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中考历史】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中考历史】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中考历史】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教师版)

【中考历史】

考点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考点 1:北京人

【2011】版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考点解读】

考点2: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原始农业

【2011】版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点解读】

名称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生产、状况生活

地位

图片

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 周口店龙骨山

距今时间

约70万-20万年

发现时间

1921年

古人类分布 大河流域,其中 长江流域 、 黄河流域 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研究依据

—化石 通过对北京人化石和使用石器的研究,得出了北京人的特征、生活时间、生产、生活状况

等信息。 化石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特征

保留了 猿 的某些特征,前额 低平 ,眉骨 粗大 ,颧骨 突出 ,鼻骨 扁平 ,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 现代人 相似,下肢较长,能 直立 行走。

生产 生活 状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 打制 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 旧石器 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过 群居 生活;③用火:学会 使用 火,能 保存 火种,改善生存条件,学会 用火 ,是人类 进化 史上的里程碑。

地位

周口店 北京人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 丰富 、材料最 齐全 的直立人遗址

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半

距今约

六千年,

是我国黄

河流域原

始农耕的

典型

今陕西西

安东部半

坡村一带

(1)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

房屋

(2)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

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3)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

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畜

(4)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

具特色的彩陶;有少量乐器,

如陶埙;会从事简单的纺织、

制衣

是我国

黄河流

域氏族

聚落原

始农耕

文化的

代表

相关信息:距今

约6000年、半坡

人、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

距今约七

千年,是

我国长江

流域原始

农耕的典

今浙江余

姚河姆渡

(1)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

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

响;考古学者还发现了木结构

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

的木结构水井

(2)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工具

以骨耜最为典型

(3)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

和水牛为主

(4)会制作陶器和玉器,有简

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

术,懂得使用天然漆

是我国

长江流

域氏族

聚落原

始农耕

文化的

代表

相关信息:距今

约7000年、河姆

渡、长江流域、

干栏式

原始农

业的概况

(1)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2)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

考点3: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传说与神话

【2011】版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考点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史料学史】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设问】材料中的“轩辕”指谁?他还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出了什么影响?

侧重体现唯物史观

【解答】“轩辕”指皇帝;相传黄帝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

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家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形式和中华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特点】:中华民族是由多部落、多民族不断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做法】: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自觉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们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图片】

相关信息:北京人、西

南周口店、距今约

70-20万年、能够直立

行走、会使用火

相关信息:山顶洞人、周

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距

今3万年、磨光钻孔技术、

懂得人工取火

相关信息:河姆渡、

农业工具、骨耜、种

植水稻

相关信息:半坡人、最

具特色为彩陶、种植粟

相关信息:距今约7000

相关信息:距今约6000年、相关信息:禅让制、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年、河姆渡、长江流域、

干栏式

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

穴式

被尊称为“大禹”

【典题聚焦】

类型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例1】(2018·北京,改编)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如图)的主要依据( )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实物,即地下史料,化石是伴随地层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化石形成以后,无论地球上发生怎样的变化,它几乎都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依据这些特殊的文字,人们能够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因此,完成“北京人复原头像”主要的依据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它具有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旨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2019年湖南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故B符合题

意;ACD生活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举一反三】

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其重要研究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文献资料

C.古人类化石

D.神话传说

【答案】C

【解析】化石的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故选C 。

2.(2018·山东烟台)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故本题选B项。

类型二:原始农耕生活

【例3】(2019年福建)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要了解原始社会的历史,最可取的证据是历史遗址、遗迹,这是可以通过考古发掘验证的第一手资料。而河姆渡原始居民有了原始农耕,主要种植的作物是水稻,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所以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炭 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举一反三】

1.(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种植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北京人、山顶洞人会用火,半坡人种植粟,故BCD均不答题意。故选A。

