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电站二次电路设计有关问题分析

变电站一次设备有断路器、刀闸以及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等组成。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就地监测与控制以及远方调度所需要的各种保护装置、测量仪表与通信设备。变电站一次与二次设备之间通过二次电路相互连接,二次电路便成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变电站二次电路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引起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造成变电站事故停电。所以变配电站二次电路的电气设计与维护对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1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内容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包括测量、控制、保护与信号回路以及外部控制与连锁电缆设计。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还包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装置电源以及各装置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电缆设计。

变电站二次电路的测量回路包括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电流回路又分为测量回路与保护回路。电流回路设计与一次系统设计所选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两相式与三相式电流互感器以及有无零序电流互感器有关。电压回路设计与一次系统所选用的电压互感器为V/V 型与Y/Y/△(开口三角形)型有关。

变电站二次电路的控制、保护与信号回路设计,与一次系统设计所选用的继电保护装置、开关柜与断路器操动机构型号有关。变电站二次电路的控制、保护与信号回路,根据一次系统设计可分为电源进线、母线分

段断路器、线路出线、变压器出线、高压电动机出线、高压电力电容器出线、变压器差动保护、电动机差动保护以及电压互感器监控与备用电源自投等二次电路设计。

户内变电站二次设备都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户外变电站二次设备都集中安装在控制与保护屏上。常规保护的保护与控制分为保护与控制两个屏。有电能表时需要单独设计电能表屏。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控制与保护回路得到简化,可以集中安装在一个屏上,称为控制保护屏。高压电动机比较多时,考虑到高压电动机经常起动容易引起干扰,有时也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集中组屏方式。

2 测量回路设计

电流测量回路采用的电流互感器准确度应比所接测量仪表高一个等级。电能计量一般选0.2级,测量选0.5或1.0级。保护回路采用的电流互感器按照准确级限值系数来选择,电流保护选10P级,电流差动保护选5P级。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可选两相式电流互感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或通过串联电阻接地的供电系统,应选三相式电流互感器。高压电力电容器以及利用变压器高压侧过电流保护作为变压器低压侧过电流保护的后备保护时,也应选三相式电流互感器。

零序电流互感器对于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与通过串联电阻接地的的供电系统,用于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对于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用于单相接地短路保护,也称为零序过电流保护。

V/V 型电压互感器用于无单相接地故障保护要求的变电站,为三相三线制电气测量仪表与电能表提供三相线电压。有并网要求时也可选用V/V 型电压互感器。有单相接地故障保护要求的变电站应选用Y/Y/△(开口三角形)型电压互感器。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与通过串联电阻接地的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不接地两相对地电压有时会升高为线电压,应采用只需要线电压的三相三线制电气测量仪表,不应采用需要相电压的三相四线制电气测量仪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可以计算出三相电流与三相电压、有功与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不需要再设计各种电气测量仪表。

为了观察高压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与起动时间,在开关柜、控制保护屏、现场操作箱与DCS(PLC)操作台上应设计一相指针式电流表。此相电流还可以作为DCS(PLC)操作台电流变送器的一次侧电流。现场操作箱与DCS(PLC)操作台距离开关柜比较远时,应选用二次侧额定电流为1A的电流互感器。它比二次侧额定电流为5A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负载能力加大25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可以计算出电能作为内部核算,只需要内部核算时可以不再设计电能表。需要收费时应设计电能表,变电站有计算机系统时,应选用具有标准串行通信接口与标准通信规约的多功能电能表,以便直接与计算机联网。

将测量与保护电流以及测量电压,接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

装置的相应接线端子上,各种测量与保护功能完全由软件来实现。所以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变电站二次电路测量回路设计得到简化,也提高了二次电路的可靠性。

3 控制回路设计

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可以直接进行事故与预告报警,不需要通过信号继电器与断路器位置来组成事故与预告报警电路,又因为有遥控合分闸操作,所以控制回路就不需要再采用不对应接线,合分闸回路设计就非常简单。为了方便作防跳试验,合分闸可以选用控制按钮。如果选用转换开关,需要选用自复位式转换开关。

变电站的两路电源进线与母联三个断路器的合闸回路应根据上一级电网的要求设计联锁。由外部供电的变电站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两路电源同时运行,所以变电站的两路电源进线与母联三个断路器只允许两路同时合闸,不允许三个断路器同时合闸。高压电动机有时需要将现场允许合闸信号串联在合闸回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安装于开关柜上时,开关柜上应设计就地手动合分闸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可以进行遥控合分闸操作。为了保证检修时的安全,需要设计就地与遥控合分闸转换,也可以设计遥控合分闸解除来保证检修时的安全,以简化二次电路设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集中组屏时,在控制保护屏上也需要设计手动合分闸操作,这样就有开关柜、控制保护屏与远方计算机遥控三地操作。

