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四大制度创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大制度创新及初步成效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在推进四大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创新投资管理制度。一是实施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外商投资的准入领域实行了负面清单制度,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共有190条。经过2年调整,2015年版负面清单中外商投资特别管理措施压缩到122条,调整率达35.8%,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二是创新外商投资备案制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实施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3326户,是2014年的1.5倍,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外资设立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审批向备案登记的转变。三是创新境外投资备案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备案办法简便高效,自开展以来,股权投资基金类企业借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开展的境外投资活跃。截至2015年6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备案项目411个,上半年保税区办结境外投资备案项目208个,中方投资总额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四是创新工商登记制度。

建立了由工商部门主导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并拓展到业务变更和进出口经营资格备案登记,质检部门推出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税务部门推出“办税一网通”等创新举措,实现了由多头受理向一口受理的治理流程再造。试行企业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入驻企业已经超过原上海综合保税区过去20年存量企业总数。

二、创新贸易监管制度。一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运行,收单业务通过“单一窗口”完成一半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手续。二是稳步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非保物流模式试点。海关已制定出监管方案和操作规范,对使用仓库管理系统的仓库物流企业,实施“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的监管模式。2014年底开展“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非保物流模式试点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安全可控。三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监管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多项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截止2015年9月,自贸区从账册备案到核销企业操作环节由34项减为10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减少41.3%和36.8%。“先进区、后报关”参与企业从最初7家增至419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