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梯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1325Z21

学时数:5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6学时)课程类型:理论+实践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部)

编写时间:2013年12月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电梯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它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又为其它专业课程做基础,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它是建筑类各专业工程技术应

用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梯系统的构成,掌握电梯曳引系统和操作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初步具备电梯系统设计和选用的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前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可编程控制技术

后续课程:综合自动化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

1、了解电梯的各部分结构,了解其作用和机理

2、在理解电梯的速度要求的基础上,掌握电梯的各种不同的电力拖动系统

3、掌握电梯的信号控制系统

课程重点介绍电梯拖动及信号控制系统。课程在讲授电梯的拖动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

知识,能对不同的拖动系统进行分析。

(一)方法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电梯层门的安装、层门地坎的安装、电梯井道的测量、样板架的制作与放样、导轨的安装、轿厢安装和安全部件安装电梯与调试方法、电梯的维修与保养知识技能等。

(二)专业能力目标

认识电梯的结构、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电梯控制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三)社会能力目标

(1 )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

(2)形成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

(3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4)具有随机应变、工学结合的创新精神;

(5)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规划

三、学习情境设计

四、学业评价

(1)课程学业评价由学习过程评价和综合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30% 70%

(2)过程评价即每个学习情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自评/小组互评成绩和教师评价两部分,其中自评/互评占70%教师评价占30%。主要从项目完成情况,规范作业、劳动安全、工具设备正确使用、资料完整规范等方面进行项目考核。

(3)综合考试即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一般采用笔试。

(4)考核方式如下表

五、教学资源

(一)课程教学环境

(1)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应能保证教师播放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及图片。

(2)实验设施:应具有一定数量的电梯控制系统器实验台,保证实验正常开出。

(二)课程教材选用与参考资料

1. 叶安丽主编,《电梯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 李惠昇主编,《电梯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3. 张汉杰主编,《现代电梯控制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李永东主编,《交流电机数字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5. 张忠夫主编,《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6. 陈家盛主编,《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教学课件

(2)试题库

(3 )教学录像

六、实施建议

(1)师资配备建议

1)师资结构

本课程应配备一只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总人数应为5名。其中专职授课教

师3名(高级职称教师1名、中级职称教师2名);实验教师1名(高或中级职称实验师1名);兼职教师1名(高或中级职称工程师1名),教师双师素质比例应达到60%。

2)专兼教师分工协作

专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专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实验教师

承担该门课程的实验与实训任务;兼职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现场实践与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应达到30 %以上。

(2)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1)网络教学环境和硬件资源

本课程将开发课程资源共享网站,通过逐步的改进与完善,课程网络资源能涵盖课程所需的所有理论概念和知识点。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计划、讲稿、PPT录像教学片、实践教学(项目、讲义、

指导书与报告等)、学习指南、资料网站链接、网上测试、辅导与答疑等全方位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硬件条件并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

2)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与环境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使学生受到模拟职业环境条件下的高技能培训。课

程设计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实际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养成。建议与本课程相关实训室如下,全部采用开放式管理,设备、设施利用率100%。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教师本着现有和近 3 年预备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的说明与描述,具体按课程执行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

(1)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结合督导组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2)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当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交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3)本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校内外专家定期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研究与分析,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执笔人:审核人:

系部主任:教务处:

日立电梯控制技术介绍

电梯控制技术介绍 一、电梯技术要求 1、电梯性能指标 2、电梯型号 二、电梯机械产件整体简单介绍

电梯系统的组成情况基本相同,主要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对重装置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电气控制及信号系统等组成。其中UAX无机房电梯将曳引机、控制柜及限速器置于井道内,取消了专用的机房设置。 NPX、NPH、GVF、NF电梯的整体结构图——见有机房电梯整体结构图 UAX电梯的整体结构图——见无机房电梯整体结构图 1、曳引系统: 功能:输出与传送动力,使电梯运行。 组成:主要由曳引机、曳引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 曳引机:包括电动机、制动器和曳引轮在内的靠曳引绳和曳引轮槽摩擦力驱动或停止电梯的装置。 曳引绳:连接轿厢和对重装置并靠与曳引轮槽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升降的专用钢丝绳。 导向轮:为增大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距离,使曳引绳经曳引轮再导向对重装置或轿厢一侧而设置的绳轮。 反绳轮:在轿架和对重框架上部的动滑轮。根据需要曳引绳绕过反绳轮可以构成不同的曳引比。 2、导向系统: 功能: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 组成: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支架组成。 导轨:供轿厢和对重运行的导向部件,由钢轨和连接板组成。 导靴:设置在轿架和对重装置上,使轿厢和对重装置沿导轨运行的导向装置。 导轨支架:固定在井道壁或横梁上,支撑和固定导轨用的构件。 3、轿厢: 功能:用以运载乘客或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 组成:由轿架和轿厢组成。 轿架:固定和支撑轿厢本身和运载重量的承重框架,一般由上梁、立柱、底梁等组成。

