村是城市蔬菜种植

基地,当地村民长期从事蔬菜种植,

经验非常丰富,改造的“江家菜地”把

500余亩土地平整成以0.1亩为一小

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的价格

租给城市居民种植,以时令蔬菜、水

果种植为主体,以“休闲、劳作、收

获”为形式,提高了市民和儿童对发

展绿色产业的兴趣。

由于成都市“五朵金花”景区整

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清晰,各

个村落“一区一景一业”错位互补发

展定位明确,连片联户经营模式鲜明

有效,从而使当地农村焕发出活力,

获得了较大发展。

(2)改造乡土建筑外观。

乡村中的建筑物如民居、宗祠建

筑和其他建筑形式往往都具有浓厚的

当地特色,乡村建筑区别于城市建筑

那种高开发强度、大体量的形式,通

常较为贴近人的尺度且注重与环境的

协调。如南方的吊脚楼、天井院、客

家的土楼、华北地区的四合院、藏区

的碉楼等,均具有各异的乡土风格。同

时,乡村宗庙祠堂建筑,如祠堂、文

笔塔、寺庙等,也反映了村民生活的

某一侧面,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但

现存的乡村建筑中历史较久的建筑一

般都比较破败,近几年农民新建的民

居因缺乏统一的规划或控制而存在不

协调的情况。景观设计与改造时应对

其进行梳理和协调,通过统一风格来

塑造和谐且有特色的乡土建筑环境。

在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

业区中,改造农宅风貌,赋予农宅新

的生命力,整治农家大院,注入新功

能,为体现四川当地的民居风格,建

筑基本采用民族与现代相结合的外立

面形式,或依山势变化围合成院,或

临水蜿蜒设置小品,形成精品蜀中民

居群落。整体风格统一之外又有着丰

富的细节差异,其中“荷塘月色”吸

引、鼓励民俗画家在外立面绘制各种

风格质朴、内容喜庆的图案,十分鲜

明地表达出该村以“荷、画”为主题的

村庄特色,成为新农村建设改造的典

型案例(图1)。此外,在进行景观改造

时将供奉传统图腾的牛王庙重新翻修,

将村中古井保留下来并加盖草亭,使之仍然成为村民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为保存、保护传统乡土建筑所进行的有效实践(图2)。

(3)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乡村环境区别于城市环境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田园野趣和自然地貌。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农村环境改造中定然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生态环境,尊重地形地貌、水体、动植物等原有的生态资源。

首先,乡村景观不应只有单一的人工农田,乡村中除了大片的农田耕地外,还有大量的林地和湿地。设计时要依据生态学原理,以绿为主,结合水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生态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植被等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设计时,绝不可使品种单一化。乡村中的树林、湿地不仅担负着经济产出和环境保护的功能,同时还具有

