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解电路设计中三种常用接地方法

详解电路设计中三种常用接地方法

详解电路设计中三种常用接地方法
详解电路设计中三种常用接地方法

详解电路设计中三种常用接地方法小T[电子工程技术2017-06-17

`. ~、,, r-::'·?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FOLLOW US

,. ,

. 地线也是有阻抗的,电流流过地线时,会产生电压,此为噪声电压,而噪声电压则是影响系统稳定的干扰源之—,不可取。所以,要降低地线噪声的前提是降低地线的阻抗。众所周知,地线是电流返回源的通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的广泛应用,低阻抗的地线设计在电路中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简单列举几种常用的接地方法:

1、单点接地,顾名思义,就是把电路中所有回路都接到一个单一的,相同的参考电位点上。如下固所示。

Ri

串联单诅拢并联单点接地

写到这里时,可能有人会问,如何才算是高频电路?参考杨继深教授的书籍《电磁兼容E MC技术》有提到“

通常1MHZ以下算低频电路,可以采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算高频电路,可以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1MHZ和10MHZ时,如果最长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 可以单点接地,否则多点接地。假如电路中既有高频信号,又有低频信号,怎么办?混合接地会是个好选择!

3、混合接地。如图所示:

通过图来分析。

. .... -----.... ... .,,, ..'.\.

,; , 地环路电流、``、.......... _____ , 一一; 安全桵地

上图中的第一种结构,假定工作在低频电路中,根据容抗Zc = 1/2Tifc可知,容抗在低频环境下很大,而高频环境下很小。那么地线在低频时是断开的,在受到高频干扰时接近导通。如此接法可以有效避开地线环路的干扰影响。

上图中的第二种结构,假定工作在高频电路中,根据感抗ZI = 2rrfl可知,感抗在低频环境下很小,而高频环境下很大。那么地线在低频时是类似导通的,在受到高频干扰时是断开。如此接法可以有效避开地环路电流的影响。

综述,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根据工作环境采用合适的接地方式可以有效避开干扰信号,达到电路的最优效果。

开关电源EMI整改方案

开关电源的EMI处理方法 一、开关电源EMI整改中,关于不同频段干扰原因及抑制办法。 1MHZ以内,以差模干扰为主。 ①增大X电容量; ②添加差模电感; ③小功率电源可采用 PI 型滤波器处理(建议靠近变压器的电解电容可选用较大些)。 1MHZ-5MHZ,差模共模混合,采用输入端并联一系列 X 电容来滤除差摸干扰并分析出是哪种干扰超标并以解决, ①对于差模干扰超标可调整 X 电容量,添加差模电感器,调差模电感量; ②对于共模干扰超标可添加共模电感,选用合理的电感量来抑制; ③也可改变整流二极管特性来处理一对快速二极管如 FR107 一对普通整流二极管 1N4007。 5M以上,以共摸干扰为主,采用抑制共摸的方法。 对于外壳接地的,在地线上用一个磁环串绕 2-3 圈会对 10MHZ 以上干扰有较大的衰减作用; 可选择紧贴变压器的铁芯粘铜箔, 铜箔闭环. 处理后端输出整流管的吸收电路和初级大电路并联电容的大小。 20-30MHZ, ①对于一类产品可以采用调整对地Y2 电容量或改变Y2 电容位置; ②调整一二次侧间的Y1 电容位置及参数值; ③在变压器外面包铜箔;变压器最里层加屏蔽层;调整变压器的各绕组的排布。 ④改变PCB LAYOUT; ⑤输出线前面接一个双线并绕的小共模电感; ⑥在输出整流管两端并联RC滤波器且调整合理的参数; ⑦在变压器与MOSFET之间加BEAD CORE; ⑧在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脚加一个小电容。 ⑨可以用增大MOS驱动电阻. 30-50MHZ,普遍是MOS管高速开通关断引起。