轿厢:是电梯的工作容体,具有与载重量和服务对象相适应的空间。由轿底、轿壁、轿顶、装饰顶等组成。 4、门系统: 功能:封住层站出入口和轿厢出入口。 组成:由轿门、层门、开门机、门套等组成。 轿门:设在轿厢入口的门,由门板、轿门导轨架、轿厢地坎等组成。 层门:设在层站入口的门,又称厅门,由门板、层门导轨架、层门地坎、层门联动机构等组成。 开门机:使轿厢门和层门开启或关闭的装置。 门套:装饰层门门框的部件,主要起定位及保证与门扇之间的间隙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作用。 5、对重装置系统: 功能:用来平衡全部轿厢质量和一部分额定载重量。 组成:由对重块和对重框架等组成。 对重装置:由曳引绳经曳引轮与轿厢相连接,在运行过程中起平衡作用的装置。 6、安全保护系统: 功能: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组成: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等组成。 限速器: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一定值时,其动作能导致安全钳起作用的安全装置。 安全钳:限速器动作时,使轿厢或对重停止运行保持静止运行状态,并能夹紧在导轨上的一种机械安全装置。 缓冲器:位于行程端部,用以吸收轿厢动能的一种弹性缓冲安全装置。 门锁装置:轿门与层门关闭后锁紧,同时接通控制回路,轿厢方可运行的机电联锁安全装置。 极限开关:当轿厢运行超越端站停止装置时,在轿厢或对重装置未接触缓冲器之前,强迫切断主电源和控制电源的非自动复位的安全装置。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60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应该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应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重点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一个模块,模块设置了2个应用型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框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然后针对本项目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最后给出技能训练的目标、内容、安装、调试及评分标准,以方便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传感与检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安装和使用常用传感器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与安装调整常用传感器和检测元件。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传感器的概念与种类,描述各种传感器的最新发展水平和方向。 (2)解释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特点。 (3)会根据使用要求,查阅传感器性能指标与使用技术,能够正确选用安装常用的传感器。 (4)获得有关传感检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传感检测实验。 (5)重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1. 概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从现代汽车后市场出发,掌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特点、策略和技巧。通过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运行,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参与和操作,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可让学生面向研究对象进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与维修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的性质 《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维修方向)专业的方向课程,也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保险理赔方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篇、汽车检测与维修实务篇以及以及蕴含汽车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点,重点是整个汽车检测与维修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为了使学生对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知识点的全面了解,在本课程中设计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检测与维修实务(检测与维修礼仪、维修流程等)环节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程中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开发思路 1、课程将保证学生掌握现代汽车市场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相关概念、原则及方法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要以实操为重点并兼顾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整体内容具有关联性、梯度性、系统性、完整性,为提高学生学好后继续专业课程大号基础。 3、对实践中直接应用的内容,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目标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认真学习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基础知识(汽构部分和检测与维修部分)。让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职业规范,培养企业的合格人才。 2.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市场中检测与维修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汽车服务市场检测与维修等基本理论。

2016年电梯试卷(含答案)

四、问答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目下方空白处,共20分。) 1、按GB 7588-2003《第1号修改单》规定,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主要考虑哪些风险?(2分) 2、按GB 7588-2003《第1号修改单》规定,由于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增加,还提高了哪些要求?(3分) 3、采用驱动主机制动器作为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制停部件时,GB 7588-2003《第1号修改单》主要从哪些方面提高了要求?(5分)

4、与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相比,对于层门强度的要求,GB 7588-2003《第1号修改单》主要有那些变化?(5分)

