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 和B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 物体比B 物体轻;②提升A 的拉力大; ③提升A 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 做的有用功多 A .只有②④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④

2.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 C 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 F 1 或 F 2 或 F 3 ,这三个力的大小

关( )

A .123F F F ==

B .123F F F >>

C .123F F F <<

D .无 法 判断

3.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 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

A .①位置力臂最长

B .③位置力臂最长

C .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

D .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4.如图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使重为G 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5.用图所示装置提升重为350 N的箱子,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不仅省力,还省距离

B.箱子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

C.箱子上升的速度等于绳子自由端伸长的速度

D.此过程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58.3%

6.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A.1.0米/秒B.0.75米/秒C.0.5米/秒D.0.25米/秒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9.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10.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一种轮式垃圾桶,拖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垃圾桶底部的小轮子是为了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若拖动时垃圾桶总重为120N,且动力臂为阻力臂的3倍,要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F为______N。

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所受重力为200N,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绳子另一端施加的拉力F为180N,该物体静止,则该物体此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13.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杠杆的机械效率为75%,则测力计的示数

F=______N,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______。

14.如图,把物体A 放在水平板OB 的正中央,用一不变的力F 将板的B 端匀速地慢慢抬高(O 端不动),设A 相对平板静止,则A 对板的压力将__________,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F 对O 点的力矩将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O 为支点,F A 的力臂为L A 。若撤去F A , 在B 点施加力F B , 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且F B =F A ,则F B 的力臂L B ________L A (选填“>”、“<”、“=”);F B 的方向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唯一。

16.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如图.秤砣的质量m 0为1kg ,已知秤杆上0.5kg 和2.5kg 的两根刻度线相距10cm ,则秤钩连接点A 与提纽O 点的距离是_____cm .小红又利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想测出某金属块的密度,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kg/m 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 3,g=10N/kg )

17.如图所示,G A =10 N ,G B =20 N ,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物体A 上,使A 向右匀速滑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拉力F 为_________N .(已知物体A 、B 和地面的表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摩擦力f 与表面所受的压力F N 成正比,且0.2N

f

F ,不计绳、弹簧秤、滑轮的重力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18.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若物体重450N,工人所用拉力为25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用该滑轮匀速提升重600N的物体,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所用的拉力为________N.

19.如图所示,用F为4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

2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N的物体,人对绳的拉力为125N,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如果人的体重为600N,拉动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他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__.

三、实验题

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如图乙所示,A、B两点分别增加一个钩码,则杠杆______(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在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22.小华研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他在已调节水平平衡的杠杆上,用弹簧测力计、钩码分别进行实验,研究过程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力为动力、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钩码均相同且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实验情况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1)由______两图中动力与动力臂大小间的关系可初步看出: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臂越大,所用动力越小;

(2)根据四个图中杠杆的平衡情况与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的关系可知:

(a)当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__________时,杠杆不能平衡;

(b)当________________时,杠杆__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可能”)平衡。

2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的绕绳方法_________.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_________(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24.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读数

/N

钩码移动的距离

/m

弹簧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机械效率

20.80.080.2483.3%

4 1.50.050.15______

6 2.20.1______90.9%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25.为研究沿光滑斜面向上拉重物所需的拉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多次改变斜面长度和高度,每一次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重为1牛的物体从斜面底端缓慢拉伸至顶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拉力与斜面长度成反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8(或2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表一

次数h(米)L(米)F(牛)

10.050.500.1

20.10 1.000.1

30.20 2.000.1

次数h(米)L(米)F(牛)

40.100.500.2

50.20 1.000.2

60.30 1.500.2

次数h(米)L(米)F(牛)

70.100.250.4

80.200.500.4

90.300.750.4

时,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

四、计算题

26.某建筑工地上,甲、乙两位工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一个重为G 1 的货箱.当两人同时对绳索施加竖直向下的等大的拉力,使货箱以速度υ 平稳上升时,甲、乙两人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3∶4.之后两位工人用此装置提升另一个重为G 2 的货箱,使货箱仍以速度υ 平稳上升.用此装置先、后两次提升不同的货箱,两位工人拉力总共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中①、②所示.已知工人甲重650N,工人乙重700N;G 1 ∶G 2 =3∶1,此装置中两个滑轮组的规格完全相同.不计绳重和轴摩擦.求:

(1)第一个货箱的重力;

(2)提升第二个货箱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27.为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某物理兴趣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辆质量为3kg 的玩具电动小车放置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其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20N ,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小车尾部,另一端依次跨过定滑轮、动滑轮后固定在O 点,两滑轮质量都为0.5kg 。当小车向右运动,借助细绳、滑轮带动质量为2kg 的物体以0.1m/s 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不计细绳与两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考虑空气阻力,求: (1)细绳的拉力F ;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玩具电动小车牵引力的功率P 。

28.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500N 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10m 高处,所用拉力为300N ,时间为10s 。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工人做功的功率;

(2)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3)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400N 的重物,需要用多大的拉力?