2.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人类由“穴居”时代步入“定居”时代,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④火的使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①种植粟和水稻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原始聚落的出现。农业首先涉及农作物种植,所以农作物的出现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生产工具,所以磨制工具也是标志之一;从事农业生产的远古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开始过上定居生活,于是聚落出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学会饲养家畜,比如猪狗等。④火的使用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故答案为C。

类型三:远古的传说

【例4】(山东东营卷)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答案】C

【解析】尧、舜、禹是继皇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举一反三】

1.(2018·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黄帝。题干问的是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最终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牧野之战是商周之间的战争;城濮之战是晋楚之间的战争;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故本题选B项。

2.相传“他”依靠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材料中的“他”是()

A .尧

B .舜

C .禹

D .李冰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投入治水,曾三国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这种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和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他”是禹,C项符合题意。

【真题演练】

1.(2019年山东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

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原始人类离我们时间久远,因此传说、推断、文字记载都可能不够准确甚至错误,而考古发掘真实性较高,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3.(2019年山东德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2018年湖南邵阳市)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他们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故C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5.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边文物反映了当时()

A .狩猎水平提高

B .装饰艺术丰富

C .陪葬物品众多

D .原始农耕出现

【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图片,要求选出文物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进行农业生产的工具,它的出现说明农耕的出现。选项中D符合题意。

6.(2018·江苏无锡)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故本题选C项。

7.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现在()

A .元谋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北京人遗址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

水井;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本题

难度适中。

8.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解题,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的②④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代表,①③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代表,本题选D。【点评】此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识别,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对题干提供的信息不理解,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多积累基础知识,牢记基础知识。

9.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0公里的九嶷山舜源峰下有一座舜帝陵。2006年舜帝陵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 .世袭制

B .武力夺取

C .禅让制

D .民主选举制

【答案】C

【解析】在禹以前都是通过禅让制的方式来传递王位的。所以答案选择C。当时还没有民主选举制。舜

也不是通过武力、世袭的方式夺取王位的。故答案选C。

10.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 .炎帝和黄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结成部落联盟,着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A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准确记忆。解答时,只要准确记忆,九可以顺利回答。

11.(2019年江苏苏州)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可见作者认为划分新、旧石器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ABC三项都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不符合题意;D项原始农业的兴起是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某班历史学习小组为七年级上册每个单元出了一期板报,其中一期有这样几幅图片,请根据图片判断这一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D.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图片里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河姆渡、轩辕黄帝”等词语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故答案为A.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 说到剪纸,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从古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在现代,每到逢年过节之时,许多人还是保留着贴剪纸的习俗,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剪纸艺术意义深远,起源于中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剪纸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古研究发现,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以前。据说剪纸艺术的前身是在战国时期,但那时候纸还并没有出现,所以那时候的剪纸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剪纸。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由来和剪纸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呢?下面通过小编的介绍你就能够了解了。 剪纸的由来 最新创意饰品大全!设计师量身打造!点击查看>> 关于剪纸的由来,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时候的人尝试着用一些图形来记事和内容呈现,但那时纸张还并没有出现,人们只能将一些资料记载在青铜器、竹简、兽皮等载体

之上。而随着纸张的出现,这些创造性的图案便开始往纸张上转移。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我们就能够看出,剪纸的由来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剪纸的历史 1、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2、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尊敬的曹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课的内容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

