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6新版

某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6新版

某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6新版
某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16新版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2.6.5 若程序文件遗失,持有者应立即向质量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

2.6.6 程序文件持有者调离本公司时应办理收回手续,由文件管理员负责收回并由本公司负责人在调离手续表中签字。

2.7 程序文件宣贯

程序文件修订或改版,本公司内各部门负责人(或持有者)应认真学习,并做好宣传工作,使全公司人员做到对程序文件熟悉和正确执行。

1 目的

规定了人员管理步骤,做好人员管理工作,保障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本公司场所的所有内外部人员活动管理的控制。

3 职责

3.1最高管理者负责人员的配置、聘用和借调。

3.2综合部是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员工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及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

4 程序

4.1 人员招聘

4.1.1 综合部应对本公司的所有岗位建立入职要求,入职要求见质量手册第4.2章节;

4.1.2 在年度管理评审中或日常的内部沟通活动中,人员需求部门提出人力资源的引入要求;

4.1.3 综合部根据需求及本公司的岗位职责要求通过招聘或内部升迁等方式引入满足需求的人员;

4.1.4 最高管理者负责为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招聘或内部升迁方式的批准。

4.2 人员能力甄别

4.2.1引进人员应填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并将有关的教育、经历及相关技术能力的可证明的材料提交给综合部,由需求部门、综合部、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进行甄别和筛选符合要求的人员;

4.2.2 需求部门和综合部应将从事岗位的要求和入职的主要工作、风险危害、权力和义务充分的告知拟入职人员;

4.2.3 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管理人事工作的人员,负责批准符合要求的拟入职人员的入职工作;

4.2.4 所有经过批准的拟入职人员在入职前,必须根据不同特点通过本章4.2.5和4.2.6条款要求的培训,形成《上岗前培训考评记录表》;

4.2.5 提供的教育、经历及相关技术能力可证明的材料能证明拟入职人员符合要求的,需要开展以下培训和确认工作:

(1)需求部门和综合部应在入职的一个月内安排其接受机构管理制度、机构组织结构、岗位要求、体系知识、安全防护的内部培训;

(2)综合部安排其接受至少一次与入职岗位有关的管理或技术能力的理论考核;

(3)检测部必须安排入职的技术人员接受至少一次入职项目的操作考核。

4.2.6 提供的教育、经历及相关技术能力的可证明的材料证明不能充分证明拟入职人员符合要求的,需要开展以下培训和确认工作:

(1)需求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在入职的一个月内安排其接受机构管理制度、机构组织结构、岗位要求、体系知识、安全防护的内部培训,

(2)综合部安排其接受至少两个月岗位实习工作;

(3)在完成两个月的实习工作后进行至少一次与入职岗位有关的管理或技术能力的理论考核;

(4)技术部门必须在实习满三个月,到期后的一个星期内安排入职的技术人员接受至少一次入职项目的操作考核。

4.2.7 质量监督员对新入职人员的操作考核过程按《质量监督控制程序》和质量手册要求开展监督活动。

4.2.8 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人员(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负责对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报告或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经考核合格颁发上岗证,填写《专业人员上岗能力评价表》,形成评价记录;

4.2.9 由最高管理者确定是否正式的聘用拟入职人员。

4.3 人员正式入职档案、权限的分配

4.3.1 正式入职的人员应填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由综合部正式为其建立或更新人员档案,其档案内容应符合本公司质量手册4.2章节的要求。

4.3.2 正式入职由综合部给其制作岗位工作证,标明其姓名、部门、职务、岗位;

4.3.3 所有检测项目和设备操作人员都必须得到内部授权,由各人员所在部门提出授权范围,由综合部汇总形成《项目和设备操作人员授权表》,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实施;

4.3.4 所有相关管理职务的人员都必须获得内部任命文件,任命内容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综

部负责任命文件的编写和发布;

4.3.5 公司应通过各种内部沟通的途径和方式公示入职人员,使所有涉及人员或部门及时了解

本公司的人员和岗位变化。

4.4 正式入职人员工作流程

4.4.1正式入职人员应根据所承担的职务和与该职务对应的相关程序文件要求开展工作;