29.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来拉动建筑工地上重为200N 的物体A 。小王用40N 的拉力,使物体A 在2s 内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 。A 在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其所受重力的0.4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小王做功的功率; (2)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30.如图装置中,轻质杠杆支点为O ,不吸水的正方体A 和B 通过轻质细线连接悬挂于D 点,物体C 悬挂于E 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桌面上的柱形容器重为6N 、底面积为

2200cm 、高为34cm .已知A 5N G =、B 15N G =,,A 和B 的边长、连接A 和B 的细线

长以及B 的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均为10cm ,O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0cm ,O 、E 两点间的距离为80cm .求: (1)C 物体的重力;

(2)向容器中缓慢加入5kg 的水,同时调节物体C 的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3)在(2)问的基础上,剪断A 上方的细线,待A 、B 静止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 额=G 动h 知,提升A 和B 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 W W W W η=

=

+有有总

有额

额外功相同,提升A 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 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 物体较重,提升A 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2.B

解析:B 【详解】

以B 点为支点,在C 点用F 1或者F 2向下撬,从图中可以看出,F 1的力臂小于F 2的力臂,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1 > F 2;若以A 点为支点,相比以B 点为支点来说,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3 < F 2,所以这三个

力的大小关系是123F F F >>;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3.D

解析:D 【详解】

AB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 不符合题意;

CD .从①→②→③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4.B

解析:B 【详解】

设杠杆长为l ,由力臂的定义可知,水平力F 的力臂

1

l lcos θ

木棒重力的力臂

2sin l l θ=

随着夹角逐渐增大,F 的力臂越来越小,木棒重力的力臂越来越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122Fl F l =得

12Fl Gl =

重力大小不变,因此水平力F 变大,故B 正确。 故选B 。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该装置由两段绳子承重,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故A 错误;

B .n=2,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且箱子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350N 50N

200N 22

G G F ++=

==轮,故B 正确; C .n=2,所以箱子上升的速度等于绳子自由端伸长的速度一半,故C 错误; D .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约为:

()

350N

350N 50N 100%100%87.5%W G G h Gh W η++=

=

?=?=轮有用总

,故D 错误。

6.D

解析:D

小兰和爸爸相向而行,动力、阻力不变,力臂同时减小,减小的量为vt ,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爸爸的速度. 【详解】

木板平衡时,小兰和爸爸对木板施加的力大小等于各自重力, 所以小兰和爸爸对杠杆施加的力分别为F 1=400N ,F 2=800N , 由题意可知,两力臂分别为l 1=2m ,l 2=1m ,

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设小兰和爸爸匀速行走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行走时间为t ,

要保证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111222F l v t F l v t ()()-=- 2400N 2m 0.5m/s 800N 1m t v t ?-?=?-()(),

解得v 2=0.25m/s . 故选D .

7.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物体与滑轮的总重由两股绳子承担,且两根绳子的拉力的方向不平行,所以2F >G 动滑轮+G 物=10N+50N=60N ,即F >30N ,故选项A 、B 、C 不符合题意,D 正确为答案.

8.D

解析:D

【解析】左边的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为:;右边的力矩为:

;已知

杠杆平衡,则:;在杠杆的一边添加一个力F 后,若杠杆仍然平衡,则必须满足:的条件;所以所加力F 的力臂必为0(即力矩为0),那

么有两种情况:①力F 的作用点为支点;②力F 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显然D 的说法更符合

题意,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杠杆中的力的分类,记住两点即可: ①作用点在支点或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的力,不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②力的作用线不经过支点时,会影响杠杆的转动。

9.C

解析:C 【解析】

A.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一次做功中有用功占的比,所以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 错误;

B. 功率是功与时间的比,与单独的时间没有关系,故B 错误;

C. 使用任何机械时,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所以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故C 正确;

D. 根据W Pt =,做功多少不仅与功率有关,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

故选C .

