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

---------------------------------------------------------------范文最新推荐------------------------------------------------------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

《安的种子》里安是个普通憨厚小和尚,却能种出千年莲花,没有豪年壮语,没有才高三斗,没有营养培植,没有华丽花盆,只是怀踹种子,心怀感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里种下,然后慢慢等待...发芽、吐叶、开花.顺其自然,就能期待奇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的种子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篇1

《安的种子》的感悟,昨天,带女儿去参加了小荧星组织的《大头哥哥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听到了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很是喜欢,也很感慨。

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总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个怀抱种子的人,当你有了一棵种子的时候,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看了这本书,感动的是画面中透露出的安静地感觉,是故事中散发出的安的平和的心境。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悠悠然去散步。他告诉我,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同时,享受生活

1 / 13

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棵种子,做为教师,做为家长,你会怎样对待种子的成长?很多人选择了做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功近利的,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看不到自己所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地抱怨、指责。更多的人选择了做静,照本宣科,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顺其自然,却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篇2

今日和逸程共读的是《安的种子》,说实话在定义它适读年龄的时候纠结了很久。这本书其实逸程已经看的懂了,但是对于妈妈的启示似乎更多,年幼的宝贝理解故事情节不难,但从中挖出深意的确需要时光的洗练。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三位小和尚拿到以后心态各不相同,本想第一个把它种出来!静想考虑的是怎样才能种出来呢?安只是觉得我有一颗种子了。

三个和尚对待种子态度也不一样,本马上去寻找锄头。但是等了很久,种子也没有发芽。本生气了,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小心地呵护种子,把它当成宝贝,种子才发芽就用金罩子罩住它。小幼芽却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枯死了。

---------------------------------------------------------------范文最新推荐------------------------------------------------------ 安处之泰然,到春天,在池塘的一角播下种子,让他自由成长,在盛夏,只有安的种子开出了莲花。

种子就是我们的孩子呀,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篇3

最近爱上漂童书,儿子不喜欢看,就我自己看,碰到有满意的句段,就用铅笔轻轻作个记号,读一遍给儿子听,请他帮我摘抄下来,但是安的种子,我没法摘抄,也不忍心去亵渎书中,悠然见南山,自然平淡中求人生真谛意味.看完之后,我憨畅淋漓,睡了个好觉,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纷扰;也没有计算今晚我得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安是个普通憨厚小和尚,却能种出千年莲花,没有豪年壮语,没有才高三斗,没有营养培植,没有华丽花盆,只是怀踹种子,心怀感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里种下,然后慢慢等待...发芽、吐叶、开花.顺其自然,就能期待奇迹.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篇4

我今天看了一个绘本《安的种子》。

绘本里,老师给力本、静、安三个人每人一颗种子。本想争第一、抢头功,第一个把种子种出来,就什么都不顾,竟然把前年莲花种子直接种在了雪地里,结果不适于种子生长,种子就死了。

静虽然思考过该怎么样种种子,但是静过于溺爱,种子无法适应,长出来的嫩芽也死了。

只有安顺其自然,该扫地时扫地,该打坐时就打坐,等到春天时,

3 / 13

就把前年莲花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种子就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三颗种子其实就像三个孩子,本、静、安就像三个爸爸,爸爸对孩子总不能给孩子吃速高剂,让孩子长得像一栋楼那么高吧?也总不能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啥也不懂吧?只有像本那样等待,在合适的时候做孩子需要的事情。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要学会等待。

从《爱与自由》这本书中,如果我们学会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话,很快就会发现错误或失败会促使儿童一遍一遍反复进行,直到儿童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与自由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范文篇1

《爱和自由》最近开始看第四遍了。这个时候再读这首泰戈尔的诗又有了新的感触。

相见恨晚。记得刚遇见《爱和自由》的时候,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买上几十本,送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新爸新妈。也许,我们都会从中学会真正的爱,真正的教育,千万个孩子因此书健康、愉悦地成长。很仔细地读。每读一遍,总是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想想自己初为人母时的种种所作所为,就有想坐时光机回去揍自己一顿的冲动。没文化,真可怕;懵懵懂懂就做父母,更是可怕。

什么是真正的爱?母鸡也会爱小鸡。什么是自由?很多时候,我们自

---------------------------------------------------------------范文最新推荐------------------------------------------------------ 已的成长还停留在七八岁而浑不自知。以前也买过很多育儿书,感觉大都注重的是教育细节的操作性;而《爱和自由》直指教育的本质,深入浅出,让人看清什么是真正的爱。书中,字里行间都是作者对孩子满满的爱,读着读着,内心便柔软起来;读着读着,眼前便清晰起来。

希望本文《爱和自由》读书笔记能帮到你。

爱与自由读书心得范文篇2

是的,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爱孩子,往往也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但是,这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听下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惧,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虑和习性。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会觉得,我们真的要像孙瑞雪老师说的那样,学会从一切如是里面将爱剥离出来,那样的时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爱的礼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听过一堂孙瑞雪老师关于《爱和自由》的讲座,那时候,对于一切还是很茫然,包括对于孙老师这个人都是一样的,充满好奇,可是,当见到她的时候,原来,她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大姐姐一样,朴实,真诚,让