有高压电动机时控制回路设计需要增加电动机机旁手动合分闸操作,有

DCS(PLC)系统时,DCS(PLC)系统还需要进行合分闸操作。应将合分闸控制、断路器合分闸位置信号以及一相电流测量先引到机旁操作箱或端子箱后,再引到DCS(PLC)系统。合闸控制应设计优先权,机旁操作箱优先权最高,需要设计合闸连锁转换开关。以便保证高压电动机检修时的安全。

现在电磁操作机构已经很少采用,变电站设计时普遍采用弹簧储能操动机构,永磁操动机构也开始推广。对于不经常起停的高压电动机可以选用弹簧储能操动机构,对于经常起停的高压电动机可以选用永磁操动机构,对于频繁起停以及有正反转控制要求的高压电动机,应选用高压真空接触器。

高压电动机距离变电站比较近时,对于频繁起停以及有正反转控制要求的高压电动机,变电站此高压电动机的出线柜,可直接选用高压熔断器与高压真空接触器。此时如果选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保护功能可加强,但电流速断保护应退出,由高压熔断器进线短路保护。过电流、过负荷、热保护、堵转保护与起动保护等,可以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通过断开高压真空接触器进行保护。现场起停操作与各种紧急停车直接控制高压真空接触器。高压真空接触器采用电保持,可提高紧急停车的可靠性。

高压电动机距离变电站比较远时,对于频繁起停以及有正反转控制要求的高压电动机,变电站高压电动机的出线柜可直接选用高压真空断路器,此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就可以投入,对高压电动机进线各种保护。高压真空接触器可安装在高压电动机旁

边,高压真空接触器只进行起停操作与紧急停车。为方便检修高压真空接触器前需要安装隔离开关。

4 保护回路设计

常规继电保护的保护回路有各种保护继电器组成,保护回路设计比较复杂。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只需要按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端子定义,将控制电源、合分闸线圈接到对应的端子上就可以了,保护回路设计比较简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一般都有防跳功能,断路器操动机构内部也可以带防跳功能。为了减少跳闸回路中串联的元器件,一般只选用一种防跳功能,设计时可优先选用带防跳功能的操动机构。

永磁操动机构的合分闸电流非常小,起动不了串联在跳闸回路中防跳继电器的电流线圈,所以选用永磁能操动机构时,必须选用带防跳功能的永磁操动机构。

5 信号回路设计

变电站的信号分为位置信号以及报警与跳闸信号。位置信号回路设计包括开关柜与控制保护屏上的合分闸指示、手车试验与运行位置指示。上述信号还需要按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端子定义,分别接到对应的位置信号端子上,设计也比较简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信号回路的输入电压为交直流两用,而且与变电站操作电源电压相同时,信号回路可以与指示信号灯共用辅助接点,信号回路设计比较简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信号回路的输入电压与变电站操作电源电压不相同时,信号回路就不能

够与指示信号灯共用辅助接点,信号回路设计时应引起注意。

报警信号有变压轻器瓦斯与温度报警,高压电动机的故障信号。跳闸信号有变压重器瓦斯与超高温度信号,高压电动机的事故停车信号。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需要按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端子定义,分别接到对应的报警与跳闸信号端子上,设计也比较简单。

变电站各种事故与预告报警信号通过计算机通信,由计算机进行统一报警与保存。不需要再设计中央信号报警。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装置都具有事故与预告报警信号输出干接点,变电站有计算机相同时,可以将其并联后统一引到值班室集中报警信号箱,作为计算机报警的后备。

变电站无计算机相同时,可以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事故与预告报警信号输出干接点,与断路器一对常开与常闭辅助接点分别引到值班室分路报警信号屏,进行断路器运行状态指示与分路报警。

6 母线测量电压自动切换

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生事故需要退出时,母线电压测量就会消失。变电站有高压电动机出线时,高压电动机的低电压保护就会受到影响,有电能表时电能计量时也会受到影响。此时应设计两段母线测量电压自动切换。当一台电压互感器发生事故,母线测量电压自动切换后,发生事故的电压互感器必须设计防止反送电的断开点。切换除判三相电压外,还与变电站的运行方式有关,只有在母联断路器为合闸,或者两路电源进线为合闸母联断路器为分闸时,才允许切换。

7备用电源自投

由双路电源供电的变电站,其中一路电源经常断开作为备用时,可以根据负荷的重要性,设计备用电源自投。在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 -- 92)第十一章中对备用电源自投作了规定。但再其条文说明中提出:鉴于发电厂与变电站常常不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而采用手动投入,不应强求一律自动投入,所以只作了一些原则规定与提出几点最根本的要求。