一、是非题(正确画“√”,错误画“×”,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每题1分,共20分) 1、质量体系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受控文件用于对内发放,可以控制和追溯。(√) 2、受控文件的发放,文件封面都应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和受控编号,便于追溯和回收。外出学习所发的所有文件,无需交由质量管理部门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和受控编号。(×) 3、各类记录填写有错误需更改时,应采用杠改的方式(应能辨别出原来的内容),并签署更改人(应是原记录的填写人)名字和更改日期,在差错的上方写上正确的内容。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则可采取同等措施。 (√) 4、所有仪器设备及其软件、标准物质均应有唯一性标识,有检定/校准仪器要求的设备应当有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的标识。 (√) 5、用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每一台计量器具、标准物质、检测设备均须贴上绿、黄、红三色标志,分别表示合格、停用、准用状态。(×) 6、对于额定载重量按照单位轿厢有效面积不小于200kg/m2计算的非商用汽车电梯,轿厢装载2.5倍额定载重量。 (×) 7、按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电梯定期检验时,重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不合格不超过3项(含3项)即判定为合格。(×)8、按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限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07080129授课对象:自动化控制、机电、电子应用、计算机 应用、测量专业等 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子电路、电工原理、电子测量、电子 仪器仪表和有关专业基础知识等。 学时:(64学时)后续课:相应各专业课 制定人:辛川制定时间: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以上相关专业计划规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使用;了解对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了解新型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应用中对电子电路、单片机和微型计算机等的基础知识的回顾。补充应用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对实际应用的认识。 由于无实训条件,故传感器的应用能力方面暂缓。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对对自动控制系统中信号的拾取及处理方法; 2)加深学生的对传感器实际应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巩固对已学理论电子电路、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和微型计算机等的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了解新型传感器; 2)了解对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3)了解各种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4)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使用使用。 (二)。课程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 4学时) 1.传感器基础知识、检测技术基础( 1学时); 2.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其处理方法( 1学时); 3.电桥电路在测量中的应用( 1学时); 4.电阻电桥设计制作与性能测试( 1学时)。 (二)( 12学时) 1.变阻传感器( 2学时); 2.电阻应变片、热电阻及热敏电阻,敏电阻( 4学时); 3.电阻、敏电阻、敏电阻( 4学时); 4.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学)。 (三)( 5学时) 1.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性能特点( 2学时); 2.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 1学时); 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容式接近开关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学时)。

电梯培训考试试卷

电梯基本知识试卷(销售部分) 姓名:日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电梯一般由哪几部份组成:、导向系统、门系统、轿箱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2、按用途分类哪些电梯:乘客电梯、 5、 "y、杂物电梯、观光电梯.、汽车电梯、船舶电梯。 3、电梯的主要参数是载重、、。 4、电梯制造、安装的国家标准是。 5、奥的斯GEN2使用代替传统的钢丝绳,迅达3300AP使用代替传统的钢丝绳。 6、当电梯出现紧急故障时,通常情况下公司要求维保小时到达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 在用电梯至少每日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7、电梯运行速度失控时,装置可以使电梯强行停止运行,不使其坠落。 8、电梯:是用于高层建筑物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它有一个装载乘客的,沿着垂直或倾斜角度小于°的导轨在各楼层间运行。 9、宁波宏大的母公司是集团,其生产的主机、门机、限速器、安全钳、门锁、缓冲器等部件被广大电梯厂商选用。迅达3300AP系统电梯的是主机,其生产厂商是。 10、在全球范围内就电梯生产历史、产销量、已运行的电梯数量、品牌影响力排序依次是奥的斯,,,。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是的人员。 A.有电工维修经验; B有司机操作证; C.安全运行管理; D.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维修操作证; 2、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应遵循以的方针进行。 A.保养为主; B.维修为主; C.保养为主、维修为辅; D.检查巡视; 3、世界第一台电梯的是生产的,世界第一台自动扶梯是生产的,世界第一台无机房电梯是生产的。

A、奥的斯,奥的斯,通力; B、奥的斯,迅达,通力; C、奥的斯,奥的斯,奥的斯; D、奥的斯,迅达,奥的斯 4、在需要进入井道时,应使用打开电梯厅门。 A.双手用力向两侧扒门; B.用撬棍撬; C.用电焊切割; D.厅门钥匙 5、电梯不平层是指:。 A. 电梯停靠某层站时,厅门底坎与轿门底坎的高度差过大; B. 电梯运行速度不平稳; C. 某层厅门地坎水平度超标; D.轿箱底坎水平度超标; 6、电梯提升高度是指。 A.建筑物的高度; B.轿厢的高度; C.每一层站的高度; D.最下端站地坎至最上端站地坎之间的高度; 7、电梯的额定速度是指。 A.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B.安装调试人员调定的轿厢运行速度; C.电梯设计所规定的轿厢速度; D.电梯轿厢运行的最高速度; 8、电梯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方便舒适。 A 安全可靠 B.高速 C. 稳定 D.快捷 9、厅门地坎槽中有异物,可能会造成电梯。 A.运行不稳; B.关门不到位 ; C.运行噪音大; D.运行失控; 10、通常所说的VVVF电梯是指。 A.交流双速电梯 B.直流电梯 C.交流调压调速电梯 D.交流调频调压电梯 11、电梯供电系统应采用系统。 A.三相五线制 B.三相四线制 C.三相三线制 D.中性点接地的TN 12、机房地面曳引绳通过的孔洞应有高度的围框。 A.≥25mm B.≥30mm C.≥50mm D.不限 13、电梯安装申报开工的机关是,《安全检验合格证》的发证机关是。 A.劳动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B.劳动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C.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测院 D. 特种设备检测院。特种设备检测院; 14、电梯井道内应设置照明,井道最高与最低 m以内各装一灯外,中间灯具不超过 m。 A、0.5;5; B、0.5;7; C、0.8;5; D、0.8;7;

