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第29卷第1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9 No.1 2 0 0 9年1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an., 2 0 0 9

文章编号:1001-3776(2009)01-0025-02

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分类研究

王丽鸳1,成浩1*,周健1,叶阳1,贺巍2

(1. 国家茶树改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8;2.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利用针对茶多酚类、咖啡碱及黄酮(苷)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两个HPLC色谱数据的多元信息融合,制作了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3组茶样的化学指纹图谱,并用欧氏距离、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生化组成、化学指纹图谱模式谱、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结果,青饼都与普洱茶(熟饼)有明显差异,而与晒青毛茶相似,说明1 ~ 2 a陈以内的青饼在化学成分上与普洱茶(熟饼)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与晒青毛茶有很高的相似度,本质上还是属于绿茶。

关键词:普洱茶;滇青;青饼;熟饼;化学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Chemical Fingerprints’ Classification of Pu’er Tea by HPLC

WANG Li-yuan1,CHENG Hao1*,ZHOU Jian1,YE Yang1,HE Wei2

(1. 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 Hangzhou 310008, China;

2.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fingerprints of three groups of tea samples (Dianqing, Qingbing and Puer tea Shubing), were implement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ea polyphenols, caffeine and flavonoids content in teas defermined by HPLC. Euclidean dista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3 groups of pattern fingerprints were also analyzed, as well as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tinc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attern fingerprints of Qingbing and Pu’er tea (Shubing), but not obviously between Qingbing and Dianqing. So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1 ~ 2 aged Qingbing was still green tea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detected by HPLC.

Key words: Pu’er tea, Dianqing, Qingbing, Shubing, chemical fingerprint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制茶历史悠久,几百年来,采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经杀青、揉捻和晒干等工序形成的滇青(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的普洱茶更是蜚声海内外。传统上,人们将采用人工渥堆发酵加工制成或在良好储藏条件下长期储存而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的普洱紧压茶称为熟饼。而将晒青毛茶直接压制、未经渥堆发酵过程的制成品称为青饼[1]。但云南省在2006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将普洱茶重新定义为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大类[2]。由于这一标准明确地将青饼也划入了普洱茶的范畴,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多争论。

化学指纹图谱是一种从整体上研究复杂物质体系的技术工具,已经在环境保护、石油勘探和食品评价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热点之一,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材质量的最有效手段[3~4]。张铭光等[5]报道过利用热脱附一裂解色谱对普洱茶指纹图谱进行的聚类分析研究。成浩等[6]利用HPLC和信息融合原理,建立了根据不同产地或原料品种分组茶样的多元数字化化学指纹图谱技术,能够较好

26 浙江林业科技29卷

地表征绿茶的产地属性及品种属性,有望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来建立一种茶叶鉴别判定方法。

罗龙新[7]等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的研究表明:茶叶中主要的生化成分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堆结束时,茶多酚总量、儿茶素等含量剧烈下降。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汤色也发生明显变化,有黑色素类物质生成。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普洱茶及其原料滇青、半成品青饼之间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异同,本研究利用针对茶多酚类、咖啡碱及黄酮(苷)类物质含量变化的两个HPLC色谱[8],制作了滇青(晒青毛茶)、青饼和普洱茶熟饼的化学指纹图谱,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判别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和标准品

试验采用的茶样分为三组:滇青(晒青毛茶,标记为SQ)样本17份,青饼(均为1 ~ 2 a陈,标记为SC)样本16份,普洱茶熟茶(标记为PUER)样本25份,共计58个样本。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 G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儿茶素(Catechin, 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 CG)、(-)-没食子酸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咖啡碱(Caffeine, CAF)和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的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

1.2 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构建

称取3.000 g(粉碎)干茶样,用50%乙醇在室温下浸提15 min,过滤并洗涤滤渣3次,合并滤液,冷却后定容至100 mL;用0.22 μm滤膜过滤后,分别按1.3中HPLC方法1和方法2进行分离。得到色谱图后,分别以峰面积相对较大的一个主峰为参照,计算相对保留时间,按80%以上样品共有的峰为样本集共有峰,再以多元信息融合原理将两色谱以串行方式进行象素级融合(组合系数为1:1),构建数字化化学指纹图谱。

1.3 色谱条件

采用Agilent 1100系列HPLC,色谱柱为Phenomenex RP-MAX 4μm,250 mm×4.6 mm,C12反相柱,柱温40℃。

1.3.1 HPLC方法1 A相:1%甲酸;B相:乙腈;梯度从4% B到25% B,流速1 mL/min,60 min,检测波长280nm。

1.3.2 HPLC方法2 A相:1%甲酸;B相:乙腈;梯度从10% B到30%B,流速1 mL/min,60 min,检测波长 365 nm。

1.4 模式图谱建立与相似度分析

求取同组样本的平均值,构成该组样本的模式图谱。再采用SPSS软件,以欧氏距离和Person相关系数测算模式图谱间的相似度。

1.5 聚类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3组样本分别进行数据标准化变换,作为样本间相似性度量值,采用组间平均连接法(Between-group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1.6 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

采用SPSS软件,对3组样本分别进行数据标准化变换,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主成分。然后,采用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得分值,分别作为Y和X轴,作样品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青、青饼和熟饼的生化组分差异

用SPSS的ONE-WAY ANOVA检验表明,在α= 0.05水平下,滇青和青饼中儿茶素类物质、没食子酸及咖

1期 王丽鸳,等:普洱茶的HPLC 化学指纹 27

啡碱的含量都在同一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熟饼中这些物质的含量要明显低于滇青和青饼,差异达到显著

水平。尤其熟饼中的EGCG 和ECG 含量特别低,不到滇青或青饼中含量的2%;而咖啡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是

