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教版)必修3word第十三单元 第31讲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教版)必修3word第十三单元 第31讲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教版)必修3word第十三单元 第31讲
2020版 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 历史 (人教版)必修3word第十三单元 第31讲

第31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名师导语』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人文精神的内涵或者苏格拉底等人物的思想主张。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看,人文精神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知识点一智者学派

1.背景

(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主观条件: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概况

(1)探究主题:人类和人类社会。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主张

(1)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主张人人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4.评价

(1)积极???①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2)局限: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

知识点二 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苏格拉底

(1)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主张???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③善是人的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柏拉图

(1)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意义: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苏格拉底的贡献及影响

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构图解史】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信息提取: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智者学派将哲学引入社会领域,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漫画解史】“美德即知识”

信息提取:“美德即知识”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构图解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信息提取:孔子和柏拉图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强调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德治。但二者达到上述目的手段不同。

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背景

(1)经济: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频繁,奴隶制经济繁荣。

(2)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3)思想:公元前7~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1.(2018·河北衡水联合模拟)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B.人文精神出现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智者能言善辩

答案 A

2.(2019·天津五校联合模拟)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这段话意在强调()

A.“人的发现”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

解析从材料中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和法治出现的过程,可知都突出了“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东西方思想

1.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2)不同点:

目的

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

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苏格

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

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苏格拉底崇

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如苏格拉底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

(2)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③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古希腊人文思想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1.(2019·天津南开模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孔子主张“德治”,二者的共同点是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9·山东日照模拟)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

A.主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发展模式差异

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

解析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而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同形共性”,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

答案 A

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理解东西方人文精神

1.东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

核心论点:《孔子讲学图》中: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体现了中国式的师道尊严与等级有序的观念;《雅典学院》中: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体现了平等的教学氛围与思想自由的观念。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2.智者学派的影响

智者学派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

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核心论点: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但智者学派在人文精神的起源上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

答案 D

2.(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伯利克里在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差异时说:“我们爱好智慧,但不会就此变得柔弱;我们热爱艺术,但不做过度的炫耀。”爱好“智慧”和“艺术”反映出当时的雅典人()

A.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重视人的价值

C.比较关注物质生活

D.反对崇拜神灵

解析伯利克里时期,宗教在雅典仍有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雅典人爱好智慧、热爱艺术,体现了古代雅典人文主义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崇拜神灵,故D项错误。

答案B

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Ⅰ,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立意从西方人文精神诞生的原因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首先,明确材料的时空“公元前9至前8世纪”“希腊”;其次,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

★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易把神与人的高度一致性错误归结为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理性占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代表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

考法2古代中西方法律观念的比较

【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Ⅱ,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

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题技巧』

★关键信息

信息1“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说明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说明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信息2“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说明守法是正义行为;“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说明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说明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中外关联类试题。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提炼有关孟子、苏格拉底观点的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加以概括即可。第(2)问有关社会背景方面,应从孟子、苏格拉底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来回答;“共同的历史价值”可从对中西法制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在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考虑。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重庆巴蜀中学月考)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A.仁爱至上

B.人文关怀

C.强调民本

D.批判怀疑

解析《诗经》赞美爱情,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价值,体现的都是人文关怀,故B 项正确。

答案 B

2.(2018·广东五校联考)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

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答案 B

3.(2019·河南郸城模拟)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解析材料“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体现了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8·吉林长春模拟)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

A.是对“美德即知识”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解析题干中“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强调幸福与品德、使用品德实践及品德紧密相关,继承发展了他的老师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故A正确。

答案 A

5.(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

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

解析材料中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突出比例的安排,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反映出当时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B正确。

答案 B

6.(2019·广东肇庆调研)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泰格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解析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不受认同,说明人文主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 项正确。

答案 A

7.(2019·安徽宣城模拟)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

D.理性价值

解析据材料“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可知,理智是人理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湖南长郡中学六模)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

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解析由材料“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说明古罗马建筑要让人感到亲切,古罗马的建筑力图让人感到亲切,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

答案 B

9.(2018·湖北黄冈调研)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泰格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A.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B.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C.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解析材料“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属于所有的人”“……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肯定了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答案 C

10.(2018·河北承德联考)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这些观点()

A.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起源

B.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C.树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答案 C

11.(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的积极部分给予了肯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B.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

C.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D.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解析材料强调“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即思想的解放者,通过向人教授“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知识,提高希腊人的文化水平,从而认识到人的价值,从而使人从神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故B 项正确。

答案 B

12.(2018·安徽“十校”联考)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这反映出柏拉图()

A.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

B.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C.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