解析:A 【解析】

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因为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所以

OA OC

OB OD

L L L L =不变; 又因为阻力(物重G 不变),由OB OA L F L G =得:

OA OB

L G

F L =. 所以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 的大小不变.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不变,而阻力臂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知道动力不变.

二、填空题

11.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

解析:省力 减小 40 【详解】

[1]由图知道,拖动所示垃圾桶时,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所以,相当于是一个省力杠杆。

[2]垃圾桶底部安装小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式减小了摩擦力。

[3]根据题意知道,垃圾桶总重是G =120N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所以,由杠杆原理Fl 1 =Gl 2知道,保持垃圾桶平衡的拉力是

22

12

120N 40N 3GL L F L L ?=

== 12.8000 【详解】

[1]物体此时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是平衡力,所以合力为0。

[2]物体此时竖直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地面对

物体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而地面对

解析:8000 【详解】

[1]物体此时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是平衡力,所以合力为0。

[2]物体此时竖直方向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

F 压=F 支=

G -F 拉=200N-180N=20N

那么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20N 8000Pa 0.00.055m

F p S ?=

==压 13.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应用。

【详解】

[1]杠杆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 有=Gh=1.5N×0.3m=0.45J

根据得

解析: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 【分析】

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应用。 【详解】

[1]杠杆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 有=Gh =1.5N ×0.3m=0.45J

根据W W η=

得 0.45J

=

=

0.6J 75%

W W η

=有

总 而W 总=Fs ,所以

0.6J

=3N 0.2m

W F s =

=总 [2]杠杆本身有重力、支点与杠杆之间有摩擦,使用杠杆过程需克服这些做功,于是便出现了额外功。

14.减小 增大 减小 【详解】

[1][2]物体m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N=mgcos

①,静摩擦力f=mgsin ②,在平板绕接地点转动过程中,角逐渐增

解析:减小增大减小

【详解】

[1][2]物体m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N=mg cosθ①,静摩擦力f=mg sinθ②,在平板绕接地点转动过程中,角θ逐渐增大,则支持力N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m对平板的压力N′=N=mg cosθ减小,摩擦力f=mg sinθ增大;[3]设m到接地点的距离为l,支持力的力臂等于l,对物体和平板整体而言,总重力要使板顺时针转动,拉力要使板逆时针转动,根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F?L cosθ=MgL2cosθ+mgl cosθ③

其中:L为板长,则F的力矩:

MF=F?L cosθ=MgL2cosθ+mglcosθ

可见,随着θ的增大,cosθ减小,MgL2cosθ+mgl cosθ减小,则MF减小,即F对O点的力矩将减小.

15.= 不是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在B点施加力FB ,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若FB=FA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LB=LA;

第二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由图像可知F

解析:= 不是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在B点施加力F B,硬杆仍可保持水平静止状态,若F B=F A,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L B=L A;

第二空.因为力与力臂垂直,由图像可知F B方向不唯一。

16.3

【分析】

(1)由杠杆的原理可知如何增大测量范围,由0.5kg和2.5kg时的平衡方程可求得AO的距离;(2)分析物体的受力,可得出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 =g ,变形后

解析:3310? 【分析】

(1)由杠杆的原理可知如何增大测量范围,由0.5kg 和2.5kg 时的平衡方程可求得AO 的距离;(2)分析物体的受力,可得出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 =ρ液g V 排,变形后可求金属块体积,再根据重力G 求出质量m ,最后利用ρ=m

V

,可求密度. 【详解】

(1)设0.5kg 时秤砣连接点与提纽O 之间的距离为L ,秤钩连接点A 与提钮O 点的距离是l ;则由平衡关系知:1m gl=0m gL ,2m gl=0m g(L+0.1);已

知:1m =0.5kg ,2m =2.5kg ,0m =1kg ;代值得:0.5×l=L…①,2.5×l=L+0.1…②两式联立得:l=0.05m=5cm ;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拉力F 水=2N ,金属块受力情况为:G=F 水浮+F 水,即

G=ρ水g V 排+2N,代入数值得:G=1000kg/3m ×10N/kg×V+2N??①;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时,拉力F 酒=2.2N;金属块受力情况为:G=F 酒浮+F 酒,即G=ρgV 酒排+2.2N ,代入数值得:G=800kg/3m ×10N/kg×V+2.2N??②;由①和②得:G=3N ,V=0.00013m ;金属块的质量为:m=

