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蔡荣生,王勇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22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进而带来国

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

导。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文化创

意产业在当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后通过对国内外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政

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最后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规

划和发展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相

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9753 (2009) 08 - 0077 - 08

Research on Fore ign and Domestic Polic ies in Develop ing Cultura l Crea tive Industr ies

CA I Rong - sheng, WANG Yong

(B usiness School, 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 B 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peop le’s living level, the demands for cultural goods from the consumer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is, in turn, p romoted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2 dustry. However, as a new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So, based on the p revious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concep t and character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2

dustry,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it p lay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ystem. Then, by summarizing the successive experience in develop i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p roposes an overall policy framework for the governments to develop their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this article finall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help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mp rove their develop ing policies.

Key words: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文化产品是一种非必需品,随着国民收入的

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

近些年来,在美国、英国、以及日本、韩国等经济较

为发达的国家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

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全球经济

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

全球领先者,其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

传统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支柱。

收稿日期: 2009 - 02 - 17 修回日期: 2009 - 05 - 22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Z07090801330701)

作者简介:蔡荣生(1965 - ) ,男,吉林长春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市场营销、台湾经济。

77

科技与管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

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

发展,到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

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分

别下降到40%和50%以下,居民消费也开始由温

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因此我国消费者对于文化类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文化类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带来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建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

企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

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扶植和引导。纵观国外文化创意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以及我国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几个城市,政府所制定的产业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创意产业

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都制定了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例如英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7年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

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组,对英国文

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跨部门协调,并分

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技术和教育潜能、出口、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行政策扶持。而在亚洲的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

权国。为了振兴日本的文化产业,日本政府制定

了大量的扶植政策,比如政府支援地区文化活动, 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 制定长期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综合援助;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联手举办全国规模的文化节等。

而在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北京、

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当地政府也很早就认识到了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

政策。例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在其《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明确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和文化名城,为了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先后挂牌了21个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

上海和深圳,也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在

“十一五”期间,都为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纲要。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要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

业的快速发展,合理的政府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因此,如何提高政府制定发展文化创意产

业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近些年来学

者们以及各个政府部门所讨论的热点问题。在本

文的研究中,我们将对国内外发展自身文化创意

产业政策的各种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

提出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理论框

架,进而为我国各地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当地

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性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相关的理

论研究也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使对于文化创

意产业的概念与特性,学者们也尚未达成一致的

意见。目前,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给出了各

自不同的界定和分析(凯夫斯, 2004) 。

1947年,德国学者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最先

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并将文化工业定义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和消费文

化产品的工业体系(霍克海默、阿道尔诺, 2003) 。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之后,众多学者开始对文

化产业的概念展开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

文化产业概念和特性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加纳姆( Gamham Nicho2

las, 1983)指出,文化产业是指那些使用工业化大

企业的组织和生产模式,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和

78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机构。日本学者日下公人

(1989)提出,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

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而芬兰学

者芮佳莉娜·罗马(2002)从“金字塔模型”来解释

文化产业的构成,他认为文化产业有双重含义:文

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在金字塔模型中,

文化产业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处于塔底的是由经

济、技术和艺术组成的三角,这个三角共同支撑了

文化产业(林拓等, 2004)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产业分类中,从工业分类的角度对文化产业的

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

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以艺术创造表

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活动和产出①。从以上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文

化产业本身并不和创造性直接关联。因此,在随

后针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过程中,一部分学者进一

步开始关注文化产业中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并逐

渐演化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 ITF, 2000)首次给创意产业一个明确定义,他们指出,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

财富和就业的潜力。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坎宁安(2004)通过考察文化产业概念的历史演变, 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强调了创意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

所包含的创意特征。学者Howkins (2001)对创意产业进行了一个十分宽泛但令人耳目一新的定义。他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

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 李向民和王晨(2006)认为,文化产业是将“纯精神产品”向“准精神产品”转化的产业,创意产业是将“准精神产品”向“泛精神产品”转化的产业。邓晓辉( 2006)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资源

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来生产、复制和传播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商品与服务的营利组织的

