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内科学学习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

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篇二: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西医整体护理的心得体会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西医整体护理的心得体会摘要:因nicu是神经内科重患者密集的场所,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等特点1,因此中西医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内在护理质量,也能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中西医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

篇三: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

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

书则是为了实践。

5、注重细节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

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7、悟其实个人觉得,这一点在于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其实在中医科实习的体会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心之所向,即为天堂,我们心中充满世界,充满爱,自然你便能给你的身边带来爱,你的身边都满满的是爱,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吗?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合十

另附:武当山·太子洞·贾爷赠

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做出样,上善若水老子讲,

冤家宜解局和谐,你让我柔共吉祥,

遵纪守法灾祸少,节能环保促健康,

相亲相爱相互帮,忍让柔弱胜刚强。

安分守己

风吹草动莫紧张,坚定正确大方向,

维稳第一不动荡,莫要乘风去做浪,

蚂蚁休想充大象,蚯蚓不可把车挡,

安分守己爱本行,勤劳致富最久长。

顺从天意天意不可去违抗,只能顺从不可挡,下雨由天嫁由娘,凡夫俗子谁能犟,掩耳不忙细细想,替天行道莫迷向,良心无愧自知详,知足常乐无祸殃。敬老爱幼人在世间为谁忙,磨去磨来有多长,上为父母孝应当,下为儿女来教养,不可白活人世间,千方百计务正行,孝悌忠

信礼义讲,廉耻分明最高尚。

2013年8月下旬,贾道爷赠

度人无量,要把好东西教给别人共同修炼,度人即是度己。

篇四:内科学习心得

内科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中西医学子,三年来的理论学习让我在浩瀚的医学殿堂里如饥似渴,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鄙陋,一边是中医经典的研读,一边是西医现代医疗的发展,很多时候会令人措手不及,尤其是这学期接触的内科学习,让我更是认识到,中西医的结合目前做的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探究。首先内科学是所有医学课程里面很重要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不仅理论性很强,临床实践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临床有很大一部分常见疾病都可以归属到内科中去,比如心血管类,呼吸性类,消化科类,泌尿系类疾病等等,什么脑出血,冠心病心,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肾炎,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胃炎,贫血,糖尿病,毒蛇咬伤,农药和食物中毒等都是内科科室经常接诊到的病例,所以内科疾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内科学至关重要。

经过这一学期的内科学习,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基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见习过程中,我还是掌握了一些常规病的认识,熟悉并了解这些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2型糖尿病较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等等。

这些疾病中医西医临床各有一套常用的诊疗措施,西医往往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再结合心电图、影像学x线等辅助诊断,经西药抗感染降压利尿等,对证支持治疗。而中医则是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并且中医讲究的是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两者虽有区别,但疾病本身复杂多变,二者相结合反而扩大了我们的对疾病的认识视野。病人病情好转后,还要嘱咐病人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复发。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很重要,我们临床过程中也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实践中,我还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对症用药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

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有害性,比如激素类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紊乱。而这些中药的优势很明显,辩证施治,对证处方,只要不违背中药的配伍禁忌,汤药总是能很快的扶助病人正气,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养生一直得到大众的高度认可。见习课上因为只能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尚欠缺,所以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时间很快,一学期的内科课程已接近尾声,而内科学习并未中断,在理论学习后的真正临床实践,我才刚刚入门,所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更是需要很大幅度的加强。但我会客观

的对自己不足之处做总结和努力,并珍惜好自己接下来的实习机会。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不仅仅是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学会做一名聪明的医生,对病人负责,正确处理好病人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加强沟通。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希望在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11级中西1班侯志珍学号201112020428

篇五: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2013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的内容,让我对中医外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灵枢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觉得这些分类及病因病机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当今社会,乳腺恶性病变在我国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医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运用《中医外科学》的相关阐述,我就从中学到了如何分析辩证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过学习知道,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等七个方面:一、外感六

淫;二情志内伤;三、饮食不节;四、外来伤害;五、劳伤虚损;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饮瘀血。

所以,我会考虑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了解到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疏导病人的情绪来着手,确定正确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错大方向,导致病情的延误。

其次,我会考虑痰饮瘀血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会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现为:结节,小、有压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肿表现为:大、厚、边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则属于癌症了,表现为:硬、边界坑坑洼洼、无痛感。并且,产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侧,有些是位于乳头上下位置,还有一些是发生在乳房的内侧范围。通过经络定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发生在哪条经络上,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考虑可能是胃经,可能是肾经,也可能是肝经发生了经络阻塞,那么,在治疗上,我们就可以从这条经络着手,进行乳腺疾病的治疗,正确考虑如何消除乳腺结节或囊肿。

