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1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环境、自然
景致、人工建筑等元素的描绘,可以将读者代入到故事情境中,增强其阅
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景物描写具有客观性。
景物描写通过客观、准确的描绘方式,
让读者可以具体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环境和氛围。
它提供了作品背景的物理
特性,展示了人物所处的时空背景,让读者更加真切地理解故事的发生地
和发生时间,使故事更加具象而生动。
例如,当我们读到《红楼梦》中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美好和
人生短暂的意境。
此外,景物描写具有多样性。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可以有
不同的体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有些作品采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通过详
细地描绘细节来展现景物之美。
有些作品则采用简洁明了的描写方式,通
过字里行间透露出景物的特色和气质。
有些作品则采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通过景物的象征意义来暗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不同的体现形式和表现手
法都能为作品增加层次和魅力。
总之,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客观叙述、主
观感受、多样性表达、叙事推动、象征寓意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为作品
增加了真实感、情感感染力、思考深度和艺术美感。
它在展现故事的同时,也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在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它能够有效地补充和增强情节、人物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丰富文本的意境和感染力。
本文就景物描写在叙事类作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景物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景物描写可以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行衬托和补充。
在小说中,人物的环境和内心是紧密关联的。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深入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在《围城》中,林丁丁所住的楼房描写得十分细致,从小区的环境到房间的摆设都进行了描写,这些场景的描写衬托出了林丁丁的自卑心理和对婚姻的渴望,同时也为读者刻画了林丁丁形象的细节特点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细节。
二、景物描写可以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景物描写可以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
在小说中,情节和背景都是文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
比如,在《活着》中,人物的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发生了变化。
小说描写了人物在农村、城市、劳改农场、文化大革命等场所的生活,通过对不同环境的描写,深入展现了社会和人物的变迁,使读者更加贴近历史和人物。
三、景物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景物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景物描写,可以让读者代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感受到小说所传达的情感。
比如,在《荆棘鸟》中,作者通过描写角色在大雨中漫步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总之,景物描写在叙事类作品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刻画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刻画情节的发展和背景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在创作叙事类作品时,需要注意合理运用好景物描写这一形式。
不要滥用,而是要在适当的场景下运用,从而更好地达到文本的表达效果。
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为读者营造出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加深读者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同时也为作者提供了展现意境和情感的途径。
首先,景物描写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使读者在脑海中构建起具体的场景,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和氛围。
通过以文字的形式描写景物的细节,比如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
例如,当我们读到描述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湖面上,倒影层层叠叠,微风吹过,水面泛起涟漪的描写时,不禁能够想象到夏日的阳光和微风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了作者所描绘的场景,这种感受能够大大增强读者的阅读乐趣。
其次,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例如,在一个阴暗的夜晚,描绘主人公徘徊在寂静街道上的情节,能够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进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和决策。
再次,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能够用来表达作者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文章中景物的描写,作者能够借助色彩、光影、气息等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进而为读者展示出一个丰富多样的内心世界。
例如,描绘一片悠闲安静的田园风光,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而描绘一座荒凉荒漠的城市,则能够展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
最后,景物描写还可以作为作品的符号和象征,帮助作者表达更深层次的主题和寓意。
通过选取特定的景物,作者可以用其象征意义来加深对主题的探讨。
比如,描绘一片茫茫大海可以象征着人生的辽阔和无限可能;描写一朵幽香的梅花可以象征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总之,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为读者呈现出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加深读者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与此同时,它也为作者提供了展现意境和情感的途径,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小说——景物描写1、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路:1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可能有: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或社会背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渲染了某种氛围,烘托出人物的感情。