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电源进线保护装置,一般都带有备用电源自投功能,二次电路设计也比较简单。二次电路设计好之后,运行过程中不投入时可通过软件组态将备用电源自投退出,或将备用电源自投连接片打开。有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备用电源自投软件,还具有备用电源投入后,主供来电自恢复功能,如果需要主供来电自恢复,一次电路设计时一定要设计线路电压互感器,或将测量用电压互感器设计在进线断路器之前。

8 操作电源选择

变电站操作电源有直流110V与220V以及交流220V三种。大中型变电站一般都选用直流操作电源。由于弹簧储能操动机构的合分闸电流只有几安培,永磁操动机构的合分闸电流只有几十毫安;所以操作电源应优先选用直流110V。现在全部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信号灯,每只电流只有十几毫安,采用直流操作电源时,蓄电池容量可选20~38AH,此时只需要一面直流屏就可以了。

小型变电站采用常规保护时选用交流操作电源,交流操作电源直接取此电压互感器。交流操作的继电保护动作时由电流脱扣器来跳闸,电流脱扣器由事故电流来驱动与操作电源无关,可靠性比较高。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断电后就停止运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是通过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跳闸线圈来跳闸,操作电源断电后,也无发完成事故跳闸。所以小型变电站采用交流操作电源,同时选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时,应设计UPS或EPS不间断电源作为交流操作电源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的后备电源,容量一般不大于3kV A。为提高可靠性,操作电源采用不接地系统,并设置对地绝缘监视,UPS 或EPS不间断电源内部应有隔离变压器,否则外部应设置隔离变压器。

9 外部电缆设计

变电站外部电缆包括:交直流电源屏电源、合分闸电源、控制电源、信号电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以及控制电缆、信号电缆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到计算机的通信电缆。

交直流电源屏一般需要由低压开关柜或所用变引两路电源电缆。由交直流电源屏到开关柜有合分闸、控制、信号以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电源电缆,控制与信号合用一路电源后,每排开关柜需要三根电源电缆。

控制与信号电缆包括各开关柜之间的连锁控制与信号电缆、备用电源自投控制与信号电缆电缆、母线电压自动切换控制与信号电缆。变压器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瓦斯与温度信号电缆。高压电动

机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的测量、信号与控制电缆。

变电站设计时应设计外部电缆表,表中需要有电缆编号、电缆名称、电缆用途、电缆起始位置与终到位置、电缆型号与规格以及电缆长度。设计好电缆表之后,一般可以不设计外部电缆平面图。但引出电缆沟的电缆需要预埋好电缆管道或敷设好电缆桥架。

结束语

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需要根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功能与端子定义、电流与电压互感器型号与规格与断路器操动机构的信型号与规格来进行。上述设备功能改进后二次电路设计也需要改进。所以需要及时了解上述设备功能的改进与变化。

现在变电站开始向数字化技术发展,电流与电压互感器输出不再是交流0~5A或0~100V模拟量,而是改进IEC61850协议规定的数字量,断路器操动机构也智能化,通过IEC61850协议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装置相连接。这样变电站二次电路设计就成为计算机网络设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然变电站数字化技术在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户外变电站推广,才有实际意义。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变电站二次设计规范

第一章概述 1典型组屏的适用范围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屏方案,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继电保护、元件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根据不同的工程主接线形式,不同的工程要求提供推荐组屏模式。对于35kV及10kV线路、所用变、备自投等设备可考虑分散安装或集中组屏两种方案。 2依据性文件 《国家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2005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110kV变电站二次系统部分》(2007版) 第二章二次系统设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1 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2000m; 环境温度(室内):-5~+45℃; 最大日温差:95%(日平均); 90%(月平均); 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30g,垂直加速度0.15g; 安装方式:室内安装,房间无专门屏蔽和抗静电措施,室内设置空调; 地板荷载:400Kg/㎡。 2 二次屏(柜)技术要求 2.1 端子排布置 (1)屏(柜)内设备的安装及端子排的布置,保证各间隔的独立性,在一套装置检修时不影响其他任何一套装置的正常运行。 (2)端子排由我公司负责,外部端子排按不同功能进行划分,端子排布置充分考虑各插件的位置,避免接线相互交叉,可按交流电压输入、交流电流输入,输入回路、输出回路,直流强电,交流强电分组布置端子排。 2.2 直流电源小开关 采用双极快速小开关,并具有合适的断流能力。 2.3 屏(柜)体要求 (1)屏(柜)内的所安装的元器件具有型式实验报告和合格证,采用标准化元件和组件。装置结构模式由插件组成插箱或屏(柜)。插件、插箱的外尺寸符合GB3047的规定。装置中的插件牢固、可靠,可更换。屏(柜)体及包括所有安装在屏(柜)上的插件、插箱及单个组件满足防震要求。并留有足够的空间。对装置中带有调整定值的插件,调整机构具有良好的绝缘和锁紧设施。 (2)屏(柜)体下方设有接地铜排和端子。接地铜排的规格为25×4平方毫米,接地端子为压接型。屏(柜)具有良好的方电磁干扰的评比功能。 (3)屏(柜)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级,选用高强度钢组合结构,并充分考虑散热的要求。屏(柜)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 (4)内部配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采用阻燃聚乙烯绝缘铜绞线,其最小截面不小于1.0平方毫米(计量电压回路不小于2.5平方毫米),但对于电流回路的截面应不小于1.5平方毫米(计量电流回路不小于4.0平方毫米)。导线无划痕和损伤。提供配线槽以便于固定电缆,并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所有连接于端子排的内部配线,以标志条和有标志的线套加以识别。 (5)所有端子均采用额定值为1000V,10A,压接型端子。电流回路的端子

