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

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着名。·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

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着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不是瓷器)。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一般作明器,也有作为生活器皿的。唐三彩的制品可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经历了初创,兴盛和衰落三个时期。

·五代时期钱越为维持安定局面中原各主进贡越窑青瓷,禁止民间使用,称为“秘色瓷”。

·唐代和六朝、隋代的陶瓷相比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日渐向实用化发展;二是仿生器型的变化。装饰手法:早期多用堆贴;中期以刻花、划花最为流行;晚

期出现绞釉和洒花。

·宋代的工艺美术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08年填空)。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其中北方的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宋代的釉色除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瓷、花釉瓷。

·宋瓷的艺术特点:A造型简洁、优美,比例和尺度恰当;B装饰方法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C釉色丰富多彩,各窑有不同的特色。

·宋代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09年填空)。北方地区的定窑以白瓷为主,除白瓷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汝窑是宋代北方第一个着名的青瓷窑,是在越窑衰微之后兴起的。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开片。耀州窑釉色青中微带黄色,,所产器皿以碗最有特色。钧窑在汝窑衰落之后兴起,原属青瓷系,由于原料中有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鲜明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工人的一大贡献。这种色斑的变化,被称为“窑变”。南方景德镇窑生产白瓷,最富有特色的是影青器。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罩青”。影青是宋代盛行的陶瓷品种,景德镇的影青是其代表作。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吉州窑以黑瓷为主,形成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不仅生产白瓷,青瓷,黑瓷,还生产彩瓷和绿釉瓷。吉州窑在瓷胎上用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烧制是指一种独创。吉州窑黑釉形成种种斑纹,以玳瑁斑最着名。洒釉形成活泼自然的独特效果。“雪竹芦花”纹,很像国画中的泼墨画。

·元代的陶瓷总体上是较为衰落的,然而这时期制瓷技术仍有新发展。青花和釉

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流行,白瓷已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牌,釉色白里泛青。元代在景德镇开设官窑,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至明代景德镇已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最宏大。元代景德镇烧制影青还烧制一种蓝釉。南方除景德镇窑还有龙泉仍是产瓷重要地区,多制作大件的器皿。北方的钧窑仍烧制但是制作粗糙。

·明代以前,我国的陶瓷釉色是以青瓷为主,明代以后则主要是白瓷。明代画花法的装饰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装饰方法。

·景德镇窑在明代包括官窑和民窑。青花加彩的装饰表现方法分为“斗彩”和“填彩”两种;

·清代陶瓷以景德镇为烧造中心,古彩粉彩珐琅彩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景德镇窑清瓷各个时期的特点:

1.顺治时期:造型上有碗、盘、炉、瓶等;装饰花纹布局较满,近似明代特色;

釉色呈青白色,青花色调灰暗;胎骨厚重,口沿酱色。

2.康熙时期:以红釉为最着,又称“宝石红”;古彩是重要的品种,又称硬彩;

出现素三彩;造型沿用旧式,装饰多表现人物题材;用长篇的诗

文做装饰;刚健。

3.雍正时期:以粉彩最有成就,又称软彩。多仿制成化时期的作品,以花鸟题

材饰纹为主,多采用折枝花;逸丽清秀,富有装饰性;雅致。

4.乾隆时期:珐琅彩是重要品种,也称“洋瓷”,是在景德镇瓷胎上加彩,再进

行第二次烧制;此时为极盛,装饰画法极为精细,追求华美艳丽,

颇具宫廷气。具有“轻、薄、坚、细”的特点。富丽繁密,细致精

巧奇巧,华缛。

综观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陶瓷的特点是: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康熙的五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珐琅彩,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金属工艺

青铜工艺

·夏商周三代号称“青铜时代”。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是青铜工艺发展的高峰时期。

