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
鸟纲分类

实验24 鸟纲分类

一、目的

了解鸟类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认识本地常见种类以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鸟类;掌握鸟类的分类方法,学习使用检索表。

二、内容

常用鸟体测量术语、分类有关术语、分类检索。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有关鸟类假剥制标本和陈列标本、卡尺、卷尺和放大镜。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要爱护实验标本,应轻拿轻放,不要扯动翅膀、腿等。分类检索中所遇形态特征观察上的难点,可用挂图及幻灯片进行讲解。

(一)常用鸟体测量术语(图24-1):

1.全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是未经剥制前的量度)。

2.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喙先端的直线距离。

3.翼长:自翼角(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4.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末端的长度。

5.跗跖长:自跗中关节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的下缘。

6.体重:标本采集后所称量的重量。

(二)分类有关术语(图24-2)

1.翼:

(1)飞羽:初级飞羽(着生于掌骨和指骨)、次级飞羽(着生于尺骨)、三级飞羽(为最内侧的飞羽,着生于肱骨)。

(2)覆羽(覆于翼的表、里两面):初及覆羽、次级覆羽(分大、中、小3种)。

(3)小翼羽(位于翼角处)。

2.后肢(股、胫、跗跖及趾等部):

(1)跗跖部:位于胫部与趾部之间,或被羽,或着生鳞片。鳞片的形状可分为几种(图24-3)。

盾状鳞:呈横鳞状。

网状鳞:呈网眼状。

靴状鳞:呈整片状。

(2)趾部:通常为4趾,依其排列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各种(图24-4)

不等趾型(常态足):3趾向前,1趾向后。

对趾型:第2、3趾向前,1、4趾向后。

异趾型:第3、4趾向前,1、2趾向后。

转趾型:与不等趾足相似,但第4趾可转向后。

并趾型:似常态足,但前3趾的基部并连。

前趾型:4趾均向前方。

(3)蹼:大多数水禽及涉禽具蹼,可分以下几种:

蹼足:前趾间具发达的蹼膜。

凹蹼足:与蹼足相似,但蹼膜向内凹入。

全蹼足:4趾间均有蹼膜相连。

半蹼足:蹼退化,仅在趾间基部存留。

瓣蹼足:趾两则附有叶状蹼膜。

(三)分类检索

我国常见鸟类目别检索

1 脚适于游泳;蹼较发达 2

脚适于步行;蹼不发达或缺

2 趾间具全蹼鹈形目(Pelecaniformes)

3 嘴通常平扁,先端具嘴甲;雄性具交接器雁形目(Anseriformes)

嘴不平扁;雄性不具交接器 4

4 翅尖长;尾羽正常;趾不具瓣蹼鸥形目(Lariformes)

翅短圆;尾羽甚短;前趾具瓣蹼 目(Podicipediformes)

5 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无蹼 8

颈和脚均较长;胫的下部裸出;蹼不发达 6

6 后趾发达,与前趾在同一平面上;眼先裸出鹳形目(Ciconiiformes)

后趾不发达或完全退化,存在时位置较他趾稍高;眼先常被羽7

7 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践间无蹼,有时具瓣蹼鹤形目(Gruifornes)

翅大都形尖,第1枝初级飞羽较第2枚为长或等长(麦鸡属例外);趾间蹼不发达或缺形目(Charadriiformes)

8 嘴爪均特强锐而弯曲;嘴基具蜡膜 9

嘴爪平直或稍曲;嘴基不具蜡膜(鸽形目例外) 10

9 蜡膜裸出;两眼侧位;外趾不能反转(鹗属例外);尾脂腺被羽

隼形目(Falconiformes)

膜被硬须掩盖;两眼向前;外趾能反转;尾脂腺裸出

鸮形目(Strigiformes)

10 3趾向前,1趾向后(后趾有时缺少);各趾彼此分离(除极少数外) 15

11 足大都呈前趾型;嘴短阔而平扁;无嘴须

雨燕目(Apodiformes)

足不呈前趾型;嘴强而不平扁(夜鹰目例外),常具嘴须

12

13 嘴强直呈凿状;尾羽通常坚挺尖出形目(Piciformes)

嘴端稍曲,不呈凿状;尾羽正常鹃形目(Cuculiformes)

14 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鼻不呈管状;中爪不具栉缘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嘴短阔;鼻通常呈管状;中爪具栉缘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15 嘴基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沙鸡属例外)

鸽形目(Columbiformes)

嘴全被角质,嘴基无蜡膜 16

16 后爪不较其他趾的爪为长;雄鸟常具距突

鸡形目(Galliformes)

后爪较其他趾的爪为长;无距突雀形目(Passeriformes〕

(四)代表种类观察:依实验室准备的我国常见鸟类或经济鸟类标本,逐一观察下列各目鸟类和代表种:

目(Podicipediformes):体型中等大,趾具分离的瓣蹼;后肢极度靠后;羽衣松软;尾羽短,全为绒羽,是善于游泳及潜水的游禽。

小 (Podiceps ruficollis):体羽灰褐色,后脚位于身体后部,具瓣蹼。

鹈形目(Pelecaniformes):较大型的鸟类,善游。4趾间具全蹼;嘴强大具钩,喉部具发达的喉囊;善飞的食鱼游禽。

鹈鹕(Pelecanus rseus):体形甚大,嘴平扁,喉囊大直达嘴的全长。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全身黑色,肩和翼具青铜色光泽。繁殖时期,头颈部杂有白色。

鹳形目(Ciconiiformes):大中型涉禽。颈、嘴及腿均很长,趾细长,4趾在同一平面上(鹤类的后趾高于前3趾)、趾基部有蹼相连(鹤类不具蹼);眼先裸出。

科别检索

1 中趾爪的内侧具栉缘鹭科(Ardeidae)

中趾爪的内侧不具栉缘 2

2 嘴粗厚而侧扁,不具鼻沟鹳科(Ciconiidae)

嘴呈匙状或筒状,鼻沟甚长,几伸至嘴端

科(Threskiornithidae)

苍鹭(Ardea cinerea):为较大型的鸟类。头、颈白色,冠羽黑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但颈下部和胁部有黑色;胫的裸出部分较后趾长(不包括爪)。

雁形目(Anseriformes):大中型游禽。嘴扁,边缘有栉状突起(可滤食),嘴端具嘴甲;前3趾具蹼,翼上常有绿色、紫色或白色的翼镜。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雌雄异色,雄鸭头、颈黑绿色,有金属光泽,颈下部有白环,胸部栗色,翼镜紫色,上下有白边,体羽大体灰褐色;雌鸭棕褐色。