5 / 13

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沟通交流,突然让我想起,她写在书中的一首最爱的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里,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像儿童成长在自由当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他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好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觉得很庆幸,因为每一个人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这本书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阶段的成长期,敏感期的关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内心会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

书中说:以爱的感情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以规则的内化形式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确,幸福和快乐感一定要在童年经历,经历了,体验了,感觉了,就会对幸福和快乐有了认识,将来就会成为这样,这正是幸福成长的内涵,幸福也是要成长的,所以之前所说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识,执行自己的计

---------------------------------------------------------------范文最新推荐------------------------------------------------------ 划,你的计划不被任何人破坏。

可能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遇到过很多头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看这本《爱和自由》,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这是一扇窗,发现儿童,亦发现自己。爱与自由读书心得范文篇3

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在这里,希望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启迪。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然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层出不穷,使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7 / 13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让我们用书中的一首诗来形容所有家长们的心声: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予,你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是的,不顶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责备他、训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你所认为的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等,这些都不是爱。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

---------------------------------------------------------------范文最新推荐------------------------------------------------------ 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我常想,一个成人如果用有宾行为和态度来对待和理解孩子,这个孩子定会快乐、自信、勇敢和充满爱意。更重要的是儿童能依据这种爱在未来去创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与人相互理解;听不到吐痰声,看不到苍蝇和垃圾,人们带着孩子在门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哲人们在窗前的沙发上低声交谈,花丛里少女们静坐在木椅上手捧诗集,少年们奔跑在网球场上,诗人们在附近的茶馆里高谈阔论这一切并不遥远。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这个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为可靠。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儿童兴趣的动机来自于内在,而奖励的刺激可能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相信,没有一个科学家和任何一个专家的成就来自于奖惩,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学而有成。作为成人,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如何保护儿童的这种内在的动机不受干扰和破坏。

蒙特梭利有一句话: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自尊。我们暂且把内心力量放在一边,因为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们成人训斥孩子,或者说成人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家常便饭。父母认为儿童无自尊可言,儿童也果真丧失了自尊。长久下去,父母骂孩子、打孩

9 / 13

子也无所谓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维护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一方面在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却又不断伤害别人。所以我要告诉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尊的话,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是否给予过他这样的财富。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惩罚多于奖励。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时,总是要说:看看,我早给你说过,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但大多数成人不知道,错误本身对儿童就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学会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话,很快就会发现错误或失败会促使儿童一遍一遍反复进行,直到儿童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儿童从来都不太重视他是否一次成功,儿童非常喜欢重复,他会专注地反复进行,恰恰是成人的态度使儿童有挫败感。

学会观察、学会等待。改变一个观念: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和失败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东西和成功。

《安的种子》的感悟,昨天,带女儿去参加了小荧星组织的《大头哥哥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听到了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很是喜欢,也很感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

今日和逸程共读的是《安的种子》,说实话在定义它适读年龄的时候纠结了很久。这本书其实逸程已经看的懂了,但是对于妈妈的启示似

---------------------------------------------------------------范文最新推荐------------------------------------------------------ 乎更多,年幼的宝贝理解故事情节不难,但从中挖出深意的确需要时光的洗练。

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三位小和尚拿到以后心态各不相同,本想第一个把它种出来!静想考虑的是怎样才能种出来呢?安只是觉得我有一颗种子了。

三个和尚对待种子态度也不一样,本马上去寻找锄头。但是等了很久,种子也没有发芽。本生气了,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小心地呵护种子,把它当成宝贝,种子才发芽就用金罩子罩住它。小幼芽却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枯死了。安处之泰然,到春天,在池塘的一角播下种子,让他自由成长,在盛夏,只有安的种子开出了莲花。

种子就是我们的孩子呀,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篇2

我今天看了一个绘本《安的种子》。

绘本里,老师给力本、静、安三个人每人一颗种子。本想争第一、抢头功,第一个把种子种出来,就什么都不顾,竟然把前年莲花种子直接种在了雪地里,结果不适于种子生长,种子就死了。

静虽然思考过该怎么样种种子,但是静过于溺爱,种子无法适应,长出来的嫩芽也死了。

只有安顺其自然,该扫地时扫地,该打坐时就打坐,等到春天时,

11 / 13

就把前年莲花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种子就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这三颗种子其实就像三个孩子,本、静、安就像三个爸爸,爸爸对孩子总不能给孩子吃速高剂,让孩子长得像一栋楼那么高吧?也总不能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啥也不懂吧?只有像本那样等待,在合适的时候做孩子需要的事情。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要学会等待。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篇3

《安的种子》的感悟,昨天,带女儿去参加了小荧星组织的《大头哥哥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听到了这样一个绘本故事《安的种子》,很是喜欢,也很感慨。

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总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个怀抱种子的人,当你有了一棵种子的时候,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看了这本书,感动的是画面中透露出的安静地感觉,是故事中散发出的安的平和的心境。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悠悠然去散步。他告诉我,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再去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我们

