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统计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就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将从就业人数、行业分布、地区差异、学历层次、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就业人数分析1. 就业人数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就业人数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就业市场仍保持了稳定。
2. 不同行业就业人数变化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稳步上升。
其中,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三、行业分布分析1.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46.3%,较2018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 重点行业就业情况(1)制造业: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就业人数占比稳定在20%左右。
近年来,制造业就业人数略有下降,但整体就业形势较好。
(2)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就业人数增长较快。
(3)信息技术产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市场的热点。
四、地区差异分析1. 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
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2. 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压力较大。
为缓解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产业转移等。
五、学历层次分析1. 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为高校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数据支持,本报告对某高校毕业生历年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招生就业处历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包括毕业生总数、就业率、行业分布、地区分布、薪资水平等。
三、数据分析1. 毕业生总数及增长率根据数据统计,该校自2010年至2020年毕业生总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毕业生人数为1000人,2020年毕业生人数为1500人,增长了50%。
这表明该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2. 就业率2010年至2020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2010年就业率为85%,2020年就业率为95%。
这说明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年好转,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3. 行业分布从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来看,该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教育业等。
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40%;服务业占比为30%;信息技术业占比为20%;教育业占比为10%。
这表明该校毕业生就业行业较为广泛,适应社会需求。
4. 地区分布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方面,该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占比最高,达到60%;中部地区占比为30%;西部地区占比为10%。
这说明该校毕业生就业区域较为集中,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机会较多。
5. 薪资水平2010年至2020年,该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2010年毕业生平均薪资为4000元,2020年毕业生平均薪资为8000元。
这表明该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有所保障。
四、问题与建议1. 问题(1)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就业机会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2)部分专业就业率较低,如艺术类、语言类等。
教育部就业率要求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提出了要求。
二、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具体内容1. 就业率目标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低于90%。
2. 数据统计方式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并将数据报送至教育部。
3. 提高就业能力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5. 完善招聘服务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完善招聘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招聘信息和服务。
三、对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影响及意义1. 对高校及学生的影响由于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各高校和学生都会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高校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生也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实习和就业机会。
2. 对企事业单位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这将促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企事业单位招聘到更加优秀的毕业生。
3. 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表明政府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非常重视。
这将促进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和解决该问题,有助于缓解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现象。
四、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职场素养、技能水平以及实践经验,增强其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
2. 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3. 完善招聘服务高校应完善招聘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招聘信息和服务。
4. 建立良好的就业导向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就业导向,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其提供相关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教育部就业率要求的出台,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分析作者:黄艳芹李真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4期摘要: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界定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统一计算口径,构建综合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以及社会承受力的警情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想,厘清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构建失业预警的警情指标体系,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毕业生失业预警构建体系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失业影响分析高校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不仅对毕业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对毕业生心理造成极大压力。
2014年,笔者曾对河北省范围内15所高校在校生进行了“我的烦恼——大学生心理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引起的恐慌、焦虑”高居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榜首。
这种对就业的挫败感很容易在一些心理素质比较低的学生身上投下阴影,一旦不能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甚至引发悲剧。
(二)增大家庭压力,挫伤家庭教育投资的热情。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家庭消费的排序中,68.8%的家庭将教育消费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然而,由于部分父母考虑到读书未必改变命运,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家庭在条件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家长期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如果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的话,将极大地损伤公众投资高等教育的信心。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蔓延,无疑将影响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影响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非人力资本积累目标的追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的一个特色,即人们更看中高等教育的“标签”作用,将上大学看作一种精神消费,但是假如大学生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日益下降的话,长期必然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信心。
如今社会上已经出现倾向于选择国外高校的趋势,有些家长包括部分用人单位都认为“洋文凭”的含金量高于本土高等教育文凭。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统计方法
(试 行)
一、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
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
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
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
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
(考虑到统计口径的连续性,暂列入就业统计范围)。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二、毕业生待就业
指毕业生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
三、毕业生暂时不就业
包括暂无就业愿望、拟升学、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计算公式:
1、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2、毕业生待就业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说明: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