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石元素的特征及应用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石元素的特征及应用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石元素的特征及应用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石元素的特征及应用

摘要:中国园林景观中的文化底蕴内涵经常会在石元素中得以体现,给石头赋予了新的人文特征。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感以石头为寄托,让它自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现代园林设计师仍然会用石头来创造意境,寓意生命道德哲学,使人感到力量和积极的精神,对人文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结合常见的山水诗书画,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的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园林景观中都有石元素的出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中,重大变化,石元素在景观中的功能比以前更为突出。石元素继承它的一些功能在传统园林的同时,由于在时代的审美取向与人们需求的变化,在现代园林中也承担了许多新功能。例如,传统园林石景观有着更深层的精神内涵。而现代园林中的“石景”,除了要满足人的视觉观赏性,还要满足人们休息,活动,体会和其他的感官要求。

一.石元素应用特点

(一)石元素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的发展和文人画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有条件的人文画家有自己的园林景观,反过来,一些优秀经典的古典园林石景也大多出自文人画家之手。文人爱石,不仅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也是理性的融合。岩石能使观众从中体悟到悠远脱俗的意蕴,它可以表现心灵情趣,借物抒情,以及移情以物的表达。应该说园林与诗词绘画都是古代文人画家借以抒情表意的手段,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由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在石元素中得以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诗歌的延续。并给石头赋予了新的人文特征。发展到目前为止,设计者的思想和情感以石头为寄托,让它自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现代园林设计师仍然会用石头来创造意境,寓意生命道德哲学,使人感到力量和积极的精神,对人文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往往是结合常见的山水诗书画,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石元素的审美特征

石元素的审美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实和虚。“实”是指石元素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依凭其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这主要是指在花园里的石头作为客体的审美功能。“虚”是由于“石”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依其物理性质和固体形式,重于其实体的营建。虚拟阐明了在石元素在文化意义上的抽象审美寄寓虚拟环境的遐想,创造。传统园林石景中多是对天然石块的欣赏,不过其审美也是与石景的精神层面相呼应的。现代园林假山是石体物质层面更多的挖掘和勾勒。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外形,颜色,纹理,形状,石韵都已成为石景设计的考虑因素,结合美学构成原理,营造不同类型的岩石艺术,设计师会根据原有设计意图对天然石材稍加处理,天然石材经过人工粗加工后,既能与现代园林简洁风格统一,又不失天然石材的味道,因此现代石景美感有时结合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时甚至更倾向于半雕刻塑化的石景。

(三)石元素的特征

1.园林设置

园林设置,也被称为园林家具,在现代人文主义,公共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石景有时在造景的同时兼具这一使用功能。很多园林中的纳凉休息设置就是散石组合而成的,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栏,石墩,或掏空成种植的容器,存储设备等等。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可结合景观,特别是在自然园林,有石头的天然味道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

园林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在景观设计时,园林设置同时又兼具这一功能。石桌,石凳是分散的石头组合而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融入景观,在自然景观,石元素也和周

围自然景观取得高度的一致性。

2.导游识别

在设计中,景观石还具有引导游览和识别功能。现代园林是面向大众的,一般面积较大,游客较多,因此很多园林石景就具备这种功能。一种形式是石刻、题咏或铭牌石(也叫指路石),即在景石刻字,告诉游客所在地方或一个景点的介绍,这是“实引”;另一种是“虚引”,用一个美丽的造型或奇特的石景会吸引游客走到它,而它有联系着其他景点,从而达到导游的作用。

3.土木结构

一些景观以防止地表泾流冲刷地面,用石头为“谷方”、“挡水石”,可以减缓水流冲力,防止土壤侵蚀。同时石材面向游客部分精心雕琢,将鲜花和溪流匹配,形成一幅素描风景。此外,石景有时作为保护古树名木的树池,景观与使用效果兼得。

4.石景营建空间

园林最根本的目的是创造园林空间,石景在园林空间组合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对空间起到分离、穿插、连接、引导和扩大的效果。例如,利用景石分割水空间,即不一览无余,又可丰富的水面景观;石景也可屏障视线,对空间进行组织,增加深度和水平,景深与层次[5]。(四)假山叠石石景