·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大都直接仿自陶器常见的装饰有饕餮、夔龙、虎以及人形等,一般不用回纹作地纹。饕餮纹是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通常是以饕餮纹作主纹,以回纹作地纹。通常夔纹常见于商代铜纹饰中,通常只作侧面描写。后期多铸作大器,着名的有“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09年选择),也是世界少见的珍品,是商代晚期典型的作品。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司母戊鼎形制雄伟,具有浑厚,庄重,瑰丽的艺术风格。鼎是一种烹饪器,又作为祭祀用,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利的象征。·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1)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在图案格式上,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对称的格式产生庄严感。

(2)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3)商代铜器装饰方法,早期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运用刻花的方法。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周代青铜装饰的一大特色是不用地纹。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在装饰花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周代早期的装饰,大体和商代相似。而后期才形成自己的特点,趋于质朴的风格。

·春秋时已出现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并使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雕铸技术。战国后期出现用金银丝镶嵌青铜器的工艺,称为“金银错”。

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时期莲鹤方壶,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设计意匠,开创时代的新风格使人感到清新瑰丽,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铜铁器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器主要有铜镜、带钩、铜剑。

·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甘肃武威出土的铜马群(其中包括“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铜塑,也称铜奔马,体态优美,富于浪漫主义设计意匠,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青铜工艺品。汉代铜器主要有:铜灯、铜炉、铜奁、铜洗、铜壶、铜镜、铜鼓。

·战国时期已有铜灯,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两大类最为发达。铜镜多出土于南方的楚国,称为淮式镜。唐镜制作兴盛的原因有:一是因瓷器的出现,许多铜器改为陶瓷制作,因而形成唐镜装饰精美,丰富多彩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由于唐代形成一种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

·在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绩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两个品

种(09年选择)。宣德炉多为香炉式。采用鎏金、渗金、金屑等。景泰蓝是明代着名的一种金属工艺(不是瓷器)。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个字概括,它是具备了我国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种工艺品。日本收藏的唐代银胎掐丝珐琅镜为我国最早的珐琅器。北京西郊大钟寺的大钟,是明代一件形制宏大的铜制品,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一座最大的铜钟。

·铁画,又称铁花,是以低碳钢为材料制作的一种装饰画。既是画,又有立体感,是一种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

4.染织工艺

·我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织绸的国家,在商代已有家蚕。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色等染织工艺已有专门的分工。

周代十二章实际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二种图案,它从西周以来为历代帝王所采用。

·汉代的染织生产,可分为官营和私营两种,规模庞大。素纱襌衣,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汉代丝织花纹有:1)云气纹2)动物纹3)花卉纹4)几何纹5)文字。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是蜀锦。

·唐代时的丝织生产中心,自中唐以后,已经由北方的定州开始向江南转移。唐代的棉织在我国岭南一带有较大发展。毛织产地主要是在北方和西北一带。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还用于绣作佛经或佛像,为宗教服务。

·宋代丝织品中最美的一个品种是锦。北宋时期的四川和江南是丝织生产的中心。·缂丝:是宋代着名品种。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将许多不同色彩的纬线依照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图案花纹凌空而视,犹如雕镂而成,花纹两面相同。缂丝原为室内或佛殿的装饰,或作为书画的装裱。宋代的缂丝除作实用外,已向装饰方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艺术。

·元代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石失”。元代加金织物,有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纳石失”的发展原因是原料充足,黄金和蚕丝较丰富。西域金绮工匠大批迁入。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着名纺织家松江女艺人黄道婆向海南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经自己改造后带回家乡。

·明代的丝织品可分为四大产区:江浙、四川、山西、闽广。明代棉织生产已遍及全国,最着名的为江南一带,特别是江苏松江,称为棉织的中心。明代染织业最发达的地方是芜湖。

·顾绣是流行于广大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因为多为妇女的制作,故古时称为“女红”。

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艺术,从这里可以看出,明代刺绣明显地向欣赏和实用两个方面发展。

·清代时上海是印染的着名地区,刺绣形成地区性的品种。丝织的产地在江南、四川、广东等地。乾隆时期的丝织吸收外来图案风格。在装饰中采用了一些法国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式样,显得过于堆砌和繁缛之感。重要的品种有:苏州制造、南京云锦、缂丝。

