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doc
会计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doc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会计学(财会方向)(专科)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试行)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环节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循环全过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要求及北京电大会计学(财会)专业(开放专科)的要求与规定。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社会实践的性质与任务

社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应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来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进行主要会计报表的分析,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实践目标

本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会计知识教学目标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n 标两部分内容。其中:

I.会计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2)掌握会计原理的基础知识;

(3)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

(4)掌握登记各种账簿的方法;

(5)掌握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

(6)掌握各利|报表编制的方法。

2.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结合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能力;

(2)根据记账凭证结合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账簿。

(3)根据记账凭证、账簿结合所学的知识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

(4)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填制真实的原始凭证。

(5)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能力。

(6)撰写会计报告分析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的形式与内容

手工操作模拟实验的形式有以下两种,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种形式。

1.手工模拟实验。主要内容是编制会计凭证、账簿登记、填列会计报

表、撰写会计报告分析。(具体要求见附件1)

2.计算机模拟实验。通过软件完成。主要内容是了解账簿登记依据、

掌握账簿的初始化处理、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根据相应资料,撰写会

计报告分析。(具体要求见附件2)

3.会计分析报告格式。(具体要求见附件3)

(四)要求与时限

1.参加人员。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开放教育专科、学历专科、高职), 必须参加实践环节。

2.实践时间。模拟实验的具体时间由各分校电大安排,应在第五学期

进行。操作时间与撰写分析报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周。(54课时)实践环节最迟应在14周结束。

(五)成绩评定

社会实践环节的成绩按百分制。实务操作部分占总成绩60%,会计报表分析部分占40%o

(六)考核组织与验收

各分校电大待实践环节完成后,第15周将成绩单、实务资料报送北京电大财

经部会计统计教研室进行审核。实践环节经审核60分以上者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实践环节者不计学分。

(七)指导教师

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一般应是本专业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相关专业多年从事会计教学(实际)工作者,并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其资格审查由各电大分校负责审验,市电大教务处核准。

请各分校(工作站)按要求及时做好会计学(开放专科)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组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及时与财经教学部尚慧艳、李一建老师联系O

附件1 :

手工操作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为基本内容, 操作课时如下:

实务操作九一…24学时(必选)。

任选其他实务操作----不得少于18学时。

会计报告分析——不得少于12学时。(格式见附件3)

(凭证、账页、报表等由各分校自行决定)

附件2:

软件的说明:

会计学(开放专科)社会实践软件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网络版〉作为基本教材。(己购分校无须再购买)本多媒体操作系统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全国统一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2001》设计了185笔业务,基本涵盖了一般企业中各种常见的经济业务,是为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学实践软件。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扬手工操作会计实验的优点,弥补其耗时多、枯燥,教师批改作业、成绩考核较困难等缺陷,提高了会计教学及实验的质量和效率,是会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个突破。

教学安排如下

1.教学上机时?数为20学时?,学生上机要建立出勤记录和自测练习成绩记录, 构成学生平时成绩。

2.主要练习如下教学模块:账簿初始化处理;口记账登记;明细账登记(多栏式、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总账)

3、会计报告分析。(写作格式见附件3,报表届时在网上发布)

请各试点电大订购,将款项(每套4800元)汇至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开户行:广州市中国工商银行新港-西路办事处

户名:广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账号:3602000309201608783

附件3:

会计报告分析要求:

(-)会计报表分析是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项操作中要求完成以下分析内容:

资产负债表初步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下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初步分析要求:

1.描述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负债及分

布情况;

2.采用结构分析法说明企业各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

利润表初步分析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初步分析要求:

1.描述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2 .采用结构分析法对利润表各部分的构成情况进行描述。

现金流量表初步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初步分析要求:

1 .能够清楚地描述截止到报表编制日,企业各类活动引起的现金及现金等价

物的流入、流出总量;