假山是典型的传统园林风格中的理石手法,在现代园林中假山更注重性能和原始自然的表现,并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或气势宏伟的环境,吸引人们关注的视野,强调视觉感官。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26T12:02:28.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李倩雯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5115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作为我国绿化建设的一部分,其现阶段的设计方法,园林景观新形势下的设计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管理改进的措施等,都值得思考和解决。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设计方法 前言:城市的发展与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分不开的。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中在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全面设计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园林设计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更灵活多样的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的园林建设中来,以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花园景观,形成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整体结构,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关系,并形成集文化内涵和生活舒适的环境空间。 1 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园林的设计过程很复杂,有必要掌握科学技术,才能设计出好的园林景观。当前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总结如下: 1.1 园林景观中对点的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的设计与点的布局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景观设计中大多数景物都是以点的形式布置。只有点的布局科学合理,才能突出关键点,形成浓密美丽的景观。在正常情况下,设计的基本原则被描述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其中还需要考虑后期投入运营时的游客聚集和分散问题,以期做到景点的聚散、动静与人群相结合。要连接各景点,形成一个协调美丽的布局,有必要进行逐点引导,使游客的视线核心始终在这条线上,形成一定的控制范围,允许点形成一个对象线并引导人,一路观看。点的设计需要反映花园的主要场景或主要意义。通过这一点的表达,呈现了园林景观的整体概念和概念,形成了景点的中心。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都可以作为点。花园的景点包括石头,山脉,水,植物,建筑,草图和雕塑等。植物园在设计整体时必须强调植物的作用。植物可以是单一视图,可以用作衬里。通过植物的建立,来突出花园的主题。 1.2对线的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离不开线条的描述,点可以突出主题,线条可以引导人们离开主题,线条的功能主要由审美功能,引导功能和分离功能组成。线条产生变化形成的特殊的视觉效果,从而对审美造成影响。例如,线条的粗细,阴影,曲直和虚拟现实都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线的导向性则是方向的指导。好让人们顺应潮流,跟随设计者的期望方向走,使整个流程更加集中;线的分离主要是对花园内部结构的划分,使路径、植物和地形更加清晰。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线条的作用,满足路径引导的需要,从而更方便人们步行、观赏和休闲。通过这条线,还可以建造一条滨水带,将陆地和水域划分开来,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感受到里面的水和凉爽的微风。 1.3对面的设计方法 根据面的概念,园林可以划分为:游憩区、服务区、管理区、休闲区四个部分。对面的布局进行设计时,应遵循整体性的方法,顺应自然,进行合理、全面的划分与设计,让其与周围自然环境、山水、地形等有机组合,人工再稍加进行点缀修饰,就可以使景观面呈现出的风光更加自然和谐。面是承载生态的平台。为了使园林内部的土壤、植物、动物、气候等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维持环境的平衡,对园林进行大面积的设计是十分有效的。 2 新形势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2.1因地制宜理念 进行园林场地设计时,应根据因地制宜的理念进行设计,加强整合景观和周围的环境的一致性。因地制宜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此外,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对环境的观察也应应深入在项目现场进行,项目的场地应在保持原有地貌的前提上,进行合理处理和设计。 2.2空间理念 空间是园林设计的关键要素。合理的园林空间设计会给人一种享受。园林景观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景观元件主体和由景观元素包围的空间。在当前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太过于注重于本体元素,而忽略了空间的作用。例如,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过于注重物理场景,而不重视实体景物空间给使用者带来的感受,这对设计的整体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园林设计中,要以体现人的身体和精神追求为目标,注重园林的整体空间的塑造,掌握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设计要点,推出创新的空间体验的设计理念。 2.3生态理念 鉴于我国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对园林景观设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施工人员也应把生态理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这样既能够提升人们对园林的观感,体现园林景观的多样性,也对城市生态环境也实施了保护。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加大建设建设生态绿色空间体系的力度,对城市园林景观整体规划和布局作出调整。 2.4 地域性理念 地域性理念主要体现在当地的民族文化中。因为人们的审美观点受国家文化的影响,所以就会有一些地区性的元素被添加到景观设计中。例如,把国家独特的地形特色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以创造一个独特、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景观。 