滇青或青饼含量的70%左右。这说明儿茶素等绿茶中的典型活性物质在青饼中仍然保有,而在熟饼中已大部分

被转化。因此,从儿茶素等活性成分含量上来说,青饼与绿茶类更为接近。

表1 滇青、青饼和熟饼儿茶素类、没食子酸、咖啡碱平均峰面积比较

Table 1 Catechins, Gallic acid and Caffeine in Dianging,Qingbing and Shubing

GA GC EGC C CAF EC EGCG GCG ECG CG SQ b Mean 1 471.98 57.43 217.02 349.43 7 442.85 975.54 6 084.62 187.82 6 808.99 201.47

S. D 331.85 13.09 35.64 95.31 1 233.18 409.22 2 410.25 66.65 1 018.28 44.19

SC b Mean 1

580.87 52.94 203.98 318.16 7 926.53 866.40 5 985.47 149.82 6 802.33 201.59 S. D 217.57 7.51 22.56 56.62 795.47 178.54 702.59 72.34 947.78 34.86 PUER a

Mean 1 088.18 11.76 27.81 62.37 5 209.27 147.26 72.04 52.51 124.59 60.79 S. D 570.46 8.02 15.16 33.44 1 489.95 91.15 51.04 40.41 104.21 43.15

Total Mean 1 336.59 36.51 131.87 217.07 6 613.53 588.41 3 465.64 119.01 3 925.94 140.87

S. D 479.24 23.77 94.65 149.85 1 755.58 458.96 3 262.03 83.24 3 416.33 81.21

注:a ,b 为不同的方差水平(ANOVA 检验,α=0.05)。

2.2 多元化学指纹图谱的构成与模式图谱建立

将2个色谱图按信息融合原则进行合并后,计算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并按相对保留时间对每个

样本的色谱峰进行一一匹配,选择80%以上样本共有的峰为样本集共有峰,并去除峰面积过小的峰,最终选择

了43个色谱峰作为构建化学指纹图谱的组成因子(见表2)。

表2 多元化学指纹图谱构建的组成因子

Table 2 Composition of multiple chemical fingerprints

编码 相对保留时间 峰共有数 共有比例/% 编码 相对保留时间 峰共有数 共有比例/%

X1 0.142 58 100 X23 0.959 51 88

X2 0.159 58 100 CAF 1.000 58 100

X3 0.187 58 100 X25 1.000 58 100

X4 0.192 58 100 X26 1.042 58 100

X5 0.206 58 100 X27 1.069 54 93

X6 0.241 55 95 X28 1.096 58 100

X7 0.271 58 100 X29 1.138 58 100

X8 0.285 57 98 X30 1.156 58 100

GA 0.290 58 100 X31 1.192 58 100

X10 0.315 58 100 EC 1.200 58 100

X11 0.397 53 91 EGCG 1.244 58 100

GC 0.445 58 100 X34 1.263 53 91

X13 0.477 58 100 X35 1.313 58 100

X14 0.555 58 100 GCG 1.395 58 100

X15 0.645 58 100 X37 1.417 58 100

EGC 0.737 58 100 X38 1.448 58 100

X17 0.750 58 100 X39 1.579 58 100

X18 0.790 58 100 ECG 1.842 58 100

X19 0.821 58 100 CG 1.905 58 100

C 0.869 58 100 X42 1.943 54 93

X21 0.897 58 100 X43 2.008 54 93

X22 0.905 58 100

得到每个样本的指纹图谱后,按表2构成方法,分组求取样本的平均值,构建各组样本的模式图谱。据此

Figure 1 Pattern fingerprints of 3 groups of tea

28 浙江林业科技29卷

制作的滇青、青饼和熟饼的多元化学指纹模式图谱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滇青和青饼模式图谱之间的差异较小,而两者与熟饼模式图谱的差异十分显著,主要

表现在各特征成分的含量差别很大。

2.3 3组茶样化学指纹模式图谱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三组茶样化学指纹模式图谱的欧氏距离和相似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三组茶样模式图谱的欧氏距离和相关系数

Table 3 Euclidean distance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three groups of tea samples

欧氏距离相关系数

SQ SC PUER

SQ SC PUER

1.000

SQ 0.000

SC 606.157 0.000 0.999 1.000

PUER 9515.391

9603.364 0.000 0.628 0.655 1.000

PUER-23

PUER-25

PUER-18

PUER-19

PUER-22

PUER-24

PUER-8

PUER-9

PUER-20

PUER-12

PUER-16

PUER-15

PUER-14

PUER-11

PUER-17

PUER-21

PUER-13

PUER-10

PUER-6

PUER-1

PUER-4

PUER-2

PUER-7

PUER-3

PUER-5

SQ-10

SQ-11

SQ-1

SQ-14

SQ-15

SQ-17

SQ-13

SQ-2

SQ-3

SC-8

SC-7

SQ-16

SQ-12

SC-1

SC-13

SC-14

SC-9

SC-10

SQ-6

SC-15

SC-16

SQ-7

SC-4

SQ-4

SC-2

SC-3

SC-5

SQ-5

SQ-8

SC-11

SC-12

SC-6

SQ-9

图2 3组茶样的聚类分析

Figure 2 Cluster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of tea samples

1期王丽鸳,等:普洱茶的HPLC化学指纹29

从表3可以看出,熟饼和青饼、熟饼和滇青间的欧氏距离都比较远,而青饼和滇青间的欧氏距离小于其和熟饼之间欧氏距离的10%。相似系数结果(表3)进一步表明,青饼和滇青的化学模式指纹图谱具有很高的相似度,相似系数为0.999;而青饼、滇青与熟饼间的相似度都不高,相似系数分别只有0.655和0.628。