2.采用结构分析法对企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进行分析说明。

(二)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1.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写出2000字左右的分析报告。

2.一律使用400字稿纸撰写。

(三)评分标准及比重

会计报表分析满分为100分,三张表分数比例为:

1 .资产负债表分析:40分

2.利润表分析:30分

3.现金流量表分析:30分

每-一张报表分析均包括两部分分析内容,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各部分分析均占该部分分数的50%,不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者,不能得满分。

2、会计报表分析占实践环节总分的40%

(四)会计报表资料

会计报表分析的资料有两种类型,学生可以根据情况任选其一完成报表分析内容。

根据会计实务操作中实际编制的会计报表资料进行报表分析。

利用所给定的会计报表资料进行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资料见《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教材P229的资产负债表、P233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P235的现金流量表。

二、毕业作业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毕业作业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实施的目的:

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开放教育各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会计专业的学员要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一定的会计技能,不仅专业性强,涉及的知识面也宽,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缺乏业务实践。即使是在业务部

门工作的学员,也难于对整体会计运行准确把握。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4-F To

第二部分毕业作业实施的内容与要求:

毕业作业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毕业作业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

顺。

2.毕业作业选题应在会计专业范围以内(会计理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其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也可以是实证性研究和调查报告。

3.毕业作业要求使用A4打印纸,字数不少于5000字。

4 .毕业作业基本格式和要求:

(1)标题。

标题一般以一行标题为主,以最确切、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内容的逻辑组合。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既正题和副题结合。正题提出作业的主旨,副题是作业正题的说明,以表明作业论述范围,是正题的基础。总之,标题一要准确、二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三要有创新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 )内容摘要

是对毕业作业内容不加注释和评价的简短陈述,提供与正文一?致的等量信息。它应是一篇可独立使用的完整的短文,一?般应包括陈述对象、方法、结论等, 但应侧重于结论。以不超过300字为宜。

(3)关键词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和索引,围绕作业中心内容,选取 3.5个词作为文章的关键词。一般关键词都为单意词,不应采用复合词。

(4)正文

是作业的主体,作者在这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是详细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

(5)参考文献

注明此作业写作时期参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表明作者对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尊重。

参考文献为著作或教材的要注明:作者姓名、《书名》、第X卷、出版社、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为期刊文章的要注明: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期刊名》、X年X 期。

(二)时间安排

业余学习的学生毕业作业在第五学期末布置,第六学期末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

(三)指导教师资格与要求

1.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本科(含本科)以上及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其资格审查由北京电大负责。

2.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作业,不得跨专业指导。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最多不能多于15名。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作业的全过程,及时填写毕业作业指导记录表。

5.应按照北京电大有关规定,为教师指导毕业作业工作计酬。

(四)成绩评定

1、考核标准:按百分制计分。

?90-100 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2)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4)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80-89 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3)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70-79 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中心较明确,层次基本清楚,语言大体通顺,结构基本合理。

(3)答辩中大部分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60-69 分

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答辩中部分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 59分以下

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

己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汽。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2)答辩

毕业作业一般应由分校一级组织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北京电大专职教师和外聘专家等至少三人组成。组织全体学生答辩有困难的分校(工作站)可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毕业答辩,抽取比例应不低于30%。

(3)成绩评定办法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作业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作业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 成绩由北京电大负责终审,中央电大组织抽查。

5.学分

毕业作业经审核合格后给予5学分。未完成毕业作业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第三部分会计专业(开专)毕业作业选题

一、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1.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2.对利润表新组成项目的深层剖析

3.“收益重心论”的局限及对策

4.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比较分析

5.资本保全模式创新与会计范式重构

6.论“大会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7.财务会计要素结构模式之重构

8.浅析我国政府会计的构建

9.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

10.浅析无形资产的会计计量

11.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分解与整合

12 .中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13.论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共选择

14.论会计信息资源的稀缺性

15.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

16.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17.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