暗示人物的命运2对“情节”的作用:可能有:推动情节发展;作为情节线索;象征暗示作用;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3对“主旨”的作用: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如《祝福》中“祝福”场面的描写,就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直接揭示出主旨:批判封建礼教吃人。
3、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A.写景的手法及效果(1)细节描写与白描: 细节描写细腻生动;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
(2)衬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景衬人):以突出人、物和环境的特点。
(3)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符合逻辑顺序。
(4)虚实、点面、声色等结合:更丰富、传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5)各种修辞的灵活运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B.景物描写的角度(1)颜色:暖色调代表喜悦、积极,冷色调代表忧郁、迷茫。
例如,同是写荷花的,《荷花淀》中写到“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而《荷塘月色》中写到“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线条:单调、杂乱的线条给人以阴冷、凄凉之感,表现人物的失望与茫然;柔和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表现作者的闲适和向往。
例如,《药》中“微风早已停息,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3)音韵:《荷花淀》中写“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一个“挺”字,读起来给人以豪壮,喜悦之感,而在《荷塘月色》中,韵就没有这么豪爽率直了。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舌音较多,发音不畅,读起来给人以阻塞之感,含蓄地体现了作者的心境。
举例谈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渲染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创设故事的特定氛围,以此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强化对读者的感染力。
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们可以体会到景物描写就是写景状物,是运动的语句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典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而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目睹其景,耳闻其声之感。
真实、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和社会的本质,发展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同时,还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景物描写如同绘画中的写生画一样,要把景物本来的、具体的样子摹写出来,再现出来。
造型性是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
不过二者又有其不同之处:写生画是用线条、色彩来描绘的,更富于直感,而景物描写是用语言文字来刻画的,它没有绘画那样的直感性。
此外,景物描写又不象写生画那样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作者可以在同一篇文章里,围绕中心,用生花的妙笔,描绘古今中外,南北东西,天上地下,城镇乡村的各种各样的景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篇文章比一幅写生画描绘的空间广阔得多,刻画的时间长久得多。
总之,文学中的写景和绘画中的写生,务有千秋。
然而造型性却是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学习写景我们就要抓住这个主要矛后,突出景物描写的造型性这个基本特点。
在作品中,描绘出鲜明的形象图画,保持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的具体可感性,增强艺术感染力。
景物描写作用及方法
景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环境、自然景色、建筑、物体等的描写,可以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景物描写可以使读者获得直观、感性的感受,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景物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情感:通过描写周围的景物,可以在非常规的视角下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来揭示他们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点。
2.衬托基调:景物描写可以通过细节的更替来表达不同的场景、气氛和主题,从而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和富有层次感。
3.创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增强阅读的乐趣。
景物描写的方法:
1.视觉描写:通过对景物的视觉特征、形态、颜色等进行描写,让读者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
2.听觉描写:通过对自然声音、人声、动物声音等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听觉上的感受,增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嗅觉描写:通过对气味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芬芳、恶臭或其他特殊气味,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4.触觉描写:通过对物体的触感、温度和质地等进行描写,让读者产生触觉上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体验。
5.空间描写:通过对物体位置、大小、距离等空间关系的描述,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环境的空间布局。
综上所述,景物描写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对环境、自然景色、建筑、物体等的描写,可以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而在描写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空间等各种手法的应用,可以让读者产生更直观、感性的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景物描写作用及方法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手法,它通过描绘具体的地点、环境、物体等来营造出其中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形象,使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
景物描写既可以是独立的描写段落,也可以与情节和人物结合起来,起到互相衬托和烘托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还能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氛围和情感:景物描写能够通过描绘细节和氛围来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气氛来表达宁静、祥和或是宏伟的情感。
2.丰富作品内容:景物描写可以增加作品的内容和形象,从而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世界,并使其充满生动感。
3.烘托人物和情节:景物描写可以与人物和情节相结合,通过环境的烘托和衬托,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
