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最新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最新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最新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录井储层评价讲座二

第二部分轻质油气层及重质油层录井识别与评价第一节概念、组分特征及划分标准

一、基本概念

1)轻质油:指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86的原油。

2)凝析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气液比条件下,液态烃逆蒸发为气相,反溶解于气态烃中,后来因温度、压力条件改变又逆凝析为液相。其地面相对密度小于0.80的原油。

3)重质油:地面相对密度大于0.934的原油。

4)气层:地下与地面条件下均为气相,聚集在地下储集层中。

二、主要特性与组分特征

1.轻质油、凝析油、重质油的主要特性

1)轻质油一般为褐色,也有棕黄色,地面相对密度为小于0.886。粘度、含蜡量及凝固点均较低。粘度一般为0.83~3.0mPa·s,含蜡量为0~4.97%,初馏点68~70℃。气油比较高为(210~977)m3/m3。馏份也较高为60%~78%。

2)凝析油色浅,一般为无色、浅棕黄色,也有桔色及褐色。透明度高,油质轻,具有六低二高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低,一般小于0.72~0.80;粘度低,为0.61~0.83mPa.s;含蜡量低,一般不含蜡,有的微含蜡;初馏点低为50~68℃;凝固点低,含胶质、沥青质低;而馏分高,大于78%;气油比高,大于1000m3/m3。凝析油的成分以汽油成分为主,煤油成分次之。

3)重质油色深,为黑色或黑褐色,油质重,具有六高二低之特性:即地面相对密度高,大于0.934;粘度高大于30~50mPa.s;含蜡量高,大于20%;初馏点高,大于70℃;凝固点高,大于30℃;含胶质、沥青质高;而馏分低,小于60%;气油比低,小于3.1m3/m3。

2.天然气的组分特征(表5一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2

1)凝析气:凝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小,为0.59~0.81。甲烷含量高,一般为77.99%~91%,部分为46.73%~76.60%,局部甲烷含量达94.84%~98.40%;乙烷以上重烃含量较低。

2)伴生气:油田伴生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较高,为0.743~1.141。甲烷含量较低,为36.23%~87.31%;乙烷以上重烃含量高。

3)煤成气:煤成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低,为0.57。甲烷含量高,为83.42%~96.75%;乙烷以上重烃含量低。不含硫化氢,氮气含量也很少见。

4)生物气:生物气具有地面相对密度低,为0.60。甲烷含量高为94%;乙烷以上重烃含量低,乙烷为4%;丙烷为1%;丁烷为

0.80%;少量二氧化碳为0.20%。

三、原油划分标准

第二节录井显示特征

录井显示主要指岩屑显示、荧光显示、钻井液显示、气测显示及电性显示。在钻开储层后,由于油质不一,其录井显示特征也不相同。尤其是气层和轻质油气层,具有易挥发的特点,在钻井过程中,由钻井液带至地面的油气容易被冲洗,挥发散失掉,在录井显示上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岩屑显示特征

1)气层:对于气显示来说,在岩屑中很难见到,甚至湿岩样也呈“白砂子”。但在湿岩样中仔细及时观察,仍能闻到油气味或芳香气味。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在岩屑显示方面一般比较弱,只能见到一些零星含油斑痕。含油岩屑色浅,多为浅灰色、浅棕黄色,有的甚至呈“白砂子”。在岩屑中的含油级别比较低,在荧光灯下照射大部分只能定荧光级,有的为油迹或油斑级,个别可达油侵级。

3)重质油层:重质油在岩屑中显示明显清晰,肉眼很易鉴别,大部分岩屑呈黑色、黑褐色、灰褐色或棕褐色。含油级别也较高,为油侵或富含油级,有的为油斑或饱含油级。

二、荧光显示特征

1)气层:气层荧光湿、干照可能均无显示,荧光系列对比定级级别低,小于6级。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岩样的荧光显示也较弱,荧光颜色多为浅黄色、乳白色,有的为浅蓝色、乳黄色,少数为暗黄色。荧光系列对比定级级别也较低,一般为6~8级,有的可达8~10级:岩样干后的级别更低,一般小于8级,为5~7级,甚至有的无荧光显示。

3)重质油层:重质油岩样的荧光显示似乎不清晰,多为黑色,黑褐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2

棕褐色,故肉眼看起来似乎无显示,这完全是假象,必须将重质油岩样用氯仿或四氯化碳稀释后再照射溶液颜色,即可清晰地看到重质油浸泡后的溶液本色为茶色,荧光照射为棕黄色、暗黄色,有的也有亮黄色。荧光系列对比级别高,为13~15级。毛细分析,色带上升高度较低,小于8.0cm ,色带色深为黑色、黑褐色、棕褐色,色带较宽,大于1.0cm ,有的可达5.0cm 。说明油质重,含胶质、沥青质高。

三、钻井液显示特征

1)气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气泡小而多,太阳光下可见闪闪发光。有时可闻到芬芳气味或硫化氢味。钻井液相对密度下降,粘度上升。钻遇高压气层,可能会发生气侵、气涌现象,严重时会发生井喷(表8-1)。