集合体。

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部分城市的发展

经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这些国家和城市的整体

经济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促进经济

的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的增加。

(一)促进经济增长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经济发展到较高

的水平之后,居民对于文化创意类产品的需求将

大量增加。由此,也就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

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在国

内外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创意

产业都在快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传统部门,成为

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 1977 - 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的产值增

长率达到6. 3% ,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的年增长率( 2. 7% ) 。同样, 1997年以来,英国文

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9% ,也大大超过传统工业

2. 8%的增长率。在对外出口方面,美国的版权产

业1997年从国外销售和出口中创利668. 5 亿美

元,超过了包括农业、汽车、汽车配件和飞机制造

在内的所有主要产业。而日本2003年销往美国的

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 59亿美元,是

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

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文化创意

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当地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例如,上海市2006年文化产业总产

出达到2349. 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 9%;占全市

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 61% ,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长沙市2006年文化创意

产业总产值360 亿元,增加值170 亿元,占全市

GDP的10% ,文化创意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

上的增速,成为长沙的一大支柱产业。

①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http: / /www. unesco. org/ culture / industries/。

79

科技与管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1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二)增加就业人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因此,文化创意产

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

发展也就带来了就业的不断增加。

例如, 1977 - 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的就业人

口翻了一番,占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 9% ,平均

年增长率达到4. 8%。而同期美国整体就业人口

的平均年增长率则只有1. 6%。到2005 年,美国

全部版权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132. 56万

人。另外,美国版权产业的平均薪酬也大大高于

全国平均工资,版权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比美国一

般从业人员要多得到40%的薪酬。在英国, 1997

- 2006 年, 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年均增速达

2% , 2005 - 2006 年则高达4% , 2006 年文化创意

产业的就业人数达200万人,并成为英国创造就业

人数最多的产业。

三、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些经济较发

达城市的文化创意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制

定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地方政府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物质资源、制度环境以及市场化开发、文化园区建设和政府的政策扶植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将这些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具体见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合理的政策发展

一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发展基础和开发手段两大方面。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包括当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物质资源基础,以及制度环境3个方面;而开发手段则包括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以及政策扶植3个方面。只有在当地有利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手段,才能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1. 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

前提在欧美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典和芬兰也都是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而在亚洲地区文化创意发展水平

较高的国家也主要是发达国家日本,以及新兴工

业化国家韩国和新加坡。在我国,文化创意发展

较快的城市,如北京、上海、长沙、深圳等,其经济

发展水平也都相对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

展,只有当本地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

能出现,本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的前提,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创造了市场。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商品和

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对于消费者

而言往往是一些奢侈品,而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图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政策框架

80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8期

1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因此,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们往往只会购买

那些必需品来满足生活,而很少购买文化类产品。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

要得到满足后,才开始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

需求,此时,对于文化创意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才开

始大量增加。

其次,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发展文化创意

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

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和

优秀人才投入。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 这些都是很难实现的。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水

平后,积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同时培养大

量优秀文化创意人才,才能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

2. 本地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依

托纵观国内外各个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定位都各不相同,都是依托本

地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

例如,美国所大力发展的版权产业中,处于

核心地位的分别是音像业、电影业、软件业以及出版业,正是依托于美国自身所具备的雄厚的知

识出版、大量的创意人才以及全球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条件。再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

的上海市,其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

和时尚消费创意这五大类。其依据也正是由于

上海自身所具备大量的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资源;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处,所拥有的雄厚的文化底蕴;所聚集的全国范围内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

3. 有利的制度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

保障

(1)政府的合理规划

首先,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本地文化创意产

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就要求各的政府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例如, 1997年,英国工党再次执政时就察觉到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 明确提出10 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 2003年又制定了观光立国战略。我国国内,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上海和深圳,当地政府也很早就明确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

其次,政府在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上,进一步结合自身条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例如对于我国国内的上海、长沙和

深圳,在“十一五”期间,都为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纲要。

(2)知识产权保护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力度对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

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 并产生属于开发者的知识产权。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人获得

投资收益, 进而促进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

极性。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国政府为了促进

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往往也都是从加强本

地的知识产权保护着手的。例如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文化创意产品输出国,非常重视基本层面上的