4.4.2各级管理层应保障工作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

4.4.3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部门应通过各种内部沟通途径来收集处理工作人员的需求、投诉,并解决和分析这些需求,以到达改善工作环节或体系要求;

4.4.4各部门应根据所承担的工作范围、技术方向、人员能力需求在每年度的管理评审活动中提出下年度的培训、学习、考核需求。

4.6 外来人员的管理

4.6.1 外来人员应在进入检测区域前,项目操作人员应对其身份得到确认,并由获得授权的人员进行接待和陪同;

4.6.2 所有外来人员均应在《外来人员出入登记表》中登记,写明其进入场所的事由、出入时间、陪同人员等信息;

4.6.3 进入检测场所的外来人员在进入场所前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禁止行为等充分的告知外来人员;

4.6.4 陪同人员应详细了解进入检测场所人员的精神状态、目的,包括可能的疾病史,做好外来人员的安全防护告知,及不便带入检测区域的用品的安全保管告知;

4.6.4.1 当进入检测场所的外来人员不能遵守相关要求时,陪同人员可要求其离开,必要时可强制其离开,并报警!

4.7人员活动记录的管理

4.7.1 所有人员都需要根据要求将自己的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在规定的格式或软件路径中加以记录,能够追溯;

【A+版】2020年最新TS16949-2016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A+版】2020年最新TS16949-2016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 目的 对质量体管理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2016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唯一性,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保护、处置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测业务检测样品接收、流转、贮存、处置及样品的识别等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不适用于陈列样品,标准样品的管理。 3 职责 3.1质量负责人批准样品处置。 3.2部门负责人审核样品处理。 3.3样品管理员在受理客户委托检验时,包括抽样时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完整性是否符合检验要求进行验收,记录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相关资料的接收和传递。 3.4检测人员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保护。 4 工作程序 4.1样品的接收 4.1.1外单位委托送检的样品以及质监抽检的样品,应由送检人填写“检验委托单”,公司内委托送检的样品,应由送检检测人员填写“检验委托单”,确定检测目的,说明与样品相关的详细信息,完成检测后样品的处理方式。

4.1.2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要求,查看样品的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清点样品数量,检查相关资料,确认样品和相关资料满足承检项目的要求后进行登记。对于见证送检,样品管理员需凭见证人见证,对见证人核实无误后,方可办理委托登记。 4.1.3如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验有任何疑问,或者样品与“检验委托单”的内容不符,或对所要求检验的规定不明确,样品管理员应询问质量监督员加以确定。 4.1.4对于不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的样品,应退还给委托方,若委托方坚持检测,应在委托单上详细记录并要委托方签字确认。样品管理员将样品接收后应将具体情况告知检测人员,由检测人员提出偏离申请。 4.1.5样品接收后,接收人应对样品的完整性负责。 4.2 抽样样品的管理 产品抽检时,按有关规定抽取样品,抽样人负责样品的封装、运输,并按本程序第4.1条的规定与样品管理员衔接。 4.3样品的识别 4.3.1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检验状态的识别。 4.3.2样品区分识别可贴在样品上或贴(写)在样品袋(器皿)上。识别包括委托单号和样品编号,由综合管理部负责编排。 4.3.3样品所处的检验状态,应根据样品在检测过程中不同的状态在《样品标识签》上加以标识。对于破坏性的检测项目,如混凝土抗压、抗折、砂浆抗压、墙体材料和钢材/钢筋等破坏性检测的样品,在《样品

4、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ATF16949:2016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gment systems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SO9001:2015 for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relevant service part organizations 国际汽车工业组发布

1、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与适用的 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及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本技术规范与ISO9001:2015相结合,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汽车相关产品的 设计和开发、生产;相关时,也适用于安装和服务。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组织进行顾客规定的生产件和/或维修件的制造现场。  支持职能,无论其在现场或在外部(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由于它们对现场起支持性作用而构成现场审核的一部分,但不能单独获得本标准的认证。  本技术规范可适用于整个汽车供应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中的术语和定义。  3.1汽车行业的属于和定义  本文件采用ISO9000:2015和以下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3.1.1控制计划control plan 对控制产品所要求的系统和过程的形成文件的描述  3.1.2有设计责任的组织design responsible organization 有权建立新的产品规范,或对现有的产品规范进行更改的组织。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7个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7个