例如,通过描写角色身处一处荒凉的沙漠,可以凸显出他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方法:1.描述细节:通过描绘具体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
例如,描写一朵鲜红的玫瑰花瓣上的露珠,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清新、纯净的气息。
3.运用人物视角:通过人物的视角和感受来进行描写,使景物描写更加立体和真实。
人物的感受和情感可以加深读者对景物的理解,并带给读者更加真切的感受。
4.通过动静结合: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描绘静态的景物来营造安静、沉静的氛围,也可以通过描绘动态的景物来表达紧张、活跃的情感。
通过合理运用动静的对比,可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作品中所描述的景物。
5.利用对比和衬托:通过进行对比和衬托,突出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特定情感或意义。
例如,通过描绘一片荒凉的景象和一个鲜艳的花朵并置在一起,可以更加强烈地表达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
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运用策略作者:许淑英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3年第12期掌握多种景物描写手法,才能将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1.抒发情感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表达情感和思想。
语文教材中各类写作体裁或文学作品大都涉及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使文章整体意境深远,层次更加分明。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对象多种多样,像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
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思想和情感,使读者与自己在景物描写中产生情感共鸣。
2.引出下文景物描写在写作中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恰当的景物描写能够突出文章主题,形象而具体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映射人物心情,还能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景物描写引出另一事件或者人物,在文章中起到衔接和过渡作用,从而升华文章情感。
此外,景物描写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等作用,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有意蕴,耐人品读。
二、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景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白描法。
所谓白描就是将所看到的景物主体不加修饰以及雕琢描写出来。
这种景物描写手法通常会给读者一种形象和真实感。
其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排比、拟人等,其中比喻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具体而形象;拟人用赋予景物生命的方式使其更加生动鲜活,凸显景物的灵性;排比手法的使用可使景物描写更有感染力,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
其三,感官组合法。
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和认识事物,进而细致描写,可以使笔下的景物更加具体可感。
其四,色彩搭配法。
色彩搭配主要以视觉感受为主,可以凸显景物的色彩特征,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五,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是为了在两者相互映衬下,彰显不同景物的活力以及画面感。
采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可以使景物更显寂静;以静写动的方法可以使景物显得更加动感活泼。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巷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四、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
景物描写的特点:1、景中有物:写什么景物,将特征写具体,有所侧重,不可面面俱到。
灵活运用一些修辞方法。
2、、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3、景中有变:山水结合、动静结合、人物结合,花草结合。
4、景中有叙:单一写景会显得单调,可适当插入叙事,引文,以深化或丰富景物内容。
5、景中有情:在描写过程中适当抒情议论,自然流露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6、景中有理:通过观察联想,感悟景物或景物变化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简介: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
景物描写对象:1、风景画: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
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
2、风物画: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
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3、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
景物描写作用:1、时间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3、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小说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和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开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设身处地。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提醒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提醒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祝福》中关于年底祝福景象的描写,就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又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仿佛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衬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惧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又如《故土》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土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土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
再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
”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详细的人文特点。
二、制造或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的心理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枯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衬托了紧张的气氛。