景观效应,对它们的培植应从大自然

中吸取经验,向立体化发展,构造丰

富的、多层次的植被体系,使各类生

物相互依存,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

达到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丰富,在

地势低洼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将其挖深

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

四周成塘基,既可减轻水患、改善生

态,又能在塘基上种桑养蚕,形成湿地

循环经济,其本身也成为典型的南方

乡村景观意象。成都“五朵金花”观光

休闲农业区在进行改造建设时,利用

现有的两条水渠、滨水路和田埂等形

成基本的生态网络骨架,保持其水网

的活性,整治打造注入新的功能(如排

水、景观、灌溉等),形成水系生态网。

同时,充分保护田间现有的水塘,设置

水车、水榭、观水长廊、亲水平台等,

在保留传统乡村生态景观的基础上,更

好地处理了水与人的关系,增加了亲

水性和可达性,充分体现了四川地区

乡村土地的基本肌理。

此外,乡村景观中的绿化种植应

当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植被和特色物

种,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景观地的尽快

形成;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这些植被所

展现的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

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使整体

景观与当地气候环境和地域特点相适

应。成都“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

区包含五个主题景区村落,围绕“一

区一景一业”的主旨,大力发展乡土

绿化和主题特色种植,优化乡村生态

环境,例如,花香农居的花卉苗圃形

成了特色绿化;幸福梅林中各品种梅

花与山水结合,形成了云蒸霞蔚的梅

林景观;荷塘月色中以种植各类观赏

性荷花为主,也能形成大面积的生态

荷塘景观;东篱菊园内大田栽种了春、

夏、秋、冬四季菊花,四季都有菊,可

供人们观赏;江家菜地中的各色时令

果蔬自然形成了农田景观(图3)。 

(4)创造特色重点景观。

新农村的建设改造需要大量的

资金投入,为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在改造时势必要尽快形成特色,突出重点。对一个村落的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整个村庄的形象,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改造中,应重视主要通道和节点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重要节点优先可能恰恰是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取得最佳效果的一种有效选择。具体方法有很多,如重点建设村落的出入口、村中的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等,使它们成为乡村景观设计的优先选择。同时,重点特色景观元素的多次出现也将强化该村的景观“可识别性”。这就需要在进行村庄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在相应地段重点考量,围绕村庄发展的目标建设有标志性、吸引人的景观节点。成都“五朵金花”景区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而迅速改变了人们对当地乡村环境景观的初始印象,使建设改造的外部效益最大化。

“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幸福梅林”景区主入口处的景观设计集广场、标志物、景观雕塑、接待中心于一体,既体现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定位,又昭示出了此地农业旅游与他处的不同,并且通过重点设计使得该村落的旅游品牌信息能被到此休闲游玩的游客迅速了解和获取,形成对整体村庄良好的最初印象。而在其中的“幸福梅林”景区,用3 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充分诠释了“梅”的特色主题,使游人印象深刻(图4)。

2.2重塑乡村环境的人文氛围(1)挖掘历史特点,传承乡土传统文化。

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有其特定的环境氛围和区域地位。挖掘由当地文脉、历史因素所形成的文化内涵,体现乡村特色和生活风情,是景观设计成功的基础,也是获得环境“认同感”的基本要素。例如,可以通过规划设计修复与再现当地的传

统民居、特色风貌、风俗宗庙等历史

文化痕迹;同时,通过营建物质性景

观,诸如景墙、壁画、雕塑、石刻、植

物造景等来反映当地的传统文化因

素。此外,对传统生产资料的保存和

利用也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成都“五朵金花”休闲农业观光

区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历史

文化遗存,如保护并修复了代表农耕

社会图腾崇拜的牛王庙、赋有传奇色

彩的驸马桥景观;以传统工艺建造土

坯草舍,展示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资

料,树立代表地方风俗的雕塑;设立

花卉节、传统民俗节等(图5)。

(2)发扬人文特色,打造乡土文

化品牌。

“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规划

中虽确定了五个景区“一区一景一业”

的错位式发展思路,但景区之间既相

互关联又各具特色,这种农村发展方

式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品味,具有兼收

并蓄、博采众长的品格,打造出了国

内外知名的观光休闲农业品牌,吸引

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其产

生的长远规模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五

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用独有的文

化特色提升景区的底蕴和内涵,始终

坚持人文先行,注重延伸文化产业链

条,提升景区品味和内涵,目前已建

成或正在建设5个艺术村(江家菜地

的雕塑村、荷塘月色的画家村、东篱

菊园的摄影村、“幸福梅林”的民俗村

和花香农居的创意村),给游客提供

了更丰富、更高尚的休闲观光新景致,

从而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不断提升

了休闲观光农业区的规模效益和整体

水平,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由此可见,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与

改造已不是简单的农村生产、生活环

境的改善,还需要改变农业经济模式,

创造多样化的乡村文化和特色文化。

成都“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在

发展和提升过程中,以文化为出发点,

打造出了环境更加优美、更富有趣味

的新农村。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

戏”的发展思路与以往传统的农村发

展思路有很大的差异,尽管其做法尚

存争议,但其发扬人文特色、树立本

土品牌的意识对其他地区的农村建设

而言仍具有相当大的启示意义。

3结语

当今我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实践已证明,

农村环境有其独特之处,进行农村建

设改造时如一味生搬硬套城市建设经

验教条显然是不合适的。在使农村人

口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到与城

镇人口相近的同时,不能抛却农村作

为农业生产基地的本质属性,反映在

景观环境的营造上,就必须有因地制

宜的设计手法。而在发展思路上则不

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单一模式,利用

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人文和自

然风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

有较大的前景,也利于就地改善农村

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熊 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4]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

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肖笃宁,高 峻.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

设[J].农村生态环境,2001,(4).

