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2005年—2010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年份作者姓名二级学科指导教师论文题目

2010 赵寿为应用数学孙继涛基于几何方法的混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2010 高攀凝聚态物理顾牡CuI晶体生长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2010 乔晓菲无机化学闫冰化学键组装多元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2010 郑妍海洋地质郑洪波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磁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2010 刘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张旭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过程几个基础问题的探讨

2010 张景基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陶瓷微波介电性能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2010 高国华材料物理与化学吴广明新型纳米结构气敏材料吸附机理与实验研究

2010 王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曾国荪基于信息内容的在线文本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

2010 张立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与趋势

2010 郭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黄一如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2010 田峰建筑技术科学宋小冬高密度环境下建筑日照规划管理方法研究2010 李博峰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沈云中混合整数GNSS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

2010 谢欢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机载激光数据辅助的高光谱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和精度分析

2010 贾远林结构工程陈世鸣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失稳的基础理论研究

2010 李福林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砂土/土工合成加筋材料/加筋砂土结构的粘塑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2010 郝媛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交通流随机性特征及breakdown概率模型研究

2010 马莹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面向交通小区的交通控制策略研究

2010 余光辉环境工程何品晶基于絮体多层结构的污水厂污泥脱水和颗粒化机制研究

2010 张冬青环境工程何品晶生活垃圾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及其产物利用与处置特性

2010 包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宇星酵母线粒体硫氧还蛋白系统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2010 翁颖钧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来德数据挖掘建模及其在电力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2009 翁爱治应用数学孙继涛脉冲微分方程的定性研究

2009 苏珂应用数学濮定国优化问题中的无罚函数方法及其应用

2009 桑田光学王占山导模共振光学元件研究

2009 张利伟凝聚态物理张冶文以微带传输线为基础的一维特异材料光子晶体和相关结构的实验研究

2009 刘明贤物理化学甘礼华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控制研究

2009 张艳伟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来德集装箱码头混合装卸系统生产组织关键技术研究

2009 丑修建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微波陶瓷材料及其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制

2009 宋三年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钛锡酸钡铁电薄膜取向控制及其应力作用研究

2009 康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吴启迪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实例研究

2009 王佑贞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刘富强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其相关器件的时域法研究

2009 钮心毅城市规划与设计宋小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2009 张艳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政策视角的研究

2009 王伟城市规划与设计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

2009 崔振东地质工程唐益群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群引起地面沉降研究2009 王培军结构工程李国强约束钢柱抗火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2009 范文亮结构工程李杰基于非线性发展过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2009 秦会来岩土工程黄茂松地基极限承载力及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多块体上限解

2009 李奇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车辆—桥梁/轨道系统耦合振动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

2009 许德胜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非协调板壳元理论研究及在桥梁分析中的应用

2009 刘文军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隐式弹塑性大变形分析中无网格自然邻接点法研究

2009 阎莹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009 庄丽道路与铁道工程周顺华散粒体的加卸载与应力释放特性

2009 张天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杨东援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

2009 张志强环境工程夏四清两种环境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微生物絮凝剂和电导型生物传感器

2009 张后虎环境工程何品晶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渗滤液和填埋垃圾交互作用下温室气体释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9 彭灿生物医学工程戚正武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克隆、纯化、结构和功能研究

2009 张建军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霍佳震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问题及其博弈分析

2008 袁西英应用数学邵嘉裕图的特征值

2008 邱隆清凝聚态物理顾牡基于高温超导SQUID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2008 马杰无机化学吴庆生稀土钒、硼、磷酸盐纳米材料的固相水热法构筑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2008 张凯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2008 赵艳影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徐鉴时滞反馈控制对振动系统减振的影响

2008 郭磊工程力学聂国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椭圆夹杂问题的若干解析解2008 徐金宝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低温非铅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8 董玥材料学王国建采用“叠氮法”实现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研究2008 丁志军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基于Petri网精练的系统建模与分析2008 王伟东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钱锋建筑的生态效率能值分析与评价研究-以体育建筑为例