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散文中景物描写方法作用首先,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通过描绘周围的景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
例如,在描述一个城市的描写中,可以通过描绘繁忙的街道、高楼大厦以及车水马龙的景象来展现城市的繁华和喧嚣,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忙碌和紧张。
同样,在描写一个人物的情感时,可以通过描写周围的自然景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站在海边,凝望着波浪翻腾的景象,表达他内心的激荡和矛盾情感。
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细腻丰富的自然景物,可以唤起读者对美的共鸣和对自然的向往,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散文中所描绘的景物。
景物的美丽、壮丽以及与人的关联都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时,可以描写蓝天、白云、绿草等景色,从而引起读者的赞叹和向往之情。
在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或者人与自然的对抗来传递特定的情感。
景物描写通过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作品的阅读过程中。
此外,景物描写还可以用来染色塑造角色,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将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来呈现。
例如,通过描写一个人在喧闹的街道上匆忙走过、脸上带着焦虑的神情,可以表现他的紧张和忙碌,透露出他是一个忙碌而细心的人。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可以暗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变化。
当一个人站在山巅,眺望远方的时候,可以通过描绘山峰、草地、河流等景物来展示他的震撼和豁达。
描写景物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的方式,从而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散文中景物描写方法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以及染色塑造角色。
景物描写通过具体而细腻的描绘,给予读者直观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使散文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景物描写7大作用嘿,你问景物描写的7大作用啊?这可太有意思啦。
一是烘托气氛。
就像你去看一场恐怖电影,那黑黢黢的森林,阴森森的古堡,呜呜叫的风声,一下子就能把恐怖的气氛给烘托出来。
要是写个欢乐的场景呢,那肯定是阳光灿烂,花儿盛开,鸟儿欢快地叫着。
比如说村里办喜事,那大红的喜字,满院子的鲜花,热热闹闹的人群,让人一进去就感觉喜气洋洋的。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婚礼,一到院子里,看到那些彩带、气球,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心里就特别高兴,感觉这喜庆的气氛都要把自己给包围啦。
二是衬托人物心情。
要是一个人心情好,看啥景物都是美的。
就像你考了个好成绩,走在路上,觉得路边的小草都在冲你点头,花儿都在对你笑呢。
要是心情差,那景物也跟着倒霉啦。
比如说失恋的时候,看着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感觉这雨好像也在为自己哭泣。
我有个朋友,和对象分手了,他走在海边,看着那灰暗的天空和汹涌的海浪,觉得自己的心情就和这海浪一样,又乱又难受。
三是推动情节发展。
这景物有时候就像个小机灵鬼,能让故事往前跑。
比如在一个冒险故事里,主角们走到一片沙漠,那漫天的黄沙,滚烫的地面,让他们又渴又累。
这时候就引出他们找水的情节啦。
或者在一个爱情故事里,男女主在樱花树下相遇,那纷纷扬扬的樱花,就成了他们爱情开始的小契机。
我看的一本小说里,主人公在暴风雪中迷了路,这暴风雪就推动着故事发展,让主人公遇到了后面的救星,情节一下子就紧张又刺激起来。
四是交代故事背景。
要是写古代的故事,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就能让你知道这是在古代。
要是写战争年代,那破败的村庄、荒芜的田野,就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就像看电视剧,一看到那些穿着古装的人在古代的街道上走,就知道故事发生在古代啦。
五是象征意义。
比如说,青松象征着坚韧不拔,梅花象征着高洁。
在故事里,作者用这些景物来象征人物的品质。
就像写一个君子,用竹子来象征他的气节,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是增加美感。
这就像炒菜的时候加点葱花,让文章更有味道。
荷花淀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1. 景物描写的特点1.1 细腻的观察与描绘荷花淀的景物描写最打动人心的,便是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
要说这个地方的荷花,真的是美得让人心醉。
想象一下,盛夏时节,湖面上开满了荷花,像是铺了一层粉红色的地毯。
那些花儿啊,有的刚刚展开花瓣,仿佛在害羞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已经盛开,花瓣在阳光下闪着光辉,就像是女孩儿身上挂满了珍珠项链。
作者用“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样的描写,真是把荷花的那种自然与纯净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朵荷花都那么鲜活,仿佛都有自己的灵魂。
1.2 富有层次感和变化荷花淀的景色变化多端,这点也很吸引人。
早晨,湖面上雾气弥漫,荷花像是被一层轻纱笼罩着,朦朦胧胧的美;中午,阳光透过荷叶,水面上的光影斑驳,显得格外耀眼;傍晚,夕阳西下,荷花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整个湖面就像是一幅水墨画,静谧而优雅。
这种变化让人觉得,每个时刻的荷花淀都是不同的风景,每次来这里都能有新的发现。
2. 描写的作用2.1 营造氛围荷花淀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让人看到美丽的景色,更是为了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比如,作者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荷花的清香和湖水的清凉。
这种描述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自然的氛围,仿佛心灵都得到了洗礼。
这种氛围的营造,可以让读者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享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2.2 表现情感荷花淀的描写,也有很强的情感表达作用。
通过对荷花、荷叶以及湖水的细腻描写,作者能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例如,荷花虽然出淤泥而不染,却依然在泥水中生长,象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对荷花充满了敬意,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性的思考。
3. 描写的艺术效果3.1 增强画面感荷花淀的景物描写,给人一种很强的画面感。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让荷花、荷叶、水面上的光影都变得栩栩如生。
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一)手法一、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二、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地跳着"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四、细描白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