2)轻质油气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气泡,少见油花,易闻到浓郁的油香味。钻井液性能一般变化不大,但钻遇高压油气层,钻井液相对密度明显下降,粘度上升,甚至有气侵、气涌现象,槽面钻井液呈波浪式涌出,严重时则会发生井喷。

3)重质油层:钻井液槽面显示常见油花较多,少见气泡,有的可闻到臭油味。钻井液性能变化也不大,钻井液相对密度稍有下降,粘度稍有上升。

四、气测显示特征

1)气层:气层在气测显示上为

全烃高,重烃很低或无,气测曲线呈

尖峰状,气测异常短而窄(图5-

1),组分含量C 1>C 2>C 3>iC 4<nC 4

>iC 5<nC 5。(图5-2)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层在气测显示上一般为全烃高,重烃低或无,气测曲线呈高峰状,有气测异常时峰长而宽,地层压力也有异常(见图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2

3)。组分含量甲烷为主,C 1>C 2>C 3>iC 4<nC 4>iC 5>nC 5(见图5-4),轻质

油气层的后效气测显示较显著,且显示时间长,异常带也宽。

3)重质油层:在气测显示上一般不明显,往往气测异常值不大,且全烃与重烃值相差不大,全烃略大于重烃(见图5-7)。组分含量C 1≥C 2>C 3>C 4>C 5。

五、电性特征

1)气层:电阻率曲线反映为尖峰状高阻层,真电阻率值也较高。有的薄气层电阻率曲线呈尖状。例如沧1井(图5-1)、单层厚度仅0.5~1.0m ,电阻率曲线呈现薄尖状。

2)轻质油气层:轻质油气层除具有一般油气层所具有的电性特征外,有相当一部分轻质油气层电阻率曲线呈现为低阻。

造成油气层低阻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孔隙间存在着高矿化度盐水;

(2)高孔隙度、高泥质含量以及高间隙水(束缚水)饱和度;

(3)又由于某些轻质油气富集地区,其地层压力均较低,一般接近静水柱压力,而钻井过程中使用的钻井液相对密度较大,矿化度较高的盐水钻井液,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油气层的侵入带电阻率,致使这些油气层在视电阻率曲线上表现为较低的数值(见图5-8)。正如图5-8所示的三口井,在板

桥地区和北堡低压地区使用高相对密度盐水钻井液(压力系数 1.1,相对密度大于 1.30),结果电测解释均不好,但试油结果均获较高工业油气流和凝析油。

3)重质油层:重质油层电性特征电阻率曲线一般反映为中高幅值,例如孔16、枣19井(图5-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2

复杂油气藏的解释评价及测井系列-测井技术06

复杂岩性油气藏的测井系列及解释评价 魏钢王忠东 (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辽宁盘锦 124011) 摘要:近些年来,在各种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等复杂岩性地层中均发现了较为可观的工业油、气藏,但要如何高效、准确的利用测井资料来寻找开发此类油气藏,如何有效地对这类油气藏进行解释评价,仍然是较为复杂的难题。本文针对辽河油田复杂油气藏类型多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及测井新技术对几种复杂岩性油气藏的配套测井系列及测井解释评价提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复杂油气藏测井系列新技术储层评价 WEI GANG,WANG ZHONGDONG WELL-LOGGING SERIES AND INTERPRETATION TO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ll logging Co.,Liao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Panjin,liaoning 124011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considerabl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re found in all kinds of carbonatite、igneous rock、metamorphic rock,but how to use well-logging material high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continue to find these kind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how to evaluate these reservoirs is still very complicate difficult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various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LiaoHe oil field,efficiently useing abundant well-logging material and advance well-logg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gives some cognitions about well-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well-logging series to several complicat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Subject Terms: complicate oil and gas reservoir low resistivity sand rock well-logging series advance technology reservoir evaluation 引言 辽河油田含油气储层的岩性多种多样,既有常见的沉积岩,也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具体岩性有砂泥岩、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花岗岩、粗面岩、玄武岩、凝灰岩、辉绿岩、安山岩、英安岩、角砾岩以及石英岩等。其中碳酸盐岩、火成岩、及变质岩复杂岩性地层电阻率普遍较高,三孔隙度曲线接近骨架值,很难反映储层的特征,用常规测井曲线较难判断储层参数(φ,k,Sw),结合测井新技术较为容易地解决了这一困难,针对这些特殊岩性油气藏主要加测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或井周声波成像测井,另外在其中部分井又增加了核磁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其应用评价效果比较显著。