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二千四百年前,大名鼎鼎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演说和著作里曾经说过,比他早九千年,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他还对大西洲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式样,作了生动的描述,说那里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建筑物,周围还栽上了枝叶茂盛的树木。但是不知哪一年,这个大西洲在一夜之间,突然沉没在浩瀚无际的大西洋中了。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不过,这个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无法解开的谜。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八百米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一万二千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 其实,最近三十年来,考察大西洋海底的科技人员,曾经多次在大西洋底发现庞大的古建筑群。那里有长长的道路,有雕刻精美的石柱,还有其他许多文物。一九七九年,在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海区,又有惊人的发现。经过美、法两国调查队的仔细考察,证明了这个海区的底下,有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它的建筑时间,比古埃及的金字塔还要早得多。根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每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离海面100米。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流速从洞中穿过,激起了海面上一片汹涌澎湃的狂澜。 那么,早已沉落在大西洋中的古大西洲的居民,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怎样建设起文明来的呢?他们还给人类创造过哪些奇迹呢?非常可惜,现在还没有人能够作出确切的回答。再说,时间已经相隔一万二千多年,因此对于这些富有兴味的问题,看来只能让科学家们去继续探索和考察了。 自从古猿下树走到地面上来生活,并且用石块作为劳动的工具,到现在已经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祖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改造着客观世界,也创造着人类自己。人,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敏的双手,也有丰富的语言和严密的思维。正是依靠这些,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文明。 尽管大西洋底的文明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进一步揭开,但是,广泛存在于世界上的丰富的历史古迹、众多的地下文物在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和巴比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之滨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五、六千年来,她们孕育着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开创了源远流长和科学和艺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开始,讲讲五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种种历史故事吧! 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分布 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的是两河流域,两河是指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了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

中华文明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早期农业起源的时间、特点;掌握农业起源的意义;认识到神话传说遗址、岩画、遗物等的史料价值。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知道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与诞生的核心地区;理解原始农耕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在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并且呈现出“南稻北粟”的特点; 通过对神话传说的分析,掌握神话传说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通过读图学史,了解到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 通过对探索争鸣的分析,了解到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原始农耕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始农耕意义的了解,理解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通过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神话传说,认识到炎黄子孙是我们基于共同的文化认同感。 4、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原始农耕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上一册前四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古代东方、古代美洲非洲、古代希腊罗马、古代伊斯兰世界;对世界古代各个区域有了简单的了解。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学习古代东方时候,我们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同属于古代东方的古代中国,当时我们没有介绍,那么此次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对于我们本国的历史大家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在学习我们国史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像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的那样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要能够正视本国历史的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本单元的单元导言,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单元导言: 本单元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大约经历了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刚才的阅读,请同学们找出本单元即将学习的关键词:农业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转折、方国联盟、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并且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及最终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特征。 对本单元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之学说 1、西来说: 2、中源说:正统学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譬如,世人说史,大多从盘古说起,即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①盘古: 中国传说系统中的领头雁,他的事功只是开天辟地,同人事并无多大关系。按《三五历记》所载,他的事功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②三皇五帝: A.“三皇” “三皇”所指何人,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一是天皇、地皇、人皇,二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后者为主。也有文献以祝融、女娲或黄帝代替燧人氏,但伏羲氏和神农氏则是大多数文献的共识。 古人认为,历史按皇、帝、王、霸的顺序展开,三皇、五帝、夏商周王道、春秋战国的霸道,且一代不如一代。《管子·兵法》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管子·禁藏》:“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庄子·人世间》:“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霸任力。”《淮南子·本经训》:“帝者替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三皇时代,人民生活并不幸福。《韩非子·五蠹》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以为王,号之燧人氏。”《吕氏春秋·恃君》曰:“昔太古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三皇给人民带来了福祉,但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的功业是“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的功业是“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的功业是“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B.“五帝” 五帝所指何人,各家说法不一。 《国语》记展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即以黄帝、颛顼、帝喾ku、尧、舜为五帝。《五帝德》、《帝系姓》、《五帝本纪》都依此说。 《吕氏春秋》以少白皋、太白皋、黄帝、炎帝、舜帝为五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能否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群居,会使用火。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直立行走。 3、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捕鱼,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产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的生活: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栽培水稻使用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 3、半坡人的生活: 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活动的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会并,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民主传位的方式叫“禅让制”。 标准:德才兼备 2、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精神: 创新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浅析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从开始有人生存开始,我们的文化也开始萌芽。这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就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自己,到家族,到国家,到世界,到宇宙,到我们最难以琢磨思想。从人出发,最后在回到人,升华了思想。成就了文化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浩大,有一个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是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时代时期。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中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期、奠基期、繁荣期、总结期。 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的发明权有时记在“燧人氏”名下,有时记在“伏羲”名下,有时又归功于“皇帝”。这种歧说并存的现象,正反映了原始初民经过广泛的、多渠道的实践才发明取火技术的文化史的本来面目。火尽管不同于一般的工具,如石器、木器、骨器等,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但是,作为猿人物质生活的重要手段,火的使用从本质上讲也属于工具的范围。就性质而言,工具无疑是一种物质产品,然而,制造工具的活动中已包含有意识性的内容,因此,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我起源。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步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对大自然的崇拜(太阳、大地)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在仰韶、屈家岭、马厂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人们往往发现表现太阳图形的纹饰。江苏

