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4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5 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5 风儿轻轻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风的力量和作用。
课文通过描述风儿轻轻吹拂下,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存在和力量。
同时,课文还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环保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形成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风的力量,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的力量和作用,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体验风的力量,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的力量和作用,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体验风的力量,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风的环境中,感受风的力量。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培养实践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风的力量和作用。
2.准备风铃等教具,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
3.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风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风铃摇曳的声音和动作,初步感受风的力量。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风儿轻轻吹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以及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风、体验风、感受风,进而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对风的认识和理解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知道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知道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风的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风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风儿轻轻吹》。
2.探究风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风的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风的力量。
3.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风力发电、风力吹散树叶等。
4.关注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讨论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的特点、作用以及与环保的关系。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存在以及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知到风的力量,理解风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含了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能的利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但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和复杂的科学原理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能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能的利用。
2.难点:风能的利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以便课堂上能够分享自己的发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存在。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风能的利用。
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风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风力发电模型,体验风能的利用。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针对课堂内容,提问学生:“风的形成是什么原因?风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对风的破坏。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风儿轻轻吹教学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教学重点:① 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② 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活动1、风儿在哪里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
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活动2、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
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
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
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以及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风是一种自然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风有一定的感知,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风。
但他们对风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较为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风的特性,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风的特点。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风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风的现象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的特点。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风?风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风是一种自然资源。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风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风的作用。
如:用气球模拟风,观察气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和描述风的现象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风这种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风,还有哪些自然资源对我们生活很重要?如何保护这些资源?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风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儿轻轻吹》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五课《我们生活的地方》的主题。
本课通过风儿轻轻吹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概念、风的形成、风的作用以及人与风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对风这一自然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风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较浅,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较弱,需要引导他们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知道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风的概念、形成和作用,知道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风的存在和作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物,用于展示风的现象。
2.准备风的相关道具,如气球、风筝等,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课堂用的纸张、彩笔等,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的现象,如吹气球、放风筝等,引导学生关注风,激发学生对风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风的概念、形成和作用。
引导学生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风力发电、风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吹气球、放风筝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力量。
学生分组进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风儿轻轻吹》。
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风、和风玩等活动感受风儿带来的快乐,增强对风儿的喜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意愿。
2.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风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危害。
3.用观察、体验风车转动等方法对自然界的风进行简单探究,初步感知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感知和了解风,增强对风儿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知和了解风的形成。
感受风儿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七彩小风车;小红旗。
2.学生准备教材;七彩小风车、小红旗(教师为学生提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提出质疑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质疑,确定本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活动,体验感悟活动一:风儿风儿在哪里生活中,你怎么感受到风来了?预设:(1)用眼睛看。
(2)耳朵听风的声音。
(3)皮肤感受风的冷暖。
(4)鼻子问到风送来的花香。
小结:风儿藏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活动二:风儿风儿一起玩儿1.风儿从哪儿来(1)学生活动——“玩风车”。
初探风的形成。
(2)课件播放微课——《风是怎样形成的》,进一步感知风的形成。
(3)师生合作探究,初步感知风的大小跟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
2.和风一起玩(1)学生交流和风玩过的游戏,感受风儿带来的快乐。
(2)补充绘本——《风儿的朋友》。
3.制造风(1)小组合作: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制造风。
(2)展示交流制造风的办法。
活动三:风儿风儿好处多1.学生谈风儿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帮助。
2.相机补充利用风能的图片(蒲公英、帆船、滑翔伞、风力发电、风能路灯)。
活动四:风儿也会发脾气1.课件播放《风级童谣》,了解风的脾气,感受不同脾气时风儿的表现。
2.学生联系生活,说说风儿发脾气时带来的麻烦。
3.师生、生生对话,明白安全自护方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回应质疑,延展情趣1.回应课前质疑谈谈自己对风儿有了哪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