豆雁(Auser fabalis):上体褐色,羽毛大多具浅色羽缘,尾上覆羽部分白色,下体白色;嘴黑色,近先端有一黄斑,嘴比头短。

隼形目(Falconiformes):猛禽,昼间活动。嘴弯曲,先端具利钩,便于捕食。脚强健有力,尖端有锐爪,为捕食利器,飞翔力强,视力敏锐。雌鸟较雄鸟体大。

科别检索

上嘴每侧有单个齿状突起;鼻孔圆形,中央有骨质突起

隼科(Falconidae)

上嘴每侧有垂突或双齿突;鼻孔椭圆形,中央无骨质突起

鹰科(Accipitridae)

红脚隼(Falco vespertinus):是小型猛禽。雄鸟背羽灰色,翼下覆羽白色,腿脚红色;雌鸟稍大,下体多斑纹,腿脚黄色。

鸢(Milvus migrans):全身大都暗褐,翼下各具一白斑,尤其高翔时更明显;尾羽呈叉状。

鸡形目(Galliformes):适于陆栖步行,脚健壮,爪强钝,便于掘土觅食,雄性有距。上嘴弓形,利于啄食。翼短圆,不善飞翔。雄性色艳,雌雄易辨。

科别检索

鼻孔被羽;跗跖完全或局部被羽;无距;趾大都具栉状突

松鸡科(Tetraonidae)

鼻孔裸露无羽;跗跖不被羽;雄常有距;趾不具栉状突

雉科(Phasianidae)

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雄鸟具有鲜明的紫绿色颈部,且有显著的白环纹,尾羽长,具横纹。雌鸟羽色不鲜艳,不具绿颈及白环纹,背面为灰色、栗紫和黑色相杂,尾羽不长。

鹌鹑(Coturnix coturnix):体型小,头小翼短,通体褐色,杂以淡黄色斑。

鹤形目(Gruiformes)除少数种类外,概为涉禽。腿、颈、喙多较长。胫下部裸出,后趾退化,如具后趾,则高于前3趾(4趾不在同一平面上)。蹼大多退化,眼先大多被羽。

科别检索

1 足仅具3趾 2

足具4趾 3

2 体形大,翼长在200mm以上;尾羽16~18枚;爪短扁如趾甲

鸨科(Otida)

体形小,翼长在100mm以下;尾羽12枚;爪小而弯曲

三趾鹑科(Turnicidae)

3 头顶被羽;后趾几与前趾平置秧鸡科Rallidae

头上有裸出部;后趾位置较前趾为高鹤科(Gruidae)

丹顶鹤(Grusjaponensis):身体高大,体羽大部为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似肉冠状,故称丹顶鹤。

骨顶(Fulicaatra):全身近黑色,头顶至嘴有一块白斑。趾具瓣蹼。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中小型涉禽。体多为沙土色,有保护色作用。翅尖,善飞。趾间蹼不发达或消失。

金眶 (Charadriusdubius):小型涉禽。无后趾;嘴基、前头、眼先、眼下缘到耳区等处有黑色环带;前胸上背具黑色环带。

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小型涉禽。前头、头顶、后颈、背和肩呈橄榄褐色,有古铜色光泽;肩和背具白斑,体其他部分羽色大都为黑褐色,也具白斑。

鸥形目(Lariformes):体大多呈银灰色。前3趾间具蹼;翅尖长,尾羽发达。海洋性鸟类,其习性近于游禽。

银鸥(Larusargentatus):体大,羽呈灰色,下体大都为白色;下嘴具红端。

鸽形目(Columbiformes):陆禽。嘴短,基部大多柔软,鼻孔被蜡膜。腿、脚红色,4趾位于一个平面上。

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体为沙灰色,背部杂以黑色横斑:腹部具黑斑;翼与尾均尖;嘴呈蓝灰色;跗跖和趾密被短羽,爪黑。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雌雄体色相似。前头灰色,后颈有明显的珠状斑,上体褐色一,下体粉红色,外侧尾羽先端白色。

鹦形目(Psittaciformes):第4趾向后转(对趾型),攀禽;嘴基具蜡膜,坚强,端具利钩。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形小,羽色有黄、绿、蓝和白等色。

鹃形目(Cuculiformes):对趾型。外形似隼,但嘴不具钩。攀禽。许多种类为寄生性繁殖。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翼较长,翼缘白,具褐色横斑,腹部横斑较细。

鸮形目(strigiformes):足外趾向后转,呈对趾型,称转趾型;眼大向前,多数具面盘;耳孔大且具耳羽。嘴、爪坚强弯曲。羽毛柔软,飞行无声。夜行性猛禽。

长耳鸮(Asio otus):耳羽长而显著;体背面羽橙黄色,具褐色纵纹及杂斑,腹羽杂有横斑纹。

夜鹰自(Caprimulgiformes):前趾基部并合,为并趾型;中趾爪具栉状缘,羽毛柔软,飞时无声;口宽阔,边缘具成排的硬毛状咀须。体色与树干色同。夜行性攀禽。

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嘴短阔,最外侧尾羽具白斑。体羽灰褐色,杂以黑色斑纹,似树皮色。

雨燕目(Apodiformes):后趾向前转,称为前趾型;嘴短阔而平扁,无口须;翼尖,善飞翔。小型攀禽。

楼燕(Apus apus):又名北京雨燕。体形似家燕而稍大,翼窄而长,折叠时超过尾端。体羽黑褐色。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足呈并趾型。嘴长而直,有些种类的嘴弯曲。中小型攀禽。营洞巢。

科别检索

1 嘴形粗厚而直 2

嘴形细长而下曲 4

2 嘴上通常具盔突犀鸟科(Bucerotidae)

嘴上无盔突 3

3 嘴短;超形长圆,仅有10枚飞羽;尾脂腺裸出

佛法僧科(Coraciidae)

嘴长,翅形短圆,有11枚飞羽;尾脂腺被羽

翠鸟科(Alcedinidae)

4 头具羽冠;尾脂腺被羽;尾羽10枚;后爪远较中爪为长

戴胜科(Upupidae)

头无羽冠;尾脂腺裸出;尾羽12枚;后爪较中爪为短

蜂虎科(Meropidae)