---------------------------------------------------------------范文最新推荐------------------------------------------------------ 所拥有的一棵种子,做为教师,做为家长,你会怎样对待种子的成长?很多人选择了做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功近利的,说什么要赢在起跑线,看不到自己所要的结果就大发雷霆地抱怨、指责。更多的人选择了做静,照本宣科,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却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最关键的东西。然而,我们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顺其自然,却又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帮助。

安的种子读书心得体会篇4

最近爱上漂童书,儿子不喜欢看,就我自己看,碰到有满意的句段,就用铅笔轻轻作个记号,读一遍给儿子听,请他帮我摘抄下来,但是安的种子,我没法摘抄,也不忍心去亵渎书中,悠然见南山,自然平淡中求人生真谛意味.看完之后,我憨畅淋漓,睡了个好觉,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纷扰;也没有计算今晚我得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安是个普通憨厚小和尚,却能种出千年莲花,没有豪年壮语,没有才高三斗,没有营养培植,没有华丽花盆,只是怀踹种子,心怀感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里种下,然后慢慢等待...发芽、吐叶、开花.顺其自然,就能期待奇迹.

13 / 13

《种子课》读书心得

读《种子课》的心得体会 大圩镇中心小学黎忠福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从以上这段话,我肤浅的就把“种子课”理解为了为知识的学习而打基础的课,是因为要先理解理透了,才能有“生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的,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

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教材都是成人编的,老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人时,我们把他定义为错误。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很多时候都会把学生异于我们老师的想法给否定,甚至归为错误。可是,我们体会过学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吗?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种子课》这本书,给我们数学教师对课堂、对学生有了又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是不是该认真的好好想想,今后,我的课堂要怎么更好地面向全班学生,我的课堂将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合适的环境。

开学第一课的读书笔记三篇

开学第一课的读书笔记三篇 《开学第一课》读书笔记小时候,我的梦想很多,如果让我说,我可以洋洋洒洒的说一通:当科学家、当作家、当军事家……但绝大多数都是胡吹。因为我认为,梦想没什么重要,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所以到昨天,我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引着我,带动着我前进。但是,当看了《开学第一课》后,我的态度就转变了。因为我听到了几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时候一位父亲赶回家,想见见女儿,可他看见的却是一堆沙石。但他并没有马上灰心丧气,而是用他那沾满灰尘和消瘦的手,挖着沙石。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就在第三天,他挖到了女儿的发卡,接着又从里边拉出了满头是泥的女儿周璇。他马上将女儿洗干净,并重新扎好辫子。 试飞英雄李中华在一次试飞当中飞机突然发生故障,还在漏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本来完全可以弃机跳伞。但李中华为了获取试飞的数据,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冒险继续飞行,在险情发生之前,成功着陆,获取了宝贵的数据。 他们是靠什么做到我们正常人眼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呢?那就是梦想。这就是梦想,这就是梦想的力量!!那么,只要有梦想在前面引路,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开学第一课》读书笔记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与众不同,主要讲的是自己的梦想,许多名人,残疾人和大企业家各自上台来说自己

小时候的梦想,是怎么实现的,最后成功没有。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梦想之旅。 他们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一个人就当数杨孟恒哥哥了,他在小时候就因为点击而失去双臂,当他快要绝望时,他的妈妈告诉他,其实,你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一样的,站起来吧。后来,杨孟恒哥哥变的乐观了许多,从此,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在残奥会上夺得游泳比赛第一名,他每天辛苦练习,付出的总要比别人多好几倍。终于,到了残奥会竞选国家队的时候,残酷的命运有来到的杨孟恒哥哥的身边,他得了第9名而落选了。他再次绝望了,而这时,爸爸的一句话又让他重新站了起来。爸爸说:“追求梦想非常艰难,你只跌倒了第1次,还有第2次,第三次机会等着你,从新站起来吧,以后,杨孟恒哥哥又有了第二个梦想,那就是重新回到学校上学,考上一个好大学。两年多没有上学的杨孟恒哥哥再一次回到了校园,刚开始,他学校非常吃力,但追求梦想的信心和欲望一次次打败了失败,杨孟恒最终以中山市第1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他的梦想成功了! 《开学第一课》读书笔记漫长而愉快的暑假稍事即纵,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今天,两亿多名小学生把目光聚集在了长城的八达岭脚下的舞台上,观看了开学第一课。 今天的班会主题很简单,那就是——你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着名演员章子怡、成龙的儿子房祖名、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试飞英雄李中华等明星都回忆过去向大家述说自己的儿时梦想,他们几乎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让我很高兴。

《一粒种子》读书笔记.

