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

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

重检验。图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

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完善整个研究计划。一项研究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目的和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计划需要说明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问题,考察和综合与该课题有关的知识与经验,总结以往研究状况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使本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2.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构思

在研究计划中,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假设国内外的理论,指出有关理论对于本研究的意义,并作出研究中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思图。

3.研究的程序与测量分析思路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指出研究的总体设计,确定取样方法,说明主要测量指标,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三、研究的类型

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类型是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和发展研究。

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通过对自然发生的管理活动与行为进行系统观察

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管理心理特征、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个案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对象是在自然发生与发展中,并非人为创设的情景;二是对研究对象不

施加任何干预或操纵某些因素。一般来说,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个案研究比较重视研究结果对于样本所属总体的普遍意义。个案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运用参与观察法和关键事件法。参与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参与所观察和研究的管理活动或事件,从中观察和记录有关的行为、态度和管理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参与观察法采集的资料具体真实,效度较高。关键事件法则抓住影响管理行为与过程发生的重要事例,着重于行为过程的分析。关键事件法选取对管理绩效有密切影响的管理工作任务,往往是“两难”事例,分析管

理者或员工解决问题和处理“两难”任务的方式。个案研究特

别适用于研究的早期阶段,从而为进一步比较严密的研究提供依据。个案研究的主要弱点是,这些研究一般是描述性的,不容易在较短时间内作出有关因果关系的推论;个案研究还难以重复,容易受研究者现有的理论假设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偏差;此外,个案研究一般取样比较小,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和普遍意义。实践表明,进行个案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充分利用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使个案研究成为更有价值的研究手段。

2.问卷调查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某一地区人员的较大随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问卷调查也许是

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类型之一。问卷调查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题目,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主要采用量表方式,进行定量化的测定;也可以运用提问方式,让研究对象自由地作出书面回答。问卷调查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必须根据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心理量表及问卷设计的原则进行严格的

设计和编制。问卷调查适用的研究问题很广泛,可以系统地了解员工的满意感、基本需要、学习和工作动机、工作紧张、工作负荷、工作疲劳、群体气氛、领导作风、工作价值观和态度等。

3.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是根据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就对象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指标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此外,等级相关系数、偏相关与复相关系数,也在相关研究中普遍使用。在选用研究指标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认真考虑研究中变量的性质、数据的特征、各变量之间关系等方面的条件。应特别注意研究中的原始数据是否满足相关分析的基本统计假设。相关研究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可以运用相关研究,考察企业中职工的工作技能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等等。相关系数本身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这是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的。例如,许多管理心理学研究证明,工作满意

感和工作成绩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可是究竟是工作满意感引起好的成绩,还是由于高成效产生了满意感和积极的情感呢?这就不能光靠相关研究来解决,需要进行实验研究。进行相关研究时,还应注意其他变量的影响和作用,避免被表面的高相关所迷惑。例如,有一项研究,在一家较大的企业中收集了有关某种奖励措施与工作绩效的数据,样本中包括操作工人、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等不同职务水平的人员。研究结果的相关分析证明,奖励措施和工作绩效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因而,研究者认为奖励措施导致了低工作绩效,建议取消这种奖励措施。可是,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却发现,最初的相关分析没有考虑第三个变量──职务水平。研究表明,随着职务水平的提高,该奖励措施和工作绩效之间是:职务水平—激励效果—工作绩效。这一研究说明了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克服这一弱点的办法,是进行实验性研究和多变量分析。

4.实验和准实验

实验和准实验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类型。实验是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操纵,从而观察这种操纵对于行为效应的研究形式。实验中运用自变量和因变量来说明所操纵的环境变量和所观察的行为,而使不感兴趣的环境变量保持恒定。实验的另一个特点是实验者必须进行两种水平的变量操纵,有时甚至是以操纵与不操纵作为两种水平。实验的主要优点是能够

对研究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决定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差异,作出有关管理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解释。为了加强研究的效度和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意义,管理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现场研究,日益增多地采用了“准实验”这一

研究类型。准实验是在现场条件下经常运用的研究设计,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不必拆散原有的工作小组,而是直接以原小组作为研究中的实验组或对照组。最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有“不等同对照组设计”和“间歇时间序列设计”等。

5.发展研究

发展研究是从管理心理活动或事件的过程研究它们的发展

变化、影响事件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当我们需要考察某种管理措施的效果时,就可以运用发展研究。例如,在企业中考察现有管理制度对于职工心理特征和积极性的