2008 骆天庆城市规划与设计刘滨谊基于实践目的的中国景观专业生态教育研究

2008 华霞虹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消融于转变——消费文化中的建筑2008 杨立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莫天伟匠作?匠场?手风——滇南“一颗印”民居大木匠调查研究

2008 刘章军结构工程李杰工程随机动力作用的正交展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008 张绍明摄影测量与遥感陈映鹰支持向量机在SAR景象匹配中的应用研究

2008 刘涛结构工程袁勇既有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研究

2008 黄齐武岩土工程黄茂松基于锥形规划理论的数值极限分析下限法及其应用

2008 孙晓立岩土工程杨敏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2008 范么清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非线性复合随机振动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2008 韩万水桥梁工程陈艾荣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

2008 王晓飞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灾变条件下通道路网运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研究

2008 李素艳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杨东援地下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设计研究

2008 钱劲松道路与铁道工程凌建明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力学响应及桩乘式加筋路堤应用技术

2008 马万经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控制理论研究

2008 姜苏环境工程周琪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水厂剩余污泥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2008 瞿贤环境工程何品晶环境因素对生活垃圾产甲烷代谢途径及过程的影响

2008 杨奕清生物医学工程陈义汉KCNA5功能缺失性突变与家族性房颤的关系

2008 李虎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霍佳震零备件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2008 唐代中城市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施建刚上海城市房屋拆迁研究2008 沈昕管理科学与工程韩传峰我国电子制造服务(EMS)产业发展系统研究

2007 张瑜应用数学孙继涛脉冲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2007 李晨应用数学吴雄华微分求积法、Sinc方法中几个新方法的研究2007 韩庆邦声学钱梦禄粘弹表面波及界面波理论与实践的激光超声研究2007 王洪昌光学王占山极紫外与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研究

2007 宋益善无机化学闫冰4f及d10元素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质

2007 王前明无机化学闫冰基于新颖桥分子基团的稀土发光杂化材料体系的设计、构筑、组装

2007 程站起固体力学仲政功能梯度材料断裂问题研究

2007 谢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李爱平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建模、调度及控制方法研究

2007 王飞鹏材料物理与化学沈军新型极性与非极性铁电聚合物驻极体的储电性和压电性

2007 方钰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基于网格技术的移动导航数据模型、方法及服务研究

2007 唐方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都市建筑控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筑法规研究

2007 周诗岩建筑历史与理论伍江建筑的远程在场:从媒介到终端产品的建筑影像

2007 闫治国结构工程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高温力学行为及耐火方法研究

2007 徐前卫结构工程朱合华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

2007 许福友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桥梁结构颤振导数识别与颤振分析2007 胡群芳结构工程黄宏伟基于地层变异的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2007 邵敏华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网络交通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7 孙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A TIS环境下交通网络仿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2007 章骅环境工程何品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重金属源特征及归趋2007 武小军管理科学与工程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及信息化研究

2007 朱岩梅管理科学与工程郭重庆设计-制造链质量与成本管理研究2006 江海涛凝聚态物理陈鸿含特异材料(Metamaterials)的光子晶体及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2006 夏凡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成像方法研究2006 沈国柱材料学徐政铁氧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及涂层结构设计2006 陈前虎城市规划与设计宋小冬分工演进与制度变迁——一个城市化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分析

2006 韦亚平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经济解释

——及“珠三角的经验验证”

2006 王敏城市规划与设计刘滨谊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体系研究与规划控制

2006 张鹏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2006 史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莫天伟安藤作品变化因子和恒常因子的研究2006 左琰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

2006 王伟结构工程陈以一圆钢管相贯节点非刚性性能及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影响效应

2006 徐凌结构工程黄宏伟软土盾构隧道纵向沉降研究

2006 王伟岩土工程杨敏控制差异沉降的桩筏基础优化研究

2006 周颖结构工程吕西林复杂高层结构的整体抗震试验与非线性分析2006 彭斌结构工程顾祥林基于混合离散单元模型的砌体结构倒塌反应分析

2006 干宏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2006 崔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晏克非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