2.5人文理念 优秀园林作品的创造,一方面需要我们大力发扬本土优秀文化,在其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形态,另一方面要积极向欧美国家学习,吸收其园林设计精华,并学以致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继承古代文人墨客的造园思想,同时结合如今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合理应用造园素材,以鲜明的时代感特色为目标。此外,还应多借鉴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来进行景观设计。 3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管理改进的措施 现代化的不断建设,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化也越来越重视。它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在绿化环境设计中,要保证绿色植物的主观地位,在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景观绿化的有效利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然而在实际的建设中,许多园林景观的设计并没有与这个概念相结合,这是非常不利的。不能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虽然有很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重点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铺装 1. 铺装的导游作用只有当其按照合理的运动路线被铺成带状时,才会发挥作用,而当路线过于曲折变化并使人走“捷径”较容易时,其导向作用便难以发挥。在公园和校园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便是预先在规划图上标出“捷径线”,随后铺设的道路应大体上反映出这些“捷径线”,以便能消除穿越草坪的可能性。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中存在着众多的“捷径线”,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铺装材料铺成一块较大的广场,一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穿行,另一方面提供了统一协调的布局,不致于过于复杂。 2. 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面垂直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其深度。 3. 景观中使用铺装地面的原则:1)用在特定设计区段的铺装材料,应从帮助确保整个设计统一为原则,材料的过多变化或图案的繁琐复杂,易造成视觉的杂乱无章。在设计中,至少应有一种铺装材料占有主导地位,以便能与附属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对比和变化,以及暗示地面上的其它用途。这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不同区域,以使建立统一性和多样性;2)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处的铺料及形式。 4. 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而变化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割和区别两种不同的铺地形式。水平高度的变化主要起着过渡、媒介的作用,并由此而避免两种铺料和形式可能出现的任何直接相邻的问题。如果在分割两种详细铺装地面,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则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这第三种材料能在短距离上达到前两种材料的视觉上的分隔,并减缓不一致的形式和线条相互发生的冲突。 5. 在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说不宜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很不利。 6. 在以直线铺砌时,应该注意砖应垂直于视线横铺,而不应与视线平行,这样做的理由是横铺的观赏面比直铺大。 7. 一般说来,大道、小路或其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伸缩缝之间的最大间距为9m。假缝也是混凝土地面的刻线。假缝的深度一般仅为0.3~0.5cm,而且它根本不将混凝土路面分断成独立的路段。从建筑的角度而言,假缝的作用是一缓冲槽,以调节可能在路表面形成的龟裂。一些专家建议,在任何方向,假缝最好相距16cm。 8. 在具有曲线的地面上做伸缩缝或假缝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避免伸缩缝和假缝与铺面边缘成锐角。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将伸缩缝与地面铺装边缘成直角相交。 园林构筑物 1. 室外台阶的升面与踏面的大小比例需考虑:1)室外空间比较宽阔,容易使物体看起来较小,所以室外台阶比室的台阶,在尺寸上应该稍大一点;2)不同的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安全问题。因此,室外的台阶应做得较宽阔而且平缓。 2. 对于踏面与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说,普通的原则是,升面尺寸乘以2,再加上踏面等于66cm(2R+T=66cm)升面的最小高度极限为10cm,最大高度为16.5cm。 3. 一般说来,一组台阶的升面的垂直高度应保持一个常数。如果其高度每层都在变化,那么,顺阶而上的人就得不停地注意自己的每一步落点,经常调整步伐,分散了人们的注意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经常有年轻景观设计师前来询问笔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如何表示园林中叠石、置石?如何设计石景?尤其设计自然溪流中的置石,自然式山石驳岸、假山、山石安放等各项,不知如何画出来?这确是目前许多年轻景观设计者的薄弱点,甚至盲点,搞景观的人不会设计石景是很遗憾的。一、现在目前,设计自然式目林景石时,方案设计阶段山石表现可用电脑技术,采月其它已建作品给业主看,十分有效,顺利通过方案,然而一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人员被难住了,设计人员画不出各种各样构思中的石景!人工不会画,电脑是根据人脑画的,当然也不会画,无从表示之,有的干脆不画,造成山石单项施工图空白。工程在工地上缺少了山石施工图指导只能由施工人员随便、随意堆叠,若遇上技术较差的工程队伍叠出的作品会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掌控。的确,千变万化山石的施工图很难表示。设计人员需用工程语言按比例绘图出设计作品的形状、石型、质感、高度、厚度、山石与植物山石与地形等关系都十分困难,需要一定山石知识功底和造诣才能如愿。据笔者所知,目前上海滩景观市场中能画山石施工图能指导施工的人寥寥无几,无法应对庞大的景观市场。二、提高绘制山石需要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心中装有“石”,二是手上会绘石。借鉴:观察自然,对自然山水感受力要强,敏锐度高。通过观察,自然山的神韵、形体、走向、山石肌理等把它提炼出来成为设计者胸中的“丘壑”。一个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画出山石来!若不能如愿,则去欣赏和临摹中国的山水画