[作者简介]

许文炜,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城市规划与

设计专业研究生。

黄建云,注册规划师,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

系教授。

[收稿日期]2010-02-04;

[修回日期]2010-03-26

成都三圣乡周围楼盘比较

三圣乡楼盘比较 卓锦城繁华郡和美林湾:公交比较:卓锦城繁华郡目前进出都要走一段路,离公交站点比较远,没有汽车的比较具体。但离2号地铁站点相对美林湾就要近点点。美林湾距离公交站很近,56路,343路,541路,332路等都在此处有站点,车站就在楼盘旁边。距离2 号地铁线的距离还是有段路程。环境比较:卓锦城繁华郡比较清静,远离主干道,绿化和小区规划都相当不错。美林湾3.4,5,栋距离主干道比较近,而且旁边不远大概40米左右还有高压线,由于是地下车库原因地面不能栽种高大树木,小区绿化一般。教育配套:卓锦城繁华郡比美林湾有很大的优势,小孩读书和以后传说进驻的家乐福很是吸引买家。医疗配套:美林湾比较有优势,华西医院就在楼盘旁边的对面。 先说敏感的价格,锦江城市花园有优势。实际落单价格应该比美林湾便宜。户型锦江城市花园以小户型为主,美林湾是大中型为主。个人感觉锦江城市花园要比美林湾“密”,但小区配套要好于美林湾。 地理位置,各有优缺点,锦江城市花园离那个地铁站点近点,美林湾离站点要远500米左右。但美林湾离4A风景区的“五朵金花”却是近在咫尺,环境要比锦江城市花园好许多。 楼盘指标等。锦江城市花园是比美林湾大些的楼盘,从住家密度来分析,锦江城市花园要比美林湾“紧凑”些。小区的绿化与小区规划各有所长,个人感觉锦江城市花园的细节处理比美林湾要好些。 其他配套都差不多,还都是一样的“忽悠口号”:锦江区政府要搬来,华西医院也要搬来,家乐福或伊藤也要搬来,。。。。。来了的不多就是传说中的学校来了,但都是在卓锦城那边。。。。 居家生活配套美林湾和锦江城市花园都还不完善。 锦江城市花园和美林湾由于都是框剪结构,一楼都不可能有超大型的商场进驻,美林湾和锦江城市花园目前也都只有红旗超市,舞东风超市,药店等小型的商家进驻。(传:美林湾2期东北角会有比较大的类似好又多这样的商场进驻。) 如果你喜欢两梯11户,如果你喜欢在上下班时等电梯,如果你喜欢住在拥挤的小区,你完全可以选择锦江城市花园。 就象楼上说的,锦江离地铁站比美林湾近500米左右,这是锦江的优势。但是,只近500米,并不是离地铁只有500米哈,这个要看你自己的选择和衡量了。 个人认为锦江的广告一直做得很不错,什么一室变两室,两室变三室,总价不高,对首次置业的年青人来说,很有诱惑力,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一室变两室甚至两室变三室。只是,你自己要考虑清楚,建筑面积才40多平或50多平的房子,除了高层本来就很高的公摊,你的室内还有多少可使用的面积?那个变从何而来?本来设计的五、六个平方的阳台,将其变为所谓的“室”,或许既阻挡了客厅的光线和视野,五、六个平方的“室”也太小了点吧? 我没有去看过建成后的锦江城市花园,并不清楚其小区的绿化和配套,这个要你自己多去看看。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论述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开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二者最后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目标。 标签: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关系 1 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力途径。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旅游业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乡村旅游本身是一种强势的第三产业,在农村发展旅游可以在优化和升级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增进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致富步伐,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很多农民加入到旅游的行业来,奉献给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旅游事业,并通过旅游这条途径增加其收入,对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农民可以通过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农民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走上致富之路。 再次,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由于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顾客是城市居民,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信息、理念、习惯等难免会被带到农村,无论对乡风民俗还是对农民素质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一些积极的因素无疑对农民素质的提高有显著作用,这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农民的要求。 2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2.1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与有序进行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没有雄厚的资源作后盾,发展乡村旅游将成为泡影。农村各方面条件本来就落后,思想观念不先进,融资渠道有限,旅游资金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到位。这就极大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新农村建设致力于“生产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同时,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而,可以将新农村建设中创造出来的经济基础与发展空间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 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该乡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常年花卉种植面积亩,年产值多万元,蔬菜种植亩,年产值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元。今年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年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多万游客。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