《电梯控制技术》试卷A答案

1曳引传动是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来完成的,它有较大的适应性。 2为了防止人员坠落或剪切,对电梯门系统的设置的要求是:电梯每一个楼层的层门上都装有层门钩子锁装置,门锁锁钩的啮合深度≥。(7mm) 轿厢门关闭后,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门扇与下端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客梯,此间隙≯(6mm),对于货梯,此间隙≯(8mm)。 3规定零线是指(工作零线);用途是构成(工作回路)。 限速器是一种限制轿厢或对重速度的装置,通常安装在(机房或井道顶部)。 2、电梯曳引机通常由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机架、导向轮组成。3.电梯供电系统应首先采用(TN-S)系统。 4、电梯用电设备电压波动应在额定电压的(7﹪)。 5、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与零线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其保护原理就是可以形成大的 (短路电流),使漏电设备脱离电源。 1、 2、接地线是指(保护零线),用途是(保护接地)。 9、.对电梯的主电源开关的要求,不应切断(照明)、通风、插座及(报警电路)。 10、电气火灾指的是由(电路短路、过载)、接地电阻增大,设备绝缘老化,以及操作人员或维护人员违反规程造成的(电路产生火花或电弧的现象)。 11、电梯中常用的低压电器有熔断器、位置开关、接触器、、、 (继电器、空气开关) 12、每个层门应有(自动关门)装置,当轿厢不在层站时,能自动将层门关闭。 6、万用表使用完毕,转换开关应打在(交流档最高档)。 7、电梯的电气控制柜中常用的电气元件:(热继电器)、 (熔断器)、(断路器)、(接触器)、相序继电器、按钮、整流滤波设备、PLC或基板控制器、变频器、变压器、接线排子。 8、电梯中电气安全装置的名称:(熔断器)、(相序继电器)、电气门锁开关、上下端站保护开关、超速保护开关、急停开关、(过载开关)、安全触板与光电开关、光幕、张紧轮开关、液压缓冲器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断路器或过流继电器。 10、电梯中用到的行程开关有:(开门限位开关)、(关门限位开关)、(端点限位开关)、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张紧轮开关、液压缓冲器开关。 11、轿厢门关闭后,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门扇与下端地坎之间的间隙应尽可能小。对于客梯,此间隙≯(6MM),对于货梯,此间隙≯(8MM)。 12、.对电梯的主电源开关的要求,不应切断(照明电路) 、通风、插座及 (报警电路)。 13、万用表测量大电压时,不能在使用中(转换开关),避免产生电弧烧坏仪表 14、灭火器和人体与10KV以下的带电体要保持(0.7m)以上的安全距离。 15、接触器的电磁机构通常包括铁心、吸引线圈、。(衔铁) 16、电动机运行时出现一相电源断电,。(转速减慢,温度升高) 17、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变换成平滑的直流电。电容器起。(滤波作用) 电气控制的一般性故障是 A.开路 B.短路 C.断路 D.B+C 2、检查电梯的电气故障的方法有:法。( A B C D E ) 。 A.观察法B.测量电阻法C.测量电压法 D,短路法 E,程序检查法

电梯的自动控制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电梯的自动控制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年级 学习形式 层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 5 月22 日

目录 1 前言 (4) 1.1概述 (4)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3电梯的发展史 (4) 1.4 电梯的工作原理 (5) 1.5 电梯的构造 (5) 2 变频电梯控制系统 (6) 2.1 电梯的控制方式 (7) 2.2 变频电梯的控制要求 (7) 2.3 变频电梯控制软件 (8) 3 未来电梯的发展方向 (9) 4 结论 (12)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4)