G g =3N 10/N kg

=0.3kg ; 金属块的密度为:ρ3m 0.3kg 0.0001V m

=

==3×310kg/3m 17.18 【解析】

如图的滑轮组,当A 向右匀速滑动时,测力计拉着B 应向左滑动. 根据得,B 受到A 的摩擦力为:;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则B 受到的摩擦力之和为:, 根据二力平衡可得,要使B 向左

解析:18 【解析】

如图的滑轮组,当A 向右匀速滑动时,测力计拉着B 应向左滑动.

根据0.2N

f

F =得,B 受到A 的摩擦力为:0.20.210N 2N A N f F ==?=; 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0.20.210N+20N 6N N f F 地面==?=; 则B 受到的摩擦力之和为:B +=2N+6N=8N A f f f =地面, 根据二力平衡可得,要使B 向左运动,测力计的示数为8N ;

与A 相连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拉着,所以动滑轮对A 的拉力为16N ; A 与B 间的摩擦力为2N ,A 要向右运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得拉力F 为:

16N 2N 18N F =+=.

点睛:重点是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平衡力的应用,关键是明白,A 要向右运动时,B 应向左运动,然后从测力计开始分析可得结果.

18.省力 90% 325

【解析】使用动滑轮时,有两段绳子拉着物体上升,所以好处是可以省力; 物体重450N ,工人所用拉力为250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η=W 有用W 总=GhnFh=GnF=4

解析: 省力 90% 325

【解析】使用动滑轮时,有两段绳子拉着物体上升,所以好处是可以省力; 物体重450N ,工人所用拉力为250N ,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根据

可得动滑轮的重为:

用该滑轮匀速提升重600N 的物体时,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点睛:关键是根据

求出动滑轮的重,当然也可以根据第一次的额外功求出动滑

轮的重,另外注意求机械效率时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

,二是

19.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 ,拉力F 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 ,则所做的有用功W 有=fs

解析: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 ,拉力F 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则所做的有用功W 有=fs ,总功W 总=F3s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5%1003

4090%1003%100=??=?=

?=

N N

s F fs W W 总

有η;拉力的功率P=Fv=40N×1.2m/s=48W。

考点: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20.80% 1150 【详解】

(1)由图可知 s=2h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在不计摩擦与绳重时 所以

GM=2F-GT=125N ×2-200N=50N 因为人站在地面施加的最

解析:80% 1150 【详解】 (1)由图可知

s =2h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0N

80%22125N 2

u W Gh Gh G W Fs F h F η∑=

=====? (2)在不计摩擦与绳重时

1

()2T

M F G G =

+ 所以

G M =2F -G T =125N ×2-200N=50N

因为人站在地面施加的最大拉力不可能大于自身重力,所以最大拉力为

F ′=600N

根据1

()2

T M F G G ''=

+得 最大物重为

G T ′=2F ′-G M =2×600N-50N=1150N

三、实验题

21.水平 左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L 1=F 2L 2 右端下沉 增大 减小 【详解】

(1)[1][2]如图甲所示,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应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如图乙所示,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 ,横杆上一小格为L ,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记录相关数据。得到

左边= F 2L 2=3G ×2L =6GL 右边= F 1L 1=2G ×3L =6GL

左边等于右边,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多次实验,左边依然等于右边,小明据此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 1L 1=F 2L 2 [4]如图乙所示,A 、B 两点分别增加一个钩码,则

428G L GL '=?=左边 339G L GL '=?=右边

各自增加一个钩码后,右边大于左边,所以杠杆右端下沉。

(3)[5][6]如图丙所示,A 点钩码数量不变,钩码对杠杆施加的拉力方向不变,现在将B 点的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减小,为使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则弹簧测力计拉力增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增大。

22.ab 相同 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 可能 【详解】

(1)[1] 观察a 、b 两图中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可知:在杠杆平衡时,当阻力与阻力臂不变时,阻力和阻力臂乘积不变,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2)(a)[2] 观察(c )图中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是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同。

(b)[3][4] 由(a )(b )(d )得,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杠杆可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3. 匀速上升 1.8 74.1 变大 克服摩擦做功更多 增加提起的物重(或减轻动

