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专有名词解释

计算机专有名词解释

计算机专有名词解释
计算机专有名词解释

计算机专有名词解释

ALU,算术/逻辑单元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ALU)负责处理数据的运算工作,包括算术运算起(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如:AND、OR、NOT..等)及关系运算(比较大小等关系),并将运算的结果存回记忆单元。

AGP,加速图形端口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Intel公司设计与主导,应用于主板上的全新图形插槽。AGP 最大的功能就是要更快速地处理及显示影像、图形,同时可使用部份的主存储器来充当显示内存之用以降低系统成本,因此不管是游戏设计者,或是3D软件研发公司,都可以推出图形更复杂的软件,充分发挥AGP强大的威力。只要主板上有AGP插槽,而且显示适配器也为AGP规格,你就可以享受AGP带来的快感。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鉴于信息交换的重要及为统一文字符号的编码标准,让不同厂牌机型的计算机皆能使用同一套标准化的信息交换码,于是美国国家标准局特别制定了ASCII码(America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作为数据传输的标准码。早期使用7 个位来表示英文字母、数字0~9及其他符号,现在则使用8个位,共可表示256个不同的文字与符号,为目前各计算机系统中使用最普遍也最广泛的英文标准码,相对于ASCII code,中文系统使用最广泛的内码则为Big-5码。

ASCII码是使用最广泛的标准码,为大多数的各类计算机所采用。另外由数家知名软硬件厂商所合作发展的万国码(UNICODE),则是数据表示的新标准,UNICODE使用2或4 个bytes来表示每一个符号,共可表示65536个或1677万个字符符号,除英文外,还可以包含数量最多的中文、日文,及全世界各国的文字符号,让信息之交流更无国界。(Windows98已开始支持UNICODE)

Big-5

五大公会码,为目前国内中文系统最广泛的中文内码,使用16 个位来表示中文,共可表示65536个中文字,目前只编码13051个常用中文字。

Binary,二进制

二进制的数字系统,使用0或1这两个符号来代表二进制数,计算机即是以二进制为架构的数字系统。

Bit,位

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内存的最小单位。

Byte,字节

字节是由8个位所组成,可代表一个字符(A~Z)、数字(0~9)、或符号(,.?!%&+-*/),是内存储存数据的基本单位。

1 byte = 8 bit

1 KB = 1024 bytes =210 bytes

1 MB = 1024 KB = 220 bytes

1 GB = 1024 MB = 230 bytes

BUS

在计算机系统中,BUS称为总线,是CPU与Memory及I/O间,传输数据或地址信号的线路集合,PC的系统总线有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a bus),控制总线(control bus)。

※注

Cache,高速缓存

由于CPU的指令周期愈来愈快,主存储器(DRAM)的数据访问速度常无法跟上CPU的速度,因而影响计算机的执行效率,如果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使用速度最快之SRAM来作为CPU 的数据快取区,将可大幅提升系统的执行效率,而且透过Cache来事先读取CPU可能需要的数据,可避免主存储器与速度更慢的辅助内存的频繁存取数据,对系统的执行效率也大有帮助。不过因SRAM比DRAM贵太多,如果主存储器全采用SRAM则系统造价太高,所以一般皆只安装512KB~1MB的Cache。Cache的应用除了加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外,硬盘、打印机、CD-ROM等外围设备也都会加上Cache来提升该设备的数据存取效率。

CD-ROM,光盘片

CD-ROM ,为计算机所使用的光盘规格,其读取光盘片的设备就称为光驱(CD-ROM),储存在光盘片上的数据是以雷射光读取的,而非磁性方式读取,所以光盘的保存可长达数十年。计算机所使用的光盘片格式与普通家中雷射唱盘所播放的音乐光盘(CD)格式相同,一片光盘片的数据容量高达650MB (74 min),约为450片的1.44MB软盘片之多。一般软盘片是可擦写的,但光盘片只能读取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如果有CD-R可刻录式光驱及CD-R空白片加上烧写软件,则可以在光盘片上写入数据)。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都将CD-ROM列为标准配备,而CD-ROM 的转速从1倍、2倍.....24倍、32倍,到现今最快的40倍...,速度的世代交替非常快,另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光盘片也称为CD-Title。