翠鸟(Alcedoatthis):小型鸟。嘴长直;翼短形圆,尾陷,体为翠蓝色。食鱼鸟类。

戴胜(Upupaepops):嘴细长,向下曲弯,具扇形冠羽。体羽背部淡褐色,翼和尾为黑色

而带有白色横斑。

鴷形目(Piciformes):足为对趾型;嘴长直,形似凿;尾羽轴坚硬而富有弹性。中小型攀禽。

绿啄木鸟(Picus canus):无羽冠,上体绿色,下体灰色,无纵纹;雄体头顶红色。

斑啄木鸟(Picoides major):上体背面黑色带有白色斑点,腹部褐色,尾基腹面红色;雄体头后红色。

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种类最多的一个目。鸣管、鸣肌复杂,善鸣啭,故又称鸣禽类。足趾3前1后,为离趾型;跗跖后缘鳞片多愈合为一块完整的鳞,称为靴状鳞。大多巧于营巢。

我国常见的雀形目鸟类约有30余科,可选看以下常见种类:

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翼长而尖,跗跖后缘覆以横列的盾状鳞。后爪长而稍直。

家燕(Hirundo rustica):背羽黑色,具光泽。喉栗红色,腹部乳白色。尾长而分叉深。

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喙似鹰嘴,头顶部淡灰色,贯眼纹黑色,眉纹白色。尾羽棕褐色。

黄鹂(Oriolus chinensis):全身体羽金黄色。头上有一道宽阔黑纹,翼和尾大都黑色。

八哥(Acridootheres cristatellus):全体羽毛黑色,有光泽。翼上的白色横斑飞翔时如“八”字。

秃鼻乌鸦(Corous frugilegus):体羽全部为黑色且具光泽。成鸟嘴基部无须。

喜鹊(Pica pica):肩羽和两胁及腹部白色,其余体羽大部黑色而有光泽。

寿带(Terpsiphone paradisi):体分栗型和白型两种。前者头蓝黑色,上体自头以下为深栗红色。

斑鸫(Turdus naumanni):上体为棕栗色,腹部白色,眉纹棕白色。

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有淡黄色冠纹;腰羽黄色,形成宽阔的腰带。

画眉(Garrulax canorus):眼圈白色,向后延伸成白色眉状。上体几乎是橄榄褐色。为著名笼鸟。

大山雀(Parus major):头黑色,颊白色,故名白脸山雀。腹面白色,中央贯以显著的黑色纵纹。

麻雀(Passer montanus):头顶栗褐色,颊部有黑斑,背面黄褐色而有黑色纵纹,喉黑色。为各地留鸟。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体型似麻雀而稍大。上体栗红色,腹部黄色,胸前有一栗色项圈。

实验27 鸟纲分类PPT

实验27 鸟纲分类PPT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纲、目、重要科及常见种的鉴别特征。 2、掌握分类术语和测量方法。 3、学会使用和编制分类检索表。 4、能够识别当地常见鸟类。 二、实验材料 各类群代表鸟类的陈列标本 三、用具与药品 卡尺、直尺、解剖盘和放大镜等。 四、操作与观察 (一)鸟类常用分类测量术语 (二)各部形态的分类鉴定术语

图27-2鸟趾的各种类型(自刘凌云和郑光美,1998) 图27-3鸟类的蹼(自姜乃澄,2001) 1、满蹼足; 2、凹蹼足; 3、半蹼足; 4、全蹼足; 5、瓣蹼足 (三)分类检索 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鸟类有1332种,24个目。

注意不同个体喙形、羽色、个体大小、爪、眉纹、贯眼纹等的特征。 目中等大小的游禽,善于游泳及潜水,不能在陆地上行走。喙细直而尖,趾具分离的瓣状蹼。尾短小,由一簇绒羽组成。 小 (Podiceps ruficollis):体小而矮扁的深色 ,善于游泳及潜水。上体灰褐色,后脚位于身体后部,具瓣蹼,翼短,不能久飞。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河湖内,分布于全国各地。 凤头 (Podiceps cristatus):颈修长,具显著的深色羽冠,上体纯灰褐,下体近白。较小 大。广泛分布于大中型湖泊。 鹈形目大中型食鱼游禽。四趾均向前,趾间皆具蹼。喙强大而具钩,具发达的喉囊以储存食物。善于游泳和飞翔。 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俗称鱼鹰,大型游禽。体纯黑色,肩和冀具青铜棕色。颊部白色。喙呈圆柱状,末端有钩。繁殖于中国各地,在中国南方省份越冬。渔民常用来驯养捕鱼。 鹳形目:大中型涉禽。颈长、喙长和腿长,适于涉水取食。趾长,趾间有蹼相连。后趾与前趾在同一个平面上。 白鹭(Egretta garzetta):中等体型(60cm),白色,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时,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有蓑羽。分布在中国南方,为南方常见的鹭科鸟类之一,部分鸟冬季到热带越冬。 苍鹭(Ardea cinerea): 俗名老等,为鹭科中最大的一种。嘴黄色。体羽大部为灰色,飞羽为黑色,腹部白色。颈具黑色纵纹。 雁形目:大中型游禽。喙扁平,喙缘具锯齿形缺刻,可过滤食物,嘴端具加厚的嘴甲。腿短,脚位于身体的后面,前3趾间具蹼。翼的飞羽上常见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斑块,称为翼镜。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家鸭的祖先。雌雄异色,雄鸭头和颈呈金属绿色,故称绿头鸭。颈下部有白环,胸部栗色,两翼各具一块鲜明的紫蓝色的翼镜,体羽大体灰褐色;雌鸭棕褐色。繁殖于中国西北和东北,在西藏西南及华南、华中的广大地区越冬。 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嘴、脚黑,嘴基具黄色区域,小天鹅的黄斑则不达鼻孔下。全身雪白。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为我国的冬候鸟。 隼形目:肉食性猛禽,昼间活动。上喙尖锐钩曲,下喙较短,喙的基部被蜡膜,鼻孔开口于蜡膜上。翼发达,飞翔力强,脚强健有力,具锐利的钩爪,视觉敏锐,适于捕捉猎物。雌鸟较雄鸟大。 红隼(Falco tinnunculus):小型赤褐色猛禽。雄鸟头顶及颈背灰色,尾蓝灰无横斑。上体赤褐略具黑色横斑,下体皮黄而具黑色纵纹;雌鸟稍大,上体全褐。中国常见,喜欢开阔原野。