目录

1.0目的: 为满足ISO9001-2015标准4.1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总经理负责公司内外部环境识别 3.3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境分析 4.0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5.1 PESTEL分析模型 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

会因素(Social)、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2)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5.5.2 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模型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

IATFI6949-2016版程序文件

————————————————————————————————————————————— 程序文件 (A版) 受控状态: 分发编号:使用部门: 2016 年 12月 30日发布 2017 年 1 月 18日实施

1.目的:为使文件与资料处理迅速、正确流通、应用及管理,以确保各相关单位能适时获得适当且 有效之最新文件。 2.范围:本厂内部外部联系或客户/供应商往来之有关品质及技术文件均适用之。 3.权责:参阅〈文件审核权责表〉(如附件一) 4.定义:本厂文件类别区分四阶 4.1 文件阶码如下: M:一阶文件 P:二阶文件 WI:三阶文件 FR:四阶文件 E:外来文件(客户检验标准、客户技术图纸(也称技术性文件)等。 4.2 系统文件:环境手册、质量健康安全手册为本厂第一阶文件。 4.3 程序文件:管理审查、内部品质稽核、品质制度、文件管理等,依品质手册所订之各项程序, 为本厂第二阶文件。 4.4 指导书文件:作业标准书、作业细则、作业办法、规范、通则,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5 制造文件:制造工程图、承认资料、模具资料、治具资料、作业指导书、检具资料,作业工 艺卡、操作规范、检验规范等凡在制程上需使用之资料文件皆属之,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6 记录:校验记录、检验记录、测试记录及执行第二、三阶所衍生的记录资料等为本厂第四阶 文件。 4.7 外来文件与资料:从天成以外获得技术标准性文件、规范或文件及设备相关说明书、操作介 绍、客户原图等。 4.8 承认资料:本厂客户承认资料,或零件承认资料,及其它书面(如正式订单即代表已承认)、 书面改写等项。 4.9 治具资料:本厂生产用治具制作的图面及相关等资料。 4.10 作业指导书:生产作业所依据的操作方法及动作流程之标准资料。 4.11 检具资料:客户要求实际装配之检具及检查用量具或相关资料、图面等。 4.12 质量过程管理体系文件均按该程序控制执行。 4.13 字体要求:各阶文件的题目英文和数字统一使用中文简体宋体20号,文件内容用字体12 号,行距用固定值20磅。 5.作业内容: 5.1 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流程(附件二)。 5.2 各阶文件编号 5.2.1手册编码原则 7码

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2016 目录 1.适用范围 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 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 4.初次认证程序 5.监督审核程序 6.再认证程序 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 8.认证证书要求 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 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 11.受理组织的申诉 12.认证记录的管理 13.其他 附录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

1适用范围 1.1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1.2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1.3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 2.1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2.2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 27021/ISO/IEC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2.3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工作环节相互分开,符合认证公正性要求。 2.4鼓励认证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

27021/ISO/IEC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2.5不得将申请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组织)是否获得认证与参与认证审核的审核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挂钩。 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 3.1认证审核员应当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证人员注册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 3.2认证人员应当遵守与从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认证审核活动及相关认证审核记录和认证审核报告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初次认证程序 4.1受理认证申请 4.1.1认证机构应向申请组织至少公开以下信息: (1)可开展认证业务的范围,以及获得认可的情况。 (2)本规则的完整内容。 (3)认证证书样式。 (4)对认证过程的申投诉规定。 4.1.2认证机构应当要求申请组织至少提交以下资料: (1)认证申请书,申请书应包括申请认证的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范围及活动情况的说明。 (2)法律地位的证明文件的复印件。若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多场所活动,应附每个场所的法律地位证明文件的复印

IATF16949-2016最新程序文件((全套模板B 138页))

