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体净化与吸附分离-JaSoN

气体净化与吸附分离-JaSoN

气体净化与吸附分离-JaSoN
气体净化与吸附分离-JaSoN

湿式氧化法脱除硫化氢的主要工艺

姓名:龙坚

专业:环境科学

学号:2010207044

工业原料气和工业废气中的H2S能引起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如不经处理排放到大气中,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开发H2S的高效脱除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

国内外吸收净化生物气中硫化氢气体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是依其弱酸性和强还原性分为干法和湿法。湿式氧化法是指将H2S在液相中氧化成单质硫的一种脱硫方法。该法流程简单,操作弹性大,对H2S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以回收单质硫。

湿式氧化法脱硫时,由碱性吸收液吸收硫化氢。生成硫氢化物、硫化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硫磺。催化剂可用空气再生,继续使用。常用的催化剂有铁氰化物、氧化铁、对苯二酚、氢氧化铁、硫代砷酸的碱金属盐、蒽醌二磺酸盐、苦味酸、萘醌-2-磺酸盐等。常用吸收液有碳酸钠溶液、氨水等。目前研究过的湿式氧化法种类有一百余种.其中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就有20余种它具有以下特点:(1)脱硫效率高,一般湿式氧化法都可以使净化后的气体含硫量小于10xlf6;(2)可将硫化氢一步氧化成硫元素.回收硫磺,无二次污染;(3)可在常压或加压下进行;(4)大多数脱硫剂可再生,运行成本低。

根据脱硫化学原理.湿式氧化法脱除生物气巾硫化氢可分为3种典型工艺(砷基工艺、钒基工艺、铁基工艺)和新兴工艺。

1.砷基工艺。

(1)砷碱法(Thylox)。该法是典型的砷基工艺,洗液由KC0或Na2CO和As20组成,以砷酸盐或硫代砷酸盐为硫氧化剂.其主要成分Na,As2SO,由于吸收液剧毒,脱硫效率低,已被其它工艺所取代。

(2)改良砷碱法(V法)。该法是对砷基工艺的改进,洗液由钾或钠的砷酸盐组成,硫化氢与亚砷酸盐反应生成硫代砷酸盐.再被砷酸盐氧化。得到硫代砷酸盐和亚砷酸盐,氧化反应催化剂是氢醌。由于环保要求,目前该工艺装置使用甚少。

2.钒基工艺。

(1)蒽醌二磺酸钠法。也称作streford法,国内称为ADA法,该工艺是典型

的钒基工艺,以钒作为脱硫的基本催化剂,并采用蒽醌二磺酸钠(ADA)作为还原钒的再生氧载体,洗液由碳酸盐作介质该溶液组成:Na2CO为3%~5%;NaVO3为0.12%-0.28%;酒石酸钾钠少量;操作温度20℃;pH值为8.5~9.2;净化效率可达99%,但是该法具有硫颗粒难回收,易堵塞,药品耗量大,气体刺激性大,造成二次污染。

(2)MSQ法。MSQ法采用的脱硫剂是由对苯二酚、硫酸锰和水杨酸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溶液组成为:Na2CO3。175-0.2mol/L、NaVO31g/L、硫酸锰0.002~0.01g/L、水杨酸0.05-0.1L。MSQ-2型脱硫剂是在MSQ基础上增加了2种整合剂L及L’。MSQ-3型脱硫剂在MSQ-2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防腐剂。MSQ-3可以和FeSO·7H0,也可以和VO共同用于半水煤气及变换气的脱硫。

(3)改良ADA法。国内60年代初由四川化工厂等联合开发了以stretford工艺为基础的改良ADA法.在洗液中加入酒石酸钾或酒石酸钠阻止钒酸盐的生成;又加少量三氯化铁,乙二胺四乙酸及螯合剂起稳定溶液作用。郑州工学院研究ADA异构体中葸醌-2,7-二酸钠(ADA)脱硫效率比蒽醌-2,6-二酸钠(ADA)脱硫效率更好。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湿式氧化法研究的深入。改良ADA法已走进了巅峰时期,此法广泛应用于焦炉气、煤气等脱硫,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脱硫方法之一。

(4)茶酚法。浙江化丁研究院开发了一种以加工茶叶筛分下来的茶灰作原料的T型脱硫剂,其主要成分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它与NaVO3组合成脱硫液,已进行工业实验。

(5)栲胶法(Tv法)。栲胶法是广西化工研究所等单位于1977年开始研究的,是我国特有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脱硫方法之一。主要有碱性栲胶脱硫和氨法栲胶脱硫(以氨代替碱)2种。栲胶是由植物的果皮、叶和干的水淬液熬制而成。主要成分是丹宁,是由化学结构复杂的多羟基芳烃化合物组成.具有酚式或醌式结构。栲胶资源丰富,价格便宜,运行费用比改良ADA法低:栲胶既是氧化剂又是钒的配合剂,溶液组成比改良ADA法简单并且栲胶脱硫液腐蚀性小。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化工研究院研制了改良栲胶脱硫剂KCA,KCA 与栲胶相比使用更简单,活性更好,性能更稳定。