《一粒种子》读书笔记 2020-02-27 《一粒种子》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了无数次,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2020《一粒种子》,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粒种子》读书笔记 不知从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看课外书,简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今天我看的是叶圣陶老爷爷写的童话《一粒种子》。说的是世界上有这样一粒种子,像核桃那样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如果把它种出来,能够钻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的花就更美了,世界上无论是什么花都没有它好看,世界上无论是什么花都比不上它的花香。就这样一粒种子,国王、富翁、商人、兵士都先后得到过它,他们十分精心服侍它,给它最好的土,最好的肥料,希望它能开出美丽的花儿,能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最富有、最最高雅的人或者能让自己升官发财,可是他们耗费了精力和时间,那粒种子就是不开花。最后那粒种子落在了一个年轻的农夫的田里,这个农夫并没有欣喜若狂,他象平常一样工作,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没想到,那种子就开花了…… 一口气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精心侍侯它的那些贵人始终没有看到它开出美丽的花儿,而农夫并没有特别照顾它,却的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我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前面那几位得到它的人都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或能发财、或能升官、或能人前显贵,对它报有很大的期望。而这个农夫对这粒种子却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他有的只是一颗平常的心。所以他做到了,也得到了回报,那粒种子开出了最美丽的花,发出了最浓厚的香气,不管谁走近了,沾在身上,那香气就永远不散。 我最喜欢书中最后一句话:“大家都来看这稀奇的花。回去的时候,脸上都挂着和平的微笑,都沾了满身的香气。”我想,我们做人不是也应该这样,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一粒种子》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名叫《一粒种子》。 文章中描述了,有一粒稀奇的种子。它有核桃那么大,皮绿油油的,如果它长出了芽儿就如碧玉一般,开出的花就更美丽了。 国王得到种子后,就想让那粒种子为自己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以示自己更尊贵更有权利。可是两年过去了,种子并没有发芽,国王就把种子扔掉了。那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学》读书心得体会 前些天和往常一样在书桌前改作业,不觉头颈似乎有些酸痛,就抬了下头,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那本“尘封已久”的《教育学》。我清晰记得那是我从大二开始就开始翻阅的,那时没有其他想法,就准备想从事教育行业,当一名老师。看着那本陪伴我半个大学生活的《教育学》,心里自然少不了一些感慨。 当怀着另一种心情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看着当年做着的笔记,尤其是当翻到第四章“学生与教师”这一章时,感触油然而生。转眼从学生身份变成了老师,这大转变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我早已在当年做好准备,但当年归当年,如今已成为一名老师,设身处地想还是不大一样的。从高中就知道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乃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在当初我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现在想来稍有些幼稚,有些轻下结论。 其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学》一书中有明确的阐述: ①传道者角色;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 ③示范者角色; ④管理者角色; ⑤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

这六大角色特点无疑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大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这些阐述在直到我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 真正会心。 就拿管理者角色来说,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如何很好的管理好全班学生,细至每位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能使他们自觉接受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 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首 先在班里制定了一系列班规,以此来约束、端正各自的行为,以此 为戒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赏罚分明,然后召集班干部,做好一系列班干部会议,强调职责、义务等方面的工作,做老师的 小助手,也好让他们自己去干,有的放矢,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和 自主,让他们去管理下面的学生,当然其余学生也有一定的的权利,就是做好监督工作,即若班干部有做的不当的,有违干部身份的, 都可勇于主动指正并批评,严重的可以告知老师再做相应处理。所 以我主要给班级创造一个自主和民主的管理氛围,让他们在这样的 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想我班还是较乐观的,当然这并不是每个班级 都适用,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又如再拿朋友角色一讲,我班上大多数学生以好动活泼为主,无论是上、下课都比较积极活跃,但我从小就知道师道尊严,老师无 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是一副庄重严肃的模样,也无论是课上还 是课后。其实不然,正如《教育学》中所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 于把老师看作是父母的化身,希望能把他们当做好朋友看待,能和 他们一起分享痛苦和忧伤,分享快乐和幸福。因此根据这一特点, 课后,我时常以轻松,欢乐的氛围来跟学生交谈,融入他们当中, 以便更深入了解学生,经常能和学生融洽相处,当然课上我也会掌 握相应的尺度。 其实在多年后,当上老师,再次翻阅那本《教育学》时,情绪总会有些波动,倒不是感慨自己长时间地勤学苦读没有白费,而是看 着这书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总觉自己很无知,这次只是选其中一章 的一个方面来写我的读书心得,也只是随便说说,我想更多的还是 要我去实践中摸索吧!

种子课读书心得

种子课读书心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读《种子课》的心得体会 大圩镇中心小学黎忠福 看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从以上这段话,我肤浅的就把“种子课”理解为了为知识的学习而打基础的课,是因为要先理解理透了,才能有“生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的,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

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教材都是成人编的,老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人时,我们把他定义为错误。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很多时候都会把学生异于我们老师的想法给否定,甚至归为错误。可是,我们体会过学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吗 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种子课》这本书,给我们数学教师对课堂、对学生有了又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是不是该认真的好好想想,今后,我的课堂要怎么更好地面向全班学生,我的课堂将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合适的环境。

