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最新《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72、110073、110074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216(分三个学期上)

学分:11

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以经典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极其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占学时最长、学分最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内容多,跨度大,概念抽象,系统性与逻辑性强,思想方法重要,应用广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分支众多、应用非常广泛的科学体系,是其他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必须从变量间最本质的联系─── 函数开始起步。数学分析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用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实函数。因此,数学分析正是讲述函数理论的最基本的课程,可以说它是数学这座科学大厦的奠基石,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理所当然地被列为数学科学及相关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方面,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无法相比的。

由于数学分析是几乎所有后继数学课程的基础,又是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所以,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已抽象出来的普遍结论、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切实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分析课程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其它相关数学课程如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因此,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对于提高计算科学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精讲多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由教师讲授,通过习题课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各章中平行的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几何背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与几何直观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数学分析中的论证方法和常用的分析技巧,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求导、微分、积分等基本运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本课程与应用数学关系密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配置数学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全系唯一的一门连续开设三个学期,学分和学时数也最多的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

1、正确理解实数理论、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和多元微积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掌握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分析、论证、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3、能够运用本课程提供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数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

2.理解确界的概念,掌握确界原理;

3.掌握函数概念及其某些特殊性质,熟记几个特殊的函数: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数

1.主要内容

实数及其性质,绝对值与不等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不足近似、过剩近似、数轴、绝对值、绝对值的性质、三角形不等式。

3.问题与应用

掌握实数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

第二节数集·确界原理

1.主要内容

区间与邻域、有界集、确界原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有限区间、无限区间、区间、邻域、右邻域、左邻域、上界、下界、有界集、无界集、上确界、下确界、确界、确界原理、推广的确界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上、下确界概念和确界原理。

第三节函数概念

1.主要内容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法、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初等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其中包括分段函数、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等)、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非初等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函数概念,并能熟练地运用分段函数、将一个复合函数分解成几个基本初等函数,熟记几个特殊的函数: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黎曼函数。

第四节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1.主要内容

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函数和偶函数、周期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有上(下)界函数、有界函数、增(减)函数、严格增(减)函数、单调函数、严格单调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周期、基本周期、周期函数、反函数存在定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有界函数、单调函数、严格单调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周期函数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掌握反函数存在定理。

(三)课后练习

P4.习题2,3,5,6,7,8;P9.习题2,4,5,6,7;P15习题5,6,7,8,11,12;P20习题1,2,3,6,8,10;总练习题1,3,8,10,11,1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以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和学生自学。基本内容由教师讲授,通过习题课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其余部分〔主要是*号部分〕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初学高等数学的学生会有很多的不适应,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课外辅导。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几何背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与几何直观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本课程与应用数学关系密切,可适当配置数学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数列极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熟练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性质,收敛数列与无穷小数列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2.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会用定义证明数列极限;

3.会用Cauchy准则证明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列极限的概念

1.主要内容

数列极限的定义与几何意义、收敛数列与无穷小数列之间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与几何意义。收敛、发散数列与无穷小数列,收敛数列与无穷小数列之间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极限的定义,能用定义证明一些数列的极限。掌握收敛数列与无穷小数列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收敛数列的性质

1.主要内容

收敛数列的性质、四则运算法则、收敛数列与非平凡子列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收敛数列的四则运算法则、数列的子列、收敛数列与非平凡子列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收敛数列的性质、四则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极限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理解数列的子列、收敛数列与非平凡子列的关系定理。

第三节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1.主要内容

单调数列、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递增(递减)数列、单调数列、单调有界定理、重要极限

1

lim(1)n

n

e

n

→∞

+=、

柯西条件、柯西收敛准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单调数列、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条件、柯西收敛准则、重要极限

1 lim(1)n n e

n

→∞

+=,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课后练习

P27习题1,2,4,6,7,8;P33习题1,2,3,4,9,10;P38习题1,3,5,11,12;总练习题3,4,5,6,7,8。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外自学为辅。让学生上网看校园网上的高等数学精品课程,了解极限的几何意义,通过几何直观来帮助理解极限的严格定义。数列极限理论是数学分析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多看课外辅导书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函数极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计算,掌握无穷小