技术引导和相关立法,通过多年积累,美国已经建立了全球最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

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

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

我国上海为了保证本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

发展,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为那

些有创意的个人和团体提供知识产权的咨询与

保护。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手段

1. 政府的扶植

(1)资金的扶植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为了

促进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产业

81

科技与管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1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995398095.html,

的发展初期,个人和企业都缺乏动力进行大量投

资,此时就需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资金

扶植。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在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初期,政府的资金扶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例如,英国为了促进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其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Banking on a

hit”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如何从金融机构或

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此外,英国政府与行业共

同推动成立了众多基金,建立了政府、银行和行业

基金及创意产业之间紧密联系的融资网络,为英

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最近几年,我国的上海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创

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上海市委宣传部下属的上海市文化基金会投入1500万元建立了上海大剧院艺术发展基金, 扶持上海市文艺院团的改革。另外,基金会又连续两年投入了6000万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文化科技创意发展专项基金。为促进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资金

动力。

(2)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其发

展还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投入,而目前优秀的创意人才资源还相对比较稀缺,因此要发展本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还需要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培养和引进大量优秀的创意人才。

目前,在美国、英国的很多高校里都开设了文

化管理学、艺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为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现在,英国影视业的66%和多媒体行业的24%的人达到研

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在我国上海, 2005年发布了《上海市重点领域

人才开发目录》,其中文化产业招揽人才计划首当

其冲。根据《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上海将在今后3至5年内在海内外招揽30多类文化

人才。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集聚区作

为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

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

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

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

并健康成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也特别适合当前处于新兴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国

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手段。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从12个迅速

发展到了900个以上。在我国国内,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长沙、深圳等地,也都纷纷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基础,建设了大量的文化创

意产业集聚园区。

3. 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

发展而言,政府的扶植只是一种前期的促进手段, 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能够进入市场并为

市场所接受。因此,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

运作机制,是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各地政府也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培育和建设。

首先,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市场体系的

建设,例如,瑞典政府的文化政策并不刻意强调文化的产业化,而是提供政策工具使文化创意的生产者能够更好地发挥创意,使文化创意产品更容易的被消费者接受,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交易。在我国上海,建立了两大类相互关联而各有侧重的文化市场门类,即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使上海主要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要素,可以通过文化市场获得广泛的交易和有效的配置,并逐步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关系,扩大了上海文化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实现文化创意产业

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在美国,政府对文化的直接投入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断减少,而通过立法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文化进行捐赠和投资目前美国的一些文化活动,私人、企业的投资额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投入。

最后,各国政府都在努力为本国的文化创意

产业开拓国际市场。例如,日本经产省与文部省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教学提纲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与发展模式解析 1.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2.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园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形成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提法,但是纵观国外知名园区的发展经验,大致可将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 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

到900个以上。这些文化创意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其中诸如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园区的典范。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位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因此,韩国文化创意园区大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诸如坡州出版产业园区、HEYRI艺术村、韩国民俗村、富川影视文化区都是韩国较具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中实践出一套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即“一臂之距”模式。所谓“一臂之距”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并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诸如以表演艺术闻名的伦敦西区、音乐产业集聚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的布里斯托尔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园区相继应运而生。 3.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解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况研究-行业管理、行业概况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与监管。文化和旅游部的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 本行业还受到各个省市地区宣传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市地区的宣传部门主要负责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和部署属地内的宣传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协调推进文化产业工作。本行业同时受到主要下游行业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主要包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 对本行业进行引导和协调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和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是演出经营主体和演出从业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组织演出行业市场调研,向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建议;开展演出行业技术、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制订行业自律规范,调解会员因演出活动发生的纠纷;

组织国际国内演出行业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国际演出交易会和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是隶属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组织,下设有灯光、音响、剧场技术等8 个专业委员会,通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舞台美术创作、教学、研究和舞台科技的水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而努力。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其主要职责为:主导协调全国演艺设备行业经济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定演艺设备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检测认定工作等。 2、法律法规 中国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招投标、行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本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如下: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