5.漆器工艺

·我国是用漆最早的国家,商代已有漆器。西周漆器用蚌作为镶嵌是周代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手法。

·汉代漆器的特点:1)汉代漆器的制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2)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是实用和美观结合的典范;3)图案纹样的多样性统一,富于装饰性。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晋代雕塑家戴逵曾为南京瓦棺寺制作夹纻佛像五躯,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的玉像称为“瓦棺寺三绝”。

·金银平脱是将金银薄片刻成各种纹样,粘贴在素地上,全面髹漆数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十分贵重。

·螺钿在唐代得到很大发展,它应用在漆器、木器以及铜镜上。

·雕漆也是在唐代创新的新产品,现在称为剔红。

·明代果园厂是封建官营的漆器生产机构。制作雕漆、填漆等,以雕漆最为有特色。填漆有两种作法: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纹凹陷,其中刻纹处施以金粉的称为戗金。

6.家具工艺

·明代家具的特色:A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又通称“硬木家具”;

B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C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

D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实牢固;E明代家具的“攒边”技法很有特色。

总结的四个字来概括“简、厚、精、雅”(08年填空)。简是指它的造型洗练,不繁琐,

不堆砌;

厚,是形象浑厚,具有庄重、质朴的效果;精,作工精巧,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风格雅典,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

1)园林建筑的兴起;2)木材的丰富;3)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它巧妙地恰如其分的使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

7.雕塑工艺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商代的玉器已逐渐从使用转向欣赏。

·周代人们把玉器主要用作礼器,

8.竹木雕

·明代竹雕工艺兴起,以江南为盛,有竹根雕竹片雕等,代表性的流派有金陵派和嘉定派。

嘉定是我国的竹雕之乡。嘉定派创始人为朱鹤。与其子其孙合称“嘉定三朱”。

金陵派由濮仲谦创立。

·清代竹雕制作技法分竹刻、留青、翻簧。竹刻有嘉定派的着名竹雕艺人吴之璠、施天章。金陵派有潘西凤、方洁。留青即皮雕是用竹青外表做装饰,着名艺人有张希黄。翻簧是乾隆后期流行的一个品种。

9.琉璃与玻璃工艺

·战国时期我国琉璃工艺得到了较大发展。琉璃,亦称原始玻璃。《目前发现最早的琉璃有洛阳庞家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白色玻璃珠。

·六朝时期的玻璃工艺曾得到一定发展,国内已能制造玻璃器皿。

·元代琉璃又称瑠璃,在古时常与玻璃一词混用,到后来,人们才把玻璃称制品为料器,而琉璃则专指料器用于建筑砖瓦上的一个品种。

琉璃是一种铅釉陶(属于陶瓷制品有别于玻璃),在汉代已普遍使用。

·考工记

在诸子百家中,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都有涉及。而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工艺专着《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08年选择)。这部着作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的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09年填空),四者结合然后可以为良”的重要观点。天有时,指时间概念;地有气,指空间概念;工有巧,指制作条件;材有美,指材料性能。

·营造法式

北宋李诫编写的建筑专着《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有详细说明和精致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着作,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08年填空)。

·髹饰录

《髹饰录》是我国明代一部漆工艺专着,是安徽新安着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它详细记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配置,以及丰富多彩变

化万千的各种装饰方法。这些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现今创作都有启发,具有重的现实意义。

·天工开物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园冶

《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着,明末造园家计成着。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着,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10.历代工艺美术特点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原始工艺的装饰,不是附加,而是和实用有机地统一的;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对称的形式是力量的均衡的体现,节奏即规律的变化是产生力量的形式;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从写实到表号化,从具象到抽象化,是工艺美术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

·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工艺美术装饰纹样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2)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因此商代的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的反映。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安定而又庄重的直线,装饰也是采

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

3)青铜器造型的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商代盛行饮酒之风,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商代青铜器的组合是酒器的组合;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1)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

2)看重现实,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方面。

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反映了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工艺制作的样式常有固定的规格,在装饰上反映出显着的秩序感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