智慧树知到《木与人类文明》2019章节测试答案

1、本课程所讨论的“木”是指什么? 答案:树木、木料和木器 2、本课程所讨论的文明是指什么? 答案: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进步 3、本课程认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属于什么? 答案:木器 4、木器时代是客观存在的,但现今难以找到考古材料来证实,是因为当时制作的木器太少。答案:错误 5、《荀子. 劝学》中有“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之说,这里的“木”是指木料。 答案:正确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汉代出现的木棉布是由什么织造而成? 答案:木棉树种子上的絮毛 2、关于蚕丝衣料与“木”的联系,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答案:蚕丝系由桑蚕吐丝而来,桑蚕靠吃树木的树叶而生 3、木材美学图案是木材中天然美学元素所构成。 答案:正确 4、棉花的“棉”字始出于唐朝。 答案:错误 5、树枝和树叶曾被早期智人披挂于身,这可以看作是衣物的起源,其主要功能是御寒。 答案:错误

1、石榴原产中国汉朝时期的什么地方? 答案:安国和石国 2、人类发明筷子的原始驱动因素是什么? 答案:使用筷子在沸水中捞取食物不会烫手 3、钻木取火技术的发明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逐渐走向熟食文明。答案:正确 4、筷子是东方文明的典型特征,其雏形就是两根动物肋骨。 答案:错误 5、最早期人类的食物类型是什么? 答案:素食 第4章单元测试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是什么? 答案:木建筑 2、李白《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这里“床”是指什么?答案:凳子 3、古人“构木为巢”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案:居家 4、在人类形成的起始时期,人们的居家方式多为独木橧巢。 答案:正确 5、干阑式木结构建筑起源于人类氏族社会时期的横式穴居。 答案:错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起源

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 一、生命起源学说 ?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1936年奥巴林专著再版,他提出的生命起源学说引起世界重视。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 (Mammalia)真兽亚纲(Eutheria)中的灵长 目(Primates)。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从亲缘关系来看,人与类人猿科动物关系最近: 抗原—抗体试验表明,类人猿即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人类十分接近。 人与黑猩猩的血红蛋白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大猩猩和猕猴分别有2和15个氨基酸不同。 人类起源于动物,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即人来源于(古)猿。 原始人类的历史 ?1992至1995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低地发现地猿(为始祖亚种),距今440万年前。 ?1998年在同地又发现地猿的另一个更为古老的亚种(为祖先亚种),距今520万至580万年。?2000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土根山区发现距今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种),因为发现于千年之交的2000年,故俗称为千禧人。 ?因此,人类的历史现已有600万年记录。 人类进化系统示意图 300万年—400万年前,人类从南猿到现代人的进化历程中包括南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三、中国文化的起源 ?生命起源:45—35亿年人类文化史:600万年中国文化史:170万年(元谋人)?中国文明史:4100年(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前476年战国开始进入所谓的封建社会) 中国文化起源的模式 1、黄河中下游文化区:一是黄河中游以中原为中心,代表文化有磁山文化、裴里岗文化、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等。二是以黄河下游的泰山为中心,代表文化有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第二节原始先民的物质文化 农业为人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原始时代世界性的文明创建。 艺术 信仰崇拜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式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于某种动物、植物货物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 原始先民的婚姻 ?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发展轨迹:多偶婚---对偶婚---单偶婚