CLOCK,时钟,频率

CPU的运行频率,单位为Mhz,数字愈大代表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愈快,1978年问市的IBM PC采用5MHz的intel 8086CPU,1998年intel 发表了400MHz的Pentium II-400 CPU。

CPU,中央处理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包含计算机硬件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及少量的缓存器(Register),在个人计算机中,处理器被设计成一颗单一的微处理器芯片,负责处理所有的基本数学运算,并且控制系统各单元以完成运算的执行,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组件。一般习惯以CPU之型号来表示个人计算机之规格,例如,计算机的CPU为80486,就称为“486计算机”,若计算机的CPU为Pentium II 300,就称为“Pentium II 300 计算机”。

Data structure,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做数据处理时,为了使数据能更方便、更具效率的处理,及信息能迅速地搜寻产生,必须将数据做有系统的安排和储存。换言之,将所搜集的数据做有系统、有组统地安排,以建立数据与数据彼此间之关系,称为数据结构

DVD,数字光驱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k),一般传统光盘可储存650MB,而DVD可储存4~17GB的数据量,DVD采用MPEG II压缩格式,读取讯号后可将讯号解压缩,可全动态、全彩的播放声音与影像,影音效果优于LD、VCD、VHS录像带等媒体,是目前影音效果最好的媒体。DVD在计算机系统将会有DVD-ROM、DVD-R、DVD-RAM等,以数据存取的应用为主,将取代CD-ROM,而在家电方面则是DVD-Video 与DVD-Audio Player,以播放影音媒体的应用为主。

Floppy disk,软盘片

软式磁盘驱动器则称FDD,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用来储存数据文件,磁盘片的容量有5.25"的1.2MB,3.5"的1.44MB。以3.5"的磁盘片为例,其容量的计算如下: 80(扇区)x18(磁道)x512 bytes(扇区的大小)x2(双面) = 1440 x1024 bytes = 1440 KB =

1.44MB

GUI,图形用户接口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不同于传统的命令行用户接口(如DOS)需要输入命令才能操作计算机,GUI无须背诵指令可藉由鼠标的移动与按钮来操作计算机,是最符合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如Windows等操作系统。

Hard disk,硬盘

简称HD,是个人计算机中最主要的储存设备即辅助内存。硬盘是安装在主机内不可移动的储存设备,容量大小可储存至数GB的数据,速度也较软盘快。一般软盘驱动器的转速为360 r.p.m,现在的硬盘转速则高达5400 ~ 10000 r.p.m。第一颗硬盘是于公元1956年由IBM所制造的Ramac,它由50个24"的磁盘构成,容量则只有5MB。

硬盘上由数个扇区组合成一个磁蔟,

Hardware,硬件

硬件系指构成计算机的各种实体机器设备或电子组件,如CPU、内存、屏幕、磁盘驱动器等,及各式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的硬件部份亦即计算机的结构,一般可分为五大单元。计算机系统的运作,除了硬件外,还需软件的配合才能完成计算机所执行的工作。

※注

IC,集成电路

IC(Interrgrated Circuit),积体电是将晶体管、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组件整合装至一芯片(chip)上,由于集成电路的体积极小,使电子运动的距离大幅缩小,因此速度极快且可靠性高,集成电路的种类一般是以内含晶体管等电子组件的数量来分类。

?SSI (小型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100

?MSI (中型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1,000

?LSI (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0~10,0000

?V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数100,000~

Icon,图示

在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中,屏幕画面上的小图案,代表一个程序或功能。

IDE,硬盘接口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IBM兼容的个人计算机上硬盘装置的标准接口,由于价格相较于SCSI规格的硬盘低廉,就成为使用最普遍的硬盘规格,又EIDE是Enhance IDE即增强型的硬盘接口,最多可接4部硬盘。