2.4 3组茶样的聚类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3组茶样分别进行数据标准化变换,然后以夹角余弦,作为样本间相似性度量值,采用组间平均连接法(Between-group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见图2。

由图2表明,所有58个茶叶样本能明显的区分为两类,其中熟饼单独聚为一类,而青饼与滇青之间无明显界限,两者被归为同一类。

2.5 3组茶样的PCA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3组茶样分别进行数据标准化变换,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共获得特征根值大于1的主成分6个,将主成分2和主成分1的得分值分别作为X和Y轴,作样品分布图,见图3。

由图3表明,熟饼样本的主成分1得分值都大于2,用直线Y = 2可以将熟饼样品与滇青和青饼样品完全分开。而滇青和青饼样品的分布重合,其中青饼样品的分布比较集中,而滇青样品分布相对分散。

3 讨论

滇青(晒青毛茶)在茶学的分类中属于绿茶类。周志宏等[9]的研究也表明,晒青毛茶中分离出的21个化合物,均为咖啡因、没食子酸、儿茶素类、黄酮和黄酮(苷)类等物质,没有发现普洱茶中特有的黑色素类物质,其主要活性物质组成与其他绿茶类是一致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青饼和滇青(晒青毛茶)一样含有高浓度的绿茶主要活性物质——各种儿茶素类成分,两者的化学指纹图谱近乎完全相同(相似系数0.999)。因此,从化学组成角度,青饼应该属于绿茶类。这主要是因为从晒青毛茶到青饼的加工,经历的压制工艺过程虽然和熟饼基本相同,但没有经过产生黑茶特有色香味品质所必需的后发酵过程,缺乏儿茶素氧化、缩合和多糖类水解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因此其化学组成必然与熟饼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茶经将普洱茶归入到黑茶类,属于后发酵茶[10]。晒青毛茶要成为普洱茶,必须经过熟成(后发酵)过程。熟成有两种途径,或是在良好储藏条件下长期储存10 a以上,或是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酣等生化成分

30 浙江林业科技29卷

经氧化聚合水解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11]。龚加顺等[12]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是晒青毛茶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关键。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就是使青饼在长期储存过程中逐步自然发酵,最终成为普洱茶。因此,合适的储存条件和足够的陈化时间是青饼向熟饼转化的必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的青饼样品,都是1 ~ 2 a陈以内的,其储存时间不够,后发酵程度不足,因此,其化学成分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本质上还是属于绿茶。

参考文献:

[1] 陈宗懋. 中国茶叶大辞典[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DB53/103-2006,普洱茶[S].

[3] 范骁辉,叶正良,程翼宇. 基于信息融合的中药多元色谱指纹图谱相似性计算方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1):26-29.

[4] 王龙星,肖红斌,梁鑫淼,毕开顺. 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谱相似性的新方法:向量夹角法[J]. 药学学报,2002,37(9):713-717.

[5] 张铭光,袁敏,袁鹏,等. 普洱茶热脱附一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6-101.

[6] 成浩,王丽鸳,周健,等.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J]. 茶叶科学,2008,28(2):83-88.

[7] 罗龙新,吴小崇,邓余良,等.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8,18(1):53-60.

[8] DANIELE DEL RIO, AMANDA J. STEWART, WILLIAM MULLEN. HPLC-MS Analy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Purine Alkaloids in

Green and Black Tea[J]. J. Agric. Food Chem.,2004(52):2807-2815.

[9] 周志宏, 杨崇仁. 云南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的化学成分[J]. 云南植物研究,2000,22(3):343-350.

[10] 陈宗懋. 中国茶经[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11] NY/T 779-2004,普洱茶[S].

[12] 龚加顺,周红杰,张新富,等.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2005,25(4):300-306.

※※※※※※※※※※※※※※※※※※※※※※※※※※※※※※※※※※※※※※※※※※※※※※※※简讯

人造板国家标准——《成型胶合板》正式批准发布

近日,由浙江省主持制定的人造板国家标准——《成型胶合板》正式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定并批准发布,标准代号为GB/T22350-2008,将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浙江7家科研、教学、检测、生产和使用单位的10位专家组成了国家标准项目研究团队,历经3年的调研、数据实验、测试仪器的反复试制,顺利完成标准制定任务,并通过了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审定。

本刊讯

中图法分类号(TP3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图法分类号(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TP3-05 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心理学等入此.) TP30 一般性问题 TP301 理论、方法(计算机原理入此. 开关理论入TP17.) TP301.1 自动机理论(自动机入TP23.) TP301.2 形式语言理论(形式语义理论入此.) TP301.4 可计算性理论 TP301.5 计算复杂性理论 TP301.6 算法理论(计算机数学等入此. <3版类名:计算方法、算法理论>) TP302 设计与性能分析 TP302.1 总体设计、系统设计 TP302.2 逻辑设计 TP302.4 制图 TP302.7 性能分析、功能分析(可靠性、灵敏度等分析入此.) TP302.8 容错技术 TP303 总体结构、系统结构(总论计算机硬件及其外部设备的著作入此. 专论各部件的著作入TP32/38有关各类. <3版类名:结构、构造>) TP303+.1 元件 TP303+.2 插件、机架 TP303+.3 电源系统(供电形式、保护系统、UPS等入此.) TP304 材料 TP305 制造、装配、改装(计算机的大密度装配技术入此.) TP305+.1 微小型化工艺 TP305+.2 防潮、防霉、防腐工艺 TP306 调整、测试、校验 TP306+.2 调整、测试方法 TP306+.3 故障诊断与排除 TP307 检修、维护 TP308 机房(机房设施、计算机中心设施、计算机环境等入此.) TP309 安全保密 TP309.1 计算机设备安全 TP309.2 数据安全 TP309.3 数据备份与恢复 TP309.5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TP309.7 加密与解密 TP31 计算机软件 TP311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TP311.1 程序设计(程序正确性理论入此. <3版类名:理论方法>) TP311.11 程序设计方法 TP311.12 数据结构 TP311.13 数据库理论与系统