18.论规范公司治理的独立会计措施

19.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

20.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21.论两大法系的会计法律制度

22.会计诚信的理性思考

23 .财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异同

24,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的儿点意见

25.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二)关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制度)

1.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思考

2.简析会计法的演进及其实施

3.会计诚信分析的新框架:法学视角

4.《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

5.对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些思考

6.《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7.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8.审慎性原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运用

9.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困难与对策

10.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三)关于会计核算

1.对会统核算一体化的构想

2.物价变动环境下固定资产的计价管理

3.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新方法

4.半前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金融工具的确认浅析

6.浅论会计核算中的资产减值

7.对销售业务费按比例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做法的思考

8.“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9.论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

10.经营性项目会计核算模式的重构

1.财务报告舞弊的社会思考

2.简评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

3.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局限性及中国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4.会计的真实性与会计职业判断

5.美国治理会计造假给我们的启示

6.会计信息不能忽视机会成本

7.会计行为优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8.经营者行为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失真

9.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10.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

(五)合并报表

1.试论会计报表合并的实体理论探讨

2.试论会计报表合并的母公司理论探讨

3.主体论: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最佳选择新

4.交叉控股模式下合并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5.谈合并报表的编制理论

6.对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价差处理的探讨

7.中西合并报表的分析比较

8.合并报表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

(六)上市公司会计

1.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的探讨

2.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及其防范

3.“有限理性”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

5.上市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6.浅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7.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科学性问题

8.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综合治理

9.让财务与企业一起上市

10.上市公司控制结构披露的市场反应与政策意义

(七)国际会计

1.关于会计国际化的研究

2.试论会计的四个国际重要差异

3.德国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4.111美会计监管比较研究的启示

5.分部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

6.合营企业财务会计的国际化

7.股票期权报酬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势

8.美国会计制度缺陷的透视及反思

9.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刍议

10.利益相关者会计监督体制的国际比较

11.论会计国际协调新格局及其运行的有关问题

12.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八)其他理论问题

1.我国会计管理改革的历程与面临的任务

2.经济史视野中的会计演进

3.股份公司所得税纳税调整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4.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5.略谈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差异的协调

二、财务管理

6.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发展

7.网络时代财务管理初探

8.浅探债权人利益保护与公司治理结构

9.现金管理中的盈缺平衡分析

10.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11.对折现率性质的界定

12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设计

1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14.平衡计分卡评说

15.企业集团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设想

16.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

17.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8.中小企业存货账实不符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19.供应链中的预算管理

20.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浅探

21.试析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22.企业投资中心业绩评价研究

23.有关收益质量的探讨

24.把握利润转移规律——利润战略管理探索

25.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26.并购财务方式与资本结构

27.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研究

28.企业并购中的财务评估及风险衡量

29.中国企业财务预算应以现金流量为中心

3().试论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31.税收筹划——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

32 .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与排警

33.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财务的创新要求

34.论企业财务目标的产权基础

35.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理论

36.财务总监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37.对企业集团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

38.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39.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研究

40.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实现管理创新

41.关于企业效绩评价中评议指标合理量分的思考

42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43.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44.试论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

45.应收帐款投资的机会成本探讨

46.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

47.分析筹资流量提高筹资效益

48.关于企业资金运作的思考

49.企业进行投资的价值研究

5().现金流量折现法在企业价值评估11'的运用

三、管理会计

1.从战略管理会计看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2.作业成本管理(ABCM):要素与实施步骤

3.绩效管理系统及作用

4.浅淡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与研究

5.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

6.管理会计研究的误区和方向

7.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

8.浅论作业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9.浅谈管理会计中业绩考核

10.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11.管理会计基本假设探析

12.智力资本:管理会计面临的新挑战

13.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中运用现状的评价

14.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111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基本架构的思考

16.而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

17.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的现状与未来

18.试论管理会计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19.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