(这是中国的文化概念)。设计者把理解的山石的结构,千姿百态形状的石质变成具象的叠石作品,这也是造园师对自然山石的感觉,呈现在自己设计的景观之中。表现:另一方面平时努力提高手绘能力,熟练的线条所表现出山石只有靠坚持不懈地画,没有捷径!同时提高辨别能力,分析他人成功作品和指出不足之处。提高自身赏石修养,先辨别作品的好与差,评论一番。最后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设计者连作品的好与坏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设计无从下手!学习:从教课书上学习叠山置石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相石、学习石的种类和叠石的章法等。掌握其理论层面上的应知应会;力争从实践施工项目中学习。工程开工后,有高级石匠师傅在现场堆石者,设计人员可直接向他们进行交流和学习。三、过去过去,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没有电脑依赖,所有的图纸全靠手工画制,尤其传统园林“无石不园”。叠石用量大,凡是工地上要图纸必须保证准时送到工地!必须画出山石的平、立、剖面图,并计算出山石吨位重量!那时,不会画问题也存在:学着目;练习画;模仿画;千方百计把胸中的山石丘壑“吐”出来,付诸施工......久而久之,孰能生巧。就这样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培养练就了一批画山石能手。例:周在春、朱祥明、郑松勤、高炜华等年轻的设计师。他们画出的施工表现图给工人们施工,图纸一目了然,清晰明了,有效指导施工,又能给施工技师有发挥余地,施工后的作品与原设计图纸八九不离十。最成功的—块大石景是1963年周在春设计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大门口的“红岩”石,至今是龙华地区的地标景观。当时为了施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易涛唐佳佳 一、研究意义: 通过对近5年来北京地区新古典风格楼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明确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含义,并尝试分析总结设计的主要手法及难点处理,为今后我院的新古典风格建筑立面设计提供借鉴。 二、主要内容: (一)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 1. 含义 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2. 发展过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 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 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郊区住宅,除考虑价格外,主要是为了逃避都市的拥挤、压力和冷酷的建筑环境。郊区化、乡土化的居住环境对于追求放松与清新感受的购房者是最大的吸引。因此新古典主义风格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1. 继承了古典主义遵循中心、对称、轴线、等级、秩序、主从等设计原则,强调