山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山楂,也称红果,蔷薇科山楂属植物,是起源于我国的特产果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山楂性酸、甘、味温,归脾、胃、肝经,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者,习称“北山楂”,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者地,习称“南山楂”。 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 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 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山楂中含有三萜类及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适应范围:一般人皆可食用。儿童、老年人、消化不良尤其适合食用;伤风感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儿童软骨缺钙症、儿童缺铁性贫血者可多食山楂片。 黄酮类物质 山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目前,从山楂中分离 得到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苷元为:芹菜素( Apigenin )、山奈酚类(Kaempferol )、木 犀草素(Luteolin )、牡荆素(Vitexin )、槲皮素类(Quercetin )及二氢黄酮类(Bi- hydroflav ono ids 、等。 有机酸类 草酸(Oxalic acid 、、苹果酸(Malic acid 、、枸橼酸(citricacid) 、柠檬酸(Citric acid ) 及其甲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 、等。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物质有强心、增加冠脉血流、改善血流循环等重要作用。包含有山楂酸(Masli nic acid . I)、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 , II)、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 , in)、熊果酸(ursolic acid , 1V) 山楂中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且对DNA损伤有保护作用。

2021年八圈图化学方程式分类(用过)

2013年初三化学物质类别之间的反 应学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1)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2)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可溶性碱的制备: 5、CaO + H2O ==== Ca(OH)2 6、Na2O + H2O ==== 2NaOH (3)难溶性碱的受热分解: 7、 2Fe(OH)3加热Fe2O3 + 3H2O 8、Cu(OH)2加热CuO + H2O (4)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10、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11、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1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13、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5)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备酸:14、CO2+ H2O==== H2CO315、SO2 + H2O==== H2SO3 16、SO3 + H2O==== H2SO4 (6)弱酸的分解: 17、H2CO3==== CO2↑+ H2O 18、 H2SO3====SO2↑+ H2O (7)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制备盐:19、CaO + SiO2高温 CaSiO3 (8)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20、2Na + Cl2点燃2NaCl (9)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21.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22.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23.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24.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25.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26.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10)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27.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8.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29.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30.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31.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H2O (11)酸 + 碱 -------- 盐 + 水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33.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35.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

中图法分类号与中图分类法查询 生物科学属于Q类,医学类属于R类,可以直接转至Q或R类查询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B 哲学 B0 哲学理论 B1 世界哲学 B2 中国哲学 B3 亚洲哲学 B4 非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0 逻辑科学(总论) B81 逻辑学 B82 伦理学 B83 美学 B84 心理学 B9 无神论、宗教 -------------------------------------------------------------------------------- C 社会科学总论 C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 C2 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 统计学