D.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

解析柏拉图的理想王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论语》与《韩非子》中关于道德与功利等内容的比较

材料二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9分)

答案(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

原因:①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

②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如回答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可适当给分)。

③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2)要素: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

不同点:价值取向不同。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

14.(2019·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

——整理自《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答案论题: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和希腊社会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有所不同。阐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西方: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讲义:主题二 市场经济、商人与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主题二市场经济、商人与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一、市的变迁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 【涉及知识点范围】 中国史:唐朝坊市制、宋代城市与商品经济、明清商品经济、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南方谈话、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 世界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 二、中国商品经济、商人、商业精神与社会发展 【涉及知识点范围】 西周:工商食官;春秋时期打破工商食官,私商兴起; 战国;开始重农抑商,一直持续; 汉代:丝绸之路; 唐朝:对外贸易,经济文化交流;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打破坊市制度,市民阶层壮大,科技文化发达;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商帮、白银、工商业市镇; 近代:洋务运动后产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化,甲午战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广限制,实业救国热潮兴起,民资壮大,维新变法、辛亥

革命;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1927~1949年: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列强侵略、挤压民资; 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赎买,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文革期间被压制; 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家慈善、爱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商业精神:重义轻利,实业救国,爱国奉献,社会责任感,慈善活动 商业弊端:拜金逐利,造假贩假,坑蒙拐骗,不诚信经营。 著名商人:吕不韦、胡雪岩、郑观应、陈启张謇、荣氏兄弟、荣毅仁等 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生产关系调整 1.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 (1)时间:16-18世纪的欧洲。 (2)主要内容:①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如果没有或无法获得贵金属矿场,就得通过贸易来取得。②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3)作用:促进原始积累,促进早期资本主义发展。 2.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政策,包括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市场经济 (1)时间: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高考历史选做题方法汇总 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 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 (1)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 (2)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3)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4)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 (5)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 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设计的试题,能让学生了解近代这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能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最新新课程高考物理创新试题精编版

2020年新课程高考物理创新试题精编版

新课程高考物理创新试题 根据 安徽考试说明要求,对电场强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的要求是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践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与《新课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这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把物理知识点连起来,形成网络结构。 例题. (18分)如图甲所示,在边界MN 左侧存在斜方向的匀强电场E 1,在MN 的 右侧有竖直向上、场强大小为E 2=0.4N/C 的匀强电场,还有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B (图甲中未画出)和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 3(图甲中未画出),B 和E 3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P 1P 2为距MN 边界2.28m 的竖直墙壁,现有一带正电微粒质量为4×10-7kg ,电量为1×10-5C ,从左侧电场中距MN 边界 15 1 m 的A 处无初速释放后,沿直线以1m/s 速度垂直MN 边界进入右侧场区,设此时刻t=0, 取g =10m/s 2.求: (1)MN 左侧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1(sin37o=0.6); (2)带电微粒在MN 右侧场区中运动了1.5s 时的速度; (3)带电微粒在MN 右侧场区中运动多长时间与墙壁碰撞?( 22 .1≈0.19) M P 1

参考答案:(18分) (1)设MN 左侧匀强电场场强为E 1,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带电小球受力如右图. 沿水平方向有 qE 1cos θ=ma (1分) 沿竖直方向有 qE 1sin θ=mg (1分) 对水平方向的匀加速运动有 v 2=2as (1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 E 1=0.5N/C (1分) θ=53o (1分) 即E 1大小为0.5N/C,方向与水平向右方向夹53o角斜向上. (2) 带电微粒在MN 右侧场区始终满足qE 2=mg (1分) 在0到1s 时间内,带电微粒在E 3电场中 1.010 4004 .01017 53=???==--m qE a m/s 2 (1分) 带电微粒在1s 时的速度大小为 v 1=v+at=1+0.1×1=1.1m/s (1分) 在1到1.5s 时间内,带电微粒在磁场B 中运动,周期为 108.010******* 7 =????==--π ππqB m T s (1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3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习题9

专题13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专题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太原模拟)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物资匮乏,新生的苏俄政权面临着重重困难,故C项正确。A项与“1918年”的时间不符,排除;1918年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尚未展开,故B、D两项错误。 2.(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到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 ) 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 B.确立了经济高指标发展战略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 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决定强调发展工农业生产,以生产促进销售,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做法,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故B项错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生产,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要求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服务,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G10联考)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这些观点( ) A.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B.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 C.与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初衷一致 D.旨在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 答案 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斯大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对外经济联系的问题,突出了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故B项正确。斯大林并未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故A项错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不符合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doc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选择题的分类 选择题试题组成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如何审题? (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高考历史六类选择题技巧 组合类选择题 考查能力:考查考生对多个历史事件的甄别、判断、解读能力。