XX塑业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B版) 受控状态: 分发编号:使用部门: 2016 年9月30日发布2016 年10 月8日实施

1.目的:为使文件与资料处理迅速、正确流通、应用及管理,以确保各相关单位能适时获得适当且 有效之最新文件。 2.范围:本厂内部外部联系或客户/供应商往来之有关品质及技术文件均适用之。 3.权责:参阅〈文件审核权责表〉(如附件一) 4.定义:本厂文件类别区分四阶 4.1 文件阶码如下: M:一阶文件 P:二阶文件 WI:三阶文件 FR:四阶文件 E:外来文件(客户检验标准、客户技术图纸(也称技术性文件)等。 4.2 系统文件:环境手册、质量健康安全手册为本厂第一阶文件。 4.3 程序文件:管理审查、内部品质稽核、品质制度、文件管理等,依品质手册所订之各项程序, 为本厂第二阶文件。 4.4 指导书文件:作业标准书、作业细则、作业办法、规范、通则,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5 制造文件:制造工程图、承认资料、模具资料、治具资料、作业指导书、检具资料,作业工艺 卡、操作规范、检验规范等凡在制程上需使用之资料文件皆属之,为本厂第三阶文件。 4.6 记录:校验记录、检验记录、测试记录及执行第二、三阶所衍生的记录资料等为本厂第四阶 文件。 4.7 外来文件与资料:从天成以外获得技术标准性文件、规范或文件及设备相关说明书、操作介 绍、客户原图等。 4.8 承认资料:本厂客户承认资料,或零件承认资料,及其它书面(如正式订单即代表已承认)、 书面改写等项。 4.9 治具资料:本厂生产用治具制作的图面及相关等资料。 4.10 作业指导书:生产作业所依据的操作方法及动作流程之标准资料。 4.11 检具资料:客户要求实际装配之检具及检查用量具或相关资料、图面等。 4.12 质量过程管理体系文件均按该程序控制执行。 4.13 字体要求:各阶文件的题目英文和数字统一使用中文简体宋体20号,文件内容用字体12 号,行距用固定值20磅。 5.作业内容: 5.1 文件与资料管制程序流程(附件二)。 5.2 各阶文件编号 5.2.1手册编码原则 7码 第1-2码公司简称XX ;第3码为中杠;

[VIP专享]2016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文件(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XX-CW-2016 程序手册 (第三版) 发布日期:2016年8月1日生效日期:2016年8月1日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XX-CW-2016 程序手册 (第三版)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持有人: 受控号:执有日期: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目录 (1) 批准页 (3) 修改页 (4) 序号程序名称编号对应条款页码1保证公正性、诚信程序XX-CW01(0)-2016 4.1.45 2保密和保护客户 XX-CW02(0)-2016 4.1.58所有权程序 3人员管理程序XX-CW03(0)-2016 4.2.110 4人员培训和考核程序XX-CW04(0)-2016 4.2.613 5环境保护控制程序XX-CW05(0)-2016 4.3.318 6内务管理程序XX-CW06(0)-2016 4.3.420 7仪器设备、设施管理程序XX-CW07(0)-2016 4.4.222 8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XX-CW08(0)-2016 4.4.326 9量值溯源程序XX-CW09(0)-2016 4.4.328 10标准物质溯源程序XX-CW10(0)-2016 4.4.632 11文件控制程序XX-CW11(0)-2016 4.5.333 12评审客户要求、标书、 XX-CW12(0)-2016 4.5.436合同程序 13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XX-CW13(0)-2016 4.5.640 14客户服务程序XX-CW14(0)-2016 4.5.743 15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XX-CW15(0)-2016 4.5.845 16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XX-CW16(0)-2016 4.5.948 17纠正措施控制程序XX-CW17(0)-2016 4.5.1051