裂缝测井识别

所谓裂缝识别,主要包含四个含义,即裂缝的真实性、裂缝的有效性、裂缝填充物的性质(即含油气性)、裂缝产状的计算。 裂缝综合分类如下: ?? ? ? ? ? ????? ? ? ? ? ?? ??????????????????????应力释放缝钻井液与地应力压裂缝钻具诱导缝诱导缝网状裂缝)水平缝()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缝(低阻(低密度)缝高阻(高密度)缝天然裂缝 裂缝5305753075αααα 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 1、微侧向测井 微侧向测井采用贴井壁测量。由于其电极系尺寸小,测量范围小,所以,其测量结果反映了井壁附近的地层情况,对裂缝的发育情况十分敏感。在裂缝发育段,电阻率出现低阻异常,往往表现为以深侧向为背景的针刺状低阻突跳。 2、双侧向测井 从宏观上看,深、浅侧向,尤其是深侧向能反映出井眼周围较大范围内地层总的电性变化,由于探测深度有较大差别,往往出现深、浅侧向值的大小不同,表现为电阻率的“差异”。影响双侧向差异性质及大小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裂缝发育程度、裂缝角度、流体性质因素的影响。 (1) 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 经验表明,裂缝越发育的地方,双侧向的正差异一般也越大。 (2) 裂缝角度的影响 高角度、垂直裂缝的双侧向为正差异。斜交缝的双侧向不明显。低角度缝、水平缝的双侧向为低阻尖峰。 (3) 流体性质的影响 在淡水钻井液作用下,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油气时,侵入带的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双侧向出现正差异。如果地层中油裂缝发育,钻井液滤液沿着较大的裂缝侵入较深,但微缝中的油气缺少被驱替;离开井筒越远,地层中的油气呗驱替越少,从而一般仍出现双侧向的正差异。当地层中的流体为水时双侧向差异减小。 (4) 地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地应力集中段,岩石变致密,地层电阻率急剧上升,高达上万欧姆米,大大超过一般致密层的电阻率。在钻井过程中,地应力通过井眼释放,造成该井段井壁沿最小主应力方向定向坍塌,使浅侧向值显著降低,从而出现深、浅侧向的正差异。 3、补偿密度测井 为了消除泥饼和井壁不平对密度测量的影响,采用补偿密度测井方法。轮南地区石灰岩块岩性致密,渗透性差,很难形成泥饼,这样,补偿密度测井的密度值也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裂缝识别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裂缝识别 崔健1,张星2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4) E-mail :cuijian68@https://www.doczj.com/doc/994955279.html, 摘 要: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识别和预测,就如何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发育段,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判别裂缝存在的方法。给出了计算裂缝参数的数学模型,利用获得的裂缝的相关参数对裂缝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预测。 并进一步探讨了改进裂缝预测的三种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裂缝识别,次生孔隙,常规测井,裂缝发育程度,裂缝指数 1. 裂缝研究的目的意义 裂缝性储层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1] [2]。大量的碳酸盐岩储层、各种类型的古潜山裂缝性储层、致密的砂砾岩储层都有裂缝的存在,是油气储积的有利场所。然而裂缝性油藏勘探开发中如今还存在许多的难题,如裂缝预测技术、裂缝描述及表征、裂缝渗透性预测等问题。原因主要表现在地质上的复杂性:储集空间多样化,且差异大、裂缝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裂缝储层油、气、水分布复杂。其次表现在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化学、物理、成岩、构造多方面因素。还有就是裂缝形成期次的复杂性。 裂缝性储层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点:1)裂缝在哪儿?-裂缝分布预测;2)哪些裂缝能产油、能高产?-裂缝渗透性预测。 2. 裂缝研究方法 本文以***构造嘉陵江组气藏裂缝预测为例,探讨利用测井数据建立裂缝性油气藏测井解释模型与评价方法[3]。本次研究的构造三维工区面积250 Km2,总井数11口。主要目的层为嘉二、嘉四段。研究目的是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 2.1 岩性识别 如表1所示,嘉二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值可以归结为:白云岩具有较小的自然伽玛,较高的补偿中子,中-低电阻率,当孔隙度较高时有较高的声波时差;灰岩表现为高电阻率,中等自然伽玛,低且平直的补偿中子;石膏的测井响应值为极高电阻率,极低自然伽玛,极低且平直的补偿中子;泥岩表现为低-极低电阻率,高-极高自然伽玛,高-极高的声波时差和补偿中子。 表1 不同岩石典型的测井响应值 Tab.1 Typical log response for difference rock type in Jia2 Fields 自然伽马 (API) 声波时差 (us/m) 密度 (g/cm3) 中子 (P.U) 泥质 100-150 360-426 2.4-2.8 40-60 方解石 30-40 154-158 2.7-2.72 0.5-3 白云石 20-30 141-148 2.85-2.87 3-6 石膏 10-20 164-171 2.95-2.98 -2 地层水 0 620 1 100