流波关于人类起源人类文明的科学回答

流波关于人类起源人类文明的科学回答 作者:流波乌有之乡2011-1-26 记者:流波先生,您好呀!这些年来在网上读着先生的文章大长见识,听着先生的高见耳目一新,甚至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质的改变,今日得有机会采访先生,真是三生有幸。 流波:嗬,承蒙你如此厚爱,感谢你诚挚的赞赏,看来我们是神交了。我是浪得虚名,浪得虚名呀。 记者:好哦,言归正传。流波先生,你的著作《皇皇中华》的一些章节,在网上早有些披露,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现在,终于以《源》的书名正式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我现在要问的是,为什么要将书名《皇皇中华》改为《源》呢? 流波:是呀,直到现在,我还是倾向于书名为《皇皇中华》的好,是最能表达本书内容和宗旨的;但在出版的过程中,有关编辑建议并坚持用现在出版的这个书名,在这一点上,我做了“妥协”。 记者:为什么要“妥协”呢?编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流波:编辑们认为现在的书名比较“中性”一点,为了让书稿顺利出版,我只好做出“妥协”了。 记者:其实,中国今天就是要理直气壮的高昂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不过,编辑们也许有他们的一些考虑,而且现在的这个书名感觉起来也还不错。好吧,这个问题,我就不多难为你了。 流波:谢谢你的理解。 记者:流波先生怎么想起来要写这方面的书? 流波:应该说是偶然之中有必然。说是偶然,是以前确实没有考虑过要写史学方面的书,认为这方面应该由一些专门搞历史研究、文史研究、考古研究的工作者来完成;就是写一点,也只是就某一个问题谈点看法而已,确实没想到会对人类文明文化做这样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斩新”的诠释,这是说的偶然。说是必然,是出于对史学方面有一些敏感,生活学习中逐步对一些史学课题产生兴趣疑问。更关键的是,在大学期间阅读学习由西方人写的世界史、世界文明史时受到比较大的“刺激”,总体感觉起来,这些以“西方中心论”写出来的人类文明文化史总是对我央央中华文明文化史一副轻描谈写漫不经心的模式,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心里开始在思忖着:人类历史真是是这样的吗?我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文化史中的地位果真如西方史学界所排列的是四大文明古国的第四,甚至还有西方学者把中华文明排除在他们排定的所谓的“十大文明”之外的吗? 记者:你说对史学方面有一些敏感?我想请你结合这个话题继续上一个问题的必然方面再进行一些陈述好吗? 流波:呵呵,也谈不上什么陈述,简单说说。这种敏感,如果说起初还只是对传统形成的一些历史认识处于怀疑状态,如四大文明古国的排序问题、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苏美尔人创造的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等等。随着对中华文明文化和世界文明文化的对比研究,随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华大地一些重大考古的连续发现,使我加深了对这些方面的疑问,感觉到今天的许多似乎定格的历史观的错误是近代随着中华文明文化的衰退以“西方中心论”视角所逐步形成,且当时中华许多久远于西亚、东北非的古老文明还埋藏在地下。国内呢,也是以传统的“黄河中心论”形成由北向南发展的定格模式;而随着考古的发掘一些需要重新认识和澄清的历史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随着长江流域上万年水稻农耕文明的相继发现,不是长江文明来自于黄河文明,相反,倒是黄河文明来自长江流域文明的播散日趋明朗。同样,古西亚、东北非文明同样来自长江流域古老农耕文明的扩散