该时期的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官营手工业和私营的个体手业。体现了工艺美术制作的地方性,普遍性和多样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

2 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体现在

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的特色。

3 装饰改变了商代的中心对称,单独适合纹样的图案组织,也改变了周代的反

复连续,成为带状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组织为主。

4 工艺美术在美学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

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制作设计理论。在诸子百家中,关于用与美,文与质,

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都有涉及。而直接总结工艺制作原则的是战国时期的工艺专着《考工记》,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门论述。

各国的特色:楚国的器物造型曲中有直,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秦国的器物富于淳朴的美,具有现实主义的作风。郑国的精巧;燕国的古朴;赵

国的浑厚;韩国的优雅。

·秦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1)秦代的工艺美术,也如其它的文学艺术一样,是以重实用,富有敦厚质朴的艺术特色。

2)器用造型洗练,一般只以几道弦纹做装饰,反映出一种质朴的美。

·汉代的工艺美术特点(08年简答)

1 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汉代

前后四百多年的时间里,青铜器时代已经过去,许多铜器被漆器陶瓷代替。

2汉代儒学的宗教化,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内容占极大的比重,画象石,画象砖,陶塑明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

3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汉代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来概括。质,有古拙、质朴的特点。

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生动的飞禽走兽富有劲健的生命力。紧,汉代的装饰是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味,这里指的是装饰味,纹样具有独特的风格。

装饰图案的表现方法特点: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多用线做分割处理; 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4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

六朝时期在我国工艺美术的重点开始从北方转向南方。全国以北方为经济中心的传统局面开始变化,南贫北富的情况开始扭转,产生了全国平衡发展的新形势,这为在历史上比汉代更为强盛的唐代奠定了基础。

1)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2)玄学的流行,崇尚清淡。好放任无羁,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在装饰题材上,它开始打破了过去的神兽云气的传统内容,出现了反映当时宇宙观的新题材。

3)从工艺美术的风格来说,它具有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

4)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风格的影响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时代特色。佛教的兴起,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工艺美术上,铜器、石雕、织绣多做佛教题材。

·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09年简答)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摆脱了以前的古朴风格,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明代成熟)。

从工艺美术的题材内容看,出现了大量的植物纹样(08年填空),主要以花草作为装饰内容。唐代的工艺美术由于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有自己的特点:

一、人的意识的解放。这是唐代的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

重要的社会原因。

二、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开始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1、从造型看工艺美术的工艺设计制作的特点,多

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如陶瓷金银器的造型近于球体。2、从色彩看,多

运用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3、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花卉纹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唐代的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以用“满”

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以用“情”字来形容。

五、同时还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风格的影响,熔铸南北,糅和中外。

唐代装饰纹样的特点:早期秀美、工整,受传统图案的影响。中期富丽、丰满。

晚期则较洗练、简朴,失去了初唐的清秀和盛唐的富丽

特色。

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由于在唐代盛行,故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唐代卷草多以牡丹为主花。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1)宋代崇尚理学,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具有典雅、含蓄、恬静、雅洁的特点。

2)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是一个文治的时代,因此在装饰题材上走向文学化、绘画化。

3)宋代文化趋向平民化,因此工艺美术也走向商品化。

4)宋代是一个软弱的朝代,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5)工艺美术明显的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宋代与唐代相比工艺美术风格的特点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都

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给人以清淡的美,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色。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的则为理;唐代华丽而宋代幽雅;唐代开阔恢弘,宋代严谨含蓄,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宋代的工艺美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一些特点:画院的建立,绘画得到重视和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以材料的珍贵和做工的精巧为特色,反映出封建经济的繁荣。宋代绘画直接进入工艺美术领域,不少工艺品种以表现绘画为目的。·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1)元代的尚武表现在工艺美术上有粗犷、豪放、刚劲的风格;如陶瓷器皿的厚重、粗大,丝织品流行加金技术而显得富丽辉煌。

2)元代佛教盛行,一些宗教内容的装饰题材和为宗教所用的器皿,都常有所见。3)在一定程度上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明代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唐代开始)。