20.战略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完善

21.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展望

2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

23.创建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体系初探

24.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

25.从战略管理到战备管理会计

26.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

27.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28.ERP中价值流的体现——管理会计中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析

29.现代管理方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30.试论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

31.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

32.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会计

33.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相结合的理论框架

34.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35.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36.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初探

37.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38.关于ABC分析法的研究

39.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40.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四、成本会计

1.试谈企业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决策

2.策略性成本管理

3.企业资本成本理论探讨

4.作业成本法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5.无形资产计价重置成本法评析

6.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的再认识

7.目标成本计算法的创新与应用

8.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

9.两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比较与思考

10.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1.成本管理观念

12.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3.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重点和突破点

14.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

16.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17.竞争性目标成本的确定和管理

18.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19.试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

20.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21.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创新

22.论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现实意义

23.用机会成本法指导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24.成本性态新解

25.对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分摊的质疑

26.技术进步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冲击

27.作业成本制度及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

28.借鉴OPT管理思想、完善成本否决法

29.科学认识质量成本和质量利润的关系

30.战略成本管理及其主要分析方法

审计学

1.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看法

2.从市场中来到市场去解读企业营销审计

3.关于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的思考

4.管理审计的定义和方法研究

5.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6.试论财务收支审计如何向管理审计延伸

7.浅析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审计

8.财务报表舞弊与发现方法的分析

9.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

10.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误区

11.谈谈会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

12.浅论网络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13.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的对策

14.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15.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应实行招标制度

16.有关资产重组审计问题探析

17.上市公司治理与审计委托模式选择

18.管理当局压力对CPA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19.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20.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实现增值

21.加强效益审计提高政务实效

22 .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23.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

24.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浅议

25.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26.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审计

27.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

28.论管理审计的三大作用

29.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

3().理论创新与功能扩展——关于审计理论建设的若干问题

31.中国审计市场动力转换分析

32.试论强化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

33.试论环境报告的审计

34.审计体系的再探讨

35.CPA审计质量低下的深层成因与对策研究

36.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及其原则

37.论环境的变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其对策

38.我国上市银行年报境内外审计的差异及原因

39.健全我国审计法制体系的思考

40.中国绩效审计发展问题研究

41.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42.优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43.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借鉴与完善

44.管理审计在企业物资采购中的运用

45.完善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思考

46.企业破产清算审计中的几个问题

47.关于内部管理审计的外部化问题

48.浅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

49.试析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之异同

50.浅探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研究

注:1、本专业学员依据毕业作业选题方向,自拟或选定此题目做社会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毕业作业。

2、开放教育、统招、高职专科会计学专业以本实施细则要求为准。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能工巧匠的工作容、真实生活乃至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容:本课程的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XX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Basic Plant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x 适用专业: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 理论课程总学时: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七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内容附属于《基础植物分子生物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进一步印证、巩固和丰富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生物技术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体会。 本实验课程共安排2次实验,均为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能掌握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完成质粒DNA提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基本实践环节的工作任务;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分子生物学中出现问题,对植物生理生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教材:肖尊安.植物生物技术.化工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书: 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胡松年,薛庆中.基因组数据分析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F.M.奥斯伯等.精编分子生物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5. Joe Sambrook, David Russell.分子克隆实验指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

版社,2002. 郭尧君.蛋白质电泳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 完成实验报告程度。 大纲主撰人:韩英鹏 (一)实验项目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专业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 计划学时:8学时 每组人数:5人 首开日期: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2.1目的:学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的方法。 2.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原理进行对植物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重组质粒DNA转化不同细菌有不同的转变效率。目前PUC19对E.Coli, DH5α或JMl09菌株的转化,已达到105~107转化子/mg DNA (最高可达108转化子)。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实验的成败直接相关。DNA分子转化的过程如下:4.1吸附:完整的双链DNA分子吸附在受体菌的表面。 4.2转入:双链DNA分子解链,单链DNA进入受体菌,另一链降解。 4.3自稳:外源质粒DNA分子在细胞内又复制成双镶环状DNA。 4.4表达:供体基因随同复制子同时复制,并被转录转译。对DNA分子来说,成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地图学教学大纲分解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说明 《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 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详见表1) 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五、主要参考书: 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 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 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时:适用学期: 学分: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4.总学时:54学时 5.总学分:3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 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 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 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 二、坐标 三、高程 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 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 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 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地形图测量方法 三、控制测量的概念 四、碎部测量简介 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 一、地图的分类 二、地图的功能 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地图学复习要点(考试重点)