自特色竞相发展。 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五朵金花”两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元增长到目前的元。 幸福梅林:总面积余亩,余亩梅花环抱亩水面。各色梅花万余株,多个品种,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主要品种有字梅、江梅、宫粉、玉碟、朱砂、垂枝梅、杏梅、樱李梅等。有农户余户,农居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特点。景区内林木葱茏、竹树掩映,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我们认为,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旅游产业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 1、旅游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恰恰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旅游休闲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闲需求,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汽车进入百姓家中,自驾车旅游休闲成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乡村环境、新鲜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为城市居民最喜爱的商品。城市居民对于走进乡村,完成风味独特的晚餐,有着永不疲倦的热情。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驾车到1小时以内的地方晚餐,3小时以内的地方度周末,已成为城市中产阶级和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习惯。乡村环境和农家情趣,是休闲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们划出了两个圈,是城市居民消费范围:第一个为餐饮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25公里,小型城市周边15公里范围区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饮消费出行区域;第二个为休闲消费圈,以城市为中心,大型城市周边250公里,中型城市周边150公里,小型城市周边80公里范围区域。在这两个圈范围内的农村,都具备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基本条件。 这是中国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主要区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途径,具有极大的现实推广价值。 此外,是具备较高价值旅游资源的农村区域,包括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林场等区域,一般为国家所有。但是,资源区周边土地,一般为农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区开发中合理安排农民利益,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民参与结构,成为旅游开发必需加强研究并推广有益经验的重要领域。 以上两个方面发展,构成了旅游产业在农村经济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思路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思路 导读:随着人们的收入的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人们不只是要求吃饱,还要吃好,在此前提下,很多人在节假日会喝朋友、家人出去逛逛、玩玩,同时,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景观设计师们除了在旅游地利用自然景观,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人为的景观设计,这里有一篇关于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论文,请参考。 一、乡村旅游景观存在的缺陷 乡村旅游景观是指乡村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旅游景观格局,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表现。乡村旅游景观区别于其它旅游景观的关键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相对于国外,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比较晚,发展却很快,但与其对应的乡村旅游景观却没有同步发展。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景观的现状是: 1.原始但单调。这集中表现在村域和村落上,都是以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和村落为主,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春夏景观色彩是绿色,秋季是黄色,一到冬季就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和孤零零的村庄。 2.简陋而粗糙。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有点赶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时髦的劲儿,并没有认真的打造。导致出现很多简陋而粗糙的乡村旅游景观,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乡村聚落景观和乡村文化景观。 3.旅游服务设施豪华而失味。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都用混凝土硬化的道路代替原来的石板路,用接近城市星级宾馆的小洋楼来替换古色古香的院落。 二、乡村旅游景观的设计思路 1.乡村性。营造乡村性可以分别从农耕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做文章。 (1)做农耕场面。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底,更是乡村景观文化的核心,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对比越大,则乡村旅游景观文化的表现效果越好。农耕文化景观意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加以营造:把农耕生活的一些典型景象提纯、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现,如麦场、水车、石碾等;牛背横笛、鸡鸣犬吠、门前小河、集市等都是农耕生活的点缀。 (2)突出“天籁”。乡村夜景正适宜突出明月的清辉、星光的闪烁,这种纯净透明的夜幕,正是时时处于光污染包围中的城市人所追