①可以用增大MOS驱动电阻; ②RCD缓冲电路采用1N4007 慢管; ③VCC供电电压用1N4007 慢管来解决; ④或者输出线前端串接一个双线并绕的小共模电感; ⑤在MOSFET的D-S脚并联一个小吸收电路; ⑥在变压器与MOSFET之间加BEAD CORE; ⑦在变压器的输入电压脚加一个小电容; ⑧PCB心LAYOUT 时大电解电容,变压器,MOS构成的电路环尽可能的小; ⑨变压器,输出二极管,输出平波电解电容构成的电路环尽可能的小。 50-100MHZ,普遍是输出整流管反向恢复电流引起。 ①可以在整流管上串磁珠; ②调整输出整流管的吸收电路参数; ③可改变一二次侧跨接Y电容支路的阻抗,如PIN脚处加BEAD CORE或串接适当的电阻; ④也可改变MOSFET,输出整流二极管的本体向空间的辐射(如铁夹卡MOSFET; 铁夹卡DIODE,改变散热器的接地点); ⑤增加屏蔽铜箔抑制向空间辐射。 200MHZ以上,开关电源已基本辐射量很小,一般可过EMI标准。 补充说明: 开关电源高频变压器初次间一般是屏蔽层的,以上未加缀述。开关电源是高频产品,PCB 的元器件布局对EMI.,请密切注意此点。 开关电源若有机械外壳,外壳的结构对辐射有很大的影响,请密切注意此点。主开关管、主二极管不同的生产厂家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对 EMC 有一定的影响,请密切注意此点。二、EMI滤波器设计原理 在开关电源中,主要的EMI骚扰源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开关动作产生的DV/DT和DI/DT,因而电磁发射E ME(Electromagnetic Emission)通常是宽带的噪声信号,其频率范围从开关工作频率到几MHz。所以,传导型电磁环境(EME)的测量,正如很多国际和国家标准所规定,频率范围在0.15~30MHz。设计EMI滤波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 一、选择题 1.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A) A.减小电抗 B.增大电抗 C.减小电纳 D.增大电阻 2.下列故障形式中对称的短路故障为( C ) A.单相接地短路 B.两相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接地短路 3.简单系统静态稳定判据为(A) A.>0 B.<0 C.=0 D.都不对 4.应用等面积定则分析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系统稳定的条件是( C )A.整步功率系数大于零 B.整步功率系数小于零 C.最大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 D.最大减速面积小于加速面积 5.频率的一次调整是(A) A.由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完成的 B.由发电机组的调频系统完成的 C.由负荷的频率特性完成的 D.由无功补偿设备完成的 6.系统备用容量中,哪种可能不需要( A) A.负荷备用 B.国民经济备用 C.事故备用 D.检修备用

7.电力系统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划分依据是用户对供电的(A)A.可靠性要求 B.经济性要求 C.灵活性要求 D.优质性要求 9.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A) A.线电压 B.1.5倍相电压 C.1.5倍线电压 D.倍相电压 10.P-σ曲线被称为( D ) A.耗量特性曲线 B.负荷曲线 C.正弦电压曲线 D.功角曲线 11.顺调压是指( B ) A.高峰负荷时,电压调高,低谷负荷时,电压调低 B.高峰负荷时,允许电压偏低,低谷负荷时,允许电压偏高 C.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电压均调高 D.高峰负荷,低谷负荷,电压均调低 12.潮流方程是( D ) A.线性方程组 B.微分方程组 C.线性方程 D.非线性方程组 13.分析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主要应用( B ) A.等耗量微增率原则 B.等面积定则 C.小干扰法 D.对称分量法 14.电力线路等值参数中消耗有功功率的是(A) A.电阻 B.电感 C.电纳 D.电容

防雷整改方案

防雷整改初步方案

一、设计标准和规范 a)《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b)《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12 c)《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01-2010 d)《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431-2015 二、设计依据及方案 1.直击雷防护 1.根据防雷检测报告201201-(JGZWDQ)-20171361的 隐患通知,及现场情况。A-H座公寓公寓屋面四周未安装接闪器,应加装敷设接闪带。A座公寓建筑尺寸为沿女儿墙外檐铺设接闪带,材料规格采用Φ10镀锌圆钢。高度不小于 0.15m,并均匀设置2组不小于10欧姆接地。 2.根据防雷检测报告201201-(JGZWDQ)-20171377的隐 患通知,及现场情况。I 、J座公寓公寓屋面四周未安装接闪 器,应加装敷设接闪带。I座公寓建筑尺寸为沿女儿墙外 檐铺设接闪带,材料规格采用Φ10镀锌圆钢。高度不小于 0.15m,并均匀设置2组不小于10欧姆接地。 3.根据防雷检测报告201201-(JGZWDQ)-20171360的隐 患通知,及现场情况。宾馆二三层屋面女儿墙未在接闪带保护范围,应重新敷设接闪带。建筑尺寸为沿女儿墙外檐铺设接闪带,材料规格采用Φ10镀锌圆钢。高度不小于0.15m, 并均匀设置2组不小于10欧姆接地。 4. 根据防雷检测报告201201-(JGZWDQ)-20171375的隐 患通知,及现场情况。餐厅屋面四周未安装接闪带,应加装敷设接闪带。建筑尺寸为沿女儿墙外檐铺设接闪带,材料规格采用Φ10镀锌圆钢。高度不小于0.15m,并均匀设置2组 不小于10欧姆接地。