量与无穷大量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并能熟记一些等价无穷小,会求曲线的渐近线;

3.理解并运用归结原则、柯西准则判定某些函数极限的存在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函数极限概念

1.主要内容

函数极限的定义、单侧极限、函数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左(右)极限、单侧极限、函数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函数极限的定义,能熟练地计算单侧极限和函数极限,掌握函数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

第二节 函数极限的性质

1.主要内容

函数极限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函数极限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函数的极限。

第三节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1.主要内容

归结原则、柯西准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归结原则、柯西准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并运用归结原则、柯西准则判定某些函数极限的存在性。

第四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1.主要内容

重要极限:0sin lim 1x x x →=和1lim(1)x x e x

→∞+=。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两个重要极限及其证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计算。

第五节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1.主要内容

无穷小量、无穷小量阶的比较、无穷大量、曲线的渐近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无穷小量、有界量、高阶无穷小阶、低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之间的关系、斜渐近线、垂直渐近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并能熟记一些等价无穷小,会求曲线的渐近线。

(三)课后练习

P47习题1,2,3,4,6,8;P51习题1,2,4,5,7,8;P55习题1,2,3,4,6;P58习题1,2,3,4;P66习题1,2,4,5;总练习题1,2,9,12,13,1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传统的直陈式讲授,采用分解式、前后呼应等讲授方法,指导学生对比数列极限的相关内容化解课程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函数的连续性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函数连续、间断的概念,能对间断点进行分类;

2.掌握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整体性质和在闭区间上的基本性质;

3.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连续性的概念

1.主要内容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间断点及其分类、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变量(函数)增量、连续、左(右)连续、间断点、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第一类间断点、第二类间断点、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函数连续、间断的概念,能讨论函数的连续性和对间断点进行分类。

第二节连续函数的性质

1.主要内容

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连续函数的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定理、复合函

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有界性定理、最大(小)值定理、介值定理、根的存在定理、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一致连续性定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第二类间断点;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一致连续性。

第三节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主要内容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任何初等函数都是在其定义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结论,并能熟练地利用该结论计算极限。

(三)课后练习

P73习题1,2,4,5,6,8;P80习题1,2,4,8,9,11,14,15,17,18,19;P84习题1;总练习题3,4,5,6,8,9,1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几何直观来介绍函数的连续性和一致连续等抽象概念。采用分解式、前后呼应等讲授方法,对比前面极限相关内容帮助理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导数和微分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熟练掌握导数与微分的定义,明确其几何、物理背景;搞清函数可导与可微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求导法则与公式,能熟练的进行初等函数的求导(微分)运算,了解费马定理、达布定理;

3.会求高阶导数和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

1.主要内容

导数的定义、导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导数、变化率、函数的左(右)导数、单侧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有限增量公式、导函数、费马定理、达布定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物理意义,掌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了解费马定理、达布定理,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

第二节求导法则

最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

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

《数学分析报告》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72、110073、110074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216(分三个学期上) 学分:11 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以经典微积分为主要容的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极其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占学时最长、学分最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容多,跨度大,概念抽象,系统性与逻辑性强,思想方法重要,应用广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分支众多、应用非常广泛的科学体系,是其他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必须从变量间最本质的联系─── 函数开始起步。数学分析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用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实函数。因此,数学分析正是讲述函数理论的最基本的课程,可以说它是数学这座科学大厦的奠基石,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理所当然地被列为数学科学及相关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方面,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无法相比的。 由于数学分析是几乎所有后继数学课程的基础,又是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所以,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已抽象出来的普遍结论、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切实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分析课程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其它相关数学课程如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因此,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施教学,对于提高计算科学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精讲多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容由教师讲授,通过习题课对所学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各章中平行的容可安排学生自学,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几何背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与几何直观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Ⅰ和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2.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3.不等式(22课时)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5.三角函数(46课时)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6.数列(12课时)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7.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11 学时:165(其中讲课学时:131,习题课学时:34,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培优班 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6版 《高等数学》(上、下册),田立新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1版 开课学院:理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工科数学分析是工科院校某些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与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正确领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习受到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物理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以提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知识的自我更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极限与连续 基本要求: 1.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极限的ε-N,ε-δ,ε-X定义的含义,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极限定义证明某些简单的极限的方法。 2.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3. 掌握极限性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了解实数连续性的几个等价命题。 4.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 5.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和间断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6.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讨论连续性的方法,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7. 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用介值定理讨论方程根的存在性。 重点: 极限概念,无穷小量,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 极限的定义,实数连续性等价命题,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作为函数变化率的实际意义,会用导数表达科学技术中一些量的变化率,了解微分概念中所包含的局部线性化思想。 2. 熟练掌握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及导数的基本公式,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3.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计算,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计算常用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会求函数的微分。 4.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 理解并会用Rolle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Cauchy中值定理。 6.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凸性、求曲线的拐点及函数作图(包括求渐近线)的方法,会解决应用题