施今墨老先生的七对降糖药

施今墨老先生的七对降糖药 【“对药”一】:【苍术、玄参】 【主治】 消渴病。 尤以对高血糖者,用之即可显效; 对伴有胆固醇增高者,用之亦见效佳。 【常用剂量】 苍术 10--15克; 玄参 15--30克。 【“对药”二】:【葛根、丹参】 主治】 消渴病。 降低血糖, 但侧重于临床有瘀血症状者用之最宜。 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瘀滞等)【常用量】 葛根 10--15克 丹参 10--15克 【“对药”三】:【绿豆衣薏苡仁】 主治】 消渴病。 表现为上消诸症者尤为宜用。 【常用量】 绿豆衣 6--10克 薏苡仁 10--15克 【对药四】:【黄芪山药】 【主治】 消渴病。 临床表现为尿糖严重者,用之即可消除。【常用量】 黄芪 10--30克 山药 10--30克

【“对药”五】:【知母石膏】 【主治】 1、消渴病。 表现为上消口干、口渴、甚则大渴引饮者。 2、外感实热之证。 外感风寒,传变化热, 或温热之邪,入于肺、胃。 证见:高热不退、口渴、烦躁, 甚至神昏狂乱, 脉象洪大而数等外感气分实热之证。 【常用量】 知母: 6--10克; 石膏: 15--30克(打碎、先煎)。 【“对药”六】:【黄柏知母肉桂】 【主治】: 消渴病。 对表现为“下消”者, 临床所见:多尿、小便混浊等症者效佳, 尤对小便甚则如膏如脂等症者有立竿见影之效。【常用量】: 黄柏: 6--10克; 知母: 6--10克; 肉桂: 2--4克。 【“对药”七:玄参麦冬】 【主治】 消渴病。 表现为津少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苔等症者。【常用量】 玄参: 10--30克; 麦冬: 10--15克。

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的借鉴

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的借鉴 来源:厅产业信息处发布时间:2007-10-11 为了进一步推进浙江农业与对口帮扶联系点---四川南充嘉陵的合作与交流,浙江省农业厅由朱志泉副厅长带队,组织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一行10人,于8月29日赴四川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及对口帮扶工作。代表团分别与四川省农业厅、嘉陵区政府召开座谈会,考察了当地产业政策、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举行了浙江省农业厅向嘉陵区人民政府捐赠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的仪式;实地参观了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项目、锦江区新农村建设及蚕桑、花卉、果蔬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效益,受益匪浅,启示颇多。现将锦江区"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做法、成效与启示汇报如下: 一、"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概况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位于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这五个村子,各有特色,红砂村搞的是"花香农居",幸福村搞的"幸福梅林",驸马村搞的"东篱菊园",万福村搞的"荷塘月色",江家堰村搞的"江家菜地"。以"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命名的"五朵金花"为品牌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占地12平方公里,现已成为国内外享用盛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被评定为国家4星级风景旅游区,胡锦涛、温家宝等数位中央领导亲临视察。" 五朵金花" 休闲观光农业区不仅整合了成都市城郊区域之间的农村旅游资源,而且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休闲观光、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农村旅游发展业态,在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总体实力的同时,还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了农村休闲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近6年来,年均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左右,年产值达1.8亿元,村集体收入达到3583万元。通过景区建设,在区内从事多种开发经营的3000多户农民(11500多人),全部就地转为市民,解决了9790个农民的就业安置,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带动了商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五朵金花"旅游景区每年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达近千万元。 二、"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的做法