电梯的自动控制 专业:机电一体化层次: 姓名:学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梯行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企业的生产条件、人文素质、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我国电梯已行成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保养一条龙服务的一个完整的行业。各电梯公司也不断改进设计、修改工艺,更新换代生产新型的电梯。电梯主要分为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部分,随着自动控制理论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梯的拖动方式与控制手段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的直流电梯已被淘汰,交流双速梯、ACVVV交流调速梯逐渐被VVVF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电梯所取代,控制系统已在大量采用PLC和微电脑控制技术,而PLC控制系统由于运行可靠性高,使用维护方便抗干扰性强,设计和调试周期较短等优点,倍受人们重视,已成为目前在电梯控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控制方式。 关键词:VVVF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电梯;PLC控制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必修课,电子、测控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自动化专业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电气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工业现场检测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打下基础。 ] 课程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实训》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系统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后续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及装置实训》、《毕业实践》等。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的作用和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如下几点: 1.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又兼有专业课的特点,课程设计时既要考虑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强调理论性,又要考虑知识的现场应用,强调实用性。所以在学习各类传感器时,一般重点是基本原理、调试和应用维护,对内部结构和电路设计只作一般要求。 2.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前导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掌握检测仪表的使用,检测系统的维护,对检测系统的设计不作要求。 考虑学生没有学习大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3.按照“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为载体,以真实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为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及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三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检测仪表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传感器基本原理、结构。 (2)熟悉现场物理量的概念、特点。 《 (3)掌握检测仪表及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1)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表的使用。 (2)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等社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 (3)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及知识更新的能力。 <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素质培养目标:具有能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树立职业道德,初步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及教学方法 单元1 检测技术基本知识学时:4 教学内容与要求: : 熟悉测量方法、检测系统组成和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了解检测系统的作用、地位,检测技术的新发展。掌握测量及误差等理论知识;能针对测试数据作误差分析处理。

最新版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食品分析》课程任务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原理、各种分析检测仪器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掌握食品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用分析检测方法、分析检测仪器能力,能够制定食品中各种检测组分的检测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组分检测的国家第一法(即国家仲裁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方法和设备检测的能力,对在线食品生产质量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与现代食品产品质量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2、课程定位 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食品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食品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食品加工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的分析检测方法大量应用,根据对食品企业的调查,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食品生产工艺的操作、设备的调试、食品在线品质管理、食品化验室化验、食品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及食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因此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生产、分析检测、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与食品质量检验有关的技术、管理、食品生产及教学、实验等相关工作的高等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2.课程定位 食品理化分析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综合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相关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一名从事食品分析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学好《食品理化分析》课程的内容,

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PLC的三层电梯控制系统 班级:机电一体化1407 姓名:金梦阁 指导教师:烟月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绪论 (3) 0.1选题背景 (3) 0.2方案的比较和论证 (3) 第1章电梯概述 (5) 1.1电梯的发展简史 (5) 1.1.1电梯的起源 (5) 1.1.2电梯技术发展趋势 (5) 1.2电梯的基本结构 (6) 1.3电梯的类型 (9) 第2章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10) 2.1 PLC的特点 (10) 2.2 PLC控制电梯的优点 (10) 第3章三层楼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 (11) 3.1 电梯的控制要求 (11) 3.2 PLC型号选择 (12) 3.3电梯PLC I/O配线表 (12) 3.4 PLC输入输出接线示意图 (13) 3.4.1硬件的设计和选择 (13) 3.4.2 程序设计思路 (14) 3.4.3 三层楼电梯梯形图程序 (15) 3.4.4 电梯的安装与调试运行 (17) 结论 (19) 致 (20) 参考文献 (21)

前言 在常规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与执行器是独立接线的,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构成的系统需要大量导线。通信总线应用到测控系统中,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导线,而且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已被广泛采用的工业总线一般有两类。一类为主从结构方式,如RS-485通讯,该通讯总线在工业控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通讯方式为命令—响应方式。主机定时向各子控制器发出查询信号,再由各子控制器汇报各自状态。这种通讯方式开发难度较小,但通讯实际耗费了主控制器相当一部分资源。所以此种方式并未能完全地发挥出主控制器强大的运算功能。另一类为各节点自主通讯方式,如欧姆龙公司、三菱公司的CAN总线,NEWLIFT公司的LONWORKS总线等。这类总线的可靠性和通讯速率与前一种有着本质的提高,但成本相对较贵。 现代社会中,电梯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运输设备。电梯的存在使得每幢高层建筑的交通更为便利。电梯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继电器控制阶段,微机控制阶段,现场总线控制阶段。 与其它几种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最易实现,价格最为低廉的一种,这也是目前CAN总线在众多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原因。CAN总线协议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开放系统互联模型基础上的。作为工业控制的底层网络,CAN总线通波特率可高达1Mbps,最远距离可达l0km;通讯采用短帧结构,使得数据传输的时间短,受干扰的几率低,并且CAN总线协议有良好的检错措施,因此CAN总线通讯的可靠性较高。由于CAN总线的安全性,实时性,简单易操作性和价格低廉,使其十分适合在电梯通讯中应用。目前电梯井道系统中,主要采用并行通讯,上行、下行电缆比较多,现场安装调试比较麻烦。采用CAN总线后,通过串行通信方式,构成控制器局域网,仅用四根线,其中两根为电源线,一根信号发送线,一根信号接收线,实现呼梯、选及显示信号的通信,并为进一步实现多台电梯群控、远程监控、楼宇自动化提供便利接口。