2016新版程序文件

人员管理程序 人员是实验室技术要求的最重要的要素,对于任何机构来说,人是根本,作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其团队建设,特别是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发现、选拔、使用和培养、交流,通过管理、协调以及创造相应的环境使其在检测活动中发挥最大的能动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的素质。由一支有技术过硬的检测人员和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测人员队伍,来有效控制实验室的“机(检测设备)”、“料(样品加上消耗品)”、“法(检测的方法)”、“环(环境条件)”、“溯(确保设备准确、可靠的测量溯源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必然会使实验室能够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在管理体系运行方面上新台阶,实现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规定: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在人员管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对于专业技术要求的不同需求,以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作为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机构,对人员基本素质的特殊要求。人员配备要与本机构的发展战略、各部门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在人才的数量、类别配备上要适应本机构实际和发展,要以最佳比例、最低标准实现其效能最大化。 1.实验室人员管理的策划 实验室人员管理的策划活动包括跟踪和收集内外部要求、要求的研究和整理、管理要求的内部文件化三个阶段。 首先,收集和跟踪内部外对于实验室人员管理的各项要求。这些内外部要求,大致可按以下类别进行管理: 一是法规政策;二是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三是实验室能力认可的要求;四是授权机构对其授权实验室的要求;五是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要求;六是实验室人员自身的发展要求。 第二,要对这些要求进行整理和研究,并逐一识别它们分属于人员管理的哪些环节以及所涉及到的人员范围。 第三,要将管理要求内部文件化,实验室的文件化管理管理一般包括四个层次: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一般用于描述对各要素进行管理的程序)、作业指导书(一般用于特定作业下的指导文件)以及受控记录(一般包括体系用表格和技术用表格)。而利用在要求识别阶段所行程的文件,可以较好地做到不遗漏重要的环节,不忽略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 2.实验室人员管理的实施 实验室人员管理的主要过程和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2.1人员上岗授权 人员上岗授权是实验室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确认相关人员是否具有胜任特定岗位的能力。人员的上岗授权过程一般可分为上岗申请、上岗审批、

2016程序文件——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有效、准确。 2范围 适用于对检测结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是实施本程序的责任人。 3.2检测部是实施本程序的职能部门。 4工作程序 4.1质量控制计划 4.1.1检测部编制年度《质量控制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1.2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类别、检测人员、实施时间及控制项目所要求的技术指标等。 4.2质量控制评价的内容 4.2.1对内部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 4.2.2对不能溯源的量值参加能力验证比对,比对结果进行评价; 4.2.3通过与外部实验室的比较,判定检测能力的综合水平; 4.2.4使用的标准物质的验证; 4.2.5计算机软件的验证和评价。 4.3 质量控制方法 4.3.1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或其组合(但不仅限于下列方法)。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检测公司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仪器)进行重复检测; D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同一操作者或不同操作者); E分析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4.4质量控制计划实施 4.4.1检测部按照质量控制计划按时组织实施质控,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检测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给技术负责人。 4.5 质量控制结果和方法评审 4.5.1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质量控制结果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查找影响因素和发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质量的潜在原因,并形成质量控制报告。 4.6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6.1通过对质量控制结果评审,发现不合格工作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6.2存在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潜在不合格的因素时,执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6.3 技术负责人总结全检测公司质量控制工作,并向管理评审提供全年质量控制报告。 5相关文件 (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THZJ/CX/16/4.0 (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THZJ/CX/17/4.0 6记录

2016程序文件——方法确认程序

1目的 正确选择和确定检测方法,确保满足预定用途或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对非标准方法、本公司制定的、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的全过程。 3职责 3.1 综合业务部负责标准更新的查询。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批准,保证所有与检测工作有关的作业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现行有效。 3.3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非标方法的确认。 3.4各检测部负责检测方法的选择,并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编制检验细则和作业指导书。 4 工作程序 4.1检测部在开展工作时,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的方法,应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并确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如客户指定的方法不合适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 4.2当缺乏检测细则会造成检测人员对标准、规范理解不同、操作方法不同、判断不同而影响检测质量时,检测部应依据标准、规范编制检测细则,在检测部部长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受控后,由综合管理部发放到检测现场。当标准变更时,综合管理部组织检测部重新确认。 4.3在开始检测前,技术负责人应确认检测部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设备和环境设施是否满足要求,确认能够正确运用采用的方法时,才能进