旅游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1

旅游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昌黎县葡萄沟景区文化、自然生态园 李春雨 摘要:通过对生态园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条件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生态园区的项目定位以及建设规划的主导思想,为进行旅游区概念规划定位、促进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旅游区资源评价景观规划 Studies on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Positioning of Tourist Areas’Concept Planning Abstract: It proposed the positioning of the ecological park's project and guiding philosophy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which would provide more realistic ideas for positioning tourist areas’concept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park's tourism resources . Key Words: tourist areas,resources assessment,landscape planning 旅游资源是旅游生命力的根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掘人文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价值,成为旅游区规划设计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葡萄酒之乡“河北昌黎葡萄沟景区”的旅游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劣评价与概念规划定位分析,推循出同类旅游区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依据和方法。 1、项目概况 昌黎县葡萄沟景区文化、自然生态园工程,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湾里村,前身是“十里葡萄长廊”而得名的碣石山“葡萄沟”景区,国家级3A景区。景区在2005年10月顺利通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2006年4月被列为全省三十家乡村旅游景点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总体规划,“葡萄沟”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始终处于粗放型的发展状态: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业的宣传促销,到产业的经营管理都还停留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严重制约了葡萄沟景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资源评价 2.1以葡萄沟为主体的景观、文化资源具有区域垄断性 本旅游区三面环山,当地居民世代依狭窄的河岸居住,利用房前屋后等空地栽植葡萄秧苗,形成了一条长达4公里的葡萄长廊。沟峪中栽植有上千架葡萄秧,葡萄一穗挨一穗,几乎伸手可摘,为提供大面积的旅游采摘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形成了与葡萄有关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目前葡萄沟的葡萄栽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鲜食葡萄约100余万公斤,规模大,景观奇,形成了中国东部地区难得的“葡萄沟”,其葡萄生产在华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重点]乡村规划建设,郑州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河南美丽乡 村规划方案 在我国,以乡村人居、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深受游客青睐,众多的回头客对乡村游乐此不疲。“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对于推动农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地方整体形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旅游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所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三农”工作中心,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 研究的目的 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过去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依照旅游业固有模式在寻求发展的途径,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乡村大环境,结果乡村旅游形式千

篇一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内涵、过度开发带来恶性竞争、乡村旅游产品配套和服务落后等现象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借助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向高层次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便成为本文的立题所在。 研究的意义 乡村旅游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进步、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发展离开了乡村的大环境,离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格局,其后果也是严重的,比如资金的浪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农田荒芜、农民投资得不到补偿等等,这对于我国原本就薄弱的农村发展体系是极其不利的。 尤其是在“中国乡村游”和“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年提出之后,各地政府机关和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会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己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纵观他们的发展路径、总结他们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他们利用乡村旅游在解决乡村问题上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好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有所启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研究是一项紧迫且有难度的工作,希望本文能够为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也希望能够为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乡村旅游景观整治规划设计探讨

乡村旅游景观整治规划设计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而只有合理规划乡村景观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首先指出了当前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论述了针对性解决策略,希望对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有所帮助。 一、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而只有做好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旅游与景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将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融合在一起,才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果。 (一)整体景观 景观规划就是指利用景观地理环境,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特点与规律,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实现区域、城市、乡村、风景名胜区等系统化的过程。景观规划重视创造环境空间,主要是在物质环境与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合理想象。 (二)乡村旅游景?^ 乡村景观属于众多区域景观中的一种,有着与众不同的

特点、内容、意象。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田园、乡村聚落、乡村建筑、乡村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规划就是根据当前的乡村景观实际情况在时间与空间 上进行再次设计,是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主要以创造适宜人旅游的空间为主,围绕景区物质环境、空间形态、文化意境而开展的又一次创新,实现乡村旅游区域的系统化发展。 (三)乡村旅游景观的特色 乡村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物质因素、非物质因素等。不同于度假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科技旅游,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开阔,能够带给人一种无边无垠的感觉;第二,有层次,大量的自然山水可以产生一种层次感,结合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风景使人陶醉其中;第三,心理满足,人来自于大自然之中,当然也希望回归大自然,闻到乡土气息可以使人气定神闲;第四,人文特点,乡村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庙宇、古建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情怀,能够对人产生一种吸引力。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要立足于乡村发挥农业农村中丰富资源的作用,以创办休闲旅游为主,实现旅、农、工、贸的结合,使乡村旅游呈现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的特有景观特色。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景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成都农家乐考察报告