滑轮重或加强转动部分的润滑等) 【详解】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是钩码上升高度h 的3倍,说明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故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如下图所示:

(2)在缓慢提升物体时,还需克服机械摩擦做功,所以为了测量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所以需在缓慢匀速提升时读数;

(3)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所以拉力F=1.8N ,

第三次试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00%≈74.1%;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间的摩擦力做的功;随着物重的增大,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物重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额外功变大;

②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增大提升的物重、换用轻质的动滑轮、减小摩擦等. 24.9% 0.3 匀速 增大钩码重量 动滑轮的重量 【详解】

(1)[1][2]钩码重4N 时的机械效率为

4N 0.05m 100%88.9%1.5N 0.15m

Gh Fs η?=

?==? 钩码重6N 时的,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

6N 0.1m

0.3m 90.9% 2.2N

G h s F η''?'=

==''? (2)[3]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绳上的拉力大小。

(3)[4]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钩码重量可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 (4)[5]根据100%W W η=

?有用

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动滑轮的重量有关,动滑轮越重,则额外功占比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25.4、7或3、5、8或6、9 在斜面长度一定时,拉力F 与高度h 成正比 斜面的高h 与斜面的长度L 之比相同,拉力F 也相同 斜面的高h 与斜面的长度L 之比越大,拉力F 也越大 【详解】

(1)[1]要研究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与斜面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的高度相同,改变长度,实验2、4、7或3、5、8或6、9符合题意。

(2)[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8(或2与5)的数据知,斜面的长度相同,高度不同,且高度变为原来的2倍,拉力F 也变为原来的2倍,说明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在斜面长度一定时,拉力F 与高度h 成正比。

(3)[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斜面的高h 与斜面的长度L 之比相同,拉力F 也相同。

[4]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斜面的高h 与斜面的长度L 之比越大,拉力F 也越大。

四、计算题

26.3600N ; 【解析】 【详解】

最新经典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讲义-中考专题复习-有答案

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 【基础知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功和机械能(知识总结)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功 (1)力学中的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 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但。②物体由于惯性运动通过 了距离,但。③物体受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互,这个力也不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即:W= 。 (2)符号的意义及单位:表示功,单位是 (J),1J=1N·m;表示力,单位是 (N);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即明确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③F、s的单位分别是N、m,得出的功的单位才是J。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 如何判断物体的做功情况 1.理解判断的依据 依据:见课本P207——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A.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如见课本中的图14—2).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 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 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C.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 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二)对公式W=Fs的理解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3.注意事项 A.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苏教版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简单机械和功知 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5个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 点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用1F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2F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1l 表 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2l 表 示。 3、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省力、费距 扳手、动滑轮、钢丝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费力、省距 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船桨 等臂杠杆 动力臂 = 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距 天平、定滑轮 1、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2、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所以它也属于杠杆机械。根据工作情况,可分为定滑轮与动滑轮。 3、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5、滑轮组:动滑轮与定滑轮的组合。 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看滑轮组下半部分)吊起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6、滑轮组的应用 ①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②一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 ③两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 (三)功 1、功W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2、计算公式:S F W ?=。 单位:焦耳(焦); 符号:J ; 即:m N J ?=11 3、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对物体要有力的作用; ②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四)功率 1、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意义: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t W P =; 单位:瓦特(瓦); 符号:W ; 即s J W 11=

初中物理功和能的知识点总结(精练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F表示力,单位:牛( N )。S表示距离,单位:米(m) W表示功,单位是牛米,叫作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1N·m 2、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等于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 P=W/t W表示功,单位是焦(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单位是焦耳每秒,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1W=1J/s。 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符号kW 1kW=103W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能量(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E表示能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4、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7、机械能是守恒的(能量守恒):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8、势能是属于物体系共有的能量,通常说一个物体的势能,实际上是一种简略的说法。势能是一个相对量,选择不同的势能零点,势能的数值一般是不同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 1作用线的距离L 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 2作用线的距离L 2 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可变形为:F1/F2=L2/L1 2、定滑轮:滑轮在使用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动滑轮:滑轮在使用时,它的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 3、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W 总 表示。 W总=W有+W额 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 分功叫有用功。用W 有 用表示。 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 这部分功叫额外功。用W 额 表示。 4、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η= W有/W总 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 有< W 总 ,因此η 总是小于1,这也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5、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不多移动距离也不少移动距

