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或者目的):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2、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

原因: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外流、国力贫弱,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不愧是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

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根本原因(或者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侵略者:主凶——英法;帮凶——俄美。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俄国在此次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获得巨大利益。中俄《瑷珲条约》占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俄国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左宗棠收复新疆:(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2)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3)加强管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启示:学习左宗棠爱国精神,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

1、背景(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壮烈殉国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军失败,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4、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增辟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2、八国指:英、美、俄、日、法、德、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

3、八国连军由西摩尔率领攻陷北京,义和团在廊坊击败侵略者;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

带领光绪帝出逃。

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内容: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赔款最多的条约)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3:拆毁天津至大沽的炮台,从北京到山海关允许外国军队驻守。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影响:(1)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开端)

1、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2、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目的)

3、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学习内容:西方先进技术

5、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7、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师夷长技

8、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中

国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3)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9、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11、评价:消极作用(局限性):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作用(进步性):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内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5性质: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6救国方式:变法、改革。

7序幕揭开:公车上书

8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9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10失败—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变法失败。

11戊戌变法内容:(1)、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派人士。(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4)、训练新式军队。(5)、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2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政治的软弱性与妥协性②清朝大权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缺乏群众基础③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13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近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8课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内容:西方先进制度

3目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救国方式:武装革命

6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7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8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9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

10、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1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12评价:成功(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6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又在创办了《每周评论》)

8性质: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评价:作用: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经过:爆发:1919年5月4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

运动中心:首先在北京,6月后转到上海

运动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

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3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4 五四运动“新”在:领导阶级变化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5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心内容)——五四青年节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地点:上海(先)浙江嘉兴南湖(后)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2 中共一大的内容:

(1)、党的纲领,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无产阶级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

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 焕然一新新在: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新民

主主义革命进入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校址: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主要负责人: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办学原因:为了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创建国民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的作用: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北伐战争:1926年

1、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8、北伐成果(伟大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4——1927):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

民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灭。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井冈山会师:时间:1928年4月领导人:朱德、陈毅、毛泽东;

结果: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朱毛红军)

四、南昌起义和我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秋收起义)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一、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

3、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四方

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4、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省遵义

遵义会议的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四、长征精神:坚定地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等。

第四单元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爆发

1、背景和原因:①日本侵华蓄谋以久。(甲午战争,1927年东方会议) ②为了摆脱以济危机的

困境,缓和国内矛盾。③国民党政府全力“剿共”,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2、时间及地点:1931年9月18日沈阳

3、国民政府的态度:不抵抗

4、结果: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中共排出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

5、影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当务之急;②张、杨受到中共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③蒋介石拒绝张、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目的:逼蒋介石联共抗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

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4、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红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经过: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佟麟阁、

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影响: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占领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在六周之内,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约30万人以上。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3、百团大战:1940年8 ,彭德怀指挥的,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主要内容:①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

国。

(3)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的胜利:(1)原因: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

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④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2)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法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

贡献。

(4)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

(5)抗战精神:坚强不屈、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五单元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0日)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 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和欺骗人民。(假和平,真内战)

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经过:时间:1945年8月;地点:重庆;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4、结果: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爆发:时间:1940年6月

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三、转战陕北

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概况: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

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1.背景:从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00余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2、目的:进攻国民党统治区。

3、参战部队及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

5、概况: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

6、结果: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人

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英勇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200多万,敌人被迫收缩防御范围,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情况:

战役时间参战部队领导人战绩(作用)意义

辽沈战役1948.9--11东北解放军林彪、

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刘伯承、

陈毅、邓

小平、粟

裕、谭震

奠定了解放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1949.1华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使东北全境

基本解放

国民党的主

力基本上被

消灭,大大

加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为渡江战

役、解放全

国奠定了基

础)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经过:毛泽东、朱德下达军令,解放军分三路渡江作战,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3、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达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垮台。

4、历史意义: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②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战斗力强。

④各方革命力量团结一心。

⑤国民党反动统治腐败,失去民心,部队战斗力低下。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背景:《马关条约》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于爱国情怀,