1)明代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艺术风格有端庄、敦厚的特点;可以用健、约等字来形容。健,是充实而不浮艳,约,是概括而不赘疣。

2)明代的工艺美术明显的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前者做法细巧严谨,重在技术;后者质朴、豪放、自然、健康,重在艺术。

3)在明代,绘画已经普遍的应用在装饰上;它和清代机械的搬用绘画的方法不同,使人感到自然合体。

4)明代的工艺美术与世俗民众生活紧密结合,表现出自由、健康、活泼的精

神风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民间装饰大量吸收了传统民俗中的吉祥符号。

5)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工艺美术的指导、设计、制作,总结了许多理论着作,对后世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明代的装饰图案中缠枝花是最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通常用牡丹和宝相花。民间装饰大量吸收了传统民俗中的吉祥符号。

·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

1)从整体上看,清代的工艺美术虽然在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但是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虽然作到了技术精绝,使人赞赏,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

2)清代的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但这种装饰手法不论在和工艺品用途的结合方面还是在和器物的协调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3)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

4)在清代工艺美术领域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前者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后者矫饰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

5)清代中期以后,工艺美术品在装饰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生搬硬套,全盘接受。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所占比重极大。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象征、谐音、寓意、比拟、表号、文字。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6701120301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开设院(系):美术系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前期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课堂面授为主,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期末采用命题论文或开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 六、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了解工艺美术基本含义与本质属性; 2、掌握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造型、装饰特点。 教学内容: 1、石器工艺及其他工艺 2、陶器工艺 教学重点: 原始社会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奴隶社会青铜器、陶器、染织、服装工艺。 2、掌握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青铜工艺 2、陶器工艺 3、染织服装和其他工艺 教学重点: 奴隶社会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纹样及象征意义。 第三章秦汉工艺美术 教学要求: 1、了解秦汉时期的金属、漆器、染织、服装、陶瓷及建筑装饰工艺; 2、掌握秦汉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教学内容: 1、金属工艺 2、漆器工艺 3、染织服装工艺 4、陶瓷工艺 5、建筑装饰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 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 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 1.博山炉。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

中国工艺美术史·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院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美术系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总学时:32学时撰写人王弥笑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美术系基础理论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以及相关设计作品和每个时代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形成的深厚、复杂的文化背景。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各时期工艺美术(设计)风格、设计作品、设计思维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的发展脉络、各时代的设计审美和设计观念,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使之建构基础的设计理论知识体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及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各时期经典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直观、详细地分析,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造型、纹饰等特点,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一)导论及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2学时) (二)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三)秦汉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五)隋唐时期工艺美术(6学时) (六)两宋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七)元明清时期工艺美术(4学时) 四、成绩考核 1、本课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史脉的掌握为主要考核内容,以课堂提问、解答、课间布置思考题为辅,结合学生表现、期末学期论文(或考试)给予综合评价; 2、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30%),期末考试(70%)。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国美术史教程》,蒲松年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3、《美术鉴赏》,张道一著,高教出版社,2006年版2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 课件 教材编著:尚刚 课件制作:尚刚韩倩 序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一、性质与分类 ●古代工艺美术定义: 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 ●讲授时段: 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 ●起源 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 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 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 分类和主体?a?a ●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

●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二、适用的原则 ●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 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 ●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 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 ●造型装饰评价标准?a?a美观适用统一 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制约?a?a ●材料与造型 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 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

材料与装饰?a?a ●主料: 青花图案发色 ?a?a氧化钴成分 技术的制约 ●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a?a ●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 ●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 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 材质与造型装饰?a?a ●材质的低贱仿高贵 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 丝绸:装饰影响最大 ●反例 高档模仿低档:较少 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a?a ●制作宗旨:官府?a?a秉承上命 民间?a?a迎合主顾 ●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 ●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 ●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

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1

专业理论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一)课时分配表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石器工艺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二、黑陶 三、几何印纹陶 第五节其他工艺 一、牙骨雕 二、染织 三、编织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