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摘要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这次设计是大辛庄变电站110kV一次系统设计。其中大辛庄变电站低压侧为6kV和35kV两个电压等级。其设计内容包括对首先原始资料的分析、负荷计算与变电器的选择、主接线的设计、高压电器设备的选择、短路计算、变电所的防雷等。按照一次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规程,选择对变电站运行的最佳运行方式,最后确定一次系统的设计方案。考虑到短路对系统的严重影响,设计中进行了短路计算,从而对主要高压电器设备进行了选择与计算,如断路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等。此外还进行了防雷保护的设计,提高了整个变电所的安全性。 关键词:变电所;负荷;主变压器;短路计算;设备选型;防雷保护

ABSTRACT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is in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transforms the voltage, to accept with the assignment electrical energy, control electric power flow direction with the regulation voltage electric power facility, it relates through its transformer all levels of voltage's electrical network This design is Daxinzhang 110 kV substation system design. Daxinzhuang’s substation whic h provide load for 35 kV and 6 kV two voltage levels. Design elements include the raw data analysis, variable electrical load calculation and the choice of the main wiring design, the choice of high-voltage electrical appliances, short circuit, such as substation of the mine. In accordance with a system of requirements and regulations, the choice of the best running substation operation mode, finalized the design of a system.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hort-circuit serious impact on the system design of a short-circuit basis. Design of the main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on the choices and calculations, such as circuit breakers, voltage transformer, isolation switches, current transformer. In addition,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mine-protected and enhanced the security of the entire substations. KeyWords: Power station;Main transformer; Short-circuit calculation; Equipments choice; Lightning Protection

kV变电站一次部分初步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初步设计及防雷保护院系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6班姓名潘建雄 评分 指导教师张雅晶 武昌首义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3)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4)设计方案; 5)实施计划。 6)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篇。 2.撰写开题报告时,所选课题的课题名称不得多于25个汉字,课题研究份量要适当,研究内容中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艺术类专业不少于2000字),其中,主要参考文献综述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开题报告的格式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撰写。 4. 指导教师和责任单位必须审查签字。 5.开题报告单独装订,本附件为封面,后续表格请从网上下载并用A4纸打印后填写。 6. 此开题报告适用于全校各专业,部分特殊专业需要变更的,由所在院(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方案,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武昌首义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2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220kV侧出线数为4回,系统A、B的容量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双母线接线与单母线接线相比,投资有所增加,但可靠性和灵活性大为提高,宜采用双母线接线, 如图4-1。 图4-1 双母线接线 规程规定,采用母线分段或双母线的110-220kV的配电装置,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不设旁路母线:当系统允许停电检修时,如为双回路供电或负荷点可又线路其他电源供电;当线路允许断路器停电检修;配电装置为屋内型为节约配电面积可不设旁路母线而用简易隔离开关代替。 110kV电压等级接线方案 由于110KV侧送出6回线路,I、II级负荷所占比重大,电压等级高,输送功率较大,停电影响较大,要求供电可靠性高,宜采用带有专用旁路断路器的旁路母线双母线接线,如图4-2。

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设计【最新】

变电站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摘要: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二次设备的安装质量在关系到变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但是现在对于变电站中的电气工程,特别是其中电气二次设备的安装现状仍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效提高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安装、调试和校验质量的同时,促进变电站及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和高效运行。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系统,安装,调试,校验 引言 变电站二次部分的安装、调试以及校验工作中,存在大量的容易出错的关键点,变电站设备经常发生过电压损毁事件,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加强和改进电子系统(设备)的防护,严格控制这些关键点,避免重复犯错,减小其遭受雷电等冲击干扰损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是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校验水平,提高工程质量等级的关键。本文就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装、调试、校验三方面全面的进行论述其系统设计,力求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