《小学语文新课标》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种子》读后感读书体会400字五篇

《小种子》读后感读书体会400字五篇 一粒种子的历程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的历程呢?关于《小种子》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种子》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小种子》读后感400字1 暑假里,我读了《小种子》的故事,被这粒细小的种子深深感动了。 一粒小小的种子躲过了炽热的太阳,飞过了冰山、大海、沙漠;逃过了馋嘴的小鸟和老鼠……这粒小种子很顽强,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都没有放弃,终于落在在大自然妈妈的怀抱中。 几个月过去了,冬雪化了,春天来了! 小鸟飞来了,太阳出来了,春雨落下来了。种子们开始长大了,我们的小种子长成的小植物飞快地生长着,但它的邻居长得更快,有的还开出了美丽的花了。小种子长成的植物没有心急,还是这样孤独地、努力地生长着,它长啊,长啊,一刻不停。阳光照耀着它,雨水滋润着它。它有很多叶子了,它越长越高。比人高了!比树高了!比房子都高了! 现在,它也长出了一朵花。附近的人们,甚至远处的人们都来看这朵花。这是他们看到过的最高的花,整个夏天,小鸟,蜜蜂,蝴蝶们不停地来拜访,它们也从没有看到过那么巨大,那么好看的花! 又是一个秋天到了,巨大的花失去了它的花瓣。它在风中摇晃着,一阵风吹来,果荚打开了,无数小种子从里面飞出来,随风飘去。 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有一粒特别细小的小种子,

又要到哪里去呢?是不是又会有一个小种子的故事发生呢?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妈妈说我就是一粒小种子,要展开翅膀迎着太阳,不怕风雨勇敢的飞翔,像那粒特别细小的种子一样克服自然界的各种困难,找到春天的沃土,发芽、开花、健康快乐成长! 《小种子》读后感400字2 周六要去图书馆给孩子们讲艾瑞.卡尔的绘本故事《小种子》,这几天都在看这本书,看多了,那种感觉慢慢就上来了,仿佛体验到了作者当初写这个故事的心境。 小种子生下来很小很小,一阵大风吹来她跟着兄弟姐妹一起飞,有些飞的高的种子被太阳烧焦了,有些落到了雪山被冻死了,有些掉到了海里,有的种子掉在又干又热的沙漠没法发芽,整个过程磕磕绊绊,所幸她活下来了。落地了,没想到新的一轮考验又来了,有颗大种子被一只大鸟吃了,有颗种子埋在地里,被下面的老鼠吃了。 还好小种子因为小没有被发现,所以没有被吃掉,得以保存到春天来到。在春日的阳光雨露下,小种子迟迟不发芽,结果有些早发芽的小树苗被着急出来采青的孩子踩断了,有些先开花的被男生摘下来送给了他的女朋友。 等着等着,小种子终于发芽了,她长啊长啊,长得好高好高,并开了一朵巨型化。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演绎了对小种子最终得以存活并成长的欣喜,也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敬畏。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体验,一颗种子从孕育到成熟到落地到发芽到成长,最终开花结果,然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命历程,这个过程何其象我们的生命啊! 有的人骄傲自大,高高在上,最后被盲目的自我烧焦了自己;有的人冷漠,

教育学之读书笔记十篇

一、《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笔记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学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释,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又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 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的效用作了归纳阐释:要想营利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因为有了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为它的中心,精神便随“做”而愈加奋发。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非常精辟地对传统教育和生活教育进行了比较。 传统教育以文化为中心,偏重传授文化知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生活教育重在运用、发明、创造,提倡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传统教育使学校与社会脱节,生活教育则要求把整个的社会当作学校;传统教育只讲“天理”与“礼教”不讲“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却追求“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而生活教育却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传统教育坚持的维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却是开放、发展、创造的教育…… 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作者:韦钰 读了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种子课》读书心得

读《种子课》的心得体会 同兴路小学何静 这个暑假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可是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直到学校发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种子课》这本书,在群体的影响下,认真的看完了这本饱含了一位特级数学教师心血的书籍。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这本书,书中列举了很多很多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实例,也用诸多的课堂实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交给了我们这些读者很多很新、很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课,而下篇分享给我们的是关于人(学生和教师)。 种子课,生长的课堂。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 从以上这段话,我肤浅的就把“种子课”理解为了为知识的学习而打基础的课,是因为要先理解理透了,才能有“生长课”。 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生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

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种子课就是合适学生生长的条件之一。 ? 俞正强老师在这里点出了种子课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是的,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教材都是成人编的,老师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学生的想法,想当然地以为学生是怎么想的。当学生的想法异于成人时,我们把他定义为错误。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很多时候都会把学生异于我们老师的想法给否定,甚至归为错误。可是,我们体会过学生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吗学生为什么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或动力,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难道不是一次一次的无奈堆积而造成的吗为什么我们成人如此理直气壮因为我们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 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种子课》这本书,给我们这些资历尚浅、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指明了方向,更让我们对课堂、对学生有了又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真应该认真的想想,今