张謇希望实业救国。

救国实践:1899年在通州创办大生纱厂。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萌芽阶段:(时间:洋务运动至清末)

原因: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

2、黄金时代:(时间:一战期间)

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3、民族工业萎缩:(时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3、整体水平落后;

4、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在近代相继传入中国。(中国第

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凇沪铁路)

2、通讯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后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

4、报纸:1872年上海创办了《申报》

5、出版机构: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最大规模的文

化出版机构。

6、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称

谓变化。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关于构建全县良好生态的调研报告

生态是一个地方生活现状及发展环境的反映,是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员的作风问题。纵观我县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纪律规矩教育、“”教育等系列实践活动,作风主流持续向好,风清气正的生态基本形成。但一些共性问题仍客观存在,不可小觑。

一、明心见性,清醒认识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是改进作风最有效的方法,是构建良好生态的最佳途径。善于发现问题,清醒正视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调查表明,当前影响我县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类。

一生活欠严肃。一些乡镇部门对的理论不学习、不研究、不领会,对民主议事的规定、规则执行不自觉、不认真部分乡镇部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钝化生锈,味不足、辣味不浓,使“一把手”权力得不到有效制衡和监督,其他班子成员得不到真正帮助少数地方部门“一把手”议事决策时“一孔出气、一鸟独鸣”,容不下不同发声,听不得半点意见,在重大决策上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个别员在行权用权上以权谋私,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大搞利益输送。如此种种,虽属少数个别,但却如滴墨入清水,混浊了地方的生态环境。

二纪律规矩欠刚性。一是还存在不讲个例。个别员不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涉及的方针政策随意发表评论,口无遮拦,毫无顾忌,甚至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还存在不守规矩怪圈。拉小山头,搞小圈子,致使“老乡圈”、“同学圈”、“玩乐圈”等各种利益“圈子”客观存在。三是还存在不要原则的操作。特别是在经济利益突出的项目建设、工程发包及重大资金使用上依然存在着不讲制度讲关系,不讲程序讲运作,不讲公平讲摆平的诸多不正常现象。这些不讲纪律、不讲规矩行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嘈杂了生态环境。

三选人用人欠引导。受前些年生态诟病的影响,仍然存在“三信三不信”的选人用人怪论怪象。一是信潜规则不信明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仍被一些信奉。同时,选人用人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助长了极少数”找捷径”、“攻偏门”的浮躁情绪。二是信“作秀”不信做事。为拉选票、积累升迁资本,极少部分仍然用“作秀代替做事”,耍花架子,搞门面盆景,沽名钓誉、虚报浮夸,误导考核,以至于产生了“谈匠不如搞匠”的思维误区。三是信资历不信能力。由于论资排辈的惯性影响,年轻滋生熬日子、混资历的消极思想,使得干事创业的锐气受挫,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诸如此类,危害了选人用人的生态源头。

四作风建设欠持久。当前,部分员在作风建设上主要存在“九大问题”。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坐而论道,自说自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重权轻责,胡乱作为心浮气躁,虎头蛇尾慵懒散漫,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干事创业“玩空手道”、“练假把式”;宏观布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等。虽进行了多轮整治,但时有回潮反弹,仍是影响生态的主要问题。

五履职尽责欠担当。少数遇事“难”字当头、“退”字当先,遇到矛盾和问题,上推下卸、左躲右闪,能推则推。有的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当“两面人、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打哈哈”当护身符。有的在驻村包点上沉不下去,在督导检查上走马观花,在民主生活上只放礼花,在落实执行上敷衍塞责等。林林总总,一言蔽之,就是在履职尽责不够,担当精神欠佳,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中“关键少数”的表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追本溯源,深入解析影响生态的主要原因