一、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普遍使用,使各项工作的处理和运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大提高,而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不仅为电能的控制及调度提供了自动化的手段,还为其高效运作创造了智能化的途径。结合这点我们不难看出,电力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并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时刻提高警惕,预防在现有的工作中出现不好的变故;而且我们还要预见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所以,我们应就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在目前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变电站二次设备运用和管理的一些经验。 (一)变电站接地不良引起二次设备烧毁 无论是在电厂中,还是在变电站内,合格、有效且良好的接地是促进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而现在,多数变电站因其接地不良引起二次设备的烧毁,从而导致了电力系统的无法正常运行,最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二)变电站二次设备选择不达标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一、变电站的作用 1.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2.电力系统供电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这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的数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电压的正负5%,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正负0.2—0.5%HZ 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 ,而且在电能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损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变电站与系统互联的情况 1.待建变电站基本资料 (1)待建变电站位于城郊,站址四周地势平坦,站址附近有三级公路,交通方便。 (2)该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110KV,35KV,10KV三个电压等级。110KV是本变电站的电源电压,35KV,10KV是二次电压。 (3)该变电站通过双回110KV线路与100公里外的系统相连,系统容量为1250MVA,系统最小电抗(即系统的最大运行方式)为0.2(以系统容量为基准),系统最大电抗(即系统的最小运行方式)为0.3。

变电所一次系统最佳方案的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变电所一次系统最佳方案的设计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 I - 一、设计要求 35KV 变电所简图如图所示,双电源供电,变电所为降压变电站,两台变压器,双回路进线, 引出多条出线 各元件参数为: 发电机:30N S MV A =?,''0.186d X =, cos 0.8?=; 变压器:12NT S MV A =?,额定电压:35/10.5kV ,%7.5K U = ,010P KW ?=, 50K P KW ?=,0%1I =,允许过载倍数:1.1; 线路L1:单位长度电抗0.4/X km =Ω,120L km =,25L km = ; 负载:''0.3l X =,10NL S MV A =? 。 1.设计35kV 降压变电所的的主接线方案(无需经济性比较) 2.选择35kV 侧和10kV 侧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型号 二、设计方案 变电所一次接线系统中所用设备最多的是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为此一次系统方案 设计中主要以高压断路器和高压隔离开关等设备和一次接线方式的选择为主,分析一次系统的最佳方案确定。 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根据电能生产、转换和分配等各环节的需要,配置了各种电气设备 及一次接线系统。不同类别的电气设备承担的任务和工作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具体选择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为了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选择时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即正常运行条件下选择,以短路条件校验其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于断路器、熔断器等还要校验其开断电流的能力。本次设计步骤如下: 1.按照题目要求,分析变压器两端接线特点,根据各种主接线的适应范围,参照《中华人民共国国家标准35kV ~110kV 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9-2011,初步拟定主接线方案,然后从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操作简单程度及扩建简单程度等方面比较各种主接线方案,选择决定最终方案。 2.通过负荷容量及变压器参数计算变压器两端最大电流。 3.根据变压器两侧电压等级,及流过两侧线路的最大电流在正常状态下初步选定选择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型号。 4.通过计算电力系统各元件标幺值计算最大运行方式下变压器两端短路次暂态电流及短路冲 击电流,以用于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校验。 5.对于变压器两侧的断路器,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时,流过的短路电流最大,计算此时的短路电流和冲击电流,以校验热稳定性,动稳定性,开断能力。 6.校验隔离开关的热稳定性,动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 设计技术规定 NDGJ 8-89 主编部门:西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实行日期:1989年3月17日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 计技术规定》NDGJ 8-89的通知 (89)电规技字第025号 为适应电力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局委托西北电力设计院对《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强电部分)(试行)》SDGJ8—78进行了修订。经组织审查,现批准颁发《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NDGJ8—89,自发行之日起执行。原颁发的《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强电部分)(试行)》SDGJ8—78同时停止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不妥或需要补充之处,请随时函告我局及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西北电力设计院。 1989年3月17日 第一章总则 第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是吸取我国发电厂及变电所的建设运行方面的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而编制的。是二次接线设计应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二次接线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力求简单,不断地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和推广经过试验、鉴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第本规定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2000~600000kW的新建火力发电厂及电压为35~50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 A及以上的新建变电所的二次接线设计。对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使用。 第二次接线设计应积极采用经过审定的标准设计和典型设计,以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并为保护及控制屏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第 250V以上的电压不宜进入控制屏和保护屏。 第在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中,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执行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二章控制方式 第单机容量为100000kW以下的发电厂,宜采用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100000~125000kW的发电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主控制室或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200000kW及以上的发电厂,应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采用单元控制室控制方式的发电厂,当主接线比较简单且远景规划明确时,电力网的控制部分宜设在第一单元控制室内;当主接线比较复杂或配电装置离主厂房较远时,可另设网络控制室。 第单元控制室电气元件的控制应采用强电接线,发电机的信号、测量和自动装置应与热工仪表和控制相协调。信号可采用强电或弱电接线。 主控制室和网络控制室电气元件的控制宜采用强电接线,信号可采用强电或弱电接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1.1.2 研究现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已成为热门话题,研究单位和产品也越来越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北京四方公司的CSC 2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BSJ2200计算机监控系统,南京南瑞继电保护电气有限公司的RCS一9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电南自PS 6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武汉国测GCSIA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许继电气公司的CBZ一8000系列综合自动化系统。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和产品有:瑞典ABB的MicroSCADA自动化系统等。现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站内间隔层设备(包括微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测控、直流系统等)以互联的方式与主机实现数据交换与处理,从而构成一种服务于电网安全与监测控制,全分散、全数字化和可操作的自动控制系统。 本系统站控层用的软件工具是瑞典ABB公司开发的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MicroSCADA和COM500,COM500作为前置机,它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MicroSCADA用于后台监控;间隔层测控装置用的主要是芬兰ABB公司生产的是REF54_系列和瑞典ABB公司生产的REC561等自动化产品,远动装置用的是浙江创维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CWCOM200。