鸟类分类大全word格式

鸟类分类大全(鸟纲) 1、古颚总目 鸵形目: 鸵鸟科:仅鸵鸟一种 美洲鸵目: 美洲鸵科:包括大美洲鸵和小美洲鸵两种 鹤鸵目: 鸸鹋科:仅鸸鹋一种 鹤鸵科:3种鹤鸵 无翼鸟目: 无翼鸟科:也叫几维、鹬鸵,4种 [共鸟]形目: [共鸟]科:分布于中南美的走禽,47种 2、楔翼总目 企鹅目: 企鹅科: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部沿海和南极,18种企鹅3、今颚总目 潜鸟目: 潜鸟科:游禽,5种 鸊鷉目: 鸊鷉科:游禽,23种 鹱形目: 鹱科:大型海鸟,约70多种 信天翁科:大型海鸟,14种 海燕科:中型海鸟,21种 鹈燕科:中型海鸟,4种 鹈形目: 鹈鹕科:大型游禽,8种鹈鹕 鸬鹚科:游禽,39种 军舰鸟科:大型海鸟,5种 鲣鸟科:大型海鸟,9种 蛇鹈科:大型游禽,4种 鹲科:热带海鸟,3种 雁形目: 鸭科:种类最多一科游禽,包括鸭类、雁类和天鹅,约160种 叫鸭科:分布于南美的游禽,3种 鹳形目:(约115种) 鹭科:中型涉禽,包括鹭类和鳽,约60多种 鹳科:大型涉禽,17种 鲸头鹳科:仅鲸头鹳一种

锤头鹳科:仅锤头鹳一种 鹮科:包括鹮和琵鹭,约30多种 红鹳目: 红鹳科:即火烈鸟,介于鹳和鹤之间的一类涉禽,过去置于鹳形目,5种鹤形目:(约204种) 鹤科:大型涉禽,15种 三趾鹑科:中型涉禽,16种 秧鸡科:中小型涉禽,135种 鸨科:是现存最大的能飞的鸟,25种;该目还包括鹭鹤科、喇叭鹤科、领鹑科、叫鹤科、日鷉科、日鳽科、秧鹤科等 鸻形目:(约350种) 鹬科:中小型涉禽,87种 反嘴鹬科:中小型涉禽,包括反嘴鹬和长脚鹬,11种 蛎鹬科:11种蛎鹬 鸻科:包括部分鸻类和麦鸡,中小型涉禽,65种 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燕鸥科:中小型海鸟,约20种 海雀科:中型海鸟,20多种 该目还包括:瓣蹼鹬科、彩鹬科、石鸻科、燕鸻科、雉鸻科、鞘嘴鸥科等鸡形目:(约284种) 松鸡科:陆禽,包括雷鸟、松鸡、榛鸡等,17种 冢雉科: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的陆禽,20种 凤冠雉科:分布于中南美的大型陆禽,50种 珠鸡科:分布于非洲的陆禽,7种 雉科:包括雉类、鹧鸪、孔雀、鹑类等,约170余种 齿鹑科:分布于美洲的齿鹑类,31种 吐绶鸡科:2种吐绶鸡 麝雉目: 麝雉科:仅麝雉一种,分类有较多争议,过去置于鹃形目 沙鸡目:(约16种) 沙鸡科:中型陆禽,过去曾置于鸽形目鸽形目: 鸠鸽科:陆禽中的一个大科,约309种 鸮形目:(约205种) 草鸮科:草鸮、苍鸮等,16种 鸱鸮科:鸱鸮类。夜行姓猛禽,189种 隼形目:(约311种) 隼科:小型猛禽,包括隼类和美洲的卡拉鹰等,63种 鹰科:多为大型猛禽 可分为10个亚科: 蜂鹰亚科:蜂鹰、鹃隼等,13种 齿鹰亚科:齿鹰、啸鸢等,12 鹰亚科:雀鹰、苍鹰等,61种 鹞亚科:鹞类,17种 鸢亚科:鸢类,9种

鸟类分类表

鸟类分类表 鸵鸟目Struthioniformes 1.鸵鸟科Struthionidae 鸵鸟属Struthio 美洲鸵鸟目Rheiformes 1.美洲鸵鸟科Rheidae 美洲鸵鸟属Rhea 鹤鸵目Casuariiformes 1.鹤鸵科Casuariidae 鹤鸵属Casuarius 2.鸸鹋科Dromaiidae 鸸鹋属Dromaius ?形目Tinamiformes 1.?科Tinamidae 红翅?属Rhynchotus 斑?属Nothoprocta 侏?属Taoniscus 凤头?属Eudromia 山?属Tinamotis ?属Tinamus 林?属Nothocercus 穴?属Crypturellus 无翼鸟目Apterygiformes 1.无翼鸟科Apterygidae 无翼鸟属Apteryx 企鹅目Sphenisciformes 1.企鹅科Spheniscidae 王企鹅属Aptenodytes 冠企鹅属Eudyptes 小蓝企鹅属Eudyptula 黄眼企鹅属Megadyptes 阿德利企鹅属Pygoscelis 环企鹅属Spheniscus 雁形目Anseriformes 1.叫鸭科Anhimidae 叫鸭属Anhima 冠叫鸭属Chauna 2.鸭科Anatidae 鸳鸯属Aix 埃及雁属Alopochen 巴西凫属Amazonetta 鸭属Anas 雁属Anser 环颈鸭属Callonetta 栖鸭属Cairina 鹊鸭属Bucephala 潜鸭属Aythya 黑雁属Branta 麝鸭属Biziura 澳洲灰雁属Cereopsis 鬃林鸭属Cereopsis 树鸭属Dendrocygna 天鹅属Cygnus 蓝翅雁属Cyanochen 扁嘴天鹅属Coscoroba 长尾鸭属Clangula 草雁属Chloephaga 黑头鸭属Heteronetta 丑鸭属Histrionicus 山蓝鸭属Hymenolaimus 棕胁秋沙鸭属Lophodytes 红耳鸭属Malacorhynchus 云石斑鸭属Marmaronetta 海番鸭属Melanitta 湍鸭属Merganetta 秋沙鸭属Mergellus 绿翅雁属Neochen 狭嘴潜鸭属Netta 棉凫属Nettapus 花脸硬尾鸭属Nomonyx 硬尾鸭属Oxyura 距翅雁属Plectropterus 小绒鸭属Polysticta 黑头凫属Pteronetta 花纹鸭属Salvadorina 瘤鸭属Sarkidiornis 绒鸭属Somateria 澳洲斑鸭属Stictonetta 船鸭属Tachyeres 麻鸭属Tadorna 白背鸭属Thalassornis 3.鹊雁科Anseranatidae 鹊雁属Anseranas 鸡形目Galliformes 1.冢雉科Megapodidae 摩鹿加冢雉属Eulipoa 冢雉属Megapodius 苏拉冢雉属Macrocephalon 眼斑冢雉属Leipoa 营冢雉属Talegalla 冠冢雉属Aepypodius 丛冢雉属Alectura 2.凤冠雉科Cracidae 夜冠雉属Nothocrax 盔嘴雉属Mitu 盔凤冠雉属Pauxi 凤冠雉属Crax 稚冠雉属Ortalis 冠雉属Penelope 盔凤冠雉属Pipile 肉垂冠雉属Aburria 镰翅冠雉属Chamaepetes 山冠雉属Penelopina 角冠雉属Oreophasis 3.松鸡科Tetraonidae 花尾榛鸡属Bonasa 艾草松鸡属Centrocercus 蓝松鸡属Dendragapus 镰翅鸡属Falcipennis 雷鸟属Lagopus 松鸡属Tetrao 草原松鸡属Tympanuchus 4.雉科Phasianidae 石鸡属Alectoris 沙鹑属Ammoperdix 雪山鹑属Anurophasis 山鹧鸪属Arborophila 竹鸡属Bambusicola 红林鹧鸪属Caloperdix 鹑属Coturnix 鹧鸪属Francolinus 彩鹧鸪属Galloperdix 红头山鹑属Haematortyx 雪鹑属Lerwa 马岛鹑属Margaroperdix 黑鹑属Melanoperdix 高山鹑属Ophrysia 丛林鹑属Perdicula 山鹑属Perdix 石鹑属Ptilopachus 长嘴山鹑属Rhizothera 冕鹧鸪属Rollulus 雪鸡属Tetraogallu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学期生物教案 第十一章鸟纲第一节家鸽