初二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 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 3.如图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为G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重力G不变,G的力臂变小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F c=3:2:1 B.F A:F B:F c=1:2:3 C.F A:F B:F c=6:3:2 D.F A:F B:F c=2:3:6 5.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天花板上,在其下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力臂逐渐变小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不变 D.动力F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8.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机械功 (l)概念:功是作用于物体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3)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4)力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②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③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中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对车做功。 功率 (1)概念: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3)公式 机器的功率是指机器对外做功时输出的功率,每台机器 都有各自最大限度的输出功率,对于需确定功率的机器,由 P=Fv,可知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4)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关系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瞻,即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 额外功 对人们没用又不得不做的功‰,即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 的功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或者说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 例。即:η=W有/W总=W有/W有+W额 (5)有关机械效率的注意点 ①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实际机械的 效率总是小于1,即η<1(理想机械时:因为W额=0, W有=W总,所以才有η=l)。 ②总功是人们利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如果动 力为F,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s,则:W总=Fs。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杠杆和滑轮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压井的把儿。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注意: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设计、解决有关问题,能进行简单计算。 4、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F2。其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 (2)费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列表如下: 杠杆种类构造特点 应用举例优点缺点 省力杠杆L1>L2 省力费距离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L1<L2 省距离费力钓鱼杆、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1=L2 改变力的方向天平、翘翘板 注意: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二、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5、定滑轮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动滑轮定义:轴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多移动一倍的距离。 7、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特点:使用滑轮组会省力,可能会改变用力方向,一定费距离。 8、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就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若动滑轮重不计,则F=G/n。

初中物理功和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能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有能量,如果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了,就说这个物体对外界做了功,即作用的力有了成效。 1功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并且同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就显示了力的成效(即使物体的能量发生了转化),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2 功的计算:W=FS ※其中F可以是重力G、拉力F拉、推力F推、摩擦力F f、浮力F浮… ※其中S是物体在对应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例一重100N的物体被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前进了3m,在竖直方向下降了4m,则此过程中重力做功多少J?推力做功多少?(400J 无法确定) 3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 (一)相关概念: 有用功 实际生活中,使用杠杆、滑轮、斜面、起重机、水泵等机械做功时, 有一部分功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所必须做的功,我们称其为有用功 常见的有用功有:1、提升重物时,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W有=Gh 2、使物体前移时,克服物体与地面的摩擦所做的功W有=F f L 额外功 有一部分是人们不需要的但不得不做的功,我们称其为额外功。 常见的额外功有: 1、克服机械自重所做的功;W额=G动h 2、克服机械自身摩擦所做的功。斜面上W额=fs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常见的总功有:使用杠杆时动力所做的功。 使用滑轮、斜面时拉力所做的功。W总=Fs 使用起重机、水泵时电动机所做的功。W总=Pt 人直接作用时,人的拉力及克服人重力所做的功。 2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做机械效率 η=W有用/W总 说明:1、η为没有单位的物理量 2、η为小于1的数 3、η是描述机械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使用机械时效率越高越好。 不使用任何机械时做功的效率为100o/o 理想机械的效率也为1,有用功等于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 竖直方向η=Gh/Fs 水平方向η= F f l/Fs 5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η=G物/nF动滑轮重、机械自身摩擦、物重 η=G物/(G物+G动)(不考虑机械自身摩擦) 斜面:斜面的粗糙程度、倾斜程度η=Gh/Fs 杠杆:杠杆自重、摩擦、物重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方法一减小额外功: 改善结构,更合理、更轻巧;(即减轻自重) 经常保养,加润滑油。(即减小自身摩擦) 方法二增加有用功 尽量提拉最多的物体。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W 有用=G 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W 额=FS= W 有用/η 斜面:W 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知识网络构建 高频考点透析 序号考点考频 1做功的判断及功的计算★★★ 2功率大小的计算★★★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知识能力解读 第一讲功和功率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功的概念 1.功:物理学中规定,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功是一个过程量。 2.力学里的做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知能解读:(二)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三种情况原因实例图示 不劳无功 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移动了距离(有距离无力)足球离开脚后 在水平面上滚