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110kV一、选题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2]。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3]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变电站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变电站主要现状是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变电站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输出转变,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户内型变电站大幅增加。国外变电站主要是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变。而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也是国内外变电站未来发展趋势。 1、无人值守变电站: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

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理念也有很大差异,使我们的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水平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许多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经开始由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但作为国内电网中最高电压等级的500 kV和330 kV变电站,即使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也都是实行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都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由此发现,在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 [4]之间、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都还有很大的差异。全面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对我国电网建设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1提高了运行可靠性;2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3提高了劳动生产率;4降低了建设成本。[5] 2、城市变电站建设 随着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形势迫使在城市电网加 快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在中心城区要迅速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城 市变电站,在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多种变电站的型式中户内型变电站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这几年 中得到飞[6]。由于户内变电站允许安全净距小且可以分层布置而 使占地面积速发展较小。室内变电站的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 进行,可减轻维护工作量,不受气候影响。、数字化智能变电 站3光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 的发展,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 术即将进入新阶段[7]。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

变电站标准设计

2009年版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第三卷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第五篇CSG-110B-3B33AWD方案 广东电网公司 2009年6月

批准: 审定: 审核:李粤穗汤寿泉熊焰雄杨骏伟罗博马辉王政源刘巍金波黄燕金黄志秋郭峰戴新胜林卫铭李国张宏宽 校核:杨骏伟张雨罗涛张章亮周健曾深明梁森荣梁小川乔海涛张端华陈曦李广华李峰刘建强冯晓东陈洁朱敏华朱海华谷新梅胡晋岚董剑敏苏伟杨承矩梁杰霍艳萍崔鸣昆刘忠文蓝翔吕书源陈学辉刘岩杨汝泉张建明刘昆苏艳何文吉张桂娟

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朱敏华陈荔李沛准黄成殷雪莉卢毓欣岳云峰郭金川黄阳董仕镇文思卓谷新梅鲁丽娟黎妙容朱海华池代波吴小蕙谭可立张肖锋范绍有吴志伟肖国锋黄淑贞徐中亚何梓欣李海央黄汉昌 广州电力设计院:霍艳萍许鸿雁梁振升陈伟浩陈红许汪梓坤何岗朱耀明何一龙陈伟标陈丽莉陈昌振朱荣彬陈明兰林辉高海静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蓝翔贺艳芝王建张德艺林忠东钟万芳胡滨朱敏周茜吕书源窦守业马妍邹永华王连锋简福安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余崇高潘静丽刘岩候光荣董桂云孙淑秀白国卿童能高卢小兰徐迎光邓旭坚李志凌王巧荣张伟强赖洪亮韦辉陈洁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孙志清胡伟涛孙玉彤肖军董晓峰陈宏新杨帆戴明刘平刘立马龙 东莞电力设计院:马长林熊远策梁春明邱瑞敏刘称辉苏柱恒熊外望汪静胡雨姣邱海先