2006 苑宏英环境工程周琪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2006 吕凡环境工程何品晶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液化过程酸碱度对产物组成及产物抑制的影响

2006 郭英技术经济及管理陈飞翔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2005 徐建海洋地质汪品先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2005 刘金库材料学吴庆生锌铜族硫化物及碱土族含氧酸盐纳米/微米材料的活性膜模板法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005 张存满材料学徐政有序纳米孔氮氧化物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2005 杜玉越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电子商务系统的Petri网建模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

2005 邵陆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住屋与仪式——中国传统居俗的建筑人类学分析

2005 王伟强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城市空间塑造——上海1990年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

2005 傅岩建筑历史与理论路秉杰宋代砖塔研究

2005 陆邵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王伯伟空间情节论——迈向体验艺术的空间新秩序

2005 赵蔚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

2005 胡向磊建筑技术科学戴复东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基于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适用技术初步研究

2005 朱碧堂岩土工程杨敏土体的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2005 吴建营结构工程李杰基于损伤能释放率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2005 王祥秋结构工程杨林德提速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2005 于宁结构工程朱合华盾构隧道预应力管片的模型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2005 石树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沈建文

楼梦麟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研究

2005 王春生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铆接钢桥剩余寿命与使用安全评估2005 张志田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大跨度桥梁非线性抖振及其对风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2005 钱建固岩土工程黄茂松土体失稳的变形分叉理论与分叉后的力学性状

2005 丛晓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张旭露天开放性尘源扬尘规律与抑尘措施的研究

2005 钱国平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复杂受力特征及力学响应研究

2005 邓守权环境工程闻瑞梅EDI去除高纯水中弱离子化杂质和185nmUV 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以及半导体工艺中排放废气的治理及检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12-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20题) 1.宜选用铝酸盐水泥作胶凝材料的工程为________。 A. 大体积砼工程 B. 耐热砼工程 C. 耐碱砼工程 D. 高强度砼工程 2.钢材经过冷加工和时效后,钢材的______。 A. 强度增大,韧性增大 B. 强度减小,韧性增大 C. 强度增大,韧性减小 D. 强度减小,韧性减小 3.对于高温(300~400℃)车间工程,宜选用______。 A. 普通水泥 B. 火山灰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4.抗冻性较好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 A. 孔隙率小、孔径小 B. 孔隙率小、孔径大 C. 孔隙率大、孔径小 D. 孔隙率大、孔径大 5.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______。 A. 强度较大,推荐使用 B. 强度中等,可以使用 C. 强度很小,不许使用 6.高铝水泥不宜在________℃左右硬化。 A. 0 B. 10 C. 20 D. 30 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浇注混凝土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______。 A. 强度 B. 耐久性 C. 密实度 D. 密实度、强度及耐久性。 8.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品种中,抗裂能力较好的是______。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D. 复合硅酸盐水泥 9.将生石灰块进行熟化后,还要陈伏两星期,这是为了________。 A. 消除欠火石灰的危害 B. 让石灰浆完全冷却 C. 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 蒸发多余水分 10.含水率对木材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应按木材实测含水率将强度换算成______时的强度值。 A. 纤维饱和点 B. 标准含水率 C. 平衡含水率 D. 完全干燥 11.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合理砂率是依据______来确定的。 A.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 B. 水灰比和石子的种类 C.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D. 水灰比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12.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 水泥用量 B. 用水量 C. 水灰比 D. 砂率 13.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大,表示其______。 A. 塑性好 B. 韧性好 C. 强度低 D. 硬度低 14.普通碳素结构钢按机械性能划分钢号,随钢号的增大,表示钢材的________。 A. 强度增高,伸长率增大;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C. 强度增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15.木林的含水率在________%以下,木材中真菌的生命活动就受到抑制。 A. 10 B. 20 C. 30 D. 40 16.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其_______较好。 A. 大气稳定性 B. 温度稳定性 C. 粘稠性 D. 塑性 17.一批普通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则该水泥________。 A. 不得使用 B. 不得用于结构工程,但可用于基础工程 C. 可用于工程,但必须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18.建筑塑料主要性能决定于________。 A. 填充料 B. 合成树脂 C. 固化剂 D. 增塑剂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试题1998-2013