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精简版【有CAD图】.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电梯控制系统模型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的是电梯自动控制模型,硬件部分我们使用的是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组成高度为四层楼的电梯控制系统。单片机采用AT89C51,晶体振荡器选6MHz,C51、C52为30uF 瓷片电容与晶体振荡器形成时钟电路。电容C53、电阻R51、R52和按键RESET构成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电路。软件部分采用了两种控制方案,简易控制方案只是简单的电梯上升下降,在各楼层短暂停留。而进一步控制方案则考虑各楼层的信号请求,以完成各楼层的升降控制。该系统具有工作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电梯, AT89C51单片机,共阴极数码管,CD4511译码器,发光二极管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章设计要求 (2) 第三章设计方案 (3) 第四章硬件设计 (5) 4.1 单片机 (5) 4.2 各楼层电梯间电路 (9) 4.3 电梯间电路 (12) 4.4 控制台电路 (13) 4.5 单片机电路 (16) 4.6 电路PCB图 (17) 第五章软件设计 (19) 5.1 简易控制方案 (19) 5.2 进一步控制方案 (22) 5.2.1 控制逻辑流程图 (22) 5.2.2 说明 (25) 5.2.3 参考程序 (26) 第六章软硬件系统的调试 (31) 6.1 软件调试 (31) 6.2 硬件调试 (32) 第七章结束语 (33) 毕业设计总结 (34)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引言 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公元前2800年在古代埃及,为了建筑当时的金字塔,曾使用过由人力驱动的升降机械。公元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1858年美国研制出以蒸汽为动力,并通过皮带转动和蜗轮减速装置驱动的电梯。1878年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发明了水压梯。并随着水压梯的发展,淘汰了蒸汽梯。后来又出现了采用液压泵和控制阀以及直接柱塞式和侧柱塞式结构的液压梯,这种掖压梯至今仍为人们所采用。但是,电梯得以兴盛发展的原因在于采用了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在20世纪初,美国奥梯斯电梯公司首先使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生产出以槽轮式驱动的直流电梯,从而为今天的高速度,高行程电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市的102层摩天大楼建成,美国奥梯斯电梯公司为这座大楼制造和安装了74台速度为6.0M\S的电梯。从此以后,电梯这个产品,一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目前电梯产品,不但规格品种多,自动化强,而且安全可靠,乘坐舒服.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微处理机和电子计算机已成功的应用到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去,采用无触点元件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已开始批量生产。 第二章设计要求 采用AT89C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组成高度为四层楼的电梯控制系统。 电梯内电路由FS1、FS2、FS3和FS4四个发光二极管作为指示灯,电梯模型上电后,电梯的起始位置为一楼,等待控制台Start按键按下,数码管显示“1”。当Start按键按下后,电梯开始向上运动,控制台的上升指示灯UP亮。2s后到达二楼,数码管显示“2”并在二楼停留5s,然后继续上升。每层楼停留5s,直到四楼。在四楼停留5s后开始下降,控制台的指示灯DOWN亮。每层楼停5s,直到一楼。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在一个上下循环中按下过Stop键,电梯下降到一楼后停止工作。直到再次按下Start键后重新恢复工作 第三章设计方案 电梯控制系统由各层楼的电梯间电路、电梯内电路和控制台电路三部分组成。电梯在各楼层的定位本应采用行程开关,考虑到模型的操作性,采用延时控制。相邻楼层间升降设定为2S。 1)各楼层的电梯间电路 二、三层的电路间均有“上升”和“下降”选择按键,一楼只有“上升”按键,四楼只有“下降”按键,每个按键配一只发光二极管,作为指示灯。 2)电梯内部电路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产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层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电子产品检验概述、电子产品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和检验仪器操作规程。介绍做电子产品检验质量记录,如何出具电子产品检验报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帮助学生完成从课堂知识学习到生产工作实践的思想转变,加强学生的标准与规范意识,使学生具备电子测量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电子产品检验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其成为能够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 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树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和基础课程教学局部优化协调统一的观念;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元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用新的人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观念,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空间中建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培养方案;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内容,广容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方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强化工程背景知识和应用分析,工程综合应用意识;妥善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择,重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 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7 技能大赛 拟设赛题 高职 智能电梯安装与维护 试题09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高职组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赛项 (GZ-2017013-09) 选手须知: 1、试题共:14页,如出现试题缺页、字迹不清等问题,请及时向裁判示意,并进行试题的更换。 2、参赛团队应在5小时内完成试题规定内容;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创建的程序文件必须存储到“D:\技能竞赛\工位号”文件夹下。 3、选手提交的试卷用工位号标识,不得写上姓名或与身份有关的信息,否则成绩无效。 4、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可提出设备器件更换要求。更换的器件经裁判组检测后,如为非人为损坏,由裁判根据现场情况给予补时;如人为损坏或器件正常,每次扣3分。 日期:月日工位号:

竞赛基本要求: 1、正确使用工具,操作安全规范。 2、部件安装、电路连接、接头处理正确、可靠,符合要求。 3、爱惜赛场的设备和器材,尽量减少耗材的浪费。 4、保持工作台及附近区域干净整洁。 5、竞赛过程中如有异议,可向现场考评人员反映,不得扰乱赛场秩序。 6、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考评人员,服从安排。 竞赛设备描述: “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竞赛在“THJDDT-5型电梯控制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上进行,装置由两台高仿真电梯模型和两套电气控制柜组成。电梯模型的所有信号全部通过航空电缆引入控制柜,每部电梯控制系统均由一台FX3U-64MR/ES-A PLC控制,PLC之间通过FX3U-485BD 通信模块交换数据,电梯外呼统一管理,可实现电梯的群控功能。高仿真电梯模型包含驱动装置、轿厢及对重装置、导向系统、门机机构、安全保护机构等组成;电气控制柜包含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低压电气(继电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相序保护器)、智能考核系统等组成。选手根据竞赛任务书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 参赛选手根据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电梯控制功能要求,在指定专用绘图页上手工绘制电路图, 电路设计图纸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描述,应符合“JBT 2739-2008 工业机械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技术规范。 1.电梯抱闸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含交流电源、变压器、整流桥、熔断器、主接触器触点、抱闸线圈。 2.电梯开关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含电阻器、电梯门机、开门继电器触点、关门继电器触点、关门减速开关。 任务二:电梯机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 根据所提供的设备及部件,完成下列电梯机构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包括呼梯盒、井道信息系统、平层检测机构、限速器钢丝绳、层门开合传动机构等),电梯模型各部件相应位置示意图如图1。

利用PLC实现的二层电梯自动控制..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 二层电梯自动控制 控制要求 1) 采用PLC 构成二层简易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电梯的上、下行由一台电动机拖动,电动机正转为电梯上升,反转为下降。一层有上升呼叫按钮SB11 和指示灯H11,二层有下降呼叫按钮SB22 和指示灯H22。一至二层有到位行程开关ST1~ST2。电梯内有一至二层呼叫按钮SB1~SB2 和指示灯H1~H2;电梯开门和关门按钮SB5和SB6,电梯开门和关门分别通过电磁铁YA1 和YA2 控制,关门到位由行程开关ST5 检测。此外还有电梯载重超限检测压力继电器KP 以及故障报警电铃HA。控制信号说明如表1 所示。 输入输出 文字符号说明文字符号说明SB5 开门H1 电梯内一层按钮指示灯SB6 关门H2 电梯内二层按钮指示灯SB1 电梯内一层按钮H11 一层上升呼叫按钮指示灯SB2 电梯内二层按钮H22 二层下降呼觉按钮指示灯SB11 一层上升呼叫按钮KM1 电动机正转

2018年电梯考试试题1.doc

电梯考试试题 电梯考试试题 电梯司机练习 答题人 :石岩成校练习分数 :100 得分 : 判断题 1:当进机房电源为三相四线制 , 则零线和地线可以合用 , 不必分开。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错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2:绳头组合的作用是固定钢丝绳和调整钢丝绳张力。(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3:限速器钢丝绳张紧轮的轴承损坏时 , 可能导致安全钳误动作。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4:供电电源断相 ,可能导致电梯交流电动机过热或烧毁。 ( ) 对错考 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5:在轿厢结构件中轿厢架是承重结构。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6:轿内照明是由机房专用电源供电 ,不受电梯其它供电部分的控制。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7:电梯在五楼 ,若三楼层门打开 ,电梯仍能正常运行。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错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8:电梯轿厢顶部不得放置杂物 ,轿厢内不得悬吊物品。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对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9:任何情况下 ,轿厢地坎与井道壁的水平距离不可以大于 150mm 。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错 试题分数 :1 分得分 : 10:在层门、轿门开启情况下 ,可以用检修速度运行电梯。 ( ) 对错 考生答案 : 正确答案 :