Information,信息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未经过处理的数据(data)输入至计算机之硬设备,经由软件的运算

处理而输出结果,此一结果即谓之信息(英文:Information),数据可能是原始的数字、文字或符号等,而信息的内容则可能是计算后的数字、统计后的图表、排序搜寻后的文字等。

Ink-jet printer,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使用微小的喷嘴,将墨水喷在纸张上以形成影像,藉由洋红、青、黄3色墨水以减色混色法来组合出各种色彩(黑色另以专用的黑色墨水),拜价格廉宜及不错的打印质量,已跃升为打印机的主流。近来各竞争厂家在打印质量上力求精进,如HP的多色阶技术与EPSON的高分辨率,皆强调可打印如相片般的质量。

Laser printer,雷设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的打印质量最好,采用类似于复印机的技术,先将影像投射在感光鼓上,再以通电的碳棒将碳粉打印在纸张上。激光打印机的分辨率一般为600dpi,较高级的机种分辨率可达1200 dpi。

Memory,内存

内存是由一群芯片所组成,是计算机的记忆单元,内存的数据访问时间影响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内存的容量大小及单位价格则决定计算机的系统成本,同时内存决定了计算机可同时执行程序的大小与多寡,还有处理数据的大小。所以内存是就构成了计算机工作的主要空间,来储存立即使用的数据。所以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期皆由内存的制造技术与单位成本所主宰,足见内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性。

MHz,兆赫

这是计算机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指处理器的运行频率。简单的说,也就是你的处理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MMX,多媒体延伸指令集

MMX是Intel最新的处理器增强功能,尤其是处理复杂的图形与影像时,MMX的效益特别明显。

MPEG,动态影像压缩

MPEG (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这是一种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播放的压缩影音格式,VCD即采MPEG I的数据压缩方式,而DVD则是采用MPEG II的数据压缩方式。

Modem,调制解调器

modem (modulator/demodulator),调制解调器可透过电话线,在计算机间传递数据。因为电话线所传递的数据是属于模拟式的,所以比需先将计算机中数字式的数据转换成(modulate)模拟式。传递到另一部计算机后,再将模拟式数据转换成(demodulate)数字式数据,供计算机读取。

Monitor,屏幕

计算机屏幕是计算机的标准输出单元,可显示程序执行及操作的过程与实时性的输出结果,计算

机屏幕的分辨率较电视机要高,可显示高质量的文字,适合近距离观看,尺寸一般为14"(640x480为适合的分辨率)、15"(800x600为适合的分辨率)、17"(1024x768为适合的分辨率),及专业绘图所使用的19"~21"大尺寸屏幕。

字形码屏幕显示字形

Motherboard,主板

主板Motherboard或是Mainboard是计算机最主要的电路板,上面装着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电子组件如CPU、芯片组、内存插槽,及键盘、I/O、磁盘驱动器等的控制器。主板的规格依使用的CPU可分为Pentium、AMD、Cyrix系列CPU的Socket 7,及Pentium II 系列CPU专用的Slot 1 (这是intel为摆脱竞争厂商所布下的专利手法),另依使用电源、组件装配位置及尺寸之不同又分为AT(Baby AT指mini size的AT主板)、ATX。

Multitasking,多任务

指作为系统可同时可执行多项作业,或开启多个应用程序的能力。例如一边上网,一边执行字处理并同时进行打印作业。Unix、WindowsNT/95等,皆为常用的多任务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

简称O.S,是计算机硬件与应用软件间的接口,也是用户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其主要功能为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及提供使用者简易的操作环境,用户与其他的应用软件,必须藉由操作系统,才能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的各种资源及设备。在个人计算机中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

Windows95/NT、MacOS、Unix等,各自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系统。

PC,个人计算机

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一词源自于1978年IBM的第一部桌面计算机型号PC,在此之前有Apple II的个人用计算机。今天,个人计算机一词则泛指所有的个人计算机、如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或是兼容于IBM系统的个人计算机等。