测井储层评价

1、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碳酸盐岩来说其孔隙结构主要是指岩石具有的孔、洞、缝的大小、形状及相互连通关系。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油气层的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测井资料现场评价法。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毛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则为室内实验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且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大大方便了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1.1 用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 1.1.1 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还是建立在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之上。 电阻率测井资料反应的是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内在不同流体(油、气、水)时的电阻率,因此储层岩石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一定会对电阻率测井响应产生影响。国内外关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物理模型也较多,包括毛管束模型、曲折度模型、电阻网络模型和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等。毛志强等采用网络模型模拟岩石孔喉大小及分布、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含两相流体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油气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孔隙连通性(以孔喉配位数表示)和岩石固体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差的储集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相反,当岩石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增加时,储集层的电阻率则明显降低。杨锦林等采用简化的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定义了一个岩石孔隙结构参数S,综合反映了储层孔隙孔道的曲折程度及其大小。如果孔隙孔道越大越平直,S值越大,说明储层条件越好;反之孔隙孔道越小,越曲折,S值越小,说明储层条件越差。利用测井资料求取S的公式为: S=0.564(R w/R0)0.75φ—0.25 (1) 式中:R w为地层水电阻率,Ω·m;R0为岩石100%含水时的电阻率,Ω·m;φ为岩石孔隙度。 Archie公式表明,地层的电阻率因素F主要决定于岩石孔隙度,且与岩石性质、胶结程度和孔隙结构有关。李秋实等研究表明,Archie公式中的电阻率因素F不但与储层孔隙度、孔隙曲折度有关,还与储层的孔喉比有关,孔喉比越小,F值越低。 同时地层电阻率指数n值的大小也主要受储层孔喉比的影响,当储层是孔喉比为1的管状孔时,n最小(等于1),孔喉比越大,n值越大。n值反映的是储层孔喉比的大小。 1.1.2 用核磁共振测井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测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入使用的最新测井技术之一,它是通过研究地层中孔隙流体的原子核磁性及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振动特性,来研究各种流体孔隙度,进而评价岩石的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信号是由不同大小的孔隙内地层水的信号叠加,经过复杂的数学拟合得到核磁共振T2分布,因此T2的分布反映了岩石孔隙大小的分布,大孔隙内的组分对应长的T2分布,小孔隙组分对应短的T2分布,这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基础。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研究地层孔隙结构的方法都是进行室内实验,将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分布对比,建立其相关性,进而通过核磁共振T2分布,间接地利用岩石的毛管压力分布曲线来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

各种测井方法

一、测井方法的综合概述 测井项目 符号 标准单位 纵向分辨率 测量方式 岩石物理响应机理 地质应用领域 影响因素 井径测井 CAL in 、cm 井眼直径 划分岩性,划分剖面 岩性,钻头直径 自然电位测井 SP mV 6-10ft 地层中自然电流的流动 测两电极及地面参考电极间的电位 划分渗透层,估算泥质含量,地层对比,确定地层水电阻率,确定油水层及油水界面,确定水淹层 地层水矿化度 地层压力 自然伽马测井 GR API 8-12in 总计数率 地层天然GR 放射性强度 划分岩性,进行地层对比,估算泥质含量 层厚,井参数,放射性涨 落误差,测速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NGS Ppm,% 8-12in 谱测量率U 、Th 、K 利用、238U 、40K 特征能量 划分岩性,研究流体运移,研究沉积环境,区分粘土矿物 泥浆密度,井径,泥浆性能,地层密度,重晶石 补偿声波测井 BHC Us/ft 声波传播时间 声波时差 消除井径影响,确定岩性和孔隙度 井眼环境,侵入带 声速测井 AC us/ft 声波传播时间 不同介质声波时差的差异 判断岩性,计算孔隙度,气层识别 气层,裂缝,疏松地层及井眼扩径严重的地层 声波全波列测井 AWL Us/ft 纵波首波传播时间,声波全型波列 声波时差 划分岩性、气层,估算孔隙度,判断裂缝 岩性,孔隙度,流体性质 补偿中子测井 CNL % 24in 含氢指数 快中子slowing-down 性质对地层含氢指数的影响 确定地层孔隙度、判断岩性、识别气层 井眼,泥浆矿化度、地层水 矿化度、骨架岩性等 中子寿命测井 TDT us 中子俘获截面,衰减时间 热中子寿命 判断地层含油气性,计算Sw 和Sh 井眼,测井液侵入,储层厚度,背景值 次生伽马能谱测井 GST 脉冲 13-25cm 次生伽马能谱 快中子 计算孔隙度和Sw ,判断岩性,井眼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_杨玲

2015年第2期(总第317期) NO.2.2015 ( Cumulativety NO.317 ) 1 概述 识别储层岩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岩心分析,但考虑到油田上的生产效益,深层钻井成本很高,因此不能在每口井中都取心,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岩性识别方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9年李祖兵利用M-N交会图对具有不同结构和构造的同类岩性进行了识别;2010年张伯新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井相-岩性建模数据库,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工区内火山岩岩性识别标准模型;2013年杨辉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域复杂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结果与岩心岩性和录井岩性较为相符,对该区域的储层识别和沉积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4年刘国全针对沧东凹陷孔二段源储互层型致密储层岩性识别的难点,利用散点图、交会图及ECS测井进行岩性的识别,形成了源储互层型致密油岩性识别的有效方法等。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是根据已有的测井曲线资料来划分地下地层的岩性,传统岩性识别方法的方法为交会图法。测井曲线资料包含有丰富的岩性信息,地下的岩性主要包括岩石的物理组成、排列结构、孔隙度及孔隙流体的性质直接着影响测井曲线的测量结果,其中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及泥质含量(Vsh)等测井曲线对地下岩性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实际应用中,特定的岩性对应着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因此,测井解释人员可以根据特定的测井参数组合来确定地下地层的岩性。 2 基础数据整理 测井曲线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际测量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测井资料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跳跃状态,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另一方面由于仪器刻度的不精确性会引起刻度误差,需要进一步做标准化处理。 其中频率直方图是测井标准化处理的一种基础方法,首先选取一套岩性稳定、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地层作为标准层,然后对选定的标准层分别做自然伽马、补偿声波、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孔隙度等测井资料频率直方图,确定每项测井资料在每口井的主要分布范围和峰值,确定对应关键井相应的测井资料分布范围和峰值确定校正值并进行校正。 3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地层岩性 实际情况中,考虑成本及效率因素,绝大部分油田都采用常规的测井系列,常规的测井资料主要包括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声波时差(DT)、密度(DEN)、电阻率(Rt、Rxo)、放射性(CNL)等岩石物理参数,这些测井曲线包含了地下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信息,是一套比较全面而灵敏的测量组合系统。大量理论及实践资料表明,常规测井识别岩性是可靠并且有效的。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地层岩性运用最多的是交会图法。交汇图法是选用两种对岩性反应敏感的物理量进行交会来识别地层的岩性,主要是依据不同储层的岩性和流体类型异常在交会图平面上占有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异常划分。常用的有中子-密度交会图、声波时差-密度交会图、中子-声波时差交会图等。交会图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和快捷的优点,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岩性识别方法。但其缺点是对复杂岩性识别率低。 根据某工区18口井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的差别,针对泥岩、砂岩干层、油层、水层及盐岩等5种岩性建立的GR-波阻抗交会图样板,利用该样板可以直观有效地进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杨 玲1 李鹏飞2 (1.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山西长治 046011;2.长江大学,湖北武汉 430100) 摘要:地层的岩性是岩石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的总和,识别钻井剖面上地层的岩性,尤其是储层的岩性,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能有效进行测井储层识别,岩性识别是前提,因此,岩性识别方法在油气层识别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测井技术;岩性识别方法;储层;石油勘探;石油开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76-02 DOI:10.13535/https://www.doczj.com/doc/994955279.html,ki.11-4406/n.2015.0184 - 176 -