(完整版)电梯控制技术复习题21

一.单选题: 1. 电梯、自动扶梯每(A )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发证才能运行。 A.一年B。半年C。二年D。三年 2.电梯、自动扶梯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A)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A.一个月B.二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C )复审一次。 A.一年B。半年C。二年D。三年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满(C )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申请。 A.一个月B.二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 5.电梯突然失电停在半空,司机正确处理的操作是(C )。 A.打开安全窗帮助乘客从轿顶逃生。B.打开电梯门帮助乘客跳出轿厢逃生。C.保持镇静、等待救援6.电梯平衡系数(B )时,电梯空载向上运行时容易冲顶。 A.太小B.太大C.变化D.40一50 7.(D )系统由操作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A.曳引B.重量平衡C.电力电力拖动D.电气控制 14.(B )电梯俗称VVVF电梯, A.交流调速B.交流变频变压C.液压D.直流 15.减速油箱的温度不得高于(C )摄氏度。 A.60 B.50 C.85 D.105 16.在规范中规定乘客电梯运行中轿厢噪音不大于(B )分贝。 A.65 B.55 C.80 D.70 17.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得小于(B )米。 A.1.5 B.2.0 C.2.1 D.2.2 18.轿厢最大乘客数=额定载重量(C ),再向上圆整到整数。 A.55 B.65 C.75D.85 19.(A )电梯的层门门扇与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地坎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6㎜。 A.乘客B.载货C.杂物D.船用 20.导轨支架安装要求,每两个导轨支架中间间距应小于成等于(A )米。 A.2.5 B.3 C.3.5D.1.5 21.轿厢导靴一般有(B )。 A.2个B.4个C.6个D.8个 22.曳引钢丝绳常漆有明显标记,这是(B)标记。 A.换速B.平层C.加油D.检修 23.门滑轮固定在门扇上方,每个门扇至少装有(B)。 A.1只B.2只C.3只D.4只 24.货梯门扇与门套之间,门扇与门扇之间的间隙均应不大于(D)。 A.5 ㎜B.6㎜C.7 ㎜D.8㎜ 25.用于处理电梯受困的装置有(B)。 A.限速器B.警铃C.缓冲器D.限位开关 26.(D)是当轿厢或对重超过下极限位置时,用来吸收轿厢或对重装置所产生动能的制停安全装置。 A.安全钳B.限速器C.端站减速装置D.缓冲器 27.EPROM是( D ) A.随机存储器B.只读存储器C.可电擦除的存储器D.可紫外线擦除的存储器 28.(D)设置在轿门上,在层门、轿门关闭过程中,当有乘客或障碍物触及时,门立刻返回开启位置的安全装置。 A.防火门B.层门C.门锁D.安全触板 29.安全窗电气开关装在(B )。 A.轿厢内部B.轿厢顶部C.轿厢底部D.轿门上 30.下列不属于安全窗设备的条件有(B )。 A.可以向轿顶开启B.可以向轿内开启C.装有机械锁D.设置有电气开关 31.轿厢在井道运动时,最先碰撞的保护开关是(B )。 A.缓冲器开关B.强迫换速C.极限开关D.限位开关 32.机械式极限开关动作切断(A )回路。 A.主电源B.方向C.强迫换速D.安全 33.极限开关动作时,下列装置中(D )不能正常工作。 A.轿厢对讲电话B.轿厢报警按钮C.轿厢应急照明D.开门按钮 34.电器控制系统中,电梯只能下行,不能上行的不可能原因是(C )。 A.上行方向继电器失效B。下行方向继电器故障 C.安全回路故障D。上行方向回路故障 35.双微型计算机控制方式电梯,主要是控制系统的CPU和(C )的CPU以及部分继电器组成。 A.电气系统B.电路系统C.拖动系统D.通讯系统 36.机房内钢丝绳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有高(D )以上台阶。 A.10㎜B.20㎜C.40 ㎜D.50㎜ 37.装有多台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井道,应在井道下部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或对重)之间设置隔障,隔障高度不小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