动了10m,在这10m的过程中,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静止,没有移动距离(有力无距离)两名同学没有搬起石头,所以人对石头没有做功 劳而无功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二者方向垂直(力与距离方向垂直)包受到拉力F(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包在水 平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在拉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拉力F不做功 手提包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知能解读:(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1.功的计算公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如果用W 表示功,用F表示力,用s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有W=Fs。 计算功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错误是距离、没有选对。确定、时,必须同时考虑物体实际运动情况及力的作用方向,分析物体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究竟运动了多大距离。 注意: 在利用公式W=Fs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的“F”和“s”的“三同”性。 (1)同体性:公式中的“F”和“s”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同时性:在计算做功多少时,一定要明确s是不是力F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也可以说公式W=Fs中的F是物体沿着力F方向上移动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 (3)同向性:公式W=Fs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多距离”。 例如,从高为h的桌面水平扔出一个物体,物体沿曲线运动(如图所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h,所以重力做功为Gh。 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由力、距离的单位共同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称为“焦耳”(简称焦),用字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大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i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i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些()。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

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4 .分类: 名称结构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 省力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 杠杆 费力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杠杆 等臂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杠杆 达标检测: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1)将杠杆放在水平面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调;实 验中是靠移动来改变力臂的,靠增减来改变阻力和动力的大小的。 2、.如图3所示,0B为一轻质杠杆,0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 体悬 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___________ N的拉力,这是一个________ (选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二图3 3、下列工具中:(1)镊子;(2)羊角锤;(3)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 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 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于等臂杠杆的是 ____________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功和能知识点应用

功和能知识点应用 一、掌握恒力做功的计算,判断某个力F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或克服力F做功).提高对物理量确切含义的理解能力 【例1】用水平恒为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位移s,该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F作用于质量m(m<M)的物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同样位移s,该恒力F做功为W2.两次恒力F做功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C 说明根据做功的定义,恒力F所做的功,只与F的大小及在力F的方向上相对不动参照物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乘积有关,不需考虑其他力的影响;因此两次该力F不变,在力的方向上相对不动参照物发生的位移s相同.所以,力F所做的功相等.正确答案选C项. 【例2】如图5-4所示,三角劈质量为M,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三角劈的斜面光滑,将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三角劈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则在下滑过程中,M对m的弹力对m所做的功为W1,m 对M的弹力对M所做的功为W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0,W2=0 B.W1≠0,W2=0 C.W1=0,W2≠0 D.W1≠0,W2≠0 正确答案:D. 说明当m沿三角劈的斜面下滑时,因水平面光滑,M在m的压紧下将向右加速运动.用图5-5分析物理现象,画出物块m的实际位移的方向,由于弹力N恒垂直斜面,因而N与s夹角θ>90°,所以M对m的弹力对m物块做负功,即W1≠0,而m对M弹力N'对三角劈的水平位移的夹角小于90°,因而m对M的弹力N'对M所做的功W2>0,做正功,即W2≠0,所以选D项是正确的. 该题也可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来研究.M与m组成一个系统,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于M在m压紧下向右运动,M的动能不断增大,而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的机械能不断减小,因而M对m的弹力一定对m做负功,m对M的弹力对M一定做正功.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例3】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中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则小球从抛出点抛出到再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应为 [ ]

《机械功和机械能》知识要点与总结

《功和机械能》知识要点与总结 、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__________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 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 ? 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 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 1.内容:____________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___ 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 :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o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及检测

【知识梳理】 一、功 1.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__ _;②物体在这个___的方向上移动的____。 2.力没做功的三种情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移动的方向______; 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_______保持继续运动。 二、功的大小 1.规定:在物理学中,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______的方向上移动_____的乘积。用字母______表示。 2.公式:__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____。 3.理解: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F和s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 三、功率 1.定义:__________里完成的功叫功率。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______的物理量。 2.做功越_____,功率就越_____。功率用字母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做功越_____,功率越大。 ②做同样多的功时,比较______________,用时越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_______ 国际制单位 1W=1 1W的意义 5.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在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6.由W=______和v=_______,得P=________。汽车的功率一定,上坡时要换低速档,以获得更_____的牵引力,即在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______ 四、动能和势能及相互转化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只是说明它有做功的能力,但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1)定义:;(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3.势能:(1)重力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2)弹性势能:①定义②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思考:如何探究? 4.举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5.与统称机械能。(思考:一个物体一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吗?) 6.什么是机械能守恒?。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2.引体向上,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陈强同学能连续匀速做16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动作。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现要估测陈强同学做动作时的功率。写出计算陈强同学动作时功率的表达式。 3.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慢,此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_____处动能最大,速度最快。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5个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点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动力,用 1 F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 2 F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1 l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 2 l表示 3、画力臂练习 方法: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通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大括号,垂足符号,字母 4.最小力画法 1)支点及杠杆末端相连 2)力垂直于杠杆末端 从A点搬动柜子从M端抬起均匀木棒把水倒入杯中