教师第一课读书笔记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 通过一段时间对《教师第一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秉承如家修身齐家,进而改良社会的传统,以孔子为榜样,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子”为朴素的人生之志,自觉传承科学思想、民主思想、人类伦理价值。在当前语境下要成为一个本真意义上的教师,必须要建立对学生的信任和对自我的信任。只有自觉地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汇入正在形成的与倦怠,教育传统中,真正的摆脱种种虚无,才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心理支配和指导的。作为教师,懂的必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法则,对本职工作和自身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认为,早期安全依恋对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的探索欲和能力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发展、儿童情绪的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模式都有重要影。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会成为儿童建立同伴关系的模式,良好的师生依恋关系能对安全性低的亲子关系起到补偿作用。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教师都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给学生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教师应从教师职业精神、师爱、师德三个方面加强德建设和师德修养。教师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是教学效益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研究和学习学科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扎根课堂,在课堂中观察研究,在课堂中做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教学。 写作,是思考生活、积淀经验、重塑自我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的灵魂需要通过表述来组建或重组。写作,能帮助写作者认识世界、认识自身。写作能够促进教师的深度阅读,积累科研素材,帮助我们梳理思绪,使人敏锐清醒,提升生命的境界。教师应该像写情书一样真诚的记录生活。教师应该记录平日教学中的教育足迹、思绪历程,将稍纵即逝的生活转化成永恒的文字。一个学生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应努力从他们经历的种种事情中提取出教育的积极意义。一位特级教师曾说,年轻教师要想快速提高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带支录音笔进课堂,下课后再放给自己听。他提醒我们,像名家学习固然能提高自身,但我们更应通过回顾自己的课堂,反思不足,完善自身。教师应从自己的课堂获得最快的进步。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谈吐是教师的第二外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育中最伟大的艺术和最有震慑力的武器。一位语音标准、口齿清晰、风趣幽默、说话得体的教师必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语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其表现形式没有固定的范本和僵化的格式,每位教师都应在自己的语言中发挥创造性。优秀的教师,能让学生陶醉于教师的言语中,不知不觉的学习知识,培养了能力,熏陶了情操。教师的语言要符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普通话标准,音量与语速适中,简洁、幽默、含蓄,应变、自嘲、体态。教师的语言要起承结合,与学生谈心时善于使用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苦肉计;与家长交流必须要注意:双方的交流是互动,不是告状;尊重家长,不吭不卑。 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教育过程中,与人交往可以增广见闻促进学习。现代心理研究认为良好的教师交往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可以让教师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在与他们人的相处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对学生的知、情、意、行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一粒种子》。 从前世界上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听说如果把种在土里就会长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出的花就更没啦,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他。并且它还有浓郁的香味,不论是芝兰,桂花,都比不上他,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因为世界上这样的种子只有一个。 国王知道啦,就让他的下人去找这粒种子。终于找到拉那粒种子,国王用白玉盆子来种这粒种子,可是一年,两年过去啦,那种子还不发芽,国王想了想,感觉这一定是骗人的,于是就从白玉盆中把种子拿拉出来,扔进拉皇宫的池子中。 后来种子随着池子的水流进拉小溪中,被一个捕鱼的老人捡到啦,老人见到了种子一看觉得是一个珍宝,于是就把种子卖给拉一个商人。 商人为拉好好种这颗种子选出拉三个人来轮流看管这颗种子,但是种子还没有发芽,商人生气地把种子给扔啦,种子像长拉翅膀一样飞起来。 他飞到拉一个农民耕的地里,农民看他特别的可爱,就把它种进土里,农民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方法,用的还是以前

种麦田的肥料,过拉几天,这颗种子发出拉嫩芽,农民看到他脸上露出拉甜甜的微笑。又过拉几天,一颗活像碧玉的粗芽从土里钻拉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小树开花啦,花瓣是红色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花蕊是金黄色的,而且还散发出拉新奇的香味,过路人不管是谁都要停下来看看,闻闻,走时身上还带有迷人的芳香。 是啊!我们就像那颗种子,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颗,我们的爸爸妈妈就像文中说的国王和商人,他们一心只想把我们养大,总是溺爱我们从而使我们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而老师才可以使我们长成大树,因为老师就是文中的农民,用最适合的方法让我们成长,那就是给与我们智慧,智慧就是我们长成大树的肥料,严厉的对待我们就像用剪子剪去多余的枝条,这样我们就可以成长为大树,就像文中的农民种的那颗种子一样成长为奇异的花卉。 一粒种子的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粒种子》这篇文章。我得到了很大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应该懂得:人人都不能自私这个道理。为什么国王、富翁、商人、士兵的精心照料都没能把这颗核桃一样大的种子养开花,可农民却把它养开花了呢?因为,国王种这棵花的目的是为了显露它的尊贵和权利。富翁中这棵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高雅,把世界上的富翁都盖过去。商人种这朵花的目的是想发财。士兵的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学书籍读书笔记 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育学书籍的,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这本书,看过后,我明白了家长在很多方面都应该较正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一、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早睡早起多运动、多看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尤其要注意时常保持健康、快乐、自信的状态,让孩子处在和谐融洽、开心向上的家庭氛围里。 二、端正的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是一件要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需要完成的任务。也许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可以很轻易地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不管我们拿到硕士还是博士学位,在我们工作的时候,依然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挑战,不学习不突破,就永远不会有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也理解这一点:学习不是为了拿好成绩,也不是为了考好大学,学习的目的是让你们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为了让你们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承担起责任,是为了改变这个还有很多缺陷和问题的世界。 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有做人的道理。第一次走进东升一小的校园时,美丽的校园不仅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上那句“做有中国灵魂知礼明礼受礼的现代人”更让人深思和感动。当学校能把“德行”和“礼”作为办学的宗旨,是一种何等的高瞻远瞩的姿态。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育才,唯有