低压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分析 李荣根

低压电力系统的保护接地分析李荣根 摘要:接地在电气技术上具有很高的重要性、普遍性和复杂性。各种系统均有 多种复杂的接地要求,而且是与系统紧密联系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接地:保护;低压电力系统; 从功能性接地和非功能性接地两方面解析了接地的作用及保护原理,说明了 防止电击措施有多种,等电位联结只是其中使用最广泛、方便和经济的一种。 一、低压系统接地分类 低压系统接地分为TN、TT和IT。第一种代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工作接地)方式,第二种代表用电设备外壳接地方式。T-直接接地;I-不接地;N-外壳与中性点金属连接;第一种决定电力系统的工作接地方式,第二种决定了设备的保 护接地方式。高压系统只是说工作接地包含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而低压系统 不仅表明电源侧工作接地,同时还表明了用户侧的保护接地。由于低压系统有中 性线引出,因此,在分析计算时需考虑接地电流和接零电流,两者大小可能不一样。高压系统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都要求直接接地,低压系统设备金属外壳实质 上也是要求直接接地。那么外壳接地是不是就能起到保护作用呢?回答是否定的,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是安全的。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推荐: 短时间(15 s)内体重50 kg的人承受的最大交流电流有效值是Ib=116/t(mA),体重70 kg的人承受的最大交流电流有效值是Ib=157/t(mA)。长时间内作用在人身上的电压小于50 V(通过电流30 mA)是安全的。出现接地故障时人体是否 安全,小电流接地系统按照长时间接触验算。大电流接地系统按照短时间接触验算。 1.保护接地。为电气安全,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2.接地电压。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其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 电位差称之为接地电压。 3.转移电压。接地故障电流流过接地系统时,由一端与该接地系统连接的金 属导体传递的接地系统对参考地之间的电位差。 4.接触电压。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时,地表面形成电位分布,设备垂 直距离2 m和地面水平距离1 m处之间的电位差。此处1 m处容易误导,设备往 往距离其接地装置相当远,用接地线连接的设备外壳电位与接地装置一样,虽然 人距离设备水平距离1 m,实际人与设备外壳的电位差应是人与接地装置之间的 电位差,绝不是1 m的电位差。 5.跨步电压。接地故障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在地面水平距离为1 m的两点之间 的电位差。人体能够承受的电压不仅与电流还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变化范 围很大,我国采用1.5 kΩ作为参考值,人体单脚接地等效金属圆盘电阻3ρ。 二、高压配电装置接地 由于开关站和变电所的进线电源一般是10 kV及以上的高压,亦有可能出现 接地故障,所以有必要简单介绍高压配电装置的接地。高压电力系统的接地分为 有效接地和非有效接地。非有效接地系统向1 kV以下低压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装 置的保护接地电阻R≤50/I且不应大于4Ω,高压配电装置金属外壳的对地电压不 得超过50 V。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小于接地电压,自然满足安全性要求。非有效 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是线路电容电流,数值较小,所以一般容易做到。有 效接地系统向1 kV以下低压装置供电的高压配电装置的保护接地电阻R≤2 000/I。故障时接地电压允许值可达2 000 V,切除故障时间0.4 s,应该考虑均压措施。利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摘要:供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与比较,并针对发展中城市配电系统中接地变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变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的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前者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系统,后者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1.大接地电流系统 大接地电流系统,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这是它的最大优点。因此在这种系统中的输电设备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较为经济。此外,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不会因此而导致设备损坏。大接地电流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缺点也很多,首先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允许电网继续运行,防止短路电流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靠性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其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流较大,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特别是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2.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小接地电