地图学复习讲义 1地图: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讨论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3数据预处理:就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或将数据压缩、增加、保留主要特征;或对数据的使用进行取舍,以期适用于地图符号化和地图作业。 4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说明文字,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5非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制图数据没有明显比例关系的符号称作非比例符号。 6遥感:从一定距离对地表或近地表的地物所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从紫外到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以达到识别目标的理论和方法,称为遥感。 7比率符号: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称作比率符号。 8定位比率符号法:在定位符号法的定量表示中,通常使用点状符号面积大小与其所代表的数量成一定比率关系,这种符号的组合与配置称为定位比率符号法。 9连续比率方式:地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值

按比率一一对应,这种方式称为连续比率方式。 10线状符号法:通常以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中心线或是轴线表示空间定位,也可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线状符号法。 11动线符号法:以线状符号的定位和指向表示事物变动的路径和方向,以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以符号宽度表示定量特征,这种符号的组合称为动线符号法。 12质底法:全域连续分布的面状现象,可以按某种分类规则将整个制图区域的数据,用定名量表划分为多个互不重叠、性质不同的图斑,以显示制图对象的质量差异。它以线划表示分类界线,以色相或网纹表示不同的图斑,这种符号的配置方法称为质底法。 13范围法:局部成片或离散分布的地理现象是以真实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事物的分布范围,以颜色、网纹、注记或排列分量等表示数据的性质和类型,这种符号配置的方法称为范围法。 14点值法:用形状相同,大小与其代表的数值成固定比率的圆点符号表达离散现象分布特征的方法称为点值法。 15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大小,全部制图对象均以相应的等级符号表示,这种方式称为分级比率方式。 16地理图: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科类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与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功能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更新、查询检索、综合分析和应用、成果输出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资源、环境、生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第一节GIS基本概念 1.信息与数据 2.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3.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定义及其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GIS相关学科 1.GIS与地理学 2.GIS与地图学 3.GIS与计算机科学 4.GIS与遥感 5.GIS学科“树” 习题要点: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GIS功能与应用领域 1.GIS基本功能 2.GIS主要应用领域 3.无处不在的GIS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应用功能及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 第四节GIS构成 1.硬件 2.GIS软件配置 3.数据 4.GIS人员 习题要点:掌握GIS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第五节GIS发展历史与趋势 1.国际GIS的发展状况 2.我国GIS发展 3.GIS发展趋势 习题要点:了解GIS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数据、地理数据、地理信息、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理解。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GIS的组成与GIS的功能,理解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GIS 的发展与趋势。 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其表示 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1.地理空间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 3.地理空间实体 习题要点:理解地理空间的定义、在计算机中地理空间实体的表达。 第二节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 2.矢量数据结构 3.栅格数据结构 4.矢量、栅格数据结构比较与选择 5.属性数据存储 习题要点:掌握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栅格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类型,掌握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编码方法 1.编码的概念和意义 2.栅格结构编码方法 3.矢量结构编码方法 4.属性数据编码方法 习题要点: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栅格矩阵结构、游程编码结构、四叉树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编码方法(简单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地理空间及其表达,空间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难点:栅格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矢量数据结构及编码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地理空间及其表达,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特征、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理解空间数据结构编码的方法。 第3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和分类编码 1.数据预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