命题特点: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 典题例证: (广东省梅县2013届高三历学期期中测试.T16)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挖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挖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④③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革委会”是“*”时期的特有产物,②是“大跃进”时期农业产量浮夸的具体体现,③应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之后,④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确立后农村的巨大变化,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②①④③,故答案选D。 此类题型解题技巧: 1.排序型选择题。确定首尾法。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确定哪一个排在首位或末尾,可降低难度;也可以通过确定某两个或几个小项的位置关系,来提高解题效率。 2.排除型选择题。将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固定或排除,只要排除某一个小项,答案即可得出,即使对其他选项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也能答对。

2017-2018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选修3-1练习:综合检测

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对于点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点电荷就是带电荷量很少的带电体 B .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C .体积大的带电体肯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D .带电体如果本身大小和形状对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可忽略,则可视为点电荷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做的正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就越大 B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电场力做的正功越少,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C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某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就越大 D .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某点时,电场力做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 3.如图1所示是电容式话筒的示意图,它是利用电容制作的传感器,话筒的振动膜表面镀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距膜几十微米处有一金属板,金属板和振动膜上的金属层构成电容器的两极,在两极间加一电压U ,人对着话筒说话时,振动膜前后振动,使电容发生变化,导致话筒所在电路中的其他量发生变化,声音信号被话筒转化为电信号,导致电容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电容器( ) A .两板间的距离变化 B .两板的正对面积变化 C .两板间的介质变化 D .两板间的电压变化 4.一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 随所加电压U 变化的图线如图2所示,P 为图线上一点,PN 为图线的切线,PQ 为U 轴的垂线,PM 为I 轴的垂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 B .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C .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R =U 1I 2-I 1 D .对应P 点,小灯泡的电阻R =U 1I 2 图1 图2 图3 图4 5.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 3的滑动头P 向b 端移动时( )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6.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C 2=2C 1,R 2=R 1,①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器C 2的电荷量大于C 1的电荷量 ②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器C 1的电荷量大于C 2的电荷量 ③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器C 2的电荷量大于C 1的电荷量 ④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器C 1的电荷量大于C 2的电荷量,以上说法都正确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7.如图5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时,在铁片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向上的拉力F 的大小为( ) A .F =Mg B .Mg(M +m)g 图5 图6 图7 图8

高考物理热学问题创新题

热学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主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将加剧 C.由水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水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D.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内分子势能就越大 2.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如图所示是医院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的示意图.在输液的 过程中: A.A瓶中的药液先用完 B.B瓶中的药液先用完 C.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逐渐增大 D.随着液面下降.A瓶内C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下面说 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气体密度和分子平均动能都增大 B.b→c过程.压强增大,气体温度升高 C.c→d过程,压强减小,温度升高 D.d→a过程,压强减小,温度降低 5.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水分子直径的: A.1.1×104倍 B.1.1×103倍 C.1.1 ×102倍 D.11倍 6.如图所示.气缸内充满压强为P0、密度为ρ0的空气,缸 底有一空心小球,其质量为m,半径为r.气缸内活塞面 积为S,质量为M,活塞在气缸内可无摩擦地上下自由移 动,为了使小球离开缸底。在活塞上至少需加的外力大小 为(不计温度变化). 7.如图所示,喷洒农药用的某种喷雾器,其药液桶的总 容积为15L,装入药液后,封闭在药液上方的空气体 积为1.5 L,打气简活塞每次可以打进1 atm、250cm3 的空气,若要使气体压强增大到6atm,应打气多少次? 如果压强达到6 atm时停止打气,并开始向外喷药,那 么当喷雾器不能再向外喷药时,筒内剩下的药液还有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doc 9页)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高三历史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2010历史文化史专题复习:科技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进步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略) (1)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2)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 (3)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 (4)古代中国的农学、地学及物理学成就 2、以四大发明的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4世纪时,造纸术东传朝鲜、日本,8世纪时传到西亚,后来经阿拉伯传到非洲、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欧洲人文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欧洲人使用活字印刷比中国晚了4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印刷术连同造纸术对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起了关键性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欧洲社会的进步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3)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后来,人们又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到北宋时期,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南宋时期,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在唐中期的有关书籍中,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与火药武器,南宋时发明管形火器“突火枪”等,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以上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3、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相应的社会需求,成为科技繁荣的推动力。

高考历史体制创新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

热点7 体制创新 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1.(2018·山东滨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3分) 解析:(1)第一小问转变,苏联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转变,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进行干预”到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是新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9创新设计高中物理第一章 基础课1教师版