影响,分析职工思想状况的变化,从而作出有意义的解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等等。发展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纵向研究和横切面研究。

(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从时间纵深的发展过程来考察研究对象。例如,为了考察青工劳动技能的变化情况,选取一批青工为对象,在一年时间内每月进行一次观察和测定,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影响技能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纵向研究,应特别注意使研究对象尽可能保持原有样本,避免更换被试。

在有关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心理的研究中,纵向研究是尤为适合的研究类型。纵向研究能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考察,因而便于确定引起某些特征变化的因素,建立某种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是比较耗费时间和研究经费,还容易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横切面研究。横切面研究是指在较短时间间距中对不同的对象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定,从而对各类对象作出总体分析的研究类型。这种研究便于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其他管理心理特征。研究的特点是按照职业、职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抽取不同的对象样本,并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样本作出相同的观察或测量,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横切面研究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也常常被采用,可以在较短时间里有效地了解和把握企业各组织层次中各类

职工的工作态度、需要和技能等特征以及各种组织特征。横切面研究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研究效率比较高,成本较低。但是,横切面研究是对不同对象在某些时间点或同一时间的考察,因此较难确定因果关系,它的取样程序要求较高。

6.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于1940年代提出,并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效的研究类型。行动研究通过诊断、行动计划、行动实施、评价和新的组织学习或管理措施等五个步骤,对

管理情景中的激励、群体、决策、领导、冲突和组织发展等过程及关键因素开展高度参与性的现场研究,从而寻求管理心理规律和有效管理措施。其中,以“诊断”确认问题,用“行动计划”考察备择方案,在“行动实施”中选择行动程序,将“评价”集中于行动后果,把“新的组织学习或管理措施”作为总结行动效果和提供诊断依据的环节。

第二节研究的测量

一、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是一种运用专门设计编制的测评工具,对有代表性的样本,就有关心理特征和过程作出测量和评价的程序。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用心理测验或其他测评工具,要求具有标准化、客观化、常模化、可靠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其中,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心理测量的基础和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对从事某项目管理工作心理负荷的测量中,首先要求测量指标能真正反映心理负荷的高低;其次希望测量所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可靠性,如果重新测试,能获得一致的结果。这些就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1.测量的信度

测量的信度是测量反映被测量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也称为测量的准确性或测量的一致性。心理测量学把测量信度定义为“测量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这里所

说的系统变异是指个体心理特征的真实差异。测量信度的估算常以相关系数作为指标。相关系数为1.00时,标志着测量完全可靠;当相关系数为零时,说明测量完全没有信度。常用的信度类型有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信度(Cronbach α系数)等。

2.测量的效度

测量效度是指管理心理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严格地说,效度涉及到从测量分数作出有关心理特征推论的程度。推论总要依照一定的标准。所以,效度也是指测验与某种外部标准之间的关系程度。效度的指标比较复杂,往往是测量分数与一定外部标准之间的关系。效度按评估目的和用途不同,可分成常用的几种类型:内容效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和构思效度。1970年代以来,

聚合效度与辨别效度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越来越多,成为重要的效度类型。

二、测量信度与效度的评定

在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时,需要对测量信度和效度作出评定,并在研究报告或论文中能表明所用测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

的评估结果。

1.信度评价

(1)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运用同一测验作重复测量时一致性的指标。例如,为了检验“操作技能测验”

的信度,可以用该测验对职工操作技能作两次测定,这两次测定应间隔一定的时间,然后计算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得到信度系数。重测信度也称为稳定性系数,重复测量的时间间隔应掌握在30天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重测信度比较

准确。

(2)等同信度与折半信度。等同信度是以两组等效的测验或测量指标之间的一致性来评定信度。它使用相同难度、内容和形式而具体项目不同的两种测验,弥补了重测信度由于采用完全相同测验所带来的缺陷。但是,等同信度对于测验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在应用方面就受到一定限制。

折半信度是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他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评价指标。折半信度需要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确定整个测验的信度。

(3)内部一致信度。内部一致信度是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流行而且效果较好的信度评定方法。它从测量构思层次化、结构化入手,使测量项目形成一定的内部结构,并以其内在的一致性作为测量信度的指标。最常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指标是(Cronbach α系数)。L.J.Cronbach于1951年提出以内部一致系数作为测量信度的指标。这个指标准确地反映出测量题目的一致性程度和内部结构的良好性,成为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信度指标之一。(Cronbach α)系数的运算公

式是:

式中,K为测验所包含的题目数目,当测验包含若干个子量表时,K为子量表的题目数;Si为各题目的标准差,Si2即第i个题目的方差;S是整个测验或子量表总得分的标准差,S2为总得分的方差。

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计算比较方便,关键是测验题目之间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基础,子量表的组合比较准确。需要指出,当项目的内部结构不良或内容十分异质时,不宜使用α系数,而应采用其他方法(如等同信度等)。

2.效度评定

信度是测量本身的自我比较,而效度却是有关测量指标与外部标准之间关系的评价。因此,效度评定还需要考虑效标的特点与要求。

(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内容表示了所要测定的特征范畴的程度。比如,如果要从一批待业人员中挑选机床操作工,所用测验项目就应该能表明机床操作能力的范畴。内容效度评定主要通过熟悉该测量内容的人员凭各自经验

进行判断,确定测量项目与所测量内容范畴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内容效度的评定主要是为测量项目设计服务的,需要与测量的构思、项目的内部结构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加以分析。

(2)预测效度。预测效度是指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

的程度。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希望根据对某类人员进行的测评结果如技能和态度,预计和推测受测者将来的工作绩效。测验分数与以后的工作绩效之间相关越高,就认为测量的预测效度越高。这里,把测验项目作为预测指标,而把工作绩效作为效标。预测效度对预测指标和效标的信度有较高的要求,在评定中,应注意选用敏感、有效的预测指标(如管理技能等)和可靠的效标。当采用测验分数与当时行为表现或工作绩效之间相关作为效度指标时,称为同时效度。

(3)构思效度。构思效度是指测验指标与测验设计的理论构思的一致程度。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所用的测验,无论是能力测验、动机测评,还是组织文化测验,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框架和构思的基础上,构思效度就是要检验测验是不是真正测量了理论构思。对于理解测验结果的含义来说,构思效度是最重要的效度指标之一。构思效度的评定主要是因素分析等高等统计方法,从测量数据中离析出若干基本因素或构思,以此检验测量的总体构思效度。还可以运用聚合效度与辨别效度,用系统的相关证据对构思效度做出推论。这里,聚合效度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构思时测量结

果的相似程度。辨别效度则是指在运用相同的方法测定不同特征或构思时,区分不同特征的程度。

在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测量理论和方法的内

容时,应该把效度验证看成一个评价过程。它涉及到确定测量指标、选择效标、测验理论构思和实际测试等重要环节,包括了实际工作需要分析、职务分析、作业要求分析、理论构建、取样、预测指标与效标选择、数据采集、假设检验和效度系数评定等一系列步骤。

三、多种资料与数据测量

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往往需要运用多种资料与数据测量,包括背景档案资料、行为观察记录、量表测验数据、访谈面试评定等。在测量的方式上,分为自我测评、同事评价、上级评定、下级评估等。在研究中使用这些资料与数据时,需要考虑研究的具体目的和各种影响的因素。

1.霍桑效应与社会称许性

霍桑效应是指人们由于知道自己参与研究和受人重视而改

变真实行为,并以他们认为研究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与此相关的是社会称许性,这是指研究对象按照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描述和评价自己,其中包含自欺性拔高和印象操纵的成分,从而造成测量偏差,影响数据质量。

2.测量引起的变化

在研究中,研究对象会由于不习惯于行为测量、观察或问卷调查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种情况在访谈和问卷测量中容易出现,因为,所问题目的提问方式和结构,往往会影响受试者的反应。

3.观察者或研究者特征的影响

观察者或研究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谈吐甚至服饰等特征以及对受试者的要求方式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研究者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熟悉和敏感程度,也会影响从测量过程中发现、捕捉和探索问题信息的效果。

4.测量的内容

测量内容的范围、结构、专门性、稳定性和敏感性,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质量。不同的测量方法与方式受上述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自我测评更多受到霍桑效应、社会称许性和研究者特征的影响;上级评价则更多受测量内容特征和测量工具特点的影响。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注意多种资料与数据的测量特点,提高测量的质量。

第三节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其他方法

一、数据特征分析

对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需要运用心理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工作绩效的各种因素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预测发展的趋势。由于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涉及多重变量与因素,研究中日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关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从相关书籍中查阅。这里着重讨论研究分析的思路。

有效的统计分析的条件是良好的数据特征。数据特征主

要是指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度、偏态度、峰态度以及数据的频次分布。

1.集中趋势

集中趋势主要有三种指标:平均数、众数和中数。算术平均数是分布的平衡点,在运用时,应注意数据的具体特点。当各数据性质不同或者包含极端分数时(指个别分数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情况),应避免采用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趋势的指标。众数是指数据分布中频次最高的分数值。它最少受极端分数的影响,计算较简便。中数则是在全部数据按大小次序排列后,位于最中间点(50%处)的分数值。中数在数据分布非常偏斜的情况下,可以代替算术平均数作为集中趋势的指标。