成都农家乐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快我市乡村休闲游和赏花游的发展,11月4至7日赏花游办公室组织有关区乡村休闲游办公室和赏花游特色村项目建设村的负责人,对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郫县农科村等农家乐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一)三圣街道办事处的整村集群发展模式 1、“一村一品”,坚持以农为本,推进产业布局特色化。锦江区充分利用三圣乡花卉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地处城市通风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缘优势,抓住2003年举办“中国成都首届花博会”的有利时机,将花博会周边的五个村庄在原来经营花卉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户380多家,农村人均年收入19752万元,从事农家乐经营农户农村人均收入达到3-10万元以上。“幸福梅林”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种植欣赏,形成梅花产业链,梅花种植面积超过1500多亩、200多个品种、20余万株,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齐、数量最多的梅花基地之一;“花乡农居”是三圣花乡最先推出的旅游项目,主要以花卉种植销售为主,形成了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观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风景区,已经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花卉生产集散地;“江家菜地”面积3000余亩,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蔬菜、瓜果和农作物变为市民和学生体验农家生活的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拥有菊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以非洲菊为主打品牌,突出多种类的菊花和大规模的菊园,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实现了花卉设施化、产业化生产;“荷塘月色”面积1000余亩,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以绘画、音乐形式为主题,将湿地生态荷花文化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在一起,成为艺术家写生、创作的基地,通过引进知名画家、自由画家,打造“户户都是画意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景观化。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把农村建设与发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投资,适度进行景观打造,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建设标准,采取“农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方式改造农房,打造了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群。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政府投入1.8亿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实现了农村户户通光纤,在行政村建成村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公益设施配套。 3、文化提升,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一是以品质打造品牌。以创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承办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为契机,采取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并给予适当补贴,引导景区内的经营者对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改造,对景区内的经营场所进行规范, 使其与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相协调。帮助经营者提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使其摆脱传统意义上“农家乐”的低水平经营,真正体现“五朵金花”景区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以文化提升产业。从景区的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入手,加大对“五朵金

乡村旅游开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乡村旅游开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土建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源。 霍金斯说:“旅游业不仅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而且也会弄脏自己的巢”(霍金斯,1983),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在给广大新农村地区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文化变迁、生态环境破坏、价值观念改变等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文化挑战 乡村旅游带来的文化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随着城市游客大量涌入到乡村地区休闲,使得乡村相对弱势的农耕文化逐渐向城市强势的都市文化靠拢、趋同最后同化。二是乡村民俗出现庸俗化。为满足城市游客体验和猎奇的心态,乡村文化中展示的传统习俗等可能出现窜改、“冒充”和“伪民俗”等庸俗化情况,有些甚至以牺牲乡村宗教的神圣与严肃性来吸引游客,从而造成乡村民俗传统文化真实存在环境和实际意义上的破坏与消失。三是乡村文化出现商品化。为满足游客的需要,将乡村传统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使其舞台化、程序化、表演化,成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旅游消费,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乡村传统文化的失真,文化再现的偏颇,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消失等。 (二)生态环境挑战

由于乡村旅游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大量旅游者的到来及其活动进一步恶化了原本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空气品质下降。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日益下降。二是环境卫生污染严重。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三是植被破坏严重。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由于破坏性建设、无规划的道路和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而毁损严重。 (三)价值观念的挑战 乡村旅游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转变了陈旧观念,但也对乡村朴实的民风、生活秩序以及优秀传统观念带来了挑战和破坏。由于广大乡村地区长久以来相对封闭,文化生态相对脆弱,在城市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示范效应”下,当地居民会表现出一定的羡慕、盲从和对传统生活不满的心态,进而盲目模仿、有意迎合与追求,更有甚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甚至从事起诈骗、抢劫等违背传统价值观念的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关于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论文摘要: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举措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载体等方面浅谈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同时说明了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及注意的 1 (1)发展 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乡村旅游使许多农民成为旅游从业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可以通过打零工、办旅馆、摆小摊、开餐馆、加工纪念品等方式增收,还可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乡村旅游把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文化、学技术成了一些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外语和电脑,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四是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乡镇,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使广大农民兄弟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促进了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具有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它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促进了农村管理民主, (2)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 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缩小了城乡差距。发展乡村旅游,给农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旅游这个渠道,把一部分城市的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了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入。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注重对住房、厕所、厨房的维修和改造,更加重视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因而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二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些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后,集资办起了教育和医疗,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还有一些农村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农民达到社保条件后可以按月领取保障金,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发展乡村旅游,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也可以选择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式,还可以自发成立旅游协会、农村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给农民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三是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城乡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方方面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了各种资源、资本和要素向农村、农民和农业倾斜,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一批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村镇应运而生,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了多层次复合型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体系的建设,促进旅游小城镇的 [!--empirenews.page--] (3)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载体。一是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一些农村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室,加强了文化传播,一些农村举办了各种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使一些农村制定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农民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二是促进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乡村旅游使人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乡村旅游消耗资源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变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方式,形成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当地珍贵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农村相关产业之间的和