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96443184.html, 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作者:付华丽 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5期 李宽松、罗香萍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介绍,展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魅力。全书共十三章,前四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精神、价值系统,以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第5章到第11章,分别从教育、宗教、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七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丰富内涵。最后两章立足于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对我国传统服饰、饮食、节庆、婚俗进行了詳尽的阐释,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域文化,如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 该书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一方面,坚持从宏观到微观。该书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概述,在绪论部分宏观性地介绍了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又用了四个章节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基本精神等,同时又深入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针对不同的领域作了微观上的详尽介绍。有繁有简,详略得当,有浅有深,深入浅出,引导读者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坚持从纵向到横向。该书在理论框架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性介绍时,既包含了历史纵向发展的说明,又包含了横向价值体系的说明,形成了横纵联合的理论结构,理论性和创新性都很强。同时该书还有很多颇有见识的观点,特别是对“美美与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阐释,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国际观,跨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不仅是对我国现阶段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政策的回应,也是对国家“坚定文化自信”要求的反映,同时还是对文化理论的一次再梳理、再研究与再论述,有助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理论体系。 该书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该书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其中涵盖大量知识点,且语言平实通俗,简单易懂,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对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该书在编排上采用简明的方式,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图文并茂,案例丰富,趣味性强,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 总之,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想积极,观点创新,对指导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8学时 一、教学目的 依照时代先后,介绍历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纵向上把握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和成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为学习中编内容各专题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本章为上编的重点。每一节都有教学重点。(1)殷商西周时期,重点介绍文化从神本走向人本,周人的文化维新;(2)春秋战国时期重点介绍,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及其学派特征;(3)魏晋时期,重点介绍此时的多元文化(二学二教)及文化成就;(4)隋唐时代,重点介绍唐文化繁荣的背景及气魄,唐代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效果 1.紧密联系学生己掌握的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以提练和深化,合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纵向的把握。 2.如有条件,可运用投影仪展示图片。 3.加强课堂提问,让学生回顾己学过的知识。 4.布置书面作业(论文) 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 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中国人的起源: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 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元谋人更象古猿。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二、原始物质文化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只是分享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 识

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华文明有多个源头,而不再持有中原一元说。即多个源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拥有辽阔地域的文化共同体,那么这个共同体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新石器时代后期和西周时期是关键时期。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文化交融和西周的封建礼乐制使得各地区的文化渐渐融合成为一个大的文化统一体,这样具有地域和族群意义的华夏文化就形成了。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各地出现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址,如同满天星斗。分布于北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许多地区,共有7000多处。随着它们的发展,地域上的差异性越来越强。其一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北方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发展的水平较高,具体表现为农业较为发达,器具较为精致,而东北、西北、华南等边远地区发展速度较缓慢,农业欠发达,渔猎采集非常重要,器具较为粗糙。其二是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中年复一年地劳作,代代相传,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随着文化创造的增加(主要是器具的数量增多、精神文化的丰富),区域独特性越来越强。第一,器物的制作的喜好不同。比如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彩陶瓶,东北红山文化的“之”字形纹陶器,山东大汶口的“豆”等等。第二,崇拜的对象不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普遍崇拜玫瑰花,红山文化人崇拜猪首龙身神兽,大汶口文化人崇拜太阳,良储文化人崇拜太阳鸟,等等。可见,当时各地区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似乎看不出共同之处。那么,各地区的文化如何交汇在一起,实现初步统一呢? 首先是各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之后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渐渐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它汇聚了其它地区的文化,但是它又有一定的排斥性,排斥外部地区的文化渗入。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文化共同体,它是由各地区的文化汇聚在一起而渐渐形成的,其中较重要的是关中仰韶文化、东北辽宁红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这三大支,当然也有其他地区的文化的流入。具体来说,关中仰韶文化和东北辽宁红山文化这两大强势文化相互交融,前者的典型器物及特征就是尖底瓶、玫瑰花花纹,后者的是猪首龙身神兽。两者相互交流的证据是在大凌河上游的庙坛冢遗址中出现了上述两种文化因素的组合,玉雕猪笼在墓主人身上,玫瑰图案彩陶盆在积石冢周围。苏秉琦说这是花和龙的结合。之后,山东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又有强烈的交汇。带有龙山文化特征的考古文化遍布黄河中下游,但是在这种同一性内部又有文化来源的差异性:即这些器物大多是灰黑陶,但是各地区的灰黑陶又有差异,如黄河中游的陶器常有篮纹、绳纹、方格纹,显示出黄河中游文化的特征,而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器物多为薄胎细质器,表面多为磨光或素面,显示出山东文化的特征。这说明龙山时代,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和下游的龙山文化有程度很深的交汇。同样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各地区考古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其轴心就在晋南。因为晋南有陶寺古城遗址,古城遗址规模很大,不仅仅有军事功能,更引人注意的还有祭祀、天文观测、生产生活功能,和后世的君民同居的城邑毫无二致。这座古城可以反映当时存在一股强势文化,以晋南为中心,覆盖着黄河中游,该古城只是这一区域文化的缩影。从考古发现来看,陶寺遗址内的器物有仰韶文化的特征,即器物组合序列,有红山文化的特征,如猪龙,有良储文化的特征,如“∠”型石推刀。因此可以说,晋南地区汇集了各地区文化,形成了一个覆盖黄河中游,以晋南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