低压电网接地系统

第九章低压电网接地系统 第一节低压电网的接地方式及遭受电击的情况说明 一、TN系统 (1)在TN系统中,当电路发生绝缘损坏造成接地故障,其故障电流值小于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值时,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2)采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TN—C系统中,可根据电击防护措施的具体情况,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独立接地,形成局部TT系统。 (3)在TN—C系统中,必须将TN—C系统改造为TN—C—S、TN—S系统或局部TT系统后,才可安装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TN—C—S 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允许使用在N线与PE线分开部分。 二、TT系统 TT系统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必须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为防电击事故的保护措施。 众所周知,低压电网的接地方式,分为三大类:TN系统、TT系统及IT系统。 (1)TN系统和TT系统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或某一点直接与接地极相连。正常情况下该点为地电位。变压器其他各点对地电压等于该点与变压器绕组的接地端(中点或某一点)之间的电压。用电设备的非接地点对地电压也接近变压器的相应点的对地电压。 (2)TN系统与TT系统的区别,仅在于其用电设备和与用电设备相关联的设备(如开关设备等)的外露导电体的接地是否与变压器的接地点用金属导体直接连通。 (3)1T系统的配电变压器绕组的任何一点均不与地直接相连,用电设备和与用电设备相关联的设备的接地则有多种方式。 1)与变压器的外露可导电体共用接地极,即通过用电设备与变电所之间的金属导体,将用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体接地。 2)用电设备设置一个总的接地极,将所有外露可导电体接地。 3)用电设备分为若干组,各组的外露可导电体各自设置接地极分组接地。这些不同接地方式的电击危险的情况有所不同,间接接触保护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各种接地系统的示意图见图9—1~图9—6。 三、各种接地系统的特点 各种接地系统中,各外露导电体间相互连接的导线和它们与总接地端子之间的连线,按IEC标准,称为保护线(代号为PE),而不像我国过去的习惯称为接地线。IEC标准中 第150页 接地线这一术语,只用于总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导线。将大量的用于连接外露导电体的导线称为保护线是准确的,有利于正确表述安全措施,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 (1)TN系统中按其保护线与中性线在用电设备处是否相连接,而分为TN—C和TN—S两种,见图9—2和图9—1。因实用上往往在一台变压器范围内兼有TN—C和TN—S方式,故对两者兼用方式称为TN—C—S系统中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一,称为PEN线,如图9-3所示。

线路老化整改方案

篇一:线路整改方案 线路整改方案 状况分析: 根据《工商所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各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 通过我公司人员对主楼五层的网络布线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分析,目前我局主楼五层信息点较少,所有科室都是通过小交换机串联起来的,这样造成了网络线路连接混乱的情况,如果其中有一条连接在小交换机上的主线路老化或是损坏,所连接到小交换机上的其它科室都无法正常进行网络通讯工作,严重影响了一线员工的工作进度及工作效率,对以后的网络维护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工作内容: 根据对主楼五层的网络线路实地考察情况来看,该楼层的网络段有三个:“外网、内网、专网”符合这个信息点要求的只有514室。 (1)将514室作为主配线室,把该科室墙上的信息点在机房调成外网、内网、专网三个网段。 (2)安装三个16口的交换机,将三个主线分别插入该交换机的主线口内,并对交换机贴上标签,以免造成混乱。 (5)所有线路整改完毕后,重新对线路进行打标签的工作。然后绘出一份该楼层的拓扑图,便于以后对该楼层进行网络维护工作。 工作安排: 总结: 通过本次线路整改工作,该楼层的线路清晰明确,便于以后的网络维护工作及管理工作,更换新的网络线路及设备,降低以后网络故障的频繁现象。给工商局一线工作人员创作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办公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次的网络整改工作我所用的维护时间同比网络整改前所用的时间快百分之85以上,节省了维护所耽误工商局工作人员的办公时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报送人:郑志成 永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篇二:线路整改请示 射洪县金家镇中心小学校 旧教学楼用电线路老化的请示 射洪县教育和体育局、射洪县金家片区教研室: 我校旧教学楼修建于80年代,用电线路已使用30余年,线路严重老化,学校教室近年来先后添置了电子白板、热水器等用电器又加大了用电负荷。近两三年来,线路经常走火,跳闸,配电室的部分线路由于无法承受超负荷用电,电线外皮已经烧化,保险经常烧断,极易因为线路起火而引起火灾。用电线路老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严重威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是用来保护人身及电力、电子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通常我们将接地分为工作接地、系统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用他们来保护不同的对象,这几种接地形式从目的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均是通过接地接地导体将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实现保护的目的。现代工厂在接地上都要求形成一张严密的网,而所有的被保护对象都挂在这个安全的接地网上,但不同的接地都需要从接地装置处的等电位点连接。 对于防雷接地,主要是通过将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接地网这一有效途径引入大地,从而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一般有两种避雷方式供选择,其一是避雷针接地,其二是采用法拉第笼方式接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防雷模式,它们在防雷原理上有显著的区别。避雷针的原理是空中拦截闪电、使雷电通过自身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从地面算起的以避雷针高度为滚球半径的弧线下的面积,对于法拉第笼,它认为避雷针的范围很小,而且在避雷针保护的空间内仍有电磁感应作用,而且避雷针附近是强的电磁感应区,有很大的电位梯度,在它周围有陡的跨步电压存在,在这一范围内的人们有生命危险,鉴于种种观点,现在的防雷接地系统中法拉第笼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证明,一个封闭的金属壳体是全屏蔽的,在雷电流通过时,是沿着壳体的外表面流入大地,而在壳体的内部没有感应电动势及磁通,即雷电流没有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干扰效应。而法拉第笼下部的环状接地环、等电位均压网也避免了人在此等电位环境中被雷击的危险。 采用保护接地是当前低压电力网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通常有两种做法,即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是电气工作的一个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接地。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接叫做接零。由于电力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我们对用电设备、金属结构及电子等设备采取的接地保护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电器设备漏电、线路破损或绝缘老化漏电等漏电事故造成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第二套