2.离散度

离散度表示出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指标有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SD)是最常见的离散度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据的误差范围。方差又称为变异量,它正好是标准差的平方。方差特别适合于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程度的解释和对心理特

征变化趋势以及管理成效的预测研究。

3.偏态度和峰态度

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称为偏态度(SK),过分偏态的数据不能进行通常的心理统计分析。偏态度按偏斜方向不同,分为正偏态(向左偏)和负偏态(向右偏)。数据分布曲线的起伏程度称

为峰态度(KU) ,分为高耸的尖峰态(正峰态)和低缓的低峰态(负峰态)。无论是尖峰态还是低峰态,过大峰态度的

数据也不能采用通常的参数统计方法,而应运用非参数统计。收集到研究数据以后,都应检验其偏态度和峰态度。

4.正态分布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多数呈倒U形的钟形分布,称为正态分布。心理统计学中,许多分析与检验方法都假定数据呈正态分布。在正态分布条件下,平均值(M)和标准差(SD)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分布曲线下的不同标准差范围所包含的面积成一定比例,表示出数据的百分数。从平均数向左右偏离1个标准差所覆盖的面积约为±34%;偏离2个标准差所覆

盖的面积约为±48%;偏离3个标准差所覆盖的面积约为

±50%。实际上,许多研究中取得的数据并非呈正态分布。

例如,许多管理心理变量(文化程度、管理绩效等)呈某种偏态分布;许多制度性行为的数据为J形分布。这时,需要运用不限定分布形态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应注意选取较大的样本,以便采集到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还需要对两组人员的态度或其他心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作出统计检验。常用的方法有t检验和F检验,一般采用95%或99%的置信度。在单一变量

的研究中,可以运用t检验方法检验统计差异;而在多元分析的条件下,则应采用F检验方法,以便进行多重比较和分

析。关于这几种检验方法,可以参阅有关的心理统计学书籍。

二、常用统计方法

1.相关分析

作为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旨在考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职工的技能水平与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联系,干部的能力与工作实绩有何关系,管理培训投入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关分析作出解释。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积矩相关和等级相关。积矩相关适合于用等距和等比量表测量的数据;等级相关适用于以先后次序评级的顺序量表的等级数据,常用的是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在需要恒定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考察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采用偏相关。例如,在恒定文化程度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分析工龄与工作实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偏相关适合于变量数目较少的情况。当变量数量较多时,相关关系就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建模的办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进行多变量的分析,即综合运用多个变量检验其与工作绩效或其他因变量的关系。例如,根据人员测评多方面指标,考察他们在工作中可能取得的实际成效或发展潜力。在研究中,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指标(能力、个性等),检验多个指标与工作成绩的联合效应。这

就需要进行复相关分析。复相关是数个自变量即预测指标

与某个结果变量即效标之间的相关。

2.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用来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回归分析则是根据一些变量的特征来预测另一些变量的状态,用回归方程表示,带有因果关系的含义。特别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单一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管理心理学的许多研究领域,研究者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求因果关系效应,用途很广。例如,某项研究运用简单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员工离职问题,采用外部职位吸引力预测其工资的增长度。目前,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更多的是用两个或多个变量作出预测分析。例如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和技能水平,预测他们的工作成绩等。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要求多个自变量相互有关联和具备等方差条件,更加注重多个变量的综合效应,并且用β系数表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对变量加以结构化的通径分析模型(path modeling)。多元回归分析又可分为“逐步回

归”(stepwise regression)和“层次回归

regression)。“逐步回归”先选择与效标相关最高的预测变量

进入方程,然后,运用偏相关方法,逐一检验与效标相关较高或次高的预测变量,直至新增变量不再产生具有统计显著意义的增量效应为止。“层次回归”则由研究者根据理论或实

际需要确定不同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顺序。

3.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也称为变异量分析。它不只是一种统计方法,而且是一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十分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有两类方差(又叫变异):一类是由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系统性变异,