C91 社会学 C92 人口学 C93 管理学 C[94] 系统科学 C95 民族学 C96 人才学 C97 劳动科学 -------------------------------------------------------------------------------- D 政治、法律 D0 政治理论 D1 共产主义运动 D2 中国共产党 D3 各国共产党 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 世界政治 D6 中国政治 D73/77 各国政治 D8 外交、国际关系 D9 法律 -------------------------------------------------------------------------------- E 军事 E0 军事理论 E1 世界军事 E2 中国军事 E3/7各国军事 E8 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 军事技术 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 F 经济 F0 政治经济学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F01 经济学基本问题 F02 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3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4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5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F06 经济学分支学科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效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价值 许嘉莹广东药学院药物制剂09(2)班 摘要:普洱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品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有关普洱茶的 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从其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总述了普洱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茶健康、普洱茶、抗氧化、茶多酚等 云南省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境内不仅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而且形成了许多独具地域特色的茶叶产品,普洱茶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1.普洱茶的化学成分 1.1普洱熟茶中的水浸出物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指能被热水浸泡出的物质,主要包括水溶性糖、水溶性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化果胶等,是茶汤的主要成味物质。 1.2普洱熟茶中的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酚酸四大类物质组成,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在茶汤滋味中呈现苦涩味。 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其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80%。 没食子酸,即3,4,5-三羟基苯甲酸,又称五倍子酸,化学名3,4,5-三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并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突变等生理活性。没食子酸在普洱熟茶中的含量较高,在1%~2%之间,是普洱熟茶的一个特征性、具生理活性的简单酚类化合物。。 1.3普洱熟茶中的氨基酸 氨基酸是茶叶中具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茶叶中的氨基酸不仅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普洱熟茶中的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主要的嘌呤碱,学名2,6—二氧1,3,7—三甲基嘌呤,化学式 为C5H(CH3)3O2N4,成茶中咖啡碱含量随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咖啡碱可作为茶叶品质的理化审评的标准成分之一。 2.普洱茶功效 2.1减肥、降血脂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008 【摘要】就近年来国内外玄参研究相关文献,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镇痛、抗炎、抑菌、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玄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The sums summed up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Radix Scrophulariae referring to the internal and overseas pertinent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The majority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re iridoid glycosides and phenylpropanoid glycosides,which have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analgesia,antiinflammatory,bacteriostasis,immunoenhancement and so on.The paper is written in order to offer some information for its further study and exploitation afterwards. Key words:Radix Scrophulariae;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玄参(Radix Scrophulariae)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别名元参、黑参、浙玄参、乌元参等。玄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作用;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玄参,本文就其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化学成分 玄参主要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尚含植物甾醇,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成分等。 1.1 环烯醚萜类 玄参的环烯醚萜成分分成4类:九碳骨架的环戊烷型、7,8-环戊烯型和7,8-环氧环戊烷型和变异环烯醚萜。八碳骨架、十碳骨架环烯醚萜苷以及裂环烯醚萜苷、双环烯醚萜苷在玄参属都未发现。环戊烷型:母核结构为A,主要为哈巴苷的衍生物,5,6位可有β-OH,8位β-OH可进一步与乙酰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肉桂酰基成酯。7,8-环戊烯型:母核结构为B,取代情况变化较大,规律不强。7,8-环氧环戊烷型:母核结构为C,其骨架特征是在7,8位形成环氧结构,取代位置较为固定。变异环烯醚萜:母核结构为D。 1.2 苯丙素苷类 从玄参中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斩龙剑苷A(即6-O-反式肉桂酰基-1-O-α-D-果糖基-β-D-葡萄糖,sibirioside A,XS-4)、赛斯坦苷F(即4-O-咖啡酰基-3-O-α-L-鼠李糖基-D-葡萄糖,cistanoside F,XS-5)、安格洛苷C(angoroside C,XS-8)、赛斯坦苷D(cistanoside D,XS-9)、毛蕊花糖苷(acteoside,XS-10)、去咖啡酰毛蕊花糖苷(decaffeoylacteoside,XS-11)、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A,XS-12)、4-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B,XS-13)、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C,XS-14)、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和3-O-乙酰基-2-0-对甲氧基肉桂酰基-a-L-鼠李糖(ningposide D)。其中XS-4,XS-5,XS-9,XS-10,XS-11为浙玄参中首次分得。 1.3甾醇类 玄参含有甾醇及其苷类如β-谷甾醇、胡萝卜甙等。 1.4 其它化合物 玄参还含有有机酸类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阿魏酸、对甲氧基肉桂酸、琥珀酸;5-羟甲基糖醛;二萜类柳杉醇;三萜类熊果酸及天冬酰胺、果糖、蔗糖、葡萄糖、三萜皂苷、黄酮苷元、生物碱及挥发油等。 2 药理活性研究 2.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龚维桂等[2]发现玄参醇浸膏水溶液能显著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同时对心率、心收缩力有轻度抑制;玄参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对小鼠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冠脉收缩有明显对抗作用。(2)降血压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玄参水浸液、醇提液和煎剂均有降血压作用。玄参醇提液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的血压随即下降,血压平均下降40.5%;煎剂对肾性高血压犬的降压作用更明显。降压作用初步分析玄参无对抗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对阻断颈动脉血流所致的升压反射无明显影响,降压机理可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农作物分类表(中图法) S5农作物 S51禾谷类作物 S52豆类作物 S53薯类作物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5绿肥作物 S56经济作物 S58野生植物 S59热带、亚热带作物S63蔬菜园艺 S631根菜类(直根类)S632薯芋类(块茎类)S633葱蒜类 S634白菜类 S635甘蓝类 S636绿叶菜类 S637芥菜类 S641茄果类 S642瓜类 S643豆荚类 S644多年生菜类 S645水生菜类

S646菌类(食用菌) S647野生蔬菜 S649其他蔬菜 S65瓜果园艺 S66果树园艺 S661仁果类 S662核果类 S663浆果类 S664坚果类(壳果类) S665杂果类 S666柑桔类 S667热带及亚热带果类 S668多年生草本果类 S68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S681一、二年生花卉类 S682多年生花卉类 S685观花树木类 S686观果树木类 S687观叶树木类 S688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S51禾谷类作物 S511稻

S512麦 S513玉米(玉蜀黍) S514高粱 S515粟(谷子、小米) S516黍、稷(糜子、黍子、粘糜子)S517荞麦 S519其他 豆类作物 S521小豆(赤豆) S522绿豆 S529其他 薯类作物 S531甘薯(红薯) S532马铃薯(土豆) S533木薯(树薯) S539其他 S54饲料作物、牧草 S541多年生豆科牧草 S541+.2三叶草 S541+.3紫云英

S541+.4驴食豆(红豆草)S541+.5胡枝子 S541+.6五叶草(百脉根)S541+.9其他 S542一年生豆科牧草 S542+.1鸡眼草 S542+.2猪屎豆 S542+.3巢菜(野豌豆)S542+.4天蓝苜蓿 S542+.9其他 S543多年生禾本科牧草S543+.1猫尾草(梯牧草)S543+.2鹅观草 S543+.3鸭茅(鸡脚草)S543+.4红顶草(小糠草)S543+.5狐茅(牛尾草)S543+.6黑麦草 S543+.7燕麦草 S543+.8雀麦草 S543+.9其他

蛇莓化学成分的研究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ZHANG Lan-Tian1*,DUAN Hong-Quan2, LU Xin-Hua1, ZHENG Zhi-Hui1, ZHANG Hua1, HE Jian-Gong1 (1.North China Pharmaceutical Group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Hebei ,Shijiazhuang 050015,China; 2. Basic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Methods: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by repeated 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 Toyopearl HW-40C and preparative HPLC).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analysis. Results:ten compouds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follow:2α-3α-dihydroxyurs-12,18-en-27-oic acid(1),2α-3α-dihydroxyurs-12,19-en-27-oic acid(2), Corosolic acid(3), Ursolic acid(4), Pomolic acid acetate(5), Pomolic acid(6), Euscaphic acid)(7), Doianoterpene D(8), 4-hydroxy-trans-cinnacic acid(9), 3-hydroxy-4-methoxy-trans-cinnacic acid(10).Conclusion: compound 1,2,5,6,8~10 were first isolated from 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Key words]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triterpene 蛇莓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兰天1*,段宏泉2,路新华1,郑智慧1,张华1,贺建功1 (1.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5;2.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中 心药学院,天津300070) [通信作者] *张兰天,Tel:(0311)85992995,E-mail:zlt_m@https://www.doczj.com/doc/9a12869672.html, 作者简介:张兰天,(1977- ),女,河北沧州人,博士,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