3.铁基工艺。

配合铁法配合铁法也称为络合铁法.原理是硫化氢在碱性溶液中被载氧体配合铁盐催化氧化为硫。被硫化氢还原丁的催化剂可用空气再生。将Fe2+氧化为

Fe3+。

L0-CAT工艺是典型的铁基工艺.由美国空气资源公司在70年代开发.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多聚糖复合成双组分络合剂。并UARI-301催化剂。是最典型的铁基丁艺,目前全世界有百余套装置运行,已开发了3种工艺模式:(1)常见L O-CAT;(2)自循环L0-CAT系统;(3)Aqua-cat系统。

L O-CAT法的主要优点是:溶液无毒性,在常温条件下操作.脱硫效率可达99.99%。且固体盐生成少,空气量及压力大,洗液用量少,机械设计紧凑等。因此该方法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国内对L0-CAT工艺进行了具体改进,包括如下:

一是FD法:用氨水作为吸收剂,以磺基水杨酸为配体。脱硫效率高,费用低。对设备堵塞不明显,无腐蚀,对人体无毒害,无燃烧爆炸危险。二是IZA 法:以3乙醇胺(TEA)为Fe3+的络合剂和脱硫剂.以柠檬酸作为Fe2+的络合剂的二元络合体系模拟实验表明,该法具有硫容高,脱硫效率高,副反应少,溶液稳定,腐蚀性少,成本低等特点。三是ATMP-Fe法:在静态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试验。发现再生困难,EDTA后可克服再生中的问题。四是龙胆酸-铁法:铁盐是以酒石酸来稳定,其过程是Fe氧化H2S,龙胆酸氧化Fe2+,空气氧化龙胆酸,构成系统循环。五是HEDP—NTA络合铁法:以1-羟基乙川二膦酸(HEDP)和氨3乙酸(NTA)为配体的络合铁法。

二新兴工艺

1.杂多酸法

杂多酸法由石油大学(北京)开发,利用钨钼杂多化合物为催化剂。原理是H2S被氧化为硫磺。杂多酸被还原为单电子杂多兰,单电子杂多兰可被空气氧化再生后循环使用。

2.PDS法

PDS法由东北师大开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解决了“酞菁化合物的催化和氰化氢中毒”这一难题。取得了国际首创目前国内有500多家工厂使用以双核酞菁钻磺酸盐(PDS)作为脱硫催化剂。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脱硫方法之一在碱性溶液条件下进行脱硫,脱硫液由PDS、碱性物质和助催化剂3种成分组成。PDS 法的工艺特点为:目前在工业上一般是与ADA法、栲胶法配合使用,只需在原脱硫液中加微蕈PDS即可,因此消耗费用很低;催化剂活性好,用量少;脱硫生成的单质容易分离,一般不会发生硫堵塞:在脱除H2S的同时能脱除部分有

机硫;催化剂无巾毒,脱硫液对设备无腐蚀;催化剂可单独使用,可以不加钒,副反应少,无废液排放。

3.DDS法

DDS法由北京大学开发。是“铁一碱溶液催化法气体脱碳脱硫脱氰技术”的简称,DDS脱硫技术是使用络合铁并结合生化过程的生化湿法脱硫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70余家化工厂的变换气和半水煤气的脱硫装置。DDS脱硫技术的脱硫液,足在碱性物质的水溶液中配于DDS催化剂、酚类物质和活性碳酸亚铁而构成的,同时加入好氧菌芽孢和/或好氧菌。DDS催化剂是一种聚(或多)羧基类铁络合物.由天然植物提取物经过半合成而得到的。不仅具有较强的载氧能力.而且在碱性溶液巾不易降解,稳定性高。另一方面,在吸收和再生过程巾的少量硫化铁和硫化亚铁等不溶性铁盐被好氧菌分解.产生的铁离子返回到溶液巾,保持了溶液中各种形态铁离子的稳定性。此外,脱硫液在酚类物质的作用下再生,再生速度快,再生彻底。

4,电解氧化再生法。

近年来,电化学问接氧化法处理含H2S气体得到较快的发展,该法足利用在酸性条件下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反应后的溶液通过电解再生,然后再循环使用。俞英等采用氧化一电解的双反应器对含硫化氢气体进行脱硫制氢实验表明,双反应器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实现对硫化氢的有效吸收。并且同时制氢气和硫磺。