又例如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我们运用中医外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体从三点来辨证,这三点就是:便、血、痛。例如从患者大便的性质、软硬,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时出血情况,是否呈点滴养还是喷射养,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鲜血或脓血;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来分析病人的具体疮疡情况,然后再加以内外方法的治疗。

老师说过,中医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辩证。“望闻问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体会到在中医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观察,要重点掌握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的辨病,阴阳辩证,部位辩证,局部辩证,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诊断错误而耽误病情。

通过结合实际病况的分析,我发现,中医外科学对我们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中医外科学。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痰、火。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三、哮证-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为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腑。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寒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及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 病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久病、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病因:情志、饮食、年高肾亏、病后体虚、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无外感) 病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病位:清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十四、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致痹阻或血溢之外,脑之神明失用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特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 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病位:脑-五脏关联主责心肝久则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 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饮食、久病耗损。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中医科出科自我鉴定心得_中医科出科个人小结

中医科出科自我鉴定心得_中医科出 科个人小结 中医我是我国医学精粹,中医历史也源远流长!那么你要怎么去写中医科出科自我鉴定心得呢?下面由本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科出科自我鉴定心得,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中医科出科自我鉴定心得篇一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

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感冒与风温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感冒 1感冒之名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2感冒的病机主要在于:卫表失和。3实行感冒的特点:传染性大,病情较重,不限季节,易于流行。4感冒的发病季节以:冬春。5感冒的主因:风。6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是:《类证治裁》。7暑湿感冒,暑热偏盛,热盛烦渴:黄连香薷饮。8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虚体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第二单元咳嗽 1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的著作:《景岳全书》。2咳嗽初起忌用:棵子,五味子。3外感咳嗽的资料原则是:祛邪利肺。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内经》。5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的是:张景岳。6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病程的长短。起病的缓急。疾病的新久。属实属虚。7 外感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4痰湿蕴肺证: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咳声重浊,痰多胸闷)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干咳,咳声短促,脉象细数) 第三单元哮证 1哮病大发作期的病理性质:邪实。2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在于:痰阻气闭。3哮病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气候突变。4哮病的别名:呷嗽。哮吼。哮喘。齁齃。5哮病的宿根:痰。6寒哮久发易伤内脏,一般伤及:肺脾肾。7哮病之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8明以后首先提出‘哮’与‘喘’为两个不同病症的医 著始于:《医学正传》。9‘最早阐明哮喘病机为痰:朱丹溪。10哮病发作时以斜实为主,辨证应当分清: 寒热。11 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咳痰稀薄多沫咯吐不爽)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7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8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单元喘证 1最早提出喘证虚实分类法的:《景岳全书》。2实喘的表现:呼吸深长。气粗声高。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3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治肾。4实喘的治疗原则:祛邪利气。5喘脱的病机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6喘证持续不已的病位在:心。7 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痰多稀薄带泡沫,恶寒发热)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恶寒无汗,咳吐黄稠痰)

中医基础理论 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西医的优势在于精密仪器的检测、高超的外科手术、复杂的器官移植、先进的抢救手段等。而中医的优势恰恰是西医薄弱的方面,中医的辨证施治既准确又灵活,奥妙无穷,对诊治许多疾病,有其独到的特点。如对功能性疾病的诊治,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病毒性疾病的诊治,痰饮淤血病的诊治,疑难病证的诊治等尤具优势。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认识比较深刻,有相当多的人群喜欢中医中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进化,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中医中药的治病之本、调理、滋补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国人的传统认识是中医越老越吃香。一个年龄大的中医,尽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称老中医,甚至夸大一点称“名

老中医”,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医是终身制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呢?《扁鹊仓公传》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医之所以病病道少”,这说明中医难学。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又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 学中医诚然难,学精则更难。但既学医就必须学精,至少要确立“学精”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方能学成一个好中医。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根据我个人学医的体会,主要在于两点:一要认真读书。中医的书籍,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尚嫌不够。读中医的书,不仅要读懂、弄通,而且要熟读、熟记,对许多重要的内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学好《内经》。读中医的书,要善于融会贯通,中医学的理论均源于《黄帝内经》,中医的各科临床,均源于历代医家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 举例说吧,比如学《伤寒论》,不仅要与《金匮要略》相融合,还要上与《内经》相联系,下与《温病学》相联系,此外,还要与内科学、方剂学、药物学、诊断学相联系。比如《伤寒论》的少阳证,这个少阳证就出自《内经》的《素问热论》。《内经》的少阳证只限于少阳经脉症状“胸胁痛而耳聋”,而《伤寒论》的少阳证则为半表半里证,胆火上炎,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中医内科学方药总结