018-741-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41] 考试科目名称:设计史及设计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工艺美术史:约60分 工业设计史:约60分 设计概论:约3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题:3小题(选做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分析题:2小题(选做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工艺美术史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中风格演变的基本线索。 2、基本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脉络,把握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相关的知识,包括每个朝代的基本风格倾向和演变,并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考试内容: 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二)原始时期的陶器 原始时期的制陶技术、著名陶文化遗址,陶的种类、器型与代表作。原始时期陶器造型图案风格的演变与生产环境的关联。 (三)原始时期的玉器 原始时期玉器的器型、种类及著名遗址。原始时期玉器的发展过程、社会功能及风格特征。 (四)原始时期的其他工艺品 二、先秦时期工艺美术 (一)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形态与时代背景。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造型特征。 (二)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陶瓷及象牙器具的形态特征。 (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种类、工艺及装饰形态。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风格及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课件资料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 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 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 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 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 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 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 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 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1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7日第一周星期一第7-8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2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1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7-8 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 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 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 左尚署,车舆伞盖 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 织染署,君臣等冠冕 掌冶署,铜铁器 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 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 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 ●民间:家庭、作坊 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 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 ●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 ●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 ●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 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 ●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 ●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 ●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 第二节织绣印染 一、引言

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二、著名丝绸产地 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 ●品类:蜀锦、单丝罗 ●装饰:“十样锦” 扬州—— ●品类:锦 ●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 定州—— ●品种:绫 吴越—— ●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 ●品种:缭绫、线毯 三、著名丝织品种 纱—— ●特点:平纹方孔,轻薄 ●代表:轻纱(亳州) 罗—— ●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 ●代表:单丝罗(益州) 绫—— ●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 ●地位:黄金时代——唐 ●代表: 定州绫 缭绫:润州、越州 技术:织成后碾砑 装饰:御用题材 锦—— ●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 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 ●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 ●特殊: 繝:色彩丰富与热烈 织金锦:金线显花 线毯: ●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图腾 2.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指用打制的方法制成的比较 粗糙的石器,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 3.磨制石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 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带。红山文化特色代表:大玉龙,呈C型,长42.2cm,系绿玉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之一。 6.彩陶: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晚期,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 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特色: 黑白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山型(短颈广肩鼓腹)马厂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 9.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10.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用模制和轮制。 12.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大特点。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 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13.彩陶工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几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几何纹而得名。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 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⑵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锡的比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鼎(煮肉器物)、甗(烹饪器物)、鬲(煮粥器物)。 4.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力的象征。 5.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6.什么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炊煮器? 答:妇好三联甗。

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700032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授课单位:装潢设计教研室 学时:3 6课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常璐 2009/8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系(部)主任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工艺美术史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 课程的作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了解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既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岗位人”、“职业人”服务,更为培养能生存发展的“社会人”、适应文化全球交流、经济全球化的“国际人”奠定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图案设计》、《现代陶艺》等课程有比较紧密地联系。它为艺术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基本理念 《工艺美术史》是一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课程,使学生对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形成发展及时代特点有所了解。从实际的设计角度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达到“用中学”的教育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既要掌握具体作品,还需理解工艺美术的设计思想,这一点对设计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中国工艺美术史,只关注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是侧重营造的观念,应充分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才能与时俱进,为今天的设计艺术服务。 讲授中国工艺美术史,要针对不同专业,将教学内容适当衍发;同时注意增加人文素质内容。既要贴近专业、服务专业,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了解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从中吸取宝贵的营养,达到设计古为今用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程内容 年代内容年代内容 原始社会A.陶瓷工艺、石器工艺。 B.装饰的萌芽。 C.其他工艺。商代工艺美术A.青铜工艺。 B.陶瓷、雕刻艺术。 C.其它工艺。 周代A.漆器工艺、青铜工艺。 B.陶瓷工艺。 C.染织工艺。春秋战国时期A.青铜工艺。 B.漆器工艺、陶瓷工艺。 C.染织工艺、其他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性质:考试 3.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 4.学时/学分:2 二、课程考试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1.了解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2.理解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3.掌握磨制石器在形制的演化,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化。 第二章 1.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2.理解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3.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其由审美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 2.理解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第四章 1.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这一时期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掌握汉代的文化思想对漆器、青铜器、纺织等工艺的影响。 第五章 1.了解佛教的全面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3.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工艺等方面在其特点历史时期里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特点; 第六章 1.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 2.理解隋唐工艺美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掌握汉代末期至隋唐时期家具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1.了解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2.理解宋代的瓷器及其特点,金银工艺的发展状况。 3.掌握五代宋辽金时期的代表性工艺美术种类。 第八章 1.了解元代的工艺美术,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2.理解景德镇瓷器工艺、棉纺织工艺者黄道婆。 3.掌握从元代艺术品本身的特色两个方面阐释少数民族工艺特点。 第九章 1.了解明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