第十一章鸟纲 第一节家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家鸽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生的特 点,并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和解剖家鸽”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 行的特点及对问题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 证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包括: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是家鸽的双重呼吸。 1.进化的观点和适应的观点是动物学学习中二条鲜明的红线,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强化这一观点,鸟类的教学中也不例外。鸟类是从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鸟类是一类既适于陆地上生活,更适于飞行生活的高等的脊椎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飞行生活高度适应,是使学生树立进化观点和适应观点的典型材料。因此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应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在学习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后,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既是更深入、全面了解鸟类的需要,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同样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4.另外,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仍有些概念是应该理解的,如恒温动物、双重呼吸的概念等。 尤其鸟类的双重呼吸是理解鸟类飞行生活高代谢、高耗氧的关键点,但对学生来说,较抽象,难理解,应想办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5.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观察家鸽的外形、肌肉和骨骼为主,学习观察、测量方法。需准备活家鸽、家鸽骨骼标本、测量用尺子、体温表等。 1.家鸽的外形 分组观察、测量家鸽,井填人表格。 测量方法: 1)全长(体长):自上喙先端至尾端的直线距离。 2)嘴峰长:自上喙先端至嘴基生羽的直线距离。 3)翼长:自翼角(腕关节处)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4)跗长:自肱骨与跗关节的中点至跗与中趾关节前下方的直线距离。 5)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鸟纲分类

实验19 鸟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鸟类分类方法。 2.掌握鸟纲三个总目的主要区别。 3.掌握突胸总目各生态类群及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二、实验材料 各类群代表种类剥制标本和陈列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放大镜、卡尺、直尺、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鸟体的量度(图19-1) 体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 跗跖长自胫骨与跗跖关节后面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下缘的直线距离。 (二)形态描述术语 观察鸟类标本,认识下列分类术语(图19-2)。 1.头部 额或称前头。头的最前部,与上嘴基部相接。 头顶额后的头顶正中部区域。 后头或称枕部。头顶之后,头的最后部区域。 眼先额的两侧、嘴角之后、眼之前的区域。 颊眼下方、喉上方、下嘴基部上后方的区域。

图19-1 鸟体测量方法示意图 1.体长;2.翼展度;3.翼长;4.尾长;5、6.嘴峰长;7.嘴裂长;8.跗蹠长;9.趾 长;10.爪长。(自郑作新) 颏喙基部腹面所接续的一小块区域。 冠羽头顶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常形成冠状。 枕冠后头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 耳羽耳孔上的羽毛,位于眼的后方。 面盘两眼向前,其周围的羽毛排列成人面状。 肉冠指头上裸露的皮肤形成的肉质冠。 肉垂头部下方向下垂的裸皮。 2.嘴 上嘴为嘴的上部,其基部与额相接。 下嘴为嘴的下部,其基部与颏相接。

图19-2 鸟体外形图(自郑作新) 嘴峰是上嘴的顶脊。 嘴甲下喙宽而扁平,嘴端被有甲状附属物,为雁形目特有。 蜡膜为上嘴基部的膜状覆盖构造,如鸽。 鼻孔为鼻向外的开孔,位于上嘴基部的两侧 鼻管上嘴基部的管状突,鼻孔开口于管的先端。 嘴须着生于嘴角的上方。 3.颈部 后颈与头的枕部相接近的颈后部,又分为上颈和下颈。 喉紧接颏部的区域。 前颈颈部的前面,紧接喉下方的区域。 喉囊喉部可伸缩的皮囊结构。食鱼鸟类常具。 4.躯干 背下颈之后、腰部之前的区域,可分为上背和下背。 肩背的两侧及两翅的基部。此部羽毛常特别延长,而称为肩羽。腰躯干背面的最后一部分,其前为下背,其后为尾上覆羽。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一、复习目标 1.列出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说出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编制一张简单的生物检索表。 3.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4.认识动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等各种活动,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5.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二、复习提纲

第1\2节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二、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章末练习题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有颈的是() A. 鲫鱼 B. 蝗虫 C. 青蛙 D. 蜥蜴 2.享有“裸子植物故乡”美誉的国家是() A. 巴西 B. 中国 C. 美国 D. 法国 3.把蚯蚓放到以下物体上,它的运动最快、最便利的是() A. 光滑的玻璃板 B. 光滑的瓷砖 C. 粗糙的纸板 D. 普通课桌 4.在下列分类等级中,同属哪一等级中的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 A. 属 B. 科 C. 纲 D. 种 5.如东县小洋口滩涂是勺嘴鹬在全球迁徙过程中重要的停歇地之一。勺嘴鹬是世界极危鸟纲鹬科动物。在生物分类中,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 属 B. 种 C. 门 D. 目 6.“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A. 外骨骼 B. 翅 C. 口器 D. 气门 7.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①体温不恒定②用鳃呼吸③用鳍游泳④体表覆盖鳞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A. 两翼上的肌肉 B. 龙骨突上的胸肌 C. 腿上的肌肉 D. 翼和腿上的肌肉 9.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A. 1 B. 2 C. 3 D. 4 10.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 ) 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黑斑蛙⑤华南虎⑥孔雀雉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 A. ①③⑥⑧ B. ②④⑦⑩ C. ③⑤⑦⑨ D. ①④⑦⑨⑩