序 为贯彻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标准设计,科学地建立健全广东电网公司标准体系,广东电网公司在积极推广应用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变电站标准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根据广东电网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工作,落实生产运行的反措、安评等要求,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阶段推进,发挥标准设计的更大作用,进一步挖掘标准设计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上的潜力,提高标准设计的先进性、通用性、统一性、可操作性,建设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电网。 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大,变电站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广东电网公司编制的南方电网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速度和效率,倡导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政策和理念,规范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电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更进一步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地为生产服务;更进一步便于集中招标和设备采购,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更进一步统一变电站的风格,体现企业形象。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标准设计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讨论、精心组织,特别是110千伏变电站做到施工图细化阶段,设计出一套统一灵活、先进可靠、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的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 望各单位加强变电站标准设计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标准设计细化后的作用,为广东电网作优作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1康赫然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及研究 1康赫然 发表时间:2018-11-14T07:36:19.3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 1康赫然 2王悦臻 3孙永辉 [导读]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在的社会在持续的进步,因此需要迎合有关的工业化的需求,所以要高度重视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使用。 13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2巴彦淖尔电业局乌拉特前旗供电分局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 0154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在的社会在持续的进步,因此需要迎合有关的工业化的需求,所以要高度重视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使用。智能变电站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认识到有关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变化,通过有关的研究分析,将所得信息数字化,进而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所以智能变电站跟一般的变电站相比,是比较先进的,可以弥补之前的一些不足,还有就是,在对于有关信息的接收上,它的接收能力跟之前相比也大幅度提升,进而促进了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这篇文章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 引言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工业发展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了可以将电能和信息化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变电站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核心要素。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电力用户和发电网,常见的核心技术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实现数字化控制。如今在极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持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由此可见,变电站的建设对于国家电网发展来说极其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建设智能变电站的过程中,二次变电系统是工作人员极为重视的部分,也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以及该如何实现我国智能变电站的优化做出探讨。 1智能变电站的实质 1.1什么是智能电网 电力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电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我国电力运输网络的稳定运行,保证居民的安全,保证电力消费的稳定。为了完善变电站的建设,变电站发挥网络与互联网和空间连接的作用,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实现优化配置,保证电网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电力,这就要求相关研究人员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传输稳定性,同时尝试延长我国电力网络的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电网自动化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最大利用,减少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同时可以减少电力传输中的操作失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这是电力改善的主要发展方向。 1.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的重要性 就我国目前电力发展情况而言,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二次变电系统是将变电设备的保护工作与自动化相连接。电网运输过程中实现集成的交通工具,测量和控制和保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作设备实现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连接。同时也可以实现两个不同的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我国目前的二次变电站技术仍然以传统的变电技术为主。这就导致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电力的运输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无法很好地监控电力运输流程。这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电力运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居民的用电情况,也不利于减少工业加工过程中的电力成本。智能变电站技术可以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因为,在智能变电站技术中,主要采用环保、智能化、集成化、先进的设备。 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 目前好多地方所使用的智能变电站都是差不多的,运用的方法也大相径庭,具体的相同之处是将很多的光缆集中到一起组成统一的组网,但是组成的这个统一组网不能实现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集成化,还有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足之处是所接的电线不仅数量多,而且线路也特别的复杂混乱,还有就是电缆成本高,跟之前的变电站相比,并没有进行很大的提升而且没有比之前突出的部分。因此智能变电站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网络中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 SV 网一种是 GOOSE网,这两种形式在今后都会得到广泛的使用,还有就是可以运用当下的技术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让SV 网和GOOSE 网进行联合。然后参考一定的标准来进行有关的接口和标准数据线的连接。通过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优化,进而使得智能变电站的监控主机有了更加专业更加齐全的功能和设施,就是发生了一些问题也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进而解决有关的问题。 3二次设备功能整合和配置的优化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变电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共享功能实现不同数据的集合化,提高运输装置集成化。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电力传输过程中的一体化信息网,从而实现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进程。通过全局的数据对其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电路装置的保护,只有这样以信息一体化为载体才能实现变电传送过程中的运行监控、运行管理、辅助系统应用、调度控制等几大应用方式。这些应用方式在变电站技术中是通过将标准数据接在一起来实现终端智能化的,这种终端智能化有诸多好处,它不仅能对电力运输进行检测,还可以实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递进,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二次变电技术对电力设备运行的良好把控。在智能变电站技术中,通常情况下会将变电站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变电站之间不同站点集成度的上升,其功能会逐渐扩散。最开始是由间隔层逐渐扩散到过程层,最后再传送到站控层。这样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一级一级的递进,并在过程层中实现智能变电的多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像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实现站控统一层的建设。除此之外间隔层的功能一般是,通过间隔层完成对变电检测工作中信息的检测工作,这就可以更为及时地了解电力传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好定点工作,以便工作者能及时进行维修。也能减少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更有利于电力的稳定运行,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还有利于优化我国电网的建设工作,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我国电力运输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现在最需要保证的就是信息一体化,通过达成信息一体化来进行各项数据的交流,然后互相转换,通过使用各项功能信息来进行有关的信息的自由交换。①经过完善的智能变电站,它的站控层监控主机可以进行保护工作,还有就是对于信息子站功能、集成操作员以及工程师站的掌控,因此不需要在进行额外的配置备用的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来进行达成。②线路、母联保护测控以及保护一体化设施。通过整体的改