另外,其他方法还有水蒸汽催化脱硫、等离子体和光脱硫、膜过程脱硫和声化学脱硫。

变压吸附原理

1.什么叫吸附? 答: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2.气体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3.什么叫化学吸附?什么叫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物理吸附通常分为变温吸附和变压吸附。 4.变压吸附属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 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 5.变压吸附常用吸附剂有哪几种?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变压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 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wiki]硫酸[/wiki]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wiki]石油[/wiki]组分的分离等。工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重量的8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于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wiki]氢[/wiki]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wiki]露点[/wiki]-70℃以下。 活性炭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通常在700℃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已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投资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及环境效益好等特点。简单介绍了变压吸附分离技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变压吸附技术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压吸附技术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工艺流程、气源、产品回收率、吸附剂、程控阀、自动控制等方面),并对变压吸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l 前言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该技术于l962年实现工业规模的制氢。进入70年代后,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装置数量剧增,规模不断增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工艺不断完善,成本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高效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 变压吸附技术在我国的工业应用也有十几年历史。我国第一套PSA工业装置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于l982年建于上海吴淞化肥厂,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目前,该院已推广各种PSA工业装置600多套,装置规模从数m3/h到60000 m3/h,可以从几十种不同气源中分离提纯十几种气体。 在国内,变压吸附技术已推广应用到以下九个主要领域:

1.氢气的提纯;2.二氧化碳的提纯,可直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3.一氧化碳的提纯;4.变换气脱除二氧化碳;5.天然气的净化;6.空气分离制氧;7.空气分离制氮;8.瓦斯气浓缩甲烷;9.浓缩和提纯乙烯。 的分离和提纯领域,特别是中小规模制氢,PSA分离技术已占主要地位,在H 2 制备及分离方法,如低温法、电解法等,已逐渐被PSA等气体分一些传统的H 2 离技术所取代。PSA法从合成氨变换气中脱除CO 技术,可使小合成氨厂改变其 2 单一的产品结构,增加液氨产量,降低能耗和操作成本。PSA分离提纯CO技术为C 化学碳基合成工业解决了原料气提纯问题。该技术已成功的为国外引进的l 几套羰基合成装置相配套。PSA提纯CO2技术可从廉价的工业废气制取食品级CO 。此外,PSA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气体中NOx的脱除、硫化物的脱除、某些有机2 有毒气体的脱除与回收等,在尾气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压吸附的特点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国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它气体分离技术相比,变压吸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低能耗,PSA工艺适应的压力范围较广,一些有压力的气源可以省去再次加压的能耗。PSA在常温下操作,可以省去加热或冷却的能耗。 2.产品纯度高且可灵活调节,如PSA制氢,产品纯度可达99.999%,并可根据工艺条件的变化,在较大范围内随意调节产品氢的纯度。 3.工艺流程简单,可实现多种气体的分离,对水、硫化物、氨、烃类等杂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 4.装置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每班只需稍加巡视即可,装置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开停车简单迅速,通常开车半小时左右就可得到合格产品,数分钟就可完成停车。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培训讲学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M-Sephadex C-50:羧甲基纤维素、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吸水量为每克干胶吸水五克。 2.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3.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压力,作用在过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4.膜分离: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 5.层析分离: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利用多组分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的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2.下列哪项酶的特性对利用酶作为亲和层析固定相的分析工具是必需的?( B ) A.该酶的活力高 B.对底物有高度特异亲合性 C.酶能被抑制剂抑制 D.最适温度高 E.酶具有多个亚基 3.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4.凝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B)。 A、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B、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C、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D、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5.如果要将复杂原料中分子量大于5000的物质与5000分子量以下的物质分开选用(D)。 A、Sephadex G-200 B、Sephadex G-150 C、Sephadex G-100 D、Sephadex G-50 6.工业上强酸型和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时为了减少酸碱用量且避免设备腐蚀,一般先将其转变为(B)。 A、钠型和磺酸型 B、钠型和氯型 C、铵型和磺酸型 D、铵型和氯型 7.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A )。 A. 亲和层析 B. 凝胶层析 C. 离子交换层析 D. 盐析 8.以下哪项不是在重力场中,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降落时受到的力( B ) A.重力 B. 压力 C.浮力 D. 阻力 9.关于用氢键形成来判断各类溶剂互溶规律,下列(A)项是正确的叙述。 A、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B、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 C、氢键形成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D、氢键形成是能量吸收的过程,若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增加或强度更大,则不利于互溶。 10.关于萃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酸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萃取 B碱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萃取 C. 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D. 两性电解质偏离等电点时进行提取 11.下列关于固相析出说法正确的是(B) A.沉淀和晶体会同时生成 B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结晶 C.和析出速度无关 D.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沉淀 12.那一种膜孔径最小(C) A.微滤 B超滤 C.反渗透 D. 纳米过滤 13.酚型离子交换树脂则应在(B )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反应 A. pH>7 B pH>9 C. pH﹤9 D. pH﹤7 14.一般来说,可使用正相色谱分离(B) A. 酚 B带电离子 C. 醇 D. 有机酸 15.离子交换层析的上样时,上样量一般为柱床体积的(C)为宜。 A. 2%-5% B1%-2% C. 1%-5% D. 3%-7%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珠磨法中适当地增加研磨剂的装量可提高细胞破碎率。(×) 2.进料的温度和pH会影响膜的寿命。(√) 3.应用有机溶剂提取生化成分时,一般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4.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为丙醇>乙醇>水>乙酸。(√) 5.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改变pH可改变其荷电性质,pH﹤pI蛋白质带正电。(√) 6.进行水的超净化处理、汽油超净、电子工业超净、注射液的无菌检查、饮用水的细菌检查使用孔径为0.2μm的膜。(×) 7.只有树脂对被交换离子比原结合在树脂上的离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时,静态离子交换操作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8.制备型HPLC对仪器的要求不像分析型HPLC那样苛刻。(√) 9.Sephadex LH-20的分离原理主要是分子筛和正相分配色谱。(√) 10.水蒸气蒸馏法是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等电点沉淀),(盐析)和(有机溶剂沉淀)。 2.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凝胶色谱法),(多糖基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 3.离子交换树脂由(载体),(活性基团)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4.膜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膜,依据其膜特性(孔径)不同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在色谱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 答: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层析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效果,流速过快,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留宿。