行检测。当标准方法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确认。 4.4在没有标准方法时,可使用技术权威机构、有关教科书、杂志上发表的或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当使用非标准方法、本公司制定的、超出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以下统称非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时,需由检测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由其填写《非标准检测方法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 a)非标准检测方法制定原因; b)方法适用范围; c)拟采用方法引用、参照的标准及相关技术资料来源; d)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试剂以及所需的环境条件等; e)方法描述:—般包括样品的采集、预处理、检测条件的准备、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的观察与记录、安全措施等内容; f)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4.5《非标准检测方法申请表》连同相关参考资料、初步验证材料(具备时)经主任批准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方法的验证工作。验证工作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时应以技术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经济成本低廉为原则。必需资源支持的,得到主任同意后,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提供。 4.5.1文件评审 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召开评审会议,对提交的资料包括待验证的检测方法、参考资料、初步验证资料(具备时)进行系统的文件审查,判定方法的可行性。

IATF16949-2016程序文件汇编(含表格)

IATF16949-2016程序文件汇编(45个文件)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目录 1.PFMEA控制程序(含表格) PFM EA控制程序( 含表格).d oc 2.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含表格) 标识和可追溯性程 序(含表格).d oc 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含表格).d oc 4.不良质量成本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良质量成本控制 程序(含表格).d oc 5.采购和供方评定程序(含表格) 采购和供方评定程 序(含表格).d oc 6.仓库管理程序(含表格) 仓库管理程序(含表 格).d oc

7.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含表格) 测量系统分析M SA 程序(含表格).d oc 8.产品过程开发程序(含表格) 产品过程开发程序( 含表格).d oc 9.产品和服务要求控制程序(含表格) 产品和服务要求控 制程序(含表格).d oc 10.产品生产和服务管理程序(含表格) 产品生产和服务管 理程序(含表格).d oc 11.产品质量审核程序(含表格) 产品质量审核程序( 含表格).d oc 12.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含表格)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程序(含表格).d oc 13.持续改进程序(含表格) 持续改进程序(含表 格).d oc 14.工程变更控制管理程序(含表格)

工程变更控制管理 程序(含表格).d oc 15.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含表格)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含表格).d oc 16.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管理程序(含表格) 顾客和员工满意度 管理程序(含表格).d oc 17.管理评审程序(含表格) 管理评审程序(含表 格).d oc 18.过程和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含表格) 过程和产品测量和 监控程序(含表格).d oc 19.过程质量审核程序(含表格) 过程质量审核程序( 含表格).d oc 20.记录控制程序(含表格) 记录控制程序(含表 格).d oc 21.监视和检测资源管理程序(含表格)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

0. 过程与程序文件对应表 0.1顾客导向过程( 备注: ● 表示主要相关 ◎ 表示次要相关 ○ 表示一般相关 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

0.2过程与程序文件对应表 过程过程名称

S1 文件信息

1、市场调研控制程序 1.目的 明确市场开发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市场开发工作的效率,以达到预期效果。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发展。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苏州行动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工作。 3.术语 无 4.职责与权限 4.1销售负责市场开发工作的组织和执行; 4.2销售负责市场开发工作的规划和审批,跟踪考核绩效。 5.工作流程及内容

6.相关文件 6.1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7.1市场开发计划 7.2市场开发计划实施记录单

2、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1.目的 对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和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确保本公司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评审、更改及与顾客的沟通。 3.职责 3.1 销售负责识别顾客的要求与期望,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评审产品价格、交付要求及合同(订单)的合规性、产品要求等;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品质负责评审产品的检测、质量保证能力。 3.3技术负责评审产品的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包装等技术能力,负责变更的控制。 3.3 销售负责评审采购的可行性、交货期等。 3.4 生产评审生产设备、工装的能力、交期等。 3.5 总经理批准《合同(订单)评审表》。 4.术语和定义 4.1合同:本程序的合同指顾客与我公司所签订的新产品开发合同或长期订货协议。 常规合同:对公司定型产品所订的合同;通常一次性签合同下多次订单。 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符合以下一条或多条的合同,如新产品开发或对定型产品有改进要求的合同。□新产品开发□超生产能力□超技术要求□有收汇风险□利润低于常规。 4.2 订单:本程序的订单指顾客与我公司所签订的短期供货协议,从形式上分包括口头订单、传真订单和电子文件订单,从内容上分包括一般订单和非一般订单。 5.工作程序