园林绿地规划实习报告

园林绿地规划实习报告 ——赵灿 2013205210521 调查对象:紫竹院公园 调查时间:2015.5.9 调查内容: 1.设计背景及过程: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渠 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的基本格局。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 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2.周边环境: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 3.设计形式: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的基本格局,是一 座翠涌芳岛,篁映碧波,以竹取胜,以竹为景的自然山水园林。分为绿毯诗韵、青莲岛、明月岛、筠石苑等景一片蓄水湖,公元三世纪时,这里是高梁河的发源地,系燕 京水源之一。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在湖北岸兴建紫竹院庙宇,为万寿寺的下院。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占18.9公顷。园中有大小湖泊三个,两座小岛,五座

拱桥把湖、岛、岸连在一起,桥、廊、亭、榭,点缀其间,紫竹院公园以竹景取胜。 过去传说观音菩萨居住在南海紫竹林,这里一建有供奉观音的寺庙而得名。共栽有10余种竹子,16万余株,成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景取胜,深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大型公园。 4.面积大小:紫竹院公园占地47.3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8.9万平方米,水面约 占三分之一。 5组织方式:1.公园为游客提供应急药品、针线包,出借雨伞、轮椅车等服务。 2.厕所与公园同步开放,并按规定实行免费提供洗手液、卫生纸,方便 晨练游客。 3.公园开放时间,禁止车辆在园内行驶,生产车辆避开晨练高峰,保证 游客安全。 4.公园环境卫生做到开门清,为游客提供良好游园、健身环境。 5.公园门区管理人员做到开门到岗,挂牌服务,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 题 6.公园每天为市民游客免费供应开水。 7.公园设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设施。 8.公园设置便民信息告示牌,为市民游客提供天气预报、公共服务热线 电话等信息。 9.公园因地制宜设置报廊。 6道路分级:主干道:4-5米,次干道:2-3米,人行道:1.5米 7 景观小品:11处 绿毯诗韵 公园东部是“绿毯诗韵”景区。林木茂密,碧草萋萋,“缘话竹君”、“萌亭报春”位于其内。从整体布局上看,这里是全园的“序曲”。 跨海东征 这是一组以中国象棋文化为底蕴的园林雕塑。象棋在我国源远流长,相互对垒, 趣味无穷,其技虽小,其理至深,纵横十、九路,满盘皆春秋。据传,象棋演义至今,有著名难解八大棋局,“跨海征东”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自然的松岗梅竹环绕中,以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自古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同人们的生活之间具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我国古代园林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同古典园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传承以及创新点。 关键词: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引言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柏莱文本的《圣经》中,用于对圣城耶路撒冷整体美景的描述。在中国,景观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作为一个地理学名词。各种辞典对“景观”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视,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追求,促使园林景观行业发展迅猛。很多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这条路上不断开拓不断进步。但是在关于园林景观的创意设计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园林景观设计程序和思路越来越程式化,难免导致各地的景观设计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设计手法与景观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欠缺个性化设计等;设计严重缺乏新意,追风现象严重,经验主义拒绝融入新思想,或者是创意内容浮夸,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等等。 1、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传承 1.1、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积极推崇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园林设计效果。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园林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景观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人们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却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且绿化的安全意识不足,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生态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贯彻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遵循生态学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出顺应自然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1.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后感 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扩宽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让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自麦克哈格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通过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园林设计的几大要素:地形;建筑物;植物材料;铺装;园林的构筑物;水;设计程序等等。 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有生物多样性原理,生态位原理,互惠共生原理,生态平衡原理,生态调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9-06-13T11:29:57.8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冷水院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基本设施除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必要建筑外,还需要对城市进行园林设计,使得城市向着现代化进步。 深圳泛宇境筑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基本设施除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必要建筑外,还需要对城市进行园林设计,使得城市向着现代化进步。城市所建设的园林景观可以供人们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减缓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精神与生活的压力,并且可以促进人们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为此,本文将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从实际来看,城市园林景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园林景观成为了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相继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但是,在以往园林景观设计中,出现了过于追求风格设计、设计研究过于落后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成为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硬伤。