变压吸附技术在焦炉煤气制氢中的应用

变压吸附技术在焦炉煤气制氢中的应用 戴四新 (厦门市建坤实业发展公司,福建厦门 361012) 摘要:介绍了变压吸附(PS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于焦炉煤气提氢的Sysiv和Bergbau PSA制氢典型工艺。指出PSA技术是近年国内外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煤气制氢方法,在国内焦炉煤气制氢中最具发展前途,应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变压吸附(PSA)技术;焦炉煤气;制氢技术 中图分类号:TQ02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20(2002)02-0065-02 Application of the Pressure Shift Absorbing Technique in Hydrogen Making Process from COG DAI Si-xin (Xiamen Jiankun Industry Developing Corp.,Xiamen 361012,China) Abstract:The basic pinciple of the Pressure Shift Absorbing(PSA) Technique and the representative technics(Sysiv and Bergban)of it`s application for hydrogen making process from COG are discribing.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recend pas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SA technique for the hydrogen-making process from COG is the most rapid and the technique is also the most perfect and economical way in the world,and it has the best developing foreground in hydrogen-making process from COG in China.It should be expanded and applied widely soon. Key words:pressure shift absorbing(PSA);coke oven gas(COG);hydrogen making technology

变压吸附原理及应用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 目录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2) 一、吸附的定义 (2) 二、吸附剂 (3) 三、吸附平衡和等温吸附线—吸附的热力学基础 (6) 四、吸附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10) 五、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 (12) 第二节变压吸附的工作原理 (14) 一、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14) 二、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 (16) 三、吸附剂的选择 (17) 第三节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及实施方法 (20) 一、回收和精制氢 (20) 二、从空气中制取富氧 (24) 三、回收和制取纯二氧化碳 (25) 四、从空气中制氮 (26) 五、回收和提纯一氧化碳 (28) 六、从变换气中脱出二氧化碳 (31) 附Ⅰ变压吸附工艺步骤中常用字符代号说明 (32) 附Ⅱ回收率的计算方法 (32)

第一节气体吸附分离的基础知识 一、吸附的定义 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的原子的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压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 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的热量叫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 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 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文以下叙述的除了注明之外均为气体的物理吸附。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熟悉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了解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了解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熟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教学课时: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概念与原理 一、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1. 生物物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活性多肽类、蛋白质、酶类、核酸及其降解 物、糖、脂类、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小动物制剂、菌体制剂 2. 生物物质来源:动物器官与组织、植物器官与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培养产物、血液、分泌物及其代谢物 二、生物分离纯化概念 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技术 上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组织工程;下游:生物产品的回收——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技术、色谱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四、分离纯化基本原理 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或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来实现组分间的分离或目标产物的纯化。

第二节分离纯化策略 一、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 1. 环境复杂、分离纯化困难 2. 含量低、工艺复杂

变压吸附技术样本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已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气体分离技术。它具有能耗低、投资小、流程简单、操作方便、 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及环境效益好等特点。简单介绍了变压吸附分离技术 的特点,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变压吸附技术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压吸附技术当前所 达到的水平(工艺流程、气源、产品回收率、吸附剂、程控阀、自动控制等方面), 并对变压吸附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l 前言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经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或提纯。该技术于l962年实现工业规模的制氢。进入70年代后, 变压吸附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装置数量剧增, 规模不断增大, 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工艺不断完善, 成本不断下降, 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高效节能的气体分离技术。 变压吸附技术在中国的工业应用也有十几年历史。中国第一套PSA工业装置是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设计的, 于l982年建于上海吴淞化肥厂, 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气。当前, 该院已推广各种PSA工业装置600多套, 装置规模从数m3/h到60000m3/h, 能够从几十种不同气源中分离提纯十几种气体。 在国内, 变压吸附技术已推广应用到以下九个主要领域:

1.氢气的提纯; 2.二氧化碳的提纯, 可直接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的提纯; 4.变换气脱除二氧化碳; 5.天然气的净化; 6.空气分离制氧; 7.空气分离制氮; 8.瓦斯气浓缩甲烷; 9.浓缩和提纯乙烯。 在H2的分离和提纯领域, 特别是中小规模制氢, PSA分离技术已占主要地位, 一些传统的H2制备及分离方法, 如低温法、电解法等, 已逐渐被PSA 等气体分离技术所取代。PSA法从合成氨变换气中脱除CO2技术, 可使小合成氨厂改变其单一的产品结构, 增加液氨产量, 降低能耗和操作成本。PSA分离提纯CO技术为C l化学碳基合成工业解决了原料气提纯问题。该技术已成功的为 国外引进的几套羰基合成装置相配套。PSA提纯CO2技术可从廉价的工业废气 制取食品级CO2。另外, PSA技术还能够应用于气体中NOx的脱除、硫化物的脱除、某些有机有毒气体的脱除与回收等, 在尾气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压吸附的特点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子、国防、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其它气体分离技术相比, 变压吸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低能耗, PSA工艺适应的压力范围较广, 一些有压力的气源能够省 去再次加压的能耗。PSA在常温下操作, 能够省去加热或冷却的能耗。 2.产品纯度高且可灵活调节, 如PSA制氢, 产品纯度可达99.999%, 并可根据工艺条件的变化, 在较大范围内随意调节产品氢的纯度。 3.工艺流程简单, 可实现多种气体的分离, 对水、硫化物、氨、烃类等杂质有较强的承受能力, 无需复杂的预处理工序。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装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离心分离技术: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2.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3.有机聚合物沉析:利用生物分子与某些有机聚合物形成沉淀而析出的分离技术称为有机聚合物沉析。 4.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中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平衡离子,亦称活性离子。 5.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葡聚糖凝胶可使用那种溶剂溶胀(C ) A.甲醇 B 乙醇 C.缓冲液 D.乙酸乙酯 2.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 A.离心 B 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3.最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D ) A 、常压干燥 B 、 减压干燥 C 、喷雾干燥 D 、以上都是 4.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 B )的原理进行分离的 A.吸附 B.相似相溶 C 分子筛 D 亲和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 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D )。 A 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 B 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 C 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 D 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7.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8.“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B ) A .极性溶剂 B .非极性溶剂 C .水 D .溶剂 9.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 、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10.亲和层析的洗脱过程中,在流动相中减去配基的洗脱方法称作 ( D ) A 、 阴性洗脱 B 、剧烈洗脱 C 、正洗脱 D 、负洗脱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滤布材料 ( C ) A. 法兰绒 B. 帆布C. 滤纸 D.斜纹布 12.阴树脂易受有机物污染,污染后,可用( B )处理 A 柠檬酸 B 10%NaCl+2%~5%NaOH 混合溶液 C 氨基三乙酸 D EDTA 13.HPLC 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14.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 .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15.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 A ) A 、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 、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 、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 、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机溶剂被细胞壁吸收后,会使细胞壁膨胀或溶解,导致破裂,把细胞内产物释放到水相中去。(√ ) 2.向含有生化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能使生化物质沉淀析出。(√ ) 3.等电点沉淀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溶液pH 上升至5以上。(√ ) 4.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影响凝胶的形成。(× ) 5.当气体的温度超过其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之后,物质的聚集状态就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成为超临界流体。(√ ) 6.冻结-融化法冻结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增加其亲水性和通透性来破坏细胞的。(√ ) 7.盐析作用也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提取液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可以促使生化物质转入有机相从而提高萃取率。(√ ) 8.氨基酸、蛋白质、多肽、酶、核酸等两性物质可用等电点沉析。(√ ) 9.甲醇沉淀作用与乙醇相当,但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比乙醇、丙酮都小,所以应用广泛。(×) 10.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如Ca2+、Mg2+、Zn2+等),则等电点pH 升高。(√ )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方案教材

ZY-1000/80Nm3/h变压吸附制氧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公司简介 第二章:变压吸附制氧简介 第三章:技术方案

第四章:近两年变压吸附设备部分业绩表 第五章:公司投资成功案例 一、公司简介 成都宏达新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设备及气体产品应用研究开发的专业公司。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 设备销售、租赁、整改 ★VPSA真空变压吸附制氧

★PSA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制氮设备、氮气纯化装置 ★LNG系统成套设备和LNG泵 企业拥有现代化标准生产车间和大批专业从事VPSA真空变压吸附、PSA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及机械技术人员,为气体及气体设备领域用户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 我公司下辖的企业有四川简阳天欣气体公司和广西百色聚源气体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高纯度的气体。企业还在四川省内与成都欣国力低温公司、简阳川空通用机械厂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公司于2011年3月17日在梧州市苍梧县工商行政管理处登记注册成立的广西川桂气体科技有限公司。其性质为有限责任。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 我们将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改善设备工艺、加强质量管理,并与研究机构密切配合,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出色的产品与服务。。。。。。 二、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简介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空分制氧工艺。与传统的深冷空分制氧装置相比,变压吸附制氧装置具有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维护费用低、工艺条件温和(常温、低压)、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灵活性高(可随时开停)、