初三化学八圈图完整版

初三化学八圈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无机反应关系八圈图的用途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将物质分为七类为好: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酸、盐。因此,无机物即单质、氧化物和碱、酸、盐的相互关系图,一般把它叫做“八圈图”。 表物质反应的相互关系表 物质的相互关系即是物质的性质,即反应规律,要牢固掌握!! 无机物的相互关系表即八圈图有以下五个用途: 1表示物质间的纵横衍变关系,如从金属或非金属如何衍变成盐; 例1:完成下列反应: ①MgMgOMgCl 2Mg(OH)2MgSO 4 ②CCO 2CaCO 3Ca(HCO 3)2CaCO 3CO 2 2表示16个基本反应规律; ⑴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⑵碱性氧化物+水碱 ⑶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⑷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⑸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⑺非金属+氢气酸 ⑻金属+酸盐+氢气 ⑼金属+盐盐+金属 ⑽非金属+盐盐+非金属 ⑾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⑿酸+碱盐+水 ⒀碱+盐盐+碱 ⒁酸+盐盐+酸 ⒂盐+盐盐+盐 ⒃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3表示物质的性质; 例如,除了跟指示剂反应的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的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就是酸的性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图中碱的没有打箭号的3根线表示的就是碱的性质: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盐有4根

[课外阅读]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课外阅读]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普洱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Gamellia sinensis(Linn.)var.assamica(Masters)Kitamura]为原料经非凡后发酵工艺生产而生成。从形态特征的进化程度来看,普洱茶比茶原始,至于拉丁名中的“assamica”纯属命名问题,与原产地无关。由于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逐渐被人们认知的保健功效,普洱茶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瞩目和认可。本文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角度出发,探讨普洱茶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1.普洱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的化学成分 普洱茶的原料不是茶鲜叶,而是由云南大叶茶的略粗老叶片加工制成的晒青毛茶。晒青毛茶与红茶加工原料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非常相似,多酚类中的主要成份为ECG、EGCG及C;周志宏等从晒青毛茶中分离鉴定出21个化合物(41个化合物如图1所示;化合物1-7;9-10;12-17;19;21-23;28;30);张雯洁等从云南“生态茶”(云南大叶茶经过常加工而制成的绿茶)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化合物1-6;16;18-19;21;30)以及1个混晶体(芦丁和山奈酚-3-芸香糖甙的混合物)。他们分离鉴定了一些共同的化合物,比如茶棓素(化合物21),小木麻黄素(化合物19),简单儿茶素(化合物1-6)等,其中茶棓素在印度产的红茶中含量甚丰富,推断阿萨姆种茶鲜叶中的茶棓素可能是大叶茶的一个特征。云南茶树

种质资源中茶多酚含量很高,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多糖等生化成分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氧化基质十分丰富,构成了普洱茶品质形成和后发酵过程中非凡化学成分形成的最重要物质基础。 1.2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普洱茶的植物化学研究很少。我们曾从云南双江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化合物1-3;9-11;12-14;16;20),主要有简单儿茶素,简单酚性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黄酮类配糖体等;另外周志宏等从云县普洱茶中还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化合物2-4;8;11;16;24-27;29-30),其中4个是特征性的金鸡纳素型氧化黄烷醇类内脂化合物,有两个为新化合物(两个新的8-C取代黄烷-3-醇化合物),命名为普洱茶素(puerinS)A和B(化合物24;25)。 普洱茶中化合物的检测分析方面研究相对较多。 ①简单儿茶素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普洱茶中含有非常少的儿茶素,儿茶素含量以及总量等远远低于绿茶、乌龙茶以及红茶中对应组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我们实验室对云南近五十个普洱茶的研究分析表明,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含量在1-2%之间。但相比之下,CARMEN CABRERA等的研究中没食子酸(0.04mg/g)和咖啡碱(7.5mg/g)含量偏低很多,可能是样品差异或者是检测方法的误差所致,不排检测数值除错误的可能性。 ②微量元素:CARMEN CABRERA等对普洱茶中的微量元素(Cr,

初中化学八圈图

初中化学八圈图 篇一:初中化学八圈图1 篇二:八圈图化学方程式分类(用过) 2013年初三化学物质类别之间的反应学案 (1)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 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2)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可溶性碱的制备: 5、CaO + H2O ==== Ca(OH)2 6、Na2O + H2O ==== 2NaOH (3)难溶性碱的受热 分解: 7、 2Fe(OH)3加热Fe2O3 + 3H2O 8、Cu(OH)2加热CuO + H2O (4)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10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11、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1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13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 (5)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备酸:14、 CO2 + H2O ==== H2CO3 15、SO2 + H2O ==== H2SO3 16、 SO3 + H2O ==== H2SO4 (6)弱酸的分解: 17、H2CO3 ==== CO2 ?+ H2O18、 H2SO3 ====SO2 ?+ H2O (7)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制备盐:19、CaO + SiO2 高温 CaSiO3(8)金 属与非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 20、2Na + Cl2 点燃 2NaCl(9)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中图法分类号(详细)