友谊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友谊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友谊油田为例,通过开展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气水层判别标准等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 标签: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油气水层判别 1 研究区概况 友谊油田位于羊二庄油田主体部位西南约6km,为赵北断层控制下的一个逆牵引鼻状构造,区域构造属羊二庄断阶带,断层十分发育,含油面积3.7 km2,探明地质储量445×104t。该油田为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大,碳酸岩含量高,受储层物性、钻井、测井等多因素影响,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统计历史上51个单试层的试油结果,测井解释符合率仅60.8%,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因此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测井曲线标准化 不同测井系列的测井仪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準确性及进行多井评价和横向对比,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 泥浆与地层放射性的差别越大,即泥浆的密度越大,对地层放射性响应的影响与干扰也就越大。井径大小的变化,对自然伽马曲线测量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泥浆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地层,同时又吸收地层自然伽马射线。所以,当井径扩大与泥浆密度增加时,将会造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数值的显著降低。基于上述考虑,需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井径与泥浆密度校正。 在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时,使用的是自然伽马相对值与泥质含量建立关系图版。采用相对值法求泥质含量可消除测井仪器非标准化对测井值的影响,因此求自然伽马相对值本身也就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标准化。 在友谊油田65口处理井中,选择沙一中的稳定泥岩段进行标准化,基本上该段声波时差在310-320μs/m之间。同时根据所确定的声波时差标准,利用直方图平移技术对所处理井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准化。例如庄1608-1井在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值峰值在320-330μs/m之间,与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相差10μs/m,通过直方图平移技术对其进行标准化,保证以后计算的准确性。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第13章 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第十三章 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我们讲到了储集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评价的基本方法,但储集层评价的最终目标仍然在于储集层含油性的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评价包括人工解释、计算机解释,它都要求利用测井资料对油(气)、水层作综合解释,它是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测井技术发展至今,从简单的纯岩石模型,发展到泥质砂岩储集层评价,到复杂岩性储集层评价等,含油性的评价手段也日臻完善。从解释方法上,仍可以归为三大类:定性解释、定量解释以及快速直观解释。 §13-1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 一、油层最小电阻率法 1、油层最小电阻率 指油层电阻率的下限,当储层的电阻率大于这个值时,可判断为油层。 2、适用条件 对于某一特定的解释井段(测井资料的常规解释中,通常将井剖面地层划分为几个解释井段,每个解释井段内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处于同一水动力系统)),这个方法的局限性也就在于它忽略了岩性、物性的影响,而不同储集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往往是有变化的。 3、油层最小电阻率的确定方法 (1)估算法 根据阿尔奇公式,对于纯地层来说: m w t m w S b R R I a R R F ==== 00φ 得到:n w m S abRw Rt ?= φ 假如:某地区,目的层的孔隙度在25%左右,地层水电阻率Rw 在0.1欧姆.米,如果油水层饱和度的界限定位50%,利用阿尔奇公式,a=b=1,m=n=2,则油层的最小电阻率为6.4欧姆.米。因此,如果目的层的电阻率测井值在6.4欧姆.米以上,则该层可能为油层。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岩性、物性的影响,而不同储集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往往是有变化的。 (2)统计法 我国油田泥质砂岩储集层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水饱和度的界限各不相同。泥质附加导电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工程论文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令狐松 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三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间?开采效率?下一口井布在哪里?这也是测井为什么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的原因。 油气测井评价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工作,利用从井中测量的各种测井信息(曲线),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先进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机处理手段评价地下储层信息,最终提供给地质家。油气测井评价的核心是将地层的声、电、核磁等物理参数反演为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地层地质参数过程。 按照不同储层地质对象,油气测井评价可分为泥质砂岩测井评价、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火成岩测井评价、煤层气测井评价、致密油气测井评价和页岩气测井评价等类型。每一类对象地质特点不同,测井评价重点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不同测井评价的难点所在。 单井测井评价研究包括资料预处理、成像测井处理、岩石物理实验、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油气定性解释、油气定量评价等