德能兼备才能称之为“才”。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未来仰仗的不是经济增长或者GDP排名,只有和谐的社会才能更具有可持续性,而这就需要更多有德行的人来承担责任。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教育成读书机器或者考试达人,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做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护环境和保护弱者等等。简短的说,我们和学校的一致目标是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因材施教 看过后,我意识到,孩子和小树一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也需要有不同的培育策略,要不断修枝剪叶,让她经历风雨,才能让她长成一棵有担当、有能力福荫社会的参天大树。 我的孩子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良而且会替别人着想的好孩子,比如说:今天碰到某某同学的妈妈,说你很可爱哦。慢慢地,孩子从开始抗拒上学,变得喜欢去上学了,从开始总是在课间时坐在教室里,到后来开始去操场、图书馆“探索”她的新天地。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对别的孩子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却让我很欣喜地看到她逐渐开朗和勇敢的迹象。书中那一句“仔细诊断,对症下药”的确是非常管用。上学路漫漫,将来孩子的路还很长,一定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并不厚,但却很全面地针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最后,因为非常喜欢龙应台说过的一段话,所以借来这里跟诸位分享:“孩子,我要去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读后感 楚门中心小学郭芳华 周老师给推荐了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寒假里我断断续续将书本读完。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全书主要分两块内容:一是种子课,生长的课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二是种子课,为了每一个人的生长。强调了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而全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却是“破茧而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章节中所提到的几点内容。下面我就针对这些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自己,摆正姿态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但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却是:第一,教师工作是半个铁饭碗,赖上它以后就不用担心失业下岗什么的了;第二,教师工作非常的稳定,不用到处漂泊;第三,教师假期多,有周末,上课时间也不是很多,女教师还可以休产假,有时间顾家;第四,工资不多不少,至少不会把自己饿死,福利还不错。这也足以说明了这个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是非常对的。学生们从小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不仅传递知识,而且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老师就像学生的父母,像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毋庸置疑,教师专业发展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就要求教师本人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确立发展目标,才能找出目标与自身现有条件之间的距离,思考缩短这一距离的途径方法,并不折不扣地实施于行

课程理论读书笔记

课程理论读书笔记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施良方,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生导师。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课程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我国著名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专家。1997年11月1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举行的会议上作报告时,因脑血管破裂,不幸殉职,年仅45岁。 施良方教授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课题《教育学文集》的编辑工作,文集共30卷,耗时5年。他还主持过1项国家“八五”重点课题,2项国家“九五”课题和1项上海市 教委“九五”课题,硕果累累。施良方出版专著3部,译著2部,教材1部,发表重要学 术论文和译文100多篇,是一位在中国教育理论界造诣很深,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专家。 《学习论》、《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是施良方教授的经典著作三部曲,在中国 教育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理论》是我国第一本提供了课程理论分析框架的经典 之作,同时也是深化与发展我国课程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最近认真研读了该书,收获很大。第一遍读,翻的比较快,主要收获是理顺了全书的结构,形成了一个课程论体 系的架子。第二遍读,结合之前学习的课件和笔记进行了认真研读,争取能深入理解内容,丰富了脑中的课程论体系。第三遍读,则是选取了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认真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接下来我将汇报我的一些收获。 首先对本书的基本内容结构进行一下梳理。全书重点论述三方面问题,也就是本书的 全称“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第一编“课程的基础”分为三章,对课程的三个基础 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分别从历史的考察、现状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这几个方面作 了阐述,为课程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背景和基础。第二编“课程编制的原理”共四章,分别探讨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从而使读者对整个课程编制 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第三编“课程探究的形式”有三章,分别介绍了三种有代表 性的课程编制模式。第四编“课程理论与研究”的三章分别论述了课程理论的构建工作、 实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及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接下来,谈谈收获和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又有多重含义的术语,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知道课程是什么,但 如果要对它进行精确的界定,并被大家所认可,是很不现实的。本书对几种课程的定义进 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课程的词源分析、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课程定义的方式等,论述 的比较详细,我在此不做赘述。通过对课程定义的辨析,我们不是要得出一个统一的、精 确的界定,而是为了说明: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即都是指向当

