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18个要点具体的主要内涵和重点到底包括哪些呢?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

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所“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

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 二、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关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 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

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核心素养跃升为基础教育界新热点话题,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养成呢? 一.养成前提:遵守三大原则 核心素养集中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围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两大主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方面,这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以人为本”原则。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首先是针对人这一主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发展着的不全面的人,在接受知识、获得技能、提升能力、养成科学思维方面都不能与成人相提并论。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其次是注重层次原则。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着的变化过程,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守层次性原则,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思维得到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生核心素养

认真学习业务,深入钻研课改;努力提升自我,继续提高质量。 课改教研培训讲座 (2017.09--2018.02) ——浅谈中学生核心素养 张 锐 芳 义安一中教研室(发布) 2018.01

认真学习业务,深入钻研课改;努力提升自我,继续提高质量。 浅谈中学生核心素养 义安一中张锐芳教育要回答的两大问题: 1.培养什么人? 2.怎么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而文化基础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分为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分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怎样培养人? 传统教育模式只抓出了成绩,压抑了学生;而现代育人模式,放飞了心灵,却丢失了学业。那我们今天的教育如何进行?如何施展?“中

认真学习业务,深入钻研课改;努力提升自我,继续提高质量。 学生核心素养”给我们设置了航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引导我们走出教育的迷津。但是,教育的航道仍然是需要靠我们自己探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是要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以我们主要研究数学核心素养!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 能力和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说过“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而数学的眼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模型。” 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支点和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个性、全面、可持续的助力。所以我们应该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义教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十个核心词、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更为一般的数学素养:学会学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更为具体化就是培养学生三会:(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是什么?就是数学抽象,即直观想象;引发的数学特征----数学高度的抽象性;(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的思维是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综合性的研究,现在的核心素养研究更多的是国外成果的移植,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下一步核心素养研究需加强专业化、综合化、本土化。”面对未来的挑战,今天的孩子要培养哪些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

浅谈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三)学会学习 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老师应勤于教学,学生应孜孜求学,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学校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小学生应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努力达到身体发育良好,视力达标,体态匀称,体质强健。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气蓬勃的“精气神”。 2.成志于学 “成志于学”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志存高远,通过学习成长、成人,努力成才,成就未来事业。 小学生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3.天下情怀 “天下情怀”指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扎中华根,铸民族魂,做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小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

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4.审美雅趣 “审美雅趣”指学生应该具备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5.学会改变 “学会改变”源于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念。这里指学生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要说这两年教育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最根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而是需要人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回顾素质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关键性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二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学年第二学期尹月妙 2019.6.15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公民所必备的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和满足自身发展、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价值所在。数学核心素养也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以疑激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数学的感知材料中揭示数形的本质特征,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应该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析思考问题时,不迷恋事物的表面现象,外在特征,要能够自觉地注意到事物的本质,要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要能够从本质看问题,善于区分主要的、次要的,表面的、本质的。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上挖去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表面积不变。我要求学生不忙下结论,先画一画图或找一找模型,思考后再回答,学生通过画图思考并与同学讨论后发现,挖去的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也不相同。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以

疑激思,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二、以趣引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善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而转换思考的角度、思路与方法。将以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将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从而自己掌握新知识。比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自己自学比的基本性质,然后回忆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它相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它们拓展到比的基本性质,不用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很快就把这几个性质融汇到了一起,并很好的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泼、最持久、最强烈的心里成份,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维过程。 三、以标导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表现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灵敏程度,接触事物的实质快,思维效率高。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速度训练,并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这一些,主要来自高效的课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界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就是对于人的培养,简言之是“育人”,也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的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起一种“职业幸福感”,在幸福感中影响学生,传播快乐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志存高远,有长远的目光,才能引领学生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动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学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依据学生个人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予以侧重培养。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所“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社会实践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从自身习得的经验结合社会实际,体现出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在过程中失败、收获、领悟的道理,提高交际能力,启迪智慧,都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如:学校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实行开放性管理;服务社区做义工;周边环境调查等等。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分钟带你掌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什么鬼?在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里?是指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吗?相信很多小伙伴听到“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词时大多都是这样的反应。那么,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早在2016年9月13日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 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抓住几个关键数字来加以认识。 数字“1”:1个概念和1个核心 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一个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数字“2”:2个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数字“3”:三大背景/三个途径/三大领域 三大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的迫切需要。 三个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呢? 当前,“培养什么样的人”已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回答的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关键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即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在基础教育

浅谈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浅谈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姓名:谢锦槟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话题,我觉得还不是很成熟,很多方方面面都可能会涉及到,但是能真正让中国人认同却很有难度。因而我认为可以好好探究,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力量雄厚,使其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得符合当时的国情需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6项核心素养指标(见图1),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图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我觉得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关注只停留在理论与讲解上,没有很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不小心或者麻痹大意就可能造成伤害,危及人身安全。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笔,可能是一件文具,没放在心上,就有可能因玩耍而受伤或死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看待,就会减少悲剧的发生。现在我简单的说一下学生的安全:一、交通安全,二、活动安全,三、防火安全,四、用电安全,五、游泳安全,六、饮食安全,七、自我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小部分,我觉得应该具体条件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的学龄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演习。这样还得看各地区的条件允不允许,不能简单的照搬照套,不然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安全第一,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视着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就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学生们能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现代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改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化究竟有哪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其中有计划地学习和能力培养是各国都普遍关注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将为学校带来诸多变化。归纳起来有5大方面: 1、育人导向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变化: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变化: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发生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供满足孩子现实生活、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他们的品行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教师,总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育职能,教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殊的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