一般出现在组间,称为“组间变异”;另一类是由随机因素引

起的差异,它出现在组内,又叫做“组内变异”。采用方差分析,可以检验诸如职务、性别等类别变量的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现代研究设计和统计学中最显著的进展之一是因子方差分析的应用,它使人们能对两个以上变量的效应和交互作用做出分析。因子方差分析的计算与一般方差分析相似。在许多研究背景中,需要比较的小组之间具有不等同性,例如,在性别、能力、经历或家庭背景方面不可比。这时,需要采用协方差分析,以性别、能力、经历等作为“协变量”,加以校正,从而比较准确地进行组间比较。

4.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从众多变量的关系中归纳出少量基本因素的方法。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因素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之一。由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往往包含大量测量变量,因素分析特别适合于探索多变量之间的深层次基本关系,验证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和构建理论模型等研究工作。特别是由于SPSS和SAS等电脑专用统计软件包的应用,因素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华工管理心理学随堂练习

第一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_____。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病理心理 参考答案:D 2.()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_____年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40 B.50 C.60 D.70 参考答案:B 1.()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B.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C 2.()下列关于管理心理学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管理心理学又称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B.管理心理学是在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C.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D.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参考答案:C 1.()下列哪项不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_____。 A.主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批判吸收与继承原则 参考答案:A 2.()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_____。 A.实验法 B.访谈法 C.个案法 D.观察法 参考答案:A

3.()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参考答案:C 4.()在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中,可在很大范围内进行调查,花钱费时不多,但效果较好的方法是_____。 A.实验法; B.测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参考答案:C 5.()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按后分析记录,判断可能有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方法被称为_____,与被研究对象面对面得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方法被称为_____,采用标准化的测验或量表来调查被研究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从而做出评价的方法被称为_____。 A.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 B.视察法;访问法;度量法 C.观察法;面谈法;测量法 D.视察法;访谈法;度量法 参考答案:A 6.()提出社会测量法的人是_____。 A.亚当斯; B.莫雷诺; C.韦伯; D.马斯洛; 参考答案:B 第二章 1.()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_____。 A.斯特恩 B.斯科特 C.罗利斯伯格 D.闵斯特伯格 参考答案:D 2.()美国心理学家斯特伯格的代表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包括三部分,以下不包括在内。 A.最最合适的时间 B.最最合适的人 C.最最理想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 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 2-1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 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

管理心理学_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1、什么叫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探索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通过学习起到以下作用: 1、对推进管理现代化的作用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3、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3、管理心理学为什么以人作为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1、“企业就是人”。 2、人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3、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4、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有何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管理心理学是在广义行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也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而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 5、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有哪些?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以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国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做到学能致用,用能生效。 一、要明确管理心理学的两种属性 二、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三、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由此产生的工业应用心理学和同期先后出现的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为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素材,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2、梅奥的“霍桑实验”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实验他得到了什么新的理论观点? “霍桑实验”历时八年,分为四个阶段( 四项实验):工厂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谈话研究;观察实验(接线板接线实验)。梅奥的结论是: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上海开大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3)

一、单选题 1、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2、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荣格 C.霍兰德 D.卡特尔 3、()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A.测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的影响。 A.知觉者 B.知觉对象 C.知觉情境 D.知觉态度 5、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A.冯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勒温 6、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自我认知方式。 A.他人评价 B.社会比较 C.内省 D.自我显示 8、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 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二、多选题 1、霍桑实验主要包括()几个阶段。 A.照明实验 B.福利实验 C.访谈实验 D.群体实验 E.奖励实验 2、心理测验必须具备()几个技术指标。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标准化 E.问题 3、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属于正确的是()。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管理心理学第2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知觉是_______________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 的意义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____________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础。 3.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修正角色行为使其符合角色期待的主要 根据和基本要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体自我角色认识和角色扮演的基 本条件。 5.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效应等。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心理定势现象 D.晕轮效应 2.社会直觉是由()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 A.海德 B.凯利 C.布鲁纳 D.巴甫洛夫 3.知觉者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时趋于自利的倾向,基本表现为知觉者常常把成功归功 于内因,把失败往往归结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这是() A.利己偏见 B.基本归因错误 C.主观归因偏差 D.客观归因偏差 4.凯利的协变分析模型中,在面对他人的行为表现时,只要按三个标准去考虑,即可确定 宜于采用何种归因方式。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确定归因方式的标准?() A.特殊性 B.共同性 C.选择性 D.一致性