中图法分类号(详细) 作者:转载来源:发表时间:2006-6-5 11:08:28阅读次数:9602次中图法分类号-详细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P-9]自动化技术经济 TP1自动化基础理论 TP11自动化系统理论 TP13自动控制理论 TP14自动信息理论 TP15自动模拟理论(自动仿真理论) TP17开关电路理论 TP18人工智能理论 TP181自动推理、机器学习 TP182专家系统、知识工程 TP183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 TP2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TP20一般性问题 TP202设计、性能分析与综合 TP202+.1可靠性、稳定性、寿命 TP202+.2精确性、误差 TP202+.3灵敏度

TP202+.4随机过程、随机信号 TP202+.5过渡过程 TP202+.7最佳化、自适应性 TP203结构、构造 TP204材料 TP205制造、装配、改装 TP206调整、测试 TP206+.1试验、测试技术与方法 TP206+.3故障预测、诊断与排除 TP207检修、维护 TP21/27各种自动化元件、部件、装置、系统TP21自动化元件、部件 TP211一般自动化元件、部件 TP211+.1无触点元件、部件 TP211+.2机械元件、部件 TP211+.3流体元件、部件 TP211+.31液压元件、部件 TP211+.32气压元件、部件 TP211+.4机电元件、部件 TP211+.5电子元件、部件 TP211+.51半导体元件、部件

TP211+.53磁性元件、部件 TP211+.6光电元件、部件 TP211+.7射线元件、部件 TP212/217各种自动化器件、自动化仪表TP212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TP212.1物理传感器 TP212.11温度传感器 TP212.12机械量传感器 TP212.13磁性传感器 TP212.14光传感器 TP212.2化学传感器 TP212.3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 TP212.6智能化传感器 TP212.9传感器的应用 TP213分配器、配电器 TP214调节器、调节阀 TP214+.1线性调节器 TP214+.2非线性调节器 TP214+.3比例调节器(有差调节器)TP214+.4积分调节器(无差调节器)TP214+.5比例积分调节器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茶叶科学 2002,22(1):51—56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文章编号:1000—369X(2002)01—0051—06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 品质变化的研究 龚淑英,周树红 (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杭州,310029) 摘要: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135天左右,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多酚、可溶性糖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且茶叶含水量高者下降幅度大。氨基酸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但与茶叶含水量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普洱茶;贮藏;品质;茶多酚;可溶性糖;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TS272.5+4 文献标识码:B Study on Variation of the Content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Quality of Puer-tea during Storage GONG Shu-ying, ZHOU Shu-hong (Department of Tea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in puer-tea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riod showing best quality was advanced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content during storage. The best quality of 55℃/12% treatment was formed at 45 days storage and the best quality of 37℃/9% treatment was formed at 135 days storage. 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soluble sugar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 ing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storage. 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 reduced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but had no related with the water content in Puer-tea. Key words: Puer-tea; Storage condition; Quality; Tea polyphenols; Soluble sugar; Amino acid 一直以来,普洱茶有越陈越好的说法,在流通领域,越陈的普洱茶市场价格也越高,而且还出现许多收藏者,收藏年久的普洱茶[1]。 尽管民间和一些具有权威的书籍上都认为普洱茶越陈越好,但对成品普洱茶贮藏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的研究与报道几乎没有。为探索普洱茶陈化的机理,设计了不同条件贮藏普洱茶的研究,测定贮藏条件对成品普洱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变化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1—10—11 修订日期:2002—02—26 作者简介:龚淑英(1962—),女,浙江金华人,农学硕士,浙江大学茶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加工学、食品风味化学等的教学与研究。

山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山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山楂,也称红果,蔷薇科山楂属植物,是起源 于我国的特产果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山楂 性酸、甘、味温, 归脾、胃、肝经,全国各地均有 栽培,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的功效。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者,习称 “北山楂”,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者 地,习称“南山楂”。 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 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 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 胃内酶素等功能。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 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山楂中含有三萜类及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适应范围:一般人皆可食用。儿童、老年人、消化不良尤其适合食用;伤风感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儿童软骨缺钙症、儿童缺铁性贫血者可多食山楂片。 1、山楂主要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物质 山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目前,从山楂中分离得到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主要苷元为:芹菜素(Apigenin)、山奈酚类(Kaempferol)、木 犀草素(Luteolin)、牡荆素(Vitexin)、槲皮素类(Quercetin)及二氢黄酮类(Bi- hydroflavonoids)等。 1.2 有机酸类 草酸(Oxal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枸橼酸(citric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及其甲酯、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等。 1.3 三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物质有强心、增加冠脉血流、改善血流循环等重要作用。包含有山楂酸(Maslinic acid.I)、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II)、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Ⅲ)、熊果酸(ursolic acid, 1V) 1.4 山楂中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且对DNA损伤有保护作用。 1.5 其他活性成分 含多种微量元素(K、Ca、P、Mg、Fe、A1等)、氨基酸、维生素B族类、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 卜素、尼克酸等成分。

初三化学八圈图复习过程

初三化学八圈图

无机反应关系(八圈图)的用途 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来说,将物质分为七类为好: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酸、盐。因此,无机物即单质、氧化物和碱、酸、盐的相互关系图,一般把它叫做“八圈图”。 表物质反应的相互关系表 物质的相互关系即是物质的性质,即反应规律,要牢固掌握!! 无机物的相互关系表即八圈图有以下五个用途: 1表示物质间的纵横衍变关系,如从金属或非金属如何衍变成盐; 例1:完成下列反应:

① Mg MgO MgCl2 Mg(OH)2 MgSO4 ② C CO2 CaCO3 Ca(HCO3)2 CaCO3 CO2 2表示16个基本反应规律; ⑴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⑵碱性氧化物+水碱 ⑶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⑷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⑸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⑺非金属+氢气酸 ⑻金属+酸盐+氢气 ⑼金属+盐盐+金属 ⑽非金属+盐盐+非金属 ⑾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⑿酸+碱盐+水 ⒀碱+盐盐+碱 ⒁酸+盐盐+酸 ⒂盐+盐盐+盐 ⒃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3表示物质的性质; 例如,除了跟指示剂反应的这一性质在图中无法表示外,图中酸的没有打箭头的4根线表示的就是酸的性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图中碱的没有打箭号的3根线表示的就是碱的性质: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盐有4根没打箭头的线表示了盐的4种性质:盐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盐与非金属反应生成一种新盐和一种新非金属。 4表示基本反应类型:①—⑦表示化合反应;⑧—⑩表示置换反应;—表示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能逆向进行的就是分解反应; 5表示物质(特别是盐)的制法。 盐是无机物相互关系图中的大动脉,很多反应都可以制取盐。 例2:写出能生成ZnCl2的六种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类写化学方程式

写化学方程式: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石蕊试液由_____色变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 ①盐酸+镁 √②盐酸+铝 ③盐酸+锌 √④盐酸+铁 ⑤硫酸+镁 ⑥硫酸+铝 √⑦硫酸+锌 √⑧硫酸+铁 3、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①盐酸+氧化镁 √②盐酸+氧化铝 ③盐酸+氧化铜 √④盐酸+氧化铁 ⑤硫酸+氧化镁 ⑥硫酸+氧化钠 √⑦硫酸+氧化铜 √⑧硫酸+氧化铁 4、酸+碱→盐+ 水 ①盐酸+氢氧化镁 ②盐酸+氢氧化铝√③盐酸+氢氧化铜 √④盐酸+氢氧化铁 ⑤硫酸+氢氧化镁 √⑥硫酸+氢氧化钠 √⑦硫酸+氢氧化铜 √⑧硫酸+氢氧化铁 ⑨硝酸+氢氧化镁 ⑥硝酸+氢氧化铝 5、酸+盐→酸+盐 √①盐酸+硝酸银 √②硫酸+氯化钡 ③硫酸+硝酸钡 √④盐酸+碳酸钙 √⑤硫酸+碳酸钠 ⑥盐酸+碳酸氢钠 ⑦盐酸+碳酸钠 ⑧盐酸+碳酸镁 ⑨硝酸+碳酸铵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跟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由_____色变 ______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 √√①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②氢氧化钠+二氧化硫 ③氢氧化钠+三氧化硫 ④氢氧化钠+二氧化硅 ⑤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3、碱+酸→盐+ 水 ①氢氧化钠+盐酸 ②氢氧化铝+盐酸 ③氢氧化铜+盐酸 ④氢氧化铁+盐酸 ⑤氢氧化镁+盐酸 ⑥氢氧化钠+硫酸 ⑦氢氧化铜+硫酸 ⑧氢氧化铁+硫酸 ⑨氢氧化锌+硫酸 ⑩氢氧化铝+硝酸 ⑾氢氧化铜+硝酸 ⑿氢氧化铁+硝酸 ⒀氨水+硫酸 ⒁氨水+盐酸 4、碱(溶液)+盐(溶液)→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①氢氧化钠+硫酸铜 ②氢氧化钠+氯化铜 ③氢氧化钠+硝酸铜 √④氢氧化钠+氯化铁 ⑤氢氧化钠+硫酸铁 ②氢氧化钠+硝酸铁 √③氢氧化钙+碳酸钠 ④氢氧化钙+碳酸钾 ⑤氢氧化钡+硫酸钠

含普洱茶有效成分保健品配方研究模板

毕业论文 含普洱茶有效成分保健品配方研究 蔡雅文 200730750302 指导教师张耀谋副教授 学院名称理学院专业名称材料化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1年5 月 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

普洱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品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普洱茶提取物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及保护心脑血管,能清除人体内活性氧化自由基防止生物膜脂质被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而且不含任何有害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极大的安全性,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对普洱茶提取常用的三种方法:冷浸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茶膏风味的影响。通过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普洱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指导普洱茶茶膏的制备,为普洱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研究出来的配方,该饮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普洱茶的香味,又减少沉淀,茶汤色泽呈红色,澄清透明。本文从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综述了普洱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普洱茶化学成分生物功能提取

1 前言 (1) 1.1 普洱茶的历史 (1) 1.2 普洱茶的功用 (1) 1.2.1 减肥降血脂 (1) 1.2.2 抗氧化 (2) 1.2.3 清除自由基 (2) 1.2.4 抗菌及抗癌 (2) 1.2.5 健齿护牙 (3) 1.3 普洱茶的活性成分 (3) 1.3.1 茶多酚 (3) 1.3.2 茶色素 (4) 1.3.3 茶多糖 (5) 1.3.4 茶氨酸 (5) 1.3.5 生物碱 (6) 1.3.6 洛伐他汀 (6) 1.3.7 普洱茶中矿物质元素 (7) 1.4 普洱茶的研究现状 (7) 1.5 普洱茶茶膏 (8)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8) 2 实验部分 (9) 2.1 实验仪器 (9) 2.2 实验药品 (9) 2.3 茶叶的预处理 (9) 2.4 熟普茶膏、生普茶膏及混合茶膏的比较 (10) 2.4.1 生普茶膏的制作 (10) 2.4.2 熟普茶膏的制作 (10) 2.4.3 混合茶膏的制作 (10) 2.5 熟普洱茶膏的不同制作方法 (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