Peripheral,外围设备

外围设备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主机外的硬设备,透过各式适配卡与扁平电缆来和计算机主机相连接,提供与扩充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功能。例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鼠标或扫描仪等。

Port,端口

端口是个插座,是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的扁平电缆电缆的连接点,通常位于计算机主机的背后,供外围设备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鼠标或扫描仪等连接至计算机主机。

RAM,随机存取内存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其主要特性为可随时读出或写入数据,但电源一中断则所储存之数据即消失,主畏用来暂存程序与数据。而RAM又可分成易失存储器(Dynamic RAM,DRAM)与静态内存(Static RAM,SRAM)两种。DRAM的储存密度较高、成本低,但需加上更新电路,速度较慢。SRAM速度快,但储存密度低、成本高。一般计算机所称的主存储器容量即是指安装DRAM的容量,而置于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缓存(Cache Memory)则是使用连度较快的SRAM,但因成本高、故容量都不大。

ROM,只读存储器

ROM (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其主要特性为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数据,储存的数据不会因电源中断而消失(属于永久性储存)。一般用来储存系统程序,如个人电系统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另有部分种类的ROM,可藉由特别方法来变更其储存数据,如EPROM、EEPROM等)。

Resolution,分辨率

分辨率是以dpi (dot per inch)为单位,指计算机屏幕、打印机或扫瞄器等显示、打印文字或影像的细腻程度,分辨率愈高,影像质量愈好,一个600 dpi的打印机表示其最小墨点为1/600吋,通常屏幕的分辨率不超过100 dpi,一般报纸的分辨率则有1200 dpi。

Scanner,扫瞄器

扫瞄器可分为桌上型与掌上型,用来将影像图形扫瞄转换成计算机档案,再以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图像处理与编辑的工作。评估扫瞄器一般是以其光学分辨率的高低为主,目前市面上Scanner 的光学分辨率约在300~1200 dpi之间,分辨率愈高价格就不便宜,个人使用时则300x600 dpi 或600x1200 dpi的Scanner就足赋使用。另Scanner之上可加上光罩,可直接扫瞄正负片。

SCSI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SCSI是一种高速的并列装置接口,用来连接计算机的

各式外围设备,如硬盘、扫瞄器、光驱等,一片SCSI适配卡约可连接7~15个装置(个人计算机上的E-IDE接口最多只能连接4个装置)。SCSI可执行多任务的存取(IDE不具多任务),因为SCSI是种BUS的结构,所以当SCSI控制器送出一组存取命令给A装置之后,可以不需要等到A装置响应就可再去存取B 装置,这时A装置可能正在读出数据,但并未读完,等到给B

装置的命令发送完之后,A装置可能已经读完数据而正要送回来了,如此交错的使用SCSI BUS,就可以同时处理很多个工作。因为SCSI具有多任务的能力,效率高又稳定,所以服务器及高阶计算机皆是使用SCSC作为硬盘装置的接口,在个人计算机上若要购置CD-R设备也是以SCSI 接口为宜。

SIMM,内存模块

SIMM(single in-line memory)是单面有内存芯片的电路板模块,DIMM(double in-line memory)

是双面都有内存芯片的电路板模块,可方便安装在计算机主板的插槽上使用。

Software,软件

软件就是计算机程序的统称,负责指挥计算机的硬件部份,以完成计算机系统所执行的工作,如执行特定功能或工作的程序,执行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程序,或是用来编写其他种类程序的程序(语言)等,例如DOS、Windows 是操作系统,Microsoft Word 、Excel 是应用软件,而BASIC、COBAL、C++、JAVA等就是程序语言。

TF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TFT(Thin Fli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可以提供较DSTN更锐利鲜明的显示画面,且其可视角度大,目前已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显示器。