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12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2.在一次烹饪课上,一位同学把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命名为“炎黄子孙”,表达了对我国古代的原始农耕成就的崇敬之情。“大米和小米”与下列哪两个原始居民有关系(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陶器 4.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十万年 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 5.热播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说道:“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你知道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吗?(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6.下图是根据资料绘制的一幅北京人生活和劳动场景的想象图,看图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主要形成了以下观点,这些观点正确的有( ) ○1北京人体型还带有猿的特征 ○2能用石器挖掘植物的根,表明已会使用磨制石器

中国传统文化

重看“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团结稳定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跨时代的深远影响。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展开讨论,重点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神道德生命力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变迁是紧密相连的。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广阔而富饶的华夏大地上留下了辛勤劳作的足迹,深深地烙上了它们不畏艰难险阻、不畏荆棘坎坷,勇往直前的印记。后来,随着华夏族、汉族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疆域不断向外拓展,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范围亦趋宽广,及至19世纪中叶以后,不仅“中国”专指我国国家领土疆域,而“中华民族”也逐渐演进为全部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总称。据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是极富深蕴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涵义的阐释也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多家观点,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大地上由诸民族共同创造并沿袭至今的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宝藏,其内容及其丰富,.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史学、教育、哲学、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思想,还包括科技成就、文艺创作、文物古迹和民风民俗等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经得起五千年风雨的考验,至今仍以不可埋灭的气势立足于当今世界。追根溯源,无论是从宏观上分析,还是从微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独具的基本特质,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的特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对于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对于当前的发展无疑是极有益处的。 2.1重视伦理道德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中国饮食文化起源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人自古就有句俗话“名以食为天。”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饮食业随着在不断的发展着。 从食物摄取的角度讲。中国先有巢氏之名: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而后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自此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的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再后出现的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更是发展到了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了调。自后进入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到汉代中国的饮食文化日趋丰富,这都归功于汉代中原与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指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进食的方式。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讲,中国饮食文化是指人们在食物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进食过程中的社会分工及其组织形式、价值观念、分配制度、道德风貌、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时间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的饮食结构:中国人的饮食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以其他肉类、蔬菜、瓜果为副食,以茶、酒等为饮料的饮食结构。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3个基本特征 1、中国饮食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身后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结构体系; 2.、中国饮食文化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堪称独秀于世; 3、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强大的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中国饮食文化萌芽阶段的基本特点 1、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萌芽阶段的发展历程可谓最为漫长,最为艰难; 2、以火熟食和陶器发明,是中国原始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其不仅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社会文明出现了一次大的飞跃。 (三)中国饮食文化形成阶段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烹饪工具分门别类;烹饪原料品种繁多; 2、烹饪工艺已趋精致;烹饪名家纷纷涌现; 3、食礼规定下的饮食结构;八珍及南北食风; 4、宴饮制度下的燕乐侑食。 (四)中国饮食文化在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范围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增多,域外原料大量引进,海产品大量使用; 2、植物油用于烹饪,使烹饪工艺的某些环节出现了新的变化; 3、铁质烹饪器具的使用,实现了中国烹调工艺的又一飞跃; 4、瓷器和高桌座椅的普及,开始了中国餐具瓷器化合餐饮桌椅化新时代; 5、饮食名品多如繁星,拉开了伺候中国餐饮业通过名品刺激消费、在竞争中产生 的帷幕; 6、宴会盛行,奠定了中国传统宴会的基本模式; 7、烹饪专著大量涌现,食疗食养理论进一步发展,大大丰富了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内容。 (五)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风味流派是指中国饮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相