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要立足于城市发展全面把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进步。 1 城市园林景设计现状 1.1 风格定位不准确 从时间上来看,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实际研究的时间不长,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实际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企业或者从业人员不断增多,设计人员对设计风格的追求出现了标新立异的现象,这种设计违背了园林景观设计立足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历史特点等,也没有在设计中实际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要求来,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及外部形态的显示过于的重视,这样就导致了设计人员对园林景观所具备的功能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把握。在设计中没有将人文元素融入其中,这种类型的设计使得园林景观缺一定的文化内涵,显得过于的干瘪,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期待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园林景观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享受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在实际建设中而且还会导致大量人财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上盲目的追求设计风格,缺少了对人性化等相关因素的考虑,这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实际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种盲目追求设计风格就导致园林景观成为了一种摆设,实际的装饰美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2 园林景观实际设计手法落后 基于园林景观的重要性,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工作中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先进人才,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这方面的人才还是不足的,实际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上缺少明显的创新性。为了加快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工作的开展,不少地方组织设计人员到西方国家进行了城市园林设计的考察,虽然设计人员学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也将其中的设计理念吸收了过来,但是,在进行自己所在城市的设计上,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来,使得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着模式化的印迹,这是不利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特色化开展的。复制西方园林设计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园林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城市自身特色的开挖,反而使得城市园林设计成为了整个城市大环境中的另类,无法透过城市园林这个平台实现对城市的更深层次把握。基于这种负面影响,相关部门一定要给予应有重视,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与自身实际情况的结合,这样才能把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性、娱乐性充分的展现出来。 2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地域特色与生态环境结合 园林设计还需要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因为不同地区对于审美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符合当地地区的文化审美,才能够得到人们所接纳。那么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需要不断的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潜力和文化潜力,对一些历史故事或者诗词歌赋之类的艺术作品进行美学鉴赏,才能够达到一种登峰造极的设计效果。当然,在对当地文化相融合的情况下,还需要对一些传统的废弃的材料进行处理。这样可以不仅仅将文化融入到设计作品中,还可以与环境相结合,达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一些节能减排和绿色生态的产品,才能够使设计作品变得越来越好。 2.2 顺应多元化设计趋势 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对于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设计人员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从多个角度出发,并对设计进行综合性分析,在传统设计中做出创新,打破单一学科分析的角度,这种多元化的设计有利于园林景观获得广阔的设计视角,由于我国是一个具备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所包含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设计人员在秉承我国传统文化时需要段创新,并且需要对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积极吸取,做好与我国设计文化的融合工作,融合时一定要积极彰显我国特色,不可以太过盲目的对西方设计进行照搬,这不仅 达不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也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不尊重,只有良好的进行结合才能让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对于多元化设计的发展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设计中积极体现多元化的设计,不管是对于自己的设计还是园林景观都有着重要意义,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设计领域的长远发展。 2.3 采用更具创造性和表现性设计手法 在我国传统的园林建设当中,园林手法和园林造园技术的方式都与美学有关,由于园林建设需要与当前社会流行的美学观念相结合,而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当中,一般都是进行山水设计,这种对于山与水的执念,深入到了社会生活文化当中,在园林设计当中,经常设计假山和喷泉等方式来突出山与水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一种非常美好的视觉效果。我国园林设计还与诗歌的意境相结合,例如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利用这些诗词歌赋来进行设计。对于传统的园林艺术设计当中积极的一面,应该积极传承,特别是对于诗词歌赋方面的传承,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美学的宝贵财富。对于古典园林当中山水之间的意境,以及古代绘画方面的艺术手法,应该进行传承和创新。利用合适的方式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有关的融合。在将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同时,需要与当地的环境相结合,不能在闹市或者学校等地方设计一些温馨美丽的画面,园林设计需要与现实相结合,这需要有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关注,还有诗词当中的留白艺术。有些暂时不需要进行美学设计的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留白处理。当然,园林设计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对于远近高