11.下列各项关于鸟类的叙述中,与提供能量无关的是() A.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 双重呼吸 C. 心跳频率快 D. 直肠短,不储存粪便 12.下列关于不同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蝗虫的外骨骼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B. 家兔发达的盲肠与其植食性有关 C. 家鸽每呼吸一次就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D. 蚯蚓和沙蚕都是具有许多体节的环节动物 13. 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哪项是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 A. 体温恒定 B. 用肺呼吸 C. 胎生哺乳 D. 心脏四腔 14.下列叙述符合苔藓植物特点的是() A. 孢子植物 B. 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C. 能适应干旱环境 D. 植株高大 15.下列哪种动物不属于鱼类( ) A. 小丑鱼 B. 娃娃鱼 C. 海马 D. 中华鲟 16.“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述了春天的美景。诗中蝶与莺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 气门;气囊 B. 气门;肺、气囊 C. 气管;肺 D. 气管和肺、气囊 17.某生物小组在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他们分类的依据是() A. 形态结构特点不同 B. 生活环境不同 C. 用途不同 D. 个人喜好不同 18.生物分类的单位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界、门、纲、目、科、属、种 B. 门、界、纲、目、科、属、种 C. 种、目、科、属、纲、门、界 D. 种、属、科、目、纲、门、界 二、综合题 19.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图是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蚯蚓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_____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根据环带可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________,远离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 ________。 (3)用手指触摸蚯蚓身体腹面处,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

鸟纲

鸟纲 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十二生肖: 水陆空三栖的鸟类: 鸟类凭借飞行本能,能轻易地克服高山、海洋、沙漠等地理障碍,分布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占据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不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白雪皑皑的高山,莽莽苍苍的丛林,还是烟波浩渺的海洋,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天寒地冻的南北极,我们都可以看到鸟类的踪影。鸟类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是仅次于鱼类的大家族。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共有9021 种。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记录到鸟类1260 种。 鸟类是体表被羽毛、恒温、卵生、能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 重点难点: 1. 鸟类的主要特征; 2. 恒温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3. 鸟类与爬行类相比的进步性特征; 4. 总结鸟类适于飞翔的特征; 5. 概念;双重呼吸、迁徙、早成雏、晚成雏、双重呼吸、开放式骨盘、完全的双循环、留鸟、候鸟; 6. 双重呼吸的过程; 7. 鸟类的分类特征及各类代表动物 8. 鸟类迁徙的特性、意义.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 1、皮肤腺缺乏。 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3、头骨都具一个枕髁。 4、尿夜的主要成分都是尿酸。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通过飞翔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心脏为2心房2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此外还具有一系列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如体被羽毛、前肢变为翼、骨坚而轻、具有气囊等 一、恒温及其在演化史上的意义 1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区别: 前者具有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体温的能力,从而体温相对恒定;后者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体温不恒定。

鸟类分类及动物标本

1.脊索动物门 1.1脊椎动物亚门 1.1.1鸟纲 1.1.1.1突胸总目 1.1.1.1.1隼形目 1.1.1.1.1.1鹰科 1蛇雕 2松雀鹰 3苍鹰 4林雕 5鹰雕 6鸢 7普通鵟 1.1.1.1.2鴷形目 1.1.1.1. 2.1啄木鸟科 8斑啄木鸟 9黑枕绿啄木鸟 10黄嘴噪啄木鸟 11黄冠绿啄木鸟 12姬啄木鸟 13星头啄木鸟 14蚁裂 1.1.1.1. 2.2须鴷科 15大拟啄木鸟 1.1.1.1.3鸻形目 1.1.1.1.3.1鹬科 16白腰杓鹬 17大沙锥 18黑腹滨鹬 19灰鹬 20矶鹬 21丘鹬 22扇尾沙锥 1.1.1.1.3.2反嘴鹬科 23黑翅长脚鹬

1.蛇雕 拉丁学名:Spilornis cheela 别称:大冠鹫、蛇鹰、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凤头捕蛇雕 识别:全长61~73厘米,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 羽冠,覆盖后头。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 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跗蹠及趾 黄色,爪黑色,多成对活动。 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喜在林地及林缘活动,在高空盘旋飞翔, 发出似啸声的鸣叫。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 他甲壳动物。用树枝筑巢于高大树上。每年3~5月份繁殖,产卵一枚,卵色乳白或黄白色杂以红棕色污渍。营巢于高树上,用树枝搭成平台式的巢,内铺绿叶。以小型两栖类、爬行类以及鸟类为食。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 中国。 2. 松雀鹰 拉丁学名:Accipiter virgatus 别称:松子鹰、摆胸、雀贼、雀鹞 识别:小型猛禽,体长28~38厘米。雄鸟上体黑灰色,喉 白色,喉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其余下体白色 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个体 较大,上体暗褐色,下体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

第二十章鸟纲

第十九章爬行纲 教学重点:掌握爬行动物适应陆栖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1. 羊膜卵的出现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2. 爬行动物的衰退。 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Amniota)。是一支从古两栖类在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分化出来产羊膜卵的类群,它们不但继承了两栖动物初步登陆的特性,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适应陆地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爬行类是真正的陆栖脊椎动物,同时古爬行类还是鸟、兽等更高等的恒温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因此,本纲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爬行纲在地质史的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在中生代的末期出现衰退。现存种类只包括鳄、龟、蜥蜴和蛇等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是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网蟒(Python reticulatus),全长可达9.9m,而最小的蜥蜴为斑点圆趾虎(Sphaerodactylus argus),全长却只有36mm。除南极地区外,分布几乎遍及全球而尤以南半球的种类更为繁多,能栖息于平原、山地、森林、草原、荒漠。海洋和内陆水域等各种生活环境,少数几种蜥蜴(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 theobaldi、红尾沙蜥P. erythrurus)的最高垂直分布点可达海拔五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寒漠地带。 第一节爬行动物真正脱离水环境的特点爬行动物是体被鳞片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爬行动物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最高等的变温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为真正脱离水环境的陆地生活(有些现代种类为水中生活,属于次生性现象)的类群。同两栖动物比较,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陆地繁殖的问题 (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丢失) (3)陆地长距离运动,适应辐射 1 解决上述问题,在身体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有(进步性特征): 1.1 羊膜卵(amniotice egg)的出现(图1-1 )