第二套 一、判断题 1、分析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稳定性时,不必考虑负序电流分量的影响。() 2、任何不对称短路情况下,短路电流中都包含有零序分量。() 3、发电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可以提高和改善电力系统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时并列运行的暂态稳定性。() 4、无限大电源供电情况下突然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周期分量不衰减, 非周期分量也不衰减。() 5、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儿率最多且危害最大的是单相接地短路。() 6、三相短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已衰减到零,不对称短 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短路电流中的负序和零序分量也将衰减到零。() 7、短路电流在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8、在不计发电机定子绕组电阻的情况下,机端短路时稳态短路电流为纯有功性质。() 9、三相系统中的基频交流分量变换到系统中仍为基频交流分量。() 10、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负序电压最高,发电机机端正序电压最高。() 二、选择题 1、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出现在()。 A短路发生后约半个周期时B、短路发生瞬间;C、短路发生后约1/4周期时。 2、利用对称分量法分析计算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时,应选()相作为分析计算的基本相。 A、故障相; B、特殊相; C、A相。 3、关于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电流中的各种电流分量,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短路电流中除正序分量外,其它分量都将逐渐衰减到零; B、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不会衰减: C、短路电流中除非周期分量将逐渐衰减到零外,其它电流分量都将从短路瞬间的起始值衰减 到其稳态值。 4、不管电力系统发生什么类型的不对称短路,短路电流中一定存在()。

中性点的三种接线方式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即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经电阻接地方式。此类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很小,而且三相之间的线电压基本保持对称,对负荷的供电没有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允许再继续运行1~2小时,而不必立即跳闸,这是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的主要优点,但是在单相接地后,其他两相的对地电压要升高倍,对设备的绝缘造成了威胁,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绝缘破坏、两相短路,弧光放电,引起全系统过电压。为了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应及时发出信号,以便运行人员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因此,在单相接地时,一般只要求选择性地发出信号,而不必跳闸。但当单相接地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有危险时,则应动作于跳闸。 另外一种情况是,当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将通过接地线路对应电压等级电网的全部对地电容电流。如果此电容电流相当大,就会在接地点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极大增加。在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下,可能导致绝缘损坏,造成两点或多点的接地短路,使事故扩大。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当各级电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接地电容电流超过一定数值(35kV电网为10A,10kV电网为20A,3~6kV电网为30A),就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来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就可以减少流经故障点的电流,以致自动熄弧,保证继续供电。 该接地方式因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的故障是随机的,造成单相接地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复杂,寻找故障点比较难。消弧线圈采用无载分接开关,靠人工凭经验操作比较难实现过补偿。消弧线圈本身是感性元件,与对地电容构成谐振回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谐振过电压,给继电保护的功能实现增加了困难。 所以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经电阻接地方式,即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优越性。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有高电阻接地、中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等三种方式。这三种电阻接地方式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EMC整改方案