中国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报告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根据其定义,“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以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各项产业范畴、产品和服务 产业 范畴、产品和服务 广告 消费者研究,客户市场营销计划管理,消费者品味与反应识别,广告创作,促销,公关策划,媒体规划,购买与评估,广告资料生产 建筑 建筑设计,计划审批,信息制作 艺术与古玩 艺术品古玩交易,包括:绘画、雕塑、纸制作品、其它艺术(如编织)、家具、其它大量生产品(如大量生产的陶制、玻璃制品、玩偶、玩具屋、广告、包装材料等)、女装设计(含珠宝)、纺织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弹车、金属制品、书籍、装订、签名、地图等零售,包括通过拍卖会、画廊、专家现场会、专门店、仓储店、百货商店、因特网的零售 工艺 纺织品、陶器、珠宝/银器、金属、玻璃等的创作、生产及展示 设计 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品牌识别、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业零部件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时尚设计 服装设计、展览用服装的制作、咨询与分销途径 电影录像 电影剧本创作,制作,分销,展演

互动休闲软件 游戏开发、出版、分销、零售 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作词与作曲 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 电视广播 节目制作与配套(资料库、销售、频道),广播(节目单与媒体销售),传送 资料来源:2001英国创意产业报告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从1996年开始,文化创意产品超过其他所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 5.24%。另据统计,1997—2001年间英国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国外各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美国 到2002年,美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5351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5.24%;创造就业800万个,接近全国总就业人数的6% 英国 2002年,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到6月,创意产业雇佣总人数为190万,其后继续增长,成为该国雇用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围的经济部门,认为、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容需要富有文化的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二、国外部分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四、国内部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五、国内外典型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2012年5月11日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是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一般认为,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被明确提出首先是在英国。1998年,由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一定义阐明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力。 而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John Howkins)在其2002年出版的《创意经济》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组成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将专利研发活动也纳入了创意产业范畴。 创意产业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所承载的内容需要富有文化的内涵,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在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外在的体现。可以说,创意产业在内容上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雷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4年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

产业”(Cultural Industry)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已延伸到“创意产业”领域,并将其分为商品、服务和知识产权三项。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将创意产业解释为,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由于其文化内涵性,在一些地方,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的内涵十分丰富,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都不太相同。大体上,世界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四种:日本、英国和新加坡的创意产业;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版权产业;中国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香港特区的创意工业。 表1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从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这些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都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而信息艺术设计运用的信息科技手段使得创意产业获得更为广阔的领域的发展与呈现。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文化产业的参与,这样也就构成新型的文化产业形态。 (1)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在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借助创意产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英国凭借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传统为创意产业里个人才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设立的全国性的创意产业委员会协调指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上政府的购买扶持,在10 年之内,创意产业在英国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2002 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809 亿英镑。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第二大产业,约有122000 家公司注册。到2002 年6 月,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人数为190 万,并继续增长,成为英国解决就业人口的第一大产业。英国信息艺术设计的发展,引起了创意产业中业务范围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包括数据通信、可视电话、计算机通信、交互式多媒体应用、互联网、遥测技术、数字电视广播等等。通信行业与新闻媒体、语音视频、电影、音