2013年城市规划原理真题 一、简述题(9'*10) 1、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2、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保护要求的区别 3、居住区各类交通组织方式的特点 4、什么是居住密度?可以用哪些指标反映? 5、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容积率的作用 6、区域中影响城市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其中一个举例说明 7、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依据 8、城市人口结构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编制中为什么要研究人口结构? 9、风玫瑰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10、单中心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差别 二、论述题(20'*3) 1、对于居住区存在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变化的现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城市蔓延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哪些应对措施? 3、某大城市中心区有一加工工业区要搬迁,对于这块用地有两个设想,一是以商务办公、商业

服务业为主,二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请论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权衡两个设想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 2012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 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2. 什么是居住密度?通常用那些指标予以反映? 3. 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4. 分析近代上海城市格局“局部有序,全局无序”的主要状况及其原因。 5. 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6. 简述区域规划中产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7. 简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及作用。 8. 在总体规划阶段,确定城市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9. 什么是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哪些内容? 10. 简述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及规划时应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_同济大学考研网

同济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系招生介绍 一、学科介绍 1984年同济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0年相继获得其余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98年被批准获得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至此,同济大学数学学科包括五个二级硕士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和两个博士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2005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即数学类的每个二级学科均可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0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的博士点评估中,基础数学博士点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二、研究方向 1、基础数学 (01多复变函数;02整体微分几何;03代数数论与模形式;04代数群、李群及其表示理论;05算子代数及其应用;06密码学) 2、计算数学 (01计算金融;02微分方程数值解;03数值逼近;04数值代数)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应用统计;02极限理论及其统计分析;03多元统计分析) 4、应用数学 (01组合数学与图论;02金融数学;03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04泛函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 5、运筹学与控制论 (01线性及非线性优化;02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03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04脉冲控制理论与应用;05最优化方法) 三、人才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数学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2007年至今,数学系共有14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011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次;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3人次;每年都有数十篇研究生论文获SCI/ISTP检索,有些研究生论文发表在SCI一区的数学刊物上。毕业研究生多数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到高校任教的毕业生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些已经晋升为教授,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数学系与欧美知名高校签订研究生双学位培养协议,每年都有众多研究生到欧美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方法部分练习题-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非常重要*)” 04年 1.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那些效应?利用其中那些效应可以进行晶体结构的分析鉴定?如何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鉴定晶态与非晶态? 2.画出晶体对X射线衍射的示意图,写出布拉格方程,并说明该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 3.X射线衍射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哪些应用?请具体阐述。 4.请阐述电子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各种电子信号,并介绍这些电子信号在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各种用途。 5.试讨论加热速度、试样颗粒度、炉内压力和气氛对差热分析结果的影响,为什么说差热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6.通常在一张NMR谱图中可以得到哪些基本信息?并举例说明NMR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7.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热重分析的精确度?举例说明热重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8.请介绍透射电镜分析时的块状样品表面复型种类和复型方法。为何电子显微分析可以获得较光学显微分析高得多的分辨。9.请阐述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比较两种常用的X射线谱仪——波谱仪和能谱仪的特点。10.如何利用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热膨胀分析来区分无机材料中的脱水分解、氧化、多晶转变、烧结等过程? 11.微晶玻璃是一种在玻璃基体中均匀析出所需微晶相的新材料,在微晶玻璃材料研究过程中,需要掌握玻璃转变温度Tg、析晶温度、析出晶体的晶相种类、以及析出晶体尺寸形貌等物性数据。通过哪些测试方法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数据?并请介绍在这些测试图谱中获取所需数据的具体过程。 12.有机高分子材料的TEM和SEM的试样有哪些特点。 13.试画出有机高分子材料DSC的特征曲线,并说出相应的焓变峰或转变区的物理化学含义。 14. 试推断下图所示二张IR谱图所代表聚合物的类别,并写出解析过程。(红外的谱图)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资料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1分,共15 分) 1、压力为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截去一 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 】 A.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2、某制冷机在热源T 1= 300K ,及冷源T 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1000 KJ ,消耗功为250 KJ ,此制冷机是 【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 】 A. U B. U pV + C. 2/2f U mc mgz ++ D. 2 /2f U pV mc mgz +++ 4、熵变计算式2121(/)(/)p g s c In T T R In p p ?=-只适用于 【 】 A.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一个【】过程。 【 】 A.可逆绝热压缩 B.不可逆绝热压缩 C.边压缩边吸热 D.边压缩边放热 6、混合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 】。 【 】 A.与混合气体的成份有关 B.与混合气体的质量有关 C.与混合气体所处状态有关 D.与混合气体的成份、质量及状态均无关系 7、贮有空气的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装有电热丝,通电后如取空气为系统,则 【 】 A.Q >0,△U >0,W >0 B.Q=0,△U >0,W >0 C.Q >0,△U >0,W=0 D.Q=0,△U=0,W=0 8、未饱和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 】 A.t >t w >t d B.t >t d >t w . C.t = t d = t w D.t = t w >t d 9、绝热节流过程是【 】过程。 【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45年,程其襄、杨武之、朱言钧、樊映川、张国隆、陆振邦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解放后,几经国家调整,本系时有间断。于1980年,(应用)数学系正式恢复,陆续引进一批国内外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原有师资队伍的结构有了变化,充实了教学与科研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又先后引进国内知名数学家、博土生导师陈志华、陆洪文、姜礼尚教授等来数学系工作,教学和科研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建系后就已设立,文革期间中断了招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随之恢复了招生。至今本专业已培养了毕业生3000多人,数学系的学生遍布国内外的许多国家,有的继续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在大型国企和外企,特别是银行、金融、计算机等行业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杰出科学家和行业精英。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信息、金融保险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或能继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六、主干学科 数学。 七、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理)、数值分析(理)、数理方程(理)等。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1. 公共基础课中的有3门计算机课程,其中在硬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Web技术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基础5门课程中应至少选修1门。 2. 培养方案中打*的课程为研究生阶段设置的课程,供要求较高的学生选修。 3. 各类选修课要求与建议: 本专业学生在如下的专业选修课中,选修15学分。 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运筹学(理)、应用随机过程、泛函分析(研)*、抽象代数(研)*、微分流形(研)*、矩阵分析(研)*、李群与李代数(研)*、偏微分方程(研)*、有限元方法(研)*、运筹学通论(研)*、图论及其应用(研)*、有限差分方法与谱方法(研)*。其中金融衍生物定价理论、现代金融市场概论、金融工程案例分析这三门课程是金融数学方向的课群组,如果想选修金融数学方向建议3门课程全部选修。已经取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建议选修打*的10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中的相关课程。 公共选修课至少选修8学分,课程任选,其中至少要有一门艺术类课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994-2010)