篇一:emc实用整改方案 emc的分类及标准: emc = emi + ems emi : 電磁干擾ems : 電磁相容性 (免疫力) emi可分为传导conduction及辐射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 part 15j class b;cispr 22(en55022, en61000-3-2, en61000-3-3) class b;国标it类(gb9254,gb17625)和av类(gb13837,gb17625)。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 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以用频谱分析仪测试,radiation则必须到专门的实验室测试。 en55011辐射测试标准是:有的频率段要求较高,有的频率段要求较低。传导 (150khz-30mhz) lisn主要是差模电流, 其共模阻抗为100欧姆(50 + 50); lisn主要是共模电流, 其总的电路阻抗为25欧姆(50 // 50)。 4线 av 60db/uv150khz-2mhzstart 9khz 5线 peak100db/uv150khz-3mhz 6线 peak100db/uv2mhz-30mhz 7线 qp 70db/uv 150khz-500khz radiated (30mhz-1ghz): add 4n7/250v y cap 90db/uv 30mhz-300mhz emi为电磁干扰,emi是emc其中的一部分,emi(electronic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mi包括传导、辐射、电流谐波、电压闪烁等等。电磁干扰是由干扰源、藕合通道和接收器三部分构成的,通常称作干扰的三要素。 emi线性正比于电流,电流回路面积以及频率的平方即:emi = k*i*s*f。i是电流,s是回路面积,f是频率,k是与电路板材料和其他因素有关的一个常数。 2 emi是指产品的对外电磁干扰。一般情况下分为 class a & class b 两个等级。 class a为工业等级,class b 为民用等级。民用的要比工业的严格,因为工业用的允许辐射稍微大一点。同样产品在测试emi中的辐射测试来讲,在30-230mhz下,b类要求产品的辐射限值不能超过40dbm 而a类要求不能超过50dbm(以三米法电波暗室测量为例)相对要宽松的多,一般来说class a是指在emi测试条件下,无需操作人员介入,设备能按预期持续正常工作,不允许出现低于规定的性能等级的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 emi是设备正常工作时测它的辐射和传导。在测试的时候,emi的辐射和传导在接收机上有两个上限,分别代表class a和class b,如果观察的波形超过b的线但是低于a的线,那么产品就是a类的。ems是用测试设备对产品干扰,观察产品在干扰下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工作或不出现超过标准规定的性能下降,为a级。能自动重启且重启后不出现超过标准规定的性能下降,为b级。不能自动重启需人为重启为c级,挂掉为d级。国标有d级的规定,en只有a,b,c。emi在工作頻率的奇数倍是最不好过的。 ems(electmmagnetic suseeptibilkr) 电磁敏感度一般俗称为“电磁免疫力”, 是设备抗外界骚扰干扰之能力,emi是设备对外的骚扰。 ems中的等级是指:class a,测试完成后设备仍在正常工作;class b,测试完成或测试中需要重启后可以正常工作;class c,需要人为调整后可以正常重启并正常工作;class d,设备已损坏,无论怎样调整也无法启动。严格程度emi是b>a,ems是a>b>c>d。回复1帖2帖 xiangyi旅长 常用的emc标准及试验配置 19262010-07-10 20:45ems部份为en55024包含7项测试:en61000-4-2:1998; en61000-4-3:1998; en61000-4-4:1995, en61000-4-5:1995; en61000-4-6:1996;