建设工期短和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国内外大型气体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并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开发。自九十年代国外开发成功高效锂基制氧分子筛后,变压吸附空分制氧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很多用氧场合下变压吸附空分制氧可替代深冷空分制氧,并且装置的经济性明显优于传统的深冷空分制氧装置。 2.1.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氧原理 空气中的主要组份是氮和氧,因此可选择对氮和氧具有不同吸附选择性的吸附剂,设计适当的工艺过程,使氮和氧分离制得氧气。氮和氧都具有四极矩,但氮的四极矩(0.31?\u65289X 比氧的(0.10 ?\u65289X大得多,因此氮气在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能力比氧气强(氮与分子筛表面离子的作用力强,如图1 所示)。因此,当空气在加压状态下通过装有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床时,氮气被分子筛吸附,氧气因吸附较少,在气相中得到富集并流出吸附床,使氧气和氮气分离获得氧气。当分子筛吸附氮气至接近饱和后,停止通空气并降低吸附床的压力,分子筛吸附的氮气可以解吸出来,分子筛得到再生并重复利用。两个以上的吸附床轮流切换工作,便可连续生产出氧气。

活性炭吸附法净化气体中氮氧化物

活性炭吸附法净化气体中氮氧化物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活性炭吸附广泛用于大气污染控制,特别是有毒气体的净化。用吸附法净化低浓度的二氧化硫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了解吸附法净化有害废气的原理和特点; 2、了解用活性炭吸附法净化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吸附是一种常见的气态污染物净化方法,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积聚或凝缩在其表面上而达到分离目的过程,特别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高净化要求的场合。活性炭内部孔穴十分丰富,比表面积巨大(可达到1000 m2/ g ),是最常见的吸附剂。 本实验装置采用有机玻璃吸附塔,以活性碳为吸附剂,通过模拟发生的有机物气体或SO2、氮氧化物气体进行吸附实验,得到吸附净化效率等数据。 活性炭吸附氮氧化物的过程是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和气体压力下达到吸附平衡;而在高温、减压条件下,被吸附的氮氧化物又被解吸出来,使活性炭得到再生。 在工业应用上,活性炭吸附的操作条件依活性炭的种类(特别是吸附细孔的比表面、孔径分布)以及填充高度、装填方法、原气条件不同而异。所以通过实验应该明确吸附净化系统的影响因素较多,操作条件还直接关系到方法的技术经济性。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 1、氮氧化物气体钢瓶1套; 2、气体混合缓冲装置; 3、人工进气采样口,用于实验准备阶段配气的采样分析; 4、气体管路三通及阀门,用于气体流量的调节和试验配气准备阶段与吸附试验阶段的气流切换; 5、活性炭柱包括可拆卸有机玻璃塔体,不锈钢支架,气体采样口、压降测口等,根据实验的需要可自行确定装炭层数和高度; 四、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1、实验气量5~12m3/h, 2、对有机物的净化效率大于95℅ 3、吸附塔尺寸φ100x800 4、实验台架外型总尺寸1200x500x1500mm

CO-H2分离变压吸附工艺方案

PSA净化项目 初步方案 附件1 装置设计要求 1.1 技术条件及规格 1.1.1 原料气条件 CO 理论含量为30.5%(此时H 含量为68.31%,其它组份的百分比同上表)。 2 流量:79200Nm3/h(CO含量为30.5%即理论含量时,装置所需的原料气量)压力:3.2 MPag 温度:40℃ 1.1.2 CO产品气 压力:0.005~0.02 MPag 温度:40℃ 产品气 1.1.3 H 2 压力:3.0MPag 温度:40℃ 1.2 装置工艺流程与物料平衡

图1 变压吸附提纯CO/H 2 流程框图 物流说明:1-原料气,2-CO产品气,3-氢气产品气, 4-PSA-CO吸附尾气,5-解吸废气,6-CO置换气 附件3 装置工艺流程描述 3.1工艺流程简述 本设计方案拟采用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技术从原料气中分离提纯CO 和H 2 。整个工艺过程分为三个工序,即原料气预处理工序、变压吸附提纯CO工 序(PSA-CO)、变压吸附提纯氢气工序(PSA-H 2 )。 经过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后的原料气,首先通过预处理将其中的重组分杂质 脱除,然后送入PSA-CO工序分离提纯得到CO产品气,PSA-CO吸附尾气送入PSA-H 2 工序,在PSA-H 2工序得到H 2 产品气。 流程框图见图1。 3.1.1预处理工序 经过低温甲醇洗脱硫脱碳后的原料气首先进入预处理工序。 预处理工序的目的是将经过低温甲醇洗后的原料气中的甲醇等重组分杂质脱除,保护PSA-CO工序吸附剂。 3.1.2变压吸附提纯CO工序(PSA-CO) PSA-CO工序的作用是使CO进一步与其它组份如H 2、N 2 等杂质组份分离,得 到CO产品。来自预处理工序的原料气,进入PSA-CO吸附塔,吸附尾气从塔顶流入PSA-H 2 工序。经过一定循环步骤后,吸附塔内合格的CO通过逆向放压和抽真空方式排出吸附塔,进入CO产品气缓冲罐。 为了保证CO产品的连续性,PSA-CO装置由18个吸附塔组成,任何时刻均有