[高考导航] 基础课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知识排查 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 Δt,是矢量,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加速度 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 Δt。单位:m/s 2。 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 t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研究里约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艾森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2)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3)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2 m/s2,甲一定做加速运动,乙一定做减速运动。() 答案(1)√(2)√(3)× 2.[教科版必修1·P14·T2](多选)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列车提速后的速度达到250 km/h C.由于堵车,汽车的车速仅为1.2 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答案BC 3.(多选)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创新题 12物理实验

2019-2020年高考物理创新题12物理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一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 A.3.450 mm B.3.545 mm C.3.950 mm D.3.95 mm 2.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U和测电阻R时,若红表笔插入万用表的正(+)插孔,则: A.前者(测电压U)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后者(测电阻)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 B.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 C.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 D.前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出万用表,后者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万用表 3.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 器测金属丝直径和直尺测金属丝长度示数如图所示,由图读出金属丝两端的电压U= V,金属丝中的电流强度I= A,金属丝的直径d= mm,金属丝的长度L= cm,根据上述数据,可以计算出所测金属丝的电阻率ρ= Ω·m.

4.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示数 ⑴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cm. ⑵用机械表测定时间,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 ⑶多用表的红、黑两个测试笔短头分别插入表盖正负孔中,红表笔应插入插孔. ⑷用多用表欧姆挡测量某电阻值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电阻值为Ω,若想测量更精确些,选择开关应选欧姆挡位置. 5.如图各表示一个演示实验:

⑴图甲中,木槌打击弹簧片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是;这现象表明。 ⑵图乙中,接通开关时,观察到金属棒动起来,这说明,断开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左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接通开关时你观察到;这现象说明。·6.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记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 为50Hz,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5的6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摆放着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1= cm,d2= cm,d3= cm.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m/s,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改革形式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目标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不管是早些年的“3+2”模式、“3+大综合”、还是“3+X+1”模式,概莫能外。由此观之,如今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也不例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教学的终级目标,也是指导我们教学改革的灯塔!这也是历史课标的精髓要求。 从2005年开始,江苏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崭新的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如今,已过去了快七年,整整三份高考试题,笔者有幸作为新高考的体验者,走过了年七的风风雨雨,体会了改革的阵痛与欢欣。面对这种崭新的高考模式,灵活的科目等级要求,颇有微词的录取方式,连同稳中求变的高考试题……可谓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回味和总结的地方太多了。 下面首先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特点谈起。 一、新试题的特点 近几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较,体现出以下八个主要特点: 1.果断摒弃了问答题,增加了材料题 这是近些年历史试题最明显的变化。问答题曾经作为往年高考试题的三大题型之一,颇受命题者重视,常常成为压轴之作。但近几年随着材料题的兴起,加上问答题因其在考查学生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在高考试卷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8年终于在新课程改革的锣鼓声中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高考卷中去掉了传统的问答题后,把材料题增加为5道,分值变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一半,体现出了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无疑加强了对考生史料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也就是加强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问答题的消失,材料题的增加,实质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素质,挖掘学科育人功能。这种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生由高“知识型”向高“能力型”的人才目标迈进。 2.增加选做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做题的权利 第25题要求考生,从A、B、C、D四题中选做两题,多做不给分。这是与新课程一贯倡导的理念相一致的: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权,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有

高考攻略历史选择题注意点及易错易误知识点!

高考攻略历史选择题注意点及易错易误知识点! 高考历史选择题注意点 1、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材料,可以跟课本知识不一样或完全对立;最需要注意的是时间和事件,尤其是特俗的时间段,如1959—1961年,立马反映为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等,这是历史学习的关键。 2、做历史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即排除与材料无关、不符合史实的选项。 3、一般而言,遇到过于绝对的、开始或结束等,都是错的,但是仍要结合材料;倘若遇到程度副词,如严重、很大之类的,需要注意。 4、一般而言,说法比较中肯的,如一定程度上之类可以列为优先选择,当然是尊重材料。 5、要区分群体和个体,个体是不能反映群体意识的,切勿以偏概全。 6、易错易误知识点修正: (1)先秦时代(夏商周)没有实现中央集权,也没有皇权,但有君权(君王的权力); (2)宗法制侧重于家庭内部关系的调整,而分封制则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从秦到清,如果涉及中央官制,一般是考察君主专制;如果君主的某些行为收到限制,则君权收到限制;如果涉及中央和地方,则考察中央集权。 (4)中国古代没有所谓的民主政治。 (5)存在即为合理,所以如果说某种制度不适应发展,其应该出现很多弊端。 (6)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存在,故而不可能消除;正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才导明清租赁关系的盛行。 (7)在考察史学方法的时候,一定切记正确的结论要经过考古文物和文献记载的双重验证。 (8)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进而导致南宋以后文化呈现南强北弱的趋向。 (9)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既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是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的时候,也出现了反封建思想。 (10)儒家思想遭到挑战的有:魏晋南北朝(佛道冲击)、新文化运动(动摇)。 (11)从人头税到土地税的转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呈现减弱趋势,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0届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创新设计(3)