2010年城市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9'x10): 1.巴西利亚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简述其价值。 2.“历史建筑”的法定概念,并回答其保护要求。 3.住宅建设中强制要求的日照间距的意义。 4.简述生态住区及其建设要求。 5.比较绿地率与公共绿地比例的定义与作用。 6.有两条80m宽(包括安全距离)的地震断裂带楔形传入某城市的规划中心区,简述规划中应如何应对。 7.主导风向对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要求。 8.结合总规的空间布局,谈污水厂的选址要求。 9.简述加拿大学者提出的“Deskota”概念及其特征。 10.全球化对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的影响。 二,论述题(20'x3): 1.比较居住区与社区两个概念,并论述在城市居住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2.给出某南方旅游城市的土地平衡表,分析。 3.谈谈对低碳城市的理解,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要求。

2009规划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9分,200字左右) 1、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或意义。 2、奥斯曼巴黎改建的要点以及意义。 3、住宅区采用住户路边停车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4、小学的布置的考虑要点。 5、居住小区内哪些因素能影响“邻里关系”。 6、在城市中心区布置商业步行街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 7、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的作用。 8、总体规划中确定“禁建区”的依据。 9、总体规划的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依据内容。 10、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城镇化水平预测的思路。 二、论述题(每题20分,500字左右) 1、旧住宅区改建的考虑要点。 2、你对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的看法。 3、依据《城乡规划法》,谈谈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特征。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试题 同济大学13-14 二A