电力系统接地讲解知识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有三种方式: 有效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流接地系统(包含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 经电阻接地系统(含小电阻、中电阻和高电阻) 大电流接地系统 用于110kV及以上系统及。该系统在单相接地时,另外两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系统过电压较低,对110kV及以上系统抑制过电压有利,但此时接地电流很大,运行设备很难长时间通过此电流,接地相对地电压很低,甚至为零,系统电压严重不平衡,许多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必须及时切除接地点。大电流接地系统要求部分主变的中性点接地,避免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过大。这些主变必须有一个三角形接线的绕组,以构成零序通路,降低零序阻抗。主变的零序阻抗一般为正序阻抗的1/3,线路的零序阻抗一般为正序阻抗的3倍。 作为220kV枢纽变电站的主变必须并列运行。其中一台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和110kV侧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其他主变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好处是110kV侧零序阻抗稳定,有利于该110kV系统零序定值的计算和整定,零序过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变化很小,容易保持其阶梯特性;未220kV系统提供稳定的零序电源,保持220kV系统零序保护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主变220kV侧中性点和110kV侧中性点均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作为220kV负荷变电站的主变必须分列运行。此时所有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必须通过间隙接地,110kV侧中性点全部接地运行。所有主变不能相220kV系统提供零序电流,110kV 侧零序阻抗稳定。主变220kV侧中性点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作为链式接线的220kV变电站,其220kV侧母线并列运行并有两个电源。虽然主变分列运行,但必须有一台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其他主变的220kV侧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110kV侧中性点必须全部直接接地。主变220kV侧中性点加装间隙保护,保护动作跳开各侧断路器。 目前运行的110kV变电站全部主变均分裂运行,其电源侧母线为单电源。所以主变110kV 侧中性点通过间隙接地,并且不再加装间隙保护。 0.4kV系统均采用大电流接地运行。对于Y/Y0接线的变压器,零序阻抗很大。虽然接入的负荷多为单相负荷,由于每个负荷较小,并不一定会造成三相负荷电流严重不一致(中性点电流小于额定电流的25%),不会造成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但当线路出现对地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小,往往不能使断路器(空气开关)跳开或熔断器熔断,致使事故扩大,许多情况下形成火灾。此时应在变压器中性点引线处加装过流保护,跳开高压侧断路器。显然这是比较复杂的。 使用△/Y0接线的变压器,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充油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制作比较困难,尤

2019国家电网电力系统分析笔试题2

2019国家电网电力系统分析笔试题2 湖北国家电网招聘笔试即将来临,接下来就要耐心等待招聘笔试的公告发布啦!对于没有笔试经验的同学来说一定是没有头绪的,中公国企小编在这里整理了有关湖北国家电网招聘笔试的各类习题,大家可以来参考一下,满满的都是干货哦!试题内容/详情如下: ★何谓潜供电流?它对重合闸有何影响?如何防止? 【中公解析】 当故障线路故障相自两侧切除后,非故障相与断开相之间存在的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继续向故障相提供的电流称为潜供电流。由于潜供电流存在,对故障点灭弧产生影响,使短路时弧光通道去游离受到严重阻碍,而自动重合闸只有在故障点电弧熄灭且绝。 缘强度恢复以后才有可能重合成功。潜供电流值较大时,故障点熄弧时间较长,将使重合闸重合失败。 为了减小潜供电流,提高重合闸重合成功率,一方面可采取减小潜供电流的 措施:如对500kV中长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加小电抗、短时在线路两侧投入快速单相接地开关等措施;另一方面可采用实测熄弧时间来整定重合闸时间。 ★什么叫电力系统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 【中公解析】 理论线损是在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损失,是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的,这部分损失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管理线损是电力网实际运行中的其他损失和各种不明损失。例如由于用户电能表有误差,使电能表的读数偏小;对用户电能表的读数漏抄、错算,带电设备绝缘不良而漏电,以及无电能表用电和窃电等所损失的电量。 ★什么叫自然功率? 【中公解析】 运行中的输电线路既能产生无功功率(由于分布电容)又消耗无功功率(由于串联阻抗)。当线路中输送某一数值的有功功率时,线路上的这两种无功功率恰好能相互平衡,这个有功功率的数值叫做线路的"自然功率"或"波阻抗功率"。

接地施工方案

接地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车站接地网施工面积达3986.5平方,主要为水平接地体(50*5紫铜排)、垂直接地体(Φ50*5 2.5m紫铜管)及非磁性接地引出装置构成.接地电阻值按设计要求必须小于0.5欧姆.在施工结束后,如果实测结构达不到要求,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降阻方案予以补救,直至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二.接地网施工原则 1.综合接地网施工在保证达到设计要求,设备安全运行可靠性基础上,应尽量减少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2.在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时,应兼顾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的要求.当接地施工与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接地设计要求. 3.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后应同时满足变电所设备、弱电设备及其他需接地的车站设备对接地的要求. 4.本站单独设置1个接地网,接地电阻要求≦0.5Ω.本接地网面积为3986.5平方米,根据该站的地质资料,底版下岩土电阻率的平均值为40.42欧.米,经计算接地电阻值R=0.32欧姆,满足设计要求.若实测结构达不到要求,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降阻方案予以补救,直至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5.本站设变电所设备接地引出线两组,弱电设备接地引出线一组,每组引出线的距离满足沿接地导体的距离不小于20米的要求.