5.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 为。这里所说的是社会知觉中的() A.自我知觉 B.对他人的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三、多项选择题 1.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E.复杂性 2.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包括() A.知觉对象 B.情境 C.直觉 D.知觉者 E.错觉 3.产生错觉的原因有() A.知觉者的能力 B.知觉者的生理状况 C.知觉者的心理状况 D.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E.知觉者的背景 四、简答题 1.根据知觉的对象,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 2.简述归因基本错误主要包括的内容。 3.简述海德认为人们在对他人的行为予以归因解释时遵循的两大原则。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归因偏差的克服。 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管理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 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 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2-1 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的“学习组织”。

智慧树知到《管理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管理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现场调查 B:案例研究法 C:现场实验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 案例研究法 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答案: 早期管理理论 3、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答案: 系统管理理论,经验主义理论,权变理论 4、“任何组织绩效之低落都应归与管理”的观点是基于什么人的假设提出的?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社会人假设 答案: Y理论 5、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A:霍桑效应 B:蝴蝶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 霍桑效应 第九章 1、组织内部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风俗属于组织文化的() A:精神层 B:制度层 C:器物层 D:物质层 答案: 2、区别组织文化的类型并掌握“堡垒型”组织文化的内涵() A:房地产 B:广播电视 C:百货公司 D:保险公司

答案: 3、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A:故事 B:语言 C:价值观 D:仪式 E:英雄人物 答案: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 A:自愿自发 B:积累效应 C:明确回报 D:不确定回报 答案: 5、良好的组织文化对组织公民行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对 B:错 答案: 第二章 1、在决策过程中,力求“稳扎稳打”,谨慎行事属于 A:命令型风格 B:分析型风格

管理心理学答案

一、单选题 1. (2分)投射是一种通过()来达到心理防御目的的方法。 ? A. 以己度人 ? B. 心理设防 ? C. 以心比心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A 解析 2. (2分)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过程。 ? A. 完成任务 ? B. 实现目标 ? C. 交流合作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B 解析 3. (2分)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 A. 质量

? B. 节奏 ? C. 效率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4. (2分)管理坐标图的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既关心工作,同时又关心()的人。 ? A. 工作人员 ? B. 上级意图 ? C. 自身发展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A 解析 5. (2分)气质是指个人行为全部()的总和。 ? A. 典型 ? B. 隐性特征 ? C. 动力特点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6. (2分) 企业的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反映出人员的()。 ? A. 道德品质 ? B. 个性特征 ? C. 知识水平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B 解析 7. (2分)领导者试图依靠与群众保持一定距离的做法,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保持自己高高在上,叫做()。 ? A. 收买威信 ? B. 职业威信 ? C. 距离威信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8.

(2分)组织发展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生产力和企业组织的()。 ? A. 能力 ? B. 声望 ? C. 效果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9. (2分)企业的管理职能除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之外,还应该包括()。 ? A. 决策 ? B. 领导 ? C. 用人 得分:2知识点:管理心理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 10. (2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 ). ? A. 情绪状态 ? B. 心理反应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用主观的意愿或猜测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而应尊重事实,尽可能避免受自己个性、主观体验和偏见的影响,客观地分析真实的数据和资料,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2、发展性原则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研究者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心理和行为特征,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找出其发展规律,以便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将组织中个体、群体的行为引导到有利于实现组织管理的整体目标的方向上。 3、联系性原则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复杂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因此,研究者在分析研究过程中,应将各种因素密切联系起来,才能得出全面且正确的结论。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未受控制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和分析人的言行、表情等,借此来判断被观察者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观察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并详尽记录、认真分析的一种方法。观察可以以感官为工具,也可以利用录音、录像、照相等现代技术设备辅助。 优缺点: (1)优点 观察法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它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观察者看到的情境是当时的实际情况,真实、可靠。因为此时被观察者并没有意识到别人在观察,不会伪装,观察到的行为可以真实地反映出相应的心理状态。 (2)缺点 观察法也有其不足:观察者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消极地等待有关现象的出现,时机难以把握,观察所得到的资料难以定量分析,因而不能精确了解被观察

者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此外,在很大程度上,观察取决于观察者自身的水平和理解,主观因素难以控制。因此,观察法最好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优缺点 (1)优点 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系统操纵作为自变量的变化条件;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2)缺点 实验室的人为性及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因而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3、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缺点: (1)优点 简单易行,制约条件少,便于迅速取得第一手材料,比较直接。 (2)缺点 由于访谈时,被访者容易产生心理防范,因此所获得的材料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很难确定,需要访问者有较高的谈话技巧。 4、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内容明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试者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回答,然后通过分析这些回答来研究被试者心理状态的方法。 优缺点:

(9046)《管理心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填空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包括(),(),()和();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及();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和();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和() 5、动机的特性包括(),(),()和()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和()。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和()。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和()。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及()。 参考答案: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具体包括(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起点是由"工业社会心理学之父”梅奥教授主持的(霍桑实验); 3、管理心理学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法)以及(投射法); 4、需要按照诱因可以划分为(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按照发生学来源可以划分为(本能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5、动机的特性包括(支配性),(维持性),(自我调节性)和(内隐性); 6、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强化分为(正强性)、(负强性);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8、态度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的认识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和(态度的意向成分); 9、决定和影响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新知识的接收和积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以及(人格特征)。 1:[论述题]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2、简述需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 3、动机有哪些主要功能?影响动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请简述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5、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对我们的管理实践有哪些有益的启发? 6、简述公平理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7、简述态度的性质,影响态度转变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8、经济学家与行为科学家在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措施上有哪些不同? 9、论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改变人的态度。 参考答案: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P1-2

管理心理学试题

管理心理学 本书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管理心理学的四个层次——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的概况和基本内容,涉及的范围及全面又简练。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与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管理心理学在西方的称谓是“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其实内容是大同小异,尽管角度不同,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专业属于都是一致的。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心理研究,主要是研究社会知觉、个性与管理以及有关个体激励的理论;第二层次为群体心理与团队建设;第三层次为领导心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四层次为组织心理与员工正面与负面组织行为。 3、管理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原则、方法的研究以为当前社会服务、贯彻人本管理的理念,实现真正的人性化管理,直到领导者实施最佳的领导方式、决策方式,是激励方法更加现实有效等。 4、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个案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另一类为实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现场调查研究、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性假设的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人性假设的另一种分类——经纪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工业心理学与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的星期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 2、人性假设的X与Y理论的观点及由此产生的管理策略截然相反。前者认为人性会死懒惰、消极的,因而要严加控制与管理;后者认为认识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因而要采取参与式管理与融合的原则。 3、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相应上述不同的人性假设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根据经济人假设主要采取物质与金钱刺激,针对社会人假设采取参与管理的策略,针对自我实现人假设将采取人本管理的方式,对应复杂人假设要采用权变管理的策略。 4、人本管理的目标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管理的原则是实行个性化发展、自我管理、创设物质与文化环境、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等。 5、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是要有组织内体制架构的保障,领导要采取权变领导与管理,注重人本主义文化环境的塑造,促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转换。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客观性试题 单项选择 1.管理心理学产生于()。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管理心理学将()作为研究对象。 A.管理活动中的人 B.人的心理 C.人的行为 D.人的心理和行为 3.通常来说,一个组织包含两个系统,即()。 A.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 B.社会心理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 C.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D.技术系统和人际管理系统 4.()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A.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B.个体心理与行为 C.心理学 D.管理学 5.心理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哲学体系中缓慢发展,直到()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1878 B 1879 C 1880 D 1881 6.研究者通过感官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并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然后分析记录资料,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A 案例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调查法 7.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和情境导入式都属于()问卷。 A 封闭式 B 半封闭式 C 开放式 D 主观式 8.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9.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 A主观性B客观性C模拟性D选择性 10.泰勒式“科学管理”盛行于()。 A 19世纪中叶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叶 11.科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 法约尔 B 泰勒 C 韦伯 D 梅奥 12.在科学管理中,第一个使用图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是()。 A 泰勒 B 亨利·甘特 C 法约尔 D 韦伯 13.在科学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诞生,其创建者是()。 A 泰勒 B 亨利·福特 C 法约尔 D 韦伯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A、人际关系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论 D、领导行为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现实自我 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以上选项都对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 B、激励心理 C、组织文化 √D、领导心理 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A、孙子兵法 B、春秋 C、诗经 D、史记 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生理自我 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社会系统学派 √C、需要层次理论 D、决策理论学派 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 B、学校教育 C、遗传 D、社会教育 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 √B、倾向性 C、情绪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思路 对于管理心理过程及组织管理规律的理解,既需要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又取决于可靠有效的实际数据。理论和数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两个必要元素。其中,准确的思路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先决条件。管理心理学研究有三种理论思路: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思路。在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需要根据研 究的不同目的,选择相应的理论思路。 1.微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微观思路注重于研究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管理心理学微观思路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实验心理学为学习、动机、知觉和压力等专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个性与咨询等领域运用了许多临床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有关态度、群体和社会化方面的理论;而人事心理学有关人员测量、选拔、培训、奖励、绩效等的研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有着尤其密切的关系。微观的研究思路在研究设计、测量和分析等方面都从心理变量出发,考察各类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2.中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中观思路以个体心理为基础,把注意力放在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方面,并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3.宏观的研究思路