乐、数据库等与信息技术行业紧密 结合,信息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2)在美国,由于注重法制与出自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版权产业”,创意经济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更是其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 年由经济学家完成的关于版权产业的经济报告中证实――版权产业在对经济实际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版权产业都超过了美国其他经济行业,继续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行业。数据显示在2005 年,核心版权产业贡献了美国经济12.96%的增长率,而全部版权产业则贡献了23.78%的增长率。他们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销售等,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 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占据40%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增值、就业水平和海外销售三方面持续增长的趋势巩固了版权产业作为引领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地位。面对版权产业的状况,美国产业界深深感到:过去24 年,版权产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21 世纪,当新的信息技术支持版权产业的发展时,将带来的是版权产业新的驱动力。 (3)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确立“文化立国” 的方针,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9 年2 月,韩国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对文化产品的计划、开发、制作、生产、流通、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_陈珏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3 陈珏宇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要: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具体实践中已具一定的优势。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目前只是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并系统介绍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进展及实践进程,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述评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46(2008)02-0015-06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及形成基础 (一)“文化产业”概念的起源 在历史上,“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对“大众文化”的争议。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Ado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 m 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由于他们是在单数的意义上使用“产业”(in2 dustry)一词,因此中文也常译为“文化工业”,以区别于复数的“产业”(industries)。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激发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满足现状的社会控制工具。①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立场不同,同属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W alter Benjam in)就对文化产业和文化持乐观态度,承认大众文化的积极价值和历史意义,根据他的观点,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这两种观点———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文化产业的消极定义与本雅明强调自由的定义———引发了战后对大众文化的争论。1965年,马克拉伯(Machlup)基于他对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贡献的认识,提出了‘知识工业’这一概念。随后,德国诗人和随笔作家汉斯?马格涅斯?恩泽斯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在1968年写作了《意识工业》一书。这之后,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正式提出了‘信息工业’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赫伯?席勒(Herbert I.Schiller)和阿芒德?马特拉特(A r mand Mattelart)就表明将革新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的利益和进步中去具有重要性。欧洲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使用了‘文化产业’的复数形式。欧委会还使用了另一个词:‘内容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应运而生,信息产业、媒体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等概念相继登场,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不再“把它当成一件‘好事’或‘坏事’,而是把它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根本性变化联系起来看待。 (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第一次提出了 第10卷第2期Vol.10No.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W 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 on 2008年6月 June.2008 3收稿日期:2008-05-06 作者简介:陈珏宇,(1964-),女,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研究人员。 ①参见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9年5月23日 ??????????????????????????????????????????????????????????????????? 目录 ??? 前? 言?1 ??? 一、发展背景?2 ??? (一)背景条件?2 ??? (二)发展基础?6 ??? 二、总体思路?8 ??? (一)指导思想?8 ??? (二)基本原则?8 ??? 三、战略目标?9

??? (一)战略定位?9 ??? (二)发展目标?11 ??? 四、空间布局?13 ??? (一)布局思路?13 ??? (二)空间结构?13 ??? 五、产业发展?19 ??? (一)信息服务业?20 ??? (二)动漫游戏业?22 ??? (三)设计服务业?24 ??? (四)现代传媒业?27 ??? (五)艺术品业?30 ??? (六)教育培训业?32 ???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34 ??? (八)文化会展业?36 ??? 六、实施保障?38 ??? (一)优化发展环境?38 ??? (二)强化政策扶持?41 ???附件: ??? 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统计分类说明

??? 2、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征集表(2009—2010年) ??? 3、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 4、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前? 言 ???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文化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工作进程,尽快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2010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等精神编制,并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艺术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是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区为重点规划范围。 ??? 规划的期限是2009—2015年。其中2009—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规划的基期为2008年。 ??? 一、发展背景 ??? (一)背景条件 ???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核心战略,提出要“构建和谐文化,切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汇总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及《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七个重点行业。 一、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人类正进入文化经济时代。从发展趋势看,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已发展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并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门类中增速最快,年平均增长6%,约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美国是全球创意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产业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8891亿美元,约占GDP的6.44%。2005年,日本文化内容产业规模达250115亿日元,占GDP的6.2%。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强市战略来实施。

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 作者: 蔡荣生,王勇2009年第八期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进而带来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植和引导。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在当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后通过对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政府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政策框架;最后为我国政府更好地规划和发展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9753(2009)08—0077—08 文化产品是一种非必需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近些年来,在美国、英国、以及日本、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日本,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领先者,其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建筑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到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

格尔系数已经分别下降到40%和50%以下,居民消费也开始由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因此我国消费者对于文化类产品的需求开始迅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文化类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带来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成为20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目前,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建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文化创意企业。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规划、扶植和引导。纵观国外文化创意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以及我国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几个城市,政府所制定的产业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创意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都制定了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例如英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于1997年首次将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植产业。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牵头,由外交部、贸工部和地方政府共同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组,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跨部门协调,并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对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技术和教育潜能、出口、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行政策扶持。而在亚洲的日本,早在1995年就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明确提出10年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为了振兴日本的文化产业,日本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扶植政策,比如政府支援地区文化活动,重新挖掘、振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祭祀活动等;制定长期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提供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