6.每组接地引出线为三根,其中一根为备用.接地引出线应妥善保护,不得丢失、断裂. 7.综合接地系统的施工应充分考虑接地引出线穿越地下车站结构地板时的防水问题.可以采用防水套管。 8.所有铜材均选用紫铜. 9.接地网施工应该在结构地板施工前进行,必须严格检查接地网各连接点,严防焊头脱焊、虚焊. 10.为配合车站施工,接地网敷设应分段进行.在阶段性施工结束后,应对完工部分接地网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以此演算出整体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 三、施工准备 1.工具及材料准备 1.模具 2.焊药 3.放热焊接专用工具箱 4.气焊 5.铁锹 6.接地电阻测试仪 7.洛阳铲 8.冲击钻 9. 切割机10.水钻11.石棉12.隔热手套 13.白灰14.铜排15.铜管16.非磁性接地引出装置 17.皮尺18 硅橡胶 所有材料必须进行报审,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人员准备 在指挥部领导下,共需施工人员12名,其中土建人员10名,主要负责接地沟槽开挖,铜排、铜管敷设,接地沟槽回填等土建工作;另需2名放热焊接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铜排、铜管焊接、接地电阻检测

电力系统的接地形式(图示)

N = N eutral Conductor PE = P rotection- E arth Conductor PEN = P rotectitive- E arth- N eutral- Conductor T = T erre = Earthing I = I solation S = S eparat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 = C ombin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Abb. 6 TN-S-System Abb. 7 TN-C System Abb. 8 TN-C-S System Abb.9 TT System Abb. 10 IT System Network configuration Power systems Network configur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s are differed as per kind of – direct current, alternating current – “number of active conductors and the kind of earth connection” us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First letter: earthing of the current source (part 300, VDE 0100): T – direct earthing of a point I - insulation of all active parts of earth or connection of a point with the earth via an impedance. Second letter: earthing of elements of electrical machine: T – element is directly earthed, independent of the earthing of a point of a current source N – element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in networks of alternating voltage the earthed point is mostly the neutral point). Further letters: arrangement of neutral conductor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in the TN-system: S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by separate conductors C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ombined in one conductor (PEN). In TN-systems a point is directly earthed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connected to this point via PE- or PEN-conductor. Three types of TN-systems are to be differed (part 300, VDE 0100): TN-S-system - Separated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in the entire network (diagram 6)TN-C-system - Functions of neutral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are combined in the entire network in one conductor, the PEN- conductor (diagram 7).TN-C-S-system - In one part of the network the neutral and the protective conductor are combined (PEN- conductor) (diagram 8). In the TT-system a point is directly earthed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connected with earth electrodes, that are separated from the operating earth electrode (diagram 9). The IT-system has no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active conductors and earthed parts. The el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machine are earthed (diagram 10).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剖析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1 浮地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2 单点接地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 3 多点接地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缺点:维护较麻烦。 4 混合接地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 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 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减轻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A点,这点电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相差很大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 这些不同的地仅能在通过一点连接起来。

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 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可以用单点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简述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接地,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线和接地体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运行需要而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避雷器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互感器二次线圈接地等。 接地方式主要有2种,即直接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系统;适于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380V以下低压系统。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是会使保护马上动作切除电源与故障点。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和系统容量增大,设备绝缘费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优点已居于次要地位,主要考虑降低绝缘投资。所以,110kV及以上系统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对于380V以下的低压系统,由于中性点接地可使相电压固定不变,并可方便地获得相电压供单相设备用电,所以除了特定的场合以外(如矿井),亦多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对于高压系统,如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电压高,设备绝缘会高,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单相接地时,未接地的二相就要能够承受√ 3倍的过电压,瓷绝缘子体积就要增大近一倍,原来1米长的绝缘子就要增加到1.732米以上,不但制造起来不容易,安装也是问题,会使设备投资大大增加;另外110kV以上系统由于电压高,杆塔的高度也高,不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因而就是出现了接地就跳闸也不会影响多少供电可靠性,因而从投资的经济性考虑,在110kV以上供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在低压380/220V系统中,有许多单相用电设备,如果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则发生单相接地后,有可能未接地的相电压会升高,因过电压烧毁家用电器,从安全性考虑,必须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将中性点牢牢接地。 1kV以下的供电系统(380/220伏),除某些特殊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会升高,因此可降低绝缘费用,保证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