河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源地

关于水健康和人健康的发展 河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河流作为自身赖以生存的一种资源,甚至有甚者每年供奉祈求河神保佑今年太平。可见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水的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类的健康。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各大河流都不像以前那么清澈,岁月的印记在河流的发展中烙下了深深污浊的印记。鉴于以上个点,笔者决定走访一下著名的吴淞江,调查一下近年它的变化,探讨下水健康与人健康的关系。为家乡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点绵薄的意见。 一,吴淞江现状 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的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地方,在上海市区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其中上海市著名的苏州河就是吴淞江的一段。由于能力有限,笔者只观察了流经昆山地段的吴淞江。并在笔者在对现今的吴淞江观察之前,走访了住在河附近的居民,据一位现年65岁的老爷爷讲:“30多年前的吴淞江水质还是很好的,虽然已算不上十分清澈见底,但可见度还是很高的,还能看的见有鱼游过,以前傍晚的时候还经常在江边乘凉垂钓,那时候的生活真是惬意啊。”说着,老人的眼里闪出了泪光:“而现在住在这吴淞江边就是一种折磨,前两年,我都不敢开窗,一开窗一阵恶臭就会充满房间。”基于老人的讲述,我对吴淞江有了一个调查前的概念。不久,我亲自来到了河边,放眼望去,平静的吴淞江有种很沉静的美,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它已经开始泛黑。走到河边,清晰的看见河的上面漂着各种杂物---塑料袋,易拉罐,蔬菜叶,还有一些不明的垃圾物。用瓶子舀点水,依旧看见河水很混浊,上面还躺着小虫的尸体,仔细一闻,水的臭味还是那么的明显。仔细一看,河的两边没有什么人,河面上也没有船只的经过。这不禁使我想起了高中时,课上地理老师的一句话:“以前人家买房子都想靠着河流,风水好,环境好,那是的河边房价是最高的,而现在人家买房要远离河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多活几年,就算倾家荡产也要远离河流。”不争的事实讲述着吴淞江的悲情。 二,近年来吴淞江的治理 近年来,我们的政府也开始了治理吴淞江的工作。据了解,每隔半个月,会有专门的打捞队来清除河面上的垃圾,而且注意河边的绿化问题,开始陆陆续续的在河边种起了小片的树林,对于了企业的污水排放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这些是近来来政府对于吴淞江的治理工作。虽然吴淞江没有回到30年前的清澈,但总体上有了一些改观。 三,水健康与人健康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喝的都是自来水,很多人都认为河水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河充其量就是用来养养水生动植物供我们人类食用和进行河流运输的。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工来养殖水生动植物,城市间飞速的交通建设使河流运输这种源远流长的方式渐渐被人抛弃。河流的价值真的是没有了吗?其实不是没有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仔细想一想,其实河流的在我们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从来就没变过。第一,喝水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喝的水都是有河水净化而来,你可知道当你往河流里丢一下杂物其实就是在你喝的水里丢一样杂物,你丢下的不是你的杂物你丢下的可能是你危害你生命的东西,随着河内不同的杂物日积月累的推积,你是否想过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无法进化它们,那我们又该怎么办?第二,食物问题。河,湖,海其实都是向人类提供食物的一座座宝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