真空变压吸附技术

真空变压吸附技术分离煤矿瓦斯气体中的甲烷 A.OLAJOSSY1, A. GAWDZIK2, Z. BUDNER2 and J. DULA2 1.波兰克拉科夫矿冶大学 2.波兰重型有机合成研究所‘Blachownia’,Kedzierzyn~Koz′le 从对真空变压吸附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和计算机计算中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回收煤矿瓦斯气体中的甲烷。这种煤矿瓦斯气体分离过程需在绝对值为25kPa 解吸压力、绝对值为300kPa吸附压力和温度为237K的条件下进行。甲烷含量为55.2%的煤矿瓦斯气体·浓缩于甲烷含量为96~98%的富甲烷气体。在再循环甲烷与进给下降量比率P/F=1.8~2.12条件下,甲烷回收率达到86~91%。当从富甲烷气体中移除96~98%的氮和氧条件下时,吸附气体中甲烷含量是11~15%。在吸附阶段时,甲烷吸附波带来了吸附床的排放点,煤矿瓦斯气体可以实现分离,然后在对流吹扫阶段,甲烷吸附波带来了吸附床的进入点。 关键词:真空变压吸附技术;煤矿瓦斯气体;甲烷分离;氮气抑制;计算机过程仿真;活性炭 前言 在开采前预处理的煤层中,煤矿瓦斯气体中的甲烷和从煤层中释放出来的甲烷充当一个很有价值的能量搬运者——它的价值相当可观但还没有充分利用。它向大气的排放量会导致温室效应。在部分热能厂或热电站,煤矿瓦斯气体作为一种低能量气体燃料被充分用于其自用。它普遍用于燃气涡轮机。一种利用煤矿瓦斯气体的替代方法是将其转换成富含至少96%体积比例的甲烷的气体,然后运输到部分天然气供应系统中。在已知的分体气体混合物的方法中,PSA(变压吸附)法在实践中从煤层气中回收甲烷。迄今为止,从20世纪80年代煤层气回收甲烷的试验工厂在德国建成(Pilarczyk和Knoblauch, 1987)。此方法已应用于从天然气公司富含氮的小溪流中分离出氮(达米科等,1993年;Buras 和Mitariten,1994年;Shirley等,1996年)。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变压吸附技术浅析 摘要介绍变压吸附技术,以及其的广泛应用、工艺改进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工艺改进;有机气体 变压吸附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气体分离技术。步入90年代后,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环境下,变压吸附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现代工业中较为重要的气体分离及净化方法。目前有数千套变压吸附装置在世界各地运行,用于各类气体的分离、提纯和工业气体的净化。如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天然气、乙炔气体的净化,空气分离制氧气和制氮气,废气的综合利用等。如同所有的新兴技术一样,伴随着变压吸附分离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吸附材料性能的提和吸附工艺的不断创新,环保、节能和节约的优点愈显突出,变压吸附分离技术正在加速占领工业气体分离的市场。 1变压吸附介绍 1.1 变压吸附概念 变压吸附(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是一种很常用的分离或提纯气体混合物的工艺,其主要的工业应用包括: a) 气体干燥; b) 溶剂蒸汽回收; c) 空气分馏; d) 分离甲烷转化炉排放气和石油精炼尾气中的氢; e) 分离垃圾埯埋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f) 一氧化碳和氢的分离; g ) 异链烷烃分离; h) 酒精脱水。全世界大量的变压吸附操作单元应用于这些领域和其它一些领域。实际上,上述所列的a~ d 领域中,变压吸附已成为规定的分离工艺,并且适用范围很大,从个人医用的空气中 分离90% 的O2到甲烷转化炉排放气中分离99. 999%以上的氢均可适用。 变压吸附分离气体的概念比较简单。在一定的压力下,将一定组分的气体混合物和多微孔-中孔的固体吸附剂接触,吸附能力强的组分被选择性吸附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富集在吸附气中排出。然后降低压力,被吸附的组分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吸附剂得到再生,解吸气中富集了气体中吸附能力强的组分,一般解吸时没有外部加热。 这个概念定义有许多不同的术语。变压吸附过程是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吸附,在常压下解吸。真空变压吸附( vacuum swing adsorption,VSA) 过程是常压下吸附,真空下解吸。压力-真空变压吸附( pressure-vacuum swing adsorption,PVSA) 过程是则利用了上两种过程的优点。虽然概念比较简单,变压吸附/ 真空变压吸附的应用却相当的复杂,因为它包括了多层柱的设计,在多层柱上完成一系列连续的非等温、非等压、非稳定的循环吸附操作,包括了吸附、解吸、冲洗等过程,以控制产品气纯度、回收率以及分离操作的最优化。 1.2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 变压吸附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的吸附容量、吸附力、吸附速度随压的不同而有差异的特性,在吸附剂选择吸附的条件下,加压吸附混合物中的易吸附组分(通常是物理吸附) ,当吸附床减压时,解吸这些吸附组分,从而使吸附剂再生。 1.3变压吸附的优点 1) 能耗低。它只在增压时消耗功,而且工作压力较低。真空解吸流程采用鼓风机 就可以增压。吸附剂再生不需要加热,只需消耗真空泵不大的功。制氧电耗0. 41kWh/