《海量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数据分析的理念与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据挖掘》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大数据应用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数据分析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刘玉莲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数学分析》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选用教材:《数学分析讲义》<第五版) 刘玉琏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函数论教研室

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52 总学分:20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使用教材: 刘玉琏、傅沛仁编著《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参考书: 陈传璋等编著《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 1987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华东师大编《数学分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课程性质、目地和任务 本课程是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地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提供所需地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地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地训练.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会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地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地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今后地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地作用.b5E2RGbCAP 二、教案基本要求 在教案中,应注意本课程地整体结构,各部分知识地内在联系,以及与初等数学和后继课程地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及方法.通过课堂教案及进行大量地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谨、运算准确,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分析学地基本概念及物理、几何意义,学会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物理、几何等领域中地实际问题.p1EanqFDPw 三、教案内容及要求 依据《2001年包头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本课程教案在第1、2、3、4学期进行,分别称为《数学分析Ⅰ》、《数学分析Ⅱ》、《数学分析Ⅲ》和《数学分析Ⅳ》.DXDiTa9E3d 《数学分析Ⅰ》 第一章函数 §1.1.函数 一、函数概念,二、函数地四则运算,三、函数地图象四、数列 §1.2. 四类具有特殊性质地函数 一、有界函数,二、单调函数三、奇函数与偶函数四、周期函数 §1.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一、复合函数二、反函数三、初等函数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20XX年4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要知识的发生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平时训练要求高标准,定时定量,做到等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3、重通法、抓变通,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是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抓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精做精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4、重反思、抓纠错 中考考试的分数高低,往往取决于细心,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数学概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的需要。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数学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继续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 义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高中数学教学内容 应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在理论上、方法上、思想上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系统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更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内容相衔接。 高中数学分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包括选修I和选修H。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I总计44课时,选修H总计88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必修课 1. 平面向量(12 课时)

数学分析2教学大纲DOC

《数学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数学分析》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8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三)开课对象:数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是许多后继课程如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必备的基础,是数学系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极限论,一元函数微分学,无穷级数与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分析与泛函分析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一元微积分(包括极限理论和实数完备性的一系列等价命题);(2)多元微积分;(3)无穷级数理论(包括广义积分和含参变数积分理论)。其中前两部分主要讲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一切相关数学原理的严格证明;第(3)部分讲述线面积分和极限理论在无穷级数、含参数广义积分理论中的深入应用。极限和实数完备性理论、定积分理论以及极限理论的各种应用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对分析数学中必要的方法技巧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时数: 108 学时 学分数: 6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结合计算机实习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教学要点: 使学生掌握实数的连续性定理,理解连续性定理的等价性,掌握连续性定理等价性证明的方法及连续性定理的应用。 教学时数:14学时 教学内容: 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第一节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8学时) 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第二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6学时) 一、有界性定理和最值定理的证明 二、一致连续性定理的证明 考核要求: 1、叙述区间套定义(识记) 2、叙述聚点的定义及聚点的等价定义(识记) 3、闭区间套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证明及证明(识记) 4、Weierstrass聚点原理的条件和结论(识记) 5、应用闭区间套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识记) 7、应用Chauchy收敛准则证明聚点原理(识记) 8、应用聚点原理证明Chauchy准则(识记) 9、证明致密性定理(识记) 10、叙述一个集合的覆盖定义(识记) 11、应用闭区间套定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识记) 12、应用聚点原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识记) 13、研究关于实数的几个定理的等价性(应用) 14、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有界性,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5、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定理,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6、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7、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第八章不定积分