同济大学课程考核试卷(A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122144课名: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考试考查:考试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重考( )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六大题,三大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写出解题过程,否则不予计分) 1. (24%) 定义双曲函数sinh z=1 2e z?e?z,cosh z=1 2 e z+e?z (1)(8%)计算它们的导数(要求仍用双曲函数表示)。 (2)(8%)这两个函数是否有零点?说明理由。 (3) (8%)求出cosh z sinh z 在扩充复平面上一切孤立奇点的类型 2.(16%)设f(z)为解析函数。 (1)(4%) 以下哪个函数可能是f(z)的实部? A. x2+y2 B. x2y2 C. 1 x2+y2+1 D. x2?y2 (2)(6%)在第(1)题基础上,进一步要求f1=1,求f z。 (3)(6%) 求积分 f z dz C 这里C为连接(0,0)和(2,0)的半圆弧。

3. (24%)设f z=sin z 1?z (1) (8%) 求f(z)在0点的Taylor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2) (8%)求f(z)在1点的Laurent展开式中前三个非零项。 (3) (8%)求积分 dz f(z) z=14.(1) (8%)求积分 dθ 2π (2) (8%)求函数 f x= 1?|x|?1

5. (10%) 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x′′t+4x t=e t,x0=0,x′0=0.6.(10%) 证明:对任何一条给定的落在单位圆内部,且与单位圆正交的圆弧,必定存在一个由单位圆盘到其自身的分式线性变换,将该圆弧变为区间[-1,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推荐城市规划专业必读的书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免费下载】同济大学复变函数

(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则(2 、管路敷设技术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3 设 在复平面解析, 并满足,则( 0 )4 ( 0 )5 设为正整数,( )6 ( )7 是的( )级极点。8 把( 直线 )映为单位圆。9 设 ,则( )10 设,则( )。二. (10分)设函数在复平面上解析,并满足。利用复数的三角表示式和C-R 条件证明:在复平面上 恒等于零。 解:由于,又由于、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上海科学技术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知识讲解

同济规划历年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 城与廓的概念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同济大学复变函数以往考题

2009年B 卷 一、研究方程(10分) 方程1-=z e 在复数范围内是否有解?若有解,求出其所有的解。若无解,说明理由。 二、计算与证明(20分) 1. 已知22ln ),(y x y x u +=,x y y x v arctan ),(=。 1)证明:),(),()(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的第I,IV 象限(不包含y 轴)上解析。 2)对上述的 )(z f ,计算复积分?γz z f d )(,这里γ为由i -经1到i 的折线段。(8分) 2. 已知xy y x u =),(。问是否存在定义在全平面的函数),(y x v ,使得函数),(),()(y x iv y x u z f +=在复平面上解析?如存在求出一个满足条件的),(y x v ,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分) 三、 计算(20分) 已知函数z z f sin 1)(=。 1. 求 )(z f 在1点的Taylor 级数(只需展开至平方项),并指出该级数的收敛半径。(7分) 2. 求)(z f 的一切孤立奇点,并判断其类型。(8分) 3. 复平面上的极限z z z sin lim 0→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该极限,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四、计算(20分) 1. 计算广义积分?+∞ ++04 221d os x x x x c α,这里α为非负常数。(10分) 2. 利用上题结论,计算42211 )(x x x f ++=的Fourier 变换。(10分) 五、利用积分变换法求解常微分方程定解问题(10分) ???===+0 )0(',0)0()()(''x x e t x t x t 六、研究保形映照(第1题15分,第2题5分,共20分) 设D 为圆域}2|1{|<-z 和}2|1{|<+z 的公共部分。 1. 构造D 到上半平面}0{Im >z 的可逆保形映照)(z f ,且满足0)0(',)0(>=f i f 2. 该映射在i ±点是否保形?说明理由。