USB,万用端口总线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计算机与外围设备连接的最新一代标准,现在的计算机端口各有各自不同的接头,而USB可以将所有支持USB规格的外围设备直接串接起来,最多可串接127个外围设备,同时具有即插即用的便利性,即计算机不必重新启动就可将外围设备与计算机连接或拆卸,目前Windows98已开始支持USB标准。

Video display card,显示适配器

显示适配器负责接收由内存送来的视讯数据再转换成模拟电子信号传送到屏幕,以形成文字与影像显示之适配卡,简称VGA卡。屏幕所能显示的分辨率与色彩数,是由显示适配器上的内存多寡来决定。下表为各式分辨率与色彩对照表:

下列为各式显示适配器的基本规格:

MDA : 单色,80x25文字,720x350 图形

CGA : 4色,80x25文字,320x200~640x200图形

EGA : 16色,80x25文字,320x200~640x200图形

VGA : 彩色,640x480

SVGA : 彩色,800x600

XVGA : 彩色,1024x768

VR,虚拟现实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透过计算机所产生的3D画面来模拟观看虚拟的空间。

x86

泛指所有8086、80286、80386、80486、Pentium(80586)、PentiumII(80686)等相容的CPU。

Y2K,千禧年危机

计算机系统于公元2000年将发生的危机,因为大部份的软件皆采用公元年份的后2码来表示日期,例如1998年12月22日表示为98//12/22,问题是当公元2000年之后将会发生

如00/mm/dd,导致系统无法辨识正确的日期或是计算错误,这对于依赖计算机执行工作的工商业将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与失序,严重的话甚至会让各行业瘫痪。目前欧美各国正倾力修正成千上万的计算机软件,以求安然渡过此一危机。

Zip

ZIP是指一种高储存密度的磁盘驱动器与磁盘,一片ZIP磁盘的容量约100MB,大小则和传统3.5"软盘片差不多。另有LS-120规格的120MB高容量磁盘,而且其磁盘驱动器可读取传统3.5"软盘片,但是其访问速度稍逊于ZIP。