变压吸附(PSA)制氮原理及工艺基本知识

变压吸附(PSA)制氮技术原理及工艺基本知识 一、基础知识 1 氮气知识 1.1 氮气基本知识 氮气作为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氮气为双原子气体,组成氮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共价三键相联系,结合得相当牢固,致使氮分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在巳知的双原子气体中,氮气居榜首。氮的离解能(氮分子分解为原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1.69kJ?moL-1。氮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一般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在高温下,氮能与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化合生成氮化物,并能直接与氧和氢化合。在常温、常压下,氮是无色、无味、无毒、不燃、不爆的气体,使用上很安全。 在常压下,把氮气冷至-196℃将变成无色、透明、易于流动的液氮。液氮将凝结成雪花状的固体物质。 氮气是窒息性气体,能致生命体于死亡。 氮气(N 2)在空气中的含量为78.084%(空气中各种气休的容积组分为:N 2 :78.084%、 O 2:20.9476%、氪气:0.9364%、CO 2 :0.0314%、其它还有H 2 、CH 4 、N 2 0、0 3 、S0 2 、N0 2 等, 但含量极少),分子量为28,沸点:-195.8℃, 冷凝点:-210℃。 1.2 氮气的用途 氮气的惰性和液氮的低温被广之用作保护气体和冷源。以氮气为基本成份的氮基气氛热处理,是为了节能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新工艺新技术,它可节省有机原料消耗。氮还有“灵丹妙药”之称而受人青睐,它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氮气用于粮食防蛀贮藏时,粮库内充入氮气,蛀虫在36h内可全部因缺氧窒息而死,杀灭1万斤粮食害虫,约只需几角钱。若用磷化锌等剧海药品黑杀,每万斤粮食需耗药费100多元,而且污染粮食,影响人民健康。又如充氮贮存的苹果,8个月后仍香脆爽口,每斤苹果的保鲜费仅需几分钱。茶叶充氮包裝,1年后茶质新鲜,茶汤清澈明亮,滋味淳香。 2 压力知识 变压吸附 (PSA)制氮工艺是加压吸附、常压解吸,必须使用压缩空气。现使用的吸附剂碳分子筛最佳吸附压力为0.75~0.9MPa, 整个制氮系统中气体均是带压的,具有冲

最新8第三章第一节吸附法净化大气污染物汇总

8第三章第一节吸附法净化大气污染物

第四节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气体吸附是一种在有害气体控制中日益获得重视的方法。更为严格的环境质量要求,特别增强了吸附作为一种控制方法的吸引力。 吸附现象的发现及其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吸附操作已广泛地应用于基本有机化工、石油化工等生产部门,成为必不可少的分离手段。吸附法在环境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由于吸附过程能有效地捕集浓度很低的有害物质,因此,当采用常规的吸收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有害物质特别困难时,吸附可能就是比较满意的解决办法。一般说来,吸附在实用上和经济上优于有竞争性的湿法工艺(如洗涤法)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床层、非腐蚀系统; (2)良好的控制和对过程变化的敏感; (3)没有化学品的处理问题; (4)可实现全自动运行; (5)能把气流中的污染物去除到极低的含量,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又能回收这些污染物,实现废物资源化。 正因为如此,目前吸附操作广泛地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回收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净化处理以及其它气态污染物的净化上。当然,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吸附操作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小,因而需耗用大量的吸附剂,使设备体积庞大。其次,由于吸附剂是固体,在工业装置上固相处理较困难,从而使设备结构复杂,给大型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带来一定的困难。多年来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方面已有所突破。如分子筛的出现及其应用,移动床在工业上成功地连续运转,使设备与操作得到简化,使过程达到了连续吸附与脱附,为装置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吸附技术的发展。 一、吸附与吸附剂 已经完全证实: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力处于不平衡或不饱和状态,由于这种不饱和的结果,固体会把与其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溶质吸引到自己的表面上,从而使其残余力得到平衡。这种在固体表面进行物质浓缩的现象,称为吸附。在工业上,采用多孔物质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几种组分浓集在固体表面,而与其它组分分开的过程称为吸附操作。在吸附过程中,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物质叫吸附质,吸附质所依附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应认真地把吸附与吸收区别开来。吸收的特点是物质不仅保持在表面,而且通过表面分散到整个相。吸附则不同。物质仅在吸附剂表面上浓缩富集成一层吸附层(或称吸附膜),并不深入到吸附剂内部。由于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只有那些具有较大内表面的固体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