考研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笔记

2014<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重点 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原始社会几何纹, 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二、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三、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异同: 不同点: ①工艺美术的个体制作、手工产品与现代设计的大工业化、批量化产品的对比。 ②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明显,而现代社会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交通运输发达、艺术潮流国际化、流行趋势泛化等原因,尽管某些民族特质性的审美倾向还存在,但设计作品的地域性差别越来越淡化。 ③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以纵向形式为主,在农业社会环境中,行业竞争相对平和,高档工艺美术品(宫廷用品)的制作反映出一种不计工本的制作观念;现代设计的技术性要素大多是公开的,处在机械文明和商业社会中,行业竞争广泛而激烈,经济效应和功能被视为现代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④工艺美术的贵族化、政治性、鲜明的等级性与现代设计的大众化、文化性之间的差异。一致性:

①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都具有事先规划性。 ②工艺美术制作和现代设计制作都在继承前一时代的形式、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并都必须具备技术可行性前提。 ③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都以社会经济为基础,并受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④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作品都既具有实际功用、又具有审美特性,是社会物质生活中完善 的功能和美的形式的结合。———————————————————————————————————————三.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1)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粘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2)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3)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4)吸水性:陶器可以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 ·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它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文字等。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2006-2014-2015考研真题(100万份真题笔记课件期末试题)

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中外设计史论(611)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世界现代设计史重难点串讲辅导讲义。打印清晰版。针对指定参考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融合本科生课堂笔记,充分解决考生在独自复习中重点知识无法掌握、无人讲解的难题,对易考、易错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把参考书变薄,更有针对性。¥78 2-3世界现代设计史本科生课堂授课讲义。完整详细授课讲义,准确把握本校该科目教学重点,少走弯路,打印版独家¥78 2-4世界现代设计史本科生教学重点提纲。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复印版¥20 2-5世界现代设计史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内部编写,打印版,强化练习绝佳资料,独家¥48 2-6世界现代设计史期末试卷。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注:以上收集资料均为本校本科生考研内部使用资料,目的是帮助跨校跨专业考生把握内部重难点,和本校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套资料包含上述所有,套餐优惠价:¥175 指定参考书目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 《设计艺术概论》李砚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四川美术学院中外艺术史论(612)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影视艺术概论期末试卷。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2-3动画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近年本科生期末试卷,有效把握出题侧重点,复印版独家¥25 注:以上收集资料均为本校本科生考研内部使用资料,目的是帮助跨校跨专业考生把握内部重难点,和本校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套资料包含上述所有,套餐优惠价:¥40 指定参考书目 《影视艺术概论》袁玉琴谢柏梁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 《动画概论》贾否路盛章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 《世界摄影史》顾铮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年 《电视美术概论》叶建新刘大宣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四川美术学院文艺理论(810)考研精华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1-1本科目暂时没有收集到真题 第二部分:学校内部考研资料 2-1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全年专业课复习计划,指导考生科学时间分配,提高备考效率,免费赠送 2-2艺术概论本科生课堂授课讲义。完整详细授课讲义,准确把握本校该科目教学重点,少走弯路,打印版独家¥78 2-3艺术概论本科生教学重点提纲。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复印版¥20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SJ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一课程说明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4 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 (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 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 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 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