计算机名词解释

AGP Pro: 随着显示卡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显卡上集成芯片的耗电量以及散热量也急剧增加。1999年4月,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Implementors Forum发布了AGP Pro 1.1规范。AGP Pro 的设计目的就是为新一代的图形加速卡提供额外的电能,为高档工作站提供更好的性能。AGP Pro的内容主要包括伸长的AGP接口、隔热层、改进的输入/输出托架、末端固定托架、对图形加速卡的接口和主板新布局的设计要求。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能耗为25W~50W的AGP Pro 图形加速卡就称为AGP Pro50显卡,能耗为50W~100W的AGP Pro图形加速卡就称为AGP Pro110显卡。它们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进行散热,所以会占用旁边PCI插槽的空间。AGP Pro50显卡要求在其正面有足够的冷却空间,因此占用了旁边的一个PCI插槽,在显卡的输出接口部分,采用了一个两个插醋宽的托架,以保证专用的散热空间。而AGP Pro110显卡必须空出两个邻近的PCI插槽,在显卡的显示输出端安装有一个三个插槽宽的托架来保证它的专用空间。Intel对AGP Pro的兼容性作了以下的安排:普通的AGP显卡能插入AGP Pro 的插槽,但反过来,AGP Pro显卡就不能插入一般的AGP插槽。 AGP 插槽: 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一种为缓解视频带宽紧张而制定的总线结构。它将显示卡与主板的芯片组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但是它并不是正规总线,因它只能和AGP显卡相连,故不具通用和扩展性。其工作的频率为66MHz,是PCI总线的一倍,并且可为视频设备提供528MB/S的数据传输率。所以实际上就是PCI的超集 ATA: ATA是广为使用的IDE和EIDE设备的相关标准。A TA是A T Attachment的缩写,意思是AT计算机上的附加设备(还记得IBM PC/AT吗?)。ATA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在PC机上连接硬盘。ATA标准从1994年至今共经历了7代标准,现在简述如下:ATA-1(1994):是最早的IDE标准。ATA-2(1996):是EIDE的标准,支持PIO3,4和DMA 1,2传输方式,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6MB/s。A TA-3(1997):引入了SMART和安全特性,没有制定新的传输标准。ATA-4(1998):著名的“UDMA33”标准。引入了新的A TA命令和协议,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33MB/s。A TA-5(2000):增加了一些新的ATA命令。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66MB/s。A TA-6(2000):UDMA100。ATA-7(2002):UDMA133。 BIOS: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PC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计算机开机后微处理器启动计算机使用的一种程序。它还负责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CNR: CNR是用来连接AC '97设备的接口(插槽),它提供了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连接方式。现在CNR已经是一种被硬件厂商、OEM厂商和Microsoft公司支持的业界标准。 CRC: 即循环亢余校验。是一种用于数据通讯和磁盘读写等领域的错误校验方法。 ECC内存: 全称Error Checkingand Correcting。它也是在原来的数据位上外加位来实现的。如8位数据,则需1位用于Parity检验,5位用于ECC,这额外的5位是用来重建错误的数据的。当数据的位数增加一倍,Parity也增加一倍,而ECC只需增加一位,当数据为64位时所用的ECC 和Parity位数相同(都为8)。在那些Parity只能检测到错误的地方,ECC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若工作正常时,你不会发觉你的数据出过错,只有经过内存的纠错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继续执行。当然在纠错时系统的性能有着明显降低,不过这种纠错对服务器等应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 名词解释 10 Base T : 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 2- 3 Swap : 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 Way han dshake Tcp三次握手: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 的接线方案。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 —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 的接线方案。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 ne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 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见LLC和SNAp 802.3 :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 wledgeme 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 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 nt 活动文档: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 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 aptive retra nsmisio 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 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 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address mask 地址掩码:一个32位二进制的值,每一位对应一网络和子网络相应的IP地址。未被屏蔽的覆盖的地址位对应部分,也称为子网掩码。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从一个地址到一个地址的匹配,通常是从 高层地址(如IP地址)到低层地址(如以大网地址)的匹配。 anonymous FTP匿名文件传输协议(FTP : 使用登录入名anonymons和四个字guest访问FTP访问器。不是所有的FTP服务器都允许匿名FTP。 API ( Applicatio n program in terface ) |应用程序接口:计算机程序能够调 用的过程集,用来访问指定的服务。程序用来访问网络协议的过程集统称为网络API。 Applet :构成活动WW文档的计算机程序,APPlet是由诸如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AppleTalk :由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一组网络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地址解析协议: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 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 ASCII(America n Sta ndard Code for In fomatio n In tercha nge ) 美国信息交 换标准码:赋以128个字符唯一值的标准,包括上、下档的字母,数字,标点 符号。 ASN 1 ( Abstract Syn tax Notatio n.1 ) 抽象语法表示1 : 表示数据的标准。SNM协、议使用ASN.1表示对象名。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计算机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基础名词解释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基本集中包括128个字符与控制符 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特制程序 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系统并进行肆意破坏的人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 软件——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程序和文档)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少量寄存器组成 MMX——多媒体指令集 CPU的作用——取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主频(指CPU时钟频率)、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ROM——只读存储器(PROM、EPROM、EEP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其主要特性为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数据,储存的数据不会因电源中断而消失(属于永久性储存)。一般用来储存系统程序,如个人电系统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RAM——随机存储器(DRAM、SRAM、SDRAM)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其主要特性为可随时读出或写入数据,但电源一中断则所储存之数据即消失,主要用来暂存程序与数据。而RAM又可分成动态内存(Dynamic RAM, DRAM)与静态内存(Static RAM,SRAM)两种。 RAM刷新——重写数据或充电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与内存之间,访问速度最快。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大于存取时间,其单位为NS(纳秒). 闪速存储器——在CMOS单晶体管EPROM存储元基础上制造的,实现了电擦除可编程能力 虚拟内存——用硬盘模拟主存从而扩大主存容量 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接口——CPU与主要外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接口起动态连接部件之间的“转换器”作用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处理中断时,使用这个数据结构保护现场。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CMOS——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系统BIOS设置存储器 CD-ROM——只读光驱或光盘 OS——操作系统 DOS——磁盘操作系统(16位字符界面操作系统) PC——个人计算机 MPC——多媒体计算机 总线BUS——公用计算机信息通道,由一组传输导线组成。可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ALU)负责数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包括算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附简答计算