鸟类分类

鸟纲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出现最晚,数量最多的一纲。鸟纲现存将近9000种,比哺乳动物几乎多一倍,但不同鸟类之间的差异却远比哺乳动物等少,象蓝鲸、鼩鼱、袋鼠和鸭嘴兽那样大的差别在鸟类中是不存在的,有些不同科的鸟类之间的区别甚至比某些同科而不同属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差别还要小。 鸟纲分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两个亚纲,现存的鸟纲都可以划入今鸟亚纲的三个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我国现存的鸟类都属于今颚总目。古鸟亚纲包括始祖鸟,今鸟亚纲除了现存的三个总目外,还包括已经灭绝的齿颚总目,鸟类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史前鸟类的化石非常稀少珍贵。不同的学者对鸟类的分类有一定的差别,单就鸟类的总数就可差上几百种之多,目和科的划分也是互有差异。 鸟类的分类依据 鸟类分类所依据的特征与所有动物分类学研究一样,是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已有数百年历史,所积累的资料对于鸟类类群的认识,特别是高级分类阶元的特征,有重大贡献。随着生物科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微形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学、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也应用于分类特征和亲缘关系、种系发生等方面的分析,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对系统分类学的研究。 鸟类的分类学特征 通常鸟类分类鉴定时主要依靠外部形态特征,例如喙的形态和长短,跗趾与趾的特征以及所被覆的鳞片形态和树目,飞羽(特别是初级飞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尾羽的数目和形态特征,体形,各部的量度和特征,各部的羽色和羽饰特征,裸皮的颜色等。要区别雌、雄、幼体与亚成体以及不同季节的羽色变化,找出其间的共性和不同。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这里所说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是指与生长发育、生命周期有关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等。例如巢与卵的特征、亲鸟在孵卵及育雏活动中的分工、雏鸟发育特征、换羽规律及顺序、鸣声的声谱分析、食性以及迁徙特性等,大量内容早已汇入对鸟类系统分类研究的成果之中。 ●生态学和行为学特征 在深入分析系统进化理论方面,生态学和行为学的重要性日益引起注意。物种进化是与生态位的竞争和分化密切相关的,因而对栖息地及生态位的广泛研究,必将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第十九章 鸟纲

第十九章鸟纲(Aves) 鸟类是适应飞翔的高级脊椎动物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被称为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鸟羽与爬行动物的鳞为同源器官(角质衍生物);?3、头骨仅有一枚枕骨髁; ?4、两者均产羊膜卵(多具硬壳); ?5、排泄物均为尿酸。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完善的生殖方式和复杂生殖行为,保证后代的成活率; 5)心脏四腔,二心房二心室,完善双循环。 三、鸟类与飞翔相适应的特化性特征 1. 鸟类体形为纺锤形,体被羽毛; 2. 前肢特化为翼; 3. 骨骼为气质骨,轻而坚固,有愈合现象; 4. 具有发达的气囊与肺气管相连,使鸟类能进行双重呼吸; 5. 胸肌发达,皮肤薄、松、软、干; 6. 视觉发达,利于飞行; 7.直肠粗短,不储存粪便,减轻体重; 8. 排泄物为尿酸,减少失水; 9. 右侧卵巢退化。 四、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恒温: ?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步事件。指鸟类和哺乳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 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为变温动物,它们的新陈代谢水

第20章鸟纲练习答案

第20章鸟纲练习答案 1、名词1、愈合荐骨 synsacrum :是由最后一枚胸椎、腰椎、荐椎、前面的几枚尾椎愈合而成的。如家鸽的愈合荐骨,成为腰荐部的坚强支柱。 2、跗间关节 intertarsal joint :鸟类的跗骨分为二部分,上部与胫骨愈合为胫跗骨,下部则与蹠骨愈合为跗蹠骨,二者构成跗间关节,即关节在跗骨之间,这有利于鸟类的起飞和降落。 3、正羽 contour feather :为覆盖在鸟类体表的大型羽片,是鸟类的基本羽毛。由中空的羽轴和羽片所构成,羽轴又分为具羽毛的羽干和插入皮肤的羽根。羽干的两侧斜生平行的羽支,羽支两侧又生出许多羽小支,相邻的羽小支相互勾连,结成有弹性的羽片。 4、初级飞羽与次级飞羽 primaries and secondaries :着生在鸟类腕、掌、指骨上的一列飞羽,称之为初级飞羽;着生在鸟类尺骨上的飞羽,称为次级飞羽。 5、叉骨与龙骨突 wishbone and keel :鸟类左右锁骨下端联合即成“V”形的叉骨,避免了飞翔时左右肩带的相撞。龙骨突为鸟类胸骨腹中线处的隆起,以扩大飞翔肌肉的附着面。 6、绒毛与纤毛down-feather and filoplume :绒毛无羽干,羽根短,羽支细长丛生于羽根顶端,羽小支不具钩,蓬松成绒状,着生于正羽之下,有保温的作用。纤羽似毛发,仅毛干顶端着生少数短的羽支,杂生于其他羽毛之间及口鼻部,有触觉作用。 7、视力双重调节 visual double regulation :鸟类不仅有调节眼球晶状体

凸度和晶状体与角膜之间距离的睫状肌(后巩膜角膜肌),还具有改变角膜凸度的角膜调节肌(前巩膜角膜肌),能迅速改变视力,被称为视力双重调节。8、双重呼吸 dual respiration :鸟类吸气时,大部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入后气囊,一少部经次级支气管到副支气管,在此行气体交换;同时,前气囊扩张接受原来肺内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呼气时,后气囊的富氧空气入肺经次支气管到副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入前气囊;同时前气囊的二氧化碳多的气体经中支气管排出体外。这种呼吸和吸气时肺内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9、气囊 air sac :是鸟类气管分支的一部分,是中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伸出肺外末端膨大的膜质囊,主要有9个气囊;具有减轻身体比重、减少内脏间摩擦、体温调节及辅助双重呼吸的功能。 10、鸣管 syrinx :是位于鸟类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由气管特化成的发声器官。此处的内外侧管壁均变薄为鸣膜,鸣膜因气流震动而发声。 11、腔上囊 bursa fabricii :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 12、游禽 swimming bird :翼发达,善飞;足具蹼,善游泳,潜水,常在水面漂游,在水中取食的鸟类称游禽。如鹈形目、雁形目等鸟类。