2020届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创新设计(3) 1.〔16分〕 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深穴打夯机〞,电动机带动两个滚轮匀速转动将夯杆从深坑提上来,当夯杆底端刚到达坑口时,两个滚轮彼此分开,将夯杆开释,夯杆在重力作用下落回深坑,夯实坑底。两个滚轮边缘的线速度恒为v=4 m /s ,滚轮对夯杆的压力F N =2×104N ,滚轮与夯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夯杆质量 m=1×103kg ,坑深 h=6.4 m ,取 g=10m /s 2.求: 〔1〕夯杆自坑底开始匀加速上升,当速度增加到4 m /s 时,夯 杆上升的高度; 〔2〕夯杆自坑底上升的最大高度; 〔3〕每次滚轮将夯杆提起的过程中,电动机对夯杆所做的功. 2.〔18分〕 如下图,一根长为L 的绝缘刚性轻绳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另一端与悬点A 相连。假如在悬点A 放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要使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那么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最小值应为多少? 3.〔8分〕【物理—物理3-3】 如下图,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滑轮和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稳,活塞距缸口0.5m ,活塞面积10cm 2,大气压强 1.0×105pa ,物体重 50N ,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 升到缸口,封闭气体吸取了60J 的热量。那么 〔1〕封闭气体的压强如何样变化? 〔2〕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4.〔8分〕【物理—物理3-4】 如下图截面为矩形的平行玻璃砖,图中的MN 垂直NP ,一束单色光从MN 上的一点进入玻璃砖后,又从NP 上一点B 返回空气中,入射角α和出射角β。 〔1〕求玻璃砖的折射率。 〔2〕假设n =2/6,0≤α≤π/2,求β的最小值。 5.〔8分〕【物理—物理3-5】 一个静止的氮核14 7N 俘获一个速度为2.3×107m/s 的中子生成一个复核A ,A 又衰变成B 、C 两个新核.设B 、C 的速度方向与中子速度方向相同,B 的质量是中子的11倍,速度是106m/s ,B 、C 在 V 0 L q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解析版

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纵向梳理]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1.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B.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D.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B [从材料中曲线的几个时间点判断,该曲线反映的是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暴露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弊端,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力下降。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凯恩斯主义兴起,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盛行。1973年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失灵。为了应对“滞胀”,反对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发展起来。故B项符合题意。] 二、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苏联解体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仅是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针对训练] 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D [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故C项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D项正确。] [中外关联] 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选择 历史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一下嘴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据钱穆《国史大纲》)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咋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卷)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2020届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创新设计(2)

2020届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创新设计(2) 1.〔14分〕一个质量为m =0.20 kg 的小球系于轻质弹簧的一端,且套在光滑的竖直的圆环上,弹簧固 定于环的最高点A ,环的半径R =0.50 m ,弹簧原长L 0=0.50 m ,劲度系数为4.8 N/m ,如下图,假设小球从图示位置B 点由静止开始滑到最低点C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弹=0.060 J,求:〔1〕小球到C 点时的速度r C 的大小。 〔2〕小球在C 点时对环的作用力〔g =10 m/s 2〕。 2.〔19分〕电子束从阴极K 处无初速度开释,经电压为U 0的电场加速后连续射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 属板中央,极板的长度为L ,板距为d 1,两极板与互相平行的间距为d 2的直长金属导轨相连,有一根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在导轨上向右滑动〔各处接触良好〕,导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方向如下图。〔1〕假设要电子束能顺利通过水平放置的平行板而不至于打在极板上,求棒AB 垂直向右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的取值范畴;〔2〕在原图中定性地画出电子穿过平行板的可能轨道〔画出三条有代表性的〕。 U + -d 10>A L K d 2 v 3.〔16分〕如下图是游乐场中的滑道模型,它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轨道AO 是半径为R 的1/4圆周, 在O 点轨道的切线是水平的。B 点位于水池边,0、B 在同一竖直线上,o 、B 之间的距离为R ,水面与地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一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不计小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小滑块刚要到达0点时,轨道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 〔2〕小滑块的落水点与B 点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