中外建筑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学习中外建筑史有感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The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 姓名:xx 学号:105203210000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 指导老师:xx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题记:中外建筑史讲述中外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作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对中外建筑史所有的史实,典型建筑,建筑风格,细节构造等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方便了以后的学习。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他们的结构比例让作者惊叹。但由于课时原因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说讲内容并不多,加之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性,特作此文补充学习。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形体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建筑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尤其是表现在建筑上。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历史价值正文: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兴起于18世 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浅谈景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目录 1.背景 (3) 2.景石在园林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3) 2.1 特置 (5) 2.2 对置 (5) 2.3 散置 (6) 2.4 山石花台 (7) 2.5 与建筑相结合 (7) 2.6 假山 (8) 3.景石石材的特性以及形式在园林中的应用 (9) 3.1 三峡景石 (9) 3.2 巨型景石 (10) 3.3 太湖石 (11) 3.4 灵璧石 (12) 3.5 门牌石 (13) 3.6 石器石 (13) 3.7 雪花石 (15) 3.8 麻石 (15) 4.对古代景石和现代景石的评价 (16) 5.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 (17) 6. 解决方法 (19) 参考文献 (20)

浅谈景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凡园必有石,无石不成园。景石作为园林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园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园林中,水得山而媚,水以石为面,造园必有山,无山不成园。假山是园林的主景与骨架,以造景游览为目的,充分结合多方面的功能,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又不落人工斧凿之痕迹,达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境界,使人有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感觉。本文对景石在石材特性,空间布局,设计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对现代景石造园的看法从中发现造园置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园林正大力提倡以生态为主的园林。园林空间造景讲究生态效益,注意结合立地生态条件,以创造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为目的,进行“生态”置石。置石常结合植物、水体、建筑、道路与广场、地形组成各种园林景观。从而创造出有生态效益的环境,体现城市文化历史和推进新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置石。 关键词:景石园林应用 Abstract:Where the garden must have stone, no stone not a park. King Stone as one of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in the garden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garden, the water was mountain and water, stone face, the garden must have mountain, no mountain not a park. Rockery garden is the main scene and frame, to landscaping for the purpose of visit, combination with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to earth and stone as the material to be modeled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o be refined and artistic exaggeration, an artifici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ndscape scenery, in the limited space with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tural landscape beauty without artificial chisels off the mark, to achieve "Although man made, if since" garden art realm, makes a return to basics, back to nature feel. In this paper, stone landscape features in stone, space layout,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were discussed,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12-08T16:26:46.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作者:赵贵军 [导读]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的设计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景色优美、个性独特、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它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当地气候的一种重要手段。 河南博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455000 摘要: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的设计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景色优美、个性独特、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它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当地气候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说明了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并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思想;改善措施; 前言: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才能够从实际中出发,改善城市的环境气候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功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才能够真正建设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绿化空间的环境。通过这样的园林设计策略,我们能够建立一个舒适的、和谐的、休闲的、并且能够有利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更好的而服务于居民,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大众。 一、园林景观设计思想 1.选择使用绿色材料 园林景观作为建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材料主要应用在公园、道路、广场等诸多地方,比如其中的硬质铺装大多会选用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材料铺设。这些材料相对集中在少数地区,开采过程也比较复杂,如果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这类天然石材,势必会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同时,石材需求量的扩大会导致石材原产地的过度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的威胁。 那怎样才能做到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保证城市园林景观绿色建设的正常运行呢?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一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在选择建材时,尽量采用当地生产和制造出来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缩减材料运输的时间,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证材料的质量;另一就是尽量使用二次加工的产品,比如混凝压土砖、人造大理石等,这些经人工合成的材料不但具备了原材料的功能特性,而且外观和使用性能上也要优于原材料。