第十六章鱼纲

第十六章鱼纲 一、名词解释 1、鳞式 2、迷齿 3、脂鳍 4、鳍脚 5、鳍式 6、洄游 7、生殖洄游 8、索饵洄游 9、越冬洄游10、年轮11、银膜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鱼类和两栖类的皮肤都富有腺体。() 2、一般硬骨鱼类都具有喷水孔。() 3、绝大多数的鱼类鼻孔与口腔相通。() 4、鱼类的毒腺在真皮层内,是由真皮演化而来的。() 5、鱼类的大侧肌分为白肌和红肌。() 6、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均有棱肌。() 7、节肢动物具有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平滑肌。() 8、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内仍留有残存的脊索。() 9、淡水鱼类肾脏的肾小球数量少于海洋鱼类。() 10、总鳍鱼对研究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总鳍鱼类被称为“活化石”。() 11、鲤科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 12、鱼类的间脑具有神经分泌的功能。() 13、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并没有和脊椎柱发生联系。() 14、海洋生活的鱼类多于淡水生活的鱼类。() 15、所有的鱼都具有胸鳍、背鳍和腹鳍。() 16、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是淡水鱼类分类的鉴别依据之一。() 17、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鳞片都是皮肤的衍生物及附属结构。() 18、鱼类的皮肤就是起保护作用。() 19、大多数鱼类体表被有鳞片。() 20、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表皮层的产物。() 21、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共同衍生。() 22、硬鳞是较原始的鳞片,由表皮衍生。() 23、鱼类的腹鳍都位于腹部。() 24、软骨质的骨骼系统是圆口纲动物和软骨鱼类的基本特征。() 25、鱼类的肩带与脊椎相连,而腰带不与脊椎相连。() 26、红肌含肌红蛋白,适于长途游泳,而白肌不含肌红蛋白,适于快速运动。() 27、鲤科鱼类无颌齿也无胃。() 28、鱼类眼球内的晶体呈球形,曲度不能调节,所以是近视眼。() 29、硬骨鱼类的输精管由精巢外膜往后延续而成,与肾脏紧密相关。() 30、大多数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 三、填空 1、鱼类的体型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平扁型和鳗型。 2、依据鳞片的形状、构造和发生,鱼类的鳞片可分为三大类、硬鳞和其中,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 3、按照功能和着生部位,鱼类的骨骼可分为主轴骨和附肢骨,前者又分为 和,后者又分为和鳍骨。 4、硬骨鱼类的口腔包括、、犁齿、舌齿、腭齿五类。

第十九章 鸟纲

第十九章鸟纲(Aves) [知识点]鸟类的结构、分类、起源、迁徒。 [重难点]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鸟类迁徒。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和适应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因此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人曾把这两类动物合并为一个纲——蜥形纲,并把鸟类称之为“美化了的爬行类”。 A.鸟类与爬行类共有的特征: 1.皮肤缺乏皮肤腺,因而皮肤干燥; 2.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3.仅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节; 4.都是盘状卵裂,都是卵生的羊膜类,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尿液的主要成份是尿酸。 B.鸟类的进步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动物界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已进入更高一级的水平,恒温动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的依赖性,扩大了在地球上的分布地区,从而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2.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 这样,多氧血和缺氧血完全分开,再加上呼吸系统的完善,保证了血液中含有充分的氧。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复杂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C.鸟类适应飞翔生活,具有一系列特化的特征 1.体呈流线形,体表被羽 2.前肢变为翼 3.骨骼质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长骨内充满空气) 胸骨具龙骨突,供发达的肌肉附着,锁骨呈“V”字型。 4.具发达的气囊、行双重呼吸 所有以上高级特征加上完善的飞翔能力,因此使鸟的分布遍及全球,成为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纲。 鸟纲的代表动物——家鸡 分类地位: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 家鸡是由原鸡(Gallus galdus)经长期人工饲养驯化而成。家鸡的品样虽多,但都属一个种。 一、外形: 1.身体呈流线形(纺锤形)体外被羽 适应飞翔特征之一,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2.身体分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部分

第十三章:动物

第三章动物 一、单项选择题 1.(湖北98)下列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的腔肠动物是 A海蛰 B 海葵 C 水螅 D 珊瑚 2.(湖北98)有一张无标签的动物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在体壁和肠壁之间具有空腔,且肠壁仅由单层细胞组成,则这一动物属于 A扇形动物 B 线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文昌鱼 3.(湖北98)下列与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无关的生殖方式是 A孤雌生殖 B 复分裂生殖 C 孢子生殖 D 多胚生殖 4.(湖北98)许多动物的个体发育中要经历特殊的幼虫期,下列组合哪组正确Ⅰ.腔肠动物a.担轮幼虫Ⅱ.扇形动物b.牟勒氏幼虫Ⅲ.环节运动c.面盘幼虫Ⅳ.软体动物d.浮浪细虫 AⅠa、Ⅱb、Ⅲc、Ⅳd B Ⅰb、Ⅱc、Ⅲd、Ⅳa C Ⅰd、Ⅱb、Ⅲa、Ⅳc D Ⅰd、Ⅱa、Ⅲc、Ⅳb 5.(福建98初赛)在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 (1)首先具有多细胞结构的是 (2)首先出现三个胚层的是 (3)首先出现真体腔的是 (4)首先具有脊柱的是 (5)首先实现动脉血与静脉血分开的是 (6)具有隔的动物是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节肢动物D.环节动物E.扁形动物 F.鸟纲G.鱼纲H.哺乳纲 6.(广东98初赛)下列哪种动物无呼吸器官 A河蚌 B 蛔虫 C 蝗虫 D 虾 7.(湖北99)石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的部位是 A外胚层 B 中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胶层 8.(湖北99)某农业技术员在棉田中检查发现,棉叶向叶背面卷曲,这可能是由哪种害虫所致 A天牛 B 螟虫 C 棉蝗 D 蚜虫 9.(湖北99)猪肉绦虫的特点是 A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B 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内 C 囊尾蚴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D 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中 10.(湖北99)下列哪种情况下人体易感染蛔虫 A吃了未洗干净的生菜 B 吃了本煮熟的鱼 C 赤脚在农田中劳动 D 在池塘中捉鱼时 11.(黑龙江99复赛)下列动物中依次具有消化腔、原体腔、真体腔的动物是 A蛔虫、涡虫、蚯蚓 B 水螅、蛔虫、水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