方面,可以为地质提供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原则、油气水层判别标准、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以单井解释为基础,可以开展多井油气藏测井综合评价。测井评价技术涉及面很广,下面就针对一些关键方面进行介绍。 测井定量评价的核心是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几个储层地质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解决了“地下是油是水?有多少?”的问题。孔隙度的计算,理论上是采用体积模型方法。以声波测井为例,在压实和胶结良好的纯砂岩中,按照体积模型,有声波时差公式: Rw——地层水电阻率,Ω·m; R1_地层电阻率,Ω·m; Ф——孔隙度,%。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 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 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 (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 (1)常规测井系列。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声、电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特点,在岩性与裂缝识别、构造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识别页岩储层裂缝的类型,对指导页岩气的改造、评定页岩储层的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探讨 (1)页岩气有效储层评价技术。主要依托常规测井系列,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评价需要。 (2)岩石力学参数评价技术。主要依托特殊测井系列与岩石物理实验[30-31],如全波列声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标签:致密砂岩储层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0引言 致密砂岩油气藏作为一种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已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位石油地质专家提出了深盆气(Masters,1979)、盆地中心气(Rose,1986)和连续型油气藏(Schmoker,1995)等新概念,就是针对非常规储层用新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技术方法[1~3]。中国致密储层天然气的分布十分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形成了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为代表的致密砂岩大气区[4]。 目前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主要是在地层层组划分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解释、岩心物性分析、X-衍射分析、显微薄片鉴定等分析和实验资料,结合产能情况,对储层岩性、储层的物性下限、脆性、厚度和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1岩性评价 岩性评价是致密砂岩储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较常规储层评价的要求更高。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小,测井信息中所包含的孔隙部分贡献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求准测井孔隙度,要求更加精细的岩性组分以保障骨架参数的准确性。此外,岩性评价能够十分有助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压裂设计,如可根据岩性类别及其组分确定出的脆性指数以及黏土矿物类型及其各种黏土相对含量,均是压裂设计着重考虑的因素。 常规测井评价岩性的方法主要为:以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以密度、中子和声波孔隙度测井确定岩性骨架类别及其比例大小。如果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可进一步确定出黏土类型。最后以岩性实验分析(如X衍射)刻度测井计算结果。近年来,斯伦贝谢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地球化学元素测井技术-元素俘获谱测井(ECS)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丰富了测井岩性评价的内容,提升了岩性组分的计算精度[5~7] [14](如图1)。 2有效储层物性下限评价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指储集层能够成为有效储层应具有的最低物性。有效储层是指在现有工艺技术及经济条件下能够产出具有商业价值油气流的储层。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值主要包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下限值。有效储层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者:————————————————————————————————日期: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工程论文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令狐松 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三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间?开采效率?下一口井布在哪里?这也是测井为什么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的原因。 油气测井评价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工作,利用从井中测量的各种测井信息(曲线),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先进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机处理手段评价地下储层信息,最终提供给地质家。油气测井评价的核心是将地层的声、电、核磁等物理参数反演为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地层地质参数过程。 按照不同储层地质对象,油气测井评价可分为泥质砂岩测井评价、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火成岩测井评价、煤层气测井评价、致密油气测井评价和页岩气测井评价等类型。每一类对象地质特点不同,测井评价重点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不同测井评价的难点所在。 单井测井评价研究包括资料预处理、成像测井处理、岩石物理实验、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油气定性解释、油气定量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作者简介:杨双定,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1991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测井专业,1999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现从事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方法研究工作。地址:(710201)陕西省西安市长庆路方元大厦。电话:(029) 86029722。E 2mail :cjc_ysd @https://www.doczj.com/doc/994955279.html,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杨双定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杨双定.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新技术.天然气工业,2005;25(9):45~47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集层。由于其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等原因,使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正确识别气层的难度增大。文章分析认为,上古生界气田测井特征受岩性物性作用比较明显,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的测井特征与含气特征不同,电性上高低电阻率气层共存。在综合利用成象测井新技术提供的新方法及多信息、高精度参数,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数据确定了核磁共振变等待时间的测井参数,提出了对致密气层识别有效的气层识别新方法,主要为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差谱法、移谱法,基于交叉偶极声波测井纵波差值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低孔、低渗致密气层和低阻砂岩储层的气层识别问题,提高了测井识别的准确率,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 主题词 鄂尔多斯盆地 核磁测井 声波测井 致密砂岩 储集层 流体 一、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陆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自下而上发育着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 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其中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是主要储集层,储集层岩性为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灰—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灰绿色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 上古生界主要储集层砂岩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储集岩中的原生孔隙大部分遭受破坏,仅存残余粒间孔、自生溶孔以及高岭石晶间孔,从而构成了上古生界低孔、低渗砂岩的储集体系。通过12口井的岩心分析样品统计,其物性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储层物性统计表 地 层孔隙度(%)平均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 2) 平均渗透率 (10-3μm 2) 石盒子组3~169.60.05~6.79 1.09山西组 4~10 6.1 0.01~5.63 0.69 该类储层一般必须经压裂改造才有产能,是否产气的影响因素多,即使采用成像测井,也存在多解 性,测井解释难度大。 二、电性特征 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田,测井特征受岩 性物性作用比较明显,随岩石中岩屑含量增加,或粒度变细,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密度增大,电阻率增大,双测向曲线趋于重合。相反,随岩石中岩屑含量减小,或粒度变粗,孔隙度增大,渗透率升高,密度变小,双测向曲线幅度差异变大。一般纯石英砂岩的自然伽马值小于35A PI ,Pe 值小于2b/e ,骨架密度值为2.65g/cm 3,井径正常或缩径;岩屑砂岩自然伽马值大于40A PI ,Pe 介于2.2~3.2b/e ,骨架密度值为2.7g/cm 3,常扩径。高低阻气层并存,山2 段储层电阻率在100Ω?m 可能出水,而盒8段电阻率20Ω?m 可出纯气。 三、气层测井识别新方法 常规测井识别气层主要是通过气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异来识别,对于低孔、低渗、低阻气层识别难度较大。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为气层识别提供了新的依据。利用核磁共振测井、交叉偶极声波测井等成象测井资料提取气层识别方法,提高气层识别精度。 ? 54?第25卷第9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地质与勘探