乡村旅游开发景观规划要点总结

农业旅游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终会厌倦钢筋混凝土丛林式的生活,向往田园、生态、绿色的生活方式;同时,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正面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农业生产力发展相对滞后,耕地、水资源短缺以及城市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因此,开发多种模式的乡村旅游业将是未来旅游方向的重要议题之一。

城市化与都会农业 世界在城市化,全球已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当中,未来数十年中,此份额更将增加至四分之三。 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无疑领跑全球,中产阶级的兴起带来消费力的大幅增加并随之对于高质量、安全及高价值便利产品的需求。传统的城乡差别在现代大都会中已不复存在,而高质稳定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产业链则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都会农业’正是为使农业生产适应21世纪的城市网络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全新发展模式,在全球各大城市及其周边建立集农业生产、加工、贸易、研发、教育、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农业网络,与大都会地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与条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动力支持。

一·农业旅游的主要类型 农业旅游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可大可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体闲娱乐型(农家乐)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旅游。即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家园、果园、菜园、茶园等,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劳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和游乐。这是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体闲型“农家乐” 2·观光参与型 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垂钓享受田园乐趣。对于生产来说,虽然增加了道路、凉亭、水池、座椅等旅游设施的投资,却减少了农产品的采摘、仓贮、运销费用,农产品价格仍然富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还可由农展提供土地,让市民参与劳作的园地。 3·农业公园型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体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 4·科普教育型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形式,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水耕作物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为青少年和城市居民传授农业知识5·民俗农庄型 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旅游场所,让游客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二、设计开发原则 1·原真性原则 乡村旅游之所以富有魅力正在于其立足于淳朴的农村风俗和传统,因此在开发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传统,在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中要与当地特有文化和氛围相协调。 2·动态参与原则 游客旅游体验丰富程度与项目的参与性密切相关。只有游客亲自实践,才能领会其真正乐趣。朱家营村旅游开发应从旅游者需要入手,充分让游客参与到各个旅游项目和活动中来,以增加其体验。 3·系统规划原则 乡村旅游发展应从项目策划、线路设计、环境治理、纪念品开发、经营管理、食宿排、人员培训等各方面对阜平各旅游区进行了系统设计,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均进行了详细筹划性。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药物主要包括第二代:格列奇特、格列吡嗪(瑞易宁控释片)、格列苯脲、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等多种。这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胰岛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的,是目前最便宜的一类口服降糖药物。这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大多数使用磺脲类药物的病友都发生过低血糖。因此使用这类药物一定注意剂量由小到大,注意按时定量进餐很重要。服药后不进餐、少进餐或不恰当的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都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在这类药物中,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最强,也是唯一一个代谢产物仍然有降糖作用的降糖药物,作用维持时间最长,也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使用中应该密切关注。格列喹酮是作用维持时间最短、作用最弱的一个磺脲类降糖药物,其最大的特点是95%药物都经胃肠道排泄,因此,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病友使用比较安全。这类药物还有多种药物剂型,如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患者在使用时要注意普通片和缓释片是可以掰开服用的,而控释片不能掰开服用。这类药物还会引起体重增加,故对于使用该类药物的肥胖患者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饮食和运动控制。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双胍类药物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这类药物能够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肾的糖异生。此外该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降体重、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因而被广泛使用。这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