一粒种子读后感600字

一粒种子读后感600字 一粒种子读后感600字(一) “五一”期间,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粒种子》这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了国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浇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亲自把盆子从暖房里搬出去,晚上又亲自搬回来。二年过去了,种子没有发芽。国王生气了,把种子扔了。后来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这粒种子,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最后,这粒种子被农夫得到了,农夫每天照常工作,没过几天种子开花了,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我们班里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国王,走路怕摔跤,吃饭怕噎着,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差。而有的同学爸爸妈妈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农夫对待种子那样让自己的儿女去学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象那粒种子那样开花结果。我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富翁,让我学这学那,在双休日里兴趣班总是很多,我希望兴趣班少一点,这样就能挤出一点时间看看书看看电视或玩一会儿。 如果我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那粒种子,我一定要让农夫种,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那该多好啊!读过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我们每个人同样也不是完美的。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美好品质和聪明才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看待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们如果能够扬长避短就很好啦,不要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要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很快乐了。 一粒种子读后感600字(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一粒种子》。 从前世界上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听说如果把种在土里就会长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出的花就更没啦,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他。并且它还有浓郁的香味,不论是芝兰,桂花,都比不上他,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因为世界上这样的种子只有一个。 国王知道啦,就让他的下人去找这粒种子。终于找到拉那粒种子,国王用白玉盆子来种这粒种子,可是一年,两年过去啦,那种子还不发芽,国王想了想,感觉这一定是骗人的,于是就从白玉盆中把种子拿拉出来,扔进拉皇宫的池子中。 后来种子随着池子的水流进拉小溪中,被一个捕鱼的老人捡到啦,老人见到了种子一看觉得是一个珍宝,于是就把种子卖给拉一个商人。 商人为拉好好种这颗种子选出拉三个人来轮流看管这颗种子,但是种子还没有发芽,商人生气地把种子给扔啦,种子像长拉翅膀一样飞起来。 他飞到拉一个农民耕的地里,农民看他特别的可爱,就把它种进土里,农民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方法,用的还是以前种麦田的肥料,过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育人三部曲》我们认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让孩子的周围不光有自然世界,而且也有劳动、创造、建设的世界,因为人的美在劳动中显示得最为鲜明。 典案例3: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一般在审美教育中,尤其在音乐教育中,心理目标是很重要的。教育者在让儿童接触美的世界时就要掌握这个目标。我所定的目标是培养饱含情感地对待美的那种能力和获得美学性的印象的那种需求。 经“快乐学校”很重视听音乐,听音乐作品和自然的音乐。这里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旋律的情绪反应,尔后使儿童确信,音乐美的源泉在于周围世界的美;音乐旋律好像在召唤人:你停下来,听听大自然的音乐,欣赏欣赏世界上的美,要爱护这种美,增添这种美。如果在很早的童年能使他从内心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如果孩子能从乐声中领略到人在情感上的多种多样的细微变化,他就会提高到用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能达到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旋律美的感受会向孩子揭示他自身的美——小小的人会意识到自己的长处。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初秋,当清澈的大气中能清晰地听到每一种声响时,一到傍晚时刻我就和孩子们坐在碧绿的草地上,我让他们听了

歌剧《苏丹王的故事》中的“雄蜂飞舞”的旋律。音乐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反响。他们说:“雄蜂一会儿近了,一会儿又远了。还能听见小鸟在叫……”我们又听了一遍旋律,然后去正在开花的含羞草地。孩子们听到蜜蜂的竖琴在演奏,雄蜂嗡嗡地叫个不停。瞧,这就是那个毛茸茸的大熊蜂,时而在花上飞舞,时而落在花上。孩子听了很高兴:这差不多就是录在唱片上的那个旋律,但是音乐作品里有一种特殊的美,这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听来而又表现给我们听的。孩子们还想再听一听唱片上的旋律。 过了一天,我们清早又到繁花似锦的蜜源地段去。孩子们倾听蜜蜂的竖琴声,试图捕捉到雄蜂的嗡鸣。在此之前他们觉得很平常的东西,现在显示出美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教育学专著读书笔记:《给教师的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读书心得 生长的力量——读《种子课》有感

读书心得生长的力量——读《种子课》有感 趁着假期读了《种子课》这本书,从此书的名字就可以对这本书的内容略见一斑,读完此书,使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很多疑惑顿时解开,还给我很多启迪。以下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个人想法: 一、教师讲授新知识时,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也就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基础要有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撑,要有努力之后能达到的水平,只是这些教学理论相对于俞正强老师《种子课》中所阐述的来说有些枯燥难懂,而俞老师深入浅出的将这个道理进行讲解。其中他结合具体的课例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将小学阶段所要认识的长度单位进行整理,从厘米的认识入手,追溯到孩子入学前的知识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并且并不满足本节课的学习,还要向后延伸后续将要学习的知识。这样只有老师能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把控,才能将知识讲深讲透。这样下来,《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就像是一粒种子,埋入学习的土壤,然后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就是种子课的力量,它是极具生长力量的课型。 二、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 原来我们解方程都是要求学生用等量关系来解,而用等量关系解方程需要学生记住一些等量关系式,而这样学习解方程就变成了像语文课那样需要死记硬背的课,对部分学生老师难之又难,这是我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俞老师认为“这就像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会称狗为“旺旺”,是因为这样比记住狗更容易,并且狗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后面改正也比较容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让这个阶段的孩子记住狗这个单词。”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更需要俞老师这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精神,如果孩子实在学不会或者不能理解,我们不如放慢节奏,不强求,慢慢等待,相信孩子终究会明白的。 三、教学更应该关注隐性知识。 关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俞老师借助《负数》这节课的课例进行图文并茂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我们不得不震撼俞老师给我们的重要提示,作为一线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只关注显性知识的传授,当然没有问题,甚至变换不同形式,可以将课上的非常成功。但是如果只关注显性知识而不关注隐性知识的话,那么这节课就如我们看到的冰山一角,而冰山的绝大部分是隐藏在水中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显性知识,更应该关注隐性知识的学习。这样才是深入学习。 总之,《种子课》这本书给我的启发不仅仅这些,还有很多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践行。这才是我这次读这本书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