综合利用测井技术识别测量裂缝

利用测井技术识别和探测裂缝 摘要:裂缝性地层裂缝的测井解释主要包括裂缝带的识别和储层裂缝参数的定量计算两个方面。用测井方法识别储层中的裂缝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其中裂缝是否有效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点。在测井方法中,常规的测井方法可以识别裂缝,只是精度不高,成像测井仍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裂缝识别依据,而双侧向测井方法可快速、便捷地确定裂缝的有效性。 1.绪论 裂缝,是岩石中由于构造变形或物理成岩作用形成的面状不连续体,在碳酸盐岩、火成岩和泥岩中均有发育,少量见于潜山变质岩中。裂缝不仅是流体的储集空间,还是重要的流体渗滤通道.在致密的砂岩油气藏中,裂缝主要作为渗流通道存在, 大大改善了低孔低渗透储层的生产能力;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还控制着溶孔、溶洞的发育,影响着地层中原始流体的分布状况和泥浆侵入特性;在火成岩地层中,裂缝是地层产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中深部储层由于压实作用多已致密化,天然气的聚集及产出主要依赖于裂缝系统,裂缝的存在势必会对储层的渗透性起到改善作用,形成有开发价值的产层.因此,研究地下裂缝的发育及其分布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岩心是最为直接的裂缝资料,但往往存在取心数量有限、收获率低和岩心不定向等三个方面的局限。用测井方法识别裂缝,具有成本低、识别力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已成为勘探裂缝性油气藏的主要手段. 2.裂缝 按成因分为两种: ①天然裂缝,一般是成岩收缩或构造运动形成的;②钻井诱导,一般是在钻井过程中因频繁起、下钻的震动和地应力场的不均衡造成井壁有规律的开裂。根据裂缝的形成原因,天然裂缝又分为非构造裂缝和构造裂缝两类,非构造裂缝主要是由于岩石失水体积收缩或岩浆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而形成的收缩裂缝以及压溶作用形成的缝合线。构造裂缝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受构造作用力而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是最广泛存在的裂缝,包括开启裂缝、闭合裂缝2种。开启裂缝是没有充填其它物质的裂缝。在水基泥浆中,裂缝中充填有导电的泥浆,这样裂缝的电阻率就比岩石的电阻率低很多,所以,可以根据电阻率的异常来识别开启裂缝。闭合裂缝是充填有其它矿物的裂缝,它示出由构造应力产生的开启裂缝后来被富含盐的流体循环胶结,因此电阻率较高。钻井诱生裂缝由于钻开地层后,原始地层应力释放,挤压井眼周围的地层,在井壁上产生了钻井诱生裂缝,常见的有3种: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重泥浆压裂缝和应力释放裂缝。 按产状分,裂缝的产状一般表征分为裂缝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裂缝面的倾向。其分类主要根据裂缝面倾角、倾向相互间的组合以及相关的地质资料,目前分为五大类:低角度裂缝、倾斜裂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网状裂缝及高角度网状裂缝.