最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1)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 3)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本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4)灵活运用:是指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了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了能力。必修课 1.平面向量(12课时)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30课时)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方法,并能利用函数的性质简化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 纲摘要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数学分析12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1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12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2411204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周学时:6/6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数学分析12》是数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以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为基本容,是学生学习分析学系列课程及其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在第2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学好后续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实变函数论、概率论、拓扑学、泛函分析等后继课程的阶梯,也为深入理解中学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与中学数学的许多容,如实数系、函数、方程、不等式、极值、面积、体积、弧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等基本容,为学习数学分析3及分析学系列课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及其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并自然地渗

透对学生进行逻辑和数学抽象的特殊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对贯穿数学分析始终的极限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弄清不变与变,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牢固地掌握数学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他们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数学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它一方面为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率论等等基础课及有关选修课提供所需的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容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与思路,及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完整市场调查的理念与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与掌握《网络营销与策划》、《店铺运营》、《客户服务》等其她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客户服务等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就是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电子商务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 (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与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就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与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就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与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与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就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与训练,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市场调查的理念与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营销与策划》、《店铺运营》、《客户服务》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运营与推广、客户服务等电子商务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电子商务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相交线与平行线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 4、授课课时:共68课时 5、授课教师:庆云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师: 王金涛,张桂霞,刘双全 6、授课对象:七年级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4)教学目标: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段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整理)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刘玉莲)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选用教材:《数学分析讲义》(第五版) 刘玉琏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函数论教研室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52 总学分:20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使用教材: 刘玉琏、傅沛仁编著《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参考书: 陈传璋等编著《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 1987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华东师大编《数学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提供所需的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应注意本课程的整体结构,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初等数学和后继课程的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及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及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谨、运算准确,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及物理、几何意义,学会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物理、几何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依据《2001年包头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本课程教学在第1、2、3、4学期进行,分别称为《数学分析Ⅰ》、《数学分析Ⅱ》、《数学分析Ⅲ》和《数学分析Ⅳ》。 《数学分析Ⅰ》 第一章函数 §1.1.函数 一、函数概念,二、函数的四则运算,三、函数的图象四、数列 §1.2. 四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函数 一、有界函数,二、单调函数三、奇函数与偶函数四、周期函数 §1.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一、复合函数二、反函数三、初等函数 重点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复合运算和具有特殊性质的函数。 第二章极限 §2.1. 数列极限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新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应用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系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学时数】:64 【课程编码】:020474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市场调查的理念与EXCEL的应用,EXCEL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本课程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该软件快速计算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能轻松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报表,表达复杂的数据信息。本课重点讲解Excel在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数字运算、财务、数据分析、市场调查等相关知识技能。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为了适应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商务管理需求,培养学生数字处理、分析的自动化方法和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数据分析师 3、专业能力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商务管理领域所需数据分析人才,注重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处理大量纷繁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管理。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等相关基础知识。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掌握《应用数据分析》为后续学习《电子商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将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融合在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具体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如下:

五、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高职高职优秀教材或自编教材 2、推荐教材: 《Excel数据分析与市场调查》林宏谕姚瞻海编着中国铁道出版社 3、参考的教学资料 《Excel与数据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4、学习的网站: http:/ 六、教师要求: 1、理论课教师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从事计算机教龄3年经验以上,有一定的一体化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任教。 2、实训指导师要求 具有本职业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教育培训经验,具有良好的语音呢表达能力。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场地:计算机机房 设备:计算机、EXCEL、SQL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过程考核为主,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