2016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复习试卷

2016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复习试卷

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137题) 1、组织应对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QMS所需的来自外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进行适当的( ),并予以保持,防止意外更改。 (A)发放并使用(B)标识与管理(C)授权并修改(D)保持可读性 2、2015版新标准指出对外部供方的信息,在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的。其沟通内容不包括()。 (A)所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B)能力,包括所要求人员资质 (C)对外部供方的绩效控制与管理(D)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3、组织的知识是指组织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的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其中内部来源的知识可以是() (A)产品标准(B)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C)学术交流(D)专业会议 4、2015版新新标准7.3条款特指人员意识,要求组织应确保其控制范围内相关工作人员知() (A)员工高超技术(B)员工对企业的贡献 (C)偏离QMS要求的后果(D)企业高质量高效益 5、组织在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QMS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可以不考虑下列哪个因素() (A)技术和文化(B)市场和竞争(C)环境监测能力(D)知识和绩效 6、2015版新标准要求,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完整、清楚,是为了() (A)满足设计和开发的输出(B)满足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C)满足设计和开发的目的(D)满足设计和开发的控制 7、组织环境指对组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结果的组合() (A)经营和决策(B)质量管理(C)建立和实现目标(D)管理

8、法定要求是()强制性要求 (A)标准规定的(B)立法机构规定的 (C)立法机构授权规定的(D)约定俗成的 9、创新是新的或变更的实体()实现或重新 (A)定位作用(B)合理管理(C)分配价值(D)使用价值 10、在组织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交易的情况下,组织生产的输出是() (A)产品(B)过程(C)服务(D)活动 11、人为因素是对考虑中的实体的() (A)人为参与影响(B)人为误差(C)人为的作用(D)人为影响特性 12、依据ISO9001:2015标准,关于“领导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管理者应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B)最高管理者审批质量手册 (C)最高管理者应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的领导作用 (D)最高管理者应合理授权相关人员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13、依据ISO9001:2015标准,关于“基于风险的思维”,以下风险正确的是() (A)应识别风险、并致力于消除所有风险 (B)最高管理者应促进对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充分理解 (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影响组织风险评估的唯一和最重要因素 (D)风险评估是操作层面的活动,最高管理者不必新版参与 14、关于质量方针文件的发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组织最高层次的文件,应确保其保密性()适当时,利益相关方可获取 (C)对于质量方针表达的意图和方向,组织应有统一,受控的解释 (D)应传达到所有在组织控制下工作、代表组织工作的影响质量的人员 15、关于岗位、职责和权限,以下确定的说法是()

TS16949-2016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TS16949-2016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页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体管理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文件控制程序(2015版ISO9001+2016版ISO13485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编号:YPIQEP-01 文件名称:文件控制程序核准:杨x维 核准日期:2016.12.13 制作部门:品质部 审核:吕x豪 审核日期:2016.12.13 制作者:孙x妮 制作日期:2011.11.15 变更日期:2016.12.13 版本识别:第2版

文件□建立■修改□废止履历表 表单编号:YPIR-180-047 版本:2 生效日期:2016.12.13

1目的 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部门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的版本。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公司内部形成的文件和适用的外来文件。公司内部应形成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2.1.1一级文件:质量、环境手册(含质量、环境方针和质量、环境目标); 2.1.2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2.1.3三级文件:管理办法、图纸、BOM、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变更通知单等; 2.1.4四级文件:表单。 2.2适用的外来文件: 2.2.1法律法规、标准; 2.2.2顾客或供方提供的图样、技术文件等。 3定义 3.1主文档(DMR):阐明器械将如何生产,包括试验和接收准则的以器械设计活动为基础的文件汇编。包括: 3.1.1原材料、标识、包装材料、部件和医疗器械的规范; 3.1.2零部件清单; 3.1.3工程图纸; 3.1.4软件程序;作业指导书、包括设备操作; 3.1.5适用时,灭菌过程的描述; 3.1.6质量计划; 3.1.7制造/检验/试验程序和接收准则。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质量、环境手册的批准。 4.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环境程序文件的批准。 4.3DCC:负责文件的登录、印发、回收、销毁及文件正本的保存。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制及使用保管。