终端变电所设计

原始资料 一、待建变电站的规模、性质 待建变电站为终端变电站,拟定2~3台变压器。初次一次性建成投产2台变压器,预留一台变压器的发展空间。本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分别为220kV、110kV、10kV。 1、系统容量: A系统:S=2000MV A X=0.32 B系统:S=1500MV A X=0.38 C系统:S=1200MV A X=0.42 2、连接方式: A系统与B系统的距离:150km,导线型号:LGJQ-400 A系统与C系统的距离:160km,导线型号:LGJQ-400 B与C系统无连接关系; A系统与待建变电站D的距离:130km,导线型号:LGJQ-400 (以上均为单回连接) B系统与待建变电站D的距离:100km,导线型号:LGJQ-400 C系统与待建变电站D的距离:85km,导线型号:LGJQ-400 (以上均为双回连接) 二、待建变电站各电压等级负荷数据(表1 三、保护 1、变压器 主保护时间:0.5秒,后备保护时间:3.5秒 2、出线断路器 主保护时间:0.2秒,后备保护时间:4.0秒 系统图如右图所示: 四、其它原始资料 1、地形、地质 站址选于山坡上,南面靠丘陵,东、西、北面分别是果树、桑园和农田,地势平坦,地质构造为稳定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土壤电阻率为1.5×10 欧/厘米。 2、水文、气象 ①、绝对最高温度为40oC; ②、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3oC; ③、年平均温度为4.7oC; ④、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3、环境保护 站区周围无污染源。

第一章: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110K变电站设计 二、所址概况 1、地理位置及地理条件的简述 变电所位于山坡,南靠丘陵,东西北面分别是地势平坦,地质环境 稳定,空气无污染,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平均海拔200米,最高 气温40℃,年平均气温4.7℃,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3℃。 三、系统情况如下图 注:括号内为最小运行方式 四、负荷情况:

110KV降压变电所电气一二次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110KV 降压变电所电气一、二次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声明:本作品用以交差之用无实

际理论意义不确保准确性与实践性 2012 年10 月10 日 、八 前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电器设备及配电网络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构成,他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通过其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然后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输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的场所。 110KV 变电站属于高压网络,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的主要环节,电气主接线直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根据主接线的经济可靠、运行灵活的要求选择各个电压等级的接线方式来选择。根据主变容量选择适合的变压器,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形式的选择是很重要,它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技术经济影响大。 本变电所的初步设计包括了:(1 )总体方案的确定(2)短路电流的计算(3 )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与系统接线方案选择(4 )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5)防雷与接地保护等内容。

最后,本设计根据典型的110kV 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根据厂、所继 电保护、自动装置、励磁装置、同期装置及测量表计的要求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和最大持续工作电流进行设备选择,而后进行校验

第1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1 .1 短路的基本知识 所谓短路,就是供电系统中一相或多相载流导体接地或相互接触并产生超出规定值的大电流。 短路电流的大小也是比较主接线方案,分析运行方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系统短路时还会出现电压降低,靠近短路点处尤为严重,这将直接危害用户供电的安全性及可靠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 范(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09-37 35~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 1.0.1条为使变电所的设计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35~110kV,单台变压器容量为5000kVA及以上新建变电所的设计。 第 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

原则。 第1.0.6条变电所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和所区布置 第 2.0.1条变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考虑确定: 一、靠近负荷中心; 二、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三、与城乡或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便于架空和电缆线路的引入和引出; 四、交通运输方便; 五、周围环境宜无明显污秽,如空气污秽时,所址宜设在受污源影响最小处; 六、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例如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有危岩或易发生滚石的场所),所址宜避免选在有重要文物或开采后对变电所有影响的矿藏地点,否则应征得有

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110KV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设计 完成日期 2013年 6 月 5 日

摘要 本次设计任务旨在把大学所学各科专业知识的结合到一起,整体的了解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首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相关资料,分析负荷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对拟建变电站的概况以及出线方面来考虑,并对负荷资料的分析,以及从安全、经济及可靠性等方面考虑,确定了110kV,35kV,10kV输电线路及母线的主接线,然后又通过负荷计算及供电范围确定了主变压器台数及型号。 最后,根据短路计算结果,确定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防雷保护的保护方案,根据保护方案对保护进行整定计算,确定设计之后再对保护的总体进行分析论证,检验二次回路的设计是否合格,从而完成了110kV电气二次部分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 继电保护, 保护整定

目录 摘要.................................................................... - 1 - 1 原始资料分析........................................................... - 4 - 2 一次部分的相关设计..................................................... - 6 -2.1主变压器的选择极其参数 (6) 2.2电气主接线设计 (7) 3 短路电流计算........................................................... - 8 -3.1概述 (8) 3.1.1 短路的原因....................................................... - 8 - 3.1.2 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 8 -3.2短路计算.. (8) 3.2.1 计算系统电抗..................................................... - 8 - 4 线路保护.............................................................. - 11 -4.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11) 4.2输配电线保护 (12) 4.3线路末端短路电流 (13) 4.4线路保护整定 (14) 4.4.1 35kv侧线路保护整定........................................... - 14 - 4.4.2 10kv侧线路保护整定........................................... - 15 - 5 变压器的保护.......................................................... - 16 -5.1变压器装设的保护.. (16) 5.2变压器保护的整定方法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