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2)材料的密度、近似密度、表观密度、零积密度有何差别? 答: (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答: (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 首凝灰岩等。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修订版)主编:马柏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 用复数的代数形式a +ib 表示下列复数 π/43513 ; ;(2)(43);711i i e i i i i i -++++ ++. ①解i 4 πππe cos isin 44-??????=-+- ? ? ? ??? ?? ?? ②解: ()()()() 35i 17i 35i 1613i 7i 1 1+7i 17i 2525 +-+==-++- ③解: ()()2i 43i 834i 6i 510i ++=-++=+ ④解: ()31i 13 35=i i i 1i 222 -+-+=-+ 2.求下列各复数的实部和虚部(z =x +iy ) (z a a z a -∈+ ); 33 3;;;.n z i ① :∵设z =x +iy 则 ()()()()()()()22 i i i i i i x a y x a y x y a x a y z a z a x y a x a y x a y -++-????+--+-????===+++++++ ∴ ()222 2 2 Re z a x a y z a x a y ---??= ?+??++, ()22 2Im z a xy z a x a y -?? = ?+??++. ②解: 设z =x +iy ∵ ()()()()() ()()()3 2 322222222 3223i i i 2i i 22i 33i z x y x y x y x y xy x y x x y xy y x y x y x xy x y y =+=++=-++??=--+-+??=-+- ∴ ()332 Re 3z x xy =-, ()323Im 3z x y y =-. ③解: ∵ (( )( ){ }3 3 2 3 2 111313188-+? ???== --?-?+?-????? ? ?? ?? ()1 80i 18 = += ∴Re 1=?? , Im 0=?? . ④解: ∵ () ( )(( )2 3 3 2 3 13131i 8 ??--?-?+?-???? =?? ()1 80i 18 = += ∴Re 1 =? ? , Im 0=? ? . ⑤解: ∵()()1,2i 211i, k n k n k k n k ?-=? =∈?=+-???¢. ∴当2n k =时,()()Re i 1k n =-,()Im i 0n =; 当 21n k =+时, ()Re i 0 n =, ()()Im i 1k n =-. 3.求下列复数的模和共轭复数 12;3;(2)(32); .2 i i i i +-+-++ ①解:2i -+= 2i 2i -+=-- ②解:33-= 33-=- ③解:()( )2i 32i 2i 32i ++=++= ()()()()()()2i 32i 2i 32i 2i 32i 47i ++=+?+=-?-=- ④解: 1i 1i 22++== ()1i 11i 222i ++-??== ??? 4、证明:当且仅当z z =时,z 才是实数. 证明:若z z =,设i z x y =+,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F和A分别是碳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液态金属结晶时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 3.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组织。 4.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铸铁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钢,其加热温度为:。 6.1Cr18Ni9Ti是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 7. QT600-03中的“600”的含义是:。 8.T8MnA是钢,其中“A”的含义是。 9.40Cr是钢,其中Cr的主要作用是。 10.调质件应选成分的钢,渗碳件应选成分的钢。 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12.按冷却方式的不同,淬火可分为单介质淬火、、 、等。 13.60钢(Ac1≈727℃,Ac3≈766℃)退火小试样经700 ℃、740 ℃、800 ℃加 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 14.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是按温度来划分的。 15.制造形状简单、小型、耐磨性要求较高的热固性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而制造形状复杂的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请从45、T10、3Cr2Mo、Q235A中选择)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正确√错误Ⅹ,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碳钢在室温下的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2.铁碳合金平衡结晶时,只有成分为 0.77%的共析钢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3.在1100℃,含碳0.4%的钢不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铸铁能进行锻造。 4.细晶强化能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5.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6.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抑制非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 8.可锻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进行锻造加工。 9.高速钢铸造后需要反复锻造是因为硬度高不易成形。 10.同一钢种,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 性好。 三.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叫: a. 强度 b. 硬度 c. 塑性 2.晶体中的位错是一种: a. 点缺陷 b. 线缺陷 c. 面缺陷 3.实际金属结晶时,形核和晶体长大的方式主要是: a. 平面长大 b. 树枝状长大 c. 两者都不对 4.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塑性最好的是: a. F b. A c. P 5.加工硬化使金属: a. 强度降低、塑性升高 b. 强度增大、塑性升高 c.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6.下列钢淬透性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T8>45>20CrMnTi>20 b.20CrMnTi>20>45>T8 c. 20CrMnTi>T8>45>20 7.钢在淬火后获得M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第 1 页(共3 页)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习题答案