2016程序文件——数据控制程序

1目的 保证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数据的输入、采集、处理、记录、检查、报告、存储、传输和检索等过程(包括利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采集的检测数据)。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是程序实施负责人。 3.2检测部负责数据的输入、采集、处理、记录、检查、报告、存储和检索等工作。 4工作程序 4.1 检测数据控制 4.1.1 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和转换(如单位转换、数量级转换等)时,要在原始记录中注明计算公式和作必要的说明。 4.1.2 校核人员须对检测人员的计算或转换进行核查,确认准确无误后签字。 4.2 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数据控制 4.2.1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软、硬件及环境条件应满足检测要求。4.2.2自动化设备现行软件只能在该设备应用范围内使用;自行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文件化,并对其使用性按《检测方法管理程序》进行验证。 4.2.3不得私自修改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程序文件和数据,确需修改时,须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2.4严禁外来软盘进入检测公司局域网所辖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必须进入检测公司局域网的计算机,如需安装光驱和使用移动存储设备,须经总经理同意。 4.2.5检测人员定期对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采集和处理检测的数据进行验算,保存验算记录。 4.2.6 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采集的检测数据,综合业务部要随时备份检测数据和保存,填写《检测数据计算机备份登记表》。 4.3 数据处理 4.3.1检测原始记录中的数据处理,按GB8170、GB81250数值修约规则要求规范填写,凡产品技术标准中未注明修约间隔者,均按全数值修约法进行。 4.4 数据传输 4.4.1 数据每次转移及传输必须由转移人进行核对。 4.4.2 数据在检测公司内部传输,采用原始数据形式(纸版与电子版)进行。采用电子版在局域网中传输时,发出方与接受方均要在计算机中保存传输记录,便于授权者核查。 4.5 数据保护 4.5.1 数据在采集、传送、报告、保存、检索等各个环节中均要为客户保密,不得向与检测无关人员提供。 4.5.2在数据传输中,要保证不被非法修改,保持原始观测数据和过程数据在各个环节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4.5.3 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不得使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第一章到第十章转语音)

1.0,范围。 本标准为下列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1),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2),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组织。 注1 ,本标准中的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注2 ,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法定要求。 4.0,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或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 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由于相关方对组织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 A1),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2),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相关方的信息及其相关要求。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1),4. 1 中提及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B2),4. 2 中提及的相关方的要求, C3),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本标准的全部要求适用于组织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组织应实施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成文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该范围应描述所覆盖的产品和服务类型,如果组织确定本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于其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说明理由。 只有当所确定的不适用的要求不影响组织确保其产品和服务合格的能力或责任,对增强顾客满意也不会产生影响时,方可声称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且应, A1),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3),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D4),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获得, E5),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F6),按照6. 1 的要求应对风险和机遇,

GB19001-2016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清单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MX-CX-001C 1 目的 对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采取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 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 a)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监督实施. b)负责上岗基础教育. c)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3.3总经理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 程序 4.1 人员安排 4.1.1 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应是有能力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为此,公司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各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 4.1.2 公司本着“量才适用”的原则聘用岗位人员和开展公司内岗位调动。生产部负责相关的人员招聘、调配、业绩考核等事宜。 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4.2.1 公司制定《岗位工作标准》,以明确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

4.2.2 新员工培训 a)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职业道德、员工纪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培训。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生产部组织进行. b)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有关管理要求的主要内容,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 c)岗位技能培训:学习工艺规程、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各部门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生产部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b)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2.5 专业人员培训 各类专业人员是公司发展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副总经理安排老师组织培训或外送培训。 4.2.6 转岗人员培训(同4.2.2 b,c) 4.2.7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公司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4.2.8 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a)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