一、感冒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汤加味加减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玉屏风散)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 1.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凉燥——杏苏散)2.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三、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病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麦冬汤,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托—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生脉散 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阳虚-真武汤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中医科的实习心得体会3篇_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回顾在中医科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谈谈一些心得体会。本文是中医科的实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浅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

浅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 刘珍孙爱英蒋利群 湖南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邵阳(422000) 摘要:针对目前中医内科学传统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弊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及手段,调整课时,加强知识结构联系等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学科,是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在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以板书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对教学内容死记硬背。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无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追求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内科学长久、健康地发展,务必要在传承与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述几点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和认识,供同道参酌。 1注重学科交叉联系,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1]。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内容,对内科常见病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及处方用药。本课程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结合其他中医基础课程,其中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的联系颇为重要,也不能忽视与妇科、外科、儿科等其他中医学科的联系。教学上既要突出本学科的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促进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目前我国医学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方法,已经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也应符合当前医疗情况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不能单一的、纯粹地进行中医知识的教学,而应建立以中医知识为主,西医知识为辅的知识结构。教学时,在疾病的定义、发病、诊断、治疗等方面,适当地讲解相关性西医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化、现代化。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中医知识功底,也要有一定的西医知识,以便有足够的竞争力,去获取医疗行业的一席之位。 2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中医内科学是连接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的桥梁,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性,其在高级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众人所知[2]。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并能结合临床变化灵活运用。“填鸭式”的课堂讲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 汤。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1发作期: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 粉。 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 减。 六、肺胀: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七、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八、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平补镇心丹加减。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4、水饮凌心;震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心得学习方法

复习经验介绍(一)必须下真功夫对于报考中医助理考生而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过关分数历年一直最高。辅导班安排跟中西医助理一起听课。老师说我们这帮学员属于中医没学懂西医学了个稀里糊涂。开始还不服气,考过后才明白: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然还过不了关。作为过来人介绍点经验给大家: 1.好好对待实践技能的考试,实践技能完全可以和笔试结合起来一起复习。方药、辨证施治、针灸等也都是笔试的重点。 2.关于教材的选用,一般选用中医药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两种,但是两本书中西医内、外、妇、儿中有些病用的证型和方药不一样。我觉得还是以中医药版为准。但是习题集有诸多错的答案。 3.题目不难。考的是中西医但中医占的比重大,很多考生就此吃亏,花很多时间复习西医科目。估计出题的比例提前谁都不知道,即使非常简单的题目,没有个范围比例,无疑像大海捞针。要是知道考试比例;过关要容易些。但比学校的任何一次考试都难。 4.结合习题看书。对有价值的习题,要追根溯源,确实弄懂。选A对,那么为什么选其他是错误的。把相关知识点一铺开,怎么考都能过关。 5.要有重点,但不要偏科。2006年中医内科占了很大的比重。 6.怎么样的练习题比较好?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里面有解释,不懂就看,而且题目难度和真题相似。但今年新换了大纲,估计题库也调整了,往年的原题少。但往年考题还是很管用的。毕竟考试的重点和命题原则没有变,只不过换了种问法。考试重点仍然是以临床各科为主,尤其要把中医内科学好。西医内容比大家想象的少得多,针灸更没有考前估计的那样多。7.看书一定要有重点,重点一定要看细,像走马灯一样的看,背条条记框框,做题时就会明白那是没有效果的。经验介绍(二)方法科学了,一切迎刃而解对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最大障碍莫过于记忆力差的问题了。怎样克服工作忙、记忆力差的矛盾,提高学习和识记效果呢?我认为应当在“科学”二字上好好动脑筋,提高记忆的科学性。 1.求理解。俗话说,欲要记,先要懂。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所要记忆的知识,理解得越深刻,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考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搞清弄懂,特别是对那些重点、难点内容更是要耐心琢磨,反复品味,力求“知其义而明其根”。国外有人曾作过研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篇百字文,在搞清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语意后,大概15-20分钟就可以把它记住了,如果盲目机械记忆,则要近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2.勤复习。记忆的过程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最好武器就是复习,要使复习取得好效果就必须注意:①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小时、几分钟(头一天有可能遗忘所记材料的一半),以后速度逐渐减慢。及时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等遗忘殆尽后再“回锅”,就事倍功半了;②强化记忆。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证实,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进一步巩固强化,使学习、记忆的程序达到150%,将会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所记内容经久不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学习”效应;③重点强化错题,避免屡错不改。 3.巧记忆。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可分散难点,学练结合;自我回忆,尝试再现;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记住主要公式,进行类推;赋予机械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等。 4.多动笔。“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又不容易记住的内容更是要多动笔。这比单纯地口诵目记效果要好得多。 5.抓重点。立足于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6.善归纳。有条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在学习中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这对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