任何问题的形成都有其滋生的土壤,不追本溯源,就不能探因究理、正心固本。综合分析当前我县生态建设的总体状况,主要原因是“五个放松”。

一放松了生活的要求。内生活庸俗化、形式化是导致风、政风变质的重要因素。内生活不经常、不严肃,必然破坏员的免疫系统,削弱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必将导致学习浮于表面,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难以施展,从而制约内民主的发展。如不提高警惕,严格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将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积极的思想斗争将变成自我赞颂和相互吹捧员,特别是“一把手”也会在“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言堂”的错误上渐行渐远,良好生态势必受到损害。

二放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讲纪律,重执行是员安身立命之本。放松纪律规矩的尺度,就必然导致员在思想上的“防腐性”和上的“免疫力”不强就必然使得员在政策规定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让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就必然滋长搞“下不为例、变通处理”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员始终走不出“人情”、“关系”的怪圈。纪律松一寸,歪风长一尺。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放了纪律规矩的尺度,势必产生生态的恶化效应。

三放松了用人导向的宣传。用人导向决定用人质量,影响用人公信度。如果用人导向错误,就会模糊的努力方向,影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使“关系升迁论”、“作秀升迁论”、“资历升迁论”等错误思想在员的大脑中潜滋? 四放松了作风建设的力度。生态的核心是作风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不持之以恒,时紧时松就会使歪风回潮反弹,敷衍扯皮的“推诿风”、萎靡不振的“庸懒风”、麻木不仁的“冷漠风”、华而不实的“漂浮风”、只说不做的“空谈风”。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以权谋私、“中梗阻”等各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及“四风”问题就会伺机抬头。因此,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是构建良好生态的主要因素。 五放松了责任意识的强化。员,特别是在一个地方的生态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具有源头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如放松了对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化,委落实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就会大打折扣,纪委执行执纪监督问责也会软弱虚化。就会导致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横生,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乱象横行,就无法形成求真务实谋发展、勇于担责抓工作的新常态。因此,员只有带头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把反腐倡廉工作抓实,把队伍作风建设抓好,才能真正构建海晏河清的生态。

三、多管齐下,努力构建海晏河清的良好生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顽疾非一日之功。要彻底根除“雾霾”,切断“污染源”,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须多管齐下,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把牢思想开关“铸魂”。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净化生态,必须把思想引领摆在首位。因为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从近年来我县发生的腐败案件看,最根本的问题都是没有拧紧思想“总开关”,而最终坠入腐败深渊的。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思想建设这一根本,时刻为员清神醒脑不断强化性教育这一核心,砥砺锤炼员品格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切实为员“充电、补钙”。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防腐墙”,增强上的“免疫力”,从而营造思想意识范畴的良好生态。

二是严肃内生活,扬民主之风。要推动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员等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组织生活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及时阻隔不良风气侵蚀。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和委议事规则及决策机制,有效防止民主、集中“一头重”,出现决策“一言堂”和各自为政的分散主义现象。要切实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既“真刀真枪”,“红脸出汗”,又出以公心,帮助同志内省改过、成长进步,从而为净化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

三是增强法治思维,净思想之源。净化生态,必须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点和着力点。时下,“逆淘汰”、“特权现象”、“地方保护”等生态中的一些“常见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治思维、专制思维、特权思维在作祟,是法治思维缺失的反映。我们要提教育引导员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学法、尊法、守法、护法,坚守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做到依法办事、照章行事、按程序决策,以法治保障业已构建的良好生态安全。

二推进从严治“强基”。

一是施严教,固化纪律规矩铁观念。充分利用群众路线教育,纪律和规矩集中教育,“”教育及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活动载体,突出“八项规定”这个聚焦点,狠抓作风教育突出法纪学习这个关键点,狠抓警示教育突出入脑入心这个薄弱点,狠抓廉政文化渗透教育。以引学,考试促学,专家送学等多种形式使纪律规矩教育全覆盖。并通过严纪明规教育,让遵纪守规观念落地生根,使员坚守“底线”、不碰“红线”,自然而然练就过硬作风、养出浩然正气,形成良好生态。