一、将下列复数用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式表示出来。 (1) i 解:2 cos sin 2 2 i i e i π ππ==+ (2) -1 解:1cos sin i e i πππ-==+ (3) 13i + 解:()/31322cos /3sin /3i i e i πππ+==+ (4) 1cos sin i αα-+ 解: 2 221cos sin 2sin 2sin cos 2sin (sin cos ) 2 2 2 2 2 2 2sin cos()sin()2sin 222222 i i i i i e παα α α α α α αααπαπαα ?? - ??? -+=+=+? ?=-+-= ??? (5) 3z 解:()3333cos 3sin 3i z r e r i θθθ==+ (6) 1i e + 解:()1cos1sin 1i i e ee e i +==+ (7) 11i i -+ 解: 3/4 11cos 3/4sin 3/411i i i i e i i i πππ--==-==+++ 二、计算下列数值 (1) a ib + 解: 1ar 2ar 2 2 22 4 21ar 2 2421ar 2242 b b i ctg k i ctg k a a b i ctg a b i ctg a a i b a b e a b e a b e a b e ππ?? ?? ++ ? ? ?? ?? += += +?+?=? ?-+? (2) 3 i 解:6 226 36346323 2332 2322 i k i i i i k i e i i e e e e i π ππππππππ?? ??++ ? ???????+ ?????+ ??? ?=+ ?? ??====-+? ??=-?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试题和答案

作者认为历年来规划原理成绩普遍偏低,答案的“准确”、“精简”性的不足因此对题目做了自己的引经据典解答,希望能弥补上述不足,但由于水平有限,一些题认为没能找到准确答案,便没有作答,还有些可能答的不好,请指正! 参考书目:城规原理第三版(白皮)――三(正文中代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黑皮)――注、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蓝皮)――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紫蓝皮)――赵。 2004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周p197)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周p19)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赵p215)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三p201)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注p23)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14)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三p201)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三p237)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注p46)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周p207)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三p107)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注p79)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注p35)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注p6)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赵p280)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注p22) 8. 城与廓的概念(三p14)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三p491)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3.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三p579)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注p189)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推荐书单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推荐书单 Ⅰ(基础) 1. E. Howard,1898,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L. Mumford,1961,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进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005 3. Clara Greed,2000,Introducing Planning,王雅娟和张尚武译,规划引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John M. Levy,2002,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5th ed.),孙景秋等译,现代城市规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J. Jacobs,1961,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 Edmund Bacon,,1967,Design of Cities,黄富厢和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Christopher Alexander,1987,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陈治业,童丽萍,城市设计新理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 Ian McHarg,1969,Design with Nature,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I. Calvino,Invisible Cities,看不见的城市 10. Peter Hall,1992,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3rd ed.),Routledge 11. Jonathan Barnett,1974,Urban Design as Public Policy: Practical Methods for Improving Cities 12. William H. Whyte,1980/2001,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Places,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Inc 13. Spiro Kostof,1991,The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单皓译,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92,The City Assembled: 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Through History 14. F.S. Chapin, Jr 和E.J. Kaiser,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 e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5. Barry Cullingworth and Vincent Nadin,2002,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in the UK(13th 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Ⅱ(提升) 1. L.S. Bourne编,1982,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2nd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蔡禾主编,2003,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 Scott Campbell和Susan Faninstein编,1996,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4. Susan Faninstein 和Scott Campbell编,1996,Readings in Urban Theory,Malden:Blackwell Publishers 5. Michael Dear,2000,The Postmodern Urban Condition,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 William N. Dunn,1994,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2nd ed.),谢明等译,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