5杠杆平衡的条件(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即2211l F l F ?=? 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说明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6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 例题1.假如在一跷跷板中大人重750N ,小女孩重250N 。当大人离跷跷板的转轴0.5m 时,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例题2.如图,一轻质杆OA 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可绕O 点转动,已知0A=0.3cm ,OB=0.2cm,在A 点处悬挂一重物G ,质量为2kg ,若在B 处施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使杠杆在水平线上平衡,此时拉力F 为多少? 例题3.如图:OB=2BA ,物体重为60N ,不计杠杆自身重力,绳及杆的夹角为30℃,则绳的拉力为多少? 4、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 例题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杆在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否再旋动两端的平衡螺母?______. 下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N ,杠杆上刻线的间距为5cm ,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明显错误,它是_________,错误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次测量中,在如图14所示的条件下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明同时拿走两边下方的 两个钩码,则杠杆的__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明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_______点处.

高中物理功和能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剖析

功和能 专题要点 1.做功的两个重要因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功的求解可利用θ cos Fl W =求,但F 为恒力; 也可以利用F-l 图像来求;变力的功一般应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 2.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功,求解公式有θcos V F t W P == 平均功率,θcos FV t W P == 瞬时功率,当0=θ时,即F 与v 方向相同时,P=FV 。 3.常见的几种力做功的特点 ⑴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⑵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单个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②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转移,没有机械能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相互作用的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且总为负值,在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不仅有相互摩擦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还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 ③摩擦生热,是指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4.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⑴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P G E W ?-= ⑵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P E W ?-=弹 ⑶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K E W ?=合 ⑷重力之外的功(除弹簧弹力)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E W ?=其它 ⑸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相对Fl Q = ⑹分子力的功等于分子势能的变化。 典例精析 题型1.(功能关系的应用)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为F 恒定。则对于小球上升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 。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 gH D 。小球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动能的减小量等于小球克服重力和阻力F做的功。为(mg+F)H,A 错误;小球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克服阻力F 做的功,为FH,B 正确;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小球小球克服重力做的功,为mgH ,C正确;小球的加速度

物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如图甲,轻质杠杆AOB可以绕支点O转动,A、B两端分别用竖直细线连接体积均为1000cm3的正方体甲、乙,杠杆刚好水平平衡,已知AO:OB=5:2;乙的重力为50N,乙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Pa.甲物体下方放置一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6000cm3的水(甲并未与水面接触),现将甲上方的绳子剪断,甲落入容器中静止,整个过程不考虑水溅出,若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平衡时,乙对地面的压力为50N B.甲的密度为2×103kg/m3 C.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甲时增加了400Pa D.甲落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4N 3.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s,试比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2F2W1=W2

B.F1=1 2 F2W1= 1 2 W2 C.F1=4F2W1= W2 D.F1=1 4 F2W1= 1 4 W2 4.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 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 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 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 5.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6.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7.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杠杆和滑轮 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压井的把儿。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F2L2 注意:杠杆的平衡不是单独由力或力臂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乘积来决定的。 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设计、解决有关问题,能进行简单计算。 4、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L1>L2,F1<F2。其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小于阻力F2,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实际工作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却比阻力移动的距离大,即要费距离。如撬起重物的撬棒,开启瓶盖的起子、铡草用的铡刀等,都属于这一类杠杆。(2)费力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大于阻力F2,即要用较大的动力才能克服阻力完成工作,但它的优点是杠杆工作时,动力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阻力移动较大的距离。使工作方便,也就是省了距离。如缝纫机踏板、挖土的铁锨、大扫帚、夹煤块的火钳,这些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 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等于阻力F2,工作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就是等臂杠杆。 列表如下: 杠杆种类构造特点 应用举例优点缺点 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钳子、起子 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钓鱼杆、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1=L2改变力的方向天平、翘翘板 二、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5、定滑轮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 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动滑轮定义:轴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 可以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多移动一倍的距离。 7、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特点:使用滑轮组会省力,可 能会改变用力方向,一定费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