ACK 确认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SI 先进的加密标准 AP 接入点/应用程序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A 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高级研究计划署)ARQ 自动重传请求 AS 自治系统/鉴别服务器 ATU 接入端接单元 ATM 异步传递方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DMA 码分多址 CHAP 口令握手鉴别协议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域名服务 EGP 外部网关协议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FCS 帧检验序列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 频分复用 FTP 文件传送协议 FIFO 先进先出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体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IP 网际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MPEG 活动图像专家组 MTU 最大传送单元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PF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 PCM 脉码调制 PDA 个人数字助理 PKI 公钥基础结构 PPP 点对点协议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SID 服务集标识符 SSL 安全插口层,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TDM 统计时分复用 STP 屏蔽双绞线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DM 时分复用 TIA 电信行业协会 TLD 顶级域名 TPDU 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计算机重点名词解释

计算机重点名词解释 1 .操作系统是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充分而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集合。 2 .RAM:可读写随机存储器,是临时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就会丢失。 ROM: 只读存储器,只读不可写,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在RAM与CPU之间,用来提高存取、访问速度。 3. 机器语言是用计算机机器指令表达的语言,是由0和1组成的一系列机器指令的集合,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为了帮助记忆而用一些简单的英文字母组合替代冗长的机器命令的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被称为低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特定的机器,类似于自然语言和数学描述语言的程序语言,先要通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才能在计算机上执行。 4.应用程序是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一些系统自带的或用户编写的各种各样的程序。例如,画图程序、记事本程序。 5.文档是Windows应用程序创建的对象。 6.文件是存储在外存储器(如磁盘)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各种文档和应用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即它们都是文件。 7.图标是代表Windows XP 各种对象的小图标。 8.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个临时存储区,它是应用程序内部和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 9.回收站的主要作用是为删除文件提供一个缓冲区,用户删除的文件一般不会直接从硬盘上删除,而仅仅是先放到回收站中,这叫做逻辑删除。