以人造大理石为例,用天然花岗岩和大理石的残渣作为填充料,加入一些用水泥、树脂和石膏制成的粘合剂,搅拌均匀后以模板塑造成形,再对其进行打磨、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它除了秉承天然大理石的固有特性外,还具备体量轻、抗侵蚀、硬度强、抗污染、制作方便、可操控性强等优点。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生产制造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产品,可选择性较强。 2.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倍增,由此产生的环境、气候以及能源储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能源消耗结构的变革、改变单一的使用模式、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对全球气候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园林景观中,对能源消耗最大的就是景观设施如照明设备和其他辅助设备的使用,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现在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已经把风能、地热能作为新型的能源利用起来。 风光互补新能源技术是目前最为成功的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服务大众的方法。它的内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发电设备,一种是风力发电机,另一种是太阳能电池方阵,这两种发电设备可以兼容使用,共同发电。发电完成后,用蓄电池组存电,当设施用电时,只要打开开关,内部的逆变器就会将蓄电池组力的电转换成为交流电,然后通过电线运到设备负载处。若将该技术运用于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照明上,可在道路两旁或者景观中心地段多立杆、塔,并配置专业发电设备和照明灯具,利用风光互补技术在实现无污染、无浪费发电的同时,为园林景观提供照明。 3.实现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多样性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性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功能特性、空间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搭配起来,在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基础之上,又看上去美观。植物配置单一的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视觉效果不够理想,且缺乏生命力。比方说在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的中心绿地中,若只单纯种植草坪或几株乔木,没有其他灌木花卉相搭配,这不仅在视觉上缺乏层次而显得单调,其“绿肺”作用更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某种程度上讲,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景观物种多样性的一种体现,要坚持在保留原有植物功能特性的基础之上,突出城市的鲜明个性。 二、园林景观设计策略存在的相关问题 1.为了绿化而绿化,缺乏实用性 现在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为了绿化而进行绿化,我们可以从它们对于园林设计策略的相关方案就能够看出,绝大多数的城市绿化的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关于符合规范和绿化的法规条例的要求,但是却在关于绿化实用上缺乏可持久性的绿化空间设计,甚至有的城市的景观设计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而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虽然满足了整个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的相关要求,但是实际上该城市的绿化设计却远远没有发挥它自身的绿化实用性功能以及作用,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这些绿化用地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绝大多数的绿化工程都是在城市中心或者繁华地段,而在居民生活密集的地区绿化工作却不尽如人意。 2.过分重视草坪,忽略了植物群的景观设计 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绝大多数都是在过分的追求草坪的设计和保护,大面积的草坪建植过于单一,并且草坪建植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极为不科学的策略,草坪相对于植物群经管的设计而言,它的观赏性更强,更为美观,但是大家却因此忽略了它的最大的弱点:实用性很弱并且养护费用过高,而大面积的草坪建植,它自身高昂的养护费用和建植费用对于一个城市的绿化资金投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园林景观设计策略的相关改善措施 1.注重绿化环境时的生态问题 我们再从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上就应该从构思到细节层层深入,我们的园林设计中,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更是关系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以及景观受用的城市居民,我们必须在尊重环境状况,理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 许美琪 1 18世纪的英国 17世纪末期,1688年代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会发动了“光荣革命”,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7世纪革命后,国会以立法方式扩大圈地的规模。1700-1760年间,国会接受地主的申请,通过208项圈地法令,其圈地31万英亩。1761-1801年间,又通过2000项法令,圈地318万英亩。到18世纪末,小土地所有者基本消灭,圈地运动为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圈地使成千上万的直接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破产农民形成大量的廉价劳动后备军,他们向工厂主和农场主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购买由工厂和农场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圈地也促进了以大地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本家以大批粮食和原料供应城市,赚取暴利。他们从市场上换取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此开始。 在另一方面,17-18世纪的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17世纪上半期,英国殖民势力已扩张到亚洲、美洲和非洲。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积累财富,大量黄金、皮革、木材、粮食等源源流入英国。 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途径是发行国债。在殖民战争中,资本家大量承购债券,巨额国债利息落入他们手中。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不仅成为英国最大的债主,控制全国的金融,还以巨款贷给英国的盟国。 资本的积累,大量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为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条件。英国的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工业革命的概念包括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技术变革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它的工业产品输出占当时国际贸易额的20%,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铁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城市人口的增加更为显著。圈地规模有增无已,大批失地农民从乡间涌入城市。城乡手工业者也纷纷破产,投入城市的雇佣大军。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所指出的:“……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2 英国的早期新古典主义风格(1770-1810) 2.1 历史背景 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是从反对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过度装饰而开始的。社会普遍有一种迫切的需要,希望能够拥有简朴、有序,平静的家居,人们开始偏爱直线型的、对称的造型和浅浮雕的装饰,以抗拒立体感过强的巴罗克风格。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意大利文艺复兴;(2)去欧洲的旅行和学习,这些人对英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影响很大;(3)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4)出版物;(5)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新材料的发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