SYT5717-95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1995—07—13发布1995—12─20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1) 4 沉积相评价内容和要求 (3) 5 成岩作用评价内容和要求 (4) 6 储层温度压力评价和要求 (6) 7 储层孔渗性能评价和要求 (8) 8 地震储层预测和参数提取 (9) 9 储层敏感性评价和要求 (10) 10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17) 11 储层综合评价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717—95 单井碎屑岩储层评价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单井油气储层的评价和分类。 2 引用标准 SY/T 5153.1—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自吸方法 SY/T 5153.2—87 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离心机方法 SY/T 5162—87 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 SY 5364—89 岩石含油级别的划分 SY/T 5368.1—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变质岩 SY/T 5368.2—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砂岩 SY/T 5368.3—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岩浆岩 SY/T 5368.4—89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火山碎屑岩 SY/T 5368.5—199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 SY/T 5477—92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3 岩性评价内容和要求 以岩心研究为基础,辅之以岩屑和井壁取心,并按SY/T 5368.1~5368.5对地层剖面进行连续描述,用岩心资料刻度或标定测井资料以提高解释精度。按照储层评价目的选择分析化验内容(见图1)。 3.1 颜色 取新鲜面进行描述和命名;并区分自生色和继承色。 3.2 成分 碎屑岩的成分研究需要宏观观察、微观观察及测试鉴定相结合。 3.3 结构 观察描述颗粒大小、形状、球度、圆度、颗粒表面特征,以及胶结物特征、杂基特征、胶结类型和支撑结构等方面内容。各项内容还应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3.4 沉积构造 观察描述层理类型、层面构造、同生变形、生物扰动和以化学成因为主的沉积构造等,其中层理是主要研究内容。不同类型层理要进行层理类型、显现方式、纹层厚、层厚和层系厚度变化,以及层理规模大小、产状要素等描述和统计。 3.5 岩石类型 主要由陆源物质组成的碎屑岩,按照颗粒大小将碎屑岩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

致密储层孔隙度测井表征方法及应用

127 致密油气储层[1]的孔隙度低,准确计算孔隙度的难度非常大,因为较小的绝对误差就可以产生较大的绝对误差。而且储层中的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进一步加大了测井物性的评价难度。 1?实验室分析及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1.1?岩石类型及孔隙度实验室分析 从所收集340多块X衍射实验分析数据来看,研究区主要包含4种岩性,包括含碳酸盐油页岩、 云质泥岩、泥质泥晶云岩和含泥泥晶粒屑云岩4种岩性。岩石的骨架矿物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黏土、碳酸盐(包含方解石和白云石)、石英(包含石英和长石)和黄铁矿,岩石 图1?不同岩石分析孔隙度分布图 从岩心实验分析物性上看,这4种岩性的物性差别较大,见图1。含碳酸盐油页岩孔隙度平均为3.89%;云岩泥质孔隙度平均为6.54%;泥质泥晶云岩孔隙度平均为4.94%;含泥泥晶粒屑云岩孔隙度平均为6.8%。 研究区目的层由于岩性复杂,岩石骨架参数变化快,物性差,孔隙较小,孔隙度评价极其困难。 1.2?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从不同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关系可以看出,补偿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自然伽玛与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的关系非常差,而通过多矿物模型计算出来的岩石骨架密度与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关系要好于补偿密度、声波时差、补偿中子与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的关系,因此本次研究选用了多矿物模型计算出来的骨架密度来对孔隙度进行计算。 由于不同层段的骨架密度与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关系是不一致的,因此分不同层段建立了孔隙度公式。 在矿物组分计算结果基础上,新构建一条岩石骨架密度曲线,对地层物性进行分析。骨架密度计算公 式如下: S\U S\U TXD TXD FDU FDU FOD\FOD\'(19'(19'(19'(19'(10 式中:DENM 为骨架密度,g/cm 3 ;V clay 为粘土含量,%;DEN clay 为粘土密度,g/cm 3;V car 为碳酸盐含量,%;DEN car 为碳酸盐密度,g/cm 3;V qua 为碳酸盐含量,%;DEN qua 为碳酸盐密度,g/cm 3;V pyr 为碳酸盐含 量,%;DEN pyr 为碳酸盐密度,g/cm 3。 由于目的层可以分成上、中、下3段,因此物性计算公式也分成上、中、下3段来建立。上段物性计算模型:POR=9.3623*DENM -17.442。中段物性计算模型:POR=14.859*DENM -34.796。下段物性计算模型:POR=7.6493*DENM -15.89。上式中:POR为计算孔隙度,单位为%;DENM为骨架密度,单位为g/cm 3; 2?结果分析 应用以上方法和模型就可以对孔隙度进行计算。用所建立的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块的xx井计算孔隙度。从计算的结果来看,模型计算的孔隙度总体趋势上与岩心实验分析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能够满足解释评价需求。 图3?xx井上段物性计算成果图 3?结束语 由于致密油储层非均质强,岩石骨架矿物组分纵向变化快,孔隙结构复杂,单一利用孔隙度曲线难以准确评价物性参数,利用多矿物模型首先计算岩石骨架密度,进而利用岩石骨架密度和孔隙度的关系建立模型精度更高、误差较小,构建的孔隙度评价模型能够满足解释评价的需求,适合推广到整个区块。 参考文献 [1]?赖锦.库车坳陷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致密储层孔隙度测井表征方法及应用 罗旭 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辽河分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本文通过多矿物模型计算出来的岩石骨架密度与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精度得到了提高,效果更好。 关键词:致密储层?全体积模型?测井?孔隙度 Logging?Characterization?Method?of?Porosity?in?Dense?Reservoir?and?Its?Application Luo?Xu Liaohe Branch of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Ltd.,Liaoning Panjin 124010 Abstract:In?this?paper,a?logging?interpretation?model?is?established?by?calculating?the?skeleton?density?of?rock?and?analyzing?the?porosity?through?core?experiments?based?on?the?multi-mineral?model.The?accuracy?has?been?improved?and?the?effect?is?better. Keywords:tight?reservoir;Total?product?model;Logging;poros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