二是立严规,构建常治常严新常态。坚持思想建和制度治紧密结合,将“严”字贯穿立规建制,常治常管始终,形成从严治管的长效机制。并结合县域实际,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揽,以规范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三大核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锁紧关键环节、堵住关键漏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更牢。坚决维护相关规定、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执行力,始终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对那些罔顾制度、规定,顶风违纪的人,坚决查处,不搞“下不为例”,以严规严制促进生态进一步优化。

三是强严管,提高遵纪守规自觉性。员在守纪律、讲规矩上既要严于律己、管好自己,更要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做到亲自抓、主动抓、严格抓、经常抓,不当“老好人”,勇于做“黑包公”。要切实履行“管好班子,带好队”的责任。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拉袖子、扯腿子” 真切的关心和保护员。同时,对出现问题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发挥严抓严管的威力,促使员自觉遵纪守规,做良好生态的坚守者、维护者、建设者。

三匡正用人导向“立标”。

一是坚持标准不走样。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择优录用,坚决重用那些重实干、肯奉献、形象好、政绩突出的,坚决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干实事、不愿担当的“老好人”。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更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吃亏。切实匡正选人用人导向,树立风向标,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从选任的源头,奠下良好生态基础。

二是严格程序不空转。严格执行《政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肃任用程序,最大限度地压缩个人意志的影响和自由裁量空间。特别要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制度不违规,坚决防止“程序空转”。对拟提拔人选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决定,坚决防止“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表面走程序等问题。对考察,广泛听取意见,力求客观准确掌握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不良问题,严防生态“母体”携菌。

三是坚决查纠不手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问责制,倒逼各级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加强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完善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公道正派、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坚决查纠拉票贿选、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等违纪行为,不仅要处理当事人,而且要追究责任人,有效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选人用人的良好风气,加速生态优化步伐。

四狠抓作风反腐“除垢”。

一是致力防微杜渐,坚持不懈强化监督。健全监督管理信息,建立纪检、组织、信访、审计等部门对监督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廉情档案,全面掌握情况。加强日常监管,注重抓早、抓小,经常性对员进行”体检”,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严防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增强监管合力,切实发挥短信举报平台作用,建立信访问题联合查办机制,健全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筑牢生态的“防护网”。

二是致力弊绝风清,持久深入整治作风顽症。好作风是风清气正生态的标志,想要弊绝风清就必须深入持久地整治作风顽症。通过采取专项整治措施,扎实整治公车私用、违规宴请、带彩娱乐、纪律松弛、为官不为等作风顽症,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相关意见。通过跟踪督查,严厉查处办事效率低下、小鬼难缠、中梗阻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通过改进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紧盯住“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对那些披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的隐蔽性问题,深挖细查,使之无处遁形。以作风建设的持久性,维护稳固持久的良好生态。

三是致力正本清源,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腐败是对生态的最大污染。我们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既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要坚决实行“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落实,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严肃查处当事人,又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使“一案双查”制度在预防和惩治腐败中发挥更大效用。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强力治污除垢,净化生态。

五强化责任担当“正气”。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扬敢于担当正气。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两个责任”的重大决定,及时出台关于加强风廉政建设落实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配套制度,明确责任清单。督促各级政主要与班子成员层层签订《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就落实“两个责任”与所辖行政区和部门负责人的开展专题约谈,层层厘清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同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等制度,强化对落实责任不到位,履职担当不力问题的追责问责,使员自觉深耕责任田,增强构建良好生态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二是强化监督责任,扬服务为民正气。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公共资金使用、土地征拆等涉及民利问题的监督强化对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监督强化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粗暴,吃拿卡要等影响民心问题的监督。切实扬服务为民正气,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保障公共投入比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和政府的公信力,使群同心共创良好生态。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扬勤勉忠诚正气。员作为“关键少数”,在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带头履职尽责,做责任担当的表率,还要做其他各方面的表率。要通过践行“”,坚持从严治吏,促使员带头严格廉洁自律,转变作风带头坚守原则,依纪依法办事带头坚守正道,弘扬勤勉忠诚正气。让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优良的风促廉洁政风带朴实民风,自然形成河清海晏的良好生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