管理心理学的宏观思路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 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管理心理学研究特别重视通过实证分析对理论假设作出多重检验。图2-1 为理论检验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研究的计划与设计 为了开展有效的管理心理学研究,首先,应该对有关的研究与应用文献有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尤其需要注意那些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实际应用的杂志。熟悉以往研究,是计划和设计的基础;其次,应该对简单化的结论持怀疑的态度并进行透彻的分析;第三,应该确保研究所运用的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努力尝试新的思想,使自己的组织成为不断更新发展的“学习组织”。 制定好研究的计划是成功研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而且应该充分预计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与建议,完善整个研究计划。一项研究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目的和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计划需要说明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问题,考察和综合与该课题有关的知识与经验,总结以往研究状况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使本研究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2.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构思 在研究计划中,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假设国内外的理论,指出有关理论对于本研究的意义,并作出研究中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构思图。 3.研究的程序与测量分析思路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指出研究的总体设计,确定取样方法,说明主要测量指 标,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管理心理学第1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 ________ 一般规律的科学,是________和________交叉的一个应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1958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________的专著,标志着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学科。 5.行为科学的研究使管理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即从强调________转移到注重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 A.生命现象 B.生理现象 C.心理现象 D.行为现象 2.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人与环境的关系 B.机器与环境的关系 C.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D.人与人的关系 3.系统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并发表《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勒温 4.分别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与“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法约尔、勒温 B.泰勒、明茨伯格 C.泰勒、梅奥 D.甘特、明茨伯格 三、多项选择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社会心理 E.文化心理 2.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包括() A.心理技术学 B.霍桑实验 C.群体动力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E.行为科学理论 3.对于霍桑实验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为首进行研究 B.从1924年开始 C.研究结论认为员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决定于社会、心理因素

朱永新 管理心理学总结

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关系、起源、趋势)5 行为科学是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以人为研究对象,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为目的。行为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1949年,芝加哥大学举行了一次跨学科会议上首次采用“行为科学”这一概念,1953年由福特基金会正式定名,1956年《行为科学月刊》出版。行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 行为科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称为“组织行为学”,它综合运用了上述学科的知识,研究组织中人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规律。可见,它与管理心理学的人力管理部分有交叉联系。管理心理学不但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里与行为,也讨论目标、信息、实践、环境等因素。 案例研究法12 案例研究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查阅记录、访谈、发调查问卷和观察等方式搜集关于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的详尽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用于在新情境中发现问题。 为了使案例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应注意: 第一,研究者对新事物要有敏锐的觉察力; 第二,搜集的资料要详尽,要有驾驭众多资料的能力。 案例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但不适合探究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其它有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外部效度较低,研究的结果很难外推。 中庸之道P27 在管理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折中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它,而应该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在哲理。中庸之道在管理中的运用大致包括一下几个方面观念: 凡事要适度;中庸之道反对处事走极端,主张任何时都要遵循一个适当的度。由此变得出处事物的方法:无过无不及。过与不及两者都是不提倡的,管理中应提倡的是“中行”,凡事都要适中和适度。 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管理中经常要面对如何把握好矛盾双方的问题。从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即所谓的“执两用中”。这样就能统一考虑到矛盾中对立的两级,不至于出现偏颇,在对立面的互补中取得一种整合效应。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中庸之道的“中”在管理中还要求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这里说明了中庸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能衡量事物的情势相应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它的要领。中庸之道正是以这种灵活多变而见长。 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对矛盾对立面之间有原则的调和与渗透的追求。 无为而治(遵循规律)28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又一重要特征是无为而治,这是由到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无为”时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就管理者而言,“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具体来说,“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无为”可以减少管理所遇到的心里阻力,避免引起反感。在管理中不认为破坏自然规则,顺其自然,就能够防止下属出现抵触心理,时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实施有效管理。 第二,“无为”可以减少冲突。管理者,“清心寡欲”,即不过分注重利益,就会有利于管理。 第三,“无为”可以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组织中一旦建立起稳定的组织结构,明确的份工职责,就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主要观点、区别)49 “经纪人”假设;(rational-economic man)直译为“理性—经纪人”又称“实利人”。 “经纪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在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企业家作为“经纪人”而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工人作为“经纪人”则要得到尽可能多的工资;一般人生性延误工作,并且设法逃避;因此,大多数人必须强施威压、严格管理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大多数人都乐于为人所督导,回避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