10.快捷方式是对相应对象的一种链接,以图标形式表示,打开快捷方式便能打开相应的对象。 11.资源管理器的用途:是处理文件的主要程序,它显示了用户计算机中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的分层结构,同时显示了映射到用户计算机上的驱动器的所有网络驱动器的名称,使用Windows XP 的资源管理器,用户可以复制、移动、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12.样式是Word 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是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用户通过使用样式可以在文档中对字符、段落和版面等进行设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3.模板是具有固定版面格式、公用文字内容和特别工具的特殊文件。适用于提供了特定文档外观的特殊文档,使用模板时无须定义文档的格式和布局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文档效果。 14.Word 2003 视图: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阅读视图。 15.工作簿是处理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后缀是.xls.打开Excel应用程序的同时,Excel会相应地生成一个默认名为Book1.xls的新工作簿。 16.工作表:每组密切相关的资料存放在一个二维表格中,这个二维表格就称为工作表。 17.单元格:工作表中由行与列交叉形成的一个个小格被称为单元格。 18.单元格地址是单元格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可以用行号和列号的组合标识。 19.填充柄:活动单元格粗线框的右下角的一个黑色的方块。使用填充柄可以按照某一种规律或方式来填充其他的单元格区域。 20.数据清单是一系列包含类似数据的若干行,是一个二维关系表。数据库管理是对数据清单进行管理,主要用于管理工作表中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 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 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 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 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 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 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19.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20. 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21. 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过程。 22. 媒体: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与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语音、图像与图形。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3.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24. 模拟信号:电话线上传送的按照声音的强弱幅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25. 数字信号:计算机所产生的电信号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去表示0、1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信号,这种电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26. 调制解调器:在数据通信中,用来完成调制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 27. 调制解调:如果通信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则需要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调制解调。 28. 串行通信:是指将代传送的每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的通信方式。 29. 并行通信:是指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并行的通信信道发送的通信方式。 30. 同步:是指要求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31. 位同步:要求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数据的起止时间和时钟频率,来校正自己时间基准与时钟频率,这个过程称为位同步。 32. 字符同步:是指保证收发双方正确收发字符的过程。 33. 同步传输:是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计算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 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 3、BCD码:是一种二-十进制的编码,即使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 十进制数。 4、虚拟存储技术:利用硬盘的支持以小的物理内存模拟大的内存 从而程序能够使用整个内存地址空间的技术。 5、终端:是连接大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和服务器的输 入输出设备。 6、操作系统: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系 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7、多道程序设计:指在主存储器中存放多道用户的作用,使其按 照一定的策略插空在CPU上运行,共享CPU的输入输出设备等 系统资源。 8、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各结点上,但在逻 辑上属于同一系统的数据集合。 9、数据仓库:支持管理决策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定 期更新的数据集合。 10、数据挖掘:从大型数据库中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 识的高级处理过程。 11、媒体:是指分发和表示信息的方法。 12、带宽:一个信道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的能力称为带宽。 13、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信道在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与信息 的收集、传输、交换或重新分布的一个过程。 14、计算机网络:由各自具有自主功能而又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 连接起来以便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组 成的复合系统。

15、协议: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规则。 16、调制解调器:是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起的总称。所谓调制, 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合称调制解调器。 17、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 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是信息服务不中断。 18、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 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19、电子商务:是组织或个人用户在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系 统支持下的网上商务活动。 20、网上银行:是指通过Internet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将客户的计算 机终端连接至银行,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企业办公室或者家中的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一英文名词 ACK 确认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SI 先进的加密标准 AP 接入点/应用程序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A 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高级研究计划署)ARQ 自动重传请求 AS 自治系统/鉴别服务器 ATU 接入端接单元 ATM 异步传递方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DMA 码分多址 CHAP 口令握手鉴别协议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域名服务 EGP 外部网关协议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FCS 帧检验序列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 频分复用 FTP 文件传送协议 FIFO 先进先出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体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IP 网际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MPEG 活动图像专家组 MTU 最大传送单元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PF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 PCM 脉码调制 PDA 个人数字助理 PKI 公钥基础结构 PPP 点对点协议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SID 服务集标识符 SSL 安全插口层,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TDM 统计时分复用 STP 屏蔽双绞线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DM 时分复用 TIA 电信行业协会 TLD 顶级域名 TPDU 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 名词解释 10 Base T: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 2-3 Swap: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Way handshake Tcp三次握手: 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的接线方案。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nc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见LLC和SNAp。 802.3: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wledgeme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nt 活动文档: W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aptive retransmisio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address mask 地址掩码:一个32位二进制的值,每一位对应一网络和子网络相应的IP地址。未被屏蔽的覆盖的地址位对应部分,也称为子网掩码。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从一个地址到一个地址的匹配,通常是从高层地址(如 IP地址)到低层地址(如以大网地址)的匹配。 anonymous FTP匿名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登录入名anonymons和四个字guest访问FTP访问器。不是所有的FTP服务器都允许匿名 FTP。 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计算机程序能够调用的过程集,用来访问指定的服务。程序用来访问网络协议的过程集统称为网络API。 Applet:构成活动WWW文档的计算机程序,APPlet是由诸如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AppleTalk:由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一组网络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 ASCll(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赋以128个字符唯一值的标准,包括上、下档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1)抽象语法表示 1 :表示数据的标准。SNMP协议使用 ASN.1表示对象名。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 这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上的: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 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 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 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 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 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 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 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这些是课本中的: 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名词解释 1.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行政诉讼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